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言稿

當前位置 /首頁/教育範文/發言稿/列表

“情繫母校”活動大會發言稿大綱

在當今社會生活中,發言稿在我們的視野裡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發言稿以發表意見,表達觀點為主,是為演講而事先準備好的文稿。那麼發言稿一般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情繫母校”活動大會發言稿,歡迎閱讀與收藏。

“情繫母校”活動大會發言稿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大家上午好!

感謝母校領導和校友會的老師為我們提供了寬敞明亮的會場,感謝編委會的同學們持久、艱辛的努力,讓走過人生大半輩子的老三屆學子有了一套屬於自己的書。

我是重慶一中高六六級三班學生。五十二年前,我們在這裡緊張地備戰大學聯考,卻最終失去了向大學聯考衝刺的機會。後來,我們從這裡出發,進入了一所更大的`“大學”——社會大學。算起來,已經半個世紀。今天,我們回到母校,眼前的校園不再是我們記憶中的校園,講臺上的老師不再是我們熟悉的老師,一切都變了,唯一不變的是老三屆學生對母校的一往深情。

回顧逝去的歲月,我們有過理智,有過荒唐,有過成功,有過失敗。今天,當我們回到母校,向母校領導和老師遞上我們的人生總結時,我們像一個國小生一樣惴惴不安:我們的這份人生答卷,會及格嗎?

三大本的《重慶一中老三屆學生回憶錄》,是從重慶一中一千八百個老三屆學生中摘取的生活片斷。我是回憶錄的作者之一,也是續集《序》和《跋》的撰稿人。出於寫作的需要,我在續集付梓前讀到同學們的回憶文章。這些文章給了我深刻的印象,主要有三個:

一是尊重歷史。真實是回憶錄的生命,然而畢竟事隔多年,加上年齡因素,總有記憶模糊的地方。為了真實還原歷史,回憶錄作者廣泛向知情人求證,在眾說不一時,寧願放棄成稿,也不讓歷史存在疑點。

二是述而不評。對涉及政治運動和政治事件的個人經歷,我們只講述自己的所見所聞,不對政治運動和政治事件做總體性結論。我們相信後人會從我們的敘述中作出自己的判斷,他們比我們更聰明。

三是自我反思。在回顧個人經歷時,大家無例外地對自己做過的事進行反思,這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最重要的一次反思。

每一篇回憶錄都是作者的個人表達,正因為有無數無數的個人表達,才能彙集起時代的聲音,我們從無數無數的個人表達中才能看到社會的一個斷面、一個縮影和一種精神。老三屆生於上世紀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親歷了建國以來所有的政治運動,經受了共和國所有的苦難。老三屆的紀實性文章,來自草根,接觸地氣,揭示真相,臧否人物,有微言大義,有理性反思,必將以歷史碎片的形式匯入中國卷帙浩繁的史料之海。

在結束髮言的時候,我最想說的一句話是:老三屆學生永遠銘記母校老師的諄諄教誨,我們將永遠地為母校老師的健康長壽祈禱。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