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後感

當前位置 /首頁/教育範文/觀後感/列表

觀《唐山大地震》有感範文1300字(通用19篇)

看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讓我們好好寫份觀後感,把你的收穫感想寫下來吧。那麼你真的會寫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觀《唐山大地震》有感,歡迎大家分享。

觀《唐山大地震》有感範文1300字(通用19篇)

觀《唐山大地震》有感 篇1

昨天下午和女兒一起觀看了慕名已久的電影《唐山大地震》。雖然距離那個恐怖的日子已經三十多年了,但是唐山人民永遠都不會忘了那個可怕的瞬間。因為它帶走了多少家庭的幸福,卻只留下無邊的思念和痛苦。

隨著近年來自然災害的增多,大家都開始關注大自然究竟出了什麼問題。此類題材的影片也很多,以去年全球同步上映的美國影片《2012》為首,一方面說明人類已經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而最重要的是提醒大家如果遇到這樣的災難,我們面臨的將會是什麼,又該怎麼做。電影大多以巨集大的災難場面吸引觀眾的眼球,那波浪滔天、排山倒海的畫面,那響聲如雷、撼人心魄的音響效果,無一不震撼著觀眾的心。可是,馮小剛先生執導的《唐山大地震》卻打破了這種模式,除了影片開始再現了當年那個可怕的瞬間,接下來敘述的卻是那二十多秒鐘所遺留下的、長達三十多年的傷痛。影片感人肺腑,呈現在觀眾面前的不是災難,而是發自內心的心酸和感動。

方登、方達是一對龍鳳胎姐弟,那時才五歲,父母親都是普通而勤勞的工人,但他們擁有一個幸福的家。1976年7月28日凌晨三點多,悶熱而忙碌的的唐山城在一陣轟鳴的巨響之後,頃刻變成了一片廢墟。霎時間,哭喊聲迴盪在唐山的上空。而方登、方達一家也在不到一分鐘的時間裡家破人亡。當晚,父母在工地加班,當反應過來是地震了以後,首先想到的是在家睡覺的一對兒女。當夫妻倆衝到家門口時,房子已經搖搖欲墜。媽媽不顧一切地往裡衝,爸爸為了救媽媽,被房上落下的石塊砸死了。接著,房子塌了,小姐弟倆被壓到了樓板下面。媽媽跪在廢墟上,竭力哀求著旁邊的人們救救她的兩個孩子。在鄰居說出“只能救一個”後,媽媽愣住了,仍然連聲說著“兩個都要救”。可是,情況越來越危險,兩個孩子奄奄一息。媽媽最後低著頭,狠下心,說出了讓她愧疚一生的三個字“救弟弟”。孩子被救出來了,媽媽緊緊抱著女兒的屍體失聲痛哭,不停地說著:“登啊,媽媽對不起你!”可最後,還是抱著受傷的弟弟離開了方登。也許是上帝在眷顧這個美麗的小女孩兒,方登竟然神奇地在運送屍體的車上醒了過來,可她記憶中只留下了媽媽的那句“救弟弟”。這三個字像一把利劍,深深地扎進她幼小的心靈,造成無法癒合的傷害,以至於影響了她以後的生活。

媽媽帶著對丈夫的感念和對女兒的愧疚,一個人艱難地帶大了失去了一條手臂的方達。九十年代,家裡條件好了,可媽媽就要住在老房子裡,哪也不去。她怕丈夫和女兒的魂回來看她時找不到家。而小方登認為自己被母親“拋棄”,雖然養父母百般呵護,卻仍然無法治癒那道深深的傷痕。以至於在大學時期,與男友意外懷孕後,堅決不,執意退學,悄悄生下了自己的私生女兒,因為她絕對不可能做出拋棄自己孩子的事情。她毅然放棄了學業和男友,獨自將孩子帶大,後跟隨丈夫到加拿大定居。直到三十二年後的“汶川大地震”,才解開了這對母女的心結,使他們得以團聚。方登見到了媽媽和弟弟後,一起來到爸爸的墓前。她抱著媽媽放聲痛哭,嘴裡不停地說著“對不起,媽媽!”她告訴媽媽,在汶川第一眼看到弟弟的時候 ,她好高興,弟弟還活著,多好啊!當看到一位四川災區的母親為了不造成更大的損失,毅然決然地做出給女兒截肢的決定後,看著那位母親對著自己失去了一條腿的女兒悲痛欲絕時,她徹底釋然了。一下子理解了當時的媽媽,也理解了伴隨媽媽三十多年的痛苦。

23秒的災難,造成了32年的痛苦。可那痛苦是什麼呢?是愛,是媽媽對孩子的愛,也是孩子對媽媽的愛,更是我們國人在災難面前對同胞無私的愛。這愛感人至深,這愛暖人肺腑,這愛遼闊無疆。因為有了這博大的愛,才有了今天的新唐山、新汶川。

電影看完了,紙巾用了一大包,流著熱淚,讓愛住進了心裡……

觀《唐山大地震》有感 篇2

像所有的人一樣,在看完《唐山大地震》後,我已是滿臉淚水。影片中所表現出的父愛、母愛、姐弟情,讓每個人都為之落淚。

“寡言的愛”

大愛,並非無言,而是寡言。

拒絕了嶄新的房子,寧願獨自居住在狹小的院落裡,守著丈夫和女兒的遺像;明明幾年都獨自吃著年夜飯,她卻說自己並不孤獨;在母女終於重逢時,她沒有喜形於色,而是靜靜地洗了幾個西紅柿,靜靜地實現了32年前那個似乎永遠無法完成的“諾言”……愛沒有太多的語言,卻靜靜地滋潤著子女的心靈。也正是為了這一份執著,這位母親在家鄉苦苦地等待,她相信自己真正愛的人正在天空中對她微笑。可是,1976年的那場地震,在她心中留下了難以撫平的傷痕,卻像電影中方達說的那樣:“倒塌的房子都蓋起來了,但她心裡的房子再也沒有蓋起來。她就守著心裡的那堆廢墟過日子”。一份牽掛,支撐著這個平凡的母親,讓她頑強地活著。

望著病危的養母,方登淚流滿面,一個飽含親情的吻,永遠地刻在了她的心裡。雖然並非親生母女,儘管話也不多,但這份親情像海底的暗流,默默地湧動著。也許,這位母親終其一身也不知道女兒的身世,但她仍一如既往地愛著她。

也許,愛並不需要太多的語言,但它卻是永遠也無法沖淡、永遠也無法磨滅的。也許,當我們熟睡時,父母的目光正默默地撫摸著我們。真正的愛,寡言,卻濃郁。

“無悔的愛”

面對自己身世不明的“失憶”的女兒,這對年輕的夫婦花費了大半生。他們並不後悔、只是默默地付出。

在他衝進樓房的一瞬間,山崩地裂。他為兒女付出了生命,但他不後悔。只是,他的離去,在年幼的方登方達心中,留下了難以彌補的傷痛。

在搶救失敗後,方登和方達的母親必須在他們之間做出選擇,她的心在滴血。在一次次的聲嘶力竭的喊叫“兩個都要救”之後,她終於用微弱的幾乎聽不見的聲音說道:“救弟弟”。之後,她抱著方登的“屍體”失聲痛哭。她希望自己的女兒不要恨她。她不後悔。

愛,不後悔。一旦走上了這條路,就不能再回頭。所以,我們應該珍惜每一天,不要刺痛父母的心。否則,有時想後悔,卻已經遲了。

“無恨的愛”

在見到蒼老的母親和殘疾的弟弟時,方登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感情,淚水從眼眶中溢位。她那顆堅冰一般的心開始緩緩融化,對母親的恨漸漸消散。恨如冰,愛如陽光。恨家人,只不過是沒有理解家人深沉的愛。親人的目光,可以打動任何人的鐵石心腸。

親人永遠是親人。親人的愛就像水,能磨去磐石尖利的稜角,也能沖走溪水中堆積的泥沙。

“大愛無疆”

2008年,汶川。地動山搖,天昏地暗,滿目瘡痍。有的人在睡夢中,但他們再也沒有醒來。原本的高樓瞬間化為廢墟——就像1976年的唐山。

沒有太多的理由,沒有因勞累而產生的後悔,為了同一個目標,許多人聚集在一起。也正因為這無疆的愛,遠隔大洋、分居兩地的方登和方達終於重逢。32年啊,時光磨平了稜角,僅剩心中那份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愛。

“沒了,才知道什麼是沒了”。似乎只有失去,才能明白得到的可貴。大愛,不僅對親人,還對同胞。團結起來,災難永遠打不倒我們。

祝願唐山、汶川和玉樹的人們,生活因愛而變得美好。

觀《唐山大地震》有感 篇3

1976年7月27日晚,一個安靜的唐山小巷正沉浸在綿綿的夢鄉中。涼涼的晚風,冉冉的燈火,只有魚缸裡的魚兒在水中蹦跳著,似乎在訴說著心中的不安。果然,地面上揚起火紅色的地光,迅速蔓延著,冷笑著。地動山搖,將這個寧靜的小巷變成了可怕的廢墟。

一、1976年7月28日地震時,孩子們八歲

有這樣一個家庭,爸爸、媽媽、兒子和女兒,原本幸福,卻在這可怕的唐山大地震裡,喪失了他們幸福的權利。爸爸為了救孩子,在廢墟中永遠的閉上了雙眼。孩子們被埋在一塊水泥板下,不能動彈。媽媽望著孩子,傷心悲痛,卻無能為力,束手無策。

“只能救一個,你趕快做決定吧!”

“兩個都得救!”

“快點做決定,不然兩個都沒救!”

弟弟在廢墟中無力的呻吟,姐姐吃力的拿起石頭砸呀砸,一下,兩下砸進媽媽的心裡,像針扎似的令人生痛。冷風無情,任由這位母親的淚水順臉頰肆意流淌。

“救弟弟”母親撕心裂肺的抉擇。

姐姐的心變得冰涼,兩行清淚流到水泥地上。

那晚,媽媽抱著認為死去的女兒哭了很久很久。

可憐天下父母心啊!是怎樣的悲痛絕望,讓這位母親做出所有人心痛的決定。

二、時光停留在1986年

女孩十八歲了,有一對夫婦收養了她,她的生活很幸福,至少,不再像十年前那樣悽慘困苦。

每當女孩想起十年前的那一幕時,就會頭痛,這時養父母就會心痛的幫她按摩,讓她放鬆。但是十年前的那句“救弟弟”,讓她無法釋懷,讓她絕望。她像一隻警覺的小鹿,生怕再一次受傷害。

她不去打聽母親的下落,而她可憐的母親,以為她死了。

三、1995年,孩子們長大了

時光過得真快,十九年前還是八歲的兒子女兒轉眼間二十七歲。他們都成家立業了。

孝順的兒子要給媽媽買房,她不要,她說要守在爸爸和女兒的身旁。搬家了,他倆認不得回家的路。

兒子搖搖頭,無可奈何。

誰又能知道,這位母親在用這種方式折磨自己,為十九年前的決定向女兒懺悔呢?

四、2008年,汶川地震現場

這時的汶川一如當年的唐山,慘不忍睹。

弟弟和姐姐都知道地震的恐怖和危害,但他們卻不約而同地去了汶川,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們。

在那裡,一位女孩的腿被埋在廢墟里出不來,餘震不斷,為了救女孩,官兵冒著危險試著各種方法救女孩,看到這女孩母親堅決地說,“鋸腿”,腿鋸了下來,女孩得救了,而傷心欲絕的母親在廢墟前痛哭。

姐姐望著這一幕,想起了自己的母親,想到當年母親的艱難抉擇。

後來,一個偶然,弟弟與姐姐相認,一起回到了母親家裡,那個令姐姐魂牽夢繞的地方。

媽媽望著女兒,竟跪了下來,痛哭32年前。女兒忽然明白母親的難處。她32年不回家,是為了折磨母親,而母親也折磨自己32年。

五、尾聲

後來,這一家人一定過得很幸福。

從唐山大地震到汶川大地震,時隔32年,母愛始終散發出令人沉醉的芬芳。唐山大地震的這個故事,令人感動。

在現實生活中也是這樣,母愛的芬芳一直伴隨我們,母親永遠最無私釋放著奪目的光芒。《唐山大地震》中的母親是偉大的,而我們的母親也如同她一樣無私、一樣偉大。母愛滋潤我們成長,母親的教誨讓我們一生都受益匪淺。向天下所有的母親表示最崇高的敬意!

觀《唐山大地震》有感 篇4

縱使時光已漸漸遠逝,可那不可抹滅的歷史事件已在人們心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記,難以忘懷……

是否還記得中國大地上曾發生的那次巨大災難—唐山大地震?它讓無數人無家可歸,讓無數家庭支離破碎,更讓無數條鮮活的生命離我們遠去!也許,我並非生活在那個時代。不能完全體會到那災難的可怕,感受到人們心裡的那份痛楚。可是,《唐山大地震》這部影片彷彿把我帶回到那個時代,讓我去了解、去體會、去感受,這一切的一切。

影片講述了在唐山這個中型工業城市,有一個幸福的家庭,雖然生活並不那麼富裕,可卻是那麼溫馨、和睦。女兒方登,兒子方達,是多麼天真可愛,一家人其樂融融。然而災難它總是那麼無情,非要摧毀這美滿的生活。7月28日3時42分,誰都不會想到就在這短短的幾秒內,唐山的噩夢開始了……

房子瞬間倒塌,人們從夢中驚醒,惶恐地逃竄著。頓時,整個唐山廢墟一片。姐弟兩人哭喊著:“媽媽,媽媽,”外面的媽媽想要衝進去救孩子,卻被丈夫推開,因為他不想妻子喪命,所以他衝了進去,不料意外發生了,丈夫就這樣走了,兩個孩子也被埋在了廢墟中,此時無助的媽媽釋放出了久違的憤恨,手指著天說:“老天爺,你王八蛋。”我知道這是承受了巨大痛苦的本能反映,其實她只不過要一個平凡幸福家庭,可這一切都被這突如其來的地震毀滅了,誰又能幫幫她呢?此時的我早已潸然淚下,我不知道我是否還有看下去的勇氣。那一幕,我忘不了。

在這部影片中最令我痛心的地方是這位母親的選擇,因為她無論選誰這對於自己來說都是一種傷害,當她用顫抖的聲音說:“選弟弟”此時,姐姐方登無聲地落淚,我知道這眼淚中不僅僅是傷心,還有她對母親的恨。然而此時的我再也忍不住了,淚水滾出了眼眶。那一幕,我忘不了。

或許許多人認為母親的選擇對嗎?她放棄了女兒的生命去換取兒子的生命,這樣做公平嗎?可是,我相信在她心裡她比任何人都難過,她不想這樣,但是她實在沒辦法,在她心裡她對方登的愛不會比方達少,她覺得身為姐姐的方登一定會理解一個作為母親的心

許多年以後,孩子們都長大了,而當年的姐姐方登並沒有死,在她的心中一直有著對母親的恨。但當她見到母親時,母親將西紅柿交給她,這是當年地震的前天母親對她的承諾,現在母親做到了。看著年事已高的的母親,在她的心中已理解了母親,母女相擁而泣。那一幕,我忘不了。

整個影片已有了圓滿的結局,也給了我們太多的感觸,作者用簡單樸實的語言,蘊藏著說不盡,道不明的悵然若失。《唐山大地震》催下了太多人的眼淚,撥動了太多人的心絃。拭去眼角的淚水,揉揉痠疼的眼睛,走出房間,我呼吸著戶外新鮮空氣,才發現,原來我生活的世界這麼美,我現在很幸福,還有什麼遺憾呢?我應該努力去學習,發展自己,為國效力。

唐山大地震雖已過去很久,可那一幕幕畫面,我忘不了,它讓我明白太多太多,我相信災難無情人有情,只要我們中華兒女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再大的災難都能戰勝,風雨之後我們會看到那最美的彩虹!

觀《唐山大地震》有感 篇5

寒假裡,按計劃,我觀看了影片《唐山大地震》。這部影片真實生動地記述了發生唐山大地震時驚心動魄的瞬間,震後房屋倒塌、人們家破人亡以及解放軍的救援行動,一對姐弟因地震而分離的不同生活,還有汶川地震時這對姐弟因救援而再次相遇的傳奇故事。

本是平靜和諧的一家人,父親和母親辛勤勞作、賺錢養家,兩個孩子也是快樂、茁壯的成長,可因為一場地震把這美好的生活打破。那就是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震前幾個小時內,這對父母哄睡了倆孩子,他們便出外幹活了。災難來臨!霎時,大地劇烈晃動,瓦礫掉落,接著房屋開始倒塌。父母意識到發生了地震,他們首先想到的是年幼的孩子。此刻姐姐感覺到不對勁,她呼喚弟弟趕快逃,可是卻來不及了。待父母趕到家門口時,房屋支離破碎,想要衝進屋中救孩子的母親被父親攔住,他衝了進去。就在衝進屋中的一剎那間,房屋倒塌了。震後,唐山成了廢墟,到處是悲慘的哭泣聲、絕望的求救聲、呼喚親人的聲音和其他各種各樣的聲音。唐山民眾自發展開救援。一塊鋼筋水泥板壓著兩個孩子,這正是之前故事中的那對姐弟。姐姐方登,弟弟方達。母親在水泥板上方哭泣,一旁的民眾正在想辦法救援。母親絕望了,只能救一個孩子!救左邊的孩子,水泥板的重量就往右積壓,救右邊亦是相反。手心手背都是肉,悲痛欲絕的母親沒辦法了,“弟弟——”,這輕微的一句話給姐姐內心留下了陰影,她眼角的淚珠順著黑黑的小臉流落。母親帶著弟弟方達隨民眾轉移,解放軍前來救災。奇蹟般地是姐姐方登沒死,她活了下來。一對解放軍夫婦領養了方登,方登隨著他們生活,在開學報名時,方登改名王登。方達因地震失去了左胳膊,奶奶曾來唐山接他去濟南生活,但最終他還是隨母親生活。王登一直唸書到大學,學醫,上了杭州醫學院。裝上假肢的方達不願讀書,他隨一群年輕人去杭州打拼,母親則在新家裡做些針線活餬口。幾年後,養母病重,王登趕到醫院陪養母說了說話。不久後,養母去世。王登繼續回校唸書,因為種種原因,她退學了。養父著急地尋找女兒,此時的王登靠給別人家當保姆餬口。1997年,王登帶著自己的女兒回家看望養父,短短的相聚,她便帶著女兒去加拿大生活了。方達靠打拼發了財,他開車帶著妻兒回家過年,母親不願過好生活,也不願讓兒子花錢買房。2008年,汶川大地震,王登和方達因救援而相遇了。王登見到了自己的生母!他們去看望了遠在天堂的父親。

依據《唐山大地震》的多方位視角,我彷彿真的看到了發震時恐怖的災難瞬間,震中的人們有求生的慾望,倖免於難的人們自發組成救援隊,努力搜救頑強存活的生命。祖國各地的人們也牽掛著災區的同胞們,他們自主捐款,向災區運輸物資,正所謂“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還有解放軍叔叔、消防戰士、公安民警和自發前往災區救災的人民,他們奮戰在第一線,絕不輕易放棄生的希望。就像電影裡的那對父母一樣,發震時,他們首先想到的是孩子,父親為此不惜犧牲性命,這也是濃濃的愛。我們的祖國各界人民團結一心,他人有難時,人民定會伸出援助之手,這就是人民群眾抗震救災的意志與決心!

願天下再無災難,沉痛悼念唐山大地震罹難的二十四萬同胞。

觀《唐山大地震》有感 篇6

看完電影《唐山大地震》讓我對生活中的遺憾多一些釋然,對生活中的一些缺憾多一些寬容,對生活一些無可挽回的悲劇多一些慈悲。

這部影片主要講述了一家四口因為地震改變他們每個人的人生。爸爸方大強因為救兩個孩子而去世了,媽媽元妮一輩子照顧兒子方達沒有再結婚,兒子方達則失去一隻胳膊,女兒方登則被一位解放軍夫妻收養。

對於媽媽元妮來說這次地震改變了她的一生,用方達的一句話就是:唐山的房子是建起來了,可是媽心裡的房子卻永遠建不起來。她總認為當初只能救一個孩子,姐姐方登也去世了,一直內疚不安。三十多年一直活在這場地震的陰影裡。我想如果我是這位媽媽的處境,說不定也會守著地震前的回憶度過一生,因為人生中最寶貴的是生命,其實還有忠貞不渝的愛情,假如一個人曾經捨棄自己的生命來保護你,我想這樣的恩情值得一生銘記。就像一首歌《白樺林》唱的那樣:長長的路呀就要到盡頭, 那姑娘已經是白髮蒼蒼

她時常聽他在枕邊呼喚, “來吧親愛的來這片白樺林”

在死的時候她喃喃地說,“我來了等著我在那片白樺林”。

對於真正的愛情可以超越生死和時空的隔閡而達到永恆,就像元妮和大強,即便大強已經去世了,但是她們之間的感情一直沒有因為大強的去世而消失,反而因為元妮的堅持讓這份感情更加厚重。

對於弟弟方達,地震讓他失去了一隻胳膊,他沒有怨天尤人,而是努力改變生活,其中吃了很多苦,沒有胳膊卻做蹬三輪車拉客掙錢,缺少一隻胳膊仍然像正常人那樣年復一年的吃苦耐勞。最後擁有了平常人擁有的幸福,有個賢惠的老婆和懂事的兒子,我想其樂融融形容他們家是再合適不過的了。即便失去了一隻胳膊,但是他沒有失去對生活的熱情和堅強。

姐姐方登她的命運也是一波三折,她被一對解放軍夫婦收養,過著比較幸福的學生時代。我認為她會這樣一直幸福下去,可是在她讀大學的時候懷孕了,她退學生了孩子,一邊做家教一邊養孩子,看到這裡我感覺人生比較痛苦的時刻也許就是這樣:獨在異鄉為異客,一邊工作一邊娃,我也認為會不會她就這樣一直帶著孩子生活,因為那個年代的人對生過孩子的女人還是有些偏見。最後她收穫了她的婚姻。嫁給了一個大她16歲的外國人,那個外國人對她和她孩子很恩愛,這點就足夠了,我終於相信了一句話:風雨過後就是彩虹。

地震改變了他們一家人的人生軌跡,但是沒有改變的他們一家人一直轉悲為喜,化悲痛為力量的信念。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無論他們遇到什麼困難總能挺過去。每當我感覺挺不過去的時候,我總是把這部電影看一看,每看一次似乎感覺自己離他們的堅強差得很遠。

我想到了一首歌詞:但願你的眼睛,只看得到笑容。但願你流下每一滴淚,都讓人感動。但願你以後每一個夢,不會一場空。這首歌詞就是這部影片最好的詮釋,他們有過眼淚,有過悲傷,但是他們靠著自己的毅力讓生活越來越好。

每個人的生活的圓都是有些殘缺不全的,有的人對待殘缺是忽略不計,有的人對待殘缺是念念不忘,有的人對待殘缺是無限放大。我想對待殘缺最好的答案就是當我們悲傷的時候這些殘缺讓我們變得崇高,讓我們在崇高中變得高尚,因為我們銘記殘缺並在心裡讓這份殘缺變得完美;當我們歡喜的時候這些殘缺讓我們變得慈悲,讓我們在慈悲中變得寬容。

觀《唐山大地震》有感 篇7

今天晚上,我與爸爸媽媽一起到銀座全球通電影城去看電影。我們觀看的是《唐山大地震》這部電影。

1976年7月28日,唐山發生了一次大地震,它發生於中國唐山的里氏7.8級,造成了242769人死亡。這場災難,給很多的家庭都帶來了不幸。至今很多場面仍讓我記憶猶新:

在一天下午,唐山的每個地方都出現了很多的蜻蜓,人們覺得非常的奇怪。可是他們不知道,這蜻蜓是地震前的前兆。這時的人們,有的已經回到了家,有的正在往家趕,還有的在上班……此時的方登和方達正坐在爸爸的大卡車裡,仔細的觀察著這些蜻蜓。方登和方達是一對活潑可愛的的龍鳳胎,他們和爸爸媽媽快快樂樂的生活著。這天晚上,他們的爸爸和媽媽在樓底下乘涼,而兩個孩子卻在家裡準備睡覺。

突然,劇烈的搖晃開始了。正在施工的大吊車突然間倒了下來,砸到了幾名工人的身上。接著,樓房也在不停地搖晃,吊燈嘩嘩的往下掉,地上的建築物也相繼倒塌,砸死了很多人。人們在四處逃跑,爸爸媽媽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樓房再慢慢的塌陷,而卻無法挽回。爸爸媽媽非常的恐懼。媽媽剛想衝到樓上救兩個孩子,卻一把被爸爸抓住。爸爸對媽媽說:“你不要命了嗎?”然後,爸爸跑進了危險的地帶去救方登和方達,可就在爸爸剛跑進去的那一剎那,樓房“咚”的一聲,全部都倒塌了,他們的爸爸被埋在了廢墟下面。

地震停止了以後,人們徒手把一具具屍體都挖了出來,其中,有他們的爸爸。媽媽抱著爸爸大哭,雖然媽媽痛苦的哭了一場,但卻永遠化解不了她心中的悲痛。這時的天空也在哭泣,嘩嘩的雨下個不停,人們的哭喊聲連成一片,死去的人們的屍體遍地羅列……

這時,又有人高喊說找到了方登和方達的具體位置,媽媽聽了,連忙放下爸爸,跑去看自己的兩個孩子。

找到孩子的人說,兩個孩子壓在一塊水泥板下,要救只能救一個,媽媽一聽,非常的著急。哭著喊著說兩個孩子都要救,可是那個人說只能救一個。最後,在被逼無奈的情況下,媽媽做了決定,救弟弟。

在廢墟中的姐姐方登聽見了,眼淚默默地流了出來。被救出來以後,兩個孩子都是昏迷的狀態(方達失去了一隻手臂)。人們以為姐姐方登死了,媽媽抱起方登,反覆的說,登,媽媽對不起你!這句話。之後,媽媽就帶著方達去了解放軍救援的地方。

方登醒過來了,她發現旁邊躺著的是她的爸爸,在一片混亂中,他自己走出了出去,這時,她遇見了一個解放軍叔叔,解放軍叔叔就把她帶回了他們暫時搭的軍營。

然後,她的養父養母收養了方登,於是,又重新起名為王登。

在養父養母的細心照顧下,王登漸漸地長大了。

上大學的時候,王登跟一個男同學談戀愛,後來又懷孕了。接著,王登又和一個外國人結婚了。

在四川大地震的時候,王登參與了這次的救援活動,而她得弟弟方達也去救援了,就這樣,她們又一次的團聚到了一起。

轉眼間,王登的孩子和方達的孩子都已經很大了,他們都叫點點。媽媽和王登還有方達和他的妻子、兒子,來到了爸爸的墓前。然後,媽媽跪下說,大強,你把我們的女兒送回來了!

後來,王登認識到自己錯了,便想讓母親原諒她,母親便原諒了她。說完,母親又好好的摸著爸爸的墓……

看了這一部電影,我深受啟發:親情是世界上最珍貴的東西,父母對方登和方達的愛,一次又一次的體現了出來。父母養育了我們,我們應該好好學習,去報答他們的養育之恩。父愛和母愛永遠都是偉大的。而且,自然災害侵佔了我們的家園,而造成這一切的罪魁禍首,就是我們人類,如果我們不去傷害動物、植物,那大自然也不會向我們伸去災難的手。

觀《唐山大地震》有感 篇8

一個女人,大概只有在自己當上母親之後,才能真正明白什麼叫愛。無私的愛。

元妮、大強的媽媽、桂蘭、方登、小河、還有那位忍痛選擇給女兒截肢的不知名的母親,從這部電影——《唐山大地震》中,我得到的最強烈、最震撼的感受,就是她們那表達形式不同實質卻一樣的母愛。

母親,是那個在地震發生時,發瘋似的跑回去找子女的元妮;是那個看見兒子從開出去的車上下來之後,激動地叫喚著兒子的名字的元妮;是那個不厭其煩無微不至地照顧著兒子,在日常生活的絮叨中為兒子想著以後的元妮;是那個在送走放棄大學聯考選擇獨自闖蕩的兒子之後關上門來偷偷哭泣的元妮;是那個在稍嫌灰暗和狹小的空間裡與失而復得的女兒聊著家常的元妮;是那個···還有那些在女兒回家時特意洗好放在父親照片下的西紅柿,以及那句“西紅柿都給你洗乾淨了,媽沒騙你。”——媽媽一直記著呢,那個應承著隔天就要給你買的西紅柿。就像方達在後來的救災活動中給那位唐山老鄉說的,唐山的那些房子都已經蓋起來了,但媽媽心裡的房子卻是再也蓋不起來了。揹負著丈夫和女兒那兩條命的元妮,把自己三十年的青春都耗在等待和守望上。等著兒子出息了娶媳婦了要幫他養孩子,守著那個又舊又小的房子,生怕有天丈夫和女兒的魂回來了,找不到回家的路。

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元妮送完兒子躲在門後哭泣的那一幕。過年的時候,一家人坐著閒聊,突然聊到大一開學時,一家人送我去報到的情景。妹妹突然說,姐,你不知道吧,那時候媽媽從你的宿舍下來之後,就哭了,擔心你一個人在外面不懂得照顧自己。大家都笑了,媽媽還在那邊一直否認。當時我什麼話都說不出來,喝了杯茶默默走開。走進廁所關上門之後眼淚才掉下來。從此,不管是什麼時候,只要想想這件事,絕望、疲累、痛苦的心總能得到救贖。

嚴母慈父,就如老王董醫生。桂蘭一直擔心著,女兒不是自己親生的,放出去就飛不回來了,總是想把登抓在自己身邊。直到最後病倒了躺在醫院了,才放手讓登回唐山找親人。這又是一個母親。患得患失,總想把身邊的人都抓牢,緊得令人窒息。她決絕地用自己的方式愛著,做好了被恨的準。其實又有誰會去恨她呢,這麼一個,用心良苦的母親。

方登?又或者是王登?在養父母報上“王帆”這個名字,而她卻毅然堅持自己叫“王登”的時候,她已經能夠做到揹著過去的包袱開始新的生活。她一直憎恨著拋棄自己選擇弟弟的母親,所以未婚先孕的她,寧可輟學工作也不去打掉自己的孩子。她不願讓自己的孩子也承受被拋棄的命運。即使養父一直勸說,她也不願意去尋找生母,反而躲到了加拿大。就像桂蘭臨死前說的,這孩子性格跟她一個樣,愛犯擰。那個忍痛選擇給截肢,寧願女兒恨自己也不想再搭上同樣為人子的戰士們的生命的母親,是解開登心裡那個疙瘩的鑰匙。無意中聽的弟弟的一番話,讓她心裡那一直充滿恨的一隅得到解放。最後,在見到母親之後,她終究是選擇了原諒。

還有小河,被方達無情地剝奪了撫養孩子的權利。看到這裡,不禁職責方達的大男子主義,感嘆小河的隱忍。再看到小河忍著淚跟兒子告別,不由感慨,方達成全了一個母親,同時也深深傷害了另一個母親。

母親,其實就是一種愛。一種不會說很多愛你的話,卻會做很多愛你的事的愛。把這種愛放大,那麼,世間的醜惡,如何會再生長?

“失去了,才知道什麼叫失去。”這是電影裡元妮的一句臺詞。是啊,有些事情你沒有經歷過的話就很難體會到其中滋味。所以,珍惜眼前人吧。父母、愛人、朋友,我們以為會一直在身邊的那些人,說不定哪一天就會突然不見。所以,不要隨意說出傷害人的話,不要輕易離開,不要一直被仇恨或者其他不正確的情緒奴役。

觀《唐山大地震》有感 篇9

題記:23秒就可以讓一座城市毀滅,10萬個家庭流離,幾十萬個孩子失去父母、親人……而在城市廢墟上重新建起家園、在心靈的廢墟上重新與血脈相連,卻需要32年。

今天借小豬同學的光,有幸去看了期待已久的電影——《唐山大地震》。

每次只要有大片上映,媒體電視總是大肆宣傳,但是很少有讓我心動地想跑電影院看的。這次卻例外!很多人是衝著馮導去的,我很俗,就是衝著明星去的。明叔、七哥——我最欣賞的兩個演員,難得在同一部作品中出現,這樣的機會對我而言值得珍惜。所以打從7·22電影上映開始,我就一直想找個時間去電影院領略一下他們的風采。其實時間是挺多的,就是少了一個伴。

某天在和小豬聊天中提到了這部電影,她也很感興趣,於是相約找個大家都有時間的日子一起去恆隆看。昨天下午接到小豬簡訊說票已訂好,今天下午兩點。看到簡訊時我很激動,終於可以去看《唐山大地震》了!

下午一點半,我倆在汽車站碰面後就直奔恆隆。看到電影院進出口都是《唐山大地震》的宣傳海報,我的心情更激動了!小豬很瞭解我,說讓我和海報合個影做個紀念,我當然願意了,雖然不能和明叔、七哥真人合影,和名字合個影也挺知足的哈哈……(我的小孩子脾氣又出來的。)

兩點整,電影準時開演。不過商業片就是商業片,廣告挺多的。

幾分鐘後,“唐山大地震”五個字終於出現在大熒幕上了。我一直盯著那變動的字幕,期待演員表裡趕緊出現“張國強”、“陳道明”的名字,感覺自己又回到了“年少輕狂”的日子了。

七哥是第一個出場的,看著他的著裝打扮,我心裡那個樂啊!他的表情、他的聲音依舊是那麼熟悉,他挺適合這個角色的。看著他和一對兒女在一起的鏡頭,我感覺這一家子很幸福,七哥表現相當不錯!可是他和徐帆的某組鏡頭真的讓人看著彆扭啊!記得七哥剛成名時經常說自己演感情戲很不習慣,我也不知道他和徐帆演感情戲的時候是否已習慣,反正我看著是替他捏把汗啊!

我原以為七哥是這部影片的主演,大概是因為關注他的訊息比較多的緣故吧!今天看到演員表的排序才知道,原來男主角不是他。

電影開始沒多久,七哥就為“愛”獻身了,我都還沒反應過來呢,直到元妮撕心裂肺地嚎啕,我才驚歎:“啊,七哥就這麼沒啦!”真是意外,我心中的主角的出場就這麼結束了!

不過這個角色真的很令我感動,正如元妮後來所說的,“哪個男人能用命來愛我”,為這樣的男的堅守一輩子,她不虧!

七哥的演出告一段落,接下去就看晨兒和明叔的表現了。

話說《士兵》出來的演員現在真的是走到哪都能看到他們的訊息了,絕對的紅大發了!李晨居然能在馮導的電影中擔當主角,這絕對是對他演技的一種肯定。作為突迷,我替他們現有的成就感到高興。晨兒在在這部電影中的演出仍舊是那樣帥帥的,與先前作品相比,現在更顯成熟魅力。至於他演的這個角色,我就不做過多闡述,因為網上已經很多了。不過每次看到晨兒,我總會想到小丹,因為“年少輕狂”的那段“幸福時光”裡,她最欣賞的就是晨兒演的吳哲了。如果小丹也和我們一起看這部電影的話,那就更加圓滿了!

陳道明,認識我的朋友都知道,他是我最最欣賞的演員!這部戲這麼執著地想去電影院觀看,不言而喻,因為明叔有演出。小豬說他很適合演這樣的角色,因為在《我們無處安放的青春》裡,我們已經領略過他所飾演的“慈父”的溫暖形象。在《唐》劇中,他所扮演的養父,仍舊是全片最溫暖最堅定的角色,你看了後就會覺得,生活裡真的就是想要這樣一個父親,即使在困境裡,他也會把女兒寵成一個公主。(說這話可不是貶低俺老爸啊,其實俺老爸也是很疼偶滴!

觀《唐山大地震》有感 篇10

影片將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和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串聯起來,通過一個家庭,講述了兩場地震對國人造成的深刻影響,以及災難下的國人的團結和親情的救贖。與傳統西方災難片的“大場面”和個人英雄主義不同,這部災難片關注的不是災難本身,而是災難給人帶來的影響——身體上的,心靈上的。災難是一代人的集體記憶,人們應該銘記,更應該反思。

23秒32年,這是貫穿整部電影的一條紅線。唐山大地震持續了23秒,讓24萬唐山人民瞬間消失在人間。元妮一家用32年達成和解。

地震發生後,丈夫沒了,一塊廢墟石板同時壓著兒子和女兒,媽媽必須二選一,“救弟弟”,這一刻女兒方登絕望落淚。地震後的三十多年,媽媽“心裡的房子早已倒塌,守著這片廢墟過了32年",方登也一直沉浸在地震的陰影裡,沉浸在對媽媽選擇救弟弟的無助和恨裡。

23秒的死,32年的生……生死就是這麼緊緊的嵌在我們每個人的生命中。被壓在瓦礫下的女兒依靠自己毅力活了下來,來到了寄宿家庭。被救出來的兒子與獨身的母親生活在一起,用僅有的一隻手創造自己的生活。無論是哪個孩子,在災難面前被摧毀的童年都已經無法彌補,但是他們仍然不屈服於生活。人的精神在於我們內心的力量,即便家庭缺失或是殘疾或是更甚的災禍人都可以挺過來,因為每個人嚮往都是明天的太陽而不是昨日的慘痛。

兩個孩子都長大成人,女兒遠嫁加拿大,兒子成為了旅行社老闆,在32年之後的汶川大地震上他們因幫助同胞而重逢。這次方登以一個旁觀者經歷了地震對家園、家人,對愛的毀滅。地震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那些感人的故事,更不是歇斯底里,而是在內心之中油然而生的悲愴。是生命在災禍面前的渺小,在大愛之中的磅礴,那些帶著傷痛砥礪前行的人們,值得所有人向其致敬。

一個小姑娘的雙腿被預製板壓著,媽媽選擇截掉閨女的雙腿。人群中有人說,不到逼不得已的狀態下沒必要鋸腿。而那個媽媽只是說了一句,誰不知道腿有多重要,但不能讓救援隊冒險,因為他們為了挽救女孩子的腿的話會把自己和女兒的危險都綁在懸崖邊上,有生命危險。那個媽媽在做出這個選擇的時候還是很冷靜的,但是看到救援隊把她女兒抬出來沒有腿的時候,她哭喊往雙腿那裡跑,而抱住她的人是方登。對於方登來說,那條被媽媽截斷的腿就像是方登自己,而救回來的生命是方達。在這一瞬間,方登開始理解母親。

方登回了家。元妮一直在原地“等”方登回來,而最終她的方登真的回來了,帶著被碾碎的心裡初生的嫩芽歸來。母親經歷的悲傷也許是最深的,但是讓她活下去的理由是信念,她年復一年告訴女兒和死去的丈夫自己的地址,她留在了原地,留住了四個人的根。她不願離去因為無論是自己的心還是家人的心都留在這裡,不論是死去的丈夫還是音訊不明的女兒她們都會認得這一條回家的路。也許老路上已經鋪上了柏油,也許街角的商店已經蓋上了百貨大樓,但是靈魂的蹤跡永遠會繞過這些障礙回到原本的棲息之所。母親的呼喚是有用的。

故事的最後,一個長鏡頭帶我們來到了受難者的墓園。眾人來到了方登的墓前,方達開啟方登的墓,從裡面拿出了課本和書包。方達說從國小到高中,每一開學媽都買兩份課本,這是一個母親對女兒的虧欠。這一刻方登放下了心中的芥蒂。

歲月如風,或許是命中的註定,或許是親情的無法割捨,災難讓失散多年的母女再次重聚,誤解也好,悔恨也罷,再大的鴻溝也難敵那句對不起,32年,無論順利也好,坎坷也罷,親人終歸是親人,災難的記憶可以被淡忘,而人性與親情的力量卻永遠都不可磨滅。

觀《唐山大地震》有感 篇11

歷經41年的風雨,我們發現,人性才是可以穿越一切的價值,對個體價值的守護,才是我們面向一切災難的起點。

今年是唐山大地震41週年紀念日。41年前,如同一聲驚雷,一場7.8級地震撕裂了唐山大地,23秒,24萬生靈罹難,彌望盡是瘡痍,這場慘烈的大地震,瞬間讓唐山變成荒墟,更成了國人心頭恆久的傷痕。

41年裡,昔日痙攣的大地創口漸漸癒合,那些親歷者則以治癒傷口的方式不屈地活著。41年後,我們回望這場災難,不是為了以災難紀念災難,以一種痛去承接另一種痛,而是為了於溫故中緬懷那被災難奪去的一個個曾盛開的生命,也感受寓於“向死而生”中的人性力道與“人是目的”的分量。

每次災難,都該以歷史進步為補償。從唐山大地震發生到現在,中國社會“苟日新又日新”,變化可謂翻天覆地。而種種變化中,與人類社會進步脈絡最為契合的,就是個人價值的被打撈和重新發現——歷史敘述筆觸越來越多地從集體轉向個人,更加註重對個體生命力和人性尊嚴的著墨,而非將人作為巨集大敘事裡抽象虛焦的臉譜化存在。

社會學家梁漱溟曾說過:中國文化最大之偏失,就在個人永不被發現這一點上。個體權利、個人尊嚴,本是法治和文明社會發展的根本性旨歸;一個社會的成長,也是以對每一個人的權利珍視程度為衡量尺度的。遺憾的是,在過去的傳統觀念中,集體本位作為主流價值嵌入社會認知圖譜中,集體主義也從道德原則泛化到了社會各個層面,計劃經濟即是其在經濟領域的對映;普羅大眾多樣的生命形態、個體訴求,則動輒被放逐在集體話語之外,個人被認為是集體的附庸,沒有獨立於集體之外的價值。

但隨著中國社會在現代化各維度上的縱深發展,人們的尊嚴、權利意識不斷甦醒,個體的生命和其他方面價值也日益凸顯,更多的集體性要求被移至“責權利”的現代話語框架下,更多的權利被重申被保障。中國社會也漸次迎來“大寫的‘我’從混沌的‘我們’中凸顯出來的時代”。王小波說“個人是尊嚴的基本單位”,而今天的很多制度、政策和法規,也指向了對個體權利的尊重,指向每個人過上體面有尊嚴的生活。

由此,我們看到,在2008年興建的唐山大地震紀念牆上,銘刻著那場地震中罹難同胞的姓名。

人本立場、人文主張日漸深入人心。人們對唐山大地震的紀念,嵌入更多“人性”與尊重個體價值的視角:馮小剛拍的電影《唐山大地震》中,不再是巨集大的敘述策略,而是重點講述地震後的個體境遇和人性糾葛,地震也成為個體精神救贖的“試驗場”;而媒體對地震倖存者災後療傷的報道,對4204個孤兒生活日常和命運“隱傷”的探訪,也是落腳於“人”——災難之為災難,首先在於它帶來的是個體的不幸。關注這些不幸者,進而改善其境遇,也是整個社會需要的人性關懷。

任何災難,都是對命運共同體的考驗,也是對人性的砥礪。命運共同體裡的相互守望,亟須對個體價值的珍視。這需要的,不止是災時的互助攙扶,災後的救濟關懷,更是對個人生命和尊嚴的充分庇護。我們不止是要在唐山大地震後去幫扶當年的受害者,或在汶川地震後“濟川”,更要藉此明確生命與個體尊嚴至上的人文理念,縫合權利保障的短板,讓我們所有人不踏入“修短故天”以外的災難中。

逝者為生者承擔了死亡,生者承擔災難的記憶,舉凡天災,莫不如此。唐山大地震過去整整41年了,中國社會已經發生了巨大的改變。當年出生的嬰兒,如今也進入了不惑之年。歷經41年的風雨,我們發現,人性才是可以穿越一切的價值,對個體價值的守護,才是我們面向一切災難的起點。

紀唐山,念唐山。願家園永遠平安,願每個同胞都幸福、有尊嚴!

觀《唐山大地震》有感 篇12

很久沒有寫作文,但是這部電影看了真的令我有好多不同的感觸,以下文字全是本人所寫,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唐山大地震》無疑是一部值得觀看而且十分催人淚下的電影,怪之得電影院爆滿人看這部電影。電影中一幕幕感人的畫面令我感觸十分大,印象十分深刻。一場地震,令到丈夫和妻兒女們從此陰陽相隔;一場地震,令到女兒對媽媽埋下了深深的怨恨;一場地震,令到一個偉大的媽媽堅守了32年,為的只是保全整個家的完整——這場令我震撼的“23秒,32年”的故事!

開頭講述到的姐姐我就已經覺得她有一種聰慧,好識事懂事。地震了,當媽媽(元妮)想衝去將要倒塌的房屋裡去救她的一對龍鳳胎兒女時,丈夫(大強)一手把她拉回來了,他去救孩子們了,此時大地震裂開了,丈夫被壓在廢墟了。當她在廢墟中挖救他時,餘震來了,丈夫掉下去了,“老天爺,你王八蛋!”他永遠地埋在廢墟里了~~“哪個男人能用命來愛我”,的確,至愛,真的是用生命來捍衛的!

媽媽還沒來得及傷心,女兒在被壓下的廢墟中喊了一句“媽媽”的時候,媽媽一聲要把命喊出來的“來啦!!”讓人體會到母愛的力量。許多人被大地震中的那種偉大的母愛感動。救助人員說姐弟二人被分別壓在石板的兩頭,就這個就會壓住另外一個,只能救一個。你要救哪個?媽媽瘋了一樣的哭著喊:“都要!兩個都要!”但事實是隻能救活一個,最後媽媽低聲說:“救弟弟”。我想心碎的不僅僅是眼角落下淚水的姐姐,還有每一位觀眾。此刻我好心酸,作為女兒的的確對媽媽心灰意冷了,我好登聰慧的姐姐可憐,但作為媽媽的也是沒有辦法的,哪個孩子都是娘身上掉下來的肉,這樣的選擇題你讓當媽的怎麼選?

當媽媽以為丈夫和女兒死了,帶著斷了一隻胳膊的弟弟堅強地開始他們的生活時,這時婆婆從濟南來了,想接走孫子,媽媽的那句“沒了,才知道什麼是沒了”——我現在還沒有能夠很深刻地體會到這句話的含義,但是依然覺得這句話很揪心,這裡面蘊含的是怎樣的含義。是的,我們應該珍惜眼前所擁有的一切,即使是那些不如意的東西,還有什麼能夠比生命更加重要呢?媽媽不肯跟婆婆去濟南,因為她要一直守候在唐山,因為這時他們以前一家四口生活的地方,她惦記著這個地方,惦記著丈夫和女兒。婆婆最終還是沒有帶走孫子,因為她後來體會到姑子的一句話:“媽,你把孩子帶走等於是要了元妮的命啊。”,把孫子送下車了,母子相擁,那個喜極而泣的母親的笑容~~

但其實姐姐沒有死,她被人以為是屍體放到爸爸的屍體旁邊了,隨後她被雨淋醒來了,很迷茫,拐著拐著走一個拯救的`解放軍問到她:“你還有親人嗎?”,她沒有反應(可能受驚過度的死裡逃生的孩子心靈受到了極大的創傷),“不怕,叔叔帶你回家!”就這樣她被一對解放軍夫婦收養了。姐姐長大了上了大學,姐姐的養母臨終前的那一幕:“這個表和我和你爸(養父)的存摺都給你,你也長大了,應該去找你的親生母親。我知道你恨我,但我這個時間上最在乎的人只有你爸爸和你。你能吻我一下嗎?”的確,原來解放軍真的很偉大,大難時站在前線捍衛人民百姓安全,就連對一個地震收養回來的孤兒也是當親女兒般對待的。

姐姐(王登)大學期間意外懷孕,帶著已經5、6歲的私生女女兒點點回家看父親(養父)時,父親問“你這幾年去哪裡?你躲在哪裡?”王登說:“我沒有臉見您。”父親:“那寫封信,打一通電話總可以吧”王登:“我怕您擔心”.一直很平靜的父親突然怒了!有點蜷縮的變老的身體卻重重的拍著沙發嚷道“我天天都在擔心!”;一句話讓人體驗到身為養父對這個地震中領養的女兒的無微不至的關心。讓人感動人間之情無處不在。

觀《唐山大地震》有感 篇13

去年得知馮小剛新拍的電影名字叫“唐山大地震”,當時覺得很不解,一直以喜劇擅長的馮導,怎麼選了個這麼難過的題材。

1976年地震時,我剛滿一歲,地震與我來說,毫無記憶,模糊中只記得當時住了幾年地震棚,看到的宣傳畫幾乎都是叫人如何預知地震的方法。而我真正記事時就已經從地震棚搬進了樓房,當時蓋的樓房相當結實,以至於晚它10年蓋的樓都裂縫變型,需要加固鋼筋才可不至於垮塌,那棟1978年蓋的老樓依舊屹立不倒。

好友骨頭和旺旺兩口子去電影院看完大地震後,與我談起觀後感,據說兩口子都哭得眼睛跟水蜜桃似的。何等情節,怎樣的處理,會讓這位山東漢子和他一向堅強的老婆都感動至此,懷著這份好奇,我看完了馮小剛導演的這部21010年暑期大作“唐山大地震”

這部電影故事很簡單,記錄了一家4口在地震前後的經歷。父親為救母親葬身在倒塌的樓下,母親為救砸在同一塊樓板下的一對兒女作出人生最艱難的選擇。“救弟弟”這三個字,讓母親忍受了32年的痛苦與折磨。也讓壓在樓板下的小女

孩為此怨恨了自己的母親32年。本以為已經死了的小女孩奇蹟般的生還,並被好心人收養,然而已經記事的她,無法釋懷母親的做法,32年不回唐山認親。

2008年5.12汶川地震,震驚寰宇,在國外定居的姐姐聽說祖國有難,隻身前往做志願者參加救援,身為企業老總的弟弟也帶領員工參加了唐山救援隊,在救援現場,姐弟相認,已經身為人母的小女孩看到一位地震中的母親,不忍看到救援人員再次受傷,而忍痛鋸斷女兒雙腿的一幕,終於理解了自己的母親。

全劇的高潮,在結尾片段,母親得知女兒死而復生,內心的激動與感情的糾葛都被扮演母親的徐帆演繹的出神入化,包餃子的雙手,低垂的頭和不敢正視女兒的眼神。最後,母親對當年自己的決定給自己的親生女兒下跪認錯,此時的我再也無法控制早已溼潤的眼睛,淚水奪眶而出,

去年初為人父的我,雖然自認為一直比較孝順,但直到自己做了父親才深知養兒方知父母恩的深刻含義。我想,每一位父母都深愛著自己的子女,都會把無私的愛給予自己的孩子。哪位母親願意看到自己的孩子失去寶貴的生命,也許父母做的決定不一定都是正確的,也許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無數次和對自己嚴格要求的父母爭吵時,會懷疑自己是否是他們親生的!甚至在青春期的叛逆階段,想過離家出走,想過斷絕父子(女)關係。但是,不論我們如何不理解我們的父母。我們的父母最後都會寬容和原諒我們。

大家都希望一個公平和諧的社會,那請我們想一想,我們對待自己的父母是否公平。我們小時,每年生日和過節,都希望收到父母買的生日禮物和新衣服,現在我們自己掙錢了,父母過生日和過節時,我們想過給他們買禮物麼?

父母總會把好吃的留到孩子回家的時候吃,當我們在外面海吃大喝的時候,想過給家裡的母親帶點回去麼?

我們有病時,父母請假抱著我們去醫院跑上跑下,回到家,餵飯喂藥。當父母終於被病痛折磨,病倒於床榻時,我們是否會像當年他們照顧我們一樣去照顧好他們。還是為了全勤的獎金和業績,把受病魔折磨的母親獨自留在家中。

你是否會因兒時的一件小事而記恨自己的父母至今呢?父母已經忘記了你成長過程中所有的過錯,在他們的眼中,你是他們生命的延續,是他們的希望,但是不要因此而覺得自己了不起,因為沒有他們,就沒有你!

感謝我的父母,賜予我生命,撫育我長大!

感謝馮小剛導演,不論是哭是笑,你都可以化腐朽為神奇,在簡單中訴說人生的真諦!

觀《唐山大地震》有感 篇14

我的母親出生在五十年代,她性格開朗,生活儉樸,典型是個刀子嘴豆腐心的人。她不但具有傳統母親的美德,更具有現代母親的時髦和幽默。這就是我的母親。母親一生中使她記憶猶新的事情很多,其中就有她與那次唐山大地震的事情……

母親只要一提起76年的那次唐山大地震的情景,她就會眼中泛起淚花,口中不停的唸叨著:“悲慘啊!”。那時,母親一家人居住在離唐山很近的地方,那時候聽母親說,早就有人告訴最近那幾天會地震的訊息,大家都不敢回家,都在外面躲著,在外面撐起帳篷住。我母親就每天冒著生命危險回到家中煮飯,然後拿出來給一家人吃。就這樣大家一天天都在煎熬著過日子,除了驚恐就是擔心。母親一家人也在擔驚受怕下生活著。就是在這不安的氣氛中地震來臨的。聽母親說,地震的時候雖然是個白天,但是一震時就變成了黑天,伸手不見五指,連月光都沒有,地動牆搖的,想走都走不動,腿也不聽使喚,除了聽到哭喊聲和叫喊各自家人的聲音以外,什麼也看不見,摸不到。地震來時的聲音像打雷一樣響,轟轟隆隆的。震完以後,天氣就變得很冷很冷,像冬天一樣。天也不是完全的亮,漸漸的,慢慢的才能亮起來。震完後,母親的第一眼就驚呆了,眼前所有的房屋都倒塌了,看著廢墟下面壓著的人們,那種場面母親說:“是無法形容的淒涼和悲慘”像整個天都塌了一樣,所有的建築都已經倒塌,一片片的哭聲、喊聲。母親定過神來就趕快去尋找自己的家人,就在那時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的時候,解放軍在第一時間感到了現場。只見他們不怕苦不怕累,拼命地以最快的時間想救出最多的人,他們怕用工具挖廢墟會傷到人,就用自己的雙手去扒廢墟,手都破了、流血了還是在挖。挖出來一個個人,看見還有生命的,他們的臉上就會露出一絲安慰的笑容,可看見挖出來的人已經死了的,他們就會心情很沉重的都不說話,都說:“軍人是鋼鐵煉成的”都說:“男兒有淚不輕彈”可看見那時的場面,看見失去親人們的悲痛,軍人們的淚水也會滑落下來。母親說:“那種場面是一種撕心裂肺的痛。”部隊進入了災區,每天都會忙的不停,繼續尋找存活的生命是他們要做的主要事情。他們還要安頓好災區的人們,送給他們吃的和穿的,給他們安慰和鼓勵。災區的人們看見部隊的軍人們是那麼的用盡全心去幫助他們,都看在眼裡,記在心上。

因為部隊工作的繁忙,有隨軍的家屬們也不能回去照顧了,只能把他們留在帳篷裡,讓她們自己照顧自己。軍官們顧不上照顧自己的親人,全身的投入到了災區裡去救助別人。母親找到了家人後,看見一位軍官家屬剛剛生完孩子,無人照顧。母親就去主動幫忙看孩子,伺候孩子的母親。每天母親又要安頓好家人的一天吃喝,又要跑到那個軍官的帳篷裡,幫她洗尿布,喂她吃飯,陪她聊天。由於孩子的媽媽擔心和著急自己的丈夫,一上火,沒有奶了。孩子餓得直哭。母親著急的要命,東奔西跑費盡口舌的向別人要了半袋奶粉,還天天都從家裡拿來米粥喂孩子的媽媽吃,直到孩子的媽媽有了奶,我的母親才鬆口氣。就這樣,我的母親天天奔波著,直到部隊撤離了災區,完成了最後的善後工作後,回到了自己的家裡,看見了我母親幫助了他照顧自己的妻子和孩子,感動得眼淚都流了下來。因為母親的善良和勤快,就被那個軍官給留了下來,替他們看孩子。孩子漸漸的和我的母親也有了感情,離不開我的母親,每天晚上都要找我的母親哄著睡覺才行。孩子漸漸長大了。那個軍官為了感謝我的母親,就在一次機會中把我的母親送到了石油單位工作。

母親說:“那次唐山大地震雖然看見的是淒涼和悲慘,同時也看見了部隊軍人送來的溫暖和愛”於是母親有了我以後,就在我15歲那年送我去當了兵。告訴我一句簡單而樸實的話:“要為人民服務。”

觀《唐山大地震》有感 篇15

“兩個孩子只能救一個,救姐姐還是救弟弟,你快點選擇吧!”,看完唐山大地震後,母親面臨一對兒女生死的選擇的畫面,一直浮現在我的腦海裡,揮之不去:母親爬跪在地上,拉著救援人員的手說:“我兩個都要救!我兩個都要救!”,母親撕心裂肺地喊著,恨不得這水泥板下壓的是自己。

母親那痛苦而無奈的眼神,那絕望而悽慘的哭泣深深地震撼了我。我一次次地閉著眼睛,試著叩問自己,如果我也面臨著這樣的選擇,我會選擇什麼,是姐姐,還是弟弟?他們一樣乖巧,一樣可愛,他們都是父母的心頭肉啊,不管放棄誰,這都不會是母親內心真正的意願。不管誰離去了,這都將是母親一生的遺憾和傷痛。丈夫已經不在了。或許兒子更柔弱些,或許,要為方家留下一條根,母親最終選擇了救弟弟。從影片中,我似乎感覺在母親的眼裡,弟弟受寵多於姐姐。地震前那僅剩的一個西紅柿,母親也是把它塞給了弟弟,只是對姐姐承諾“明天給你買”,地震了,姐姐和弟弟分別壓在同一個水泥板的兩頭。

救援的人說只能救一個,母親又一次選擇了弟弟。其實在這兩難的選擇裡,根本沒有孰輕孰重,做出選擇的人才是受傷害最深的人。影片裡,母親的一句臺詞就深深地將感情表達出來:“沒了,才知道什麼是沒了。”女兒沒了,但做孃的心裡卻一直裝著女兒。她無時不在想念著她,惦記著她。女兒走後,母親每天在家裡放著一盆水,水裡面放著兩個西紅柿,她答應給女兒的。每年的書,她也是買雙份,在她心底,女兒沒有離去,一直在她周圍,一直都在。愛的選擇裡,包含著深深的無奈。32年裡,母親一直飽受著思念的熬煎,她堅守在地震發生的地方,等待丈夫和女兒的歸來,拒絕再婚也拒絕搬遷,她把一生的幸福都放在思念已逝之人身上。

孰料一句“救弟弟”的話語已像一根刺深深扎進姐姐的心房。儘管,她奇蹟般地醒了過來,她獲救了,她被一對好心的夫婦收養了,但是她的心從此卻被情感冰封了起來。雖說養父母對她百般疼惜,可是她內心一直無法釋懷。在夢裡,爸爸帶著媽媽還有弟弟,他們三個有說有笑,車子向她這邊騎來,她拼命叫媽媽,可是她最親的三個人好像沒聽見也沒看見,不認識她,當她是空氣,帶著歡聲笑語從她身邊飛馳而過—-如果沒有三十二年後的大災難,也許姐姐這輩子都無法體會到母親當初抉擇的沉痛。汶川大地震,她看到一位母親因為不願再傷及救援人員而同意鋸掉女兒的腿,這位母親知道有朝一日女兒會恨她,當孩子被抬走救治,這個媽媽發瘋一樣撲向還壓在水泥板下面的女兒的腿……

三十年前的媽媽在她的內心裡開始重疊,眼前的一切,促使她重新解讀當初母親對自己的選擇,促使她重新審視自己對母親的怨。直到她認出了弟弟,並聽到弟弟對媽媽評價,唐山大地震後,她媽媽的心也跟著徹底碎了,再也不能癒合……就在那一刻,她塵封了32年的堅冰終於徹底的融化,她說:弟弟活著多好,弟弟能活這多好啊……印度有句名言:“世界上一切其他都是假的,空的。唯有母親的愛才是真的,永恆的,不滅的。”

看了這部影片,我對母愛,對生與死有了一個新的認識,它把人間最平凡的親情呈現在我面前,卻給了我心靈前所未有的震撼。有時,我們會在愛與恨的邊緣徘徊,其實,母親和孩子之間沒有什麼值得在意的糾纏,只要在一起活著就好,就好。

觀《唐山大地震》有感 篇16

看了《唐山大地震》,帶著未乾的淚痕走出影院,心在隱隱作痛。

我是帶著何種渴望而又懼怕的矛盾心理在追逐這部影片,想從《唐山大地震》的故事裡再次咀嚼那似曾遠去的傷痛。當千百次曾在夢中憶起的屍橫遍野、斷壁殘垣、骨肉分離的情景在銀幕上清晰顯現時,我彷彿再次置身於那場人間煉獄。喝地上積存的雨水、吃長滿白毛的黴變大餅,忍著惡臭抬運一具具屍體、在蚊蟲與露水的覆蓋下睡在曠野、渾汗如雨的搶救廢墟下的生命...。

但是,正如馮小剛導演所說,《唐山大地震》這部影片除了具有災難片的特徵,更是一場情感大戲。她以救姐姐還是救弟弟這一矛盾為主線,牽出了綿延32年撕心裂肺的情感故事。每一個情節我都如置身其中,因為我是唐山人,銀幕上讓我一次次熱淚橫流的情景我都曾經歷。回望那些日子,除了感嘆人類在巨大天災面前的渺小和無助外,充滿胸膛的,更是在災難過後,人們匍匐互救、相濡以沫,全國人民傾力支援唐山的大愛與感恩。

影片中,方達在杭州蹬三輪,聽說陳道明參加過唐山抗震救災,隨口叫了一聲恩人並且不要車錢。“恩人”二字是個分量極重且輕易不會使用的字眼,可是在唐山,這兩個字卻常被提起。但凡參加過抗震救災的人,唐山人都管他叫恩人,唐山人民的感恩之情歷經34年愈加強烈。

“我是唐山人!”方登面對負心的戀人說出的這句話,是對唐山人民性格的最好詮釋。對於從死人堆裡爬出來的人,還有什麼能夠嚇倒我們?唐山氣象局的員工,未曾掩埋好親人的屍體,拖著殘肢斷臂第二天即恢復觀測,那尚且帶有血跡的手顫抖地發出震後第一份氣象電文,向全世界莊嚴地宣佈:我們還活著!我們不辱使命!

在炎炎烈日和瓢潑大雨中,在到處是斷裂的水泥板、碎玻璃、鋼筋頭和鐵釘的廢墟中,第五天,震後第一份天氣預報隨電波飛向天空。一頂綠帳篷就是預報室,包裹著紗布、拄著柺杖的那位就是預報員;用臉盆正接棚頂漏水的是觀測員;揮汗如雨搶救檔案的是全體幹部職工…。沒有更多的語言,他們把滴血的心默默藏起。

生活還要繼續,哪怕這生活充滿苦澀。唐山氣象人的家家戶戶如影片一樣經歷了情感的蹂躪。張維柱7歲的兒子沒了,他把喪子之痛深埋於心,用無休止的工作沖淡心中的哀痛;楊捷民失去愛妻和兒子,自己被砸成高位截癱仍然笑對生活;閆學榮的丈夫瞬間離去,她卻用工作強壓內心的思念,雖然在夜深人靜時一次次哭醒…。我不想在34年時間的磨礪之後重新觸碰人們心中最脆弱的地方,可這是從那場災難中走過來的人絕對不能釋懷的東西。

唐山人民感謝徐帆,她把一個身歷情殤的母親表演的淋漓盡致,幾乎每一個唐山人都能在她身上找到自己母親的影子。一盆西紅柿和母親向女兒充滿歉意的一跪,讓觀眾感動的渾身顫慄、痛哭失聲。有哪個母親不愛孩子?留弟弟那是萬般無奈啊!

影片中那濃重的唐山口音,那再熟悉不過的震前街景,那自己親身經歷的艱辛與苦難,還有那些早已逝去的熟悉的面孔,讓唐山觀眾有更多的感受與感動。這就是為什麼在“感恩、博愛、開放、超越”的唐山人文精神裡,把感恩放在第一位,為什麼當南方雪災、汶川地震後,唐山人民能做出讓世人感動的壯舉的原因。

影片結尾展示了現在唐山巨集大的城市風貌,還有南湖旖旎迷人的風光。這是唐山人民用不屈的抗震精神建設與維繫的家園,其中也有全體氣象人的勞動成果。地震主題公園那些巨大的殉難者紀念牆,是24萬已離我們遠去的同胞的靈魂所在,讓他們與我們共享繁榮。

觀《唐山大地震》有感 篇17

就在方達事業蒸蒸日上的時候,他的姐姐王登請假回北京看望生命垂危的養母,看著養育自己多年的養母,王登心裡很愧疚。自己沒有來得及照顧回報養母,養母就要離開這個世界。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養母拉著女兒的手一臉慈祥和平靜,溫和地對王登說:“這是你爸和我給你留的存款和一塊手錶,希望你要堅強地活下去。請記住,親人就是親人,是永遠也割捨不掉的。還是回唐山找找親人吧。”是啊,親人就是親人,是永遠也割捨不掉的。不管我們認為親人怎麼對不起自己,但那種血緣是割捨不掉的。父母生了我們,養育了我們,這份恩情我們是永遠不能報答的。這時,王登心裡有了原諒親生母親的念頭。

後來,王登由於非法懷孕離家出走,歷盡千辛萬苦帶著4歲的女兒和加拿大律師結了婚。做為人母的王登終於明白了,當時離家出走是多麼錯誤,理由是怕養父擔心她的生活。5年來,自己沒有回過一次家,沒有給養父打過一次電話,沒有給養父寫過一封信,自己也在煎熬著自己。終於,在1997年春節,她帶著4歲的女兒看望年邁的父親,當父親看到女兒時老淚縱橫。女兒一顆不讓父親擔心的做法反面讓父親天天擔心。老人每一天都在擔心中度過,看著女兒還好,他欣喜若狂,告訴老朋友今年不到朋友家過年了,因為自己也有一大家人了。是啊,親人就是親人,親情是永遠割捨不掉的。兒女不管在天涯海角,不管生活的多麼富裕,藍天上的風箏總是寄線上的這頭,父母永遠牽掛著兒女!我們做風箏的兒女也要時常想想拉線那頭的老人。一次回家探親,就能讓老人得意忘形,原諒了當年女兒的離家出走,原諒她所做的一切,這便是父愛的包容之心。

2008年汶川發生了8.0級大地震,房倒屋塌,近10萬人喪生。飽受過地震災難的王登方達姐弟雙雙作了志願者,姐姐王登作為醫療人員給病人療傷,她親眼目睹了被壓在石板下的小女孩,為了救活她的生命,“狠心”的母親決定讓醫生鋸下女兒的腿,如果不這樣做,自己的女兒性命難保。看著那位母親艱難的抉擇,王登的心裡很不是滋味,她彷彿看見了當年媽媽在她和弟弟選擇其一的艱難。這時她後悔莫已。32年來,她一直記恨母親,因為母親說過讓弟弟生讓自己死,32年沒有想過親媽是如何生活的,沒有找過她,沒有一句問候,有的只是恨。可這時她恨自己的愚蠢。“對不起啊!媽媽。”王登淚流滿面,這時,她才真正原諒了媽媽,對不起苦命的媽媽!

在唐山救災志願者的旗幟旁邊,她無意中聽到了方達在給同事講自己失去一支胳膊的經過。他說:“媽媽當時的選擇是多麼痛苦呀!為了追悔自己的過錯,媽媽天天把姐姐的遺像敬在堂屋,燒香燒紙錢,而且年年購買兩套書本,讓我和姐姐一快學習,天天給姐姐盛飯,拿筷子,請姐姐和我們一快吃飯。乞求姐姐在天堂一路走好。姐姐的靈魂能常回家看看。32年來天天如此。”姐姐只聽得心力絞碎,膽腸寸斷。

幾天後,王登跟弟弟看望生她養她7年、惦念她32年、請她原諒32年的媽媽。母女相見,母親給女兒跪下,請求女兒的原諒,女兒給母親跪下,請求媽媽原諒自己的不孝。母女兩人抱頭痛哭。

看著媽媽穿戴這麼簡樸,這麼素靜,王登問媽媽為什麼不穿紅帶綠呢?媽媽悲切地說:“因為你從來沒有穿紅帶綠,我怎能穿紅帶綠呢?你死了,我還那麼穿紅帶綠,我更對不起你了。

多麼偉大的母親,多麼了不起的的母愛啊!

觀《唐山大地震》有感 篇18

朋友: 你經歷過災難嗎? 你經歷過地震嗎? 你看見過大地震嗎? 如果你覺得今天住著高樓,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裡讀書,還覺得不如意的話。那就請看影片《唐山大地震》吧!從影片中你就能得到啟示。 影片是以“方登”一家的情感過程為線索,深刻的訴說了唐山大地震給唐山、中國以至世界帶來的強烈震撼,訴說了慈母對兒女的愛、失去孩子時無比悲痛的情景,再現了唐山地震帶給人民的痛苦。看完《唐山的地震》後,我感慨萬分。主人公——那個可憐的有著一雙水靈靈大眼睛和一張可愛小嘴的小女孩,在與弟弟同時壓在巨大的石板下時,母親無耐只得含淚忍痛放棄一個,選擇了弟弟。她在黑暗裡清晰地聽到了母親所說的每一個字——“要弟弟!”這短短的幾個字使她感到了絕望。那一刻,我看到的是一個幾歲的小女孩心裡的痛。同時,我也想到了現在如此幸福的我。

在可怕的災難面前,有多少人不得不面對生死的抉擇,但只要堅強,不放棄那僅有的一線希望,有時奇蹟就能發生。地震後,方登在死人堆裡,也在她死去父親屍體的身邊醒來,暴雨滂沱,就方登一個人穿著破爛的衣服站在排放好遇難者屍體中慢慢的站起來,眼裡沒有了眼淚,慢慢的向前走??這位小女孩登在幸運之神的眷顧下活了下來,並被一對好心的解放軍夫婦領養了,對待方凳視如己出,培養她長大成人考入大學,健康地長成了一個漂亮懂事的好女孩,然而童年時留下的痛苦的回憶也一直環繞著她,直到這次我國的汶川地震,登第一時間積極地參加了救援工助,無意之中遇到了她的弟弟——達,並回到了離開34年卻無時不在想念的家,見到了白髮蒼蒼的親生母親,這個破碎的家終於團圓了。

這是一個完美的結局,登在經歷了災難與離別後,又回到了母親的懷抱。登的養父養母。他們用真愛喚醒了登的希望,對登就像親生女兒一樣,他們使登在經歷了人生最低谷後又重新感受到了家的溫暖,有了活下去的信心,他們用自己的一生呵護著這個受傷的孩子,無時無刻不在小心地關心著她,使她走出了心靈的黑暗。雖然他們也知道,孩子終究要回到親生母親的懷抱,但他們卻依然無怨無悔,甚至還為她存了一筆大數目的錢,讓她去尋找親生母親,這是一種多麼偉大的高尚的情懷呀!

從這件事上,讓我明白:要珍惜好身邊的親人,珍惜愛我們和我們愛的人,用感恩的心回報社會,回報恩人。

災難改變了人們的命運,也激發了人們對生活的熱愛。 《唐山大地震》將兩場巨大的災難——唐山大地震和汶川大地震都放入了一部電影之中,在災難面前,人性和親情都面臨著巨大的考驗,這正是中華民族面對災難所表現出來的不怕困難、英勇頑強、自強不息的偉大精神。這使我想到了一句宣傳語:災難只會讓我們更加團結,團結必定使我們戰勝災難!

總體來說,影片《唐山大地震》對我們生活在今天的人們是一次很好的警示。面對影片中兩次大地震,難道我們不應該認真地思考一下麼?這讓我們更加懂得了怎樣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更加認識到愛護環境,保護生態平衡的重要性。近期發生在全國大範圍的洪澇災害,就是大自然對我們破壞環境、破壞生態、造成水土流失的最有力地回報。如果我們再不保護環境,保護地球,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那麼影片中的災難必然會再次發生。人類必然會受到大自然應有的懲罰。請珍惜和愛護我們的地球吧!

觀《唐山大地震》有感 篇19

寧靜的唐山上空突然響起了震耳欲聾的炸雷,閃耀著瘋狂刺眼的藍光。緊接著是天塌地陷,山崩地裂,一座安詳熟睡的城市,瞬間夷為平地。眼前頓現一片落寂的開闊。廢墟下的人在呻吟,廢墟上的人在哀吼。

短短23秒的地震,使元妮的一家四口只剩下她孤零零的一人。丈夫用生命換得了妻子,而妻子在悲痛之餘發現自己的龍鳳胎孩子還活著,被一塊石板壓在了兩頭。可救援人員發現石板無法抬起,兩個只能救一個。母親堅定的回答“兩個都得救,”可救援人員沒有辦法,兩個只能選擇一個。

“老天爺,你個王八蛋!”無奈母親喊出了令人撕心裂肺怒吼!那聲音讓人心酸心碎,讓人潸然淚下。

從小女孩聽到媽媽說救弟弟,而放棄自己的生命,眼淚就流了下來,嘴裡還喊著媽媽,這部影片最感人,最令人深思的思考就開始了,我認為電影的主題就正式進入觀眾的思維。很震撼,很令人回味和深思。

貫穿整個影片的是如何演繹親情之間在生死考驗中人性變幻,親人永遠是親人,相隔32年才能緩解母與子心裡的隔膜,達到相互理解。

看到小女孩的眼淚流下來,以前的天真活潑,已經離她遠去了,接下來就是註定一生的思想掙扎。考驗親情的事情發生在生死離別之中,尤其是活著的人之間的感情糾結,不論年齡大小心裡上都要承受一定的打擊,以後會深深影響其一生的命運。

事情發生往往都在一瞬間,註定人的一生髮展方向,母親失去了丈夫和女兒,唯一的希望就是兒子,獨過32年,不想改變任何環境。思維停留在對丈夫的留戀,對女兒的悔恨中,永遠活在分開的記憶中。女兒在小小的記憶中留下一輩子難以忘卻的母親的抉擇,為什麼不選擇我,這讓她非常珍惜生命,哪怕失去了美好的愛情。感情糾結貫穿整個影片,每個觀眾都沉寂在心裡和現實的考驗中,其實這感情糾結誰都把握不了,只看命運如何安排。

多少人,多少幸福被搶奪,多少生活在一瞬間被埋沒,一切變沉默......其實痛苦在每個人心中掙扎,每個人一生中,都會經歷這種感情,親情,愛情的變故,不管是在地震,洪水......還是在日常生活變故中生離死別,這種感情的考驗都痛徹心扉的。經歷過的人,更能體會到其中的滋味。

天災人禍,我們沒法避免,但人生的抉擇卻能夠掌握,難道除了遇到天災才能考驗我們感情嗎?不是,該你所愛要在平時盡心盡力去愛,盡力的用心付出。父母不在我們身邊,你是否常常給父母電話,是否問寒問暖,敬一份孝心呢。這部電影關鍵喚醒人們的良知,在這物慾橫流的年代,其實感情也是人生的一部分,要懂的去培養,去愛護。一旦意外發生,要遺憾一輩子的。

父母情是天下最真的感情,電影把人性演繹的很透徹,母親刻畫很到位,表現了一位母親在經歷大悲之後,所有的感情起伏,甚至給女兒下跪道歉,看到這一刻,我向全世界偉大的母親致敬,母愛偉大!母親的愛是無私的,奉獻給兒女的是一生。任何母親都這樣。所以年輕的一代都必須看看這部影片,感受一下父母情,平時父母是悄悄的關心我們,不奢求任何回報,我們理所當然的接受,心裡感受不到深刻。通過這部電影的觀賞,讓我們浮躁的心平靜一下,要多多關心一下身邊愛你的人。

許多愛是需要交換的,惟有母愛永遠沒有條件。

許多愛是需要回報的,惟有母愛永遠只是付出。

看《唐山大地震》,得到的並不是“形式”,顫動的不只是身體,而是靈魂……

謝謝,所有給我這次靈魂洗禮的人們,謝謝領導的安排,謝謝馮小剛導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