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

當前位置 /首頁/教育範文/讀後感/列表

斷舍離讀後感

有很多書,看過就束之高閣,有些書需要逐字斟酌,有些書則會閒來無事翻一翻,《斷舍離》作為2014年的暢銷書,屬於最後一種。通過收拾物品來了解自己,整理自己內心的混沌,讓自己人生更舒適、心情變明朗。

斷舍離讀後感

總而言之,斷舍離就是通過收拾自己居住的空間,讓自己從看不清的世界走向看得清的世界,而需要採取的行動就是:

斷—斷絕想要進入自己家的不需要的東西。舍—捨棄家裡到處氾濫的破爛兒。離—脫離對物品的執念,處於遊刃有餘自在的空間。

現在社會一切都在商品化,社會總在製造商品,人也身不由己的變成商品,播報總在關心當年的消費峰值,媒體大肆宣揚五花八門的廣告,在商品化、消費化的鼓動下,我們生活的空間也會不由自主堆砌著滿當當的物品。

多就代表著好嗎?這是想要的幸福嗎?

個人認為幸福是能通過周遭物品的氣息體現的。留在自己身邊的,都應該是自己很高興使用,並且正在使用的,量不在多。一切,都應該以自己為主角。不管是對物品的取捨,還是一種關係的存留,主語永遠都是自己,時間軸永遠是現在。秉承這種原則,居住環境最後會舒暢,人也會輕鬆,看似一個勁的往外扔東西,有時候自己做決策的行為心態也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改變。簡單的整理房間,簡單的行動也能帶來心靈的變化,只要有所行動,心就會跟上腳步。

而扔不掉東西的人大致分為三種類型:

逃避現實型,不願待在家,忙碌的生活,沒有時間收拾。

執著過去型,留戀過去,不想面對現實,收著所有過去不會再用的東西。

擔憂未來型,多囤積日用品以應對對未來的不安。

人多是以上三種人的綜合體,而為了生活狀態的舒適,應牢記:物品要用才有價值,物品要在此時、當下,出現在需要它的地方。只有對當下的自己合適且必需,也確實在用的東西,才可以留在自己的空間。一個人所使用的物品,是會反應出人的自我形象的。用自己最喜歡的杯子,穿最有質感、最受喜愛款式的衣物,扔掉不受重視的水杯、穿舊的毛衣,堅持下去,看待自己的方式會變成加分法。那些不適合自己、扔掉又可惜的東西,可以為他們尋找更需要他們的朋友,報以最真誠的感謝。

活著就是不斷選擇的過程,要做出改變,最行之有效的實踐就是把精力集中在一點上,根據所能安排的時間選擇整理的場所,一個塞滿購物小票的錢包、一個再也擠不下任何紙條的抽屜也都是可以的。坦然面對周遭,從小處著手開始斷舍離,把精力都放在自己日常用品上,在整理中去除自己的執念,喜愛自己。

不應把收拾看做女生應該會的,冠以義務。女生房間亂糟糟就被人說這女孩不能幹生活甚至工作能力不行,男生房間凌亂就只會視為“正常”。不要給自己過多負罪感,把收納整理作為能力的一部分,不要讓自己處在“作為女生怎麼可以這麼不愛收拾”、“今天也沒做到”、“沒能按照意願整理”這種減分狀態,而應該轉成“今天順利完成這件事”“我把這個小物送給了適合他的朋友”這種加分狀態,讓生活裡斷舍離的工作,變成增加自我認同感的工作,自主分析、思考和感覺,做出適宜的選擇和決定。

斷舍離,永遠沒有終點,要堅持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