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

當前位置 /首頁/教育範文/讀後感/列表

《個人知識管理精進指南》讀後感範文大綱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個人知識管理精進指南》讀後感範文,歡迎大家分享。

《個人知識管理精進指南》讀後感範文

  《個人知識管理精進指南》讀後感1

這是一本值得反覆閱讀的好書。

好在哪裡?為什麼好呢?

這本書講述的是思維進階的方法,一個人最難改變的是自己的思維習慣,最難進階的自然也是思維模式,這本書好就好在它能夠把更高維度的思維模式畫出了一個清晰的輪廓。

為什麼畫了個輪廓就算好了呢?難道不能直接把更高階的思維模式整個展現出來嗎?

答案是:不能。也許可以,但就算真的寫出來,那我們也看不懂。為什麼?

想象一下,我們給一個孩子解釋成人是怎麼思考一件事的,那個過程有多難?我們會怎麼去教?首先面臨的是大量資訊不對稱堆砌而成的認知不對稱,我們需要讓孩子常年跟在我們身邊,長年累月的教導,才能夠去改變他,讓他變得成熟,適應成人思維,而這個過程中,我們能夠給孩子的,也只是思維模式的輪廓,而不能完全以我們的思維去主導孩子。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了輪廓,人們就能把它逐步清晰成自己想要的,所以能夠有一個清晰的輪廓已然是非常夠了。

那我們為什麼要修改我們已經有的思維模式呢?

修改思維模式雖然很難,可一旦完成,這對於一個人的改造可能是翻天覆地的。一種思維模式的成型,對於一個人來說,不單在某一個方面起作用,而是可以對他的各個不同的角度,在不同的維度上進行改造,這就像練武之人,有的練把式,而有的人練內功,練了把式的可以一掌斷石,但是練了內功的卻可以翻江倒海,而好的思維模式之於我們現代人,就是內功。

所以不管有多難,如果我們想改變自己、改變世界,那還是得從改變我們自己的思維模式開始的。

  《個人知識管理精進指南》讀後感2

在《個人知識管理精進指南》這一本書當中,作者為我們講述了。如何讓學習可以更加地有效率,為什麼有的人學習的成效會如此的低下呢?

在現今資訊氾濫爆炸的時代,我們的時間和知識都像碎片一樣並且參雜著大量無用的垃圾資訊。我們想要從中抽取出對我們有用的知識,首先我們要做的就是要學會,區分哪些是知識而哪些是無用的資訊。知識就是能夠可變我們行動的資訊,而知識當中存在一些能夠更廣泛、更普遍地指導我們行動的重要而基本的規律這些就是“臨界知識”。只有當我們掌握了足夠多的"臨界知識"後我們的生活、認知效率和學習效率才可以進入到快車道。

所以如何去,發現、掌握和使用“臨界知識”就成為了我們學習當中的關鍵所在了。

要掌握“臨界知識”首先我們要明白三個掌握臨界知識的低層的思維:

一、習慣性防衛

當我們感覺到自已的觀點、尊嚴可能會受到挑戰的時候,我們的第一反應不是思考對方挑戰和質疑是否合理,而是:“有人敢反對我,和他幹!”這個時候,我們的習慣性防衛就產生了。

二、綠燈思維

多考慮新觀點的優點和用途,理解新觀點的用途和價值之後,再去分析這個觀點可能的不足,想辦法完善它。

三、以慢為快

只要把新知識中的阻塞打通,就能夠和原來的知識融會慣通,學習的速度自已厚積薄發了。

我們應該怎麼樣去發現“臨界知識”呢?尋找“臨界知識”的過程其實就是尋找對我們有用的、適用範圍廣的可靠知識的過程。我們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

1、從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入手,學習這個學科的重要知識、

2、從最重要的知識和原理的原始出處、

3、從嘗試用更加基本的原理來解釋知識的這一過程當中、

4、從當沒有解釋的時候,想辦法尋找或者自己創造一個假設,並驗證的過程當中。

學習“臨界知識”我們可以使用三種個最底層的.方法:反思、記錄以及定期回顧

怎樣把“臨界知識”真正應用起來,解決知行合一的問題?答案就是刻意練習。刻意練習我們學到的臨界知識,是我們掌握它的關鍵。正如其巜個人知識管理精進指南》的作者喬希·維茨金說的“我們能成為頂尖選手並沒什麼祕訣,而是對可能是基本技能的東西有更深刻的理解”。

  《個人知識管理精進指南》讀後感3

這本書給了我很多很多的震撼。我認真地看了三遍,第一次認真地整理了書的脈絡。

對於如何學習、如何管理自己所學到的知識這方面,我一直有很多很多的疑惑。作為一位對自己有點要求的人,都會想著如何才可能儘快地提升自我。我看了很多微信公眾號、微博大V都說要看書。很多人說看書就要看經典書,什麼雞湯書之類的少看。很多人有很多不同的看法。到底應該如何看書,如何利用書本中的知識來提升自我的能力?這本書中就有寫。

我印象很深刻的一件事情是看《向前一步》的作者謝麗爾桑德伯格講她的外婆的故事:她辭職了,店家要找4個人接替她乾的活。當時我就很疑惑。她一個人為什麼可以幹四個人的活?現在回想可能是工作的思維方式的原因。思路變了,你就整個人變了。

現在很多人表面上看上去無比努力,每天加班加點、沒日沒夜。很多人做了很多感動了自己的蠢事,這其實是思想上的懶惰。很多人看事情只看到一個點,而有一小部分人可以看到一個面,極少部分人可以看到整個結構。這就是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就像史鐵生說的: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大於人與豬的差別。

我很喜歡文中的一句話:讀書不在於多少,而在於你有沒有通過讀書重新認識這個世界,發現臨界知識並把它運用到自己的生活當中。我們讀書就是讀別人的生活經歷和感悟。而最好的書,其實是我們自己的生活經歷和感悟。如果我們能把自己的生活變成一本書,自己就可以是自己最好的老師。

同時作者也提到了幾個臨界知識:複利效應、概率論、黃金思維圈、進化論、系統思考、二八法則、安全空間。

什麼是黃金思維圈?其實是我們認知世界的方式。如果你想要更好地看透問題的本質,你應該培養問“為什麼”的習慣。什麼是臨界知識?我們經過深度思考後發現的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規律和定律。

此書看了大有收穫。看書並把自己看到的知識運用到自己的生活中,你就在每天進步中。真正的高貴不是優於別人,而是優於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