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後感

當前位置 /首頁/教育範文/觀後感/列表

觀《長方體的認識》一課有感2400字

您現在正在閱讀的觀《長方體的認識》一課有感文章內容由收集!本站將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學資源!觀《長方體的認識》一課有感今天,我按照數學組的分工,帶著自己的觀察提綱和觀察量表對陳慧老師執教的《長方體的認識》一課進行了課堂觀察。現結合觀察提綱展開自己的分析和診斷,力求通過現場的研討為學生空間表象的構建提供較為有效的教學策略。

觀《長方體的認識》一課有感2400字

這一次教研活動中,由於是四年級的學生來上五年級的內容,眾觀整節課下來,教師問了近50個問題,來上課的只有23名學生,理想狀態是每人平均兩個問題,可統計結果是:整節課結束,還有十位學生一次沒回答過問題,有四位同學曾回答過三次以上。這節數學課上設計問題的很精彩,看起來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很高,在小組活動中每個人都發揮了主觀能動性。應該稱得上是一節很成功的課堂教學,但在有效的思維交流中,很遺憾,這沒有讓每個學生都與問題接觸,與問題零距離。如何讓思維交流成為啟用學生數學思維的催化劑?我的思考如下:

一、擴大提問面讓每個學生都能與問題零距離

課堂提問的目的在於調動全體學生積極的思維活動,使其能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數學課堂中問題的設計不應成為好學生的獨角戲,要針對好中差不同層面的學生,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給漏網之魚鑽空子。提問要擴大輻射面,既抓住點又顧及面,既要讓成績好的學生髮言,又要讓成績一般、差的學生髮言,以點帶面,充分調動各類學生思考的積極性,讓每個學生每節課都能與問題零距離,體會到成功的樂趣。在每節課中我們都應該關注提問率百分百,根據不同的課型、不同課的內容,巧妙的做到學生與問題的零距離。其實,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在練習與總結環節,我們也不妨說一句這個問題我請還沒發言的同學來回答。

師:現在老師要來挑戰一下你們的想象力!我拆掉一條稜,你還能知道長方體的大小嗎?

生1:能。

生2:能。

師:我再拆掉一條能嗎?

生1:能。

生2:能。

師:我要拆掉多少條也就是至少還剩幾條稜,保證能知道長方體的大小?

生1:8根。

生2:3根。

生3:4根。

師:請你來拆!(生邊比劃)

師:再拆掉一條呢?看來至少要剩下這樣的3條稜。這3條稜長度都相等嗎?我們把相交於同一個頂點的三條稜的長度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它們是互相垂直的。

師:(出示模型)你能找到這個長方體的長、寬、高嗎?(豎起來)它的長、寬、高呢?

你能找到圖上這個長方體的長、寬、高嗎?我們一般把底面的這條稜叫做長,這條叫做寬,這一條叫做高。在一個長方體中,有幾條這樣的長,有幾條這樣的寬,有幾條這樣的高?

生:

課中第三次引導學生想象,全班進行交流:長方體框架最多拿走幾根小棒及至少留下幾根還能知道它外形的大小。由於學生空間想象能力欠缺,答案是五花八門,有2根的3根的4根的5根的6根老師在此基礎上來一一驗證,再次印證學生想象正確與否。最學生由猜測---想象----老師驗證----到學生明白其中奧祕,讓學生親歷想象驗證的過程,幫助學生合理構建空間表象。這一環節的知識目標是讓學生更好地認識長寬高,併為後續學習奠定基礎,但更深層的作用還是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使學生真正參與到學習的全過程,思維特別活躍,在整個學習過程中一直處於積極主動的狀態,發揮了學生的潛能。這樣,學生不僅掌握了知識,提高了能力,而且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學好數學的自信心,培養了合作交流探究的意識。零距離的問題情景能使一個問題甚至一堂課錦上添花。

二、多樣化評價讓問題評價與學生零距離

您現在正在閱讀的觀《長方體的認識》一課有感文章內容由收集!本站將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學資源!觀《長方體的認識》一課有感課堂教學中恰當的問題評價,能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恰當的、能激勵其繼續思考的評價。提問後的評價不能立即判出對錯,否則會誤導學生的思維趨向,在提問後給學生留出足夠的思考的時間,以使學生的思維充分開啟,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課堂中的合適時機得到恰當的評價,並使每個學生的思維有所提升,不扼殺學生思維中火花的出現。

三、點撥精巧學貴有思,教重在引。學生在認知活動中,出現思維障礙而無法排除時,教師要充分運用引導、點撥這一教學手段來啟用學生的思維,使之達到自主參與、自覺發現、自我完善、自行掌握知識的目的。教學中點撥一是要準,要在學生思維的堵塞處、拐彎處予以指導和疏理;二是要巧,在學有困難學生茫然不知所措時,在中等生跳起來摘果子力度不夠時,在優等生渴求能創造性地發揮其聰明才智時予以點撥,使其茅塞頓開。

可見,課堂上的靈活點撥是一種藝術,如果將課堂教學的全過程比作畫龍的話,那麼,教者根據教學內容的精巧點撥就是點睛了。課堂上教師適時適度的點撥,能促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數學知識,發展數學思維。

四、優化表達語言是思維的外殼,是思維的物質形式。由於是四年級的學生來上五年級的內容,學生的年齡特徵、知識水平知識及語言表達上都未能達到老師預設的效果,這就需要老師運用教育機智,對學生學習中的情況作出調整,使亂成為一種可供開發的教育資源,使課堂呈現出真實、智慧的光芒。

1、 機警敏捷,適時應變教案之欠缺。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的、複雜的過程。教師應遵循學生髮展的需要來設計課堂教學。但有時教師沒有估計好學生的認知能力,使得教學設計的度過密或過散、過深或淺。

2、 鎮定理智,迅速點選臨場之生成。

數學課堂不再完全是預設計劃的課堂,老師們追求著預設與生成的統一,以期構成師生共同參與、共同創造的空間,實現課堂教學動態生成的美。因為生成的內容具有隨機性、不確定性,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語言、表情、行為等外部特徵,判斷他們內心世界,盡力採用適用於課堂教學的最佳方案。尤其是要關注學生表達需要,挖掘不同見解,讓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充分挖掘學生不同的見解。內化與相應的智力活動都必須伴隨語言的內化而內化。語言的逐步掌握和不斷髮展,推動著學生的思維內容日益豐富,調節學生的思維活動逐步完善,從而不斷提高思維能力。因此,教學中要通過有意識的語言訓練,來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總之,讓有效地思維交流成為啟用學生數學思維的催化劑,從而促進學生空間表象的構建,有效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