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

當前位置 /首頁/教育範文/讀後感/列表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範文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範文1

本書將七個習慣分成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個人的成功,個體如何從依賴走向獨立;第二部分則是公眾的成功,如何從個體的獨立走向群體的互信互;而第七個習慣則是要求通過不斷的更新來尋求更多的成長。簡單說七個習慣為: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範文

1、積極主動

那當我們回首往事的時候,我們會羞恥嗎?或許會,因為也許你要怪自己當時為什麼沒有積極主動的去爭取機會,而是在空等機遇垂青。當看完積極主動這一習慣時,有一種心得很簡單:不用等往前走了那麼一大段路再來扼腕回首,現在就該積極主動地去爭取機會。

在學會做到積極主動的同時,不要忘了遵循原則,沿著上一棒傳遞的方向:學會自我領導、清晰個人使命。

列一張使命宣言、定一個生命中心,這是實現自我領導的第一步:把握自己的人生方向。

2、以終為始

“以終為始”的習慣可以適用於各個不同的生活層面,而最基本的目的還是人生的最終期許,它是以所有事物都經過兩次創造的原則為基礎的。所有的事物都有心智的即第一次創造,和實際的即第二次創造。我們做任何事都是先在心中構想,然後付諸實現。

3、要事第一

工作生活中我們會有很多事情,響不停的電話鈴聲,回不完的電子郵件,理不清的來龍去脈。作者在書中畫出了四個象限,提供了六標準和四步驟,指明瞭要分清什麼是重要的事情,告誡說要把重要的事情擺在第一位。希望通過學習和實踐,我們這些讀者能夠找到實現自我管理的好方法。

積極主動新增成長動力,自我領導指明成長方向,自我管理理清成長重點。當培養出前三個習慣的時候,一個人的成長也就從依賴走向了獨立。

4、雙贏思維

我們有雙贏思維,我們要雙贏。但,有一點很重要,你理解對方想要的贏嗎?你的贏又被對方理解了嗎?可見,彼此間的相互理解對成長及成功是多麼重要。

學會傾訴與聆聽是理解他人、被他人理解的很好的方法。在一個可以充分表達自己、自由溝通的環境中,很難想象還會有多少人出來高呼理解萬歲。

5、知彼解己

人們高呼理解萬歲,是因為還有太多的不被理解隱藏在背後。我們有雙贏思維,我們要雙贏。但,有一點很重要,你理解對方想要的贏嗎?你的贏又被對方理解了嗎?可見,彼此間的相互理解對成長及成功是多麼重要。

學會傾訴與聆聽是理解他人、被他人理解的很好的方法。在一個可以充分表達自己、自由溝通的環境中,很難想象還會有多少人出來高呼理解萬歲。

6、統合綜效

我們要雙贏,我們開始相互理解,我們該開始協同合作。綜合分析你我的方法和我們共同的目標,然後協同研究達成目標的最佳途徑。這時候,1+1就不僅僅是等於2。協同合作可以取長補短,博採眾長,變阻力為助力,最終實現雙贏的結果。

當許多獨立的個體抱著雙贏的態度,彼此傾聽理解,然後協同合作一致努力,他們所產生的向心力將為他們帶來公眾的成功。

7、不斷更新

企業先開發出一個資訊化系統,然後在實際應用中不斷優化、完善,最終滿足企業的資訊化的需求。當企業的需求發生變化時,這一資訊化系統再通過不斷的優化、完善來滿足新的需求,如此迴圈發展。人生的成長又何嘗不是如此。當我們達成某種成功,畫好某個成長的圓,我們又得通過不斷的鍛鍊、磨礪,再為某種成功努力。

七個習慣是關於個人成長和管理的,這是一般教育裡所沒有的;七個習慣在於強調品德,讓我們以富足的心態看待世界,以雙贏的意識與人合作,以傾聽的方式與人交流;七個習慣鼓勵人們確立自己的使命宣言,為自己建立在原則的目標基礎上而奮鬥!所以,請,開啟這扇“改變之門”吧!讀書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學習前人和他人的經驗,是為了把握更多有用的知識和技能。只有把從書中學來的東西用到實踐中,才能真正達到讀書的目的。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會通過不斷的努力和探索,通過培養這七個習慣,我相信我可以循序漸進地獲得不斷的進步,逐漸成長為一位真正高效能的優秀人才。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範文2

鄙人看書從來不寫讀後感,此次破例寫主要基於兩個原因,一是因為這本書對我來說真是二十年難得以見的好書,我對好書的定義是能和我產生共鳴的書、能幫我解決問題的書、能吸引我讀下去的書,這本書完美地符合了以上三條標準,其二是這本書的建議,此書作者在書中建議道,“在閱讀過程中,應有心理準備,預計在48小時以內,與人分享或討論讀書心得”,所以我打算就這本書寫一系列的讀後感,應該是按章節來寫吧。

我對這本書可謂是久仰大名,經常在各種場合,各種雜誌裡面看到對此書的推薦,印象最深的是上次去香港,一位上課的教授推薦的書單裡面就要這本書,他就是把這本書做為最後的壓軸來推薦的,今次回家,偶然在老爸的床頭上發現了這本書,想不到老爸“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他的書櫃幾十年都沒變過,現在終於有更新了。

我看書喜歡先看自己想看的章節,覺得這本書還不錯,再從頭看起,昨天先看了第六章——人際關係的本質,書中的內容與我產生的強烈的共鳴,所以今天早上看完了第一章——由內而外全面造就自己。

第一章中一個核心的概念是思維定式,我如果要去北京旅遊,一定要準備的就是地圖了,而地圖只是對北京整個地域的顯現,並不是真正現實中的北京,而思維定式就好比一張地圖,是我們對現實世界的理解、感知與詮釋,與現實世界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差別。如果我們改變行為和態度,可以幫助我們更快地到達目的,而如果我拿著一張錯誤的北京地圖,改變行為和態度,恐怕只能幫助我更快地達到錯誤的地點吧,所以僅僅改變表面上的行為和態度,卻忽略作為源頭的思維定式,那麼改變的成效一定有限。

而改變一定要遵循一些原則,這些原則就像燈塔一樣立在那裡,我們要麼改變方向,要麼在違背原則的時候撞得頭破血流。有列舉的一些原則中,有一條原則中的一句話,使我眼前一亮,“實踐是特定的行為或活動,在某一情況下適用的實踐未必能在另一種情況下適用。而原則適用於任何個人、婚姻、家族以及公私機構,如果我們把原則內化為習慣,就能用不同的實踐方法應對任何局面”,這裡面有一個詞“習慣”讓我心中一震,學而不用是未學,知而不做是不知,遵循這些原則只有去實踐它,將它變成生活中的習慣,才能發揮這些原則的功效,也才能由內而外地改變自己。

當然其實改變還有一個前提,俗話說就是“要有自知之明”,要重新審慎自己的全部,不要被無謂的強烈的自尊心阻礙而不願邁出改變的第一步。這一點我自己覺得還好,從來阻礙我的都不是所謂的自尊心,而是對於新事物的恐懼。所以就自尊心這條在此就不贅述了。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範文3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是美國作家史蒂芬·柯維寫的一本教育型別的書。這本書以作為美國公司員工、政府機關公職人員、軍隊官兵裝備書而出名,中國青年出版社甚至將這本書稱為“在美國影響力經次於《聖經》”。我認為這本書可以有它這樣的成功是因為它徹底的改變了讀者對自己思維的理解。它讓讀者們認真思考:為什麼我會有這樣的思想,有這樣的行動?

這本書告訴我們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內心品德的重要性。在現在的社會中,很多人都為了成功而改變自己的外表。比如說,很多課程就教那些領導者如何微笑、如何著裝、如何讓別人喜歡自己等等。這樣的個人魅力卻也是表面的,因為他依靠欺騙和玩弄。柯維告訴我們這樣的表面的行為並不能達到真正的成功。真正的成功來自於內心品德的強大,就像發自內心的、真誠的友好要比一個機械化的微笑和優美的著裝更能說服別人。這也就體現出了現在社會的一個問題:重點從對內心的培養轉移到了對外表的注重。這樣的轉移會讓人們更難獲得成功。

這本書告訴我的第二點就是人必須以原則為中心才可以高效和成功。原則是指引我們行動的價值觀。原則指引著我們的思想,而思想引導著行動。有些原則無法否認地給人們帶來成功和幸福,比如公正、安全、勤勞等等。如果我們所有的行動都是以這些原則作為標準,那我們就更可能獲得成功和幸福。但是如果我們忽略這些原則,那麼效率也許就會變低。

用一個例子來說明:有了付出才有收穫是無法否認的事實,正如沒有耕地就沒有收穫似的。如果我們把它作為一個價值觀,一個原則,並讓它來指引我們的行動,那麼我們在解決問題的時候,我們就不會因為去嘗試各種各樣的捷徑而浪費時間,而是踏踏實實地解決這個問題。這時我們就會更成功、更高效。因此我自己建立了一些我認為可以幫助我成功的原則,比如勤勞和誠實。如果我要做的事情與這些原則互相矛盾,那我就會立即放棄做那件事來避免走彎路。

“七個習慣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習慣就是積極主動。作者相信的是一個人環境對他的影響是有限的。不同的人在同樣的環境中作出的反應是不同的。柯維提倡的就是不能讓環境對我們造成太大的影響,而是鼓勵我們去積極的改變這個環境和調整自己來得到最大的成功和效能。比如在我們學校,我們經常會聽到“我現在的成績就是全是因為我的老師太差了”之類的抱怨,但是其實老師對學生的影響是很有限的,所以同樣的老師會有不同成績的學生。我們都會下意識的去怪我們的環境,並以此把指責從自己轉換到了環境,卻沒有意識到我們自己才是我們成功或失敗的主要原因。這讓我更清楚和正確地看待環境與成功的關係,並讓我更容易地總結我失敗的原因。

雖然我對這些複雜地概念的理解仍然是很初步的,但是這本書對我的正面影響已經是是十分巨大的,因為它讓我更容易地做出正確的行動。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範文4

作者開篇帶領讀者運用想象完成一個概念的詮釋:蓋棺定論。假如我們是已故之人,面對前來參加我們追悼會的親朋好友,我們希望聽到別人給與我們的評價是什麼樣的?回顧我們此生對他人對生活的影響與貢獻有哪些?是否有遺憾或者驕傲之處?由此讓我們真切的瞭解到何為“以終為始”。

讀到此處,我被震撼且認認真真的去想象了一下面對自己“蓋棺定論”時的心情。特別感謝能受教於此書,讓我現在就可以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目標,認清自己的人生方向,牢記併為之努力。

那麼,我們該如何去找到自己正確的“方向”呢?作者提出一個基礎理論——“任何事都是由兩次創造而成”。一是思想,二是行動。

以建築為例,在開始建造之前,一定是先繪製出設計圖紙,然後再開始施工。這就是兩次創造的含義。所以想要完成自己的人生目標,就要先開始第一次創造。我們要確立自己的願景和價值觀,找到自己的生活核心。

生活核心來源很多,在生活中常見的有工作、家庭、孩子、金錢等。但這些核心是對的嗎?我們要時常反思,假如以工作為中心,那麼這可能會失去我們家庭,這種例子比比皆是。當一個夜以繼日全身心創業工作的男人,經過拼搏到達事業巔峰。此刻他相依濡沫的妻子兒女可能早已離他而去。

由此可見,大多數人的生活核心都是不穩定的,顧此失彼,難以恆定。唯一的恆久不變、歷久彌新的、值得信賴的核心就是原則。它不是存在於某一方面,而是貫穿於生活的方方面面。

也許此時你想問,原則是什麼?原則就是你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向具有怎樣的品德,扮演什麼樣的生活角色。原則因人而異,但整體方向都趨於一致。比如:善良的品質、孝順的子女、耐心的父母等等。

史蒂芬博士提出,我們每個人都需要一份個使命宣言,對自己的生活核心原則一一作出承諾和宣誓,誓死捍衛,作一名以終為始的人。

以始為終的習慣是自我領導的原則。它不僅適用於個人,也適用於家庭和企業。用撰寫個人宣言的方式尋找人生核心目標同樣可以複製於家庭和企業。而全員參與宣言的制定是保證宣言被始終捍衛的核心,唯有參與,才有認同。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範文5

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一本書是由史蒂芬柯維所著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也許很多人在翻看此書時會覺得“天哪,這本書說的什麼啊,講的這些理論我全都懂,沒有什麼意義,就是一本洗腦的書”。沒錯,這就是我最初瀏覽此書的真實想法,就像是一本寫滿了準則和制度的說明書。

其實很多書籍總免不了有很多長篇大論,但這並不妨礙它所包含的精彩之處,只要有一點對我們的生活、工作和學習是有用的,那我們就算沒有白讀。比如,在人際交往中教會我們如何與人溝通和處理矛盾;在職場中教會我們如何提升工作效率;在生活中如何變得更加幸福……

言歸正傳,由書名不難想到本書主要介紹的就是能夠改變自己、提升自己的七個習慣。下面我們就一起認識、學習這“七個習慣”。

習慣一:積極主動,操之在我

積極主動即採取主動,為自己過去、現在和未來的行為負責,並依據原則和價值觀,而非情緒或外在環境來下決定。積極主動的人是改變的催生者,他們摒棄被動受害者的角色,發揮人類四項獨特的秉賦——自覺、良知、想象力和自主意志,同時以由內而外的方式創造改變。

人生三種主要的價值觀:

經驗價值觀,來自自身經歷;

創造價值觀,源自個人獨創;

態度價值觀,面對絕境時的迴應。

總之,重點在於我們每個人自身,積極主動,變被動為主動。

習慣二:確立目標,以終為始

所有事物都經過兩次的創造——首先是智力上的創造,其次是實質上的創造。個人、家庭、團隊和組織在做任何計劃時,均先擬出願景和目標,並以此塑造未來,全心投注於自己的原則、價值觀、關係及目標之上。對公司來說,領導工作的核心,就是在共有的使命、願景和價值觀之後,創造出一個文化。

創辦企業也是如此,要想成功,必須先明確目標,根據目標來確定企業的產品或服務,然後整合資金、研發、生產、行銷、人事、廠房、裝置等各方面的資源,朝既定目標奮力前行。

“以終為始”的兩個原則基礎,一個是任何事都是兩次創造而成;另一個是自我領導,但領導不同於管理,領導是第一次創造,管理是第二次創造。

對企業來說,市場瞬息萬變,積極的領導者必須緊盯商業環境的變化,特別是消費者購買習慣和購買心理以及員工隊伍的變化,以便合理整合企業資源,撥正企業的發展方向。

以終為始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撰寫一份個人使命宣言。宣言主要說明自己想成為怎樣的人(品德),成就什麼樣的事業(貢獻和成就)及為此奠基的價值觀和原則。

習慣三:掌握重點,要事第一

一、運用時間管理理念分辨事件的輕重緩急,並按序加以處理。關於時間管理的方法可以參考《時間管理:小強升職記》,這篇文章中有一定的介紹。

二、管理方法六標準:

和諧一致:個人的理想與使命、角色與目標、工作重點與計劃、慾望與自制之間,應和諧一致。

平衡功能:管理方法應有助於生活平衡發展。

圍繞中心:不要就日程表訂立優先順序,應就事件本身的重要性加以安排。

以人為本:個人管理的重點在人,不在事。

靈活變通:管理方法根據需要進行調整。

便於攜帶:管理工具必須便於攜帶,隨時可供參考修正。

三、個人管理四步驟:

確定角色:考慮自己下一週的角色和任務。

選擇目標:思考下一週計劃中工作列下最想做的幾件要事,作為選定的目標。

安排進度:為每一專案標安排具體的.實施時間。

每日調整:根據突發事件、人際關係的意外發展及嶄新機會對每天的要務安排進行適當調整。

四、高效率的祕訣——授權

第一種授權:指令型授權。讓別人去做,做完告訴我。

第二種授權:信任型授權。關注的重點的最終的結果,允許人們自行選擇做事的具體方法,併為最終的結果負責。

“信任型授權”型別要求雙方就以下五個方面達成清晰、坦誠的共識、並作出承諾。

1.預期成果。

2.指導方針。

3.責任歸屬。

4.可用資源。

5.明確獎懲。

習慣四:利人利己,雙贏思維

一、雙贏思維的五個要領:

雙贏的原則是所有人際交往的基礎,包括五個獨立的方面:“雙贏品德”是基礎,接著建立起“雙贏關係”,由此衍生出“雙贏協議”,需要“雙贏體系(結構)”作為培育環境,通過雙贏的“雙贏過程”來完成。

雙贏品德三個基本特徵:誠信、成熟、知足。

雙贏關係:以雙贏品德為基礎,才能建立和維護雙贏關係。雙贏的精髓是信用,即情感賬戶。

雙贏協議:在雙贏協議中,對以下五要素應該有明確的規定(1)預期結果;(2)指導方針(3)可用資源(4)任務考核(5)獎懲制度。

雙贏體系:雙贏只能存在於體系健全的組織機構中,必須有相應的體系支撐,包括培訓、規劃、交流、預算、資訊、薪資等,而且所有體系都應建立在雙贏原則之上。

雙贏過程:不同的人和機構採用以下四個步驟完成雙贏過程

首先,從對方的角度看問題。真正理解對方的想法、需要和顧慮,有時甚至比對方理解得更透徹。

其次,認清主要問題和顧慮(而非立場)。

第三,確定大家都能接受的結果。

實現這種結果的各種可能途徑。

二、情感賬戶的六種主要投資方式:

1.理解他人。

2.注意小節。

3.信守承諾。

4.明確期望。

5.勇於致歉。

6.無條件的愛。

習慣五:設身處地,知彼解己

一、聆聽的層次:

第一層:充耳不聞,壓根不聽;

第二層:裝模做樣,心不在焉;

第三層:選擇性的聆聽;

第四層:聚精會神,但不一定聽出真意;

第五層:移情聆聽,以理解為目的的聆聽,要求聽者站在說話者的角度理解他們的思維模式和感受。

二、四種自傳式迴應

我們在聽別人講話時總是會聯絡我們自己的經歷,因此自以為是的人往往會有四種“自傳式迴應”的傾向:

價值判斷——對旁人的意見只有接受或不接受。

追根究底——依自己的價值觀探查別人的隱私。

好為人師——以自己的經驗提供忠告。

自以為是——根據自己的行為與動機衡量別人的行為與動機。

三、有效的溝通

正確的溝通方式也就是移情聆聽,至少包括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複述語句,這至少能使人專心聆聽。

第二階段加入解釋,純用自己的詞句表達,但仍用左腦的邏輯思考去理解。

第三階段滲入個人的感覺,右腦發揮作用。此時聽者所注意的已不止於言語,也開始體會對方的心情。

第四階段是既加以解釋,又帶有感情,左右腦並用。

四、表達也要講技巧

古希臘人有一種很經典的哲學觀點,即品德第一,感情第二,理性第三。請注意這個順序:品德、感情、理性。首先是你本身的品德,然後是你同他人的關係,最後是你表達自己的能力,這是另外一種重要的模式轉換。多數人習慣直接用左腦邏輯表達自己,意圖說服別人,卻從來沒把品德第一,感情第二放在心上。

習慣六:集思廣益,統合綜效

統合綜效就是整體大於部分之和,也就是說各個部分之間的關係也是整體的一個組成部分,但又不僅僅是一個組成部分,而是最具激發、分配、整合和激勵作用的部分。統合綜效的精髓就是判斷和尊重差異,取長補短。

溝通三層次:

低層次的溝通源自低度信任,其特點是人與人之間互相提防,經常藉助法律說話,為情況惡化做打算,結果只能是讓人們更有理由進行自我防禦和保護。

中間一層是彼此尊重的交流方式,但是為了避免衝突,雙方都保持禮貌,卻不一定為對方設想。即使掌握了對方的意向,卻不能瞭解背後的真正原因,也不可能完全開誠佈公,探討其餘的選擇途徑。

統合綜效意味著高度的信任,每一個參與者都能認識到這一點,並全心享受這種創造性的事業。

習慣七:均衡發展,不斷更新

自我提升和完善的四個層面:身體、精神、智力、社會/情感。

身體層面:鍛鍊、營養、壓力調節。

精神層面:確立、堅持、學習、思考價值觀。

智力層面:閱讀、想象、組織和規劃、寫作。

社會/情感層面:服務、移情、統合綜效、內在安全感。

總結:雖然很多東西我們全都知曉,但是做起來卻不容易,更不用說堅持做下去。這也是人與人在現實生活中逐漸拉開差距的其中原因之一,把我們自認為是廢話,廢事堅持不懈的做下去。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範文6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本書讀完,可以用振聾發聵來形容,書中的很多觀念比如要事第一,迴應方式,傾聽理解,不帶自己的偏見,重視自己重視的人的重視的東西,這些觀念令我非常激動。

第一個習慣,積極主動。有一個護士,曾經看護過世界上最挑剔,最難伺候的病人。無論這個護士做什麼他都覺得不夠好,不但從來沒有一句感謝的話,而且還處處找茬,與其作對,結果她每天都過得特別痛苦。可是你剛才卻在臺上大談積極主動,說什麼除了我自願,否則沒有什麼事可以傷害我,我的痛苦都是我自找的,這實在讓我接受不了。可是後來我又反覆思考了這番話,從內心深處問自己:我真的有能力選擇自己的迴應方式嗎?結果居然發現我自己有這個能力。我承認自己選擇了痛苦之後,我漸漸認識到自己可以選擇不痛苦。那一刻我感到自己站了起來,我自由了,我擺脫了牢籠,不再受限於別人對我的方式。

其實我一直也受別人對我方式的制約,很多時候,因為怕被拒絕,所以不會選擇主動做什麼,如果能夠擺脫制約,不再關注別人對我的方式,用積極的態度去面對朋友,不怕朋友的拒絕,其實對自己不會有什麼傷害,所有的傷害不是別人對我們造成的,除了我們自己,沒有人能從精神上傷害我們。有時候我特別容易受到傷害,別人可能一句話,或者嘲諷,或者冷漠,都會讓我猜測對方是不是有什麼惡意,或者對我有什麼意見,其實是自己太敏感了,別太在意別人的看法,用積極的態度去思考問題,不怕受到傷害,別人不能傷害到你,別太敏感,把別人想的太壞,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

在所有進步的社會中,愛都是代表動作,但消極被動的人,卻把愛當做一種感覺。愛必須通過行動來實現,愛的感覺由此而生。

第二個習慣,以終為始。在做任何事之前,都要先認清方向。我們做任何事都是現在頭腦中構思,然後付諸實踐(多麼像明先生的知行合一)。

第三個習慣,要事第一。

其實,要想提高做事效率,要先明白什麼對自己是重要的,這可以由第二個習慣來決定。比如對我來說,畢業了去什麼單位很重要,結合自己的興趣,明白什麼對自己是重要的,然後在實踐中,把最好的時間和精力分配給相應的工作。

情感賬戶的六種投資方式:

1、理解他人,如果你重視一個人,那麼必須同樣重視他所重視的事情。

2、注意小節,一些看似無關既要的小節,如疏忽禮貌,不經意的失信,最能消耗感情賬戶的存款,人際關係中,最重要的就是這些小事。

3、信守諾言

4、明確期望

5、正直誠信

6、勇於致歉

第五個習慣,知己知彼,移情聆聽,以理解為目的的聆聽,要求聽者站在說話者的角度理解他們的思維模式和感受。

有效的溝通:

第一階段是複述語句,這至少使人專心傾聽。

第二階段是加入解釋,純用自己的語句表達,但仍用左腦的邏輯去理解。

第三階段深入個人的感覺,右腦發揮作用。

第四階段即加以解釋,又帶有情感,左右腦並用。

同別人交流的時候,試著拋開自己的經驗,盡力真正瞭解對方。聆聽他們的心聲,感受他們受到的傷害,並作出迴應。何不從現在起立刻付諸行動,不論在辦公室或家中,敞開胸懷,凝神傾聽。不要急功近利,即使短期內未獲反饋也決不氣餒。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範文7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心得體會:本週每天晚上3個小時,加上一個周天的時間,完成《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的第一遍閱讀。

這七個習慣確切的說,應該是一個高效人士的性格構成。在看這本書的過程中,我最內心的那個聲音是,這本書如果5年前看,我可能會少走很多坑,這本書裡的這7個習慣,有6個在沒有看這本書的時候,我已經開始按照這本書裡的在做了。這裡不是要吹噓什麼,只是想表達,我們應該感謝所有的痛苦、不適感、焦慮、忐忑、突發問題、棘手事件等等。有句古語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無不如閱人無數。一個人的氣貌,和他走過的路,遇過的事兒,閱過的人成正比。這裡囉裡吧唧的一大頓,我自己都不知道我自己要表達什麼,言歸正傳,開始我們的讀後感。

前面說了,這7個習慣就是一個人性格的重塑建立,回想自己活過得的這40來年,一個最直接的感觸就是,但凡讓你成長的都是讓你痛苦的。無論青春期的小弟弟變大,還是學生時代的早自習晚自習,乃至工作中的成長。所以,我現在很享受每一次讓自己痛苦的過程,雖然這一過程的痛苦那麼撕心裂肺,口裡的潰瘍成片的長,失眠,便祕等等,但這就是成長。其實,我這裡想表達的是良好的習慣越早建立,對每一個人的人生都是正向的賦能,如果我能從學生時代就開始運用這7個習慣,那麼我相信我一定不是現在的這個我,但是,人生沒有如果。這7個習慣,越早知道,越早養成這7個習慣的人生,應該均會是多一些坦途,少一些崎嶇的人生:

一、積極主動

回想我們有多少人是用積極主動的心態去面對自己走過來的這一生的,從學生時代,到工作,到生活。有多少人真正的做到了?這裡的積極主動,不是狹義的只是態度上的,行動上,他更多的是先從思想入手,自己對事物的全貌主動的預判,且自己給出後續的行動措施,然後在是矢志不渝的根據,積極主動推動,並不斷執行,不斷校正,直至達到自己想要的結果。

二、以始為終

這裡的以始為終,我生活工作中理解為結果導向。首先,我們要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確定自己想要的之後,再根據我們自己想要的反向去制定具體的推進計劃。如果沒有以始為終的結果導向思維,走一步,看一步,那說不定下一步就走到溝裡面去了。

三、要事第一

每一個人每天,每週,每月,每年,都應該給自己一個規劃,在涉及規劃的時候,從工作和生活兩個維度給出自己一年想要實現哪些?然後在把年目標分解到季度,月,周,天。那麼在分解的過程中,自己首先要知道哪些是最要緊的,除了緊急重要的事項之外,我更喜歡這本書的這個時間矩陣的第二象限:

一個能主導自己人生的人,每天一定不是被火燒雞毛的逼著去做事情,一個能主導自己人生的人,每天一定是去做第二象限的事情,這樣的人生才是自己的人生。這樣活出來,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都會是我就是我,不一樣的煙火。就目前我的個人的工作而言,每天會有很多突發的工作去處理,但我每天一定會按照自己想要的,想成為的那個樣子去安排自己最想要的,進而要去做,去完成的事情。我們可以一時救火,但不可能一世都被燒雞毛。因為我們想成為什麼樣子,他是不會成為什麼樣子的,只有我們為了自己想成為的那個樣子,積極主動的去改變的時候,加上日積月累的沉澱,才會由量到質的顯現。

四、雙贏思維

這個思維無論是在生活,還是工作中,確切說不應該是習慣,更應該成為準者,否則在這個開放的時代,沒有任何個人隱私的時代,靠資訊不對稱坑蒙拐騙的獲取一些個人好處也好,公司利益也罷,都是不長久的,因為有句話說的非常好,出來混,早晚要還的。所以,什麼事情都是在平等尊重的基礎上,互利互惠才是王道。說到這裡,突然想到這幾天美國單方挑起的貿易戰,我不知道貿易戰的最終結果是什麼,但我想,以美國的實力雖然說不上殺敵1000,自傷800,但至少自己也是對著牆拉了一泡尿,搞得自己也渾身騷不是。

五、知彼知己

這個是在這個7個習慣的互賴期的第二階段,在雙贏思維的基礎上,你得了解對方,知道對方的習性,你才能知道自己可以讓的度在哪裡,自己的底線在哪裡,這樣在生活也好,工作也罷,你才能更好的去積極主動,才能更好地去以始為終,才能更好地要事第一。

六、統合綜效

這個我個人理解就是把前面五個習慣給連貫起來,從而達到1+1=無限可能的效果。這裡讓我感觸最深的一點是我們要尊重差異,這一點是我自己無論是在生活,還是在工作中都需要改善的一點。當然,這裡的尊重差異不是說沒有原則,這裡的尊重差異是在原則的基礎上,最大程度的求同存異,最大能限範圍內形成最大的合力,讓自己的生活工作產能最大化。

七、不斷更新

這個用一句網際網路思維的話說就是小步快跑,不斷迭代。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沒有為中華之崛起兒讀書的家國天下的情懷,即便你有那個情懷,你的胸也撐不起這個懷。所以,一個平凡的人,就是在生活工作中,不斷以積極主動的思維態度,結果導向的目標感,再加上這個7個習慣的其他4個,不斷的調整,不斷的調整,我想如果真正的做到了,一個人的一生即便不精彩絕倫,也至少不會碌碌無為,落寂而終吧。

這本書因為是斷斷續續的草看的第一遍,很多需要練習的章節並沒有認真去聯絡,所以,對自己後面的具體落地還沒那麼清晰。個人感覺,這本書之所以是經典,與書中的那些給我們診斷的聯絡題有很大關係,一個人只有真真切切的給自己用號脈的具體診斷後,才知道自己到底是病理性陽痿,還是心理性陽痿。後面自己第二遍的時候,需要把相關的習題做完,一邊確定自己是哪方面的陽痿。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範文8

這次重讀《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本書,相比第一次讀完後的運用,這次的感觸和收穫更大,讓自己對運用時遇到的小問題有機會對照書中的某些章節和觀點做一個更深層次的理解和吸收。在日益變化和挑戰共存的生活中,需要我們學習一些基本原則來指導我們更好更高效的生活工作。此書講到的原則值得我們反覆去閱讀。

書中提到從個人領域成功到公眾領域成功的七個習慣:

個人領域的成功:

1、積極主動:

專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關注自己的思維模式來看待事情,逐漸讓“影響圏”不斷擴大。以前遇到同伴的消極和被動時,自己只想著獨善其身地完成自己的部分,或者是把同伴的事情直接做了,因為在做之前沒有和同伴瞭解情況和溝通,也沒有徵得同伴的同意,在自己完成的時候,會對同伴的不合作行為產生抱怨,而同伴也覺得他需要的不一定是直接幫助完成事情,從而導致產生了誤會。重讀這篇文章聯想到自己以往的做法,意識到首先應該先改變自己的思維模式,讓大家一起參與進來,這樣大家才會一起成長共同精進,當遇到同伴停止不前時,會先耐心地聽取對方的想法和遇到的困難,和對方一起分析問題所在,在商討中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議,對方需要時再予以協助,這樣既鍛鍊了自己的溝通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伴也會因為得到尊重而主動承擔自己的部分。自己的影響圈也會變得越來越大了。

2、以終為始:

做任何事情之前先根據目前的處境,找到清晰的方向和明確的目標併為之努力。在遇到迷茫或被其他事情牽絆時,我們需要經常問自己的初衷到底是什麼,時刻提醒自己不要被次要的事情矇蔽了雙眼而偏離了方向。

3、要事第一:

平衡產出和產能的關係,將時間和精力集中在重要不緊急的事務上,但實際上經常會被不重要緊急的事情弄得效能低下,所以我們要每天列出自己的三隻青蛙,重點要關注自己持續的成長和學習。

公眾領域的成功:

4、雙贏思維:

互相信賴的社會中,取得傑出的成就需要靠相互信賴和彼此合作才能實現。當遇到別人的想法和自己不一致時,為了達成既定目標,以往會採取折衷的辦法來處理。這篇文章中提到店鋪中通過調整薪資結構,先讓店員賺到錢,店長才可能有錢賺的模式後,實現了真正雙贏的獎勵體系。將注意力放在結果而不是方式上,這樣就可以跳出以往的思維模式,找到第三種解決問題的方式。

5、知彼解己:

首先去了解對方,然後再爭取讓對方瞭解自己。

6、統合綜效:

尊重差異取長補短,共同參與讓總效能整體大於部分之和。每個人看問題的角度和思維模式不一樣,通過坦誠溝通可能會發現,對方的觀點正好是以往一直被忽視或完全沒想到的觀點,而這些觀點有可能會左右事情的結果,分歧點正好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多角度地去思考和學習成長的機會。

7、不斷更新:

人生最值得的投資就是磨練自己,通過不斷的思考、學習、創造和適應能力,讓自己擁有創造財富的能力。

每章節的付諸行動部分部分提供了詳細的指引,教我們更好地使用本書,通過實踐來提升自己從而達到高效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