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

當前位置 /首頁/教育範文/讀後感/列表

《語言文字學》讀後感大綱

今天閱讀了中國人民大學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管的《語言文字學》這本書,學了不少語言文字這方面的知識,寫了這篇讀後感,算是個讀書筆記吧。

《語言文字學》讀後感

全書共分為四大模組,這四大模組分別是“語言學”、“漢語言文學”、“應用語言學”、“翻譯學”。“語言學”板塊講述了《廣義之網的詞彙知識架構與語意表達》、《疑問句的結構型別與反問句的轉化關係研究》;“漢語言文字學”部分介紹了漢語中古音、天津話源流、上古漢語動結式的發展、協同動詞帶賓語及其語義後果。易混淆詞辨析詞典的研編要則等內容;“應用語言學”模組講了關於語言的輸入、輸出和漢-日雙語者在日語短語理解中對中國量詞的通達的知識;“翻譯學”部分則介紹了關於TS等效翻譯的語用變通和口譯方向性對譯語非流利產生的影響的知識。

下面就談談我從中學到的語言文字學知識吧。我瞭解了不少關於關於廣義知網的知識:廣義知網是一個事物和語意關聯的架構,以二元關係架構來表達詞彙的語意,它是以知網的架構為基礎演化而來的,我們想利用這個語意表達的模型達到可以自動化理解自然語言的目的;知網是一個以常識為基礎,從中英文的詞彙裡整理出基本概念,並將基本概念依據之間的關係建立索引架構的線上系統,每個概念都可以依據自己的定義和其他概念的關聯來定位。我們用來表達詞彙語意的廣義知網,其建構目標是想要達到自然語言理解的目的。廣義知網在定義語意時,有以下幾大原則:第一,語意概念應該由上位義原以及本身的顯著特色來定義;第二,以義原或已完整定義的概念和關聯,來共同定義新的概念;第三,多層次、高層級的表達,可以展開或全部以義原為定義的表示式。我們需要設立規則,希望能夠將粗略的句法成功地對應到細緻的語意關聯上。

我學習了許多關於疑問句和反問句的知識。疑問句按照結構型別可以分為:是非句、特指句、選擇句,按功能型別分為反詰句、附加句、回聲句、假設問。疑而詢問、是疑問句;無疑而問,是反問句;疑而不問,是猜測句。反問句是一種假性問,與真性問的區別是:第一,表層形式是疑問句,深層含義是已有明確看法,實質表示否定;第二,問是手段,對方即使做出回答,也不是發問人的真實意圖。呂叔湘(1982年)認為:“反詰實在是一種否定的.方式,反詰句裡沒有否定詞,這句話的用意就在否定;反詰句裡有否定詞,這句話的用意就在肯定。”反問句具有豐富多變的特殊功能,與否定相輔相成,是對否定的一種強有力的補充,用詢問的手段顯示說話者的否定傾向,為進一步交際留有一定迴旋餘地。

漢字中古音研究的最重要依據是《切韻》,中古音指的是《切韻》音系。《切韻》為陸法言編於隋文帝仁壽元年(601),反映七世紀前後南京、洛陽一帶的語音系統的一部典籍。《切韻》用反切法注音,聲母資訊反映而且只反映在反切上字,韻的資訊反映而且只反映在反切下字。從《切韻》音到近古音發生了以下規則變化:輕脣音出現;章組與莊組合併為捲舌音;日母由鼻音變為流音;以母與雲母合流,零母音出現;濁上歸去。

書中還向讀者講述了不少語言文字學方面的知識,作者寫的文章內容旁徵博引,涵義非常豐富。讀了這本書,我更加體會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遠流長,意識到語言文字研究需要深入挖掘,做到融會貫通。從今以後,我會閱讀更多語言文字和文學方面的書籍,拓寬課外知識面,努力完成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應該擔負的使命——學好中華文化,傳播中華文化,將中華文化發揚光大。前路漫漫,任重道遠。路在何方?——路,在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