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

當前位置 /首頁/教育範文/讀後感/列表

《遊戲力》讀後感範文(精選15篇)

讀完某一作品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遊戲力》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遊戲力》讀後感範文(精選15篇)

《遊戲力》讀後感 1

讀這本書就像是走過我喜歡的地方,隨處都是美麗的風景,讓人流連忘返。看這本書的`速度特別慢,用了大半年才看完,因為幾乎每一段話都能讓我感嘆,都能產生共鳴,也能讓我反思自己,有更多的想法。就像是書封面上說的:一次神奇而充滿啟示的閱讀之旅。

孩子的世界是純淨的,他們不會像成人一樣有心思去愚弄別人,他們只是需要愛,只是不懂得怎樣向成年人去獲取愛,他們以為遊戲是最好的方式。然而我們這些成年人,在長大以後,以及完全忘記了自己曾經是孩子時的渴求。總是想以成人的言行去要求孩子,一次又一次地遊戲邀請被拒絕,只能使孩子封閉在自己的世界中,拒絕與父母溝通,父母有效關愛的缺乏,使得孩子行為問題的出現。

在我們懂得孩子的同時,孩子也更加懂得父母,我們也更加懂得自己。

其實,這也是一場自省之旅。

《遊戲力》讀後感 2

讀完這本書,縈繞在我腦中的就是兩個字:聯結。

與時下大熱的親子閱讀相同,這本書中所提到的親子游戲,其實也是聯結的一個方式。

不管是親子閱讀,還是親子游戲,都是藉由一個方式,一個載體,來達到與孩子從身體、語言通往心靈的聯結。

而聯結,是人類最寶貴的關係。

忘了從哪兒看過一個統計,決定人生是否幸福的關鍵不是金錢、不是大房子,而是與家人、與朋友良好的聯結關係,我相信這個統計結論。為什麼沒有金錢房子大家會覺得不幸福,我認為是因為這些東西的匱乏,讓人的心靈被物質缺乏堵塞了與家人朋友聯結的通道,所以不幸福。

豈止與孩子之間需要聯結,與愛人之間,與父母家人之家,同樣需要聯結。只是針對不同的物件,聯絡的方式不一樣。對於孩子來說,最好的聯結就是遊戲,這是由孩子的`天性決定的;而與愛人,可以共同看完然後討論一部電影,可以共同看完然後討論一本書,可以共同做一頓飯,可以共同手拉手逛一趟街,可以來一場酣暢的性愛,這都是聯結;而與父母,討論他們喜歡的電視劇,討論他們關心的菜價肉價,這也是聯結。

即使面對談判對手,面對上司同事,找到可以聯結彼此的點,也會讓你的生活好過很多。

所以,聯結,這兩個字是我看完這本書之後最大的收穫。

《遊戲力》讀後感 3

美國前總統小布什在當州長時,閒暇時做什麼?答案是:陪著雙胞胎女兒打電子遊戲。小布什是美國曆史上第一個擁有MBA文憑的總統,而且是耶魯大學的。

小布什不諱言,在耶魯課堂上,他經常昏昏欲睡,所有功課都是C,在中國訪問時,一次和大家聊起中國孩子壓力太大時,他問:學習成績真那麼重要嗎?為了拿出令人信服的證據,他衝著一個部下喊道:你在耶魯時成績是不是都是A?可你不還得聽我的嗎?

這是一種完全不同的教育觀,成績如何不重要,重要的是要玩好。

中國人重視考試,因為有“學而優則仕”的傳統,社會資源靠考試來分配,所以家長們有緊張感。中國學生到了海外,往往能考入名校,“像中國人那樣考試”已成美國俗語,如今,一些美國家長也開始逼孩子複習,陪他們做作業,請家教老師。

然而,更多美國家長堅持寓教於玩,為了讓孩子玩好,幾十萬美國家庭甚至選擇不讓孩子上學,自己教育他們,或織成互助式的教學團隊,他們認為,孩子們需要的不是課堂,他們需要的是玩。

為什麼玩這麼重要?

因為玩是人類認識世界的必然方式,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規則的世界中,每天擠在擁堵的路上,在格子間裡打拼,身心疲憊地聽著領導與客戶的訓斥,這一切,真的有意義、有價值嗎?它不就是一個遊戲嗎?

現代人人已很少能被大自然所感動了,已很少能體會到土地的芬芳了,因為我們被隔離在城市中,但我們能體察人際之間微妙的變化,能被一場電影所感動,為一段情感而沉醉。如果沒有足夠的.社會訓練與心理訓練,我們如何把握這一切?我們怎麼融入呢?

事實上,每個孩子都是按劇本生活的,他給自己定製一個劇本,把慾望放置其中,這個劇本不斷與外部世界磨合,當遭遇困境時,他會主動修改這個劇本。當劇本與外部世界完美契合時,那麼,他就找到了生命的意義。而這個劇本的修改與寫作,只能在玩中實現。

然而,有多少成人已經忘掉了內心的這個劇本?又有多少人為劇本與生活之間的落差,而感到羞愧?生活是內心與世界之間的博弈,玩是最好的潤滑劑。

充滿遊戲的童年,將塑造開放、溫和、理性的人格,而缺乏遊戲的童年,將形成專制、急躁、情緒化的人格,當這些性格聚合起來,決定了一個社會的底色。

好世界從當下做起,從每一位父母做起。本書嚴謹、專業,邏輯緻密,為讀者提供了有價值的建議。

《遊戲力》讀後感 4

首先,這是我第一次在上釋出書評,這些年陸陸續續看了N多本書,很少有輸出書評的,以後可以在豆瓣平臺用起來。

《遊戲力》有第一本還有《遊戲力2》,這本書的副標題是“笑聲,啟用孩子天性中的合作與勇氣”,真的很合適額這種育兒焦慮症的麻麻。

第一次讀這本書的時候,是我們的閱讀專案有一個家長課堂,我想給家長鼓勵一點什麼,於是,想了這個題目“從繪本中獲取育兒智慧”,當時就是想,通過一些好玩的繪本,讓家長跟孩子在家裡玩,以更方便與親子之間的溝通。後來我覺得需要一點理論的支援,於是讀到這本書《遊戲力》。

在開家長課堂的時候,有家長提及到一些育兒難題,我用這本書的一些遊戲方法給建議,獲得理解和回去嘗試的心態。比如有個家長說到大女兒一直埋怨自己重弟弟輕姐姐的情緒,我跟家長分享了,有些時候得單獨跟姐姐在一起,給一個完整的.愛給她,在只有姐姐的當下,父母是全身心給予姐姐的,姐姐滿足了,就不會那麼多抱怨;再舉個例子,我正看著《遊戲力》,女兒跟我分享她在學校的班主任的嚴厲情況,模仿得惟妙惟俏,如果按平時,我就會說“老師對學生都是嚴厲的”來頹唐過去,我讀了遊戲力,我何不好玩表達呢?於是,我抱著女兒,害怕地說“你的老師可怕啊,你要好好表現,以免她叫家長,我不想去面對可怕的人啊”。女兒開懷一笑,我也開懷一笑,就漂亮結束了這一次溝通。我印象很深刻,女兒的話語得到我的迴應,而且我的迴應對她來說,既是明白了她的表達重點也遊戲化地表達出來,大家都快樂。

《遊戲力》讀後感 5

孩子的成長是要給予自由,但這種自由是規則之上,只能遵循規則才能腳踏實地的成長。

自由的漫天行空只會讓孩子恐懼,失控的感覺讓他們如坐山車,玩遊戲也是如此,有時需要父母的主導,才能更好的引導孩子進行遊戲。

遊戲中的基本原則是:“先跟隨,後主導”,在跟隨孩子一段時間後,才能找到介入遊戲並加以引導的機會。

主導孩子的關鍵:輕推一下

這裡的輕推一下:如建議一個遊戲主題,或者僅僅製造一些身體的碰觸,然後觀察孩子如何反應。

輕推一下可以是:“我們來玩吧,“如果孩子喜歡看電視,你可以說:”我們去踢球吧”,對於存在無力感的孩子,建議來一場摔跤比賽;如果發生了什麼事,那就試試角色置換,給女孩更多力量,給男孩更多聯結。

輕推的另一種形式,是加入孩子的遊戲,然後再把遊戲進行一些改變,如果孩子在蹦跳時沒笑哈哈,那麼你可以先跟他們一樣跳起來,然後邊跳邊唱等;如孩子玩玩具,總是拿一個丟一個的,這時最好不要講一通專注力道理,而時撿後一起給他,讓他從頭開始。

儘可能的在遊戲中找些樂子,比如看孩子沒精打采的坐在那兒,就說我來給你當毯子吧,然後倒在他身上。

有時孩子們遊戲時不知從何開始,有時是孩子一個人不知如何提議遊戲,這時需要我們家長輕輕推時一下,便會引入遊戲,或讓遊戲玩的更有效果啦!

主導孩子的時時法則:聯結

孩子在嬰兒時期,經常會做“可愛狀”和“可憐狀”,讓父母情不自禁地去安撫和照顧他們,所以聯結是時時都在,但隨著孩子的長大,需求超來越隱晦,有時也不願意於與父母對視、擁抱這些動作,與父母的`聯結可能會出現斷裂等問題。

為人父母多年,有時確實感覺到與孩子的距離感,比如出差一段時間,或者錯怪了孩子等,只是那時不懂,只是為了孩子與自己的生分而焦慮,為曾經親密無間的親子關係,卻被推遠而無措。

原來孩子的認知不足,他在感到孤獨、憤怒、委屈時無法用語言告知,只有在行為上表現出來,這時我們應該注意,遊戲是孩子的語言,在遊戲中孩子會釋放自己的情緒,也恢復了自信,找回了安全感,與父母的聯結也能重新建立起來,所以主動聯結是為人父母的重要任務。

讀懂了遊戲力後,才知孩子表面的對抗與不端言行,其實他內心深處,是渴望更多的關懷和撫慰,如作者中文中舉例:

他妹妹黛安去曾經一個學生的家裡,這個小朋友和黛安關係非常親近,只是現在小朋友從幼兒園畢業了。當黛安去看她時,小朋友媽媽就告訴她黛安來了,但小朋友還是專心畫畫,還淘氣的問:“誰是黛安呀?”一陣嬉戲談笑之後,兩人很好地重建了聯結。那個淘氣的問題,包含了小朋友如此多的含義:我想念你,但我不知道你會不會再回來,我不知道該不該親近你,因為我又會想念你,所以我要捉弄你。

這個例子也說明了平時孩子內心渴望我們的關注,可我們放下一切同他玩時,他卻拒我們與門外,這是為什麼呢?原來他是由於之前的孤獨感而生我們的氣,當我們關注時,他就把內心的感受呈現給我們看。這時的我們要耐心,堅持陪在孩子周圍,用溫和的力量推動聯結。

有時溫和的推力不起作用時,我們需要進一步的介入遊戲,可能會導致孩子哭泣、尖叫、或拳打腳踢來釋放痛苦情緒,這樣的釋放父母不要著急哄逗,而是讓其發洩,冰凍三日非一日之寒,我們只需靜靜的擁抱他或陪著他,等他掃清了障礙,也會與父母重建了聯結,更重要的是獲得了自信!

聯結是個抽象的詞,執行時主要是與孩子的擁抱,而且是緊緊的抱住,一段時間後可能會要掙脫,建議家長試著多抱他一會兒。

當然也要以實際情況而定,溝通、對視、擁抱、遊戲都是聯結的重要方法。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個法則用到親子教育中,也是受益匪淺,養兒育女中,不再是你授業解惑,而是如《阿凡達》中男女主角,在最美的意境中說:“I see you!”

我懂你是至高至真的理念,對父母、對愛人、對孩子,皆是如此!

《遊戲力》讀後感 6

讀著《遊戲力》這本書,深刻感覺教育孩子真是一門博深的學問!父母不但要能文還要能武,簡直是上能飛天奪月,下能趟海撈魚,不僅要有育兒的理論,還要讀懂兒童的心理,同時還要能耍,能和孩子打成一團,從遊戲中你瞭解孩子,幫助孩子成長。

01、做他們想做的任何事情

孩子的腦洞不是一般大,他們的想法是天馬行空,而我們大人被社會規則禁錮的腦袋,每個人不說活的像裝在套子的人,也是活的小心翼翼,可想而知,這樣的遊戲合作會有思維的激烈碰撞,

這時我們大人應該有謙讓美德,不要親手剪掉孩子想象的翅膀,讓他們飛的更高更遠吧。

如果孩子提議我們玩這個遊戲,您說那不行,不安全啦;孩子好脾氣的提議玩另一個遊戲,你說那太沒意思了,沒創意;孩子忍無可忍的提出另另一個遊戲,你說那對成長沒意義,想想孩子的心理陰影面積吧,他還能絞盡腦汁的想著玩哪個遊戲,爸爸媽媽做夢去吧。

這就像你在心儀的店裡看了包,問老公哪一個好,問一個他指出一個缺點,你會不會意興闌珊到揮包砸人的境界,小孩子也是如此。

可能大人們會說:“讓他們做他們想做的事,會不斷的重複遊戲,”其實事實並非如此。

如是讓孩子主導遊戲,他們得到的自由,可能會嘗試更多的遊戲,開發出更多玩法,這時可能腦洞大開的是父母啦。

02、注意安全,但也不要過度擔心

安全是非常重要,也是父母的責任之一。

但有時父母過度擔心會束縛住孩子的手腳,常常孩子在玩的熱火朝天時,父母大一聲小一聲的'招呼注意安全啦,遇到稍高一點的攀爬,稍稍的爭論,都會被喊著停止,危險是解除於無形之中了,但勇敢、創新也會被扼於萌芽中。

現在的孩子在老人的看護下,已經被保護的嚴嚴實實的,稍有挑戰性的動作都是被喊停的,在和父母的遊戲中再限制東西,那這種毫無自主的生活很壓抑,想想自己在工作中一直被左右的難受樣,孩子的感受也是如此!

在與孩子游戲時,預先把遊戲中的危險因素遮蔽,盡力在遊戲中保證孩子安全,並不打擾孩子的專注狀態,也減輕了父母的焦慮。

03、預留“遊戲時光”

經常有職場媽媽遺憾自己陪孩子的時間很少,其實與其高質量的陪孩子,不在乎時間的長度,比全職陪孩子拿手機的媽媽更高效,孩子不是希望父母亦趨亦步的跟著,更願意你全心陪著他們一小段時間,他的杯子將會被注滿,感受到的愛給他們注滿了活力。特別是預留“遊戲時光”,讓孩子每天都有個盼望,在這個特定的時間裡高質量的親子互動,雙方都全身心的投入。

遊戲時光是遊戲力的加強版,所加強的是更多的熱情、參與、更多對親密和自信的認同,更在意孩子的感受,更願意把情緒放在一旁,更活潑和興奮地進行遊戲。

可能有些爸爸媽媽說沒有時間,事實上,遊戲時光每天10到15分鐘就夠了,如果你還讓孩子主導了這個遊戲,那效果就更了不起了!(遊戲內容讓孩子或您一起選擇,但約定好不能打破規則,比如平時不能吃糖,想在遊戲時光裡吃,也是不行的)

有些爸爸媽媽可能認為自己不會玩遊戲,有的認為什麼都聽孩子的有些傻,有的感覺自己挺累的,哪有精力再開始遊戲,這些都是天空拋來六個字:“這些都不是事”。

遊戲的方式可以從網上、微信公眾號、書上學到;在遊戲中聽從孩子是讓面子過不去,但教育孩子就是一場修行,能屈能伸,還能穿越回自己的童年;上班一天是很累,但孩子是每天都在成長,不能以累錯過了他的成長,也可能是您的杯子空了,需要蓄杯,可以多和一些父母交流、看書,調整自己的狀態。

《遊戲力》讀後感 7

遊戲力是什麼呢?遊戲力就是基於遊戲的親子溝通方式,它是重建親子間申請連線的橋樑。遊戲當中所激發的活力,所產生的親密感,可以緩解父母的壓力。遊戲不僅幫助我們進入孩子的世界。而且幫助我們以孩子的方式重新建立自信和親密。

所以這本書在教我們,如何像一個孩子那樣玩遊戲。

我們大人不會玩嗎?會,我們會各種方式去放鬆自己,看電影,玩手遊,唱歌等等,但讓我去想自己最開心的時候,還是童年裡的玩泥巴捉螞蚱,無憂無慮的那段時光。覺得那個時候好像不管做什麼都特別開心。有時候看著四歲的女兒,感覺讓她開心好像是一件特別簡單的事,一顆糖果,一句誇張語氣的.話,或者簡單的一個小動作,都能讓她高興的飛起。

我們覺得孩子不好帶,太任性,無法溝通,讓人崩潰抓狂,其實反過來想一想,是不是因為把自己侷限在了大人的層面,所以無法理解他們的感受。舉個真實的例子:諾諾特別喜歡吃糖果,之前給她規定了每天不能超過多少的量,可是有的時候她就是要多吃,以前就會出現一個吵著不能吃,一個哭著喊著要吃的畫面……看了書之後,我用搞笑的語氣跟她說,好吧,媽媽可以讓你假裝吃一顆,然後我就假裝拿出來一顆糖果,放到她的嘴巴邊上,她也假裝自己吃糖果,我還誇張的演了一下,哎呦,你不是吃糖果嗎?怎麼連媽媽的手指也吃掉了,她就在旁邊哈哈大笑,我們接著開始玩咬手的遊戲,很快就把吃糖果這個事情忘記了。

科恩在書裡寫到:有些學習只要人活著就會自動地進行,但是更多的學習,是在遊戲中發生。人類童年的時間之所以也越來越長,為的就是使人們擁有更多的遊戲時間就是學習時間。遊戲之所以重要不只是因為孩子喜歡玩遊戲,也是由於即使是最平常的遊戲其中也蘊藏著非常非常多的深意。

學著像孩子那樣遊戲,其實對於大人來說真的非常難,我們一路從孩子成長為大人,卻丟失了最寶貴的遊戲能力。

《遊戲力》讀後感 8

大家好!現在呢,我想來分享《遊戲力》這本書。

在分享之前呢,我先作一個簡單的自我介紹。我叫郭慶明,南京人。08年的時候呢,從醫院辭職帶孩子。在帶孩子過程中遇到了很多很多的困難和挑戰,在克服這些困難和挑戰的過程中,有一些資料,對我個人的成長幫助非常的大,其中就包括這本書——《遊戲力》。作者是一個美國人,勞倫斯·科恩,這本書對我觸動特別大,我讀了也不下十遍。現在呢,我想比較系統地把這本書的東西介紹給大家。在網上、噹噹等都有這本書或者是電子版的資料,大家可以自行去購買或者是下載。

好,我現在開始介紹一下序言裡面的一些東西。

王甘老師給這本書寫了一個序,它裡面有幾個意思。那第一個就是她說呀,這些年來大量的教育理念來到我們身邊,令人有應接不暇之感。的確是,各種各樣的新的名詞、各種各樣的概念,層出不窮。好多家長在對待帶孩子這件事啊,也很認真、也很努力、也不斷的去學習,花錢花精力等等,都是想為了提高自己的家庭教養的質量。可是王甘老師說,儘管如此,總覺得缺點什麼。缺點什麼呢?在我個人看來,缺的就是:那些東西只是在頭腦裡面留下痕跡,變成了知識,或者是記憶,而在真實的面對孩子的日常生活場景中,很多的東西並沒有自然地體現在陪伴孩子的當下。有的時候覺得自己好像什麼都知道、什麼都懂,但是在帶孩子的時候好像還是老一套。效果不盡如人意。嗯,要是按照遊戲力的說法呢,那缺點兒什麼呢?就是缺點兒這種遊戲的態度精神。這是她說的第一條。

那麼第二條呢?她強調什麼呢?她說為人父母最重要的是和孩子建立良好的關係。的確如此,我覺得呀,天下的`父母啊,都非常的愛孩子,都願意把最好的東西等等,分享給孩子,想把孩子照顧的很幸福、很好,想通過這個來體現我們大人那個博大的愛。嗯,甚至有時候我們去說孩子、打孩子,其實那個出發點也是愛,也是希望孩子能夠更好。這是一方面,就是說我們大人作為一個愛的一個提供方吧,我們覺得我們是盡心、盡力、盡責地提供愛了。但是問題的另一方面,作為接收者的孩子,是否感受到來自父母的這樣的愛呢?那答案可能是另外一回事了。就像我們的爸爸媽媽,他們當初肯定也像我們今天帶我們的孩子一樣,無條件的愛我們、給我們他們力所能及的溫暖、支援、理解等等,可是我們是否感受到了呢?我們是否滿意呢?答案呢每個人心中都會有的。所以王甘老師就強調,她說,得要讓孩子感受到來自我們父母的愛。怎麼樣才能讓孩子感受到呢?那就是通過遊戲嘛!因為遊戲的方式是孩子能夠理解的,是孩子能夠感受的,也是孩子很喜歡的方式。

《遊戲力》讀後感 9

王甘老師舉了一個她看電視的例子,她說有一部美國的家庭情景喜劇叫康斯比一家(The Cosby Show),說這個劇中的父親啊,有五個孩子。有這麼一個情節:有一天呢,這個爸爸讓他小女兒到廚房去幫忙,可是他小女兒啊,很不情願,糾纏著問:“是現在嗎?”父親說:“我還得說明是現在嗎?”這小姑娘呢,就固執地點點頭。哎呦喂,你看看這個場景,哎呀,跟孩子發生爭執了,哎呀,有點要對抗了!哎呀,要是換我,我可能也不知道怎麼做,甚至可能批評她一頓:“這還用說嗎?!肯定是現在!”可是這個喜劇中的這個父親呀,非常的智慧。這個父親就一把抓住這個小女兒,假裝一臉的憤恨,無聲而誇張地做出了:“N—O—W”的口型,就是“現在”,做出這樣的口型。他的小女兒呢,立刻也同樣的無聲的方式,說了“O—K”,然後非常滿意地去廚房去幫爸爸了。這根本就是一種通過假裝、通過遊戲的'方式,迅速化解了大人和孩子之間的一個當下的、小小的一個爭執吧。這種方式讓孩子感受到來自父親的一個呵護、一個愛、一個尊重。好,這是王甘老師說的第二個要點,就是說大人得要用孩子喜歡的、能夠感受到的、遊戲的方式讓孩子感受到來自大人的愛。

《遊戲力》讀後感 10

教育是在人和人之間發生的;教育啊,它本身既複雜又靈活,因為教育很複雜,所以呢需要把教育給簡化成一些條條框框,或者是簡化成一個思路、一個框架,這樣讓大人在教育的時候呢,能夠不迷茫、很清晰的去處理問題,但是同時單純的理性是不夠的、是不全的,我們在心裡面呢,還要隨時要有一個省察、有一個覺察。因為這些條條框框、這些思路啊,它不是絕對的,我們還要通過感性的方式、溫暖的方式,去傳遞一些資訊。這樣的理性,讓我們有清晰的邏輯、框架,還要通過感性的方式、溫暖的方式去實施。這樣呢,教育就會圓滿一些。

在這兒呢,我提供一個場景,供大家思考,我會在未來的分享中去回顧這個場景的。

假設有一個兩年級的小女孩,她在衛生間裡呀,把家裡的一個超大型的,超值裝的那個牙膏滿滿地全部擠出來,堆著玩,變成一個像小山一樣的,堆在那裡玩兒。堆完了以後——把那個一管牙膏全部擠完以後,她看著她的作品啊,她就特別的開心,還在很美呢,在欣賞。假定你是這個孩子的爸爸媽媽,假定你推開了衛生間的門,看到了當下這個場景。也假定你情緒非常的好,很平穩,沒有一絲的怒氣,在這樣的基礎下,面對這樣的場景,你的思路是什麼呢?你有什麼樣的一個框架?先怎樣—再怎樣—再怎樣等等,你的'框架、思路是什麼呢?你會怎麼去實施呢?

這個場景,供大家思考。因為類似的小的事情,可能在日常生活中會經常地上演。

好,再接下來啊,王甘老師說,為人父母要與孩子共同成長,我們要積極去感悟、體驗生命的樂趣和活力。我非常認同這句話。在我個人看來,陪伴孩子是需要大人和孩子共同成長的,需要成長的絕非只有孩子,還有我們家長,至少對於我來說。我之所以接受這樣的理念,因為只有我成長到一定的份兒,水漲船高,我的孩子呢,才能夠隨著我的水漲,他的船才能升高。那麼這個呢,也是在我陪伴孩子的這十幾年當中得到了一個檢驗。

好,這是王甘老師,她為這本書寫的一個序。

《遊戲力》讀後感 11

作者是一個心理學家。過往呢,他面對的是成人,那麼後來呢,他深深地感受到孩子太重要了,親子關係太重要了,他就開始轉入到兒童這一塊。

在前言裡面,他提到一條,他說:“我不願承認的事實是很多時候我情願被安排做任何一件事,也不願意沒完沒了地陪孩子玩。”在日常生活中,的確如此,你要讓我去掃地呀、燒燒開水呀,哎呀,甚至讓我去摘個菜呀、擦車呀……,我可能都願意幹,甚至是讓我加班,我也都願意幹。哎呀,你要是讓我去陪伴孩子,那特別是還要很專注地陪伴,還要高質量地陪伴,還要解決他暴露的一些東西……天哪!太煩啦、太累了!我寧可去做些其它的事情。因為陪伴孩子需要不僅是全心的投入,更需要是隨機應變,是個活的。當我沒有那樣一顆定定的心,當我沒有清晰思路,當我也不知道具體面對各種場景如何去幫助孩子的時候,我就有深深的、無力的感覺,覺得自己很無奈、很無能,不敢,想逃避。這是作者在前言中所講的一個核心的點。

接下來我們就進入了第一章。第一章的題目是《遊戲力養育方式的價值》。毫無疑問,遊戲通過這樣的方式、通過這樣的態度、通過這樣的價值觀,通過這樣的東西去陪伴孩子的.時候啊,那的確效果是非常的好。這樣的養育方式,也能夠讓我們看到生命的美好。作者在一開頭的時候啊,他描述了這麼一段,我讀給大家聽:

“還記得孩子在襁褓中,對你滿含愛意的凝視嗎?

還記得他蹣跚學步時,搖晃著撲向你懷裡的情景嗎?

還記得在床頭跟她講故事的溫馨時光嗎?

還記得與孩子手拉著手,誰也不做聲,一起散步走過的那條小路嗎?

身為父母的我們,一想到這些溫暖的場景與時刻,再苦再累,也會覺得值得。”

《遊戲力》讀後感 12

讀到這些場景描述的時候啊,我有一個很深的感受,什麼呢?他提到的是“甜蜜的凝視”、“撲向懷裡”、“手拉著手”。哇,這三個都是什麼呢?都是非語言,都是通過動作、通過眼神來傳遞的,這樣的溫暖、這樣的愛,這一定能夠傳遞進去,不管這個孩子他能不能聽懂大人的一些話,也不管他的理解能力怎麼樣,也不管他的表達能力怎麼樣,即使他只是一個月的嬰兒,他也能夠完完全全感受到來自大人的愛和呵護。其中他舉的四個例子中,只有一個——睡前故事那是純語言的。所以這些例子呀,給我一個很深很深的領悟,這個領悟是什麼呢?只要我們做父母的,從內心深處流淌出滿滿的對孩子的愛、對孩子的理解、對孩子的寬恕……,只要是心裡面真的有,那麼一定會散發出這樣的味道、營造這樣的氣場。那時候不管孩子他是睡著了還是沒睡著,不管他是平靜還是有情緒,也不管他能聽懂還是不能聽得懂,甭管,但是我堅信,只要我們由心去散發出這樣的智慧、散發這樣的愛的時候,孩子一定能夠感受到,一定能!所以說,教育是什麼啊?在我看來就莫過於執著地去成長我們自己,讓我們自己成為愛和智慧的化身,那時候就會散發出那樣的氣場,孩子就能夠被感染到。

說到這兒啊,我就不由得想起我自己的孩子。那時候他還沒有語言,很多我對他做的事兒啊,我以為他都不知道。結果等到他大了,上中學的'時候,有時候去玄武湖散步,他就會想起來說,爸爸,當時在哪兒哪兒,你怎麼怎麼,怎麼怎麼了。哎呀,當他說的時候,我還要想一想呢,嗯,是的,哎呦,當時我對他做的事情我都差不多忘記了,可是那些事還對他產生深深的影響,還在他的心裡面,還在他的腦子裡面呢。特別是我做的對他有傷害的場景,都是印在心裡面。當他回顧這些事情的時候啊,就讓我非常地難受。

《遊戲力》讀後感 13

那時候我們做父母的那個愛就被拋到了九霄雲外了。取之而代的是無奈、煩躁、憤怒。我們要麼會懲罰孩子,要麼會叨叨叨,要麼會去吼叫,去威脅,去剝奪……各種各樣的就自然地流出來了。所有的這些,或許是我們不由自主的一種下意識的習慣,或許是因為我們真的無力,無計可施。我堅信很多家長面對這些困惑的時候,真的有的時候就是一種習慣啊,有的時候,即使自己真的就是去想,也未必能夠想出來好的辦法。

作者說,幾經探索之後,他終於發現遊戲力,也就是基於玩耍似的遊戲的這樣的'養育方式,可能是重建親子間深情連線的橋樑。通過這樣的橋樑,通過這樣的遊戲的方式,就能夠激發活力,就能夠密切和孩子的關係,也能夠緩解做父母的壓力。作者說,遊戲不僅幫助我們進入孩子的世界,幫助我們以孩子能夠理解和感知的方式去重新建立自信和清醒,而且在這個痛快玩耍的過程中,孩子的合作精神、孩子的創造力,也會表現得淋漓盡致。

好,今天初步的分享就到這兒,我們想知道作者到底是怎麼樣來闡述遊戲力的,下回接著說。

好,謝謝大家,祝福大家再見。

《遊戲力》讀後感 14

首先,這是我第一次在上釋出書評,這些年陸陸續續看了N多本書,很少有輸出書評的,以後可以在豆瓣平臺用起來。

《遊戲力》有第一本還有《遊戲力2》,這本書的副標題是“笑聲,啟用孩子天性中的合作與勇氣”,真的很合適額這種育兒焦慮症的麻麻。

第一次讀這本書的時候,是我們的閱讀專案有一個家長課堂,我想給家長鼓勵一點什麼,於是,想了這個題目“從繪本中獲取育兒智慧”,當時就是想,通過一些好玩的繪本,讓家長跟孩子在家裡玩,以更方便與親子之間的溝通。後來我覺得需要一點理論的支援,於是讀到這本書《遊戲力》。

在開家長課堂的時候,有家長提及到一些育兒難題,我用這本書的一些遊戲方法給建議,獲得理解和回去嘗試的心態。比如有個家長說到大女兒一直埋怨自己重弟弟輕姐姐的'情緒,我跟家長分享了,有些時候得單獨跟姐姐在一起,給一個完整的愛給她,在只有姐姐的當下,父母是全身心給予姐姐的,姐姐滿足了,就不會那麼多抱怨;再舉個例子,我正看著《遊戲力》,女兒跟我分享她在學校的班主任的嚴厲情況,模仿得惟妙惟俏,如果按平時,我就會說“老師對學生都是嚴厲的”來頹唐過去,我讀了遊戲力,我何不好玩表達呢?於是,我抱著女兒,害怕地說“你的老師可怕啊,你要好好表現,以免她叫家長,我不想去面對可怕的人啊”。女兒開懷一笑,我也開懷一笑,就漂亮結束了這一次溝通。我印象很深刻,女兒的話語得到我的迴應,而且我的迴應對她來說,既是明白了她的表達重點也遊戲化地表達出來,大家都快樂。

《遊戲力》讀後感 15

開啟這本書之前,我正被我家兩歲半的小惡魔折磨的束手無策。我不明白他為什麼總是會毫無理由地嚎啕大哭,也不知道他為什麼可以每天玩一模一樣的遊戲,重複十幾天甚至一個月都不會膩。面對這樣一個腦回路清奇的生物體,我迫切地需要一本養殖說明書。

然而,《遊戲力》並不是那本說明書。它沒有告訴我A情況我應該如何處理,B情況我應該如何應對,它只是讓我思考……面對電腦,我會熟練地用程式碼跟它對話,為什麼面對孩子,我卻忘記了用他們的語言來溝通?是的',遊戲就是孩子的語言。孩子通過遊戲跟我們訴說心事,我們通過遊戲來告訴孩子:我懂你,我愛你。

當我們和孩子一起坐在地板上享受“遊戲時光”, 我們不再是那個高高在上無所不能的父母,孩子也不需要做那個所謂“聽話懂事”的“乖孩子”,這時你才有可能發現那個故意往地上扔餐具的小傢伙其實只是在確認他闖禍時爸爸媽媽會不會還是一樣的愛著他;那個不分由說一遍遍給你“打針”的“小醫生”只是在釋放昨天他被摁住打預防針的恐懼和壓力;那個明明很開心地玩了一整天卻在回家的車上哭的稀里嘩啦的小可憐只是因為今天的開心喚起了他往日的傷心記憶,他在試著自我療愈;那個在你做事時不斷打擾你的小搗蛋其實只是在試圖告訴你:“我的水杯空了,請你再給我加點愛好麼?”

合上這本書之後,我的小惡魔又涕淚俱下地朝我跑了過來,我想我知道該怎麼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