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

當前位置 /首頁/教育範文/讀後感/列表

《呼蘭河傳》讀後感精選15篇

讀完一本書以後,你有什麼總結呢?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呼蘭河傳》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呼蘭河傳》讀後感精選15篇

《呼蘭河傳》讀後感1

我剛從書店裡出來,手上還拿著《呼蘭河傳》,不由又想起了蕭紅阿姨寫的《祖父發園子》 ,那 時的蕭紅是多麼調皮,可愛呀!於是,今天上午我再次翻開了《呼蘭河傳》,再次去探索呼蘭河 這座小城的奧妙。

這本書共分為七個章節,分別是:小城風貌、城中盛事、我與祖國、荒涼的院落、小團圓媳婦,有二伯、馮歪嘴子。每一個故事都特別讓人有輕鬆之感。越往下讀,心頭就會沉重一些,讓我置身於書中,流連忘返。

呼蘭河這座小城的人們是多麼迷信呀!人們跳大神、糊陰宅、放河燈......利用這些來保佑一生平安,他們卻渾然不知這一切都是假的;東道二街的泥坑,曾淹死過多少條鮮活的生命,比如:雞、鴨馬......卻沒有一個人去填那個坑,因為人們認為一切都是天意,呼蘭河的人們還是愚昧的'。人們居然認為跳大神可以治病,放河燈可以讓野鬼投胎,糊陰宅可以讓人們在陰間擁有一切,人們所謂的“盛宴”就是讓十二歲的女孩洗澡,人們還用“治病”的跳大神當成“表演”當地人民是多麼愚昧、麻木。

呼蘭河這座小城的生活是多麼刻板單調呀!人們一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工作,每一年必有跳大神,放河燈、廟會......

這些重要的活動有一個人多麼渴望吃豆腐,但家裡沒有錢,他說他以後要賣豆腐,這樣也行是人窮志短吧!

呼蘭河的人民還是自欺欺人的,他們知道他們生活貧窮,無法改善他們的居住條件,只能自欺欺人地說“沒事兒”

合上書,腦中浮現出呼蘭河這座小城。啊!呼蘭河!你是一個充滿如此世俗氣息的地方啊!

《呼蘭河傳》讀後感2

正如作家茅盾所說,《呼蘭河傳》這本書“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

的確,《呼蘭河傳》這本書本身就是一幅多彩的風土畫,它如詩如畫地講述了作者蕭紅年幼時在呼蘭河畔的所見所聞。娘娘廟的風土人情、十字街的繁華、“跳大神”時人們的歡暢,這些無不訴說著呼蘭小鎮的五彩的風土人情。

可陽光總是伴隨著陰影,五彩繽紛的事物背後黑暗的那面同時存在。

那時正處於封建社會,人們對封建禮教深信不疑,不肯接受新鮮事物。傳統、殘忍,而毫無意義的儀式被延續下來,比如“扎綵衣”,“算卦”。這無不反映出當時社會的混亂,以及他們的愚味,殘忍,對傳統的事物不分辨真假。

小團圓媳婦的遭遇就是個最好的案例。

小團圓媳婦原本是一個活潑向上的小姑娘,但由於重男輕女的舊習,女性的社會地位極低,因此她在八歲時便被賣去了呼蘭鎮的老胡家,這在年幼的小團圓媳婦身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心理創傷。她本是個性格里稍帶調皮的小女孩,但當時的人們麻木地認為只有乖巧賢惠才是女孩子們的本分,順從更是排在德行的首位。就是如此,小團圓媳婦與當時的社會格格不入,常常遭到婆婆的'毒打,身上留下烙鐵的印記。

後來,小團圓媳婦生了重病,又被捲入一場各種傳統儀式的漩渦。人們不用藥物治療,反而迷信各種如“跳大神”、“扎綵衣”、“算卦”等儀式。最後,小團圓媳婦在被用燒開的水洗澡時喪命。

從這方面看,《呼蘭河傳》這本書不就是“一串悽婉的歌謠”嗎?

童年的蕭紅頑皮、稚氣、天真,但當時可怕的封建社會深深地觸動了她的內心:正因此,她就借一本《呼蘭河傳》表達她對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生活的嚮往以及她對當時社會現象的批判。

《呼蘭河傳》讀後感3

從結構上看,一篇讀後感至少要有三個部分的內容組成:一是要介紹原作的篇名內容和特點;二是根據自己的認識對原作的內容和特點進行分析和評價,也就是概括地談談對作品的總體印象;三是讀後的感想和體會。即一是說明的部分,二是要有根據評價作品的部分,三是有感而發,重點在“感”字上。

首要的一點是“讀”。

“讀”是感的基礎,“感”是由“讀”而生。只有認真的讀書,弄懂難點疑點,理清文章的思路,透徹的掌握文章的內容和要點,深刻地領會原文精神所在,結合歷史的經驗、當前的形勢和個人的實際,才能真有所“感”。所以,要寫讀後感,首先要弄懂原作。

其次要認真思考。

讀後感的主體是“感”。要寫實感,還要在讀懂原作的基礎上作出自己的分析和評價。分析和評價是有所“感”的醞釀、集中和演化的過程,有了這個分析和評價,才有可能使“感”緊扣原作的主要思想和主要觀點,避免脫離原作,東拉西扯,離開中心太遠。

所以,寫讀後感就必須要邊讀邊思考,結合歷史的經驗,當前的形勢和自己的實際展開聯想,從書中的'人和事聯絡到自己和自己所見的人和事,那些與書中相近、相似,那些與書中相反、相對,自己贊成書中的什麼,反對些什麼,從而把自己的感想激發出來,並把它條理化,系統化,理論化。總之,想的深入,才能寫的深刻感人。

第三,要抓住重點。讀完一篇(部)作品,會有很多感想和體會,但不能把他們都寫出來。讀後感是寫感受最深的一點,不是書評,不能全面地介紹和評價作品。因此,要認真地選擇對現實生活有一定意義的、有針對性的感想,就可以避免泛泛而談,文章散亂,漫無中心和不與事例掛鉤等弊病。

《呼蘭河傳》讀後感4

我今天給大家介紹一本書,名叫《呼蘭河傳》。本書講了呼蘭河人的生活、蕭紅的童年,因為蕭紅小時候生活在哈爾濱的呼蘭,所以會有偏遠帶來的安寧,但也會帶來偏遠的落後。

呼蘭是一個很小的小城,只有:東二道街、西二道街、十字街,再就是小衚衕。但通過蕭紅的描寫,我彷彿來到一座好大的城市。我認為,在蕭紅的`筆下,呼蘭是無趣的,是無奈的,只是生、老、病、死,不過是出了什麼事就哭、就煩,過一會,也就會當做沒發生一樣,照樣繼續生活。像文中賣豆芽的王寡婦:她從此以後就瘋了,但她到底還得買豆芽,她仍然還得靜靜地活著。

介紹一下作者。蕭紅1911年-1942年,原名張迺瑩。被譽為“20世紀30年代的文學洛神”。她一生有三名對她來說非常重要的人物:蕭軍、魯迅和她的祖父。我覺得蕭紅必須需要有人照顧,如果沒人照顧,她便無助、弱小起來。

作者——蕭紅因家裡重男輕女,所以家裡除了祖父沒有人心疼蕭紅。蕭紅的爺爺陪她背古詩、給她做烤鴨,等等。因為爺爺善良,所以蕭紅爺爺的性格傳給了蕭紅;因為爸爸學習好,所以爸爸的聰慧傳給了蕭紅,同時也給了蕭紅相對良好的教育。這才有後來的稱之為“國民四大才女之一”。

蕭紅的家鄉就是呼蘭,祖先是闖關東從山東來到東北黑龍江呼蘭縣,蕭紅的家很富裕,是一個地主家庭,但蕭紅為了反抗包辦婚姻,因此離家出走,開始了一生的漂泊。

我覺得通過讀《呼蘭河傳》,蕭紅告訴我們:她的童年看來是有趣的,但心裡是無奈的;蕭紅很要強,想要有開闊眼界的慾望,這也許是自己離家出走的一件理由吧。總之,蕭紅通過這本書介紹了她的家鄉——呼蘭,通過一個已經長大了的孩子的視角,憑藉著對故鄉最深刻的記憶,帶著對爺爺的懷念,對小人物的同情,對自己的安慰,完成了它——《呼蘭河傳》,值得我們走近去看。

小偵探達尼爾讀後感大自然的孩子們讀後感人性的弱點讀後感1000字西遊記讀後感850字風雨哈佛路讀後感

《呼蘭河傳》讀後感5

我開始迷上了閱讀;這不僅是在讀別人的故事,而是在體會、欣賞。

最使我記憶猶新的莫過於蕭紅後期的代表作《呼蘭河傳》,這本書是作者記憶中的家鄉,一個北方小鎮單調的美麗,也介紹了人民的善良與愚昧。它透徹體現著作者巨大的文化,含量與生命的厚度。開啟書卷,默默的欣賞作者賦予著小鎮的情感。灰色的色彩,平靜的敘述,灰白的畫面將我帶到那暗淡無味並不繁華的小城。

在那裡,春夏秋冬,一年四季周而復始,到處都是寂寞。沒有色彩的`絢麗,沒有活力的人生,整個村莊都籠罩在灰暗中。在這裡,因為人們的無知愚昧,發生著一場又一場的災難,人們都在等待幸運的光臨。同時也有死亡的號召,我讀後與作者相同,不知該對他們是同情還是憎恨……最使我難以接受的是那個美麗的團圓媳婦小姑娘,可愛、善良的小姑娘,十二歲就賣到別人家的家裡做童養媳。她受盡欺凌!婆婆的打罵,外人的誤會,只是認為婆婆對媳婦的管教。剛最使我難以接受的是那個美麗的團圓媳婦小姑娘,可愛、善良的小姑娘,十二歲就賣到別人家的家裡做童養媳。她受盡欺凌!婆婆的打罵,外人的誤會,只是認為婆婆對媳婦的管教。剛剛開始活潑、開朗、健康的花季少年,沒多久就匆匆去世了。而讓親人傷心的並不是她的去世,而是他們做了一個賠本的買賣。

在舊社會中,有多少像團圓媳婦那樣,等待接受生命中的折磨。就因為舊觀念,舊思想,我慶幸現代的人們在知識中變得更睿智,能用自己的雙手創造美好未來,也沒有了男女的不平等……

《呼蘭河傳》讀後感6

蕭紅是一個當過亡國奴的人。

因此,在她《呼蘭河傳》中平靜的敘述中,透著一種蒼涼,一種無奈,甚至一種絕望。

清朝已亡,民國混亂。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中國,政府無力;中國人,缺乏組織。人,只能是一群會呼吸、會吃喝拉撒的生物。和他們養的雞鴨鵝、羊馬牛,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

街心的大泥坑,折射出來的就是這樣一種現狀。

德先生,賽先生。民主與科學,顯然還沒有抵達這個偏僻的東北小鎮。因而,有病了,跳大神;有災了,跳大神;但凡遇到什麼事,都希冀用這種傳統的古老的方式來解決。殊不知,這豈不是一個無窮迴圈麼?一個天真爛漫的,年齡才不過十三四歲的團圓媳婦,就是被這種愚昧害死的。她的死,集中體現了當時的中國社會缺乏人本思想和現代科學之下的愚昧和人性之惡。當那些道士在她瀕死之時,仍以她的性命來敲詐勒索她婆婆的時候,我們就能夠看到,那個時候的中國,不經過一次徹底的革命,是不會有出路的了。

難產,瘟疫,兵匪,租稅,肆意摧殘著這些善良卻又無知的'人們。黑夜竟是如此的漫長。

然而,黎明的曙光來臨之前,總是要經歷黑暗。東北淪陷了。做了亡國奴的人,何談尊嚴與人權呢?

越是經典,就越能長久的散發出人性的光芒。《呼蘭河傳》,雖是七八十年前的著作,但現在讀起來,仍然讓人感到心驚動魄。原來,新中國之前的那個中國,竟然是如此不堪。我們難道不應該為自己處在一個和平、繁榮、科學、和諧的時代而感到慶幸嗎?

做好自己分內的事,就是為這個時代加油。珍惜吧。

《呼蘭河傳》讀後感7

《呼蘭河傳》是一本著作,也是一本充滿心酸、血淚,記載了一個荒涼時代的史書。在那片寒冷寂靜的東北大地上,童年時代的作者見證了無數形形色色的鬧劇。

《呼蘭河傳》的作者蕭紅,魯迅先生評價她是“當今中國最有前途的女作家”,同他一樣,蕭紅也生活在那一個動盪的時代,那個充滿封建迷信的時代,那個芸芸眾生麻木不仁的時代。但她沒有屈服,沒有默默忍受,而是用她的筆書寫了她的悲憤,將其化為了《呼蘭河傳》。她以一個兒童的視角,敘述了自己的童年生活,隱喻了人們認為“善良”的舉動背後的真相,強而有力地寫出了那個時代的可悲。

書中,二伯是“我”家中的一名老長工,他為這個宅子辛苦了大半輩子,卻沒有得到一分工錢。直到年邁時他仍被父親毒打,卻始終不曾還手。他喜歡和天空的雀子說話,也喜歡和大黃狗談天,他對被奴役的命運毫無覺悟。他對弱者毫不同情,與周圍的人格格不入,是作者筆下的東北“阿Q”。

“滿天星光,滿屋月亮,人生何如,為什麼這麼悲涼”,呼蘭河就是荒涼的代表,人人麻木無知,這不僅是呼蘭河的寫照,更是那個時代的寫照。在那個時代,人們是為活著而活著,有的甚至是為了死去而活著;在那個時代,平凡的人也被當作是異類來看待,被折騰得死去活來;在那個時代,周圍只有看客,他們麻木地看著別人的命運,麻木地看著自己的人生。“他們看不見什麼是光明的,甚至根本也不知道,就像太陽照在了瞎子的頭上了。”

這本書極盡所能地批判著封建迷信的'思想,為那個時代的人們敲響警鐘。它懷著一份厚重的期望,期望民族的改變,期望文化的復興。

蕭紅雖然早已停留在了那個時代,但是她的精神傳達給了千千萬萬的青年人們。我們作為時代的新鮮血液,更應該為祖國未來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呼蘭河傳》讀後感8

還記得國小課本上的《火燒雲》嗎?作者豐富的想象力曾經讓我們無比著迷。還有那篇《祖父的園子》,俏皮可愛的文字裡蘊含著深厚的祖孫情。他們都出自著名作家蕭紅的《呼蘭河傳》。

茅盾對《呼蘭河傳》的評價是它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俗畫,一串悽婉的歌謠”。讀這本書時,書中描寫的人物的悲慘命運牽動著我,小城裡病態的愚昧的風俗讓我憤恨,而這憤恨之後,又是“不得不”的可憐和同情……

小團圓媳婦的慘死讓我印象深刻,因為她長得太高、吃得太多而被街坊們說“小團圓媳婦不像個小團圓媳婦”,所以婆婆就要嚴加“管教”,當她被婆婆“管教”成病的時候,不但婆婆願意花錢為她治病,而且街坊們也熱心地給她出主意。但他們所謂的給她治病,其實就是請來各路大神,用各種偏方,最後致她於死地。一個活生生的年紀輕輕的小姑娘,就這樣被一群封建迷信、愚昧無知的人給活活折騰死了。到底誰該為小團圓媳婦的死負責任?是她的家人?眾街坊?還是那些大神?或許不是某個人,而是一群人,以及他們背後的`流傳幾千年的風俗和習慣。我常常在想,誰能救救她,救救她們呢?

當然,書中也不全是消極的,被人當笑話的磨館馮歪嘴子,他在妻子難產死後,以頑強的毅力撫養孩子長大。

《呼蘭河傳》與魯迅的許多文章有異曲同工之妙,他們都是通過描寫底層人民的悲慘命運來揭露國民的愚昧、迷信、自私、麻木,呼籲人們反抗、覺醒、變革、進取。聯絡我最近看的電視劇《覺醒年代》,我終於明白了:陳獨秀、李大釗、魯迅他們在尋求中國之路時,為什麼首先要去啟迪心靈、開啟民智;也明白了為什麼說魯迅的《狂人日記》是開啟民智的一劑猛藥。

《呼蘭河傳》讀後感9

呼蘭河傳,講述了20世紀初作者的童年。

首先講了呼蘭河傳的冬天,以寒冷的環境描寫了一系列的事,主要寫我和祖父在祖父的菜園裡愉快地玩耍的快樂也是“我”在童年裡永遠也無法忘記的記憶。雖然祖父的身體老了,但他還是有一顆童心,這也應該是“我”為什麼在祖父和祖母之間更喜歡祖父的原因了吧!並且祖父也非常喜歡跟小孩子玩,經常小孩子一來,祖父就把他們的帽子藏起來,但總是藏一個地方,就像跟他們約定好了一樣。“我”就放在這,你們來拿。

而這也是整本書中最溫暖的回憶。

呼蘭河傳是一個非常信鬼神的地方,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燈、四月十八娘娘廟大會等等都體現了人們的迷信。

跳大神,大神是治病的,她們會穿著一些不尋常的衣服。而且他們會把招牌弄得非常舊,就會體現她一年跳的次數多,生意就會更興隆,賺的錢也更多。

放河燈,七月十五日,呼蘭河上會放河燈。這是為了讓死了的冤魂怨鬼從地獄裡脫生。

四月十八日娘娘廟大會,人們會去呼蘭河附近的兩座廟拜祭,表達了人們對神的尊重。

小城中的人們,大部分都是看客,他們愚昧無知,冷酷無情,對生命漠視,這就是呼蘭河的人才。

老胡家的`小團圓媳婦就是被他們活活整死的,讓我們看到了人性醜惡,封建的思想以及喪失的良知啊!讀此,我感到十分悲哀,為小團圓媳婦而悲哀,也為他們沒有自己獨立的思考而悲哀。

萬幸,在馮歪嘴子身上看到了希望。他在王大姐死後,一個人獨自帶著兩個孩子,生活雖然很艱難,但他沒有放棄,該幹嘛幹嘛,面對生活的困難的時候,他沒有屈服,雖然他的眼裡常含淚水,但當他看到自己的兩個孩子正在慢慢長大,他就立刻把那含著淚水的眼睛笑了起來。

沒錯,只要有希望,一切都會好起來的。我們要相信,沒有到不了的明天。我相信,這也許是作者的期望吧。

《呼蘭河傳》讀後感10

《呼蘭河傳》一共有七章和一個尾聲,第一章主要講東北小城呼蘭河的卑瑣平凡的實際生活,第一節引出呼蘭河以後,主要寫東二道街上的大泥坑;第二節主要寫賣豆芽的女瘋子;第三節寫染缸房裡的故事;第四節第五節主要寫扎彩鋪;第六節主要寫小衚衕賣麻花的;第七節主要寫賣豆腐的;第八節介紹火燒雲;第九節總寫呼蘭河的一年四季。第二章寫了關於呼蘭河人們的精神上的活動,有什麼“跳大神”,鬼節放河燈,臺子戲,廟會,跳秧歌等。第三章寫了祖父與祖母。第四章主要描述了我家的'荒涼。第五章寫了小團圓媳婦之死,第六章寫了有二伯的故事,第七章主要寫磨房裡“馮歪嘴子”一家的故事。尾聲講述了故事的結局。

通過蕭紅細膩而詳細地描述,我看到了一個對我來說陌生的地方,陌生的年代的人們的生活狀況。其中我感觸最深的就是小團圓媳婦之死,來的時候活蹦亂跳,沒過上幾天安穩日子,就走上了黃泉路了,她才十四歲,卻早已成為人家的妻子,可她原本應該是個天真活潑孩子,而造成這一切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她那個惡婆婆。幸好我們生活在當今時代。那時的整個社會嚴重的重男輕女的思想,使多少小女孩失去了親人的愛,本該上學的年紀卻不能上學,在家裡做這做那,還要飽受摧殘。總的來說,呼蘭河當時的人們的經濟是很落後的,精神是愚昧的,人心是迷茫的,尤其是迷信害了很多人。而我認為呼蘭河也許就是當時整個中國農村的縮影。

蕭紅的整個童年關於愛的記憶大多都來自於祖父,書中很溫情的描述了這些關於愛的回憶,祖父的園子裡永遠是春天、是生機、是五彩斑斕的,而園子外的呼蘭河城裡卻總是凜冽的冬天,是蕭瑟、是暮氣沉沉的。從祖父那裡,蕭紅知道人生除了冰冷和憎惡之外,還有溫暖和愛。所以她就向這“溫暖”和“愛”的方面懷著永久的憧憬和追求。這也是這本書帶給我的感受。

《呼蘭河傳》讀後感11

寒假裡,我讀了蕭紅寫的《呼蘭河傳》。《呼蘭河傳》講述了蕭紅在呼蘭河邊上的一個偏遠小鎮裡度過的童年。那裡的條件並不發達,存在著許多有趣但迷信的活動:人生病了,不去醫院,卻到山上去請大神;女人們為了今早給孩子辦婚事,竟“指腹為婚”!因此,不少女人嫁過去後,不是被婆婆欺負,就是自殺了。我真為他們而難過!地方偏遠,吃不到新鮮的食品,人生病了得不到及時的救治。那裡的人,善良而愚昧;可惡又無辜。讀完以後,心中裡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鹹慢慢嘗。心裡很不是滋味。

其中為我印象最深的是“老胡家”。

他們家是個外來戶,也是個大戶,可並不知道當地的風俗,所以他們家連連鬧事。於是,各種偏方可就來了:跳大神,抽帖……

他們訂了一個媳婦。我的天!她叫“團圓媳婦”。這我的`天!人也是能訂的嗎?個媳婦才12歲呀!事就出在“團圓媳婦”身上,為了給她治病,老胡家花了不少錢。那婆婆也夠狠!團圓媳婦生病前,每當她不高興了,出事了,都要打團圓媳婦,好像一切都是她惹的。甚至去拿火鉗烙團圓媳婦,常搞得半夜尖叫聲連連。我看了以後,真想罵那婆婆幾句。她也是個財迷。後來,團圓媳婦病死了,那婆婆也哭。但不是哭團圓媳婦,而是哭花在團圓媳婦身上那五千多吊錢!“為了治病,五千多吊錢又怎樣呢?更何況是你把這個媳婦弄病的,你還有臉哭?你也不反思一下,你是怎麼對待團圓媳婦的!”我讀完以後,氣憤地想。但讀完全書以後,我又不禁感嘆:

知足!知足呀!

疫情當前,我們都被封在家裡,但我們卻總是抱怨這不好那不好,但想一下呼蘭河的人們,他們連新鮮的東西都吃不到!而我們呢?果凍、餅乾、糖……堆滿屋子。生了病,也可以及時去醫院。比偏遠的呼蘭河,要好太多了!

知足者常樂!

《呼蘭河傳》讀後感12

就在今晚,母親在給自己放洗腳水,家裡的小狗誤以為要給自己洗澡,躲到了床下再也不肯出來。我說:“我小時候也怕你給我洗澡,因為下手太重了。”母親就說起來:“以前有一個同事無法生育,要了一個女孩來,她在宿舍區給那孩子洗澡的時候孩子就叫得很厲害,越叫越洗,越洗越叫。”又說:“我們一開始詫異,她怎麼這麼狠呢?後來才知道是要來的孩子,也就不納悶了。”

當下心頭一驚,眼前出現邊洗澡邊掙扎的小團圓媳婦來。同人性的光明面一道在人的血液裡流轉而來的陰暗面,在一個人、一個家族、一座小城的史冊裡,成了揮之不去的底色。

呼蘭河傳,歸根結底是人的傳。在這部書裡,因為有快樂的童年、美麗的後園、慈愛的祖父做比照,更顯得小團圓媳婦的悲慘,馮歪嘴子的不幸。蕭紅怕讀者讀不出,屢次強調,快樂有限而痛苦無限。

我有一個出於叛逆心的歪理:要了解一位作者想說什麼,過渡句和餘音可能比加了著重號的部分更能透露本心。在為呼蘭河小城作的傳裡,除了濃墨重彩的團圓媳婦、馮歪嘴子,更有許多沉默的`、一閃而過的人。他們多訥於言,有著在善與惡間掙扎而並不自知的內心,也跟隨著他人起鬨、圍觀、生病、死亡。

小團圓媳婦在生命接近末端的時候還可以從玻璃彈子和小盤子裡取得快樂,馮歪嘴子也有了兩個孩子。他們都曾是有希望的。然而更多人就像那小城一樣,不知道為什麼活著,也就默默地死去。

我做著一份媒體工作,知道如今黃土地上的人,和百十年前黑土地上的人,別無二致。太多人懵懂而生,懵懂而死。而人性的殘忍、醜惡,始終都在。

就彷彿北方的冬天,白楊樹葉子落盡,像土地裡伸出的手指指著天空。天空的盡頭,無盡的狂風,一刀一刀,刮不完。

《呼蘭河傳》讀後感13

最近,我看了《呼蘭河傳》,感受頗深。

《呼蘭河傳》是被稱為“20世紀30年代的文化洛神”“中國四大才女”——蕭紅所寫。這本書主要講了蕭紅五歲的事,介紹人們的風俗,字裡行間感到當時人們的愚蠢和迷信。

比如有一章,蕭紅的鄰居娶回一個12歲的團圓媳婦,那一家人對她又打又罵,她婆婆對她更是殘忍至極。結果,打出病來,夜裡突然從床上坐起,眼裡含著淚。她被打時,一直說她回家,她婆婆問家在哪,她卻哭而不答,老胡家很怕她是妖怪附體。因為她婆婆過於迷信,就請人給她抽命,令我感到很疑惑,命還能抽嗎?可當時的人很迷信,就以為抽個命得了病可以好,人死了能再活過來似的。於是就請了一個名叫“雲遊道士”來抽,抽命其實很簡單,有四個包,其中紅色和黃色是好的,藍色和綠色是差的。她婆婆小心地抽一個,一看是藍色的,心想:完了。這時“雲遊道士”說:“若不好花五吊錢可再抽一次。”婆婆連抽幾次都不好,只好請真人過來趕鬼。

於是“雲遊道士”又是念咒,又是燒香,一會對天指手畫腳,一會對團圓媳婦瞪眼,其實這人一個都不會,這些動作連他自己也不知道他在幹什麼。

最後,他胡亂說了一些配方,就帶著200多吊錢樂呵呵的溜了。

可想而知,團圓媳婦的病越來越重,在夜深人靜時無聲無息的離開了人世。

看了這個故事,我火冒三丈,當時的.人到底有多蠢啊,這個騙子說得一切都是假的,你們難道聽不出來嗎?你們怎麼能信呢,一個12歲的孩子就這麼被活生生的害死了啊!她經得起這種虐待嗎?唉……沒有文化真的很可怕。

讀了這個故事,我覺得:我們不能相信迷信,不能像老胡家,花了200多吊錢,不僅沒有把團圓媳婦的病治好,還把她害死了,他們寧願花200多吊錢去請個騙子,也不願花一二十吊線去看醫生,這就叫——偷雞不成蝕把米。迷信害死人!

《呼蘭河傳》讀後感14

在暑假中,我看了著名女作家蕭紅的《呼蘭河傳》,這不算是一本很厚的書,但寫了很多事。

這本書不光講述了是蕭紅小時候的事,還真實的反映了舊社會的方方面面。隨著她的筆,我們看到了一個個舊社會老百姓。

蕭紅來自東北,正在她來到上海,飽受冷落和白眼,心中的火焰變成冰塊的時候,她遇到了魯迅,魯迅的慈祥讓蕭紅心中的冰塊逐漸融化了,並且使蕭紅拿起了筆寫作。最後,蕭紅寫出了《呼蘭河傳》。

我們以前學過的課文《火燒雲》和《祖父的園子》都是出自於《呼蘭河傳》。

但是,看完全書之後,我才能明白舊社會的黑暗,呼蘭河的人是善良的,但舊社會的迂腐和封建使得他們的習俗害了他們。

當小團圓媳婦生病的時候,婆婆願意花錢去請道士來"治病",這當然是出自善良,但是我們明白,道士做法又怎樣能治病呢最後,小團圓媳婦,這個十四歲的小姑娘生病死了。

魯迅先生所處那個年代,是動盪不安的,但是人們依舊是善良的,但是,善良的人們的人們依舊擺脫不了封建的枷鎖,依舊不能拋開那些沒用的`甚至是害人的"土辦法".

在這種社會中長大的蕭紅是寂寞的:媽媽對她是惡言惡氣的,爸爸對她是冷淡的,奶奶會因為一些小時而拿針扎她的手指,只有爺爺對她是慈祥的。在那個時代重男輕女是十分明顯的,生個男孩,家人會歡天喜地,生個女孩,家人會一臉嫌惡。你說,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的蕭紅,怎能不孤獨

所以在蕭紅四十二歲的時候,她就早早離開了人世,只留下了《呼蘭河傳》。

這本書也讓我深深的體會到了我們是多麼幸福,更讓我珍惜我此刻所擁有的一切,讓我感受到了不用擔心溫飽是多麼幸福。而且,也不能相信封建迷信,這樣只能害了自己。

《呼蘭河傳》讀後感15

時光的河入海流,長大的人兒分頭走。人們直到長大甚至年老才能回想起童年的美好。童年,是一條彩色的河,在無際的沙漠中緩緩流動,變換著色彩。我赤足站在河邊,正準備用玻璃瓶盛滿我喜歡的色彩之時,我和她邂逅了。

後面的相處中,我瞭解到,她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首悽婉的歌謠。”,她是把狗尾巴草當成穀穗的女孩,她就是《呼蘭河傳》作者——蕭紅。

蕭紅,一個擁有灰色童年的小女孩,就這樣無聲地走進了我的視野,讓我感受到了無比的心疼和惋惜。

她,從小飽受父母的冷眼、奶奶的打罵,一個幾乎沒有愛的童年伴隨她成長。唯有和藹可親的祖父讓她嚐到了一點愛的滋味,他如一縷溫暖的陽光灑向蕭紅日漸灰暗的心靈。

她唯一的快樂就是在祖父的園子時的時光。她很喜歡在那裡玩,看她在鮮花遍地開蝴蝶滿天飛的.後院中,歡笑不斷,“栽”白菜卻將白菜踢飛,“拔”野草卻誤拔穀穗,給祖父頭頂插花……園中各種趣事連連令讀者也歡笑連連,將先前的悲涼悽慘頓時拋之腦後。

在這部半自傳體小說中,蕭紅的記憶之口像是裝上了水龍頭,有條不紊地流出,一段段地述說。這裡的小村莊,到處都顯得那麼蕭條:灰色的天空,灰色的畫面,灰色的人生,在這裡,到處可見由於人們的無知和愚昧而引發的一場又一場的災難。類似於團圓媳婦的悲劇數不勝數。我不知如何去評判哪個值得同情,而哪個值得痛恨……

我和她的邂逅是那麼的轉瞬即逝,希望她的後來可以彌補她內心深處遺失的美好。

“花開了,就像睡醒了似的。”你走了,就像這邂逅還未開始似的……

TAG標籤:精選 呼蘭河 讀後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