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報告

當前位置 /首頁/教育範文/工作報告/列表

國小數學教學現狀調研報告2015

  篇1

國小數學教學現狀調研報告2015

本學期來,我校數學學科的教學重點圍繞三個方面內容開展的活動,一是進一步深化課改理念,強化課程目標的落實;二是加強課堂教學實效性的研究,促進教學方法改革和教學技藝的提升;三是追尋減負增效提質的途徑,切實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現對數學學科教學的調研情況彙報如下:

  一、主要成績:

1.注重對教材的研究。在備課過程中,教師對教材都能進行認真的研讀,有不少老師不僅對所任教年級的教材進行認真的鑽研,而且能對其他年級教材進行學習、熟悉,從整體上把握數學知識教學的內在聯絡。從平時聽課、教研課中可以看出教師對教學的目標都把握得比較準,對教材中的例題、習題的要求比較明確,對教材的處理也是比較得當的。

2.課堂教學注重學法指導。從已上的教研課中可以看到有不少課都體現了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的教學模式,教學活動不再是為教而教,而是更多的關注為學而導的教學,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的積極性得到了較好的激發。課堂教學中學生動手實踐的活動增多了,師生合作、生生合作、相互交流的活動也增多了,課堂上教與學的氛圍也變得濃厚了。學生不再僅僅是為了學會而學,而是在為會學做努力。“授之有漁”的教學思想在課堂中得到了體現。

3.個人備課和集體備課的實效性明顯。本學期我們對集體備課進行了改進,按以下程式:備課、說課、上課、聽課、評課以及專題研討、講座進行。集體備課一方面引領教師深入地鑽研教材、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另一方面通過課堂教學的觀摩評析發現本校教師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存在的問題,並通過研討獲得改進的方法。教師們都感到集體備課中得到的實惠多了,不僅僅提升了對教材的理解分析的能力,對課堂教學設計的改進能力,同時在數學教學思想方面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更新,對教學的評價水平也有所提升,且從集體備課活動中獲得不少的教學技藝。教師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有了明顯的提升,很珍惜每次活動。

4.教研活動有序有效地進行。本學期教研方面重點圍繞“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問題” 進行研究,並根據我校數學教學的實際制定了數學學科的教研活動計劃,每一次活動都有明確的專題,圍繞專題開展相關的理論學習,並結合自身教學進行案例分析和經驗總結。讓每位老師都能從活動中受益,促進自身教學的提升。

  二、存在問題:

  1.處理教材缺乏靈活性。

教材是“課標”理念的載體,是課堂教學的依託,是重要的課程資源;但決不是唯一資源。教師可以而且應該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校所處的地理位置以及環境,靈活處理教材。有些內容是可以而且是應該重新組織教學資源的。所以課前教師要鑽研教材,理解教材的真正意圖,課堂上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2.合作學習有形無實。

《數學課程標準》要求教學方式要多樣化。“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這裡所說的是重要方式,而不是唯一方式。目前有一種怪現象:只要有人聽課或是公開課,教者就不管三七二十一都要用上合作學習的方法,不管教學內容是否合適,也不管學生的實際情況如何。而且合作學習大都是淺層次、低水平的操作。有些問題本可以馬上由學生回答的,也要進行較長時間的討論。似乎沒有討論就缺少一個程式。

  3.課堂教學評價過於關注認知領域,評價語言貧乏枯燥。

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對數學學習的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數學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這一理念老師們似乎都知道,但是,一到課堂上情況就不一樣了,教學評價時,老師們往往只關注學生對數學知識掌握得怎麼樣了,會做幾道題目。而學生們的思維過程,解決問題的方法,以及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其它方面的能力;還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老師們則往往不太在意。此外, 評價方法單一,評價語言貧乏。

  4.只管結果,不問過程。

這是一種普遍現象,大多教師在教學中過多地滿足於學生能得出某一個結論或會做幾道題目這個層面上,而對於學生解決這一問題的過程中的思維方法則漠不關心,有些學生雖然結果是錯的,可他的思維過程則與眾不同,很有創意,對此教師則視而不見。似乎也不在意。

  5.課堂提問缺乏深度。

《數學課程標準》要求我們課堂提問有開放性,所提之問題要具有思考性,有思考的價值,不是隨口可答的,要經過一定的思考才能作答的;那些不用思考、隨口可答的問題儘量少提,最好不提。這樣,對老師的要求就高了,備課時不作認真思考是做不到這一點的。有些是需要在課堂上隨機應變。教師需一定的臨場應變能力。事實上,在被調查的物件中沒有幾人做到這點。

  三、措施和建議。

1.立足課堂,提高四十分鐘課堂教學的效率。

首先提高教師對教材正確把握的能力,提高教師對教材的研讀能力(包括例題,練習),提高教師對教學內容生長點、重點、難點、延伸點的把握能力,充分利用好配套的國小數學教師用書。現在有些學校為了減輕教師的負擔實行電子備課,建議在備課檢查中加強對兩次備課的檢查。

2.加強對學生了解,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在教學中,我們經常會發現,由於學生獲取知識渠道的增多,學生的“現實的”知識基礎往往與“邏輯的”知識基礎存在較大的差別。如果教師在教學設計時對學生不作了解,而總是按學生“邏輯的”知識基礎去進行教學設計,就會出現“不該講的講、該講的不講”、課堂教學效益低下的現象。只有我們真正瞭解學生的知識基礎,才能體現“教學要建立在學生的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的要求。

3.知識習得與思維發展並舉。數學學習的本身就是數學思維活動的過程以及對這個過程的分析,數學不同於其它學科,會做會算不等於思維發展,教師在重視學生獲得知識的同時更應關注學生的思維過程,

4.重視練習,提高練習的有效性,。練習是使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重要手段。練習不是單純地做題目、做試卷,教師重視例題講解的同時要重視練習的設計,要注意在緊扣教學目的和要求的前提下做到以教材為主、以基本練習為主,練習要有層次、有坡度、有密度、有系統,難易適度、數量適當,要適當補充一些綜合題和思考題,適應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同時要合理安排機動課時,將機動課時納入學期教學計劃中。

5.充分發揮多媒體在數學教學中的作用。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能較好解決“化靜為動”、“變抽象為具體”和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等問題,是提高數學教學效率的重要手段。調查表明,教師並不經常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總之,從學生的需要出發去組織教學,是有效教學的基礎。只要我們教師不氣餒,抓好機遇,迎接挑戰,開拓創新,我們的數學課堂教學一定會呈現出生機盎然的景象。

  篇2

目前的課堂教學,在教學內容的確定、教與學方式的轉變、教學手段的應用等方面與傳統的課堂教學相比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同時,在實施的過程中也暴露出許多不可忽視的問題,需要廣大教師在今後的工作中不斷加以改進。為進一步深化國小數學課堂教學的改革,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以便今後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研究工作,我開展了“國小數學學科教學現狀”調查研究活動,現就調查情況作一簡要分析。

本次調查選擇了三至六年級60名學生和20名數學教師(20年教齡以上和以下各20名)做了全面細緻的瞭解。調查主要以問卷的形式展開,教師的調查涉及基本情況、學生學習情況、教學方法與策略、教材與資源、評價、課程實施的反思、以及職業需求等7個方面的內容。學生的調查內容涉及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學生對數學的情感以及學生的課堂表現等。從統計結果很明顯地暴露了數學教學中的一些問題。

  一、教師調查問卷內容分析

說明:本次 發放“國小數學學科教學現狀”調查問卷共20份,其中包括20年教齡以上10人,20年教齡以下10人。以下是對本問卷重點內容的統計與分析:

1、學生對數學的預習,你的要求是怎樣的

選項內容

必須經常預習

有時要求預習

不要求預習

其他

人 數

2

12

6

所佔比例

10%

60%

30%

對“預習”有要求的佔調查總數的70%,說明教師們對學生的數學預習工作是比較重視的,這是培養學生學會學習的一種重要方式,通過預習,學生可以帶著問題進課堂,能夠更好地充當學習小主人的角色。選“不要求預習與其他”項的佔調查總數的30%,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教師擔心學生預習後在上課時會缺乏新鮮感;另一種是學生是低年級的,缺乏預習的能力。

2、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您對學生數學學習的內容是如何選擇的?

選項內容

經常為學生提供一些拓展的學習內容

偶爾為學生提供一些拓展的學習內容

基本不為學生提供拓展的數學學習內容

其他

人 數

18

2

所佔比例

90%

10%

數學課堂教學的本質是要讓學生的數學思維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在課堂上適時地關注學生的思維狀況,讓學生們“跳一跳能摘到果子”是我們每位數學教師應該做的,而且是可以做到的,並要力爭把它做得更好。調查顯示:在數學教學過程中,90%的教師均能為學生提供不同程度的拓展學習內容,說明大部分教師已有了關注不同學生髮展差異的意識及行為。但也不難發現“偶爾提供拓展數學學習內容”的還佔到總人數的10%,這說明我們的數學教師在這方面尚需進一步努力。當然“拓展的內容”不在於知識的高深,而在於“活”即要關注知識的豐富、形式的多樣及學生的思維深度。

3、你在教學中是如何使用教材的?

選項內容

只作為一個平臺經常注入其他內容

根據教材編寫思路和實際整和教材

完全按教材上的例題和練習教學

其他

人 數

5

15

所佔比例

25%

75%

教師對教材的使用,要做到讀懂、讀通、讀透這三個層面。所謂“讀懂”即要理解編者的編寫意圖,教材中有哪些基本的知識點,對學生學習能力方面有哪些要求;所謂“讀通”即教師要了解教材中知識的前後聯絡,學生的學習起點是什麼;所謂“讀透”即教師要融會貫通地靈活處理教材,根據現實對教材進行重組。調查顯示:有75%的教師能根據教材編寫思路和實際整和教材,這部分教師認為:當前的新教材已充分體現出“新、實、活”的特點,但畢竟新教材不能充分兼顧到所有地區的現實狀況,為此應當對教材進行適當重組,這樣才能讓所學內容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才能使學生更喜歡數學,以體現出“數學來源於生活、運用於生活”的思想。

4、在新課程教學實踐過程中,您最希望得到下面的哪項支援和幫助?

選項內容

提供教學配套材料

提供新課教

學設計範例

教研人員的聽課指導

組織經常性的新課程教學研討活動

人 數

5

4

2

9

所佔比例

25%

20%

10%

45%

有50% 的教師選擇了“提供新課程教學設計範例”以及 “提供教學配套材料(如教學掛圖、教學素材、多媒體課件等)”,說明教師在新課程教學實踐過程中,特別需要媒體的輔助,而新教材的配套資源還不夠充分,這給教師的教學帶來了很大的不便,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學質量。45%的教師選擇“組織經常性的新課程教學研討活動”,在新課程深入推進的今天,教師們已關注到課堂教學深層性的東西:課堂教學情境該如何創設,什麼樣的課才是真正的好課?……教師們通過參加新課程教學研討活動可以適時地解決教學中的一些困惑,這是一線教師們迫切需求的。

  二、學生調查問卷內容分析。

說明:本次調查,我們從我校抽取了60名學生,中年級(三、四年級)、高年級(五、六年級)各30名,(城鎮學校和農村學校學生的比例為2:3)從學生的問卷中也可以反映了數學課堂教學的現狀和學生的一些心態及希望。

  (一)情況分析。

1、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選項內容

濃厚興趣

有興趣

一般

人 數

45

11

4

所佔比例

75%

18.4%

6.6%

2、 學生喜歡的學習方式

選項內容

聽老師講解

與同伴討論交流

其它

人 數

35

21

4

所佔比例

58.3%

35%

6.6%

3、對於家庭作業的佈置

選項內容

願意老師統一佈置

分層佈置

自己佈置

人 數

45

7

8

所佔比例

75%

11.6%

13.3%

4、課堂表現

選項內容

敢於大膽的質疑問題

有時敢

其它

人 數

39

23

8

所佔比例

65%

38.3%

13.3%

  (二)思考:

1、國小中年級(三、四年級)教學

經過低年級的學習訓練,中年級國小生基本上掌握了學習常規,初步學到一點學習方法。這個階段就要逐漸減少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成分。但是這個階段的學生,知識面窄,思維正處於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發展的過渡階段。因此,不論是訓練從個別到一般的概括能力、理解能力,還是訓練從一般到個別的運用能力、遷移能力,都還離不開教師的具體指導。不過教師主導作用的特點要有些變化,教師在講、讀、示範各方面都要略少於低年級,要適當增加提問及其難度;要適當增加學生獨立學習的因素,但這種獨立學習仍離不開教師的指導,所以也可稱半獨立學習;要適當增加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

2、國小高年級(五、六年級)教學

高年級國小生要以學生的獨立學習為主。所謂獨立學習,並不是不要教師的指導,而是在教師的稍加幫助下,學生對學習內容就能自行理解。這個階段的學生初步具備了獨立學習的條件,如學生比較牢固地掌握了一般的學習常規及初步的學習方法,養成了一定的學習習慣,邏輯思維能力有所發展,自我控制能力有所提高。在這個基礎上要求學生在認識過程中通過教師稍加幫助主要靠自己去完成是完全可能的。

在這個階段,教師主導作用的特點和中年級又有所不同。不僅表現在教師直接教的分量上、時間上的減少,而且要求教師啟發、提問的深度上要加強,提高思維訓練的難度;學生的獨立學習,不完全在於增加自學的時間、分量,而且要求能獨立思考,獨立地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並能舉一反三。

總之,在整個國小教學中,教與學在向著“教是為了不教”轉化。教師的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認識能力的日益提高上。從形式上看教師的活動是越來越少,學生的活動是越來越多;從實質上看,學生始終是教學過程的主體,教師始終在教學過程中起主導作用,只是主導作用的特點有所不同,主導的方式有所變化而已。

  三、在國小數學施教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1、調查顯示,有60%的教師選擇了學校“提供教學配套材料(如教學掛圖、教學素材、多媒體課件等)”,說明教師在新課程教學實踐過程中,特別需要媒體的輔助,新教材課堂資源不夠充分,給教師的教學帶來了很大的不便,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學質量。

2、教材的編排上,圖畫與文字相結合,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有助於學生理解題意,但有的圖畫內容多,裡面提供的數學資訊也很多,在接受新的知識時,受思維和生活經驗的限制,學生很難選擇相應的有效資訊,往往受到其他資訊的干擾而影響了正常教學。如何幫助學生正確看圖,選擇有效資訊。

3、教師們普遍感到對當前的新教材內容、編排意圖及體系難以理解;因新教材對學生的數學思維要求較高,預設的是一種理想的班級狀態,在施教過程中,經常會發現課時任務難以完成,中下學生接受困難,再加上目前班級人數過多,難以兼顧,在有限的40分鐘課堂教學時間內,教師授起課來很費力。

4、學生學習數學的非智力因素有待加強:尤其是農村國小,學生學習習慣較差、完成作業(尤其是家庭作業)不夠及時。學生學業狀況參差不齊,尤其是高年級學生中後進生比例偏高,且轉化困難,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既要提優又要補差,教師們感到操作起來有難度。

  四、建議

1、要建立多元的教學評價機制,充分發揮評價的促進作用。

長期以來評價存在的一大問題是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拔的功能,忽視改進與激勵的功能。多數學校僅以學生的書面測試成績作為評價教師的唯一標準,致使教師的一切工作圍繞著考試內容轉,忽視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影響了教師教學研究的積極性。

2、加大教師培訓力度,拓展教師發展空間。

提高國小數學教學質量的關鍵在於師資,一支業務精良的國小數學教師隊伍,對提高教學質量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要利用各種機會和途徑有計劃、有步驟地安排教師進行輪訓,使教師在業務知識、教育理論、教學能力等方面都能得到提高。

同時還要加強教材培訓的深度與廣度。沒有對教材的正確理解,優化教學、提高教學效率就無從談起。要改變只熱心於就課論課的課堂教學觀摩,改變只熱衷於對教學方法的研討而忽視了對教材的研究等現象,教研工作要回歸到對教材的鑽研和學習上,加強對教材的輔導工作,規定任何教師在教學任何一個教學內容之前必須接受全冊教材輔導和單元教材輔導,沒經輔導的內容,不允許上課。通過教材通研使教師瞭解全冊教材的體系,把握各單元的教學目標及教學的重點、難點及前後的聯絡,知道各部分內容的教學建議。

總之,新課程的實施已取得了初步的進展和一定成效,在深化課程改革的程序中,還有許多認識需要梳理,還有許多問題需要去探索和完善,作為教育的行動者、思考者,應不斷地思考,大膽的實踐,精心演繹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努力去追尋充滿詩意的課堂,盡情地享受她的快樂和美麗,為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健康穩步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