觀後感

當前位置 /首頁/教育範文/觀後感/列表

紀錄片《高三》觀後感精選

《高三》是由周浩執導,王錦春等人主演的一部紀錄片。於2005年11月在中國大陸上映。影片講述了高三同學們忙碌卻又十分充實還收穫了友情與師生之間最深厚的情誼的故事。關於《高三》紀錄片的優秀觀後感,語文迷小編已為大家整理如下:

紀錄片《高三》觀後感精選

  篇一:紀錄片《高三》觀後感

期會考試結束後,我們全班同學觀看了紀錄片《高三》,每位同學都寫下了真實的觀後感,收穫頗多。片中真實記錄了某中學高三一年的學習生活狀況,以一個高三學生的視角講述了高三一年中的人和事,讓我們感受到了真實的高三生活。高三的生活日復一日,簡單而又沉重,痛苦卻也快樂。影片的紀錄真實、直白,透過高三生活的紀錄,讓人感到的不僅僅是為理想執著拼搏的浪漫,更有一種如鯁在喉的悲哀。

《高三》是中國首部完整記錄高三生活的紀錄片,以林佳燕的日記為主線,完整地記錄了福建省武平縣一中2005屆高三(7)班,一群十七八歲的孩子和他們的班主任王錦春一起走過的“高三”一年的生活,獲得香港國際電影節“最佳紀錄片獎”。

片中那種緊張壓抑的學習氛圍,你追我趕的學習勁頭也讓我們有了更多感悟。那樣的滋味我們終將品嚐,沒有經歷過高三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不苦不累,高三無味;不拼不搏,等於白活。不到高三,你不會明白,原來三年那麼短,短到你來不及回望,就必須面臨即將的散場。不到高三,你不會明白,原來三年那麼長,長到千言萬語,也無法盡釋那段似水的青春。不到高三,你不會明白,原來人生的聚散,本就是無法掌握的變數,即使再美的波形,下一刻也終會面臨隨機的跌轉。

或許除了高三,人生中再也不會像這個時期一樣專一地,堅決地幾近固執而又包含信仰地,心無旁貸地,為了一個認定的目標而奮鬥。當你在若干年後回想起自己曾經的努力和放棄,曾經的堅忍和耐力,曾經的執著和付出,曾經的汗水和淚水,那會是怎樣一種感動和慶幸,怎樣一種欣慰和尊敬——我們已經學會了尊敬自己,感謝自己。

高三雖說是非常時期,但同樣免不了內心的彷徨與掙扎,看到別人天天在進步,而自己的成績卻每況日下,心中難免會慌亂,諸如上網成癮等一系列不良習慣也會分散對學習的注意力,不僅僅是這些,沉重的壓力也時常會令人感到窒息。每天起早貪黑,加班加點,只為多得一點分數,每天大聲背誦,只為多記一點知識,高三似乎就在這樣反反覆覆中過去了。

懷著緊張而又忐忑的心情步入考場,數小時後鈴聲響起,意味著大學聯考結束了,或許這次大學聯考不盡如意,沒能實現自己的理想,但也絕不後悔,至少自己曾經奮鬥過,努力過,有付出就不會有遺憾!

影片中時常出現的一首歌《那些花兒》著實令人動容,聽著那婉轉動聽的曲調,令人不免想起老師悉心的勸導,同學之間融洽的相處,字字句句,盛滿回憶。

志在必得,捨我其誰!高三,有血有淚也有甜!高三就是一部充滿心酸的血淚奮鬥史,同事也是人生行程中一記濃墨重彩的篇章。

如果世界上真有奇蹟,那只是努力的另一個名字。通過《高三》,我們的高三將走得更加堅定。

  篇二:紀錄片《高三》觀後感

《高三》紀錄片描述的是福建武平一中2005屆高三<七>班在高三一年裡的奮鬥歷程,看了片子,相似的場景,相似的話語,彷彿又出現在我的身邊,影像的重述功能真切地讓我重溫了當初的歲月。

片子一開始就是班主任在訓斥寢室內的學生的場景,瞬間將我們帶入了高三這一非同尋常的氛圍之中,想當年我們在寢室,那老師相較而言還算客氣的,當然其實也是懶得去管,只是例行公事罷了,老劉逮到本“禁書”也只是“和顏悅色”地說:"到這時候了,還看這樣的書!”接著把書拿走,欲知書去何方,我們也做過ABC等假設,但終未能求得正解。片中哨聲、鈴聲、廣播聲的響起時,學生們匆匆衝出寢室,想來幾個月前我也是這人流中的一員,當初就有許多同學捧著書本趁著做操前的幾分鐘“空閒”時間在晨讀,回想起來,那還真是“戰鬥”的日子啊!

接著畫面呈現的是剛進入高三的動員會,班主任對學生慷慨賦詞,要求學生要拿出“半條命”來奮鬥,做好吃苦的準備;老師對家長也要求要把這當做這一年的“頭等大事”來抓,要排除萬難,盡一切能力為學生創造和諧的家庭環境,“想離婚的,等考完再說”;縣裡的領導也對此表示及其重視,親自接見學校的領導與教師代表。可見整個社會都極其關注大學聯考這件頭等大事,換言之,是整個社會在參加一次大學聯考。對於那些生活在社會底層人來說大學聯考不單單是升學的事,而是改變家庭命運的關鍵一戰,他們不希望他們的子女和他們一樣重複他們走過的路,正如其中的一位農民講的樸實話語:“要讓他們往上爬,不要像我們一樣種田,要到政府裡面做工”,於是每個中國學生揹負著如此重的擔子踏上高三的征程。

然而並非每個人都能頂受住這樣的壓力,尤其是對那些在學業上看不到任何希望的年輕人,片子就描述了兩個十點鐘翻牆而出,溜進網咖的學生。當班主任勸導他們的時候,他們也顯得很抗拒,即使班主任以“就算為我讀書好不好?”這樣近乎哀求的口氣來規勸他們時,他們也只是低著頭勉強聽著,這樣的談話自然是無效的,發展到後來學校方面叫來了他們的家長,三方面對面的談。在訓責面前其中一位學生甩下一句“我隨便學校怎沒處分,可以了麼?”然後揚長而去,當然他走的並不輕鬆。如果我們只是將他看做一位衝動的少年的話,那就錯了。接著,片子又讓我們看到了不一樣的畫面,那位學生竟然侃侃而談,原來他上網是為了通過網路遊戲賺一些錢,而且他也向往“自由自在,無憂無慮”的大學生活。從他的言談舉止中你會覺得其實他們和其他的年輕人一樣都是富有激情,天真,熱情的。只是大學聯考對他們來說是一條陌生的路罷了。

有誤入歧途的,也有心理脆弱的。有一位學生因心理壓力太大,覺得聽課很痛苦,大學聯考又是那麼可怕,因故借酒澆愁,班主任親自到他家鼓勵他堅強的面對生活的挑戰,然而一方是老師的循循善誘,而另一方是抽泣到全身癱軟的學生,觀者也只能無言以對。後來鼓勵是沒能奏效,離考試還有十來天的樣子,他竟然留下書信後,不辭而別,說要去廈門,班主任又跑到車站,尋覓一番,在一小旅館截下了他,好說歹說,勸慰了一番。後來呈現的畫面是他笑著出現在班上,但內心滋味如何,不得而知。據說是因為“燒了香,還走了走”,想當年,我們老師也“號召”我們拜拜佛的,結果嘛……

最後那一天終於到了,在班主任一番豪言壯語之後,像送入屠宰場的豬一樣,學生們進了考場,決定他們命運的那天到了,而出來後,人們表情各異,內心滋味,五味雜陳。最後,片子又轉到這位班主任在新一屆高三的學生面前作自我介紹,彷彿迴光返照的迴圈似的,一切依舊。然而片尾的字幕上那一長串的復讀名錄卻真實地告訴我們現實的殘酷。

遙想放榜當年,在所謂“光榮榜”下人們指指點點和妄加評說,他們可曾知曉我們這些經歷過高三的考生的心事?

紀錄片《高三》以平淡的手法真實的反映出了高三一年學生的情況,本片通過抓住高三學生的點滴細節,把決定命運的一年紀錄了下來,並通過家長與老師的同期聲對話,真實的表現出中國大學聯考對普通家庭的影響。

在表現手法上本片採用紀實的方式,老師去喊一個逃課睡覺的學生起床上課時,老師罵了學生,編導紀錄了老師罵學生的全部內容,而兩個男生翻牆偷著跑出去上網,幾個男生在宿舍吸菸,這些高三學生出現的問題,編導也全力的紀錄了下來。

本片所反映的是一個很社會性的問題。正如老師在開頭時說的一樣,要想走出去就只有大學聯考,同時編導通過同期聲方式採訪幾名學生家長,貧窮的家庭狀況要想脫貧也只有大學聯考這一條路可以尋求,而在大學聯考開始時學生家長都瘋狂的給學生補身體,家長所希望的就是孩子走出去。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大學聯考一考定終身,尤其是地域偏遠的學生來說,這就是一根救命稻草,正如片子開頭老師對著鏡頭說的一番話:“這個片子播出後可能引來一些教育家的不滿,但這確實反映了真實的大學聯考”。

在拍攝手法上本片的特寫鏡頭較多。學生天還沒亮就坐在教室裡早讀,編導通過對學生的特寫看到每一個學生早讀的刻苦,而在家長會上老師與家長交談時。編導用一個個特寫鏡頭拍出了每一位家長眼神中的急切。而當兩個逃學上網的學生被學校領導和家長教導時,同樣的特寫手法表現在了學生和家長兩代人身上,兩代人的眼神中,一種是迷茫一種是急切,那是對兩代人最真實的紀錄。

在故事情節的設定上,編導先是在開頭對老師進行了採訪, 通過與老師的對話為片子設定了些許懸念,在以後的故事發展中編導通過一個女孩子的獨白來反映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這樣可以使本片更具觀賞性,也提高了紀錄片的藝術性。

高三對於每一個參加大學聯考的人來說都是記憶深刻的,在求學的路上,走在成長的路上,通過高三一年的成長每一個學生都會真正的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