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後感

當前位置 /首頁/教育範文/觀後感/列表

《商道》觀後感範文大綱

當品味完一部影視作品後,大家一定收穫不少吧,這時候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觀後感了!快來參考觀後感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商道》觀後感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商道》觀後感範文

  《商道》觀後感1

許多人都看過韓國作家崔仁浩的著作《商道》,書中所揭示的商業之道和人生倫理,給人一種空明頓悟之。現而今,我看《百年商道》,雖不是故事橋段,卻也別有心得。

《百年商道》,寫了招商局“與祖國共命運,同時代共發展”的發展史。招商局跨越三個世紀的發展歷程,也正是中華民族命運最為跌蕩起伏的一百餘年,每次國家命運的重大變化都在招商局的身上有所折射與反映。國家穩定、經濟向上時,招商局就發展得快一些;國弱民窮、產業凋敝時,招商局的發展就受到了阻滯。“國運即商運”,對此招商局有著深刻的體驗與感悟。

其中我重點詳讀了招商局企業理念這一部分。“崇商、創新、均衡、和諧”是招商局的理念,其中我最感興趣的還是“和諧”這一部分。企業既是一個經濟組織,也是一個小社會。作為經濟組織,它是一組契約的集合,是一個科層的組織架構,每個員工作為團隊的一員都要以協作的態度履行應負的責任,以實現企業價值的極大化;作為一個小社會,每個成員都是平等的,他們的權利應得到尊重,在進行商業活動的同時要維護社會的公正,弘揚人文的關懷;企業成員的全面發展是企業追求的更為崇高的目標。

我覺得建立企業文化正是促進企業和諧的主要辦法,不進建設和諧企業文化是企業自身發展的需求,這更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首先,要加強道德建設,堅守核心價值觀。不斷提高職工的思想文化素質和職業道德素質,大力弘揚愛崗敬業、誠實守信的職業道德風範。其次,建立“學習型”企業,多渠道、多模式地開展學習培訓活動,形成學習無處不在、教育無處不有的靈活學習機制,使職工在“在工作中學習,在學習中工作”,充分地挖掘員工的潛能。最後,要從員工切身利益出發,著力為職工多辦好事、辦實事,建設各種生活和娛樂設施,方便職工生活,舉辦各種健康向上的文體活動,維護幹部職工的身心健康。通過這些舉措,使企業內部溝通順暢,關係融洽,大家“勁往一處使,心往一處想”,營造濃厚的“家和萬事興,業興人氣旺”的氛圍。

其實,在這本書中,還談到了招商局企業願景:即“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和諧企業”。這就好比咱們的企業現在所追求的,著眼於企業整體素質的全面提高,著眼於企業的持續健康發展,著眼於建立良好的內外部關係,合理的處理各個利益主體關係,創造“內和外順”的利於發展的環境和條件,總之,我們的企業在不斷追求更高更好的發展。

最後,不得不說在當前形勢下,我們應牢固樹立國家利益、消費者利益至上的價值觀,引導員工建立共同企業願景,通過認識的統一,文化的融合,管理的創新,協調企業發展,共同構建具有競爭力的和諧企業文化。相信我們會越來越進步的!

  《商道》觀後感2

好書讀來但覺閒,《商道》是一部亞洲史詩式的作品。作者是韓國人崔仁浩。

小說描繪了19世紀初朝鮮一個卑微的雜貨店店員林尚沃如何成長為天下第一商的真實、神祕和傳奇的一生。整部小說扣人心絃,懸念迭出,圍繞著主人公一生遭遇的三大危機以及他出家時所拜師傅石崇傳授的化解危機的辦法,對商術、商道和做人之道做了鞭辟入裡的詮釋。作品一經問世,便在亞洲引起轟動,被許多著名企業人士譽為“參悟商業最高境界”的奇書。

《商道》雖然是一本韓國小說,卻能將中國的詩禮經史、佛教典籍信手拈來。毫不誇張地說,它是寫給中國人看的哲理小說。翻開此書,如同與一位學養深厚的智者促膝交談。閱讀中,我時常既自豪於我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又慚怍於國人對國學的輕忽。

下面擷取一些片段來談談本人的感悟。

片段一:朝廷對人蔘交易實行壟斷。林尚沃苦於沒有機會結交朝廷重臣,因而得不到人蔘交易權。後來成為他事業上最得力助手的樸鍾一向林尚沃講了孔子穿珠的故事。孔子得到一顆寶珠,珠上有一個九道彎的孔。他想給珠子穿上線,屢試屢敗。後來孔子請教一位採桑婦女,在婦女啟發下找到了解決方案。他找來一隻螞蟻,在螞蟻的細腰上繫上一根絲線,放進珠孔的一頭,在珠孔的另一頭抹上蜂蜜。螞蟻乖乖地鑽過去了。樸說:權利就是螞蟻,金錢就是蜂蜜。現在,權傾朝野的樸宗慶的父親去世正是個好機會,我們可以通過向樸宗慶獻上足夠重的賻儀來結識他。林尚沃從這個故事中獲得了啟發,後來向樸宗慶呈上了一張既出乎樸鍾一預料、也出乎樸宗慶預料、更出乎讀者預料的銀票,如願以償地得到了想要得到的東西。 感悟:看到孔子穿珠的故事,覺得似曾熟悉。在記憶的深處東奔西突,恍然想起,兒時聽外婆講過。隔著幾十年的歲月,重新碰觸這個故事,體會自然深一點。在我們曲折的人生路上,螞蟻到底象徵著什麼?蜂蜜到底象徵著什麼?林尚沃似乎給出了答案

片段二:老子在《道德經》中說道:“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禹明玉明白了老子所說的“一切不幸均源於永不知足”的道理,製作了一隻名為戒盈杯的杯子來告戒自己,後來又把它贈給了林尚沃。然而,你能想象嗎?林尚沃在其所著《稼圃集》中說:“生我者父母,成我者一杯。”正是這隻貌似普通的杯子成就了林尚沃的一生。 感悟:謙受益,滿招損。這兩年囫圇吞棗地看《易經》以及講解《易經》的書,瞭解到《易經》的核心是下艮上坤的謙卦。因為六十四卦中只有謙卦是六爻皆吉。所以,有人說,謙虛過分就是驕傲,這話是不對的。一個人無論怎麼謙虛,都不過分。謙虛是至高無上的美德。

片段三:林尚沃出家後,聽說自己的老母被他牽連,乞討過活。有一天,他悄悄下山,親眼目睹了母親的悲慘生活,心中萬分難過。他突然想起了中國一段禪語。唐朝有個人叫楊補。早年醉心佛法,想出家修道,到四川拜無際菩薩為師。路上碰到一位老人問他往何處去,告之。老人說:你拜佛祖為師豈不更好?楊問:佛祖在哪?老人答:你現在趕緊回家,會有個身裹棉被、倒穿鞋子的人衝出來與你相遇,那人便是佛祖。楊補依言,到家時正值夜半。他的母親根本沒有閤眼,聽到動靜,顧不得穿衣,把被子往身上一裹,胡亂套上鞋子就衝出來抱住了兒子。楊補猛然醒悟,原來佛祖就是自己的母親!林尚沃毅然決然地離開了秋月庵。他後來成為名副其實的商佛。 感悟: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一個人,如果連自己的親人都不能普渡,又怎麼普渡眾生?修道不在於形式,不受環境限制。放下名利,每個人都能成佛——當然,很難。

片段四:有三個人向林尚沃各借了一兩銀子,用來做生意,約好五天後還。一人編了五雙草鞋,五天裡共掙了五分銀子。第二個人曉得春節期間風箏暢銷,紮了五隻風箏,掙得一兩銀子。還有一人花九分銀子喝酒,剩下的一分銀子買了白紙,寫了申請書,遞交給官府,弄到了十兩銀子。林尚沃聽了,又分別借給這三個人更多的銀子,讓他們去賺錢,但是第二個人比第一個人借到的多,而第三個人最多。林的手下不解其意,向他請教,他便款款道來:第一個人勤快,雖餓不死,但也成不了富人。第二個人只看到了眼前的機會,這是遠遠不夠的。第三個人雖然是個喝酒的懶鬼,但同時也是個不為錢所累的人。為了錢而去拼命掙錢的人根本掙不到大錢。一個人只有把掙錢作為一項事業,順其自然而為之才是掙錢的最高境界。如果過分追逐錢財,他的事業肯定要失敗。 感悟:要讓錢做你的奴隸;你不要做錢的奴隸。“風物長宜放眼量。”“不畏浮雲遮望眼,只因身在最高層。”

最後,我想說的是:不看此書,終生遺憾;看了此書,受益終生。

  《商道》觀後感3

《商道》的確是一部難得的電視劇,看後給人思考良多,甚至觀看的間歇,就讓你不停的思考一些關涉本質的東西,比如什麼是商,什麼是金錢,金錢在人類社會歷史中究竟扮演了一個什麼角色等等。等到《商道》看完之際,只覺腦袋沉沉,不知是連續的.觀察累著了身體,還是思索填充了整個腦際。

《商道》涉及了一個根本的問題就是:什麼是商道,如何看待金錢。《商道》自給出了答案:商即人,商道即是人道,做生意就是賺取人心,如果做生意只為獲取利潤,人就會成為金錢的奴隸,等等都是關於商道的核心闡釋;對於金錢,林尚沃的態度是,停滯的金錢失去了社會功用,金錢來自社會還應該還之於社會——所以林尚沃在劇情的後期,免除了所有欠江商錢的債務人之債務並將帳冊徹底焚燬,並借給所有願意做生意的人5兩天銀(清朝銀兩),在這裡充分看到,林尚沃看開了金錢,並沒有成為金錢的奴隸,他認識到華麗衣服的世人外表下是相同的軀體,人生來不帶金錢,死後也帶不走金錢,金錢只有存在於社會之中,不斷的流動,流向低窪的地方,才能夠推動社會不斷髮展,從而實現金錢的社會價值。

從歷史資料來看,林尚沃死後並沒有將財產流給子孫家族,這讓我們聯想到林尚沃高貴的母親,誠然,沒有林尚沃值得尊敬的母親,也不可能造就一個偉大的林尚沃,林尚沃的母親對待金錢的態度與林尚沃一起告訴我們一個偉大智者的境界:商佛。在現今的社會,我們還有巴菲特、比爾·蓋茨等捐獻幾乎全部財產於慈善事業的人,我們從這些曾經創造巨大財富並且於社會發展起到巨大正面作用的人身上,看到了智慧的光芒!也許,正是這種偉大的氣度與有意社會的心懷,使他們實踐了社會的“義道”,從而使他們創造出了巨大的財富。

這裡面給我們提出了一個“意義”的思考,那就是什麼樣的財富才是有意義的。利潤當然與財富概念密切聯絡,但是利潤就等於財富嗎?財富誰也不能帶走,當他離世的時候,賺取利潤的過程就是積累財富的過程,如何才使得這個過程變的有“意義”,以至於不會在賺取巨大利潤的時候卻感覺不到“富有”?

商道即是人道,這也讓人想起社會之道又何嘗不是人道呢?政道也和人心緊密聯絡,投資之道更是交織著人心的多解方程式。只有贏得人心的投資,才可能成就為人心所肯定的價值。偉大的投資家,不僅獲得了巨大的財富或者說利潤,還獲得了人心的肯定,“他”並沒有以破壞社會整體為代價而獲得,而始終精心維護著這個人類賴以存在的社會系統。當然,我們並不能把這些投資家或者商人視為僵化的道德者,賺取金錢的過程他們表現出了高超的智慧與靈活,但是他們卻也實實在在的表現出其看待社會的整體觀與歷史觀,以“善義”導利,以利促進社會發展,從而獲得社會螺旋式演進所獲得的“孳息”回饋。

由此,我想到,大凡系統的執行,也許要經歷兩種階段,一種階段下系統相對平穩的執行發展,一種階段系統迅速的躍遷到另一種狀態,這個過程經歷時間很短,但是卻幅度巨大,而每當平穩狀態到達突變論所謂的不穩定狀態時候,總是要經歷著從時間上不佔主流的“爆發期”才到達下一個穩定的發展階段。在這個穩定的發展階段,系統產生出“平均利潤”,而在這個“爆發期”誕生出“超級利潤”。作為一個維護系統循序漸進發展的系統中的投資者,理性的追求是平均利潤;而追求“超級利潤”的投資者就要善於尋找這個臨界點之後的“爆發期”。這是林尚沃並不追求超級利潤,以此維護整個朝鮮商業整體給我的啟示,也許還是其背後的理論支撐!

林尚沃以200兩天銀一斤的價格賣掉天參賺取巨大利潤的過程,其中滲透著關於投資的基本原理:價值低估。在先前的交易市價95兩天銀一斤天參實際上並沒有反映出朝鮮人蔘的真正價值,但是在這個時候樸酬未等卻以每斤65兩天銀的價格賣掉了所有的人蔘,這其中滲透著的是估值藝術。林尚沃看到燕京市面上流通的清朝產人蔘以後,加大了對朝鮮人蔘的價值肯定,這也體現出了一種參考估值的方法。而林尚沃通過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做法,使清朝藥材商人最終承認了朝鮮人蔘的價值,則體現了價值發現的艱難過程。尤其,在於鬱蘭等苦苦相勸之時還能夠堅持正確的判斷。實際上,在投資市場,一個有價值的股票,也只有在複雜的條件具備時候才能夠被充分發現,而當這個時候來臨之前,可能很多投資者都已經堅持不住退出了。而使“剩者為王”的這些投資者堅持下來,自然少不了對價值的信念與矜持,以及高超符合實際的估值藝術!價值低估在投資裡是一個熟悉的概念,其所提供的投資安全邊際,使得複利的時間價值發揮到極致,而這個堅持的過程又是何等“辛苦”(至少看上去)?!

價值是社會的,離開了社會,就失去了價值存在的基礎;價值也是主觀的,失去了對“意義”的感受,價值觀念也隨之不存。在林尚沃的商道信念裡,使人發現了很多參悟致理的影子。“一把劍”與“千把劍”的辨證關係,“死”字、“鼎”字與戒盈杯的三重境界,展現出了一個清晰的人生境界層次與過程。這使人想起“貧困是一筆財富”的語句,同樣是貧困,在有些人那裡成了負累,在有些人那裡卻成了一筆財富,這和同樣是“劍”,它可以是一把“殺人劍”也可以是千把“救人劍”一樣,其中體現的是一種透視萬物辨證相生的境界。而此後的“死”“鼎”與戒盈杯則是人生髮展的三大階段:初期中期與後期。視“劍”的轉換,則是精神的立志之變,則為發展的前提階段。

林尚沃是一個以天下生靈為懷的大智者,其“財上平如水,人中直似衡”的哲學名句,給人無限的感慨。從人類社會的演進的角度,金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但是金錢並不完全等於財富,儘管金錢可以購買物質,從人類社會演進的角度,金錢也許僅僅是一個工具!這些正確的認識對於認識貨幣現象,特別是通貨緊縮與通貨膨脹等不無益處。《商道》同樣揭示了林尚沃能夠成為智慧的商者的原因。在林尚沃的幼年,是一個堅持信念、決不輕易拋棄信念的人,其執著的追求著“朝鮮第一譯官”的理想,不為誘惑所動,這是他的父母教育使然,從他的身上我們看到了偉大父母的影子。儘管林尚沃最終放棄了譯官之理想,但卻給人一個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忠告:惟有此,方能避免在不正確的方向持續犯錯,但是一旦確立了正確方向,其少時為信念所奮鬥的品質又發揮了重大作用,保證著其創造一個又一個奇蹟。林尚沃父親的死亡無疑給了他巨大的打擊,從生活到精神巨大的衝擊隨之而來,但是正如“貧困是一筆財富”的道理一樣,挫折給智者之人並非只是一個痛苦的過程,一旦看透,“反作用力”會發揮出極大的正面價值。這“反作用力”其實也正如股票漲高之後其內在的向下之“反作用力”一樣,相反方向的反作用力始終是客觀存在的,只是能否具備成就的條件而已!

《商道》還給人一個重要的思考就是知識與信念的關係。鄭之收與林尚沃都是具備了卓越商才的人,可以說其知識層次的較量已經不分勝負,而正是在信念上面的差異,導致一個人惟利是圖、不擇手段,另一個人堅守原則、成就事業獲得人心為世人景仰。正確的信念,透徹的關於事物本質的認識,或者說對於事物本質的東方哲學式的參悟能力,其對知識的組織偏好,最終影響了意識大廈的構建與外在物質體系的建設,發揮了更為根本的作用。而這種東方哲學式參悟能力的思維特徵,則是系統化的形象思維,這種整體觀下的思維活動,最大限度的避免了人的思考出現偏頗,引導其做主導的體系步入崩潰之途。

《商道》是一部充滿東方哲學智慧的電視劇,也許電視劇本身有很多偏離歷史史實的成分,但是這並不妨礙其引發諸多關於“本質”方面的“根本性”思考。林尚沃做官期間對於當地經濟發展的遠見卓識,體現出了市場經濟的樸素核心,引人從歷史的角度考慮市場經濟這一商品經濟的高階階段,其本質上究竟是一何者之物。

當然《商道》還是一部勵志之劇,其揭示了一個擁有慧根之人成就才華的大體之路,也揭示了真正不容易崩潰的系統是通過什麼智慧建造而成的!

作為從事投資的我們,《商道》電視劇給我們最大啟示也許就是:投資的本質是分配資源,投資獲得的收益依賴於所投資標的所參與社會部門的演繹結果,而這個演繹結果比不可避免的牽扯人心,只有真正符合社會發展趨勢的投資才可能得到人心的認可,獲得可觀的價值實現——從所投資企業的實體來看,也正是因為企業的執行滿足了人心之需,才賺取了利潤。從“義”的角度,也因投資維護了社會系統的正“義”,其獲得的財富回報也就是有“意義”的,而其中從事投資的人也自然獲得了真正“富有”的感覺——因為財富與人心獲得了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