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

當前位置 /首頁/教育範文/讀後感/列表

《沒有教不好的孩子》讀後感

篇一:“不教育的教育”第一篇讀後感

《沒有教不好的孩子》讀後感

總是以忙為藉口,沒有時間看書,這次在幼兒園的壓力和教育兒子的重任壓力下終於把“不教的教育”看完了,真是一本及時閱讀,不讀了會遺憾終生的好書,是拯救孩子,培養出一個樂觀、向上,有完美性格的孩子的好書。看了這本說我從中得到的教育孩子有三點非常重要。

第一, 自己是什麼樣的父母?

孩子會變成什麼樣?孩子是人才還是庸才,將來是否有積極的人生觀,是否熱愛生活,一切的一切不能說完全取決於父母,家長,但應該說90%和我們有關係,所以說有怎樣的父母和用適合每個孩子的教育方法才是培養出好孩子的根本。我們的父母他們是否具有教育孩子的能力?這是我們中國當前面臨的一個大問題,我們自己的人生定位,人生價值取向還在漂泊不定,對待人生和事情的態度還存在問題,怎麼來教育我們的孩子。

第二, 用什麼樣的方法?

教育孩子需要我們瞭解一些心理學,瞭解人性和孩子的天性,依道而行才能成功,如何開發孩子的潛力?培養他對事物的興趣?非常重要。看了地球上星星我也深有體會,不要輕易給孩子定位他不好,笨之類的,那是對孩子幼小的心靈極大的傷害,我們大人如果被別人否定了是什麼感覺,我想孩子一定比我們的承受能力能低,只是他們表現的形式不一樣,他們可能用不聽話來掩飾等等。印象最深的是,書中說牛頓總是喜歡自己在那傻傻的坐著,有人說這個孩子有問題,他的媽媽說:我的兒子是在思考。他的媽媽知道他的兒子和別人不一樣,他知道按照他能接受的方法接受孩子。

第三, 我們是否夠愛孩子?

我們大人總是說,我這都是為了你好,甚至我們也被父母說過,都是為了你們好。好的事大家都知道也未必都能做,我們一定要以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幫助他來做某件事情。不是強迫他你就要這樣就要那樣。必須考第一,考第一當然好,不考第一又怎樣,有的家長為了滿足自己的自尊心事事強迫孩子。比如,冬天孩子可以去玩玩雪,可是家長就是不讓,覺得弄髒了衣服還要洗,你那是愛他嗎?那是愛自己,孩子玩雪的樂趣完全沒有感受到。人的一生,重要的的是感受,通過不同的事情體會不一樣的心情,感受不同的人生階段。是的,充滿愛的方式和沒有愛絕對是不一樣的,為什麼說愛是偉大的,愛是一個奇蹟,任何事情沒有標準的好壞對錯的答案,自己喜歡的、愛的人做,自己就認為是好,不喜歡的人做我們就會認為是錯的,有時對錯只在我們的想法之間,和孩子也沒有關係的。所以,我覺得首先我們用正確的方法用愛的角度去教育和管我們的孩子,他們一定是一個有美好未來的孩子。當然也不能孩子想幹什麼就幹什麼總想溺愛的極端。

篇二:《沒有教不好的孩子》讀後感

《沒有教不好的孩子》讀後感

前幾天閱讀了《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後,我想到了前蘇聯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的一句教育名言:“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教師。”我覺得在現實中,教育者對這個觀點的理解各不相同,在贊同的同時也有質疑的聲音。我談談我自己對這一觀點的理解。

首先來說說好孩子的標準是什麼?“沒有教不好”的孩子,這個“好”,從什麼角度來定義?我認為,把孩子教“好”並非單純讓孩子爭得第一、獲得獎賞,也不是要求班裡的每一個孩子都成為優等生,一定要把成績差的孩子教得和成績好的孩子一個樣。因為不是每個孩子都有成才成“家”的資質,孩子有個體差異,他們每個人是不同的。因此,“好”的標準也應該是不同的。我認為,孩子“好”的定義應該跟孩子的個體有關,不能以相同的標準去要求每個孩子。孩子的“好”只能跟孩子自己有關係。 “好”孩子,就是把自己做到最好的孩子,把孩子“教好”,就是讓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而不是讓孩子個個都成為“三好學生”。孩子只需要在今天比昨天進步一點,明天比今天多些進步,就足夠了!

讓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是非常高的、終其一生的要求,所以,這隻能作為是教育孩子的一個目標和追求,向這個方向靠攏,孩子就會越來越好!

其次,這篇文章還讓我想到了以後要多去關心、幫助班裡的學困生。因為學困生他們平時遭受到的失敗比較多,體會不到成功,而我們老師總是在心裡有意無意地拿他們和優秀學生比,有候也會因為他們的一些表現去指責和埋怨他們,致使他們經常會產生無助感,放棄對生活的追求,我們老師首先應該在態度上賞識和尊重學生,然後練就一雙善於發現學生閃光點的眼睛,讓他們也體驗成功。

篇三:《教育不簡單》讀後感

今年11月,我認真閱讀了嶽亞軍編著的《教育不簡單》,作者在書中通過案例的形式向我們傳遞著如何觀察和傾聽學生,如何照顧每一個有差異的學生,如何識別學生的力量,如何預測問題、分析問題及做出深思熟慮的決策等等的原理、路徑與方法。這些真實的發生在複雜的三角關係——教師、學生、學科之中的實踐,不僅需要教師的學術能力,更需要教師的智慧以及對教育事業的熱愛,這些是超越教學技巧的。

教育不簡單。雅斯貝爾斯說:教育是人的靈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識和知識的堆積。教育本身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顆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有靈魂的教育意味著追求無限廣闊的精神生活,追求人類永恆的終極價值:智慧、美、真、公正、自由、希望和愛,以及建立於此相關的信仰。”每一個生命都是獨一無二的,每一個青春的生命是充滿個性且絢麗多姿的,每一個人表達生命的方式也是多元的,教育需要智慧。

每一個孩子都是一朵花,這朵花都有屬於他自己開放的季節,一旦找到了屬於自己的開放季節,就會開放得無比絢麗。所以我們老師,尤其是班主任,在對學生的教育中要學會等待,學會了等待也就意味著教師能夠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意味著能夠用從容的心態對待自己所做的工作:不急於求成,不心浮氣躁,不指望一次活動、一次談話,就能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作為老師,只要心存孩子,心念教育,把自己的心放大,你就會發現生活永遠都是美好的,你就會愛你身邊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