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

當前位置 /首頁/教育範文/讀後感/列表

《成長比成功更重要》的讀後感大綱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成長比成功更重要》的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成長比成功更重要》的讀後感

《成長比成功更重要》的讀後感1

這本書並不是我喜歡閱讀的型別,讀起來也不那麼的吸引,雖然有很多的小故事,可是大凡是勵志類的書籍總是有這樣大同小異的故事彙集而成的。關於對這類書的好壞,我無法做出判斷,只能說它對讀者的啟迪不在於內容、思想和語言,更重要的是讀者心中一直都有的東西,或許閱讀過程中沒有任何想法,但是之後隨著某些東西的逐漸清晰或者是一閃念的隻言片語,都可能讓你回想起些什麼,每本書的好壞都是因人而異的,都是因讀者的心態、經歷、情景而異的。

縱觀整本書而言對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父母的教育,父母是孩子最初的老師,在孩子幼年時期形成的行為、習慣、性格等在孩子的一生中都會起到很大的影響,而這一時期與父母的教育是非常有關的。

“沒有人強迫她,她喜歡到哪裡就到哪裡,喜歡學到什麼程度就什麼程度。‘他們只是非常嚴格的培養我的學習習慣,而且是在潛移默化中影響我。我的好習慣都是在我懂事之前養成的……’(P181)”一個從小養成的好習慣使張黔成為最優秀的研究員,正如她所說的她的父母在他剛開始學習的時候強迫她集中注意力學習,之後成了習慣。由此可見父母在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方面是很重要的。

“嚴格但不強迫,就意味著承認孩子的天性和尊重孩子的興趣,讓孩子習慣於一種規則,而不是就範於一種規則。(P108)”在很多成長的故事中父母都是很嚴格的,這種嚴格也是規範孩子的行為方式、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必須條件。

“人腦和人心一樣,朝著被讚賞的方向走。(P94)”除了嚴格的要求,許多成為微軟小子的人並不是被批評出來的,“好孩子是誇出來的”,書中不乏這樣的例子,父母們可以用這種方式激勵自己的孩子。

“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力,不是取決於這些因素,而是取決於父母和孩子的關係是否融洽。(P93)”無論是父母本身的綜合素養還是教育方式只有在與孩子融洽相處時才能對孩子產生巨大影響。

任何的成功都是無法複製的,但是我們可以借鑑。每一個人,都無法避免其成長的歷史時期對他的影響,而如何在這種歷史大環境下,做最好的你自己,則是唯一留給我們發揮的空間。

《成長比成功更重要》的讀後感2

《成長比成功更重要》這本書最近很熱,書裡羅列的諸多案例無非圍繞書名展開舉證和論述,事例樸實,以小見大,給閱讀者提供了廣泛的思考空間。

為人父母,我讀過後也感慨萬千,更多地對於孩子培養的導向問題進行了反思。

從我們自身的學習經歷,一直延續到現在孩子的學習大環境,應試教育的導向一直未變,孩子的考試成績變成孩子“好”“壞”的重要考量指標,在這樣的環境下,孩子的學習缺少了主動,更多的是被動接收教育灌輸。即便成績優秀,孩子能真正快樂嗎?

“你的一生能走多遠,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童年的天地有多大”。是啊,孩子的童年是一支畫筆,可以揮灑出絢麗的色彩;孩子的童年是一張白紙,可以描繪出繽紛的圖案。任何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夢想,或大或小,而這些才是孩子快樂向上的根源。

我們無力改變現有的環境,但我們可以和孩子共同理解環境,尊重自己,更要尊重環境中的人和物。我們要學會傾聽孩子的訴說,雨露般地潤澤孩子的心靈,堅定地支援孩子的正確追求。我們不求孩子的一時得失,我們渴求孩子情商的健康發展;我們不求孩子的一時得失,我們渴求孩子能找到真實的自我。

“成長”,僅僅兩個字,卻涵蓋了自信、剋制、堅持、努力等等諸多的人生哲理,這兩個字不會是某個人生階段的寫照,而是整個人生的歷練。

孩子不僅僅屬於我們父母,孩子更多地屬於整個美好的世界。孩子最終的成功來源於積累,而孩子的成長來源於生活,孩子成長的動力離不開夢想。

呵護孩子的夢想,陪伴孩子追逐夢想,即便不能成功,仍可笑對快樂征程!

《成長比成功更重要》的讀後感3

讀凌志軍先生所著作的《成長比成功更重要》這本書,我深深感受到中國教育和美國教育的差異,教育和成長牽動每個家庭成員的心,我們一直提倡素質教育,但現實教育有著明顯的弊端,就像書中所說:我們的教育就像一條製造工業品的流水線,大家都遵循同樣的程式同樣的標準,進來的孩子形形色色,出來的孩子卻一模一樣,否則就得不到社會認同,實際上教育學生和產品製造是完全不同的兩碼事,因為這樣許多家庭陷入深深苦惱,讀了這本書的有些家長會說:書中講的都很有道理,也令人嚮往,可是現在社會就是這樣,我們沒有辦法做出任何改變……

每個學生都希望自己成功,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孩子成才,每個老師都希望自己的學生取得優異的成績,都是勞有所得的想法,但是有的時候做事就像剝一顆洋蔥,你可以一層一層往裡面剝而一直看不到最核心。成功不等同於成長,成功是最終目標,成長的過程卻是條條大路通羅馬。我們常常舉例的都是一個又一個普通孩子憑藉智慧加勤奮成為旁人眼中天才的真實案例,這樣在孩子和家長之間一直達不到一個認同。

但是從辯證的角度來看:一件事情有它的弊端,必然也會有它好的一面,在學校現有教育訓練學習體制下,我們仍有大批的學生、主動學習的學生不斷超越自己,挑戰極限,我們不能以偏蓋全否認這一事實。

考慮和看待事情不能過分放大消極面,縮小它的積極面,同樣在現有教育體制下,這些學生並不擁有比我們更聰明的大腦,所經歷的教育制度也和我們沒有不同,但是他們仍有很多的人走向成功,所以我們需要轉換觀念:我們既然無法改變教育,那就改變我們對教育的看法.用積極的態度去迎接學習,做回一個主動的人。

我們身邊是國小階段的學生談論起學習和作業,即使成績優秀但還是不快樂,這就需要我們家長做正確引導和陪伴,好的學習不是把別人PK掉,而是我每天一點的進度是提升自己,努力使自己變得優秀,學習好比走在登山的路上,不要只看最後的目標,而失去了享受一路登山風景的過程,讓家長和孩子在《成長比成功更重要》的幫助鼓勵下,把我們現教育訓練方式當作一種歷練和錘鍊,百鍊成鋼,成就最好的自己!

在成長中體會,體會成長中蛻變的痛苦,體會成長中淬鍊的忍耐,成功在遠方,成長在腳下。

《成長比成功更重要》的讀後感4

讀了《成長比成功更重要》一書,感觸很深。“成功”對任何人都是一個很誘人的字眼,人們都渴望事業有成,風光無限。可是,人們很少想到“有志者”為“事竟成”所付出的巨大努力。

閱讀著書中一個個成功個例,不難發現他們的風光背後是不懈的求識和踏實。就如“深藍”(——戰勝國際象棋特級大師本特·拉爾森的計算機)之父——許峰雄,他在研發的8年中每日工作時間都超過16小時,其間無數的失敗、無數的煩惱、無數的不眠之夜、無數的驚喜,促使他最終成功地研製出了深藍。從書中你能深深地領悟到,表面的風光並不代表什麼,關鍵在於內心世界,只有通過不斷的學習充實自己,用所學的知識努力奮鬥才能創造出不朽的成績。

一本好書的價值並不僅僅在於閱讀過程的片刻愉悅,更是為人們開啟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門。《成長比成功更重要》讓我從書中體會到如何讓心靈得到提升,在閱讀過程中,我總會情不自禁用自身與之對比,不經意間,便成就了一次心靈的洗禮與一次很好的自省。

首先,要更清楚地認識自己,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不斷審視自己、規劃自己,才能不留遺憾,樂觀面對人生。擁有誠信的價值觀,以積極的心態去面對工作,努力做到言行如一,言出必踐,不辜負組織和他人的期望和信任。

其次,從實際出發,不急功近利,而是有著高尚的理想和追求,展示一個獨特而又有內涵的自己。對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精益求精,從點滴做起,腳踏實地的一步一個腳印,走好自己的每一步。成功不見得就必須有什麼轟轟烈烈的成就,成為眾人仰慕的物件,而是要立足本職工作,愛崗精業,不懈地努力。

《成長比成功更重要》這本書,把諸多優秀人才的人生體驗和生命歷程總結出來讓我們分享。從中我找到了對生活的自信以及積極樂觀的心態和勇於嘗試的勇氣。積極地去嘗試,雖說不一定會成功,但是放棄就等於失敗。在不斷的努力和不斷的嘗試過程中,總會碰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機遇,或許這時希望就出現了。在工作和生活中,時時作好準備,時時保持上進的心態也是很重要的一環。如果還未開始就放棄了努力,就等於失去了一切機會;失去機會等於失去了成功的希望,這樣就與我們的最初目標背道而馳,這是極為不可取的。在以後的工作中,我會努力創造機遇,勇於面對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各種挑戰,在未來的生活和工作中開創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

《成長比成功更重要》的讀後感5

本學期,學校給我們贈送了成長比成功更重要一書,值得讀。

凌志軍先生所談的正是一批最優秀的中國人——30個“微軟小子”的成長過程。他們並不擁有一個比我們更聰明的大腦,所經歷的教育制度和我們也沒什麼不讀後感同。那麼,他們憑什麼變得和我們不一樣?就憑著他們對教育的看法與眾不同。

先來回顧凌志軍先生在這本書中中介紹過的一個人物:他家境貧寒,但他也期望成功,可在大學聯考時他栽了跟頭,語文考了不及格,總分也很糟糕,連找份正式的工作都危險,可他不在乎人們對成功的定論,在成長中學習,一路摸滾打爬,成了令人羨慕的世界級科學家,他就是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沈向洋。沈博士走上演講臺感慨萬千,他也曾經做過碌碌終生的思想準備,但成績僅僅是一組蒼白的數字,他隨著成長的步伐不斷向新的高度挑戰,相繼獲得香港大學電機電子工程系哲學碩士學位,及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計算機學院機器人專業博士學位,他回顧成長的道路問心無愧,他說他沒有達到事業的巔峰,但是他沒有愧對成長,這就是成功。

書中講的是那幫被稱為“微軟小子”的人的成長故事,其實離我們很遙遠:他們的學習經歷幾乎都非比尋常。有的是少年班,有的是小時候就出國留學,還有就是清華、北大的。他們生活的時代離我們遙遠,他們學習的地方離我們遙遠,他們所取得的成就也離我們更遙遠。但這本書通過他們的成長曆程向世人闡述了一個關鍵的觀點:一個人發展的最重要時期是6-12歲。這個時期要想降成長,如果只靠學生,不可能;但如果有了家長和老師的協助,就有可能。

30個“微軟小子”的成長故事證明一個道理:所有天才都是教育出來的。

“成長”——是遠在天邊、近在眼前的詞,一個嚴肅而親切的詞,卻將伴隨我們一生,人生在成長中度過,在成長中綻放光彩。成功固然令人驕傲,但沒有成長,成功又從何談起呢?我們的知識、經驗哪一點不是在成長的澆灌下開花結果的?人可以沒有成功但不可以沒有成長,成功就像一張證書,僅僅見證你的成長。成功是相對的,不能一概而論,回首走過的風風雨雨,你滿意,就證明你成功了。其實所謂“成功”,不是說你一定要得到“第一”、“第二”,而是你最大限度地發揮了你的潛力。

感謝凌志軍先生的成長比成功更重要,他教會了我在教師這個崗位上如何去教育學生。在學生成長的歷程中,我們能做些什麼?其實我們能做的,不僅僅是教給他們課本以內的知識,更重要的是教給他們課本以外的東西,那便是教會他們如何做人,去做一個有著健全人格的人。

成才與成功的關係就如,在“人”這個莊重的字中,那一撇是成長,那一捺便是成功,如果沒有成功,成長照樣瀟灑、昂揚,捺只是撇的一個分支,沒有了成長,成功便搖擺不定。

《成長比成功更重要》的讀後感6

這個學期,學校推薦了一本名為《成長比成功更重要》的教育專著給大家看,我細細地品讀了這本名著。

“成長比成功更重要!”醍醐灌頂!當人們熱衷於如何成功時,似乎對成長的關注太少了,是因為中國的教育出了很多問題嗎?也許是對它太有信心了。想起了“賞識教育”推廣人周弘的一句話,如果對孩子給予了科學的、人性的、全面的培養教育,還真不愁哪個孩子不能成功了!……

凌志軍先生的《成長比成功更重要》一書,記錄了一批最優秀的中國人成長的故事,是一個關於教育、人才、社會的記錄與總結。作者從微軟亞洲研究所30餘位研究員的成長曆程中採擷一些平凡但雋永的小故事,以他獨特的視角切入,使這些質樸、平凡的小故事變得精妙獨到、意味深長。在這些故事裡,我們看到了30個“微軟小子”成長過程中的歡笑、悲傷、激情、惆悵;我們看到了一大批聰明、主動的孩子,不斷進取、不斷超越自我,直至成功的奮鬥歷程。作者希望借這本書,改變國人對教育的看法,希望更多的中國學生能在這本書的鼓勵下,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廣闊天地。

“不承認自己是天才的天才們在講述他們的成長故事”。這些故事可以讓家長們知道怎樣培養孩子,讓老師知道怎樣完整教學,讓學生知道怎樣獲得自信。不但學生、家長、老師需要關注《成長比成功更重要》,整個社會都應該關注“成長”。中國正在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但中國是否能成為真正的科技強國,還要取決於我們能否在教育領域趕上西方。美國之所以強盛,主要是因為她擁有最先進的教育體系,並能通過該體系吸引全世界的傑出人才。美國的教育體系,不僅包括那些知名的高校,也包括深藏在每一位家長和老師頭腦裡的先進的教育理念。中國的教育觀念和教育體系需要不斷髮展、變革,中國的下一代需要在更好的環境下健康成長。

凌志軍先生希望借《成長比成功更重要》一書“改變對教育的看法”,這應該是中國教育體系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希望更多的人閱讀《成長比成功更重要》,認識《成長比成功更重要》,理解《成長比成功更重要》,希望有更多的中國學生在《成長比成功更重要》的幫助和鼓勵下,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廣闊天地。

本書中的許多故事的確令人深思,尤其是做家長和老師的,不能不反思自己的得失。但每一個學生也絕對不能放鬆。30個天才“微軟小子”的成長故事證明一個道理:所有天才都是可以教出來的。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打敗別人”,而是“成為最好的你自己”。教育學生“最重要的東西不是錢,不是家庭,也不是運氣,而是‘不要小看自己’”。“只有做好了‘應該做的’,才能愉快的‘做喜歡做的’。”教育自己“改變我們對教育的看法,讓自己像天才一樣成長”。“我們既然無法改變教育,那就改變對教育的看法。

《成長比成功更重要》的讀後感7

每個孩子成長的過程,無不伴隨著成功與否的教育,而教育,決定著孩子的方向。作為一名大學生,我想我也是有資格來淺論成長過程中的教育。讀完這本書之後,我更加堅信,中國式的教育僅僅是對孩子成長過程的一個輔助工具,這個輔助工具,有時候為孩子的翱翔提供了一對翅膀,而大多數時候卻是束縛成長的裹腳布。但是,成功並不等同於成長。成功是目標,成長是達目標所經歷的道路。

這本書的核心既不是教你如何去對抗現有的教育體系,也不是告訴孩子如何成為天才;所講述的經歷是為了更好的做最好的自己並且改變固有的腐朽的教育理念。每個人都有著形形色色的成長故事,外表也許普通,成長過程也很平常,他們的優秀來自他們自身的不懈努力,這個過程肯定不是一帆風順的,但是他們克服了所有的困難。本書通過他們的成長曆程向我們闡述了一個核心觀點:一個人發展的最重要時期是6-12歲。成功是目標,成長是達到目標的道路,但是這條曲折的道路並非一帆風順,多數人在挫折面前選擇軟弱和妥協,書中平凡但卻意味深長的故事令我明白:“天才少年們”懂得用自己的努力、自信去使自己變得無比強大,踏踏實實讓自己無懈可擊,這樣的成功才會是有堅實的基礎的,忍得常人所不能受的苦,才能嚐到鮮有人知的`甜。“懂得寒梅通徹骨,梅花香自苦寒來”,做人做事,道理都是一樣的,端正心態,做最好的自己,不要在乎別人的評價。

世界在發展,萬物在變化。中國正在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之一,但能否成為真正的綜合強國,取決於我們能否在教育領域取得相應的突破。僅僅擁有200多年曆史的美國之所以強盛,主要是因為他擁有最先進的教育體系和學術體系,並能通過這些體系吸引全世界的有為學子。因此,中國的教育觀念和教育體系需要不斷髮展、變革,中國的下一代需要在更好的環境下健康成長。孩子們所要做的的是讓自己成長,讓自己更加強大,而不是去在意別人目前的狀態,我們總是認為“最好”的含義是戰勝別人,而沒有想到真正最好的是成為最好的你自己。凌志軍先生希望借《成長比成功更重要》一書“改變對教育的看法”,這應該是中國教育體系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希望更多的人閱讀《成長比成功更重要》,認識《成長比成功更重要》,理解《成長比成功更重要》,希望有更多的中國學生在《成長比成功更重要》的幫助和鼓勵下,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廣闊天地。

“天才”,這兩個字其實是個陷阱,它讓很多人高估了自己,也讓更多人低估了自己。我們常常認為一個人的傑出是他們天生具有超乎尋常的天賦,卻忽視了他們面對事物的態度和個人努力。天才為什麼脫穎而出?他們遇到了普通人所沒有遇到的契機,心中懷著一個改變自己生活的夢想。為自己定好計劃,每邁一步都實現它的意義,那麼每一步就都是成功的,都是值得肯定的,在這個堅持和努力的過程中會是快樂的,甚至當有一天你發現時,你可能已經超越了你曾經的目標。

本書中的許多故事令人深思,做家長和老師的,不能不反思自己的得失。但同時也讓我領悟到對每一個孩子也絕對不能放鬆。30個天才“微軟小子”的成長故事證明一個道理:所有天才都是可以教出來的。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打敗別人”,而是“成為最好的你自己”。教育學生“最重要的東西不是錢,不是家庭,也不是運氣,而是‘不要小看自己’”。“只有做好了‘應該做的’,才能愉快的‘做喜歡做的’。”教育自己“改變我們對教育的看法,讓自己像天才一樣成長”。我們既然無法改變教育,那就改變對教育的看法。

沒有所謂的天生的驕子,只有不肯努力的傻瓜。遇到困難就退縮,就抱怨,還要怪老天不公,自己不知道充實自己,滿腦子想到的只有我要成功,我要讓所有人都羨慕,這種思想從根本上就迷途了。人在單純的長大過程中,肯定會遇到思想的分水嶺,很多的人只是在一味的追求成功,而忽略了成長,這是一種短視的行為,沒有長遠發展的潛力,把自己充實到足夠強大,還擔心成功不會如期而至嗎?那麼憑什麼他們變得和我們不一樣?

《成長比成功更重要》的讀後感8

開啟這本書,首先映入我眼簾的是這麼一段話:“每個學生都渴望知道自己該如何走向成功,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儘快成材,每個老師偶期盼自己教出的學生早日取得喜人的成績。但是,橫崗撥弄更不能等同於成長。成功是你的目標,成長是你達到目標的道路。這條道路並非一帆風順,有的人沒能堅持到終點,有的人在挫折面前選擇了軟弱和妥協。也有的人用正確的方法和堅定的信念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功。”

我們面對孩子的成長需要付出很多細節的引導,一點一滴樹立孩子們的自信心,才能讓孩子更好的成長。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上注意自己教育機智的靈活應用,讓孩子們從老師鼓勵的話語中找到自信,看清自我。明白自己只要努力也能爆發出很大的潛力。一個人要想成功,就是要不斷地挑戰自我。當然挑戰就有一定的難度,不一定每次挑戰都能成功,但是我們要想最終走向成功,就一定要敢於突破自我,敢於嘗試,每做一件新的事情都需要冒險。冒險的精神、承受失敗的能力都是一個人成功必備的心理素質。

國小生對於失敗沒有什麼心理負擔,這次考試全班第一名,下次考試可能就會全班第十名,但是他們依然能夠笑得很燦爛。但是回到家就不行了,面對家長的暴風驟雨,他們開心的笑容收斂了,陽光的心態變得膽怯了。

去年我教一年級的數學的時候,就遇到過很多這樣的家長。一年級的孩子單純可愛,他們就像一股清泉,沒有什麼雜念,對待學習他們也沒有什麼心理負擔。課堂上想到什麼就說什麼,面對老師提出的問題,他們也會想到哪裡就說到哪裡。從來不會考慮自己說出來之後,同學們會不會笑話我,讓我很尷尬。課堂上不論他們會多少,都會把小手舉得高高的,還會從情不自禁地說:“老師,我!老師,我!”但是真正等老師喊他起來回答問題的時候,他們竟然瞠口結舌說不出來。而且還會不好意思地擾擾頭做回座位上。看到孩子這樣的表情真的感到孩子多麼可愛,多麼討人喜歡。

我們這些成年人很多時候也會被他們的熱情所感染,也會充滿激情地投入到教學中。但是有時候,個別同學的課堂回答也會偏離主題,惹得大家鬨堂大笑。同桌告訴他之後,他自己也會用手捂住嘴巴不好意思地偷笑。很可愛,很純潔的孩子,讓老師我也禁不住想笑。但是我從來都不會批評他們,我都是告訴他們說:“只要你們能夠開動小腦筋去想老師的問題,都是老師心中最棒的孩子,都是老師的寶貝。”所以儘管自己曾經在課堂上出過洋相,鬧過笑話,但是下次他們依然還是會大聲地說,開心地做,盡情釋放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悟。我很欣賞孩子們能夠在成長的過程中展現真實的自我。

但是家長就不一樣了,他們往往看到的就是成績,就是孩子是否成功。當看到別的孩子能夠考到100分,而自己的孩子考到98分的時候,還會對孩子說:“你是怎麼弄的,怎麼就考這麼一點分,你看人家咋都能考100分,你和他不在同一個班級裡上課嗎?你上課都幹什麼去了,下次再考這麼少,回家就捱揍!”面對家長對孩子的訓斥,我們老師感到很無語。有的老師也會小聲說:“讓你考試,你能每次都考100分嗎?”你看,現在的家長對自己的孩子要求多麼苛刻。

仔細回憶一下我們的童年生活,在我們上國小的時候能做到每次考試都考100分呢?我們當時的成績說不定還不如現在的孩子呢?家長為什麼對自己要求很鬆散,而對自己的孩子要求很嚴格呢?比如當你讓孩子成為全班第一,或者全校第一的時候,你想你能否做到全單位第一呢?你的業務水平,你的工作能力能否成為全校第一,或者全鄉第一呢?有的家長自從參加工作之後很少讀書,更不要說讀自己的專業書了。很多時候都是自己給自己找藉口說:“我有那麼多的家務事,還要照顧孩子,哪有時間讀書呀!能夠應付自己基本的工作,把自己份內的工作做好就行了,那有時間去做額外的工作!”他們總是把自我專業的成長當成一種負擔,不願意給自己施加壓力,再說一個人自從參加工作之後,就成長為一個成年人了。也就失去了家長的督促,老師的管制,人一旦成為一個成年人也就變成了一個自然人,如果缺乏一定的自我剋制能力,那麼很難能夠做出一定的成績,也很難有一定的自我突破。

就好像我們古人中狀元一樣,在沒有中狀元之前,每個學子都是辛苦讀書,刻苦鑽研的。但是一旦功成名就之後,就可以安然自得地躺在功勞薄上睡大覺了,一次輝煌的成功足以讓一個人吃喝一輩子。也就失去了奮鬥的力量,和進取的精神。整天渾渾噩噩地混日子,反正到月會有工資俸祿,讓自己吃喝不愁,人也就在慢慢地懶散中失去了自我。

《成長比成功更重要》這本書,不僅僅是家長教育孩子的一本書,也是我們成人自我教育的一本書,很多時候我們成年人真的應該給自己的孩子做出一個幫樣,你要明白:“藝海無涯,學無止境。”我們怎能夠停止自己前進的腳步呢?

不僅中國家長、老師、學生需要關注成長,整個中國社會都應該關注“成長”。中國正在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但中國是否能成為真正的科技強國,還要取決於我們能否在教育領域趕上西方。美國之所以強盛,主要是因為她永遠最先進的教育體系,並能通過該體系吸引全世界的傑出人才。在那些成功的美國企業中,你可以看到許多優秀的華裔、印裔、英裔、加裔員工,他們都是被美國的教育體系吸引來的。美國的教育體系不僅包括那些知名的高校,也包括深藏在每一位家長和老師頭腦裡的先進的教育理念,如鼓勵孩子追尋愛好和理想,倡導合作、主動、創新等。中國的教育觀念和教育體系需要不斷髮展、變革,中國的下一代需要在更好的環境下健康成長!

《成長比成功更重要》的讀後感9

每個學生都渴望自己成功,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材,每個老師都期盼自己教出的學生取得喜人的成績。但是,成長的道路並非是一帆風順的。《成長比成功更重要》這本書談了一批最優秀的中國人成長的過程。從王堅到許峰雄,從張巨集江到張亞勤,書中每一個真實的故事,每一段生動的點評,每一句誠懇的話語都可以成為成長之路上的堅實階梯,可以讓學生、家長和老師知道自己該怎樣做才能不斷成功。

這本書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中美兩國教育的對比。美國是當今世界的NO.1,它之所以強盛,主要是因為它擁有最先進的教育體系:1.美國的教育是從人的角度去講,教給你怎麼做人,怎麼對待別人,教給每一個公民有行使民主權利的能力,這是他們的最基本的宗旨。而中國的教育,是從科學技術出發的,是為了培養科學家,培養人才。在這種教育制度下,孩子們付出了很大的代價,叫做“優秀的代價”,結果是導致了他們的很多不優秀。2.美國的教育體系不僅包括那些知名的高校,也包括深藏在每一位家長和老師頭腦裡的先進的教育理念,如鼓勵孩子追尋愛好和理想,倡導合作、主動、創新等等。中國的教育體系確很像一條製造工業品的流水線,大家都遵循同樣的程式、同樣的標準,走進去的的孩子形形色色,出來的孩子卻都一模一樣。

中國正在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但中國是否能成為真正的科技強國,還要取決於我們能否在教育領域趕上西方。中國的教育觀念和教育體系需要不斷髮展、變革,中國的下一代需要在更好的環境下健康成長。希望有更多的中國學生能夠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廣闊天地。

成功是一個人的目標,成長是達到目標的道路,但這道路並非一帆風順,有的人沒有能堅持到終點,有的人在挫折面前低下頭來,也有的人能用正確的方法和堅強的信念取得了成功。

“成長比成功更重要”,這是一個多麼有味道的句子,這是一個給人截然不同的感覺的理念。在中國這個以成敗論英雄的社會,要提出這樣的理念,是很具有前瞻性和革命性的。

凌志軍的《成長比成功更重要》一書,其中記錄了微軟亞洲研究所30餘位研究員的成長故事,是一個關於教育、人才、社會的記錄與總結。書中記錄了一批最優秀的中國人成長的過程。作者從“微軟小子”的成長生活中,採擷一些平凡但雋永的小故事,他以他獨特的論述,使這些小故事變得精妙獨到,在這些故事裡,我們看到了歡笑、悲傷、激情、惆悵,我們看到了一大批聰明、主動的孩子,不斷進取、不斷超越自我,直至成功。凌志軍希望借這本書,讓國人改變對教育的看法,希望更多的中國學生能在這本書的鼓勵下,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廣闊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