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

當前位置 /首頁/教育範文/讀後感/列表

《自然多災害》讀後感

今天我讀完了《自然多災害》這本書。其中我的印象最深的還要非《唐山大地震》這篇莫屬了。

《自然多災害》讀後感

在1976年7月28日凌晨3時24分,河北省唐山市發生了一場7.8級地震,震中烈度達到XI度的強烈地震迅猛地襲擊了這個城市。其實,不僅在唐山,它的周邊地區也感受到了強烈的震感;甚至波及遼寧和內蒙古等14個省市自治區。當時唐山的'鄰近城市天津也發生了房屋倒塌,更遠一點的北京,人民英雄紀念碑都在顫抖。而在唐山市內,彷彿是魔鬼在順間集合了。天上是滾滾而來的驚雷,伴隨著道道閃電,不由讓人魂飛魄散;地下是突然斷裂的岩石,一道道裂縫好似一扇扇地獄之門,抓住了人們逃離的腳步;眼前,一幢幢轟然而下的建築物,如同一個個從天而降的棺木,試圖把人接送到淒涼的墳地。就在那一夜24萬人被奪去了生命,16萬人受傷,造成了中國歷史上一個極悲慘的日子。為什麼會地震呢?20世紀伊始,科學家們開始深入研究地震波,從而為地震科學及至整個地球科學掀開了新的一頁。相繼提出比較有影響的假說有三: 一是1911年理德提出地球內部不斷積累的應變能超過岩石強度時產生斷層,斷層形成後,岩石彈性回跳,恢復原來狀態,於是把積累的能量突然釋放出來,引起地震;二是1955年日本的鬆澤武雄提出地下岩石導熱不均,部分溶融體積膨脹,擠壓圍巖,導致圍巖破例產生地震;三是美國學者布里奇曼提出地下物質在一定臨界溫度和壓力下,從一種結晶狀態轉化為另一種結晶狀態,體積突然變化而發生地震。

每一次自然災害過後,人們總是會找到許多來自大自然的事先警告,地震尤其是這樣。7月28日前幾天,在大海中討生活的漁民遇到了從未有過的好運氣。因為魚兒就像發瘋了一樣,紛紛浮到水面上來,漁民只需要伸手兜網就可以了。

讀了這篇文章,我想:我們應該愛護自然,留心觀察動物(或其它)的異常和提示,就可以防止大自然的災害給人們帶來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