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

當前位置 /首頁/教育範文/讀後感/列表

《孤獨到深處》讀後感範文

《孤獨到深處》讀後感範文

《孤獨到深處》讀後感範文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孤獨到深處》讀後感範文,歡迎大家分享。

  《孤獨到深處》讀後感1

《孤獨的深處》。“孤獨”是我看的這本書的第一個詞語,而就因為這第一個詞語,所以我選了它,因為,我,也是一個孤獨的孩子。雖然家裡有爸爸媽媽、妹妹這些家人,可是我還是感覺到了孤獨。在學校,我好像也是孤獨的,別人在我面前,表示對我好,但是一轉過身去,就聽到她們對我的議論。呵,孤獨,早已習慣一個人了,會在意嗎?會的,還是會的。只是封閉了自己……

在靜寂的沉重中有種熱烈,使人灼痛,以至於吶喊,而喊出口的言辭,卻不能完全地表達心聲,或者即使字字血淚,旁人卻不能完全領會,於吶喊者而言,聲嘶力竭後的孤獨,是令人愈發清醒的疼痛。

小時候不懂,只知道自己很好,應該會有小朋友來和我交朋友吧。對,有是有,但是真心的嗎?那個時候我還是不懂,只知道她很好,對我很好。但是,真的是,越長大越孤單。

現在長大了,不想孤單下去了。希望有個朋友,哪怕是虛擬的也好,至少,不會傷害我。但是可能嗎?可能。因為,一萬個人裡面至少會有一個人出現,對不?現在的心,封閉了,我不想讓人看到裡面的傷疤,恐怖。只能帶上假面,告訴老師、家人:我,很好,不用為我擔心。哦,對,我現在是個孤獨的人,沒有必要擔心這些。只要管好自己就行了。

“郝景芳在前序中也提到,書中多篇小說都是完成多年,卻從未發表過,寫作是她自己孤獨深處最重要的情感力量。”這寫的不就是一個我嗎?這就是我呀。我喜歡唱歌,但是我唱不了很Happy的歌,因為我唱不出開心的因素。所以,我唱的歌基本都是抒情且有點傷感的歌。郝景芳和我一樣,她不寫那些開心的,那些感人的,她就寫這種孤獨的,悲傷的……

讀了這本書,我感覺到原來不只有我在孤獨著,還有人和我一樣。

曾經有一次,我實在受不了了,就去找了我的一位知心老師,想和她談談心,那個老師,真的很好。我就把那天我聽到有人在背後說我的事情告訴了她,她說這很正常,她也聽到過,她說她在工作的時候,有一天很不舒服,要請假去吊水,然後她下午走的時候忘記拿東西了,回辦公室去拿,正好,走到門口聽到她們在討論說,老師怎樣怎樣矯情,就這麼點不舒服還請假。老師說她還是像往常一樣在門邊說:“姐妹們,我忘記拿東西了。”然後走進去拿了,像往常一樣走了出去。之後老師告訴我說:“不管別人對你怎樣,只要做好自己就可以了,每天要用微笑來看待事物。”我哭了,在老師那裡哭了。

那個時候我就在想這個世界“情”這個字,在嗎?

孤獨算什麼?我已經習慣了,我已經哭過了,但是,有用嗎?

孤獨,只是被人拋棄了而已。情,只是過去式了……

  《孤獨到深處》讀後感2

那些人像傀儡一樣生存,比起鋼鐵人,我更感覺不到他們的溫度,他們自我麻痺:“不臣服,不自尋出路,難道要為了守護所謂的正義和人性和那些渺小的人類一同送死嗎?他們為了爭一個活命的機會,相互傾軋,不擇手段,何其可笑,何其卑微!”面對人們關鍵時刻爆發出來的強烈的求生慾望,我無法反駁那些人的想法,只是在那恍惚間,我彷彿看到了很久以前的動物世界,優勝劣汰,弱肉強食,在這種想法產生的那一刻,他們雖然還是人類,卻已實實在在地脫離了這個整體。

那些金字塔頂尖高手們的站隊也為當今中國要想解決人才流失問題提供了啟發。中國人才流失到國外,主要是由於拉力和推力的共同作用。拉力是國外給予高技術人才足夠的重視和科研方面的支援,開設的各種獎項、補貼、優待專案等等,滿足的不僅是人們的物質需要,更是精神需求。相較國外,中國對頂尖技術人才重視、重用的力度不夠,便成為了人才流失的推力。

以上三個大方面的感悟是我閱讀完《絃歌》和《繁華中央》的寶貴收穫。《孤獨深處》是我接觸的第一本科幻類的小說,之前對於科幻題材的書籍我常常不太有興趣,感覺它們給了我很強烈的不真實感和距離感,我除了得到想象力的充分愉悅,似乎找不到其它和現實的對接點。而當我慢慢明白創作源於生活,明白每一位作家希望表達的都不會是那些看似空洞的說詞,我開始深入文章去體會他人的思想世界,去嘗試站在不同的'角度瞭解世界,在那時,書籍便似乎以一種新的形態出現在我面前。在以前,比起年輕的作家,我更喜歡閱讀有一定閱歷的作家的作品,年齡體現在這裡彷彿變成了一種保障。而當我瞭解到郝景芳,瞭解到她作為一名出色拔尖的理科生的同時仍可以組織出這樣形象準確、撼動人心的文字時,我的認識再一次被顛覆。

“只有寥寥無幾的人會想要破釜沉舟,尋求最後的抵抗。一如巴黎面對納粹時的抵抗運動,一如清兵入關後僅有的造反團體。”

最初選擇《孤獨深處》這本書,一是因為作者,而是因為書名。作者郝景芳,2016年雨果獎獲得者,清華大學物理系本科,清華大學經營學院經濟學博士。而《孤獨深處》四個字帶給人一種彷彿置身於黑洞之內的窒息感和無助感,有著一把將你拉離這個喧譁嘈雜的世界的魔力。在這部小說的全部收錄中,令我深有感觸的是《絃歌》和《繁華中央》這兩篇,它們既對立又統一,卻沒有矛盾的衝突感,有的只是歐亨利式的契合。在這種交織契合中,我們觸碰人心,感慨世事,為漫漫長途再點亮一盞燈火。

“人類第一次作為整體感到薄弱。”讀到這句話的時候,我第一次如此明確地感受到了渺如塵埃的無力感。曾經是國家開戰,民族對壘,整體的單位相對而言不大,但人們卻能夠群情激昂,搖旗擂鼓。如今是兩個物種之間的較量,卻無法拔劍相向,敵強我弱的局勢太過於分明,即便鼓起勇氣出拳奮戰,也只是像小孩對著空氣揮拳一樣可笑,一樣可悲。這一次,是人類的集體無力。

“人站在這個世界的邊緣最容易感覺到出世和異化,出離世界的感覺是最孤獨的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