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

當前位置 /首頁/教育範文/讀後感/列表

讀《不時不食》有感大綱

買菜燒飯是磨人的事,如果是家裡管伙食的人相信能理解這句話。

讀《不時不食》有感

魯迅曾說過:"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有了路。"對於我而言,這句話也適用,"燒菜本沒有規矩,試錯試的多了,便有了規矩。"規矩有些什麼呢,比如說:每天保證要有綠葉菜,同樣的菜式一週最好不要出現兩次,以及葷素的搭配和營養的均衡等等。

若是問自己老婆明天想吃啥,回我一句隨便,那可真是讓人手足無措,絞盡腦汁。隨便這個詞出現在女生嘴裡就不是它原本的意思,它的意思是:你至少要想出三四個別出心裁、直擊靈魂深處的方案讓其選擇,並且是不定項選擇。

再與她糾結這個問題,也是自討沒趣,因為她有時也不知道自己想吃什麼。每當這個時候我就覺得我像是在跟客戶推薦業務一樣:要發掘客戶的深層需求,有時甚至要創造需求。

我說:"天氣暖了,春筍上市了,時鮮貨,明天咱們燒個醃篤吧。""好!"

《不時不食》這本書將食物以季節劃分,一頁一頁讓你感受到不同的氣候變化。僅以氣溫說,生活在上海感覺一年只有兩個季節,夏天和冬天。所以每當冷暖交替的時候去大街上看看人們的穿著,怎麼形容呢,很……魔幻;穿短袖的人和穿大衣的人喜相逢,像永恆燃燒的'太陽,不懂那月亮的圓缺。這樣想,菜販比大多數人應該更早感受到季節的更迭吧。

季節給人的感受是多方位的,對於吃貨說,季節的更迭就像美食按照順序排好了隊跳到你面前。說真的,如果所有食材不分時令,那反而無從下手,就好像女生開啟衣櫃,看著滿滿一櫃子的衣服說:"哎呀~~~~沒衣服穿。"

最近天氣回暖,樹木花草萬物復甦,出門去採草莓。踏進塑料大棚的瞬間,一陣酸酸甜甜的香味襲,忍不住摘下一顆又碩大又水嫩的草莓,一把塞進嘴裡,(fsir)好像瞬間喝了滿滿一大口鮮榨果汁,味道之濃厚,讓我突然意識到:春天了。

在我八年級的暑假,下午兩點,天氣熱到當天的頂峰,老媽出於節省早上出門前把空調遙控藏了起,只有一臺老式的吊扇掛在天花板上左右搖晃、消極怠工,扇出的風都是陣陣熱氣,實在難受的不行。

正巧樓下了一輛裝滿了西瓜的藍色解放牌卡車,開到樹蔭下開始叫賣。我果斷下樓買瓜,切了一半貼上保鮮膜放冰箱,另外半個用勺子挖著一大口一大口地吃。還記得那種感覺,就好像糖分和水分慢慢蔓延到身體的每一個角落,邊吃邊想:等老爸老媽下班了,那半個西瓜也該冰好了。

再後讀高中,學業繁重,開學不久就決定跟住宿生一起晚自習。因為學校離家不遠,放了學就騎車回家吃飯,又累又乏,道路被落葉染得一片金黃但無心欣賞。到家後,往沙發上一躺,問在廚房的老爸:"晚上吃啥?"我爸頭也不回,說:"栗子。"

我家飯桌上栗子不常見,一般都是我媽買了些生栗子放白水裡煮一煮便吃了,可晚飯還吃這麼寡淡的食物真是讓人提不起勁。等到上桌了揭開砂鍋,才發現做的是栗子燒雞,又鹹又香、濃油赤醬。栗子吸收了雞的味道,香甜鹹鮮很平衡,吃完神清氣爽,去學校蹬自行車的力氣也大了不少。

去年冬天的時候,下班回家,路上的行人少了好些,可能天氣太冷,都急著回家吧。我去菜場買了點油豆腐,買了點菠菜,家裡還有些粉絲和羊肉。開啟電火鍋白水煮,熟了再把食材撩出蘸辣醬吃。

一邊吃著,老婆一邊跟我說:"天氣真冷,想吃點糯食,明天去買塊米糕,回蒸著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