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

當前位置 /首頁/教育範文/讀後感/列表

讀魯迅《風箏》有感大綱

《風箏》是魯迅先生的一篇回憶性散文,講述了因為我的無知和封建家長制的思想扼殺了孩子的天性,對一個兒童造成了傷害。在“我”年紀大了之後,回想起往事,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之後,本希望能夠獲得寬恕,然而終究沒有。

讀魯迅《風箏》有感

由於中國幾千年的封建思想的綿延不絕,這種思想在人們心裡還是思想上都已經根深蒂固了,人們甚至不相信科學,不去接受外界事物的先進事物,依然我行我素,閉門造車。反映在《風箏》上便是,作為封建家長制的“我”,一味的按照自己的想法來行事,絲毫沒有考慮到孩子抑或他人的感受或想法,而且這種形式是不容許存在反抗的,是命令者和執行者的關係。若干年後,“我”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國的講論兒童的書,才知道遊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使。從這裡我想到了其實在當下我們的社會中也存在類似這樣的事情,孩子還特別小,家長就忙前忙後的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班兒,美其名曰“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其實這何嘗不是對孩子的一種天性的壓抑,如果說孩子確實在某一方面很感興趣,其實家長對孩子這種興趣加以鼓勵和發展是很好的一件事,當下許多的孩子是在“被喜歡”一種特長。現在每個家庭都有許多的玩具,但孩子們僅僅只需要這種可愛的玩偶嗎?

這篇文章更為觸動我的是,文章中的我並沒有得到寬恕:我們漸漸談起兒時的舊事來,我便敘述到這一節,自說少年時代的胡塗。“我可是毫不怪你啊。” 我想,他要說了,我即刻便受了寬恕,我的心從此也寬鬆了吧。

“有過這樣的事嗎?”他驚異地笑著說,就像旁聽著別人的故事一樣。他什麼也不記得了。全然忘卻,毫無怨恨,又有什麼寬恕之可言呢?無怨的恕,說謊罷了。

我還能希求什麼呢?我的心只得沉重著。

這種沒有得到寬恕的更令人悲傷,換句話說,已經失去了得到寬恕的資格。這是給施虐者無限的.悲傷,如果說被對方斥責或者是痛罵之後,沒有得到寬恕,至少讓受傷害者把心中的不平發洩出來了,對於施虐者也是心理上的一種安慰,可是,這種沉默中的無知是對施虐者最大的傷害,在將來的日子中已經不再得到寬恕的機會了,只能默默的對自己以前做過的錯事,承受著心理上的懲罰,時間或長或短,力度或強或弱,都是不會消失的一種內心的苦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