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

當前位置 /首頁/教育範文/讀後感/列表

《解碼學校教育》讀後感

今年暑假,我拜讀了《王國平學校管理文集——解碼學校教育》,其中《“角色轉變”與“還權”》一文中寫道:課改中,最怕的是知道以學生為主體的口號,但不知道如何讓口號變為行動。此話讓我想起了前幾年上過的一堂課……

《解碼學校教育》讀後感

那是我執教的一節成語接龍校課,教材分三部分:一、10個成語“遊山玩水、水漲船高、高義薄雲、雲興霞蔚、蔚然成風、風花雪月、月黑風高、高朋滿座、座無虛席、席捲天下”;二、“撥開雲霧解詞意”;三、“畫龍點睛故事會”。老師上課的可圈可點之處在此就不說了,但是有兩方面急需改進——在實際行動上“角色轉變”“還權”。

首先,在認讀10個成語環節中,學生開火車讀成語時,每一輪都有孩子把“水漲船高、雲興霞蔚”這兩個成語中“漲”和“興”的字音讀成四聲,其他學生糾錯後,又一輪開火車仍有孩子出錯。為了趕時間進行下一個環節,我就直接糾錯並領讀,可是效果並不好,還是有人讀錯,以至在此環節耽誤了不少時間,導致“妙語連珠”(讓學生挑出一些耳熟能詳的成語造句)這一重要環節沒有時間落實。其實,稍有教學機智的老師在第一個孩子讀錯時,就應該追問一下出錯的原因:“這兩個字都是多音字,讀‘漲zhǎng’,還是‘漲(zhàng)’,老師也不知道,你們有什麼好辦法嗎?”這時,會學習的孩子就會查字典,讀出每一種字音的意思,然後,老師再引導學生結合“撥開雲霧解詞意”中該詞的意思讓學生選擇,並用手勢比劃出“漲zhǎng”的意思是“(水位)升高;(物價)提高”,而“漲(zhàng)”的意思是“固體吸收液體後體積增大”。這樣一來,學生定會茅塞頓開,且記憶深刻,再也不會讀錯這個字了,這一學習過程更為下一環節“理解詞意”做了充分的過渡和鋪墊。

其次,進行“畫龍點睛故事會”時,“風花雪月”和“高朋滿座”這兩個成語故事難以理解,再加上認讀環節耽誤的時間較多,本來是讓學生自讀時自劃重點句,可是,為了趕時間,再加上怕孩子們自己讀不懂,我就越俎代庖領著學生一邊讀一邊講。其實完全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邊讀邊劃出“大理四絕”是什麼,出示對聯後,再總結一句:這個故事是成語“風花雪月”最先的由來,但現在比喻堆砌辭藻、內容貧乏空洞的詩文,也指愛情之事、花天酒地的荒淫生活。

靜下心來想想,在認讀環節中,老師之所以不能“授之以漁”,一點都不奇怪。備課時讀不準的字音,我自己都沒有動手查字典,只是百度了一下,立馬在書上標出四聲調就萬事OK了。對於“成語接龍(一)”中出現較多的多音字,只是憑感覺認為那樣讀是正確的,根本就沒有查字典確定一下它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意思,再根據意思確定讀音。還有,四年級上冊校課課本中“成語接龍(一)”中幾乎都是不常見的成語,書上解釋的詞意更是艱深,讀了兩三遍我都沒有記住。我自己都沒有在備課時把這些成語的意思變成自己的理解,使其更直白、更口語化,又怎能做到課堂上讓這些艱澀難讀的解釋快速刺激孩子們的大腦皮層而過目不忘呢?我只是簡單想了一下,沒有合適的,就放棄了,不再進行深入思考。課堂上學生也只是為了完成老師佈置的任務而讀詞意,思維沒有興奮、活躍。大家都知道,備課不僅要備教材、備預設,更重要的是要備學生。當初備課時,如果我能以一顆學生的謙卑之心去認讀、去理解,那麼在指導學生學習時又怎不會遊刃有餘、收放自如呢?

當然,經過之後幾年的學習、實踐和沉澱,我已經懂得並做到了課堂上要把初學權、發問權、解答權、展示權、評價權歸還給學生。備課時,我會做到時時刻刻關注學生是活生生的人,而決非容器、機器,我會為學生制定自學計劃,非常精要地讓其明白讀書自學的要點在哪裡,並啟發學生思考問題隱藏在何處;課堂教學中,我會激發學生髮現和提出有質量的問題,調動學生參與解答問題的積極性;學生展示和評價中,我會適當調控課堂、把握方向、及時點撥、恰當設下伏筆、助力學生提升新高度,真正做到主動轉變角色,放權給學生。

讓“以學生為主體的口號”轉變為行動,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