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後感

當前位置 /首頁/教育範文/觀後感/列表

《飛越瘋人院》觀後感

導語:《飛越瘋人院》改編自美國作家肯·克西的同名小說,影片講述了邁克·墨菲為了逃避監獄裡的強制勞動,裝作精神異常,被送進了精神病院,他的到來,給死氣沉沉的精神病院帶來了劇烈的衝擊。以下是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的觀後感,更多精彩觀後感盡在本站網,敬請關注!

《飛越瘋人院》觀後感

  《飛越瘋人院》讀後感(一)

故事發生在一九六三年間,美國某叢林旁坐落著一所國家精神病院,那兒住著各種各樣的精神病人。一天,一個名叫麥默菲的中年男子,被武裝的教養院軍官押往國家精神病院。麥克墨菲是一個身強力壯、性格豪放的青年,為了逃避在教養院的責任,在教養院的人面前表現出異常,而被送進精神病院。麥克默菲進院後,他原以為可自由輕鬆一點了,哪知處處受到限制,主治史貝菲醫生找他談話,因為他在教養院有一系列"反常"言行,因為教養院送來的資料說這中年男子在教養院胡作非為,經常打架……

《飛越瘋人院》一片根據坎·凱西的同名暢銷小說改編拍攝。影片上映後,不僅獲五項奧斯卡獎和最佳男配角、最佳攝影兩項奧斯卡獎提名,而且取得了商業上的巨大成功。《飛越瘋人院》也是繼《一夜風流》(1934)之後,又一部獲五項主要奧斯卡獎的影片。

本片是美國70年代社會電影的代表作。影片以其深刻的思想內涵和出色的表現力一舉奪得了1975年第四十八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女主角、最佳導演和最佳改編等五項大獎。影片雖然採用了好萊塢電影中經常涉及的精神病患者這一老題材,卻因為其注入了新的社會意義和內涵而大獲成功。影片中的精神病院實際上是美國病態壓抑的工業化社會的縮影。影片具有深刻的寓意和尖銳的諷刺力。影片表面上是在敘述一個精神病院中所發生的悲劇故事,實則卻展現了那種為了個性解放而孤軍奮戰的英雄,由於找不到正確的解放道路而最後為社會所吞噬的悲慘命運,有著濃重的悲劇色彩。

《飛越瘋人院》是一部扣人心絃的作品。影片以精神病院為舞臺,著重反映了一種在當時所謂現代化管理的社會中,人們被緊緊束縛而動彈不得的恐怖景象。這種景象深深地抓住了每一位觀眾的心,使人感受到一種深切的恐怖。主人公麥克默菲的對自由的追求和最終的悲慘遭遇深深地體現了人們所受的壓抑和悲劇命運,使影片具有了一種感人至深的效果。影片的結尾是全片的點睛之作,充滿了使人毛骨悚然的恐怖氣氛,卻也是最為感人的一個段落。在昏黃的光線下,“酋長”來到麥克默菲的床邊,呼喚著他,而麥克默菲卻只能報之以白痴的喃喃自語。“酋長”一邊說著“我會把你帶出去”,一邊用枕頭悶死了他。這一場景令人不禁潸然淚下,同時更令人感到了一種深重的難以名狀的壓抑。“酋長”逃出令人窒息的精神病院,也正象徵著人性的迴歸。導演以一個印第安人角色來完成這一行動,也正喻示著人只有回到大自然中才能得以真正的自由。可以說,這部影片是對壓抑人性的現代工業化社會的重重一擊。

以商業片而言,《飛越瘋人院》表面上對瘋人院制度的控訴,是大眾所能理解與接受的,而劇情中的歡笑、憤怒等,更是可以吸引住觀眾至結尾。

就哲學片而言,它更是深刻的反映了人類社會制度、公理、法規的缺陷。她讓我沉思:到底什麼為“瘋”?個別的人的個性行為如果超越社會所能接受就是瘋?就如我們有時候會不自覺的抓後腦勺,但當一個人經常抓,他就被定義為瘋。憑什麼人類能如此“五十步笑百步”地對他人進行裁判?所謂社會共識、社會公理、社會秩序,是不是應該從這片中得到反思?

  《飛越瘋人院》讀後感(二)

第一次知道這本書,是看柴靜的《看見》書裡有寫她看這部同名電影的某個細節感動她。然後,我就記住了有這麼一本書存在。

我會買這本書,也是很偶然的.發生的事兒,本來只是去書店買送給小侄女的漫畫書,順道給自己帶幾本噹噹一直沒有貨的書。然而,我在西單圖書大廈裡轉悠大半個下午,要找的那幾本書連影兒都沒見著。當時已經放棄再尋找,準備閃人,結果它就那麼突突的出現在我的眼前,這多少有點“柳岸花明又一村”的意味!我看到這書名,腦海裡就浮現出柴靜摘寫的片段。所以,我就這麼與它結緣了。

剛剛開始閱讀這本書時,我遇到閱讀瓶頸期。那兩天時間,對文字都提不起閱讀樂趣,每天的閱讀定量都只是走眼不入心的,我整兒人精神狀態極差。最後,我對自己妥協了,放棄這種識字的閱讀。放鬆幾天後,我再拿起這本書閱讀,慢慢的我又開始找到閱讀的樂趣,每天早晚都要擠出點時間來閱讀這本書。

《飛越瘋人院》這本書,主要是圍繞賭徒麥克墨菲為了躲避刑法,被判精神失常監禁瘋人院,因他的到來給原本嚴肅又有序的瘋人院徹底的動亂。原本每個精神失常病人,每次大護士拉契特對病人假借“天使”面具對大家進行治療實質人身攻擊時,大家都是內心恐懼膽小害怕大護士的威嚴。自從,麥克來到後,他為了自身的自由,一次次與大護士爭鬥。在一次次的鬥爭中,病友們越來越奉他為英雄,麥克一次次把大護士“天使”的面具摘掉踩在腳底下,而大護士一次的利用她的特權一次次打壓麥克。麥克在一次集體游泳活動中,意外知道自己能否如期出院由大護士決定後,他暫時性的妥協了。他是這麼和他的病友們說的“有時候你不得不勉強屈服來保護自己的利益啊!”是的,在面對強權的時候,我們和它硬碰硬傷的還是薄弱的我們自己,這就是社會!

麥克在一個禮拜的屈服裡,他漸漸明白自己的到來已把原來威嚴的大護士踩的太低,以至於她不可能如期放他出院。他慢慢的又開始為了自由,為了人權再一次反抗大護士代表的“聯合機構”。他一人孤身奮鬥,他還是那個好賭的麥克,大家相信了大護士對麥克種種行為的解說,開始對他冷待,排斥。還好,酋長,那個一直偽裝聾啞人他相信麥克。在麥克一次次的不屈服大護士的強權裡,大家再一次像麥克致敬,他們一起反抗那吃人不吐骨頭的大護士“聯合機構”。

最後,麥克受不了病友因大護士的侮辱而自殺,對大護士大打出手。而“聯合機構”為了回到以前沒有麥克時期的威嚴,它殘酷的把麥克做成白痴!酋長不忍麥克受到大護士的侮辱,毅然把麥克殺死,用麥克教他的方式逃離吃人的“聯合機構”,帶著麥克的信仰通往自由的天堂。其實,我很不想相信最後躺在床上的白痴是那個倔強的麥克。

我喜歡麥克也許就是因他那敢與強權鬥爭的勇氣吧,他可以為了看世界棒球場一次次爭取,一次次遊說那些膽小的病友支援自己,他可以為了病友一次次與大護士爭鋒相對,他可以在面對“聯合機構”對他不人道的傷害時,一次次堅持住不向強權低頭!最後,卻還是死於強權之下!好在多數病友尋回自己丟失的勇氣,離開這個他一直想要大家離開的瘋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