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言稿

當前位置 /首頁/教育範文/發言稿/列表

弘揚社會公德演講稿

演講稿可以幫助發言者更好的表達。在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的今天,演講稿對我們的作用越來越大,如何寫一份恰當的演講稿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弘揚社會公德演講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弘揚社會公德演講稿

弘揚社會公德演講稿1

老師們,同學們:

早上好!這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遵守社會公德》,那麼,什麼是社會公德我們說社會公德是社會生活中最簡單最起碼、最普通的行為準則,是維持社會公共生活正常、有序、健康進行的最基本條件。因此,社會公德是我們全體公民在社會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就應遵循的行為準則,也是作為公民應有的品德操守。在《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中用“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二十個字,對社會公德的主要資料和要求作了明確規範。

1、文明禮貌。文明禮貌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是人們在日常人際交往中應當共同遵守的道德準則。在人們的互相交往中,和悅的語氣、親切的稱呼、誠摯的態度等等,是相互尊重、友好的表現。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因此,講文明禮貌能促進人們的團結友愛,是溝通人與人之間情感的道德橋樑。是社會禮貌和個人道德修養的標誌之一。人的行為舉止最能反映一個人的道德修養和禮貌程度。每一個自尊自愛的人都應當把講究個人禮儀當作獲取成功的素質去培養。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人們仍會看到種種不講文明禮貌的'現象,如一些同學常常出言不遜、惡語傷人,失禮不道歉,無理凶三分等等,都是不講文明禮貌的表現,務必認真克服。日常生活中學會用“請,你好,謝謝,對不起、沒關係、再見”等這樣的禮貌用語。

2、助人為樂。當一個人身處困境時,大家樂於相助,把別人的困難當作自己的困難,給予熱情和真誠的幫忙與關懷,這就是助人為樂。在班級生活中,每個同學都能主動關心、幫忙他人,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從此刻做起,就能使助人為樂在班上蔚然成風,那麼,你就能隨時隨地得到他人的幫忙,感受到班群眾的溫暖。平時,我們也能夠看到,有些同學主動為受傷同學背書包,課間輔導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有的同學還參加了志願活動,走上社會關心幫忙他人等等,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3、愛護公物。公共財物包括一切公共場所的設施,校園的公共財物,是給我們學生享有各種服務和便利的物質保障。當這些設施被破壞了,那我們的保障就受到影響了。樓道內的安全疏散指示標記有的時候被同學踢碎了,教室內的課桌留下了某些同學的傑作,籃球架的籃網被有的同學當成了縱跳摸高的器具,甚至有的同學拿衛生間的捲筒紙當玩具等等,期望每一位同學要有義務和職責維護好校園的公共設施裝置,隨手關掉教室內的長明燈,隨手關掉水龍頭下的長流水,時時、處處關心和愛護公共財物。

4、保護環境。保護環境不僅僅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也是社會公德的一項基本要求。保護環境,就是保護我們自己。此刻請我們每一位同學看一下自己座位的周圍是否有紙屑,是老師提醒了你才望見,還是根本就視而不見,所以,要樹立“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的觀念,努力養成有利於環境保護的生活習慣和行為方式,如自覺節約能源,反對浪費,不亂倒垃圾、汙水,不損壞各類環境衛生設施等,不斷增強環保意識。

5、遵紀守法。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對一個公民來說,是否自覺維護公共場所秩序,紀律觀念、法制意識強不強,體現著他的精神道德風貌。遵紀守法,首先要知法。每個學生都要認真學習法律知識,不斷增強法制意識。首先要學習與自己學習、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知識,搞清楚什麼事能夠做,什麼事不能做,什麼是法律允許的,什麼是法律禁止的。其次要守法。在校園就得遵守校園的規章制度,遵守班級的班規制度,走上社會,就務必嚴格遵守各項法律法規,否則,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第三要護法。當有人違反課堂紀律時,要相互提醒,當有同學一大早來校園抄作業時、當有同學考試前私下跟你約定對個答案、當有同學邀你同去網咖或未成年不宜進入的場所時,要及時制止,這都是護法行為。

同學們,最後讓我們牢記培根的一句名言:“把美的形象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只有這樣才會放射出真正的光輝”。借這天第55個學雷鋒日這樣特殊而有好處的日子,和同學們一齊重溫這二十字社會公德的主要資料,並期望大家在今後的學習生活規範自己的言行舉止,做一個有公德意識的中學生。

弘揚社會公德演講稿2

大家好!

今天要講的題目是:社會的公共道德。

社會公共道德的主要內容包括:文明禮貌、保護環境、遵紀守法等等。它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個人道德完善,一是維護公眾利益、公共秩序。

說到公共道德,我想起了我們學校師生對鄉中學的對口扶貧行動,資助貧困的同齡人完成學業,這不正是良好的社會公德的體現麼?

再看一個外國的例子。

有一次,列寧同志下樓,在樓梯狹窄的過道上,正碰見一個女工端著一盆水上樓。那女工一看是列寧,就要退回去給讓路。列寧阻止她說:“不必這樣,你端著東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現在空著手,請你先過去吧!”他把“請”字說得很響亮,很親切。然後自己緊靠著牆,讓女工上樓了,他才下樓。這不也是良好社會公德的體現麼?

我這裡不想過多地舉偉人的例子,因為這很容易令大家產生一種錯覺:認為道德只是偉人、名人才具備,那麼我們將無需為自己或多或少的不道德言行而愧疚;或者認為即使踐行了道德的要求,也並不因之成為偉人、名人。我們不但要有講道德的大人物,我們更需要一群有道德的民眾。

一個社會的公共道德水平,可以折射出一個社會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一個人如果不遵守社會道德,小的會影響自身形象,大的會影響國家聲譽。在清朝的時候,清朝大臣李鴻章出使俄國,在一公開場合,惡習發作,隨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國記者大加渲染、嘲弄,丟盡了中國人的臉。這是一個不遵守社會公德的歷史教訓。

公共道德是社會意識的一種體現,而公共道德又建立在個人的道德修養水平之上。試想一下,如果有人不注重自身的道德修養,他會有良好的公共道德嗎?不會!個人道德修養是根、是本。人要有良好的公共道德,必先從自身做起,從身邊做起。所以魯迅先生說:“中國欲存爭於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後凡事舉。”“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道德修養。

人的道德修養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靠後天不斷完善的。要完善個人修養,首先要致力於讀書求學,完善自身的認知水平;認知到達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了分辨是非善惡的能力,就要端正自身的心態,不違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標準,自己的修養便得到完善。這就是古人所說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完善個人道德修養,便有了推進社會公共道德的基礎。

而一個社會的道德氛圍對他的民眾亦有莫大的影響。為什麼這麼講呢?相信有的同學去過歐洲或日本,就很有親身體會。大的不說,只看看過馬路這樣的小事。只要亮起紅燈,縱使馬路一輛車都沒有,外國人絕不過馬路。他們認為這是必須遵守的公共道德。試問,在如此的.氛圍中,有誰會肆無忌憚地衝紅燈呢?這就是社會氛圍的力量所在。但再想一想,如果我們不是從自身做起,這社會氛圍又從何而來呢?

有記者訪問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教授,您人生最重要的東西是在哪兒學到的呢?”,“在幼兒園。在那裡,我學到了令我終身受益的東西,比如說,有好東西要與朋友分享、要謙讓、吃飯前要洗手……”我們完善自己的道德修養也是一樣,並非一定要有什麼了不起的舉措,而是要從身邊吃飯、洗手這些小事做起。養成文明的習慣,使文明的觀念從意識層次進入無意識層次,使文明貫穿我們的一舉一動。

我們從小接受社會公共道德的教育,很多同學都可以滔滔不絕地大談社會公德。可是看見校園中隨處丟棄的飯盒、飲料瓶,聽著某些同學口中吐出的髒話,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難道我們都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麼?明代大學者王守仁說“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個本體、一個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我們接受社會公共道德教育,自己卻吝於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這跟從來沒有接受社會公共道德教育有什麼區別!所以我們要實踐社會公共道德,就要從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從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別不文明的行為。

我們不必埋怨這個社會的公共道德水平不高;不必怨艾自己的力量太單薄,對社會的影響不大。試想一下,麵包裡的酵母不是很少嗎?可是,單憑這一點酵母,不是就把麵包發起來了麼。我們每一位同學都應該做這個時代的酵母,讓自己的酵素,在這個社會起到應有的作用。

弘揚社會公德演講稿3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弘揚社會公德,做合格公民。》

在我校教學樓前文化廣場的石頭上刻著“忠、孝、仁、義、禮、智、信”等幾個大字,這就是古人所推崇的“社會公德”。其目的是希望我們每一位十四中的學子都能弘揚社會公德,做社會主義的合格公民。這種公德在中華幾千年的文明程序中不斷延續發展,始終是社會發展的基本倫理。它不曾被歷史長河的滾滾巨浪所淹滅,正證明了社會公德是維繫社會和諧的基本保障。

請大家設想一下,當傳統意義上的社會公德進一步發展,使路不拾遺、夜不閉戶成為現實;全體公民積極為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發揮人道主義精神,助人為樂、救死扶傷、見義勇為.這樣的社會將會是多麼和諧、多麼安定啊!

但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有時也會見到一些與文明社會不和諧的現象:攔路搶劫時旁人視而不見,繞道而行;某些"白衣天使"看錢治病;當官經商的"利"字當頭,等等。面對這一切,我們熱切呼喚良好社會公德的迴歸和重建。

今天,我們所要重建的社會公德,是對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繼承,同時,時代發展的.程序又賦予了它新的內涵。這個新的內涵就是要求每個公民都必須承擔起與公民權利相對應的公民責任和義務。每個公民都是家庭的一員,學校的一員、社會的一員,因而社會公德也包括家庭美德、職業道德和公共道德。如果我們一方面責罵社會公德世風日下,另一方面又自我侵蝕社會公德,社會怎能和諧?社會公德何日能重建?每個公民只有從自身做起,承擔起家庭、社會的責任,我們才能算是合格的公民。

老師們,同學們,現在,一座座現代化大廈拔地而起,祖國的建設事業蓬勃發展,社會公德這座大廈也要長高長大,成為支撐現代文明的道德基礎。我們只有弘揚社會公德,做合格的公民,才能為祖國的繁榮富強添磚加瓦、貢獻我們的力量。

同學們,今天,讓我們在這多彩的年華里努力學習、奮發攻讀,明朝,我們將圓心中的成才夢,圓偉大祖國的中國夢!

弘揚社會公德演講稿4

從誕生的那一刻起,我們就進入了這個絢麗多彩的世界,這也意味著我們將不再孤單。

為了更好的融入這個社會,處理好人際關係,我們務必遵守社會公德。什麼是社會公德那我認為,社會公德就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或者一個群體,在歷史長河中,在社會實踐活動中積澱下來的道德準則,文化觀念和思想傳統。社會公德作為一種無形的力量,約束著我們的行為。只有遵守社會公德的人,才會被人們所尊重。那些違反社會公德人,將被人們所不齒。社會公德的資料並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歷史的演變也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為了更好的融入這個社會,處理好人際關係,我們務必具有良好的個人修養。什麼是個人修養呢我認為,個人修養就是個體在心靈深處進行的自我認識,自我解剖,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個人修養作為一種無形的力量,約束著我們的行為。只有具有良好的個人修養的人,才會被人們所尊重。當然,個人修養的資料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它隨著實踐活動也變得更加豐富多彩。關於個人修養的討論和研究,從很早的時候就開始了。古人以前提出過“修身養性”,此刻我國也把思想品德作為學生的必修課。

尊老愛幼,助人為樂,拾金不昧等這些傳統美德深深的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當然,我們也應當用與時俱進的眼光來看待社會公德,比如在當今社會,保護環境就應當成為每一個人的必修課。

環境保護並不是一個新鮮的話題,但是現如今卻成為我們國家的頭等大事。不可否認,環境保護是一個龐大的、系統性的工程,關係著千千萬萬人的.命運,所以,這也需要所有人的配合與努力。我們明白,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地球已經存在了幾十億年,但是它十分脆弱,此刻更是受到各種災難的威脅:水汙染、空氣汙染、江河斷流等等。看看98年的洪水和去年的海嘯吧,我們就會明白,地球其實已經千瘡百孔。如果有那麼一天,地球不堪重負,我們的命運又將何去何從呢毫無疑問,我們別無選取,只有死路一條。所以,作為地球上的一員,我們不能僅僅擔憂和抱怨,而務必加緊行動,像愛護我們的眼睛一樣愛護我們的地球。那麼我們就應怎樣做呢

首先,我們就應儘量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的用品:一次性筷子,一次性牙刷等等。雖然這些物品給我們帶來了短暫的便利,卻使生態環境付出了高昂的代價。

其次,我們應當節約資源,減少汙染。具體來說就是,節約用水,節約用電,不亂扔垃圾,同時注意回收和迴圈再利用等等。只有這樣,我們才不會透支我們有限的資源,才不會給我們自己和我們的後代留下遺憾。

然後,我們應當學會保護動物,保護植物,與其他生物和平相處。因為,其他生物也是地球上巨大生物鏈上的一個重要環節,缺少了它們,我們的生活也將受到影響!

所以,在那裡,我要呼籲,愛護地球,愛護環境吧。這是我們每個人的職責!而且也就應是社會公德或者個人修養的必修課。只有愛護環境,才會被人們所尊重;否則就會被人們所唾棄,成為歷史的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