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

當前位置 /首頁/教育範文/讀後感/列表

讀《教育的祕訣是真愛》有感2篇

讀《教育的祕訣是真愛》有感2篇

讀《教育的祕訣是真愛》有感2篇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教育的祕訣是真愛》有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讀《教育的祕訣是真愛》有感1

教育是科學,科學的價值在於求真;教育是藝術,藝術的生命在於創新。如何使教育具有科學性、藝術性?這就需要教育者遵循基本的教育原則,更需要教育者的智慧。

孫雲曉,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當代有影響力的教育專家,他指出,教育藝術的核心是愛。現實中我們需要警惕許多教育失敗之例也正是在愛的名義下產生的。有許多教師與家長可以說是全心全意地在“愛”著孩子,但孩子卻要努力拒絕或擺脫這種“愛”,原因就在於教師與家長是將自己的意願強加在孩子身上,或者強迫孩子接受自己的關懷。這種“關懷強迫症”讓愛成了負擔。而真愛,對孩子來說,是尊重其人格,滿足其需要,引導其發展,而不求私慾之利的理智的愛。在《教育的祕訣是真愛》一書中,孫雲曉提出了101條教育建議,有些讀來頗有振聾發聵之感。

別把孩子的特點當缺點。這可能是我們的教育中需要深切反省的,世上都沒有兩片完全同樣的葉子,更何況是孩子?而我們的教育往往太追求整齊劃一,求同卻不存異。許多孩子有與別人不一樣之處,往往被視為缺點,須知那可能正是特點所在。所以教育者要有眼力尊重孩子的特點,看到差別,而不是將其磨光、磨平。童話大王鄭淵潔說,合格教師和父母的標誌,是發現孩子的優點,告訴他什麼地方行,而不合格的教師和父母的標誌,是發現孩子的缺點,告訴他什麼地方不行。教育其實是一種發現,教育者需要有發現與賞識不同孩子不同特點、優點的智慧。

許多家長與教師雖然天天與孩子在一起,其實並沒有走進孩子的內心,經常出現“身在咫尺,心隔天涯”的.狀況。如果教育不能走進內心,那所有的語重心長都只能是一種說教。現在有個性的孩子越來越多,敢於說“不”的也不在少數。保持商量的口吻,而非權威式的命令,這才是教育者的智慧,因為有溝通才能有信任,有信任才有教育。

寬容有時比懲罰更有力。孩子犯錯,不應該急急忙忙祭出懲罰的尺子。更不應該使用“軟暴力”進行諷刺、打擊,這可能比懲罰更要不得。其實孩子正是在犯錯誤中認識世界,走向成熟併成人的,作為教育者,需要從心底寬容孩子的過錯。陶行知著名的“四塊糖果”的故事其實已經昭示了這樣一個真理:不是槌的打擊,乃是水的載歌載舞.才使鵝卵石臻於完美。教育正是這水的載歌載舞。

讀《教育的祕訣是真愛》有感2

我有幸拜讀了著名教育專家孫雲曉的著作——《教育的祕訣是真愛》一書,讀完此書受益匪淺。本書提出了真愛的核心概念。所謂真愛,就是把孩子當作真正的人,尊重其人格,滿足其需要,引導其發展,而不求私慾之利,是純粹的、理智的愛。作者提出,教育的本質就是喚醒,是解放,是發現,是選擇,具體表現為先進的教育觀念與科學的教育方法。每個教育工作者,可能都會去關注學生,都會去愛他們的學生,但是否方法得當,是否是孩子想要的,是否是真愛呢?我想,讀了這本書後很多問題都引起了我的思考,以下幾點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培養健康人格

記得20xx年有過這樣一則報道:浙江金華的一個高中生殺死了自己的母親,原因竟是不能忍受母親的嘮叨。然而,這簡單的動機背景卻是因為他擔負不了母親那沉甸甸的期望——必須考進班裡的前10名。在壓抑和瘋狂中,他走向了極端。這個慘案引起的反響是巨大的,十五年過去了,至今依然發人深思。可見,教育孩子絕不能僅看到分數,更重要的是注重對孩子健康人格的培養。

孫雲曉說 :“要把教育孩子做人放在最重要的位置,父母和老師都應該有這種自覺性,教孩子學習重要,教孩子做人更重要。”大教育家陶行知也曾說過:“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平時教學工作中,我牢記教師的職責——教書育人。我常對學生講:要成才,先成人!教孩子做人,講多少大道理都是空的,重要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孩子是看著成年人的背影長大的,不光老師是學生生活的一面鏡子,所有的成人都應該做好孩子們的表率。成人身上的品質,無論優劣,都會影響孩子。因此,我要更加牢記另一四字真言——為人師表!我要用我的高尚的品德和規範的言行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領悟到做人的真諦!

  二、善於傾聽孩子的心聲

傾聽孩子的訴說,也是充分尊重孩子的權利。這不是縱容孩子的行為,也不能視做聽任孩子的狡辯,這也是一種教育藝術。給孩子傾訴的機會,他們才會覺得被平等對待,也才會有什麼事都會願意跟你交流,傾訴。如果一遇到問題,連給孩子解釋的機會都沒有,那怎麼能讓孩子信服

永遠保持商量的口吻。也就是說,無論在學校還是在家庭,不論是師生關係,還是父母與子女關係,都要遵從平等相待的共處原則。也就是說,處理事情要有個商量的口吻,而不是發號施令,使用體罰甚至是暴力。

給孩子反省的機會。當孩子犯了錯誤,一定不要打孩子。“打孩子是最無力的教育”。讓孩子自己談談自己錯在那裡,給孩子表達自己意見和反省的機會,用愛包容和愛去感化孩子的內心世界。

要給孩子傾訴和解釋的機會。當孩子犯了錯誤,不要立刻給予批評。所以作為老師,一定要給孩子傾訴和解釋的機會,因為孩子是人,有自己的情感與性格,當他覺得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他就會有情緒。作為教育者,我們應該站在孩子身心健康發展的角度,在瞭解清楚之後,再給一個客觀的評價,給他一個信服的理由。長此下去,孩子也會願意和你溝通,願意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將來也更願意聽取你的意見與建議。

耐心傾聽孩子的傾訴。傾聽孩子的傾訴有幾大好處:第一,有利於開啟孩子的小心靈之門,有利於教育者及時瞭解孩子的想法與感受,使得教育更加有的放矢;第二,有利於孩子不良情緒的宣洩,及時給孩子排憂解難;第三,有利於鍛鍊孩子的表達能力,與交往能力,培養孩子為人處事,及其健康的心態。

  三、讓孩子懂得感恩

這條建議給我的感觸很大。文章中給我們講了一個魚頭魚尾的小故事。現在,我們能經常聽到父母埋怨孩子不懂事。特別是在獨生子女家庭,一味的索取,卻不懂得回報。甚至有些父母總想給孩子最好的東西,總想提供最好的生活條件。儘管父母付出很多代價,但孩子卻覺得就應該擁有。所以讓我們放開手,不要對孩子付出太多、干預太多,不要為孩子“打理”一切事務,並且經常給孩子講一講我們工作的艱辛。那麼我想我們的孩子們會在體諒和感恩中漸漸長大。

  四、有時候寬容比懲罰更有力量

作為教師,我們每天和孩子們打交道,孩子們總會“製造”出惹人生氣的事。如果我們一味的批評說教,有時會適得其反。所以寬容有時候比懲罰更有力量。當孩子犯錯的時候,為孩子的錯誤行為找出合適的理由,讓孩子又有臺階下。並且孫雲曉認為首先還要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在此基礎上給孩子提出希望,告訴他今後努力的方向。而反覆性是孩子的特點之一,是其心智發展不成熟的必然反映。因此“寬容不是一次性的行為,不能因為孩子又犯了錯就不再寬容了”。

另外,我相信孩子也會理解你的寬容,並且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上也會用一顆寬容的心去對待別人,這難道不就是我們家長、老師所期望的嗎?用愛澆灌,用敬業耕耘,用執著守護,用寬容修復。這樣,我們離真愛還會遠嗎?真愛才是教育的唯一祕訣,我將精心打造自己,處處以身作則,時時牢記英雄形象,以教師完美的人格,去點燃孩子心靈的火花,引導學生追求人生的理想和高尚的美德。

總之,我們要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孩子的成長,把孩子看成成長中的人。正如陳老師所說:“教育常常是三分教七分等,我們要在等待與幫助中讓孩子成長”。教育是個偉大而又艱鉅的課題,那麼,教育的祕訣到底是什麼,很多很多,但是有一個重要的祕訣,我們教育者不能不掌握,那就是——真愛。作為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師,我將用自己的熱情和思考去努力實現一名老師的理想,用真愛去喚醒孩子成長的渴望,用真愛去教育孩子,感化孩子,引導孩子,讓孩子在快樂、激情與夢想中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