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

當前位置 /首頁/教育範文/讀後感/列表

讀《教育常識》有感1500字

讀過李正濤老師的《教育常識》,都會被一幅禪意悠遠的水墨畫吸引,浮躁的心瞬間得到洗滌和淨化!開啟,細細閱讀,不禁豁然開朗,柳暗花明又一村。下面就讓我與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從中的所思所得:

讀《教育常識》有感1500字

  一、心絃撥動,水到渠成

先秦.周莊《莊子.養生主》當中有這樣一段記載“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騎。。。。。”庖丁解牛如此得心應手,歸功於廚師對牛體構造有了確切的瞭解和把握;“油鹽醬醋茶”,從古至今,我們的祖先便於茶結下了不解之緣,茶文化自然源遠流長:鐵觀音,沸水沖泡,質厚味醇,而,碧螺春,嬌嫩柔美,宜採用80攝氏度的水空投沖泡,淡雅幽香。如此,不論飲食還是工作,我們都需要了解研究物件。

那麼作為教師的我們,需要研究什麼呢?毋庸置疑,自然是學生了!蹲下身子,你會發現每一朵花都有或多或少的不同,即便是一株“含羞草 ”,也有自身獨特的芬芳,難道你能否認這是種獨一無二的“美”麼?所以作為一名教師,我們要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蕾,只有給予綻放的希望,花才會在夢中成長;只有懷有一顆等待的心,你我才能驚喜的看到陽光下熠熠生輝的小雛菊,更能滿懷激動地品味出石縫中小草優美的姿態……

讓花綻放,讓葉舒展,教師要學會對準孩子的心絃,將學生放在心中,處於第一位,才能水到渠成的譜寫出或壯烈或婉約的完整樂章。但是該怎樣扮演好調音師的角色呢?李正濤教授在書中提出以下五部曲:1.瞭解學生已經有什麼。2.發現學生還缺什麼。3.研究學生的困難和障礙是什麼。4.尋找學生的差異是什麼。5.追問學情與教學目標,內容,方法和教學過程的關係是什麼。將抽象學生變成具體教育教學物件,讀懂學生的實際狀況,教育才有發生的前提和可能。

  二、緣溪前行,桃源勝地。

東晉文人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追隨武陵漁人來到一處世外桃源,後為世人理想境地。教師潛心閱讀學生,亦會覓得一處桃源聖境,那就是獨一無二的“孩子宇宙”!這會是怎樣的一個世界呢? “孩子過了一週,會增加一週的伶俐。孩子一週之內,都能記住五十個新詞……然而大人過了一週,卻還是老樣子。大人在一週之間,只翻同一本週刊雜誌一週的時間,大人只會訓斥孩子……”這就是不同成人宇宙的“孩子宇宙”。

日本學者河合隼雄認為,“在每個孩子的內心,都存在一個宇宙”,這個獨立特別的宇宙與成人有著不容忽視的差異。正如著名教育家皮亞傑在對兒童道德認知發展進行研究時曾對低段兒童與高段兒童進行過一組實驗,結果是今天我們都認識到的:年幼兒童傾向於根據損失的大小來評價過失的輕重;而年長兒童則更注意行為者的動機意向。

至此,你我是否需要反思自己過去執著堅定的以為?是否需要凝視那個在過去也是孩童的自己,已重新面對眼前的學生?所以說,育人先育己,一個人始終停留在生命的過去式和現在時,又怎能全面認識自己的學生?所以教師,從我做起,多學習,多反思,多實踐,從認識到行動上進行自我創生才能對孩子的未來有所作為。

緣溪前行,走進一座花園,這裡春有嬌羞嗔怒的杏花,夏有亭亭玉立的荷花,秋有金絲滾邊的菊花,冬有暗香浮動的梅花…….世界因花而美,因你而四季如春。可以說,教師對孩子的期待是學生夢想的沃土。然而,當施肥過量,當土地的營養濃度大於根部毛細胞濃度時,植物卻會因此脫水,出現“燒苗”現象。這樣說來,“不正常期待”是對孩子的摧殘!時下,何止是教師,社會也在躁動地呼喚我們的孩子“快快長大,快快成人”。

事實上呢?為人推崇的東北大米之所以營養豐富正在於其生長週期長,最長週期可達半年之久。而被催熟的瓜果蔬菜也會因週期短失去原有滋味。可以想象,熱切高速的期待給孩子帶來的會是什麼?顧明遠老師曾表達過這樣一種籲求:不要用果農使用的膨大劑催熟孩子,這樣長大的兒童有爆裂的危險!今天社會上這樣的案件已不是個案。高智商,低情商。學歷高,素養低。

一例例鮮活的學生案件震撼了社會,更鞭笞我們教師要將兒童當兒童,試圖跨越孩子階段儘早進入成人世界是得不償失的。歷史上不會因為誰童年吃了苦,成年時候生活就會減免對他的磨練!歷史上也沒有因為誰的童年是快樂的,就剝奪他成年的幸福!相反,童年不幸福的人,長大以後也多不幸福,因為痛苦挫折在他最嬌弱無力時襲擊了他,讓他留下了無法對抗的陰影。所以,教師,我們要尊重生命軌跡,將兒童當兒童,悉心等待,讓兒童擁有一個幸福而有意義的童年以此為將來他們幸福而有意義的一生創造良好的基礎,以此建立一片桃花源地!

  三、仁禮育人,勤勉成才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成才先成人”。人,定當是一位品德高尚的人。然而在當下,功利之心甚至矇蔽了家長對孩子無私的愛,他們常常“情不自禁”地將孩子當做工具和手段來炫耀自己“教子有方”“光宗耀祖”,以滿足自我虛榮心。教師中也不乏有人為完成領導任務,獲得認可,實現晉升將稚嫩弱小的生命當做“追逐名利”的工具。假仁義,假禮儀,又怎能培育出真正品德高尚的人呢?孩童生命的健康成長應是所有教育活動的最終指向和歸宿。教師,應當用心真仁真禮用愛培育人。

而“才”呢?縱觀古今中外,歷史上關於人才的的故事數不勝數,理由卻無限迴圈的相似,那就是勤奮!學習是一種艱苦的勞作,它不同於搬磚快,高頻率的重複也不一定獲得成功的垂憐。它是一項複雜精密的腦力體力合體勞動,他不同一般的苦,“頭懸樑,錐刺股”是有力的證明。教師有責任有權利幫助學生尋找和體驗學習的快樂,並積極努力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養成吃苦耐勞的能力和習慣。

走近,肯定,關心,鞭策,教師當坦蕩蕩,於天地之間,以悠悠逍遙之心撥人間真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