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

當前位置 /首頁/教育範文/讀後感/列表

《我們仨》讀後感1400字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我們仨》讀後感1400字,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們仨》讀後感1400字

近期,讀了楊絳先生的《我們仨》,感慨良多。這是她大概在1981寫的,文中的我們仨指錢鍾書,錢媛和“我”,這本書舉例了我們仨在起的時光,有喜有悲,但大多都是歡喜更多,他們婚後起留學英、法兩國。楊絳筆下的錢鍾書有缺點有優點,但她並接納,他的優點到她那兒變得很可愛。比如,楊絳產女坐月子期間,錢鍾書弄壞門鎖等,不會修很著急,楊絳卻沒有想過這種事情應該男子去做,而是說:“我會修。”楊絳是位有大智慧的女子,她愛個人就全心全意去愛,沒有任何計較。書中,她提到自己與錢鍾書有過爭執,兩人覺得爭執也爭不出什麼來,就講定,以後不妨各持已議,不必求同。“遇事兩人商量,就決定了,也不是全依他,也不是全依我。我們沒有爭吵的必要。”這個很有意思,因為在男女關係中,不少人認為,要有方妥協才會有“和諧”。但楊絳與錢鍾書,他們認為彼此是平等的,無論是精神上、性別上還是物質上。

這種平等觀念,在他們家,不僅體現在夫妻關係上,還體現在父女、母女關係上。《我們仨》的字裡行間,可以看得出,對待女兒錢媛,楊絳和錢鍾書從未把自己放在父母這高位上,他們仨亦師、亦友、亦親人。錢媛說:“我和爸爸最‘哥們’,我們是媽媽的兩個頑童,爸爸還不配做我的哥哥,只配做弟弟。”楊絳說:“鍾書是我們的老師。我和阿瑗都是好學生,雖然近在咫尺,我們如有問題,問聲就能解決,可是我們決不打擾他,我們都勤查字典,到無法自己解決才發問。他可高大了。但是他穿衣吃飯,都需我們母女把他當孩子般照顧,他又很弱小。”而錢鍾書出門前會囑咐女兒照顧媽媽,而不是媽媽照顧女兒。

楊絳說:“只是旅途上的客棧而已”。《百歲感言》裡,楊絳說過:“我今年百歲,已經走到了人生的邊緣,我無法確知自己還能走多遠,壽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是的,楊絳在等,等他們仨重聚的那天。

讀完這本書心上也壓上了一種似有似無若輕若重的傷感、惆悵、憂傷,但更重要的是樂觀的心態至關重要,更加強烈地意識到了時光流逝的速度,越來越珍惜現在的每一分每一秒。在我們的身邊,有很多對我們重要的人,比如父母、老師、朋友等。在讀這本書之前,我並沒有想過很多,但在我讀了這本書之後,我不斷的想;如果離開了他們,自己是否去懷念並去報答他們呢?那些令我們尊重而且久久不能忘懷的人,在我看來,愛在我們的生活中是強大的,這種感情,可以感化他人,改變他人,改變自己。

記住一切你曾擁有的,珍惜一切你所擁有的,寄希望於你即將擁有的-- “吸取生命中所有的精華,把非生命的一切都擊潰。以免當我生命終結,我發現自己從來沒有活過。”這本書中充滿的不過是生活的片段,對人的思念。然而你可曾在其中聽到過一滴懷念的淚水?堅強,在堅強中得到了磨鍊;希望,因希望世界被賦予色彩,只有懂得了老人既悲情,又不失樂觀的一生,才能真正懂得《我們仨》這本書楊絳先生的真實情感,簡簡單單的一家人,經歷了不簡單的一生。

“一九九七年早春,阿媛去世,一九九八年歲末,鍾書去世,我們三人就此失散了,就這麼輕易地失散了,“世間好物不監牢,彩雲易散琉璃脆”,現在,只剩下了我一人,我清楚地看到以前當做“我們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棧而已,家在哪裡,我不知道,我還在尋覓歸途。”這是先生在痛失至親後難受且迷茫的`狀態,透過紙張,我能深深感受到先生那種低落的情緒,以及那種錐心的疼痛。文章讀起來笑中有淚,溫馨卻又略感些許沉重,也許,這才是先生的心,或許可能是一片空白,僅存的,是對我們仨的思念,最深的思念。

對於我們年輕人來說,要去學習楊絳先生強大的內心、對待生活的一切都可以看淡,人生不缺溫情,對待氣質獨特,讀書是唯一一個最直接的途徑,讀書可以讓我們的心胸變得更加開闊,更能開闊女人的眼界。同樣面對一件事。一個問題,讀的書多了,也許看待問題的角度就不同,更能理智和冷靜的去解決問題,而不是單單抱怨和發脾氣,我們爭取真正的從書中吸取到書給予我們的巨大力量,這份力量足以幫助我們像楊絳先生一樣面對人生的風風雨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