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

當前位置 /首頁/教育範文/讀後感/列表

《課堂教學的50個細節》讀後感大綱

今天拜讀了鄭金洲老師的《課堂教學的50個細節》,在看完課堂教學特徵部分後,略有感觸,鄭老師以一個聽課者的角度去理解、解釋當前課堂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說的非常懇切。

《課堂教學的50個細節》讀後感

☆☆並非井然有序的課堂

課堂教學活動各項活動有條不紊、井然有序,絲毫沒有雜亂的跡象,是很多教師追求的方向。在自己幾年的工作經驗中,體會到:往往課堂中出現一點雜亂、一點無序,卻很好的達到了教學的目的。我想者看上去的雜亂、無序體現了學生的參與、師生的互動,體現了課堂上的新形態。

曾一度去追求課堂上的秩序化、整齊劃一,但我感到了一絲的“失敗”總感覺自己想面向全體、分層推進,但收效甚微,還是有一部分學生沒有真正的參與課堂。在一段茫然後,發現些許的“雜亂、無序”往往效果明顯。這與新課程所倡導的“重過程、重體驗、重探究”,主張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代替傳授、灌輸式教學不謀而合。雖然,課堂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原有的“秩序”,而學生動了、活了,教學重心下移了。這種“雜亂”是學生積極參加與課堂的雜亂,是學生學習積極性調動起來後的雜亂,可能正是我們需要的“雜亂”

☆☆並非設計嚴密的課堂

每次備課,都是一次教學設計,這一理念在今天的'課堂教學中已深入人心,我們大都已經接受了這種觀點,並正在將這種理念轉化為具體的實際的教學行為。

按照這種理念,我們可以試想,是否在備課的時候將課堂上將的每一句話都寫在教案上,讓每個教學環節都不留“空白”。從而達到環環相扣的教學環節、行雲流水的課堂。如果這樣上課,教師一定能完全掌控課堂,相信一定可以做到說完最後一句剛好下課的地步。那,這樣的課是否是一節好課呢?

這樣的設計固然不能達到新課程的要求,但,無設計是不行的。我們要用“大設計”的觀點去看待這一問題。

“大設計”絕不意味著不設計,既要設計而且用教案的形式呈現設計,對當今作為教師的我來說仍是十分重要的;“大設計”也不意味著對教學各個具體行為不予關注,在實際教學中,我們的一顰一笑、一舉一動都具有著不同的教育意義(例如:用手擦拭寫錯的板書等),都會對學生產生這樣或那樣的教育影響,對這些行為,我想只有在日常的教學中加以關注並有意加以改進,一定會有非同一般的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