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後感

當前位置 /首頁/教育範文/觀後感/列表

電影《戰馬》觀後感

  導語:人與馬之間會產生怎麼樣的感情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有關《戰馬》的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

電影《戰馬》觀後感

  電影《戰馬》觀後感1:

同事小斐經常帶著她好動調皮的兒子去看電影,她建議我陪著孩子看看《戰馬》這部影片。我喜好單一,電視劇電影看得極少,一日空閒,想起小斐的推薦,於是在網上找出了《戰馬》,在一匹馬的故事裡度過半晌時光。平靜地開始觀看,而後難以平靜地結束,一部好的影視作品的魅力就在於挖掘出觀者聽者內心的柔軟,從而產生一種情感的波動,與之共鳴。

影片中許多畫面是極其唯美的,在一片廣袤的平原上,田園,房屋,樹木,草肥水美,在洗練大氣的背景音樂的流淌裡,大地用寧和為萬物生靈鋪設了一座美麗的家園。一匹小馬駒降生了。剛出生的小馬就能站起而行走,它快速地成長並學會奔跑,生命以鮮活的姿態綻放,少年的目光緊緊跟隨著他,一次機緣小馬駒來到了他的身邊,少年給它取名為喬伊。

少年的父親,一個退役的老騎兵,跛腿,酗酒,藏起錦旗與獎章,依賴酒精來麻痺戰爭給他帶來的痛苦。貧窮的老騎兵因為與地主較勁,花了30基尼買下了一匹不能耕地的戰馬,失去了30基尼對於一個欠債急於要還租的農戶來說無疑是場災難,但是一匹馬對一個少年來說就是希望,有生命就有希望。大雨滂沱中,在一次次的失敗後,勇敢執著的少年終於駕馭著戰馬將一塊石頭地犁開了花。但是戰爭開始了,迫於生計的老騎兵將喬伊轉賣,喬伊與少年離別,從此被捲入了戰爭。

健碩強壯,全身棕色,四蹄如雪,額間有一塊白色的菱形印記,這是一匹不同尋常的馬,就是這樣一匹馬貫穿在整個零散卻又嚴合的情節線裡。喬伊在戰場上奔跑,勞作,求生,幫助同伴。在一路輾轉中,經歷了英軍上尉,兩個德國逃兵,法國女孩,德國大兵,這些被戰爭深深傷害著的人們,這些珍愛生命的人珍愛著戰馬,他們給予喬伊幫助,卻無法拯救自己。

戰爭的殘酷有如片中那位表情冷酷的德國軍官所言,戰爭掠走所有人的一切。可為什麼明知道會失去一切,人們還是要投入戰爭?當德國軍隊闖入農莊掠奪食品財物後,女孩問她的爺爺為什麼見到士兵表現得不夠勇敢,老農夫說了一段話,讓女孩淚流滿面。他說戰場上被放飛的信鴿,為了回家要穿越整個戰場,飛越許多的恐懼與痛苦,卻不能低頭,必須朝前看,否則就回不了家,還能有比這更勇敢的嗎?從戰爭陰影裡走出來的人更勇敢。

喬伊在戰爭中奔跑著,傷痕累累,此時我已不能再將它看作是一匹馬,它善良,勇敢,忠誠,它挺身而出幫助夥伴大黑馬。它牢記著它的小主人,記著那個哨聲,所以它負著傷在戰場上狂奔,穿越無人區域,直到被鐵絲網層層困住不能動彈。一匹孤獨的馬在荒涼的戰場上狂奔猶如一個人在動盪的世間流離時的孤立無援,充滿著惶恐與憂傷,但惶恐與憂傷是否也是一種促使人不停向前奔跑的作用力?然而漫無地狂奔,聲聲嘶鳴,有多少深溝險壑硝煙鐵網,阻擋著回家的腳步。

影片以反戰為主題,製作精良,場面恢巨集,背景音樂時悠揚時凝重,與影片的鋪排演變渾然一體,相得益彰。在稍顯沉重的氛圍裡,卻不時閃現著詼諧輕快的亮色。法國女孩對喬伊天真可愛的訓練;那隻會咬人的鵝,將趾高氣昂催逼債務的地主嚇得撒腿就跑;還有在戰壕裡發現被鐵絲網困住的喬伊,所有的人都喳起了嘴巴呼喚;當為救助喬伊還需要一把剪刀的請求發出後,立刻同時扔來數把剪刀。這些片段充滿了童趣,斯皮爾伯格將童真作為要素植入了製作理念中。還能有什麼比孩童的心靈更純淨更美好呢?童真是人性中最動人最耀眼的光芒。

人性是影片用來宣揚主題的一把利器。喬伊在戰爭中傳奇地活了下來,它最後與少年重逢,是生命與生命,心靈與心靈的重逢。人性的光輝至始至終閃亮在戰爭的灰色裡。買下喬伊的英國軍官向少年承諾,一定照顧好喬伊,像男人對男人一樣。兩個逃兵在生命的最後說了一句,為了兌現承諾,他們的承諾便是一起活著回家。尤其讓人感動的是兩個來自敵對陣營裡的士兵為救助一匹馬而走到一起時,人性的渲染更是被髮揮到了極致,見到他們握手交談,不禁要發出一聲問:人類到底為什麼要有戰爭?生命是那麼的美好,我們為什麼要去踐踏?

影片中,戰馬在戰爭中不停地更換主人,它們也是幸運的,它們總是遇到了懂得生命並且幫助它們的人。德國老兵不忍心讓戰馬去拉大炮,在所有的生命都看不到未來的戰爭裡,給兩匹只能用來拉大炮直到累死的戰馬起了名字,指揮戰鬥的軍官依然冷酷地說:你不該給這些註定要失去的東西起名字。大黑馬累死了,追兵的坦克即將碾過,老兵被同伴強行架走,他悲痛地衝著喬伊大喊,快走,快走。生命在此刻是多麼的絕望與悲憫,人性在此刻是多麼的善良與柔軟。

一心要找到喬伊並且歷經戰爭磨難的少年終於從老農夫手中接過了戰馬,一切戰爭都沒有勝負輸贏,沒有任何意義。只有生命與生命之間的真情牽繫會感動所有的人。影片的結尾,夕陽晚照,大地展現在一片祥和的橘紅色裡,少年騎著戰馬回到了家鄉,戰爭都將結束,和平是人們心中永遠的渴求。霞光中,與親人緊緊相擁的剪影,仿若被鍍上了一個金色的邊框,一切迴歸與美好都定格在結局裡——我的家園,我的媽媽,我已經回來。

等孩子有空,一定讓她看看這部影片,並聽她說說她的感受。

  電影《戰馬》觀後感2:

“要不我倆來一場拳擊比賽吧,誰贏誰就能得到這匹馬!”

“那樣兩邊就又打起來了!你帶有硬幣嗎?”

這是電影《戰馬》中的一個場景:在戰爭前線,作為敵對的雙方,一個英國士兵和一個德國士兵,在共同救助一匹戰馬後就戰馬的歸屬權的對話。如果你非常用心的從開始看這部電影,看到這個場景,你一定會會心的笑出來,很欣慰。

影片以一片廣袤的原野開始,緩慢的鏡頭,舒緩的節奏,甚至能聽到風吹過茅草的聲音。之後就是一場拍賣,一場關於影片主角Joey的拍賣。於是,一個整天醉生夢死的“酒鬼”勃起了一把,在偉大的一天和平庸的一天之間,選擇了前者,傾盡所有花了在幾乎所有人眼裡都不值的30個金幣拍下了Joey。事實證明,一時衝動的勃起能帶來一時的快感,但若hold不住的話,將帶來長時間的煩惱。但是,若一生都不能勃起一回,那……?

果不其然,帶著Joey回家的“酒鬼”遭到了老婆rose的訓斥以及一個月之內若訓練不好將會把Joey退回去的警告。之後,“酒鬼”的兒子——男孩Robert訓練Joey,並在困難重重的情況下將滿是石頭的河床犁了一遍。直到此時,這部影片似乎都只講述了一個愛馬的男孩和他的馬一起由平凡走向成功的勵志故事。

在男孩的印象中,父親就是一個跛了腳的酒鬼。於是在極度勞累的情況下忍不住地抱怨了幾句。母親聽到後,就給兒子講了關於父親的故事:原來父親曾是一個戰鬥英雄,因無法忍受自己在戰爭中的殺戮而整日用酒精來麻痺自己;但是,為了他們,他從未放棄。而當看到兒子留露出對由殺戮帶來榮譽的興奮時,母親神情嚴肅地告誡他:“無論如何,你要學習你父親,拒絕因殺戮帶來的榮譽!”至此,影片的主題——反戰,才表達出來,只不過導演從一個很細微的角度闡述了而已。

之後,就是Joey如何歷經艱難險阻最終與男孩Robert團聚的故事,情節雖然老套,但許多細節卻發人深思,這也是讓這部電影能脫穎而出的關鍵。

現實是殘酷的,“酒鬼”因無力償還地主的地租而不得不將Joey賣掉。當面對妻子的質問時,他狡辯道:“因為我們處在戰爭之中。”妻子反問:“就我們嗎?”在“酒鬼”的沉默中,一個為了妻子和兒子從不放棄的老戰士還是沒能擺脫向殘酷的現實低下自己尊貴的頭顱的命運。在這裡,沒有忍辱負重,沒有捨生取義,卻更讓人感到悲情。或許就因為,迫在眉睫的地租才是真正的現實!

後來,Joey跑到了一個類似世外桃源的地方,遇到了一對和善的祖孫。在那裡,有流水、有青山、有水車、有種植園……雖偶爾能聽到槍炮聲,但絲毫無損於她的安靜與祥和。但好景不常,很快部隊來了,正如那位德國軍官所說:“戰爭將帶走所有人的所有的一切!”於是,祖孫二人所擁有的所有的一切,包括小女孩心愛的Joey和Chocfull,就都沒有了。在這裡,沒有弱者的血淚控訴,亦沒有強者的醜惡炫耀,有的只是部隊來之前和之後小女孩的歡笑變眼淚,老人的慈祥變憤怒。而這,就足以讓任何一個有一絲同情心的觀影者對戰爭產生深深的.厭惡。

影片中還出現了大量兩匹馬——Joey和Chocfull以觸鼻來表達友情,如人類一般互相關愛的鏡頭。而這,也表達了導演對生命的敬意,眾生平等的理念,含蓄的控訴了由殺戮所構成的戰爭。

之後,面對朋友——一匹名叫Chocfull的“黑色大傢伙”的倒下,Joey終於控制不住地在英德前線奮力的奔跑起來,並最終被鐵絲網困住。於是,就出現了本文開頭的那一幕:在以一個德國士兵和一個英國士兵為代表的兩個敵對陣營的共同努力下,Joey得救了!在兩個士兵最後選擇以拋硬幣而不是有可能導致兩邊再次開火的拳擊來決定戰馬的歸屬時,尊重生命的普世價值的光輝壓倒了帶來一個個生命消亡的戰爭的黑暗。而導演也通過兩個士兵的選擇,告訴人們:當面對戰爭時,除了輸贏,還能做些什麼?顯然,在導演的眼裡,戰爭並不是只有輸贏,就像硬幣也並不是只有正反兩個面,它還有第三個面,第四個面……而這第三個面,就是導演面對戰爭所持的態度。

在影片的結尾,一片落日的餘暉中,男孩騎著自己的戰馬回到了家,親手把父親曾經的隊旗交還給了他,一家三口緊緊地相擁在黃昏的夕陽中。顯然,導演是寬容的,他沒有忘記那個一生堅強卻最後落寞的父親,讓他的兒子將父親為了自己和母親而丟掉的尊嚴重新拾了回來,也給了那些在殘酷的現實面前仍堅持著自己的理想的人以希望。

影片自始至終沒有愛情的情節(除了rose對“酒鬼”說:“儘管我有時候恨你,但從不比我對你的愛多一點”),但卻刻畫了一個關愛兒子的智慧的母親,一個理解支援丈夫的偉大的妻子,一個疼愛孫女的英勇的祖父,一個堅守承諾保護弟弟的勇敢的哥哥。毫無例外,他們的愛都不轟轟烈烈,也不催人淚下,卻於平凡中見真情,於細節中間深愛,正如靜水流深!

作為一部以反戰為主題的影片,沒有血肉橫飛的戰爭場面,沒有大義凜然的獻身精神,更多的卻是開闊的原野能聽到風吹茅草的聲音,舒緩的鏡頭能捕捉到戰士臉上一閃而過的悲憫;它亦沒有像一位遭受迫害的傷者一樣血淚齊下的控訴,也沒有像一位正義凜然的道德家一樣大聲地譴責,它只是以舒緩的語調平靜地講述了一個關於一個男孩和馬的故事。可是它卻讓反戰的主題深入人心,讓尊重生命的普世價值得以宣揚,讓親情的溫暖瀰漫其間。我想:這就是大師與技工的區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