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

當前位置 /首頁/教育範文/讀後感/列表

《2012》觀後有感

《2012》觀後有感1

電一影,現在科技發達了,不再像以前的露天電一影,有IMAX的,有3D的,還 有4D的呢!不過,我最難忘的就是20xx年上映的,令人驚心動魄的災難電一影——《20xx》。

《2012》觀後有感

瑪雅人在幾千年前就預言在20xx年會發生世界末日。在電一影中的20xx年法國巴黎街頭,羅馬教廷等全世界地的街頭,都有人舉著“懺悔吧,上帝會寬恕的”字牌,現在的世界是一片混亂。一位並不出名的作家邁克爾,帶他的孩子去黃石公園野營,可是,黃石公園像廢墟一樣,雜草叢生,地面一溫一度升到驚人數字!第2天邁克爾急忙帶著孩子回家。邁克爾用自己的一塊名錶換了一架飛機,準備帶著一家人離開這個恐怖的地方,第三天,地殼運動極其猛烈,邁克爾帶著家人和鄰居戈登倉皇逃離。經歷千辛萬苦,總算到芝加哥機場,本以為可以逃過這一劫,可是飛機駕駛員死了,在這十萬火急之時,邁克爾的前妻抬舉戈登,可是戈登只學過幾節飛行課,但為了大家的生命安危,戈登只好硬著頭皮試試。上帝好像在幫助他們,戈登成功了!去中國西藏,搭乘諾亞方舟的全世界就只有40萬人,連整個中國救不了。

邁克爾一家乘著飛機終於來到了西藏,為了來到西藏,這段時間邁克爾一家可是經過了重重困難,因為沒有綠卡,邁克爾一家只和藏族一對老夫婦與他們的孫子從方舟內部進去。堅難的幾天終於過去了,世界末日過了,迎接人們的將是一個全新的世界,是希望的曙光。

現在的人們仍然在討論“20xx世界末日”,可是引起世界末日的根源是什麼——全球暖化一溫一室效應、厄爾尼諾現象等,這些都是人類文明發展造成的。現在,保護環境,人人有責,可還 有太多的人不注意保護環境,如果繼續這樣,那麼,世界末日必然將會變成現實。保護環境應該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這就是電一影《20xx》給我們帶來的感想。讓我們大家一起珍惜生命,一愛一護地球。

《2012》觀後有感2

今天,老師帶我們參觀啦省流動科技館。

我們一走進青少年宮,好奇地發現流動科技館分成啦六個展區,有聲光體驗、健康生活、電子探祕、科學表演、數字生活、數學魅力。整個巡展以“體驗科學、啟迪創新”為主題,共展出61件科普展品,100多塊科普展板,內容包含科普影院、科學動手做、科學表演、科普體驗等,通過直觀生動的形式,讓公眾啦解科學,體驗科學的樂趣,從中有所體驗,有所領悟,有所啟迪。

在這個寬敞的展館裡,許多科普展品,同學們聞所未聞,它們揭示的卻是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可用的科學知識,你看,“鏗鏘鑼鼓”,用齒輪、鏈條、皮帶等實物連線,展示啦傳動機構如何把手搖轉輪的運動傳到鑼鼓錘上,而發出鏗鏘鑼鼓聲,在啦解傳動知識的同時,也體會啦傳統文化,而我最感興趣的是一個會跳舞的機器人,他只有一根筷子高,卻十分靈活,屈臂、下腰、倒立,什麼動作都會做,甚至跳起啦太空舞步,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展覽館裡,未來暢想的科普展品,展示啦未來汽車、遠端醫療、家庭服務機器人等,讓我們知道未來的生活是怎樣的,還有激動人心的環幕影院,靈動悅耳的鐳射豎琴,充滿智慧的數學拓撲體驗……各種科技產品和科普模型,讓大家目不暇接。在參觀的同時,我們還帶著極大的熱情參與啦形式多樣的科技體驗活動,從中我們感受到啦科技的魅力,提高啦我們的學習興趣。

這次近距離的科技展覽,讓我們大開眼界,更是激發啦我們嚮往科技,嚮往未來,努力學習科學、學習文化的熱情。

《2012》觀後有感3

在當今生活中,科技迅速發展。科技為我們的生活提供啦許多方便。我們的生活離不開科技。暑假七月末,我們學校組織去德潤中學參觀啦流動科技館,我見到啦許多從未見過的東西,並且從中學到啦許多以前從未接觸的東西。

7月22日,我們來到啦德潤雙語國際學校。包含著對科學知識的興趣與探尋的渴望,我們來到啦這裡。流動科技館裡擺放著許多稀奇的科技模型。展出的科技模具涉及物理學、電學、磁學、光學、力學、天文、地理、生命探祕、社會科學等多個領域科技創新成果,各具特色。人體導電、槓桿原理實驗、地球引力模擬、磁力轉盤、小小電動機、邏輯閘電路等。具有很強的科學性、趣味性和互動性等特點。

一進門,是一個立體拼圖,鍛鍊我們的立體感。還有七巧板,七巧板只有7塊板組成的,用七巧板拼出特定的圖案是很難的,這也是七巧板的趣味所在。一開始,我沒有覺得七巧板有多麼神奇。可是後來我發現一副七巧板可以拼出千千萬萬的圖案!還有一些聲音的模型等等。其中我比較印象深刻的是磁力轉盤。它教給我們的是物理知識。磁力轉盤裡有許多帶有磁力的轉盤。轉動其中的一個,另外的幾個也會轉動。我很好奇,為什麼其他的也會轉動呢?最後,經過老師的講解,我明白啦因為磁鐵相互排斥,它有一個重要的原理,同極相斥,異極相吸,所以,當你轉動其中一個的時候,其它的幾個也會跟著轉動。第二個我比較感興趣的是槓桿原理。一根木棒作支撐,另一邊與一個小球,通過另一邊的力量,往下壓木棒,小球就被支撐起來啦。阿基米德曾經說過一句很著名的話:“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起地球!”他發現啦槓桿原理,即“二重物平衡時,它們離支點的距離與重量成反比。”阿基米德對槓桿的研究不僅僅停留在理論方面,而且據此原理還進行啦一系列的發明創造。

這次參觀流動科技館,我明白啦什麼是科技,現在的科技發展到啦什麼程度,達到啦什麼水平。它給我的印象非常深刻。科技是奧妙的,它給啦我們更好的生活;科技是無窮的,它有巨大的發展潛力;科技是輝煌的,它無可比擬。在科技迅速發展的今天我們應該努力學習,奮發圖強,在未來有自己的立足之地,同時,為國家的未來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2012》觀後有感4

不怎麼寫影評,隨性寫,想到哪寫到哪,可能寫的比較像雜記,反正只是給自己看過的電影留個記錄,這個電影的記錄長了點而已。

原著黨。圭吾先生的作品中最喜歡的一本,當年《解憂雜貨店》買了之後忙於學習一直沒看,後來大學思修課上,看了兩節課,合上書的那一剎那感到自己整個人都被救贖了。

圭吾先生的書粉。他的書看過太多不一一列舉,他寫的啥型別的都看,從《白夜追凶》到《戀愛的貢多拉》都看過,反正最喜歡《解憂雜貨店》這本。

山田涼介的粉。從《偵探學院q》到《金田一少年事件簿》幾部真人劇場版和《金田一少年事件簿N》到《暗殺教室》,看完這部等著他的《鋼之鍊金術師》電影。

簡而言之,這部電影對我有著莫大的吸引力,所以今天上映第一天就去看了。(本來想看第一場,但一起看的基友太懶,拖到中午。話說我去的那個電影院排片是真的不太多。)

看電影的時候遇見站起來脫衣服的觀眾一個,竊竊私語的觀眾若干,聽到打呼嚕的聲音和跳一跳的聲音一兩次。可能是有些中國觀眾不太習慣日式電影的風格。

但個人觀感還不錯,喜歡的作品喜歡的演員,只要演技不爛到一定境界,怎麼演也不會翻出花來。而事實也的確如此。

可能是為了跟國版(沒看不予評論也並不想評論)區別,或者日版本來就叫這個名字,《解憂雜貨店》變成了《浪矢解憂雜貨店》,但是這個名字也沒啥問題,完全可以接受,因為本來就是浪矢老爺爺的雜貨店啊。

首先是場景,中規中矩,雜貨店比我想象的要豪華一點(笑),但是浪矢老爺爺真的就是想象中的模樣。另外浪矢老爺爺的扮演者真的很棒!但是進了雜貨店為了不暴露沒弄的整個屋子燈火通明這種符合邏輯的場景現在國產電影裡面可不常見,拼命打光為了照到演員的臉,這裡面我大家的小臉蛋都看不清楚,重點是燭火和唯一投來一絲光芒的投遞口和放信的紙箱。

但是有個場景要吐槽一下,就是他們在街上奔跑結果迎面一輛電車通過的那個場景,真的巨假無比!但是後面三人站在煙塵朦朧中看見雜貨店的時候那個場景是真心很好看。

三人想逃離雜貨店卻回到原點

其實這部劇用到的地方場景不多,但每個地方都有他的必然聯絡,像是冥冥之中聯絡在了一起,真的有那種註定的感覺。

然後來說說劇情,首先看這部電影需要的是理好時間線,我個人是這麼理解的:(以下劇透)

三個人在聽到丸光園要被女社長變成旅館之後準備去她家搶劫,任性地準備給她點顏色看看,在做搶劫準備(踩點233)的時候發現了女社長在雜貨店附近踱步因而發現了雜貨店。

而這天正是浪矢老爺爺去世三十二年的日子,他留下遺囑請求自己的兒孫告知那些曾經來雜貨店諮詢困惑的人今夜浪矢雜貨店會復活,想知道自己的回答對那些諮詢疑問的人的命運是否有幫助。女社長也看到了這條訊息,她來附近就是因為這個訊息,但時間還沒到(這裡有些不太確定),因而沒有投信。

三人在她回家的時候搶劫了她,然後逃到了雜貨店,收到了來自魚店音樂人的第一封信。在通訊來往中發現魚店音樂人是同是丸光園出身的小芹弟弟的救命恩人,得知魚店音樂人必死的結局,卻無力改變,只有鼓勵他唱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然後就是收信片段,三人發現了這些信來自1980年。而與此同時,三十二前的浪矢老爺爺收到了屬於他的回信(其中穿插著綠河的故事和老爺爺的初戀曉子,很感人。)這些來自20xx年的信件一個個講述著自己的人生,一個個小小的疑惑後面是一個個被改變的人生,是一場場奇蹟。

最後,浪矢老爺爺收到了一張空白的信紙,來自20xx年的這三人。

而三人也在解答疑惑的時候遇見了一位“迷途的幼犬”,她不知是否要做客人的情婦來賺錢報答養父母,三人中領頭而偏激的敦也親自回信狠狠罵醒了她,告訴她不要去做情婦,告知日本未來的經濟狀況,說如果信任他,按他的辦法來做。幼犬這麼做了,成功了,成為了大公司的會社長。

而她小時候也是從丸光園長大,因而時時資助著丸光園,而丸光園的現任院長市儈而猥瑣,自己動了丸光園的資助金,還散播女社長要把丸光園改造成旅館的訊息。

三人像是想到什麼,翻找搶來的贓物,找到了一封,屬於他們的回信。

也許是冥冥之中註定吧,是他們幫助了幼犬,而幼犬的信,沒有投進復活的雜貨店視窗,而是被他們搶來,於此閱讀。

所以,幾乎是那一瞬間,他們就明白了:女社長,絕不會把丸光園改成旅館。因為迷途的幼犬,是被他們親手拯救的人。

《2012》觀後有感5

《熱血教師》描寫了那些被社會、學校、老師、同學甚至家人所放棄的孩子,在克拉克這位老師的教導下,從劣等生轉變成優等生的過程。看了這部電影讓我的感觸很深,尤其是我這位剛踏上教育工作崗位的新手來說真是受益匪淺。

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人一生下來就具備了他獨有的特點,並不是每個人都具有超人的智慧和能力,都是通過努力和學習得來的。在克拉克班級裡的20幾個孩子,各具特色,都具有超越他人的能力,而未被髮掘。所以作為老師就必須具有長遠的、智慧的眼光來看待學生,要善於挖掘學生的潛能,暫時的落後也並不能代表他的未來,老師首先不能把學生看死了,每個學生都應該是最優秀的,都各具所長。克拉克在這個班級裡扮演的是一個引導者的角色,每一位教師都是引導者,克拉克他為了引導學生付出了他全部的心血,他在這些孩子面前絞盡腦汁,想讓這些孩子能樹立自信,努力學習,可是方法卻不得當。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用各種非常規的方式來教授,例如把美國曆史的重點編成RAP(說唱的形式)來激發孩子們學習的.興趣,並用近似於自虐的方式,和學生打賭,以此來讓他們能專心聽課的方法。我相信只要老師用真心去付出了,孩子們肯定能感受到那一份愛,即使是再調皮的學生,因為只有用一顆真心才能去感化另一顆真心!

要不拋棄,不放棄。每一個孩子的背後都是一個家庭的希望,即使再差的學生對於他的家庭就是全部,放棄一個孩子就相當於給一個家庭製造了一個悲劇,對於社會來說更是猶如一顆定時炸彈。克拉克老師就非常關心孩子們的生活和心理狀態,在細節處博得孩子的心,更用心來保護每一位學生不論是肉體上的還是精神上的。他經常家訪,輔導學生的學習,在克拉克發現很多孩子的家庭或多或少的存在家庭暴力和父母對孩子的放棄的時候,他站在孩子的立場上幫孩子們化解煩惱和痛苦。讓他們知道,他們有人關心,有人不願意放棄他們,有人對他們有很高的期望,讓他們樹立自信。

用我們的教育,讓每一個孩子都能樹立信心,都能插上夢想的翅膀實現自我的價值,都能擁有屬於自己的那一片天空!

總之,看了這部電影讓我在教育這條路上更具有信心,也更充滿力量,就像克拉克說的:“對我來說,教書就是製造驚喜,就是製造令孩子難忘的經歷。”只要我們付出所有,我們的學生也一定會帶給我們驚喜。

《2012》觀後有感6

金秋的九月,我們又迎來了新學期的開學。今天下午,陳老師帶我們去多媒體教室觀看《開學第一課》。

今年《開學第一課》的主題是:幸福是什麼?節目中邀請了著名學者于丹、網球冠軍李娜、武術高手成龍、飛天英雄楊利偉和小童星林妙可等人談談他們各自的幸福是什麼。最令我感動的是小女孩孟佩傑的故事。

孟佩傑從小父母雙亡,父母把孩子託給劉芳英照看。三年後,劉芳英癱瘓了,當時才八歲的孟佩傑開始為養母洗衣做飯。每天,她得六點起床去菜市場買最便宜的菜,為養母做早飯,喂完養母,才匆匆忙忙去上學。放學後,還一路小跑趕回來照看養母,幫她活動腿腳。有一年六一節,養母給了她一塊錢,讓她去買零食吃。可中午放學她卻把一塊錢還給了養母,說:媽,我們家日子難過,這一元還給您吧!她的條件那麼差,可是她還是覺得自己是幸福的。

我跟她比起來那可幸福多了。因為我生活在愛的海洋裡。開學了,媽媽在我的新書包裡準備了豐富的學習用品;操場上爸爸陪我打球,鍛鍊身體;課堂上,老師關愛的目光裡充滿信任;班級裡,同學們的友誼溫暖人心。

幸福是什麼?幸福是承擔,幸福是關愛,幸福是看《開學第一課》!

《2012》觀後有感7

“窮”這個字在會寧生根發芽,會寧也因“窮”而出名。會寧是個乾旱的地區,那裡的人把水看得比油還珍貴。然而正是因為缺水,所以那裡的人要考出去回來改變家鄉面目的願望更為急切。現在就讓我們從國小說起吧。

會寧因為窮,所以國小的教室也是獨特的,國小不過是幾座土房子,只有一座是磚砌的,那裡的人信奉一句話:“再窮不能窮孩子,再苦不能苦教育。”所以教師把讀書抓得很緊,上課時除了課堂作業以外,其它的複習就用手指或木棍在地上寫字。學校裡的學生因為離家有10公里的路程,所以中午一般都不回家,只吃自帶的幹饃和白開水。下課了,同學們玩得只不過是跳方格、踢鍵子、玩鬥雞。放學時,學生在回家的路上邊走邊讀書。

而在城裡的學生,每天放學都有家長接送;下課時玩乒乓球、足球、籃球、跳繩、沙包......;放假時,我們可以去參加各種興趣活動;寒、暑假時,我們可以跟父母去旅遊、看世界。而會寧的孩子可就不一樣了,放假時,小點的孩子,乾點自已能幹的雜活,大一點的就幫父母分擔家務勞動。

中學生因為大了,離家更遠了,所以就開始過住宿生活。到了吃飯的時間,男生、女生就切菜的切菜,挑水的挑水,煮飯的煮飯,但是由於柴火不夠,所以飯經常煮得半生不熟,而且菜也大多是她們揀來的野菜,很少吃到新鮮疏菜,如:土豆、白菜、韭菜、青菜等。只有考上大學才能夠吃到,也只能吃全校最便宜的飯菜。

因為那裡窮,教學生的老師日子過的更窮,有一位男老師,他當國小教師10年了,所有的心思都在學生身上,家裡的事情全都落在妻子的身上,每天早上她都要到好幾十公里的城裡去賣繩子,到了中午,她才趕回去給孩子做飯。下午,就一直幹農活,記者採訪她時,她說她無怨無悔,在怎麼也不能耽誤孩子們的學習,我辛苦是小事,耽誤了孩子們的學習,我一輩子都會後悔的。還有一位教師,它教書30多年了,對學生就像對自已的孩子一樣,大家都很尊敬他,但是老天不長眼,有一天,天上下了一場冰雹,把這位老師家的田砸光了,村民們為了感謝他,給他分了三塊最好的田。

會寧,這個地方是一個神聖的在方,他永遠會培養出一批又一批的能人。

《2012》觀後有感8

當歷史的腳步進入1661年的時候,清朝第3個皇帝康熙的登基,中國迎來了封建王朝的最後一段盛世,此時,人類社會正在發生前所未有的鉅變。

15世紀末,歐洲的航海家們開始征服海洋,伴隨著資本主義的對外擴張和貪婪掠奪,世界逐漸連線在一起。從此,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孤立於世界之外而存在。

18世紀後期,英國的工業革命,美國的獨立戰爭和法國的大革命深刻地改變了人類文明的程序,人類社會的現代化已經成為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這股洶湧的浪潮不可阻擋地邂逅了中國,沉浸在康乾盛世中的人們全然不知這盛世亦正面臨著一場厄運。正在全球範圍內爭奪利益和霸權的西方殖民主義勢力已經擴張到東方,三千年未遇之大變局即將到來,中華民族百餘年艱苦卓絕的偉大復興歷史由此拉開序幕。

在140年前的1866年,馬尾造船廠的建立確是一件備受關注的大事,船廠的創辦者左宗棠在奏摺中說:“修建造船廠的目的是欲防海之害,肩負著如此重大的使命,中國第一個也是當時亞洲最大的現代船舶修造廠在小鎮馬尾動工了。馬尾造船廠開始修建的26年前,危機從海上而來。1840年6月,集結在澳門沿海之外的英國艦船出發北上,入侵中國。此後兩年中,清政府屢戰屢敗,最終被迫議和。歷史學家將這場戰爭稱為鴉片戰爭。古老中國以這樣的方式開始了自己的近代史。中英之間為什麼會爆發這樣的戰爭,它將會造成怎樣的後果呢?這一切看起來好像與兩種植物有關的貿易引起的-英國人的鴉片和中國人的茶葉。

對於工業革命後生產能力激增的英國來說,擴大世界市場是它最急迫的願望。中國鄰邦印度此前已淪落為英國掠奪原材料傾銷工業品的殖民地,為了獲取利潤,英國殖民者在中國人中製造了一種需求-鴉片。以此在40年的時間裡,掠走了三、四億兩的白銀。馬克思曾譴責道,非法的鴉片貿易年年靠摧殘人命和敗壞道德來填滿英國國庫。英國議會最後以5票的優勢否決了反對黨提出的反戰議案,鴉片戰爭爆發。

在這場從海上而來的挑戰中,完全沒有準備的清政府遭遇了完全沒有預料的失敗。道光年間的中國作為東方的大國,擁有80萬的兵力,而英國派出的遠征軍初期只有7000人,到戰爭結束時也不過2萬人,偌大一個帝國為什麼敗於遠道而來的英軍。在鴉片戰爭爆發之前,幾乎沒有中國人意識到雙方在社會制度和生產力上的差距,長期的閉關鎖國封閉了中國人的眼睛和心靈。而英國人很早就對雙方的差距瞭如指掌,併為戰爭做了周密的準備。

鴉片戰爭成為中國歷史的一塊界碑,以割讓香港島,賠款2100萬銀元等為主要內容的《南京條約》記錄了中華民族在西方殖民者的槍炮逼迫下墮入近代的屈辱,彷徨和困惑。自此,中國社會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戰爭結束後,當得知英軍已撤出長江,道光皇帝的第一個反應就是下令沿海各省撤軍,清政府的軍政大員彈冠相慶,中國的一切彷彿又回到原點。

1841年8月的一天,遣戍新疆伊犁的林則徐在鎮江與老朋友魏源會面,林則徐將《四洲志》交給魏源,希望他能編纂成書,喚醒過人瞭解世界。一年之後,第一部系統介紹世界的中文著作《海國圖志》完成了。魏源的一句“師夷長技以制夷”帶著理性救國的態度寫出了第一代睜眼看世界的中國人對國家前途的思考,然而這卻是一次無聲的吶喊。1840年的炮聲無法驚醒一個沉溺於自己深厚傳統的天朝迷夢。第一代探索者的聲音是這樣的微弱,變革連萌芽都沒產生就已結束,大清王朝對於近代世界僅有的一些認識無聲無息的消亡了。

就在這一時期,歷代封建王朝由盛而衰的週期性危機在清王朝再次上演,1851年反抗清政府統治和西方列強入侵的太平天國起義爆發。起義不僅嚴重動搖了清王朝的根基,而且提出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較為系統的發展資本主義的方案-《資政新篇》。然而,這場歷時14年的農民起義卻被清政府鎮壓了。

而此時,大英帝國的工業製成品佔到世界的三分之一,鐵路里程和機動船舶數量達到世界的一半,依靠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資本主義制度,英國成為全球最強大富裕的國家。

瘋狂的帝國主義擴張沒有給清王朝喘息的機會,第一次鴉片戰爭結束14年後,危機再次從海上來。這一次,侵略者直接逼近了大清國的首都。1860年的10月18日,英法聯軍焚燬了圓明園,同時也焚燬了士大夫心頭虛幻的“上國尊嚴”。內外交困之下,1860年12月24日,咸豐皇帝不得不釋出了向西方學習先進技術的第一個“上諭”,此時,距離鴉片戰爭已過去20年,清王朝喪失了20年革新圖變的寶貴時間。以1861年1月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成立為起點,中國近代第一次由清政府主導的自救探索開始了,史稱洋務運動。

19世紀60年代,洋務運動風生水起,以軍事工業為主的近代企業出現了。洋務運動能夠幫助清王朝實現國家的自強嗎,這是否就是中國走向現代化的方向呢?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號稱亞洲第一的北洋海軍全軍覆沒,中國陸軍更是一敗再敗。為什麼大清國會敗於近鄰日本呢?第一是社會制度的腐敗,第二是經濟技術的落後。洋務運動期間,中國自主修建了第一條鐵路-唐胥鐵路。1881年建成後,清政府卻認為火車震動了東陵的先王神靈,因而禁止使用機車,此舉暴露了清王朝封建專制統治與時代大潮間的巨大落差,此時,歐美各國已進入以電氣化為標誌的第二次工業革命。殘酷的現實證明,洋務運動無法實現自強的目的,不是中國現代化的方向,究竟什麼才是救亡的良方呢?

1895年,嚴復在《救亡決論》中指出,如今中國不變法則必亡。1898年嚴復再次為中國人敲響了解放思想的警世鐘,翻譯了赫胥黎的著作,取名《天演論》。

1894年,孫中山北上天津希望拜見李鴻章,表達自己以和平之手段漸進之方法請願於朝廷,俾倡於新政的主張,卻遭到了拒絕。失望的孫中山遠赴海外開始以革命的方式探索救國之路。而此時,康有為想用變法維新來挽救清政府的危亡。1895年春天,康有為、梁啟超聯合千餘名舉人共同發起了“公車上書”,提出變法主張。

中國人用近半個多世紀的時間認識到,打敗中國的並不是堅船利炮而是西方的制度,康有為的主張得到光緒皇帝的支援,1898年6月11日,戊戌變法就此開始。但是僅僅103天后,維新派的改革被迫終結。對於亟待變革的中國來說,失敗同樣寶貴,作為中國近代一次重要的思想啟蒙運動將封建思想打開了一個缺口。

19XX年,甲午戰爭失敗5年後,列強再次侵入北京,這一次是8個國家的鐵蹄,整個中國彷彿都被撕裂了。19XX年9月7日,清政府與11國政府簽訂了《辛丑條約》。從1840年鴉片戰爭至此,清政府的戰爭賠款總額高達7億2450萬兩白銀,帝國主義列強強迫中國政府簽訂的各種不平等條約總數達幾百個之多。清王朝已經完全淪為一個對內不能保護國民尊嚴,對外不能捍衛國家主權的腐朽沒落的政府。

20世紀的中國,一個聲音變得越來越響亮,那就是革命。1911年4月27日,黃興率領120餘人在廣州起義。廣州起義半年後,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大清王朝土崩瓦解了。

辛亥革命是比較完全意義的資產階級革命,是中國人民為救亡圖存,振興中華而奮起革命的一個里程碑,使中國發生歷史性鉅變,中國人民思想也由此獲得一次巨大的解放。然而,辛亥革命又是一次不徹底的革命,中國仍舊在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壓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並沒有完成,在接下來的歲月中,誰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使命,誰能讓中國人過上有尊嚴的生活,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還將經歷怎樣的艱難曲折,才能找到一條正確的道路呢?

《2012》觀後有感9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每一個人,都應身懷愛國心。愛國說難又易,說易又難。只需記國、牽國、念國。祖國是我們幸福港灣的支柱,沒有祖國,我們只是無家可歸的流浪人。復興中華,要從小一輩奮鬥。在解放前。就有一位人小志氣大的人。他機智,他勇敢,他憨厚、他可愛,他就是小兵張嘎。

在觀看完《小兵張嘎》這部抗日戰爭電影后,我感慨萬千。村子裡鄉親都愛叫張嘎為“嘎子”在日軍進村子後,與小嘎子相依為命的奶奶,為保護八路軍老仲叔,慘死在日軍的刺刀下。嘎子為了給奶奶報仇雪恨,一個人帶著老仲叔送他的木槍,踏上了路途漫漫的“征途”。

來到八路軍的陣營所在的村子,嘎子通過自己聰明才智,以扎破一名八路軍的自行車車輪,順利到達路軍陣營。可是錢隊長以為他年齡太小不可以成為八路軍。但嘎子沒有放棄,在他的說服下,錢隊長終於受不住他的軟硬磨泡,讓他如願以償的當上八路軍。

嘎子在自己的機智,勇敢下,一次又一次的替錢隊長出色地完成艱鉅的任務,把鬼子耍的團團轉。

年紀輕輕的嘎子,便可以在自己的聰明、機靈、勇氣下,完成錢隊長的任務。而我呢?如今的生活,幸福得不言而喻。從小到大,我都是在父母的羽翼下健康成長。就像溫室裡的花,無狂風暴雨,雖長得嬌豔美麗,卻脆弱。就是那蜜罐中的糖果,只有膩人的甜味,而沒有生活中的酸辣鹹。一點挫折、打擊,便會把我傷得體無完膚。張嘎有足夠強大,去保衛祖國,而我,卻只能生活在祖國的保護下。.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富則國富。我願做一隻雄鷹,展翅翱翔在祖國的上空,保衛祖國。

《2012》觀後有感10

許靈均第一次與李秀芝見面,他們就結了婚。因為許靈均的好,李秀芝從心底裡接受了許靈均。

許靈均跟秀芝說:“我是右派,我犯過錯誤。”

秀芝說:“姓郭的大叔說了,你不是壞人。犯過錯誤那我們以後不犯錯誤就好了。”

許靈均說:“我是註定要在這裡勞動一輩子的。”

秀芝說:“一輩子有什麼不好,我陪你在這勞動一輩子。”

許靈均教秀芝學文化,秀芝在靈均去山上放馬的時候就寫了日記。裡面寫到這樣一段。今天去看了電影《列寧的1918》,裡面有一句話靈均回來我要說給他聽“麵包會有的,一切都會有的。”

靈均去北京見父親的一天晚上,有這麼一個場景特別有意思。

秀芝問:“你爸爸在美國是個什麼幹部?”

靈均說:“資本家也叫企業家。”

秀芝說:“那有很多錢咯?”

靈均說:“人家說他是億萬富翁。”

秀芝問:“一億是多少?”

靈均說:“大概能買一萬輛汽車吧。”

這個時候他們的小孩青青喊道:“爸爸,我要汽車、我要爺爺的汽車!”

秀芝很嚴肅的走過去教育了青青說:“沒出息!青青,媽跟你說,那是爺爺的錢,錢只有咱們自己掙來的,花的才有意思,才心裡安逸。像我買鹽我知道這是我賣雞蛋換來的吖,我買辣子那是我割稻子賺來的,我給你買小人書,我知道這是我加班打場得來的錢啊,不是我們自己的錢,一個也不要,這叫志氣!”

這段對白不僅講了一個很簡單又易懂的道理,更是因為扮演青青的演員同馬雲長的很像,所以網友們就調侃到難怪馬總說:“我從來沒碰過錢。我對錢沒有興趣。”原來是從小教育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