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

當前位置 /首頁/教育範文/讀後感/列表

《月亮和六便士》讀後感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月亮和六便士》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月亮和六便士》讀後感

從昨天下午到今天中午,讀完了這本書。標註了56個地方,截圖24張。

書中講的故事,不輕鬆、不勵志,甚至不符合“主流”的價值觀;這不是我第一次翻開這本書,卻是我第一次被它吸引著讀完。

不同的讀者閱歷不同,看到的故事可能也是不一樣的,如果說,讀書的過程是讀者的閱歷跟作者的思想發生了一次交匯和碰撞的話,那麼,在我讀這本書的時候,一場嚴重的車禍可能發生了。我猶豫了一下要不要把這個車禍也寫下來,如你所見,後來還是寫了,車禍並不會因為我寫不寫下來而存在或消失,既然存在,寫下來又有何妨?

故事的主人公思特里克蘭德以死後才出名的畫家保羅-高更為原型,這是一個奇特、‘自私’、‘無恥’、粗魯、笨拙、但是真誠、勇敢的人。為了追求自己的內心,為了實現自己畫畫的夢想,思特里克蘭德拋妻棄子,離群索居,倔強的過著食不果腹的、悲慘的生活。可是,思特里克蘭德有一句口頭禪,“你以為我會在乎嗎?”,他不在意自己的生活有多麼的苦,也不在意別人對他的指責謾罵,拋棄整個世界,只為了一件事,一件他還在意的事情:畫畫,畫自己滿意的畫,為了取悅自己而畫,為了讓自己滿意而畫,他也並不在意別人怎麼看他的畫,更不會為了所謂的‘成名’而走入畫家的.‘圈子’,也不會為了得到某些已經被認可的‘畫家’的肯定,而違背自己的內心去說幾句‘無傷大雅’的奉承之詞,這些xing格特徵合起來,註定了他悲慘卻未必輝煌的一生。可是,又有什麼關係呢?當一個人把所有的評價尺度都握在自己手裡的時候,他就已經自由了。

至於思特里克蘭德的拋妻棄子的行為,以及拆散恩人的家庭、置情人生死於不顧的漠然態度,似乎是網上書評關注的焦點,人們總是喜歡評論別人的生活,以給自己的生活找點繼續下去的理由,還喜歡用若干個簡單的標籤來評價一個人,好人、壞人、高尚、卑鄙,至於當事人是否在乎這種評價,評價者們是不在乎的,他們所需要的只是一個表達他們意見的機會,一個表現自己存在感的平臺,一個展現自己影響力的事件,如此而已。這種社會評價,是維持社會穩定的一個重要方法,或手段。如果沒了這種評價會怎麼樣呢?社會是大治還是大亂呢?我不敢肯定會怎樣,老子是這樣說的,“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

人的天賦有高低,成就有大小,成名也有早晚。名氣大且成名早的如拉斐爾、達芬奇、米開朗琪羅等,名氣大但成名晚的如梵高、齊白石(似乎不算太晚,高壽彌補回來了),名氣不算太大且生前默默無名的如本書主人公原型保羅高更;可是,還有更多的人,生前努力一生,默默無名,死後更是消失的無影無蹤,就像從來沒有存在過一樣。那麼這些‘從來沒有存在過的’人的存在,有意義嗎?要看是什麼意義了吧。如果說是對於世界的發展,對於藝術的進步,對於人類思想認識的提高而言,絕大部分人的存在,都是沒有意義的;但這並不能說這些絕大部分人並不值得活,人活的意義也不能用留下的物質或精神遺產來衡量,而是,應該用一個人對於生活的態度的來衡量。一個人可能沒有什麼成就,可是他的努力的一生,奮發向上追求美好的一生,本身就是一件美好的東西了,雖然,可能從來沒有人把它記錄下來,但這種美好確實存在過。這種美好就像一顆拋進大海的糖一樣,雖然沒有改變大海的苦澀,卻使得遊過附近的魚兒感受到了一絲不一樣的甜蜜,這就是這些所謂的‘無所成就’的人活著的意義吧。當然,這只是我的一廂情願,也許,他們根本就不在乎呢,別人感受到的是甜蜜還是苦澀,‘你以為我會在乎嗎’?

關於技巧。作者屢次提及,思特里克蘭德無論是在說話還是在畫畫上面,想要表達的東西跟表現方法不怎麼匹配,說話時語無倫次,總要作者整理一下才能寫出來給讀者看,畫畫呢,筆法粗獷,沒什麼技巧xing可言,這可能跟他不是繪畫的科班出身有關係吧。技巧這種東西,可能是為數不多的可以教會或者學會的東西了吧,作家想寫的故事,畫家想畫的景象,哲學家想寫下的觀點,這些東西,都是教不會,也是學(模仿)不來的,必須要靠自己體會感受、思考加工。能靠別人教的東西,實在很有限,教師的作用,也不過就是些提示和引導,不把人引入歧途,就算功德無量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