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

當前位置 /首頁/教育範文/讀後感/列表

關於魯迅文章讀後感

讀後感是指讀了一本書,一篇文章,一段話,幾句名言,一段音樂,或者一段視訊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

關於魯迅文章讀後感

新學期伊始,語文教材收錄了哪些文章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網帖列舉了20多篇“被踢出去”的課文,其中涉及魯迅的作品多篇,被稱為“魯迅大撤退”。魯迅的文章大家都認為是經典,但這次在不同版本的教材裡,魯迅文章的選擇都發生了一定的調整。爭議不是第一次發生了,語文教材但凡變動,類似脣槍舌劍就免不了上演,質疑也好,力挺也好,各人有各人看法也屬正常。

魯迅是我國現代文學的領軍人物,也是我崇敬的作家之一。關於魯迅的文章去與留,我想,若以這樣的題目作為辯論,定然是爭議頗多!在這場爭的議背後,真正的問題其實不在於某篇文章應否上教材,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樣爭下去語文教材根本沒法編;那麼,真正的問題在什麼呢?之所以語文教材篇目變動會引起如此爭議,根本原因就是:很多人一輩子絕大多數的經典閱讀,幾乎僅限於語文教材。我想在不同的時代編著語文課本會有不同的版本,即使在同樣的時代,不同的人也會做出不同的選擇!其實魯迅作品可選性非常寬泛,可選擇餘地很大,這樣一位偉大作家那麼多經典作品,卻要一代人兩代人一直看那麼幾篇作品?適當換換口味不會損失他的地位。

其實,在我的內心深處何嘗沒有這樣的爭議呢?從感情上說,魯迅的文章從中學到高中,從《故鄉》、《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社戲》,到《阿Q正傳》、《藥》、《拿來主義》等等,可以說是伴著我們成長!在所有學過的課本里,魯迅的文章無疑是印象最深刻的,他的精神畜養在文字永恆的塔裡,而我們又從他的文字裡汲取了營養和精神能量!可以說無人替代!他就是一座巍峨的山峰,高大而雋永!我們從他那辛辣的筆調裡,讀取了一個靈魂的自由!也可以領悟到一個人用獨立的眼神看待世界,以及對社會現實的深層次理解和抗爭!我們保留有很強的懷舊意識和文化心理,這也是可以理解的。

從理智上講,魯迅的文章從原有的課本里刪去一部分,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從建國初期到時值今日,我們的國家已經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的精神狀態也發生了巨大變化!可以用滄海桑田來形容!那麼,如何讓我們永遠守著過去的'文章不放呢?有詩句“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魯迅的文章再好,也不可能在有限的課本里永遠佔據位置!對魯迅文章的調整並不是說魯迅的地位降低了,並不是要拋棄魯迅,不是從思想性上否定,我想魯迅先生的愛國精神和光輝思想永遠是有價值的。拿掉就被認為是一種精神取捨嗎?我想,即使魯迅先生泉下有知,以他的胸懷也是可以理解的。

在這裡我想說,除去我們對於魯迅文化思想的認知,以及從那文字裡得到的感情,我們的孩子,我們的下一代怎樣看待呢?據說校園裡流行的一首順口溜便是證據:“一怕文言文,二怕寫作文,三怕周樹人。”這說明了什麼?不要說孩子懼怕,就是我上學的時候,也是懼怕文言文的。這難道僅僅是因為孩子閱讀能力的下降,以及孩子的膚淺嗎?這當然不是魯迅的錯,魯迅的文章依然是經典,但孩子的生活空間不是我們生活過的那個年代了!我們當年的生活條件,與現在孩的生活條件無法比擬,小時候吃一塊糖果都過年似的,與之比較起來,現在孩子哪天不是過年呢?可事實上是這樣嗎?精神世界的食糧也是這樣,小時候能接觸到的書本極少,連得到一本小人書都如獲至寶,現在到圖書館看看,孩子閱讀的書目可以用豐富多彩來形容!如果時光再往後倒流,腳步再往後退,在那個風雨飄搖的社會環境之下,主權和尊嚴遭受外敵的蹂躪,以及內在的軍閥混戰和廝殺,人民深陷於水深火熱之中,魯迅的文章亦是那麼的富有感染力和凝聚力,不僅讀得懂,而且是非常的好懂!我們能讓孩子感知到這些嗎?不可能了!

所以要重新去考慮什麼樣的文章,在這麼一個新的時代下才能開啟孩子的心靈,從中也可以看出社會的文化變遷,以及民族的精神走向。海子的新詩歌《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入選高中課本,我想這個例子也說明,有舍必然有取,有取也就必須有舍,要把新時代的一些優秀精神元素加入到新課本,必然要為它們騰出空出來。在孩子能接受的課本空間裡,就是要逐漸融入社會的新的精神元素,也可以是多種元素的。一本語文教材永遠不可能囊括所有學生應該去閱讀的好作品;另一方面,如果完全依靠入選語文課本的方式來被動閱讀經典,本身就是語文教育的極大悲哀。

我想魯迅,作為一個時代的先鋒,一個優秀的文學家,不是一個神,而是一個人。我們對他懷有崇敬之心,並不是說在課本里刪除就是對他的貶低,或者地位的下降,我個人認為並無損於他的光輝!而有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我們應該怎樣教育理解孩子,給與孩子怎樣的好文章汲取知識和養分?新增加的文章是否具有經典的意義?課本選文要有經典品質,首先在人文的內涵上應該是豐富的,對青少年有良性引導。其次應該在修辭和敘事,體現現代漢語內在韻致上有獨到之處。同時,還應該是比較個性的,同時經得起時間檢驗的,不只是哪個時代認定為經典的文章,應該是較長時間後仍被認定為經典的文章。

如果,換上的文章的確有時代性和閱讀性,那麼為什麼不可以進行嘗試嗎?難道我們就一定讓孩子閱讀我們認為經典或者具有不可撼動地位的文學作品嗎?即使是這樣,孩子也可以選擇逃避,或者在課後閱讀自己喜歡的書籍!我記得在上學的時候,很多學生喜歡閱讀武俠小說,常常老師在臺上講之乎者也,孩子在下面讀武俠小說,為什麼就不能嘗試把經典的武俠小說作為課本光明正大地講授呢?而且,我想,並不是武俠小說毀了孩子,反而我看到一些當年讀武俠小說的孩子,對文學具有深度的熱愛。

把魯迅的文章部分“撤退”下來,會不會影響學生對與魯迅的認知?我想不會,如果對魯迅的文章具有足夠的自信,我想孩子會在課餘更多的空間裡閱讀魯迅,認識魯迅,一個全面的魯迅也會呈現在孩子面前,而並非一定在課本有限的空間裡。我想對一個學生來說,都有自主選擇閱讀的課外空間,要培養孩子的讀書的興趣,以及提高孩子的閱讀能力,讀課外書是汲取知識的重要來源!在如今這樣的年代,某篇作品未能入選教材,絲毫不會影響到學生對它的閱讀涉獵。

我並非說魯迅的文章部分“撤退”是好事,是要說明未嘗不是件好事!在我的內心深處,並非要和眾多魯迅的擁護者爭辯什麼,因為我也是一個魯迅的擁護者!在我自己的內心深處也存在這樣的爭論,自己和自己爭論,但我要說服自己,從我個人感情的角度來看是難以取捨的,但是從理智和社會現實的角度來審視,具有不可抗逆的現實性和必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