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後感

當前位置 /首頁/教育範文/觀後感/列表

《平凡的世界》觀後感3篇

《平凡的世界》該劇改編自路遙同名小說,講述了在面對現實壓力和人生抉擇時,兄弟倆依舊堅守最初夢想和對愛情執著的追求的故事。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這部影片的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

《平凡的世界》觀後感3篇

  篇一:《平凡的世界》觀後感

在利用一個星期的時間,追完了長達56集的《平凡的世界》,整體看完後,有欣慰也有辛酸…

看到了一部巨集篇鉅作,一部文革後十年間,廣大農村的艱辛發展歷程。作者通過陝北一個名叫雙水村的農村,中下貧農孫玉厚一家和田家以及整個雙水村的發展過程。他們是千萬百姓中普普通通的一群平凡的人,他們所經歷的也是當時農村中存在的普遍問題…但也就是這一群普普通通的人,卻擁有著不同地夢想,在他們不斷地努力下,去實現著這個夢想,接近或完成這個夢想。作者告訴我們,在平凡的世界裡,我們也可以活出不平凡的人生,就像劇中孫少平所說,“我活著不只是僅僅為了活著…”

“生活在變,社會在變。人也在變,世界上就沒有一種不變的事情。”

“這是人生的辛酸,在我們短促而又漫長的人生中,我們在苦苦的找尋人生的幸福,可是幸福往往又和我們失之交臂。當我們為此而耗盡,寶貴的青春年華,而皺紋悄悄爬上眼角的時候,或許我們才能稍稍懂的生活實際上意味著什麼”

在慶祝農曆新年燃放絢麗多彩的煙花中;在掛滿紅色燈籠的小山村;在全村老少齊聚在村口迎接少安和秀蓮的平安歸來中;在漫天飛舞的雪花中走向了尾聲。正如在結尾所說的那樣:

“雙水村沉寂在一片歡滕與喜悅中,天真的孩子們歡快的笑著,有的大人卻悄悄地抹起了眼淚。苦和笑,都是因為快樂的,哭的人知道笑的人並不知道,這快樂是由多少痛苦換來的。”

這個世界,它醒了……

  篇二:《平凡的世界》觀後感

路遙的代表作有兩部:一部是1982年的中篇小說《人生》,描寫了在時代環境和個人性格的雙重影響下,農村知識分子高加林的痛苦和悲劇,具有廣泛的代表意義,在文學史上評價很高;另一部便是1986年開始發表的長篇史詩鉅著《平凡的世界》,繼續考察改革開放初期農村青年在改變命運過程中的悲喜苦樂,被無數人奉為成長勵志的“聖經”。

對這種有重大影響力的作品進行影視改編,可謂是一把機遇和挑戰共存的雙刃劍。一方面因為有深厚的文學做基礎,只要不出現大的偏頗,質量不會太差,同時不用刻意宣傳就能引起收視關注;另一方面由於觀眾對小說太有感情,所以容易挑毛病,造成吃力不討好。

而毛衛寧執導的這部電視劇,儘管還是沒能透徹地傳遞出路遙小說那種悲憫和人文氣質,在改編、造型和敘事上存有諸多爭議,但基本還是完成了從文字敘說到影像呈現的任務,營造出了濃厚的感染力。

從劇情上來說,電視劇《平凡的世界》化繁就簡,以頗具代表性的孫少安、孫少平和田福軍三個人物為主來結構情節,捨棄了與主線關係不大的其他人物,或者把小說中幾個人的性格組合在一起,形成電視劇中的一個人,比如田潤生這個角色就有很多原著中金波的影子。

而在具體情節的安排上,該劇還是迎合了當下整個國產影視劇的趨勢,加重了愛情戲在人物命運中的份量,以至於前半部分的敘事基本以少安和少平的愛情經歷為主,他們都彷徨在一段三角戀關係中,品嚐著熾熱的情感在面對生活殘酷時的無奈。

不管如何,距《平凡的世界》小說出版近三十年的時間後,終於有了電視劇的改編,已經算是一次進步和成功。相比熒屏上那些日夜不停播放的抗日神劇來說,該劇無論在創作質量還是對觀眾的正面影響上都要優秀很多。

借劇中田曉霞送給孫少平的話來說:“只有永不遏止地奮鬥,才能使青春之花即便是凋謝,也是壯麗地凋謝。”我們每個人對於生活也要有始終不放棄的態度,即使正在咀嚼的是黑麵饃,也要從中品嚐到白麵饃的味道,因為苦難本身就是幸福的一部分。

  篇三:《平凡的世界》觀後感

放假了,我整個人似乎就鬆散下來了。只有每天早晨的晨練依然堅持著,但是最近一段時間讀書速度有點慢了。因為這段時間以來我都在認真看著《平凡的世界》這部電視劇。然後結合書本看。一邊讀書一邊看電視劇,幾天下來都沉迷其中。彷彿自己也回到了那個平凡的世界裡,感動著人物的喜怒哀樂,也被他們那不怕困難,積極向上,昂首向前的生命力所打動。儘管是那個物質生活極度貧窮的年代,但是人們的精神依然是富有的。

這裡讓我感觸最深的就是蘭香的故事。可能是自己當老師的緣故,對孩子特別敏感。當上國小的蘭香看到自己哥哥要娶媳婦,但是家裡一分錢都沒有,處處借錢。她雖然年齡小,但是依然跟著著急,但是她還只是個孩子,她沒有能力改變什麼。於是就每天省下一分錢,這樣從自己的生活費裡一點點攢,最後終於攢下了一塊錢。但是她不敢告訴父親,就對父親說:“這是我在橋頭上撿到的一塊錢。”當時的一塊錢能夠一個家庭生活半個多月,所以父親就特別著急,於是就對她說:“走,跟我到橋頭上去等失主,誰丟了錢不著急呀!”

“但是你上工快晚了,我上學也快遲到了。我不去!”蘭香小聲怯怯地說。“不行,你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要不然這學上了也白上,人千萬不能把路走歪了,咱們再窮,不是我們的東西我們也不能要。”看著父親那寬厚的脊樑,看著父親那堅定向前的腳步,她只好怯怯地在後面跟著走。

就這樣他們在橋頭上等了一上午,父親逢人就問:“你丟錢了沒有?”但是等到的都是搖搖頭的回答。最後蘭香實在忍不住了才告訴父親說:“爸,其實這一塊錢不是我撿的,是我一分一分攢起來的。我是怕你心疼,才故意這樣說的。我把零錢和同學換成了整的,邊角還爛了一個小口,我用白紙把它粘上了。”父親看著這個錢,再看看懂事的小女兒,忍不住熱淚盈眶。他忍不住把蘭香那凍得冰涼的手臂放進自己的懷裡。然後對她說:“你是家裡最小的孩子,本來應該嬌慣一些,但是由於家裡窮,這麼多年也沒有給你扯過一件新衣裳,是爸沒本事,讓你受委屈了。”看到這麼懂事的孩子,真的讓我特別感動。

再想想現在的孩子從不缺吃少穿的,但是就是缺乏這份懂事,這份懂得體諒父母的心。現在的孩子似乎永遠得不到滿足,家長給他買了新衣服,試穿一下都懶得動。讓他們學習就好像逼著他們喝中藥一樣,磨磨蹭蹭,提不起一點精神。

每當家裡來客人,家裡總會做點好吃的。當客人走後,那點好吃的東西,家裡人都想讓蘭香嚐嚐。但是這時候家裡人誰也找不到她。她早就躲得遠遠的,她懂得家裡人的想法。她就想自己如果不吃,就可以省下給奶奶吃,給兩個年幼的小外甥吃。

當看到父親為了哥哥的婚事愁眉不展,蹲在地上抽悶煙的時候。她唯一能做的就是悄悄地幫助父親餵豬,然後去山裡拾柴火。她只能用這些懂事的微薄勞動來幫助家裡,緩和一點家裡的緊張空氣。她從不當著父親的面撒嬌,她也從不要求什麼。她總是懂事地默默幫助家裡做著事情。她知道自己能夠上學這個機會來之不易,於是當別人去玩的時候,她總是在教室裡認真地學習。她知道自己的學費都是父親和哥哥一分一分從牙縫裡擠出來的。家裡的日子已經夠苦了,但是父親卻咬咬牙堅持著讓她和二哥讀書。於是懂事的她總是用優異的好成績來回報給家裡人。

在整個故事裡,蘭香的故事並不多,也不復雜。但是她那份默默堅守的品質,始終感動著我。讓我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歲月。我們的童年時代雖然不像這部電視劇那麼苦,能夠吃上飽飯。但是兒時的我們都是非常懂事的,都懂得體貼家裡的大人。放學回家之後,都會非常認真地完成作業,然後幫助大人燒火做飯,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務。

時隔三十年,再看現在孩子的童年,物質生活對於孩子來說,已經到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地方。他們從不會為衣食住行而發愁,因為他們從小就被家長像放在籠子裡一樣精心呵護著。上學放學家長接送,他們從不自己走路。寫作業家長陪著,遇到不懂的習題,家長及時給輔導著。吃什麼家長就做什麼,從來沒有虧待過自己的胃。但是家長精心呵護的孩子,換來的又是什麼呢?卻是孩子的刁蠻、任性,不懂感恩。我們處在物質豐富時代的年輕家長,真的應該好好反思,如何才能培養出懂事、勤奮,懂得感恩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