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

當前位置 /首頁/教育範文/讀後感/列表

讀《金枝》有感大綱

最近在讀兩本很厚的書:《金枝》和《新科學》。忽然讀起這樣的書來,是希望能形成一套比較完整的屬於自己的話語體系,說得象人話點,就是對某一學術領域有個比較全面的認識,以後無論是寫文章也好,還是和人吵架也好,都可引經據典象那麼回事,而且不至於心虛。本來也許最佳的選擇是我感興趣的心理學,甚至歷史(歷史在這裡不能說成歷史學,因為我有興趣的還主要是歷史故事、掌故,而不是那些系統的理論知識),但現實的條件是,我詳細地觀察了一下自己的藏書,可憐,超過三本書的只有文化人類學領域。我有斯特勞斯的《野性的思維》、《結構人類學》和《憂鬱的熱帶》,弗雷澤的《金枝》,維柯的《新科學》,黑格爾的《歷史哲學》。老黑的《歷史哲學》雖然和人類學、神話學不怎麼擦邊,但拿出來墊墊底、嚇個人還是可以的。

讀《金枝》有感

就在這樣的心態下,我的閱讀開始了。剛好一千零一頁的《金枝》硬是耗了我半個月,想當年我讀更厚的《鹿鼎記》不過花了24小時而已,而且情節人物全部記得一清二楚,絕對不會有任何遺漏差錯。可現在這本書就不一樣了,讀來慢,更麻煩的是什麼也沒記住。禁不住想起了《倚天屠龍記》中的一段情節,張三丰把太極拳傳授給張無忌,領悟程度的標誌是忘記多少招數,如果全部都忘記了就表示完全領悟掌握了。這真是一個可愛的標準啊,按照這個標準,我對《金枝》該算領悟了百分百,唯一可惜的是這書不是張三丰寫的,外國人的工夫不能用中國人的標準來衡量,所以,實際上我是白看了。

當然,我的記憶力是不至於如此差,問題出在書的內容,全書都只在說明一個問題,就是在羅馬古代神話傳說中,那個到奈米森林中去挑戰森林之王的人為什麼事先要從橡樹上折下一條被維吉爾稱為金枝的樹枝。自然,光看書的厚度也可猜到這個問題得到了充分透徹的說明,金枝象徵的十幾種可能性都被一一闡釋,對每一問題作者都舉不下一百個例子來證明,這部書體現得最明顯的道理就是:讓事實來說話。果然,在眾多的.例證之側,論述的地位被徹底貶抑,成了個矬子。如此的漫漫長書和慢慢長夜,可以想見我當時經受的閱讀痛苦,漸漸地,我都忘記了自己本來的目的是什麼,充門面釣名譽的動力早就消失在一行行模糊的文字裡,最終支撐我讀到頭的是一種獵奇心理,因為我喜歡講故事,尤其是希奇古怪的故事,而這樣的東西《金枝》裡面就有不少,正是怕錯過任何驚世駭俗的奇聞,才沒有中途放下。學習弗雷澤,舉幾個小例子來說明這些奇聞究竟有多奇:

一、中非的巴幹達人非常強烈地相信兩性交媾與大地豐產之間有著密切關係,如果有夫妻生了雙包胎,就表明他們的生殖力超乎尋常。

在生育不久,村民要舉行一個儀式,讓媽媽在草地上仰面躺著,放一朵大芭蕉花放在她兩腿之間。然後請她的丈夫過來用他的生殖器把花挑將出去。儀式的目的清楚,就是想把這一對夫妻的生殖力傳給果樹(210頁)。選這一個出來不是因為我深深同情那丈夫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困難處境,而是因為書中大量類似的儀式從側面說明我頭腦裡常出現的某些畫面並不奇怪,只不過是史前記憶的殘餘,如果我的記憶真有那麼好的話。

二、根據接觸交感巫術原理,部落人都相信可以對人身體的一部分施加魔法來傷害他,所以最莊嚴的試驗總是以歃血為盟的形式出現,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之間永遠有彼此傷害的能力,所以不可能背叛。和血液同樣道理可以用來發誓的還有唾液。比如東非的瓦賈加人訂立盟約時,常常是面前放一碗牛奶,祝咒之後,雙方各飲一口,吐進對方口中。如遇緊急情況,來不及舉行這樣儀式,便各向對方口中吐一口唾沫,也同樣保證誓約的履行(354頁)。讀到這條的時候,我真心地佩服起金庸來,在《射鵰英雄傳》裡寫到,丐幫新幫主上任時,必得經歷全體幫眾向他吐唾沫這個儀式,當時還以為老金異想天開,現在看來,竟然是有深刻歷史背景的。也許可以說,任何可以想到的,或許都是已經被做過的。

三、據說在很久以前,泉州府的城郭形狀很象條鯉魚,而與之相臨的永春縣城的形狀則象一個魚網。

因而泉州府就經常成為永春縣城掠奪的犧牲品,直到泉州的居民想出了一個辦法:在城市的中心建立起兩座寶塔,才結束了這厄運,因為寶塔阻止了魚網從天空降下來(55頁)。此處挑出這個例子來有點偏心,我剛剛從很遠的地方搬家到泉州,感覺上是來到了世界的角落,沒想到竟然在這裡看到它的名字,而且是唯一出現的中國地名,一霎時,泉州不遠了,弗雷澤也親近了許多。

讀《金枝》讓我受了重傷,只好休養兩天才開始讀《新科學》。這書本來我上大學二年紀的時候讀過,還記得是從一個仰慕我的特別阿哥累的女生那裡借來的,當時似乎頗有心得,在小本子上寫下好多玄妙的文字,滿以為此翻重讀定會獲益良多,更上一層樓,誰知完全不是那麼回事,我現在根本看不懂這書了,簡直就是不知所云,一大串一大串外國神祉的名字,可惜我一個都不認識。我還是我麼,怎麼越活越回去了?最後我得出結論,我依然是我,也沒活回去,只不過當年的那個我應該被一棍子打死,簡直是個白痴。最後借《金枝》裡的一句話來結束這篇讀書筆記:如果你想要表現自己知道些什麼,最好的辦法就是真地知道它們(9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