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

當前位置 /首頁/教育範文/讀後感/列表

告別薇安讀後感

讀完一本書以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在寫讀後感之前,可以先參考範文,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告別薇安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告別薇安讀後感

告別薇安讀後感1

在圖書館老師的推薦下,我借了這本書,盛情難卻,而且安妮寶貝的大名很早以前就聽過,但是書卻是一直沒有看過,很長時間沒看小說了,趁著假期也看看這種據說很小資的文字。

這本書查了一下,是安妮寶貝的處女作,裡面都是一些短篇。主人公的名字也大同小異,文字讀來感覺很晦澀難懂,也許對於我——這種白天活動的,稱不上小資的人來說難懂,黑夜的生活也過過一段時間,但是終究不太適應。黑夜儘管對於人的頭腦來說是適合思考的好時間,但我還是喜歡白天,有些事我認為還是糊塗點好,不要思考得太細緻,“難得糊塗”麼。

有一些書評說是這本書適合30歲以上的人讀,雖然依據市場細分的型別來說年齡是一個很好的細分要素,但是我卻不太喜歡僅僅依託年齡來界定讀者群的型別。看了本書感覺有些抑鬱,她的文字始終遊走在生命和愛情中,但是生活中除了這些還有很多,是現代人所無法擺脫的,也許小資文字是凌駕於生活中的一種超脫想象吧,畢竟沒聽過有誰始終過著這種小資生活的。

小資這個詞,從現在起我越來越不喜歡了,因為感覺標榜小資的周遭人越來越矯情了,也許人到最後還是應該回歸現實吧。

告別薇安讀後感2

這兩天閒來沒事,心血來潮,就看起了安妮寶貝的《告別薇安》,大家都說安妮寶貝的書充斥著頹廢,告別薇安讀後感。現在也一度自認為自己很頹廢,每天只能喝點酒麻醉自己,也不知道和誰學會的喝酒,現在倒形成了“每天晚上兩瓶啤酒,有個好睡眠”,呵~無奈吧,不然就整晚上的腦子亂轟轟的想個不停,痛苦死了,我喜歡這種每天喝了酒就倒頭大睡什麼都不去想,第二天早上眼睛腫腫的,感覺全身都是膨脹的,很舒服,所以我決定去看這本書去看她的頹廢。以前只是聽說,看安妮寶貝的書會讓你有一段時間笑不出來,現在看了才知道,原來真是這樣的。她的文字就是有這樣的能力,讓人絕望;讓人有窒息般的痛楚。

雖然真的很頹廢,但是我覺得文字還是很優美的。

有些文字頹敗的美麗,不過更多的則是讓人避之不及的傷。本來決定要高興的心,看著看著卻是那麼的高興不起來、那麼的不想笑。看著她不厭其煩的描述,讓我覺得,絕望是美的,絕望的同時,我就是特別的了。雖然文字簡單頹廢而又灰暗,可總在不聲不響中揭露現實生活中真正的一面。其實生活不就如此呵~是吧!!

這樣的故事這樣的人只要你讀過,定不會忘記——一個叫林的男人,嗜好咖啡,喜歡陰暗的地方,喜歡和不同的女人在一起。但很難找到自己心愛的女人。愛穿棉布襯衣。平時用藍格子的手絹。只穿繫帶的皮鞋,從不穿白襪子。不用電動剃鬚刀。

用青草味道的香水。會把咖啡當水一樣的喝。而且很瘦。在現實的人群中,他沒有對手。只能在帕格尼尼的`唱片裡尋找愛情。後來他遇到VIVIAN,稱她薇安。 在那些夜晚,他對她訴說他的童年,讀後感《告別薇安讀後感》。他的初戀。他殘缺的家庭。

他內心所有的陰暗和光明。VIVIAN是在現實和虛幻之間的女孩。她的一切,林並不很清楚。在他的潛意識裡,她可能就是薇安。於是林對薇安之情就寄望在她身上。他以為那就是愛情。和她一起默默地喝咖啡,輕輕撫摸她潔白的手指。

喬的死去,和VIVIAN同居的男人,讓他開始尋找薇安,他不想只是遊戲。卻不知道這種愛情已到了盡頭。卸了妝的愛情原來是憂傷……

第一次接觸安妮寶貝,於是選擇了她的處女作,一本既熟悉又陌生的書——《告別薇安》,熟悉的是名字,陌生的是文字,是人!

城市黯淡的背景。白棉布裙的女孩。一個名字叫林的男人。不同的場景和情節。堅持的黑色主題。愛情和死亡。告別和流浪。作品中的人物多為靈魂的漂泊者。外表冷寞,內心狂野。隱忍著叛逆的激情。有沉淪的放縱,也有掙扎的痛苦。相同的都是受到焦灼和空虛感的驅使。從而一再踏上孤獨的探索路途。

她自己評價這本書“是一個人剛出發的姿態,有很多單薄的銳利,容易被打碎,所以有疼痛”。網路讀者評價為“辭藻陰鬱豔麗,行文飄忽詭異”。

讀《告別薇安》,接觸安妮寶貝,有一種深深的震撼與疼痛,那褐色閃爍的淚痣,擁抱時輕輕的顫慄,放縱的歌唱、歡笑與淚水,心底的無聲的潰爛。一切的文字,都顯得壓抑與冰冷。一種絕望深處的期望,讓人在窒息中得以呼吸,在哭泣中看到歡笑,在虛幻中觸控現實,在孤寂中自我慰藉。

不知道是文字影響了我,還是自己影響了自己,壓抑、孤寂、惶恐、窒息的感覺如潮水般湧來,眼淚決堤,也惟有眼淚……

愛情,如花瓣般凋落:寫滿深深的傷痕,無法完美。

死亡,如影子般隨行:烙著絕望的宿命,難以逃脫。

告別薇安讀後感3

我不記得自己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讀安妮寶貝的東西。前幾天才好不容易在書店裡翻來了一本她二零零零年出版的個人第一本書:《告別薇安》。

她說很多時候,自己是個四處飄蕩的人。生活缺乏隨性以及安全感。最終讓自己長成了一棵狂野而寂寞的植物,扎進潮溼的泥土裡面。

我想起自己也是個嚮往自由的人。嚮往一個人的生活。我憧憬過四處的旅行,我幻想過獨自的前行。但我從不敢想象漂泊的生活。於我而言。我知道有很多人,他們漂泊過或正在很多城市漂泊。也許表面看來他們是敢於尋求自我的人,但其實呢,其實是他們曾經生活的姿勢太陳舊,是他們的靈魂太起伏。他們也想找到一個喜歡的平靜的地方留下來。就像她說的,我們的生命,就是以不斷出發的姿勢得到重生。為某些只有自己才能感知的來自內心的召喚,走在路上。無法停息。

有些人說她陰鬱的文字令他們恐懼。無法平靜。有些人又對她抱著好奇和想象。也許這兩種人之中有重疊的部分。很多人都喜歡把自己的生活打扮得精緻,以為這樣或許就會無懈可擊。可現在有人跑出來揭穿了。那些故事就彷彿心裡隱忍的和潛伏的暗流,暴烈地衝出了地面。

就是安妮寶貝。

她對此只有一句話,如果心裡藏著一些眼淚,又為什麼不感覺一下它的流動呢。

是呵,不要讓它最後在時光裡乾涸。

我在讀完這本書以後,有一段連續的時間,都沉浸在這一個個故事之中。她的主人公永遠只是這幾個名字唯美的人,安藍,喬,林。連她自己也說,他們只是一些美麗而有缺陷的人。如同生命本質上的形式。有人問她,文字裡經常出現的那個女孩是否就是她自己呢。我想,可能是的。而她說,她同時也是看到文字的每一個人。是閱讀著的人,心裡的陰影和傷口。

也許是這樣的吧,也正因如此,它被一些我們這般孤獨而脆弱的閱讀的靈魂靠近並且擁抱。在那裡,我們學會了沉默地傾訴。

摘除面具,敞開心扉。這樣傾訴才能開始。然後卸下包袱,重新出發。

我甚至在想,是否在某一刻,我們會像陌生人一樣擦肩而過。

我曾經也記得,像她這樣遊移不定的生活到頭來可能是一無所有。人,應當有固定的工作,有穩定的生活。

而她說,一直都不想工作。卻以此為目標始終在努力地工作。

這讓我想起了以前曾有個人說過,一個人一直想自殺,因為這個明確的目標,他活了下去,並活了很久。這樣看上去邏輯矛盾的一句話,卻正中我的心坎。也許這世上想法相通的人真的很多,而真正能以此為目標努力的,又有多少呢。每個人好像都過得不容易。但回過來看,我們終究都是要過下去的,不管按照什麼樣的方式。每個人都試圖在按照自以為是的目標和幸福標準生活下去。而這種感覺又很容易被吹散。

也許這個時候該試著像她那樣做,一個人趴在18層的陽臺上往樓下看。會發現大街上的人車如蟻,高樓成了積木。然後高聲地尖叫一聲,宣洩完成了,聲音也很快被呼嘯的風帶走。那裡有我們很久沒有看到的,空闊並且深藍的天空。

我們可以選擇百折不回地期待和嘗試。當然我們也可以選擇清醒而堅強地生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