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

當前位置 /首頁/教育範文/讀後感/列表

《荷花澱》讀後感大綱

  【篇一:《荷花澱》讀後感

孫犁小說的獨特藝術風格就是追求散文式的格調,追求詩歌般的意境,他的短篇小說代表作《荷花澱》充分體現了這一風格。《荷花澱》所反映的是殘酷的戰爭年代,描述的是白洋澱地區人民的抗日戰鬥生活,但從作品中,我們看不到殘垣斷壁,聞不到硝煙味,聽不到聲嘶力竭的聲音;我們看到的是明月、湖水、荷花,聞到的是荷花的芳香、泥土的氣息,聽到的是嘩嘩的水聲、清脆的笑聲。一切都是那麼清新、明朗、美麗,讀後感覺彷彿置身於神話世界。小說之所以收到如此強烈的藝術效果,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作者成功地運用瞭如詩如畫的景物描寫。

《荷花澱》讀後感

小說開頭三段描寫水生嫂月下編席的情景為全文定下了基調。“月亮升起來,院子裡涼爽得很,乾淨得很。”整個畫面的色調是潔淨的、清新的。接下來,作者抓住明月、薄霧、清風、荷香這些富有鄉土氣息的景物,展現了荷花澱的地方風貌,把讀者帶進了一個富有詩情畫意的境界。試想:溶溶月光下,農家小院裡,一位出水荷花般的少婦正在編著葦蓆等著丈夫,“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編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潔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潔白的雲彩上。”景美,人更美。景物描寫烘托了水生嫂勤勞純樸、美麗多情、溫順善良的形象。

幾個女人探夫未遇,羞紅著臉,不好意思從馬莊出來,搖開靠在岸邊上的小船往家趕。“現在已經快到晌午了,萬里無雲,可是因為在水上,還有些涼風,這風從南面吹過來,從稻秧上葦尖上吹過來。水面沒有一隻船。水像無邊的跳蕩的水銀。”涼風拂面,人的心情舒暢;湖面廣闊,人的心胸也開闊起來。此時此刻,此地此景,女人們忘記了未遇丈夫的不痛快,朝著愉快的事情想,不久又說笑起來了。在藍天之下,碧水之上,一葉小舟在水面上輕輕飄蕩,水聲悅耳,笑聲清脆,充溢天地間,流淌荷花澱。

她們輕輕划著船,繼續往家趕,“順手從水裡撈起一棵菱角來,又順手丟到水裡去”。這一處描寫看似無意,實則有意,表明她們熱愛生活,熱愛家鄉,熱愛家鄉的一草一木。“那棵菱角就又安安穩穩浮在水面上生長去了。”菱角的生命力很強,我們的人民生命力更強,絕不屈服於任何外來的摧殘與侵略。

歸途中她們遇到了敵人,把船駛進了荷花澱,接下來有一段景物描寫,“那一望無邊擠得密密層層的大荷葉迎著陽光舒展開,就像銅牆鐵壁一樣。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來,是監視白洋澱的哨兵吧。”作者在這裡不是欣賞那“接天連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美景,而是透露出一種暗示,暗示出即將在這裡發生一場激烈的伏擊站。其中關鍵詞語是“銅牆鐵壁”“哨兵”,具有象徵意義,表現了婦女們剛強的性格,還為下文寫她們成立隊伍配合子弟兵作戰埋下了伏筆。

由此看出,《荷花澱》不是為寫景而寫景,不只描繪出了一副副美麗的風景畫,而是通過寫景來烘托人物,做到了情景相生,或寓意深刻,或暗示象徵。《荷花澱》就是這樣一篇景明、人美、情真、意切的小說,有人評價它是“詩中的小說,小說中的詩”。語言富有特色:樸素、清新、柔美,像藍天上的明月,如山澗裡的清泉。所以,閱讀《荷花澱》之後,感覺就像三伏天喝了一瓶冰鎮杏仁露,又像躺在芳草地上聽了一首輕音樂。

  【篇二:荷花澱讀後感】

讀罷孫犁的《荷花澱》,就彷彿有一股清新的泥土氣息樸鼻而來,一幅幅淡雅、幽靜的畫面展現在眼前,使人感到“詩體小說”的詩意:用詩一樣的語言,創造了詩一樣的意境。

作品第三節,寫水生嫂深夜編席。“她坐在一片潔白的雪地上,也象坐在一片潔白的雲彩上”。兩個比喻,既寫出了夜的深遠,又表現了水生嫂勤勞、樸實的品質。作者讓畫面隨人物的視線推移:“她有時望望澱裡,澱裡也是一片銀白世界。水面籠起一層薄薄透明的霧,風吹過來,帶著新鮮的荷葉荷花香”。寫銀白的澱,使畫面淡雅,寫輕紗般的霧,又使畫面靜中有動,而荷葉荷花香更使這寧靜優美的意境增添了色彩和質感,這是作者通過周圍的景物抒寫了自己美好的感情、願望和理想。不僅如此,這幅畫還隱寓著作品中人物的心理。景色是平靜優美的,而水生嫂的心情卻不平靜。夜這麼深了,丈夫還沒回來,她正在焦急地在等他呢。可見水生夫婦的篤深情意和恩愛,這與後面描寫夫妻話別場面相照應,突出了人物性格的形成和發展,表現了水生嫂對和平生活的嚮往。可是,日寇的侵略破壞了這美好的生活,這就奠定了水生嫂最後決定參加抗日鬥爭的思想基礎。這一段的景物描寫把寫景、抒情、心理刻畫融合在一起,象一曲隨風飄來的樂曲,又象涓涓流水奏出的完整的樂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言盡而意無窮。

這夜景的描寫作者抓住了“靜”,文中對中午的描寫卻抓住了“動”。“這風從南面吹來,從稻秧上葦尖上吹過來,水面沒有一隻船,水象無邊跳蕩的水銀。”廖廖幾筆勾勒出了中午的荷花澱動態中的靜美,襯托出荷花澱的明朗。景物描寫的明快節奏使我們從中看到了這群年輕婦女裝了一肚子的不快,那躍騰的浪花正暗暗反映出這群婦女樂觀的精神。

澱上風光的描寫,詞淺意深,意境優美。可以想象:一群婦女坐在小船上,身後是一望無際的荷花澱,近景遠景層次井然,線條分明。讓這群婦女處在這種特定環境中,從她們身上,我們可以看到根據地人民群眾的精神風貌;同時從稻秧、蘆葦、浪花的起伏跳躍,我們彷彿聽到這幅畫面外的風聲、水聲,那就是當時風起雲湧的抗日的時代潮流。一處景物的描寫,竟然能反映如此深刻的內容,可見作家筆底的功力的深厚。

倘若我們對文中的幾段景物描寫對比嘴嚼一番,會從中獲得無限美好的享受。它們的構圖不同、意境不同,那詩一樣生動而凝鍊的語言,創造了畫一般美的充滿詩情的意境。孫犁“詩體小說”的風格,我們從中可見一斑。

  【篇三:《荷花澱》讀後感作文】

以詩化的語言譜寫了一曲戰爭中的人性美、人情美的頌歌。——題記

孫犁的作品以寫冀中農村人民抗日鬥爭而著名,其作品具有濃郁的冀中平原的泥土氣息,在藝術上,獨有一種清新、真摯、自然而又明麗的風格,素有“詩體小說”的稱譽。而《荷花澱》則是最能代表孫犁小說風格的`優秀短篇小說。

該文主要描述了以水生嫂為代表的白洋澱青年婦女逐步由普通勞動者成長為機智勇敢的抗日遊擊戰士的過程,表現了抗日根據地人民的夫妻之情、家國之愛,以及純美的人性、崇高的品格。值得關注的是,該文如詩般的語言、環境和對新型農民人性美、人情美的讚頌特別是對男女間的愛情的大膽抒寫,這與國統區小說中對國民性的批判以及對愚昧、殘酷的揭露是完全不同的。但也因此,文章中對北方農民的描寫也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浪漫主義色彩而缺乏全面性、客觀性。

在作品中,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以水生嫂為代表的農村婦女的群像。作者寫人不是平均用力,而是抓住最能展現人性美、人情美的場面,人物語言、動作,細節等,準確傳神地刻畫出人物的內心世界,凸現人物的可貴品質。作品寫水生嫂等婦女如何組織隊伍,練兵習武,如何配合主力部隊打擊敵人等場面、情節,採用的是粗線條勾勒,而對於那些最能表現水生嫂等婦女內心深處感情世界的細節、舉止、言談、場面等,則採用工筆細描。如水生嫂與丈夫話別那個片斷,就寫得很精彩。深夜,水生歸來,告訴妻子自己“明天我就到大部隊上去了”。聽到這突如其來的訊息,疼愛丈夫的水生嫂一時不知說什麼好,她的“手指震動了一下,想是叫葦眉子劃破了手,她把一個手指放在嘴裡吮了一下”。這個細節非常傳神,其中“震”、“吮”兩個動作,把一個鐘愛自己丈夫的妻子,不忍與他分離,又極力剋制自己感情的複雜內心準確地表現了出來。接著,“女人低著頭說:你總是很積極的”,這簡短的話語,既帶有對丈夫的讚許,又似有依依不捨的嗔怪,同時又似乎透露出人物不甘落後的自尊。再後來,“女人沒有說話”,同樣準確地傳達出了水生嫂此刻內心既痛苦,又強壓痛苦的複雜心態。但也有人指出某些地方體現了作品人性的缺失,如戰鬥結束時,“不是她們是誰,一群落後分子!”,但我覺得這看似冷酷,實際上包含了一種埋怨和擔心:“不是才告訴你們要堅強的嗎?怎麼我們才走幾天就受不了了,剛才有個萬一怎麼辦?”

如詩般的語言和環境描寫。作品開篇便從水生嫂“月下編席”切入,景色被渲染得很有詩意,它使人物與明月、清風、銀白的水、透明的霧以及清清的荷香,共同構成了妙不可言的詩的境界;同時,這景色又與具有人情美的人物交相呼應,彼此映襯,有力地烘托出了人物的心靈美。再有:“那一望無邊際的密密層層的大荷葉,迎著陽光舒展開,就像銅牆鐵壁一樣……”這段景物描寫,通過奇妙的比喻,使景中有情,很好地抒發了作者對抗日軍民的深切之愛。

至於作者的主觀性和浪漫主義,在描寫人物以及戰爭場景方面都有體現。作者所描寫的抗戰時期的北方人民,有人說是作者的“美化”,我覺得倒不如說是“選擇”,或者“過濾”。因為在抗戰時期,眾多革命作家都按政治標準將人歸類,而作者正是“選擇”了那一部分積極參與抗戰的底層民眾,而且是“選擇”了他們身上的熱心抗戰、充滿信心、無私奉獻等優秀品質和人類亙古不變的人性美和人情美作為謳歌的物件。這也成為在戰爭時代能夠激勵和鼓舞人們熱愛生活,熱愛國家的力量的源泉。作者所描寫的戰爭場面,只有短短兩句:“槍聲清脆,三五排槍過後,他們投出了手榴彈,衝出了荷花澱。手榴彈把敵人那隻大船擊沉,一切都沉下去了。”而後面戰士們的歡笑、議論才是主體。作者將戰爭的殘酷與激烈略寫,也是經過“過濾”的。作家創作時的主觀性當然和他的革命戰爭的經歷和時代背景是分不開的。

  【篇四:讀《荷花澱》有感】

《荷花澱》這篇文章,不長,細細地品讀下來,也就花了10分鐘的樣子。但是讀完後,給我帶來的震撼,卻使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

《荷花澱》講述的是冀中白洋澱地區人民群眾積極投身抗日的故事。在作品中,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以水生嫂為代表的農村婦女的群像。這些婦女勤勞、樸實、善良,識大體、顧大局,是在特定的戰爭年代成長起來的一代新人。水生嫂是作品著墨最多的婦女典型。她勤勞、能幹;她賢慧、溫柔,敬重老人,疼愛孩子,體貼丈夫,在她身上有著我國勞動婦女的傳統美德。水生嫂雖然愛丈夫、愛家庭,眼光卻不狹隘,她愛自己的丈夫,作為一個女人,這可能是她的全部,這是自私的;但是她更愛自己的祖國,這是每個中華兒女的全部,這是無私的。白洋澱的婦女不僅是勤勞、能幹、識大體的,也是多情的、樂觀的、堅強的。

讀完這篇文章,彷彿感覺一陣陣的荷花香撲面而來。水生的陽剛,水生嫂的賢惠與開朗,構成了一幅幅動人的畫面,瀰漫著濃郁的鄉土氣息。當我讀到水生堅定地對水生嫂說到的一句:“不要叫敵人漢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拼命”時,我的精神為之一振,一種叫感動的東西蔓延我的全身。我從水生這句話中讀出了中華民族的堅強,讀書的“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豪邁氣概。水生嫂流淚了,我想,她的腦海或許浮現了許許多多的畫面,她也曾猶豫,也曾不捨,但是為了和平,為了幸福的生活,犧牲小我,又算得了什麼?

水生終於還是和水生嫂告別了,沒有情誼綿綿的不捨,也沒有慷慨激昂的言辭,平淡得甚至像杯淡淡的白開水。然而就是那普通的話語,卻讓人回味無窮!國難當頭,有多少兒女私情被置之腦後,在涓涓細流之下,卻是暗濤洶湧。這種寧靜祥和的生活即將被殘酷粉碎,作為炎黃子孫,又怎麼能坐視不理?

從這篇文章中,我讀到了美,人情美。人情美就美在鄉中的人民既熱愛自己的家鄉,又熱愛自己的家庭。我們難以想象二者的分離,此地一別,或許來日就永遠也無法再相見。然而如果人物只顧個人的纏綿而置國家利益於不顧,我們會報以鄙夷;如果人物為國家利益而完全置家庭於不顧,我們又多多少少感到一些遺憾。作者將兩種愛完美地結合在一起,體現了一份真摯和諧溫馨美麗的人情。這群熱愛生活的人們生活在荷花澱,荷花澱因為他們的存在而更加美麗迷人,他們也因為荷花澱的映襯而更加美麗可愛。一幅幅美麗溫馨的畫面為我們詮釋了美的真諦,美在自然,美更在人的心靈。

讀完全文,我竟感到了一絲遺憾——我們生活在和平年代,沒有見過戰火硝煙,也就無法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人情的溫暖和任何的崇高。但又轉念一想,只要我們去熱愛生活,用心感受生活,也就能發現生活中的荷花澱。

  【篇五:《荷花澱》讀後感】

《荷花澱》是孫犁的代表作,讀這本書讓我彷彿看到了抗日戰爭時期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區農村人民生活和戰鬥的場景,以及人性的美好。這部小說的語言質樸、簡明,但又內涵豐富。?

小說中的水生嫂是我印象最深的人物,她勤勞、善良,思想上追求進步,深明大義,支援丈夫的參軍決定,即使內心非常的不捨。?再比如說,丈夫參軍沒幾天,她心裡思念丈夫,又偷偷夥同大傢伙一起去看望丈夫。“聽說他們還沒走呢,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了一件衣服。”水生的女人說。“我有句要緊的話,得和他說說。”“我本來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麼看頭啊!”通過這些生活化的語言,含蓄而又委婉地表現出了人物的性格。

還有水生走之前仔細叮囑妻子“不要叫敵人漢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們拼命”。她流著眼淚答應了,這體現了她的忠貞。?

全文充滿詩意,被稱為“詩體小說”。在激烈殘酷的抗日戰爭這樣一個關係著民族存亡的大背景下,在戰火硝煙中,夫妻之情、家國之愛、純美的人性、崇高的品格,像白洋澱盛開的荷花一樣燦爛。

  【篇六:《荷花》讀後感】

今天,我讀了《荷花》這篇短文。荷花那不孤傲、不嬌貴、毫無私心的品格深深地感動了我。

“荷花從不孤傲,要開就是滿池滿塘……”這使我覺得荷花是那麼合群。古語說: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做人也應這樣。記得有一次,我語文測驗是全班第一,就得意極了,心想:“哈,真好,這回又是第一名了。”放學後,老師要我幫助不及格的同學學習,我有些不願意,心想:“她自己不會學嗎?”老師好像看透了我的心思,說:“你要知道,獨枝花開不是春,許許多多花一齊開,開得才燦爛。”我覺得很有道理,便把老師那番話牢記心上,鞭策自己。當那位同學在我的細心幫助下,由學習成績中下進入中上時,那種滿足感,真是難以形容。

“荷花也不嬌貴,只要有泥土和水,它就能生長……”啊!原來荷花有這麼強的生命力。我學了《種子的力》這篇文章,文章中講的是種子有超人的力,我覺得荷花的生命力並不比種子差,記得有一回,我在姨媽家拿了一些荷花回家種,頭兩天,我挺有精神細心照管它,但時間一長,就沒怎麼理它了。一個月過去了,那荷花竟長出了小花蕾,我真驚訝。讀了《荷花》這篇文章,我才知道那是荷花有著極強的生命力的緣故。“荷花毫無私心,她把自己的根、莖、葉、花、果實……獻給了人類。”的確,我也有這樣的感覺。荷花一生出來,人們就可以用它煮涼湯,而且營養價值很高。讀了《荷花》這篇文章,使我得益不少。文章中的荷花和實際生活中的荷花是相同的,它們都有著不孤傲、不嬌貴、毫無私心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