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報告

當前位置 /首頁/教育範文/工作報告/列表

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彙報

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是現階段我國教育最為突出的問題,這個問題已嚴重影響到我國廣大青少年在受教育方面的公平性。下面是語文迷小編整理的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彙報,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彙報

  【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彙報】

在“實現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奮鬥目標指引下,從學校佈局調整著手,從結構優化著力,從擴大優質資源著眼,走出了一條教育為社會主義服務、為人民服務的創新之路,打造天津基礎教育發展歷史上的“黃金十年”,全市義務教育跨入一個加快發展,促進均衡新的發展階段。

  一、調整學校佈局,均衡配置教育資源

由於歷史與現實的原因,學校之間、地區之間教育質量和水平的差異是客觀存在並在一定範圍內有逐漸拉大的趨勢。其中,最為基礎和重要的是教育資源配置水平的差別所導致的學生教育機會的不公。解決基礎教育均衡發展問題,不僅需要從戰略策略、政策層面,針對公共教育資源配置的公平、公正問題,制定有效方針政策,更為重要的是,通過政府行為對教育資源配置進行有針對性地調整,在提高教育質量的前提下,努力縮國小校之間教育資源配置水平的差異,實現教育機會的均衡。因為,在影響基礎教育均衡發展的多方面因素中,最根本的是教育資源的合理、均衡配置問題,直接影響教育機會的公平。其中,從政府角度來看,首先是以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為前提,為社會提供公平的教育機會。這是初步實現兒童、少年受教育權利平等和公平的基本要求。

1993年10月,在全市教育工作會議上,市委、市政府響亮地提出了“教育興旺,天津興旺”,這一城市發展的戰略指導方針,有力地推動了全市教育改革與發展。1994年實現“普九”達標後,市委、市政府提出“普九達標不停步,提高標準上水平” 的工作要求,並把實現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作為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重要新目標。

1994年12月,全市教育佈局結構調整首先從農村開始。這不僅是為了從易到難、探索經驗,更主要的是因為農村中國小校的辦學條件相對薄弱,廣大農村地區更加迫切需要改變教育的落後面貌,實現“農村最好的房子是學校”――這個歷代農民的願望,目的就是實現農村與城市教育的均衡發展。經過6年的努力,到2000年,共投資25億元,新建規範化學校974所,新建學校的建築面積達到404萬平方米,1300所薄弱學校被撤消。除部分村級國小外,農村地區中國小布局調整基本完成,期間市財政從兩個方面對新建學校給予專項補助。一是基建補助:國小每校20萬元,國中每校30萬元;二是裝置補助:國小每校4萬元,國中每校10萬元。這次調整校舍設施基本達到規範要求,教學裝備也有所改善,初步改變了農村中國小在辦學基本條件上落後的面貌。

在農村中國小布局調整取得顯著成績的基礎上,1999年1月,市政府全面部署和啟動市區中國小布局調整工作。計劃結合全市成片危陋平房改造用5至7年時間將原有的570所中國小調整為390所規範化學校。市區佈局調整不僅是為了解決部分學校辦學條件不規範的問題,還結合工業結構調整和老城區的大面積改造,結合城市建設規劃以及街道社群建設和居民小區建設,把中國小校作為城市建設的基礎設施進行安排,以教育發展帶動城市的文化建設,使教育成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方面。到2013年,市區中國小布局調整取得重要進展,60%以上的中國小在校園校舍、教育教學裝備、生活設施等方面達到規範化要求,有的區,像河西區規範化學校建設進度達到90%。經濟條件好的區,如塘沽區、大港區按市頒標準將所有學校改造一遍,全面完成了中國小布局調整任務。隨著中國小布局調整的推進,特別是一批薄弱學校的撤併,城鄉之間、校際之間基本辦學條件的差距明顯縮小,校容校貌煥然一新,學校的管理水平顯著改善,師生教與學的積極性空前高漲,教育質量進一步提高。中國小布局調整有力地推進了教育資源配置的均衡,為高水平、高質量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奠定了基礎。

  二、大力推進“雙高普九”,實現高標準的均衡發展

2011年國務院召開了全國基礎教育工作會議,提出占人口35%的大中城市和經濟發達地區,要在2010年實現高水平、高質量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即“雙高普九”)。天津市委、市政府根據國務院要求,於2011年11月召開了全市基礎教育工作會議,會上頒佈《天津市人民政府關於貫徹<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的若干意見》,把全面完成中國小布局調整作為深化教育改革、紮實推進素質教育的重大舉措,明確提出了到2015年義務教育要基本實現“雙高”的巨集偉目標。

為此“十二五”期間要完成三項任務。一是在基本完成農村中國小布局調整的基礎上,將農村地區現有的1280所村辦國小,調整建設成450所規範化國小,二是全面完成城區中國小布局調整工作;三是頒發“雙高普九”標準,制定分年度推進規劃,拿出逐步實現“雙高”的措施、紮實推進“雙高普九”。到2015年,讓全市國小和國中的學生都能享受較高標準、基本均衡的義務教育。基礎教育工作會後,天津義務教育進入一個新的快速發展時期。

教育佈局結構調整由於滿足了人民群眾“上好學校、找好老師、受好教育”的需要,得到了廣大市民的高度評價,被譽為“民心工程”。各區縣黨委和政府都把學校佈局調整列為本區縣的“一號”工程。各有關部門主動支援、簡化程式、減免收費,減輕了學校負擔,保證了工程進度。到2013年底,農村撤併村小569個,新建規範化的村小191所,總投資7個億。為促進村小建設,市財政提高了補助標準:基建補助每平米300元,裝置補助每校10萬元,進一步提高了這些學校的建設水平和裝備水平。與此同時,城區中國小布局調整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2013年4月,天津市政府批轉《天津市關於高水平、高質量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意見》和《天津市關於高水平、高質量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標準》及其六個附件。在全市範圍內全面推進“雙高普九”,明確了2013年至2015年的三年實施計劃,以確保“十二五”末實現“雙高普九”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