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

當前位置 /首頁/教育範文/讀後感/列表

畢淑敏破解幸福密碼讀後感(精選8篇)

每一次的閱讀都會讓我們有所收穫,讓我們從閱讀中學會更多的知識,增長見識。下面是小編整理收集的畢淑敏破解幸福密碼讀後感,歡迎閱讀!

畢淑敏破解幸福密碼讀後感(精選8篇)

畢淑敏破解幸福密碼讀後感 篇1

《破解幸福密碼》是畢淑敏老師的一本關於幸福的書。全書共六章,分別是《有意義的快樂就是幸福》《放下包袱》《持花而行》《從自卑走向幸福》《封印悲傷,再建自我》《適當應激,緩解焦慮》《幸福不是奢侈品》。在書中,畢淑敏老師從心理學、醫學、人文科學的角度,通過案例,為我們詳細解答如何破解自卑、抑鬱、焦慮、悲傷、死亡、恐懼等這些潛藏在意識深層的創傷,思考與探索和諧平衡的心靈藝術。書中還講述了許多人遭遇過的心靈痛苦,以及許多人正在經歷著的現實痛苦。

在當代社會,物質條件好了,卻有許多人覺得不幸福(和好友閒聊時,常聽到一些嘆息:“越過越沒勁,一點兒幸福感都沒有”、“幸福離我越來越遠了”等)。那麼,幸福究竟是什麼?我們要如何才能得到幸福?畢淑敏老師認為,幸福首先是一種情緒,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幸福是一種感覺。其次,幸福不是電光石火般的短暫之旅,而是要持續相當長的時間甚至一生。生命中溫暖的瞬間、美妙的時刻,那種在我們心中可以久久去體味的真情,就是幸福最樸素的東西。所以,她特別強調:“一個人如果心理不健康,他是無法體會到幸福的。”這不禁使我想到了現實生活中的一些人。有一種人,他們放縱自己的生理本能,享受模擬幸福而成癮,如購物癮、結婚癮、攀比癮、網路癮、吸毒癮等,但這個本能很快會枯竭,最後遭遇更大的困苦。還有一種人,貪多多的錢就認為獲取了幸福,自然最後就毀滅了自己。而也有一種人,他們在做平凡的、正面的工作中享受著人生的幸福,他們的幸福是持久的,甚至是一生的!

所以,“有一個良好的社會支援網路,有值得信賴的人,能有效抗擊焦慮和危機”。當我們因為家庭瑣事欲罷不能深感滄桑之時,當我們遭遇挫折淚如雨下之時,是身邊的親人、朋友,他們為我們擺脫煎熬的依靠,成為我們傾訴和依靠的臂膀——這就是我們幸福的最大源泉!

畢淑敏破解幸福密碼讀後感 篇2

對於畢淑敏老師我並不熟悉,只知道有這樣一位大人物:著名的心理學家、作家,。可是,當我拜讀了《破解幸福密碼》之後,才重新認識了她。一個離我們原是很近很近的人,近得可以直接走進我們的心靈,傾聽我們的心聲,再用她溫暖的理智的語言為我們細細分析潛藏在意識深層中的創傷,比如自卑、抑鬱或者恐懼。誠如她在書中所說:"我願在心與心之間架起一道小橋,哪怕只是幾塊墊腳的青石板也好,將我們瑣屑凌亂的生命連線。"

我想,《破解幸福密碼》之所以成為大眾偏愛的好書,除了題目的耐人尋味之外,主要還是內容的充實、豐富。全書分為六個大章,每一個章節畢淑敏老師都以她簡潔清新的文筆,溫暖的哲思,再加上富有情趣的小故事向我們娓娓而談,把幸福的內涵解剖得淋漓盡致。由書而知,畢淑敏老師眼中的幸福不僅僅是指人們生活中每一時刻的快樂,而是指整個的生命狀態,若痛苦過後指向幸福,那麼這些痛苦無疑也是幸福的一部分。這些獨特的見解粗看有點不可思議,可是細細品來卻意義深刻。

我相信每一個人對幸福有著不同的定義,而往往有一些人喜歡把幸福定格在一個模式中,就是說那種讓人相信能夠感到幸福的幸福,可是那種幸福很虛無,在畢淑敏老師的書中稱為"偽幸福"。試想,連畢淑敏老師這樣一位大師也無從給幸福下定義,只能從"它不是什麼"來推斷,那麼我們又何必做那種無謂的努力。幸福其實本沒有定義,幸福只是一種感覺。

誠然,我們如何才能很好地掌握那種感覺呢?那就完全取決於我們的心態,不同的心態決定了不同的幸福觀。有的人與世無爭,在紛亂之中自處一塊清靜之地,這樣的人就很容易感覺到幸福;有的人愛慕虛榮,一但別人比他出色馬上心存妒忌,這樣的人首先心態都沒有放好,更談不上幸福了。其實幸福說難很難,說易也容易。只要一個具有健康心態的人,再以一種平和的友好的目光看待身邊的事物,幸福就與他不遠了。

其實,有時候幸福就在我們眼前,如果你願意大可隨手取得。可是,我們總是把幸福過於的誇大,甚至在當今社會,談到幸福簡直認為是一種奢侈品。幸福是平淡的,是一種淡淡的美好的感覺,在你勞累的時候感覺到的'絲絲的暖意就是。然而,我想說,尋求幸福的本身就是一種"奢侈"。可是隻有這樣我們才不枉了來此一生,也不枉了畢淑敏老師花費這麼大的精力出版此書,給我們細說幸福在生命中的重要。

在生活中,我們喜歡給重要的事情加密,所以,每一個人都應該有各自的幸福密碼。它的複雜與否完成取決於人的本身。我常常對我的朋友說,即使你再累再煩也要試著對自己微笑。在我的理解中,這個微笑就是開啟幸福的密碼,至少也是通向幸福的渠道。而畢淑敏老師之所以用"破解"這個頗有神祕色彩的動詞,除了說明她對此書的重視之外,同樣希望更多的人來關心幸福,尋找幸福。無論如何,只有我們都幸福了,這個社會才會更加的美麗、和諧。

畢淑敏破解幸福密碼讀後感 篇3

最近,有幸拜讀了著名心理學家、作家畢淑敏老師的《破解幸福密碼》,很受啟發,原來獲得幸福有密碼,每個人的幸福密碼就掌握在自己手裡,因此,我的幸福我做主!

幸福,詞典解釋為生活,境遇愉快美滿。我認為是幸運加福氣,就是有意義的快樂。幸福是一個香餑餑,人人願意得之。然而不同的心態決定了不同的幸福觀。有把好逸惡勞、貪圖享樂為幸福,有把奮鬥創業為幸福,有把追求財富最大值滿足私慾為幸福,有把多做善事、造福人類為幸福。我的幸福觀就是快樂過好每一天,讓所有與我結緣的朋友,因我的存在而幸福!就像美國詩人艾米麗.迪金森所說“若我能挽救一顆心免於破碎,我將不虛此生;若我能撫慰一個生命的創傷,或舒緩一個人的苦痛,或幫助一隻昏厥的知更鳥重返鳥巢,我將不虛此生”。

該書破解了影響幸福的心靈枷鎖-----自卑、抑鬱、焦慮、悲傷、死亡恐懼等潛藏在意識深層的創傷,思考與探索了和諧平衡的心靈藝術。其實人心如太陽,有陰晴之分,人心如明月,有圓缺之別。自然界中的日月未變,變化了的是我們的視覺;生活中的幸福輪迴未變,變化了的是我們的心態!

幸福觀取決於心態。生活就像一面鏡子,你對她微笑,她就報之以微笑;反之亦然。俗話說,有錢人有錢多的煩惱,窮人有窮人的樂趣。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風順,遇到挫折和不幸時,要學會逆勢思維,朝最壞處想,向最好處努力,要有點魯迅先生說的阿q精神勝利法。如果你認為自己幸福,你就會對生活充滿陽光,心態就好,就會應接到美好的幸運和福氣,生活也就會幸福的!幸福女神是非常有靈性的,她決不會惠顧不喜歡她的人!因此,我們要想幸福,就要首先調整心態,過好生活種的每一天!

幸福的人像太陽,走到哪裡那裡亮;不幸的人像月亮,七年級十五不一樣。願天下所有想幸福的人都能把握住生活中的每一個幸福點,靠自己的心態贏得終身幸福!

畢淑敏破解幸福密碼讀後感 篇4

《破解幸福密碼》是教育部門推薦閱讀書目之一,作者是國家一級作家,內科主治醫師,心理諮詢師,百家講壇畢淑敏教授。作品以清新的文筆、溫暖的哲思關注生命與死亡,書寫幸福與冷暖。

書中寫道:真正幸福的人,不僅僅指的是他生活中的每一個時刻都是快樂的,而是指他的生命整個狀態,即使有經歷痛苦的時刻,但他明白這些痛苦的真實意義,他知道這些痛苦過後,依然指向幸福。甚至可以說,這些痛苦也是幸福的一部分,他在總體上仍然是幸福的。

書中從不同的角度解釋著什麼是幸福?用許多生動的例子闡述著幸福蘊含的深刻含義,使人有一種恍然醒悟的感覺。在這裡我簡單地闡述一下我讀完此書後對幸福的理解和感受。

幸福,是活著的人的一種意識;幸福,是人人嚮往的一種感覺,每個人都希望能夠過幸福的生活,但每個人對幸福的理解都不盡相同,因為人都有不同的思想,人們對幸福的定義、來源、內容、形式、追求都不同,即幸福觀不同,因此,大家的幸福感當然也就不同。有人說幸福就是有一個溫暖的家,一個相愛的伴侶,一個心愛的寶貝!有人說幸福就是擁有一份平凡的工作,珍藏一個心動的故事,喜歡懂你的知己,常記一份默默的祝福,忘卻世俗的煩惱,留下一串浪漫的回憶!有人說擁有平安、擁有健康、擁有愛那才是完整的幸福!………

我說,幸福是一種心情,它是一種知足、淡泊、隨遇而安、樂己所樂、心懷感激之情;幸福與心態有關。悲觀的心態,使人恢心喪氣;而樂觀的心態,使人充滿活力。“心若改變,你的態度跟著改變;態度改變,你的習慣跟著改變;習慣改變,你的性格跟著改變;性格改變,你的人生跟著改變。”從這個意義上說,心態決定人生,心態決定命運,心態決定幸福。禍兮福所依,福兮禍所伏。在挫折、不幸、災難或厄運降臨的時候,我們務必保持樂觀的心態,而不能被悲觀的心態所俘虜。

我覺得自己是個很幸福的人,很滿足現在的生活,我沒有過多的奢求,只要家人朋友身體好,生活好那就是最大的幸福。如果心情愉快,工作起來也會比較有激情,有激情了自然就能感覺到幸福了。其時,我有時也常感嘆人生的不盡如人意,我無法做到聖人般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但我也懂得要以“得意時淡然,失意時坦然”的心態直麵人生,人們常常左右不了外部的世界,但是,人可以把握住自己的心態。把握住了自己的心態,也就擁有了一個美麗而安寧的精神世界,幸福就向我們湧來,當然,說說容易,很多時候不易做到,正像畢老師所說的,其實我們的精神,我們的心理也會感冒,而且我們在談身體上疾病的時候會說預防為主,增強體制,其實我們的心理也是預防為主,增強心理的素質,要意識到,平凡的擁有才是幸福的真諦;幸福之人並非擁有一切,只是盡力享受生活的賜予。看看上班族回到屬於自己的家,靜靜的聽聽音樂,做飯,這是屬於一個人的幸福。想家的時候就打個電話回家,簡單的問候,父母的牽掛,這也是一種幸福。某個週末幾個朋友一起吃頓飯,一起逛街,這也是一種幸福。某天接到某個朋友的電話,也許只是短暫的幾句話語,但這也是一種幸福,至少還有人很關心你。

幸福的人像太陽,走到哪裡那裡亮;不幸的人像月亮,七年級十五不一樣。願天下所有想幸福的人都能把握住生活中的每一個幸福點,靠自己的心態贏得終身幸福!

以上是我讀此書的一點心得,最後想和大家分享一首散文詩——《幸福是什麼》

幸福,是偎依在媽媽溫暖懷抱裡的溫馨;

幸福,是依靠在戀人寬闊肩膀上的甜蜜;

幸福,是撫摸兒女細嫩面板的慈愛;

幸福,是注視父母滄桑面龐的敬意。

幸福是什麼?

幸福是一個謎,你讓一千個人來回答,就會有一千種答案

有人說過:“真正的幸福是不能描寫的,它只能體會,體會越深就越難以描寫,因為真正的幸福不是一些事實的彙集,而是一種狀態的持續。”幸福不是給別人看的,與別人怎樣說無關,重要的是自己心中充滿快樂的陽光,也就是說,幸福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不是在別人眼中,幸福是一種感覺,這種感覺應該是愉快的,使人心情舒暢,甜蜜快樂的。

幸福就是當我看不到你時,可以這麼安慰自己:能這樣靜靜想你,就已經很好了。幸福就是我無時無刻不繫著你,即使你不在我身邊。

幸福就是每當我想起你時,春天的感覺便洋溢在空氣裡相思本是無憑語----

幸福就是不管外面的風浪多大,你都會知道,家裡,總有一杯熱騰騰的咖啡等著你。

幸福就是當相愛的人都變老的時候,還相看兩不厭。幸福就是可以一直都在一起,合起來的日子是一生一世,從人間到天堂。

畢淑敏破解幸福密碼讀後感 篇5

幸福,是一扇上了密碼鎖的大門。有些人窮其一生沒明白究竟該如何解開密碼,而有些人則很淡然地就開啟了幸福之門。幸福有時很簡單,簡單到一句問候。幸福有時又很淡然,淡然到渴時的一杯白開水。那麼,幸福到底是什麼呢?讓我們一起追隨畢淑敏老師談不丹之旅的腳步共同感受幸福的真正含義。

“不丹”,梵語譯為“西藏的邊陲”。它還有著許多詩情畫意的名字,如“雲中之國”、“森林之國”、“花卉之國”等。從這些帶有著神祕美好而令人嚮往的色彩的稱呼中,我們似乎能感受到不丹是一個崇尚自然淳樸寧靜的幸福國度。的確,不丹就是世界上幸福指數最高的國家,以國民幸福總值來衡量生活質量的國家。它宛若是一個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園,坐落在中國和印度之間的喜馬拉雅山脈東段南坡上。在那裡,到處都是碧水藍天、人與自然和諧的景象。說到自然,不禁想起了老子的“道法自然”。正所謂順應自然,乃人道也。不丹國家的人民就非常地崇尚自然,順應自然,尊重自然,與自然平等和諧相處。我想,這就是不丹王國幸福指數最高的原因之一。正如老子所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自然”。惟其萬物和諧,方可產生幸福感。

所以說,幸福來源於自然,而歸於自然。幸福是一種淡然,淡泊名利故無憂;幸福是一種心靜,心靜泰然故無慮;幸福還是一種自然,自然之源而源於自然。幸福就是讓我們的心靈得以返樸歸真,感受自然的美好,順應自然而不改造自然,親臨自然而不破壞自然,尊重自然而不違背自然,人與自然和諧的一種境界。

當我們真正理解自然含義的時候,我們便感悟到了幸福、擁有了幸福。或許,這就是破解幸福密碼的金鑰。

畢淑敏破解幸福密碼讀後感 篇6

閒暇時,我有幸拜讀了畢淑敏老師的《破解幸福密碼》,使我對幸福有了新的認識。

本書主要是圍繞心理學來展開進行的,幾乎所有人都會在某個場合提到心理學,比如說:某個平時技能不錯的員工去參加技術比武,結果卻輸給比自己技能差的員工,我們會說:“他心理素質不行。”再比如說:平時很能說的員工去參加面試卻支支吾吾,我們會說:“他太緊張了。”這還是心理問題。

人的積極與消極也是心理的一種外在表現。積極或消極,全看他心理是否健康,心理不健康的人看問題容易鑽牛角尖,並且不接納他人的意見,認為別人反饋意見是攻擊、是別有用心、是雞蛋裡挑骨頭,而心理健康的人遇到類似的情況就會勇敢的接受,並在以後的工作中吸取教訓,避免類似的錯誤發生,這樣的人在其整個人生體驗的外在表現上是幸福的。

什麼是幸福?有人說幸福是個人感覺,有人說幸福是物質的滿足,有人說幸福就是沒有痛苦、沒有挫折。其實,真正幸福的人,即便在經歷痛苦的時候內心也是樂觀向上的,因為他們明白這些痛苦的意義,甚至可以說:痛苦也是幸福的一部分。

記得剛學電焊時很痛苦,整天拿著手錘、鏨子、砂輪機給師傅們清渣打磨,搞得灰頭土臉。趁師傅喝水休息時我找來廢鐵板自己練習,脾氣好點的師傅過去給指點指點,脾氣不好的師傅過去說:一邊去,瞎焊啥!但是當我保持好的心態,不斷地去努力嘗試,最終得到師傅們的認可:焊縫成型不錯啊!那一刻我充滿了自豪與幸福。同樣的事情,如果那時候我沒有調整好心態,活又髒又累,師傅又沒個好話,要麼不幹了,要麼消極對待敷衍了事,那麼走到哪裡我都學不會電焊。

其實,只要我們有一個健康的心理狀態,敢於面對生活中的困難,相信我們都可以去大膽地擁抱幸福。

畢淑敏破解幸福密碼讀後感 篇7

看這本書時,每每看到至真至情之處,我就淚流滿面,我想大概是書中講述太有道理了,書中指出:忽視身體的語言,微妙創造了自己的疾病。並且還複述了路易斯海給出了身體語言的小詞典。那時我正感到喉嚨不適,對照一下看了看。看完這部分的內容我竟然感冒了,是不是我自己有意在排毒呀?

那什麼叫幸福?

作為一位資深的心理學醫生,作者畢淑敏告訴我們,幸福感來源於目標感,所謂有意義的快樂便是幸福。畢淑敏說,“人是一種奇怪的動物,他一定要為生活找點意義。生活本沒有意義,所以我們要讓它變得有點意義。生活本身並不幸福,所以我們要幸福地生活。”

很多新穎的觀點首次出現在《破解幸福密碼》裡。在書中,畢淑敏從心理學、醫學、人文科學的角度,通過案例,為我們詳細解答如何破解自卑、抑鬱、焦慮、悲傷、死亡、恐懼等這些潛藏在意識深層的創傷,思考與探索和諧平衡的心靈藝術。

書中最主要從這三個方面開始闡述幸福的:要出自卑走向幸福……封印悲傷,再建自我……適當應急,緩解焦慮……

書中指出:“哀傷不必強求消失,只是成為我們歷史的一部分。不要把悲傷的骨骸永遠存放在記憶的衣櫥裡,一開啟櫃門就散落一地。要把它打包,放在記憶的深處。心裡的安靜,也要漸次完成,不必急。”哀傷也要釋放出來。

在全書,我深有感受的是這一句:“有一個良好的社會支援網路,有值得信賴的人,能有效抗擊焦慮和危機。”願拿到這本書的人能細讀、細品、細悟,生命的律動,生活的節奏,也許會因此而不同。

人生多麼不容易。所以,抓住生活裡每時每刻的幸福,享受生活,接受自己,快樂伴隨!這本書很平易近人,娓娓道來,並不覺得說教!我覺得有收益。幸福,原來真的可以除錯。“幸福有盲點,失去過的人才知其可貴”“找到新模式,覆蓋內心深處的自卑”“哀傷不必強求消失,讓其成為歷史的一部分”。

畢淑敏破解幸福密碼讀後感 篇8

最近,讀了畢淑敏的《破解幸福密碼》一書,心中略有所感。

以前也看過畢淑敏的書,主要是小說,比如《血玲瓏》《生生不息》等,感覺她雖然是寫小說,卻不僅僅是講故事,而是一直執著於對於生命意義的探討。《破解幸福密碼》這部書,更是直麵人的心靈深處。在這部書中,畢淑敏以簡潔清新的文筆,溫暖的哲思,再加上富有情趣的小故事,把幸福的內涵解剖得淋漓盡致。

隨著年歲逐增,我也在經常思索,生命的意義是什麼?幸福是什麼?相信不同的人,對於幸福會有不同的理解。畢淑敏認為,幸福是一種感覺,是靈魂的成就,而不是任何物質的東西。幸福就是我們的生命存在的理由。畢淑敏還說,長久以來,人們以為幸福就是物質。時至今日,如果沒有愛情,有再多的配偶,都和幸福無關,因為人畢竟不是動物;有再多的金錢,也和幸福無關,因為幸福是一種精神境界。

那麼,怎樣才能走上幸福的康莊大道呢?畢淑敏說,最重要的,是要有目標感。她說,目標感必定是某種崇高的東西,是在一己生命之外,對整個族群和更大範圍內的他人有所幫助的期翼。

結合個人的實際情況,我覺得,我所做的工作,就是一種具有崇高的目標感,能帶來幸福感覺的事情。精心認真地備課,是很辛苦的,但是,當我在課堂上感受到學生的喜愛與認同的時候,我就不再感覺到勞累,而是感覺到幸福。作為教師,能夠做到像畢淑敏說的“對他人有所幫助”,所以這是一種距離“幸福”很近的職業。

畢淑敏所講的“目標感”以及她所講到的幸福的感覺,歸結到一點,就是“愛”。在給學生講授周國平的《面對苦難》這篇散文的時候,我就提到,什麼能夠給予我們戰勝“苦難”的力量?什麼能讓我們體會到幸福?是“愛”。我們追求人類的幸福,這是“大愛”;我們追求個人家庭的幸福,這是“小愛”,不管是“大愛”還是“小愛”,所有幸福的感覺,都和“愛”有關。就像刀郎在《愛是你我》這首歌裡所唱的:“真心的愛的承諾/讓我看到了陽光閃爍/愛擁抱著我/我能感覺到她的撫摸/就算生活給我無盡的苦痛折磨/我還是覺得幸福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