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

當前位置 /首頁/教育範文/讀後感/列表

讀李煜詩詞有感1400字

我覺得詞人李煜是一個信佛的人,佛家追求的是心靈的純潔、靜美。李煜的詞也又這樣的追求。

讀李煜詩詞有感1400字

李煜別號鍾隱、白蓮居士。名號雖然只是一個符號,但其中蘊含的文化內涵是不容我們忽略的。李煜以鍾隱為號,說明他嚮往隱士的生活,並且透露出他厭世的情結。他又以居士自居,居士是佛家對有才有德而又隱居不仕的人的稱呼。這兩個別號都無形中透露出他的人生追求和心靈嚮往。信佛主要是要追求一種心靈上的解脫。

李煜的這首《漁父。》,其實就就體現了他追求自由,甘於退隱的思想。

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無言一隊春。

一壺酒,一竿綸,世上如儂有幾人。

一楫春風一葉舟,一綸絲縷一輕鉤。

花滿渚,酒滿甌,萬頃波中得自由。

據說這首詞是李煜的哥哥弘冀與他爭皇位時做的,李煜生來有奇貌,也就是有一目重瞳,據說擁有重瞳的人都是天賦異秉的。歷史傳說在李煜之前僅有堯舜禹中的舜和西楚霸王項羽有重瞳。雖然李煜並無心爭位。但是他哥哥卻因為他的天賦異秉而視他為大敵。

李煜在這首詞中明確的表明了自己的歸隱思想。“一壺酒”、“一竿綸”、“花滿渚”、“酒滿甌”對他來說就足夠了。他嚮往的是一種精神上的自由,是在“萬頃波中得自由”。

李煜在詞壇的地位是有他的小令決定的。他擅長於寫小令。如果說長調是適合於鋪張敘事的話,那麼小令就更適於抒情。在《詞論隨筆》裡就提到:“小令需突然而來,悠然而去,數語曲折含蓄,有言外不盡之致。小令追求的是一種韻味,一種繞樑三日的韻味,如果把話說盡,不能給人以想像的空間那就索然無味了。小令需達到”羚羊掛角,無跡可尋“的境界。李煜詞《浣溪紗》的最後一句“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就讓人有無盡的遐想。

俞平伯在《讀詞偶得》中就“天上人間”這四個字解出了四種意思:第一是疑問句,這流水落花的歸宿,是天上,還是人間;第二是對比口氣,昔日是天上,如今是人間;第三嗟嘆的口氣,天上啊!人間啊!;第四不從口氣方面來體會,而是從上下呼應來考慮,“流水落花”是承接“別時容易見時難”一句。“流水落花”是別時的容易如此,“天上人間”是見時的艱難。正所謂“詩無達詁“,不管是哪種解釋都應該是合理的。好的詞句就應該像“天上人間”一樣。讓人讀出多種韻味。

李煜在他的小令中善用白描手法,白描是最能體現他自然風格的一種寫作手法。白描的成功運用是詞中語言有如白話,卻韻味無窮。如李煜的這首《相見歡》: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一句非常的淺白,卻讓我們感受到了一種悽婉的美感。“林花謝了春紅”是詞人的實景,他並沒有用多少修飾,卻讓我們體會到詞人對林花零落的惋惜。“太匆匆”三個字加深了詞人的這種婉約之情,同時也是對現實的無可奈何。“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這句在修辭手法上來看是用了互文的手法,例如“秦時明月漢時關”這句一樣,並不是字面上理解的秦時的明月和漢時的關,而是秦漢是的明月和邊關。同樣的“朝來寒雨晚來風”也是這樣,是早晚都會有陰風惡雨。這不僅是對自然天氣的一種感慨,更是所處環境的無奈。落為亡國之君。他毫無反擊之力,只能是無奈。詞中“太“和”無奈“兩詞最能體現詞人有心無力的現實狀態。

李煜的詞不可同於同時代的花間詞人的詞。花間詞人的詞大多是以一種代言體的形式出現。比如他們常常以美人喻自己。而李煜卻不同,他在詞中大膽的抒發自己的感情。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五代詞在詞的發展中是起過度的作用。李煜的詞在這過程中起到的作用就是真正的貼近了生活。詞不再是古代樂工用來歌舞的的詞,而成為了士大夫抒發心中情結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