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

當前位置 /首頁/教育範文/讀後感/列表

放牛班的春天讀後感(精選10篇)大綱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放牛班的春天讀後感(精選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放牛班的春天讀後感(精選10篇)

  放牛班的春天讀後感1

《放牛班的春天》這部電影,一聽名字就很吸引人,描述的是一個叫馬修的音樂家去一間學校音樂代課老師。

這間學校被稱為“池塘之地”,因為這個學校各個方面都不好:同學又調皮又搗亂;校長對同學非常殘忍,卻貪婪自己的名譽和金錢;冷漠的老師對同學就像對待動物。但馬修仍能不用體罰的方法來較好學生。

我覺得最感人的情景是:當馬修再也受不了哈珊校長體罰這種教育方式時,和校長爭辯自己的看法,結果被校長開除了,當他走到往日跟同學上課的教室下面時,看見了許多信飄了下來,他翻開一看,原來是從教室的窗戶那飄下來的,越飄越多,越飄越多,在這一刻,窗戶裡伸出了許多手,在空中晃著,就代表跟馬修老師告別。馬修老師笑了,我哭了。

我覺得電影裡面的校長對名譽和金錢看得太重了,本來是馬修老師建立的合唱團,可是到公爵夫人問是誰建立合唱團的時候,哈珊校長居然說是自己建立的。

馬修老師這種不用體罰的教育方式是對的,這樣才能保護住孩子脆弱的心靈,假如小孩被打了或是被罵了,就會在心靈裡對學習和老師留下了一個黑色的陰影,永遠都抹不掉。

《放牛班的春天》這部電影非常好看和感人,假如你想知道後來馬修老師怎麼樣了,就隨我一起進入電影吧!

  放牛班的春天讀後感2

今天中午,學校組織我們看了一部電影,片名叫《放牛班的春天》。

這部影片主要講述了發生在一個名叫“池塘之底”的私立學校裡的故事。這個學校有一個毫無紀律性、不聽從老師管教的班級,大家都稱它為“放牛班”。而這所學校的校長哈珊是個不懂得教育學生的人,每當學生一搗亂,他就體罰學生:關禁閉、為學校打掃一個月衛生等,學生們都不喜歡他。後來,學校裡來了一個新學監,名叫馬修,他是一個關心學生、熱愛學生的人,從不體罰學生。雖然他剛來學校時,學生們故意捉弄他,編歌曲來侮辱他,但他從不計較,而且他還發現這班學生很喜歡唱歌,於是就組織他們成立了一個合唱團。他最終用音樂和愛心感化了“放牛班”的學生,使他們長大後都成為了對社會有用的人。

看完了這部電影,我感觸頗多。我認為老師不能欺負學生,也不能用一些暴力的手段體罰學生,這樣只能使學生對老師越來越憎恨,越來越不想好好學習。真正的好老師,應該是像馬修那樣的,能夠關愛學生,寬容大度,細心地觀察和發現學生的長處,用真誠的愛來感化學生的心靈,善於發掘學生內心深處的純潔和善良,使“放牛班”都能成為“先進班”,使每一個“差生”都能成為“優生”。

愛能淨化心靈,愛能感化人心。

  放牛班的春天讀後感3

週五的下午,陳老師帶我們去看了一場電影。看完《放牛班的春天》這部影片,我的心靈受到了強烈的震撼。

四十八年前,主人公馬修到一家學校擔任代課老師,這個學校被成為池塘畔底,這個學校由調皮的孩子,殘忍的校長,冷酷的教師,嚴厲的制度構成。馬修懷著一顆仁愛之心看待這些孩子,對學校殘忍的“行動—反應”制度深惡痛絕。他熱愛音樂創作,他用愛心關懷孩子,在他的執著下,費盡心思組成了一個合唱團,為他們譜曲,用音樂引導他們的心靈。當然,最後的結果是音樂淨化了孩子的心靈,也對他們的人生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這部影片採用了倒敘的方式,當年合唱團中的領唱莫杭治後來成了指揮家(當然,他的成就是因為當年馬修發現了他在音樂方面的天賦),因為母親病逝回家的時候,當年合唱團的夥伴佩爾諾來找他,給了他一本馬修的日記。馬修在日記中記載了這感人的一切。貝比若當時是個孤兒,總在週六的時候等在大門口,希望父親會來接他。後來馬修被學校解僱了,當他要登上汽車的時候,貝比若一路奔跑趕來,要馬修帶他走,馬修先是拒絕,後來又不忍心,回來把貝比若帶走了。貝比若的執著是有道理的,那天正好是星期六。看了這部影片,感動之餘,我也得到了深刻的啟示:在我們的教育教學中,應該看到:學生都有自己的優缺點,關鍵要看怎麼去挖掘,怎麼去教育,充分挖掘孩子的優點天賦潛能和愛心,孩子才能很好地成長起來。因此這部影片值得我們觀看。

  放牛班的春天讀後感4

看到這個題目的時候,我的心裡冒出了一個個問題:為什麼說它是“放牛班”?對於這個“放牛班”,什麼是他們的春天?我帶著層層疑惑,走進了這部電影。

這是一所名叫池塘底教養院的校園,但實際上是一所“彷彿看起來很善良的學校,召集了所有可憐的孩子,但實際上像地獄般的學校”。當馬修初次來到這裡,一片雪白,見不到一點生機,彷彿見不到一縷陽光,在這裡,你感受不到友愛,看不到微笑。每個人臉上彷彿都被老師貼上了一個個標籤:自私、冷酷、狡詐、虛偽……在這裡,犯了錯,等待著你的只有處罰、關禁閉。所以,正如我前面所說,陽光和春天從來在這裡都看不見,哪怕只有那麼小小的一會兒。

然後他來了,改變他們的老師來了!他使“調皮”的皮埃爾的目光中第一次流露出感激;他使渴盼父親接自己回家但不知道自己沒有父親的佩皮諾終於有一天美夢成真;甚至,他讓那個“魔鬼”院長第一次有了童心,玩起了紙飛機的遊戲;他使“池塘底教養院”歌聲環繞,那歌聲迎來了春天和陽光!

馬修他很偉大,它的偉大就在於他有毅力,馬修面對這樣一群調皮的孩子,但是他從沒想到過放棄。他努力的尋找每一個同學的閃光點,使他們從看似邪惡的“魔鬼”,用一個個美妙的音符,使他們變成了天真純潔、可愛善良的“天使”,每一個音符中都帶有春天的氣息,讓我們感受這春天的氣息吧。

  放牛班的春天讀後感5

《放牛班的春天》講述一個才華橫溢的音樂家馬修,不過在1949年的法國鄉村,他沒有發展自己才華的機會,最終成為了一間男子寄宿學校的助理教師,這所學校有一個外號叫"水池底部",因為這裡的學生大部分都是難纏的問題兒童。到任後克萊門特發現學校的校長,以殘暴高壓的手段管治這班問題少年,體罰在這裡司空見慣,性格沉靜的克萊門特嘗試用自己的方法改善這種狀況,閒時他會創作一些合唱曲,而令他驚奇的是這所寄宿學校竟然沒有音樂課,他決定用音樂的方法來開啟學生們封閉的心靈。克萊門特開始教學生們如何唱歌,但事情進展得並不順利,一個最大的麻煩製造者就是皮埃爾-莫安琦,皮埃爾擁有天使的面孔和歌喉卻有著令人頭疼的性格,諄諄善誘的克萊門特把皮埃爾的音樂天賦發掘出來。

當聽到這部影片的名字時,首先給我的感覺是溫暖的,在春天這個溫暖的季節發生的故事自然會讓人覺得溫暖。可是當影片開始播放的時候,我發現這影片的感覺並不是我開始想象的那樣,背景音樂總是略帶著一些憂傷,把整部電影的氣氛映襯的有些憂傷。

但是,繼續看下去,我又有了不同的感覺,頑皮的孩子和馬修總是會發生些什麼,這些事卻顯得那麼自然,並且想想這也是為什麼馬修會和這群讓每個老師都頭痛的孩子們相處得如此和諧、融洽。也許是因為他們有同個愛好——音樂,在馬修的培養下,他們合唱的歌聲是那麼動聽、美妙。

它沒有國際大片的華麗場面,沒有動作大片的華麗的打鬥,沒有科幻大片曲折新穎的故事情節,但它感人的故事、鮮明的人物刻畫、動人的音樂已足以使每一個觀眾感動萬千,並深深愛上了這部電影。

  放牛班的春天讀後感6

老師給我們佈置了一個任務:觀看一場電影並寫觀後感。一開始我是帶著完成的任務心態去對待的,但當我看完《放牛娃的春天》時,我的內心無比震撼。《放牛娃的春天》是一部法國影片,導演是演斯托弗·巴哈提亞,是他的舊友佩皮諾送給你一本陳舊的日記,這本日記是他的啟蒙老師克蒙馬修遺留下的日記,他讀著內容,腦海中浮現童年中的一幕幕。

這篇電影說的是在輔育院的一群十分調皮,搗蛋的壞學生,老師們只能靠體罰,禁閉來管教他們。但是,有一個人給他們這群孩子帶來了春天,他就是——克萊蒙馬修。他是一個已經失業了的音樂教師,他從關懷,仁慈的心去對待這些所謂的孩子,反對學校的做法。

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他發現了這些孩子有音樂天賦,並且他們也十分熱愛音樂。於是克萊蒙馬修建立了合唱團,並傾注了自己所有的心思去為他們譜曲,用音樂開異他們,淨化他們的心靈,最後使他們這群壞孩子發生了大改變,他們變得好學,樂於助人又十分善良。我覺得當克萊蒙馬修老師在他的指導下,放牛班的孩子們盡情對放生歌唱,他們的歌聲十分令人感動,讓我們感受到他們迎來的春天,即使到來的美好希望。

我認為克萊蒙馬修是一個十分好的一位老師。他對於差的學生不離不棄,這位老師有很大的改變學生的能力,這讓我們不得不佩服,感嘆。在我們的身邊;也有無數像克萊蒙馬修一樣的'老師。他們對成績跟不上的學生不離不棄。有的課後還利用老師自己休息的時間去與他們交談。他們像克萊蒙馬修一樣,不是與別人一樣只看到別人壞的一面,而是用智慧的眼睛去發現他們美好的一面,用方法改變他們,使他們的人生髮生改變。他們也沒有像院長與其他老師一樣,採用懲罰手段,而是用仁慈的心去對待那些所謂的壞孩子。

克萊蒙馬修的做法讓我們感到無比的震撼。他也沒有傷心孩子童真幼小的心靈。而是給予他們鼓勵,給他們帶來了希望,這些放牛班的孩子也因為克萊蒙馬修所以才迎來的春天。

  放牛班的春天讀後感7

生活中總是會出現這樣的詞:做人,做學生,做老師,我就抒發一下看完《放牛班的春天》的感受——該怎樣做老師,該怎樣對待自己的學生!

多年前,法國一個小鎮上名叫池塘底畔的輔育院中,出現了一個代課老師——克萊蒙馬修。他改變了孩子們的一生,從任性,野蠻轉變成了理解和理性的孩子,這要付出多少的努力,而馬修老師僅僅用了幾個月的音樂課,是哈山校長再抽幾十年的耳刮子也不會成功的。這就可以看出教育不是暴力,是理解和寬恕,更是發掘與發現沒觀察到的潛力。馬修組建合唱團,歷盡艱苦,受盡非人的辱罵,但他還是堅持作曲,堅持發掘男高,中,低音,終於在麥神夫的幫助下,把零碎不堪,無所事事的孩子們組建成了團結的整體。馬修雖然最後結束了他老師的職業,但他在迷茫中尋求到了光明——音樂代課老師。哪怕他是一個小小小小小小的代課老師,哪怕他過氣了幾個世紀,他也用愛,用堅持造就了這個非凡的合唱團;這就是愛,就是理性!

此劇中有個極成功的例子——莫翰琦。他成為了世界上著名的指揮家,在富裕中生活,實現了他兒時的夢想,當然極反面的典範也有——孟丹,當他一把火燒掉了整個輔育院,一他就走向了黑暗,走向了罪惡。從此,便過上了恐懼、狡詐的生活。如果追憶起來,莫翰琦是馬修發掘和培養出來的;而孟丹是哈山的一頓暴打,送進警察局所逼出來的。本來他們倆個都是問題少年,就在人生的岔路口上,莫翰琦被馬修所感化,選擇了光明;孟丹被哈山所逼迫,選擇了罪惡與叛逆。當然結局很悲催,其實也並不是這樣,馬修和哈山都同樣離開了自己的工作崗位,但馬修走的時候,收到了孩子們愛與期盼的紙飛機,走得很心中無愧。可哈山走的時候,屁股坐上冰冷冷的汽車。沒有老師,沒有孩子來送他。他失敗了,從開始就失敗了。

這片影劇讓我懂得了何為師德,上了一節有益終身的師德課!

希望老師能多一點理解,多一點溫和與幽默,這才會得到學生的許可,得到學生們愛與期盼的紙飛機!

  放牛班的春天讀後感8

在我的生命中,有過許許多多的夢想,大老闆,是我最早的夢想,金融危機時我改變了我的看法還是當科學家好!……。就是因為我的夢想一次次的換,我一次又一拋棄了我的夢想,一直沒有努力的追求它,可看完了這部電影后,我終於確定了目標。

《放牛班的春天》這部電影講的是1949年的法國鄉村,音樂家馬修到了一間外號叫“池塘之底”的男子寄宿學校當助理教師。學校裡的學生大部分都是難纏的問題兒童,馬修老師嘗試用自己的方法改善這種狀況,決定用音樂的方法來開啟學生們封閉的心靈。最後孩子們學會熱愛生活,瞭解生活的美好的故事,從中我明白了許許多多。

一是武力與懲罰不能改變孩子,只有寬容與愛才能讓孩子聽話。

一次,學生樂格克做惡作劇將馬桑弄得頭破血流,馬修老師知道了是誰以後,直接將他送到校長那受罰,剛到樓下就聽到了另外一個被冤枉的學生在校長辦公室被打的撕心裂肺的哭聲,心一軟,就沒有將他告發出去,而是給他一次改過自新的機會,讓他照顧受傷的寬容有耐心的看門人兼衛生員還修學校桌椅的馬桑。樂格克從這件事知道了生命的脆弱並學會了做錯了事要承擔責任。

二是每一顆心都需要愛,需要溫柔,需要寬容,需要理解。

無時無刻不被告誡著不許這樣做,不許那樣做,卻沒有人來告訴他們應該做什麼、怎樣做。

校長在懲罰犯錯的學生時,其態度可說是雷厲風行、不遺餘力。刺激-反應的聯結當然能起到一定的作用,結果表現出來就是學生在校長面前噤若寒蟬,規規矩矩彷彿機器人,而在校長背後則是放肆搗蛋無所不為;他將學生當成同自己一樣的,有血有肉有尊嚴的活生生的人來看待,會在滿足學生作為正常人類的基本需要的前提下,對他們進行適當的引導教育。

《放牛班的春天》告訴了我,沒有拋棄人的夢想,只有拋棄夢想的人,讓我們為夢想努力吧!

  放牛班的春天讀後感9

《放牛班的春天》講述了世界著名指揮家皮埃爾回到法國家鄉出席母親的葬禮,當他的舊友送給他一本陳舊的日記,看著這本當年音樂啟蒙老師克萊門特·馬修遺下的日記,皮埃爾勾起了自己童年的回憶。

克萊門特是一個生不逢時的音樂家,在1949年的法國鄉村,他根本沒有發展自己才華的機會,最終成為了一間男子寄宿學校的代課老師。這所學校有一個外號叫“池塘畔底”,因為這裡的學生大部分都是犯過罪的、難纏的問題兒童。到任後他發現學校的校長以暴力的手段管這些問題少年,體罰在這裡司空見慣。他嘗試用自己的方法改善這種狀況,而令他驚奇的是這所寄宿學校竟然沒有音樂課,他決定用音樂來開啟學生們封閉的心靈。

一開始,他遇到了種種困難:一個不願開口唱的天才、一個暴力、變態、處於危險邊緣的學生、校長的阻攔、一個父母在二戰中雙亡的可愛小孩……還有一個不會唱歌的學生。

但他以他堅忍不拔、沉穩、謙讓的性格以及他敏銳的觀察力,戰勝了種種困難,組成了一個合唱團。

他每天晚上都給孩子們寫一些適合他們的樂譜。他從簡單到很難。但是學生們都學會了。有時候學生犯了錯,他還會包庇學生,以防遭到校長的毒打或禁閉。

他的努力終於得到了回報。他的學生們用天籟的嗓音取悅了他的心靈。可是好景不長,校長在一個星期六把他趕走了。但是,那個父母在二戰中雙亡的可愛小孩卻因為老師們善意的謊言:“你的爸媽會在星期六來接你哦。”,而每個星期六都在校門口等他爸媽。這次,他又在門口等爸媽的時候,馬修老師出現了。於是,馬修因為禁不住孩子的請求一次寂寞的孤獨,帶走了他。讓他知道了他的等待終究是值得的。

這篇文章讓我知道了想要得到回報,就得付出努力。因為努力有時會給你一個不一樣的驚喜與一個大世界!

  放牛班的春天讀後感10

直到落筆之前,我還在腦中極力地搜尋並羅列著影片中真正打動我心靈的細節,我從腦海中一個個閃過的片斷中捕捉能帶給我會心一笑的場景。影片的敘述方式是我喜歡的,優美的法語旁白讓我的整個心都像沉到了湖底,靜靜的等待著整個故事姍姍來臨。故事的開場給我深刻的印象,佩皮諾站在門口等待星期六到來的樣子給我驚豔的感覺,可以說佩皮諾在電影中的每一次出場都帶給我天使一般純淨的感覺。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很感動人的電影,具有溫馨電影應該具備的一切元素。善良幽默卻不得志的老師,天才而反叛的學生,不通情理的校長,沒有結果的暗戀……等等。

一群被認為應該拋棄的孩童,從新拾起了希望,從唱歌中找到自己的興趣,讓我感動;那些寫著孩子們離別祝福的紙飛機就在萬分恰當的時候出現,讓我感動;那個一開始就在門口等爸爸的佩皮諾終於在星期六找到了“爸爸”,讓我感動。

當然令我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莫杭治。不僅僅是“天使臉蛋,魔鬼身材”,同樣還有他的聲音。從他的聲音中和深邃的眼眸中,你可以看到,雖然他被認為是無藥可救的,但他同樣擁有著對未來的憧憬。雖然他表面上不屑於母親對他的關心,但他的內心充斥了對母親的愛。當然馬修也是一個重要人物,他用音樂給予了那些孩子希望,引導他們走回正途,並挖掘了莫杭治與身俱來的音樂天賦。他或許稱不上是一個優秀的音樂家,但他絕對是個好老師。當他孤獨離開時,那一隻只從視窗伸出的手,還有飄落的字條,一下子渲染了離別的悲傷氣氛,大家都有種想哭的感覺。

不可否認,溫情是個好東西。沒有特別激動人心的場面,也沒有特別叫人難以接受的痛苦悲情。《放牛班的春天》就是那種從頭至尾都可以讓人保持微笑的片子。尤其是看著那些頑童們可愛純真的一面,心底煥發出的某種“本真”的天性雖然連自己也感覺到未免刻意,但也覺得為那樣的鏡頭付出似乎也挺符合人理。所有的成年人都需要回歸的時刻。

既然有合唱團,就必定會有音樂和歌聲。《放牛班的春天》能以傳統劇情吸引了無數觀眾,可以說,影片的音樂製作功不可沒。

總之,我是挺喜歡這部片子的。可是他給人留下了很多很多需要思考的東西,就像一杯茶,需要慢慢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