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後感

當前位置 /首頁/教育範文/觀後感/列表

《紅旗譜》觀後感範文

當認真看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吧,這時我們很有必要寫一篇觀後感了。可是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紅旗譜》觀後感範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紅旗譜》觀後感範文

《紅旗譜》,這是我國著名作家樑斌先生所寫的一部具有廣泛影響的長篇小說。講述了鎖井鎮農民的革命鬥爭,展現出幾代人誓死與黑暗社會抗爭的堅強不屈、英勇無畏,塑造了一個個活生生的人物形象。

《紅旗譜》通過在大革命失敗前後十年革命鬥爭的歷史背景下,冀中平原兩家農民三代人和一家地主兩代人的尖銳矛盾鬥爭,以“反割頭稅”和“二師學潮”為中心事件,生動地展示了當時農村和城市階級鬥爭和革命運動的壯麗圖景,獲得重大的成就。《紅旗譜》成功地塑造了三代農民的英雄形象,特別是橫跨兩個時代的農民英雄朱老忠的形象。朱老忠是閃爍著奪目光彩的“這一個”,是長篇小說園地中不多見的成功典型。整部作品凸顯了濃郁的民族風格。另外,綜合作品中“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的民族傳統精神,充滿濃厚地方色彩的冀中平原深廣背景等,該書稱得上是一部反映北方農民革命運動的史詩式作品。

三代農民的不同鬥爭道路及其命運的歷史性變遷,深刻地勾勒出中國農民在民主革命中尋找解放道路的曲折歷程。這部長篇小說闡明瞭一個真理:只有在共產黨的領導下,革命鬥爭才能取得勝利,人民才能徹底翻身解放。

捧著書籍,我的眼前浮現出大革命時期冀中平原如火如荼的農民革命運動。一個個鮮活的生命躍然紙上,其中有捨身護鐘的朱老鞏,飽經坎坷、有勇有謀的朱老忠,心地善良、忠厚老實的嚴志和,堅定沉著、善於鬥爭的賈湘農,以及充滿鬥爭精神的大貴二貴、運濤江濤,心向革命的春蘭等等

從小說中,除了看到“革命”,“土地”,“共產黨”,“民主”,“鬥爭”等字眼外,我更多的是感受到家庭的溫馨、朋友間的關懷,以及自然環境、家鄉情懷對個人的影響。當然,也不可否認,“革命”、“鬥爭”等都是反應作者樑斌思想的集中體現。醬色的臉,臉上的紋路,藍粗布這些都是很清晰的農家印象。“家”,這個題材,無論是在樑斌的這本小說,還是在現代的很多電視劇、電影等,都有著何其強大的感染力,彷佛成了像“笑臉”那樣的世界永恆的主題。在小說中,無論是嚴家還是朱家這兩個小說中核心家庭的溫暖;無論是朱老鞏的死還是嚴老祥的下關東這些“離家”的情節;還是“土地是農民的命根,他們不想離開寶地”,但為了去看運濤,土地還是變賣了這些情節都強烈地表現出“家”的凝聚力。

從父輩的嚴老祥和朱老鞏再到子輩的嚴志和和朱老忠,無不折射出同鄉人,建立在友情之上的同鄉人,他們之間深厚的友誼。“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是魯迅對瞿秋白的真誠剖析,而嚴老祥和朱老鞏、嚴志和和朱老忠不單單是經歷了我們現代人中非常“不顯眼”的“富貴”,更是共同經歷了數不盡的“患難”。

在艱辛爭取革命中,江濤在賈湘農老師的指導下不斷探索如何開展宣傳,如何組織隊伍,如何開始這個廣泛的群眾活動。那是因為他深知農民生活在封建勢力的壓迫下。不僅要反割頭稅,更是在第二師範學校掀起了軒然大波。小說中有這麼一句話:“人,生在天地間,應當做一番有益於人類的事業。”小說雖是虛構,卻有著深刻的歷史背景。看著,我想:是不是當時的人民真的都有一種想創一片新天地的新思潮?最近,在上黨課,受了黨的性質、組織原則這些方面的心靈“洗滌”。誠然,在我們有生之年不能實現共產主義,但是我們現在社會主義國家所做的努力是正確的。中國的前途十分光明。

在看小說的時候,我注意到“出水才見兩泥腿”這七個字,因為我覺得平平凡凡的字,卻讓我糊塗了。我並不明白它的意思。後來,才知道,有一點“天下烏鴉一片黑”的感覺,是在譏諷封建貴族,反面映襯出農民的堅韌。那是因為如果你在水裡呆著的時候,岸上的人因為水的折射,覺得腿不髒。但是隻要你上岸腳干時,泥的殘渣沒了水之後就顯現出來了。

從整本小說來看,我覺得像是在回憶一件事。就如,開篇所說的“那時小虎子才十幾歲”,“二十五年後的一個春天”等,我覺得作者是站在時間軸的末端來寫這部小說,像是在回憶那些事那些情,卻不失當時時代的先鋒力量;在彷佛在審視著所謂的“命運”,好像第一代人、第二代人都在經歷著似曾相識的坎坷。兩歲的距離並不遠,卻猛然懂得擱在腦子深處的那些曾經的點點、幕幕。每當我們往後看一次,不管是一句歌詞還是一個字,都是那樣的揪心。眼裡看著墨黑的字,感受到有時代痕跡的家庭、朋友、愛情、家鄉,抹去那小說中感動的情節,凸顯出那種時代的“悲”,或許那是我心中的自己對生命的“悲”吧。

《紅旗譜》這部革命著作給我感觸頗深,它不僅反映了歷史,更給了我們深刻的歷史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