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

當前位置 /首頁/教育範文/讀後感/列表

貝多芬傳讀後感

貝多芬傳讀後感

貝多芬傳讀後感

看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貝多芬傳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貝多芬傳讀後感1

《貝多芬傳記》是一本很感人的書。我幾乎感動落淚的讀完後半本書。書中講的是貝多芬在30多歲的時候,有一天發現耳邊總有“嗡嗡嗡”的聲音。診斷後結果是可能會失聰。這對貝多芬來說是人身最重大的打擊。不過,在這種情況下,貝多芬依然沒有停止學習。每天甚至廢寢忘食。他到處奔波,寫了數不清的曲子,開了數不清的演奏會,難道這會沒有成就嗎?

貝多芬在漆黑的夜晚,直接在鋼琴上寫過動人的一首曲子《月光奏鳴曲》。他也曾經在重病中寫出過震驚世界的曲子《第九交響曲》。有一天晚上,貝多芬看一位盲童家裡演奏他寫的一首曲子,由於靈感突然從風中吹來,既吹滅了蠟燭,也帶來了《月光奏鳴曲》。不用紙,直接彈出了泉水般的樂曲。

貝多芬努力刻苦的學習精神,打動了全世界。據說貝多芬的葬禮有2萬多人蔘加。以前神童莫扎特的葬禮,卻沒有多少人。貝多芬下葬那天,前幾天的霧濛濛變成了晴空萬里,莫扎特的傾盆大雨比起這一天的天氣,真的不知道該排第幾名。

為什麼那一天會突然放晴?因為整個天地都被貝多芬所感動,也都被這顆巨星的隕落而感到百倍惋惜。

每當我學了貝多芬鋼琴曲時,我總是滿懷敬畏,全身心地投入彈奏,眼前不斷出現貝多芬勇於克服困難,頑強拼搏,與命運抗爭到底的畫面。我從中得到了力量。我喜歡彈奏貝多芬的樂曲。

貝多芬傳讀後感2

以前只知道貝多芬是一位了不起的音樂天才,直到讀完他的傳記才知道,他有著太多的辛酸和苦難。童年時代的貝多芬就失去了他所熱愛的母親,而父親是一個嗜酒成性的人,他用暴力來迫使貝多芬學習,而少年時代的貝多芬就不得不擔負起家庭的重任,每日想著如何賺取麵包。和他的童年比起來我們這一代真是在蜜水裡泡大的,有時還會抱怨父母嘮叨太多,對自己要求太多,現在想想讓自己感到耳紅心跳,太不應該。在貝多芬青年時耳聾就開始折磨他,長期的病痛讓他感受到劇烈的痛楚,然而他並沒有被命運所打倒,他用頑強的毅力用心創作出一曲曲聞名於世的樂曲,成為了一個時代的偉大標誌。貝多芬的一生是悲慘的,也是多災多難的,他所渴望的幸福也一次次和他擦肩而過。他有過熱情、有過歡樂、有過愁苦、有過絕望,命運一次次地打擊他,他就像風雪中屹立不倒的巨人,傲然於這個世上,不修邊幅,陶醉於自我的世界。“世界不給他歡樂,他用卻創造了歡樂來給予世界”,最終孤獨的離去,留給世人太多的遺憾。我佩服他那種頑強與命運抗爭的精神和超凡脫俗的品質,不向權貴低頭,不被金錢收買。這些都是我一生要去學習的課程。

貝多芬的童年很痛苦,父親常常體罰他,不讓他玩,只讓他練琴,他的父親管教嚴厲,由於天生的稟賦和後天的勤勞,貝多芬從8歲起就登臺演出。成年後,貝多芬又耳失聰,雖然他些時風華正茂。然而,這從天而降的厄運卻打擊了他,給他了一些打擊!而堅強的貝多芬受住了這致命的打擊,最終戰勝了不幸。

貝多芬傳讀後感3

每次聽貝多芬的《英雄》、《命運》交響曲及第九交響曲等名曲時,都情不自禁為之動容,隨著旋律的起伏而感到震撼不已。這對我這種幾近音痴的人來說是極少見的。我便一直驚異於一個失聰之人何以能創造出如此奇蹟,及至讀了《貝多芬傳》才明白其中曲折。

貝多芬的一生可說是史詩般壯烈的悲劇。艱苦童年,愛情失敗,疾病纏身,貧困交加,這些還都不足以摧毀他,他最大的痛苦——是孤獨。看過他畫像的人,都不禁從那逆立的亂髮、令人震懾的目光推斷其性格:孤僻冷峻,憤世嫉俗。而事實上不然,他慈悲,熱烈,比任何人都熱愛自然,渴望與人交往,熱愛世界和人類。然而,卻恰恰是這種美德深深加劇了他的痛苦;自從發覺開始耳聾,他就不得不選擇了遠離人群而獨處,他不願看到別人憐憫的目光。這種被迫和人類分離的孤獨是他最最無法忍受的。他就在這樣強烈的矛盾中苦苦掙扎,受著身心雙重的煎熬,幾度差點被擊垮。

耳聾,對常人是一部分世界的死滅,對音樂家是整個世界的死滅。整個的世界死滅了而貝多芬不曾死!並且他還重造那已經死滅的世界,重造音響的王國,不但為自己,而且為著人類,為著“可憐的人類”!沒有如此熱烈、慈悲的胸懷,他便可少受些苦楚。而他用被自己這種天性大大加劇的痛苦換來了人類的歡樂,這就是英雄的犧牲,多麼悲壯的偉大!

一個不幸的人,貧窮、殘廢、孤獨,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給他歡樂,他卻創造了歡樂來給予世界!這——就是巨人的不朽!當我們感受“英雄”的豪壯,聆聽“命運”的叩門,並在“第九交響曲”末合唱中歌頌歡樂時,不要忘記,這是不朽的巨人——貝多芬“用痛苦換來的歡樂”!

貝多芬傳讀後感4

讀完《名人傳》一書,我的心靈受到了極大的震撼。書中的人物無一不是與命運抗爭的偉大英雄,他們經歷重重挫折,堅持著心中所想,擊碎了命運掀起的滔天巨浪,最終成就了他們的偉大。其中貝多芬給我的印象最深刻。

貝多芬出身貧寒,一生經歷無數坎坷,命運的“打壓”、親情的辜負、愛情的背叛、病痛的折磨,無一不重重地打擊著他。他孤獨地活著,堅強地活著,彷彿與世隔絕,也許可以用這麼一句話來詮釋他寂寞的心境:“烏雲敞月,人跡蹤絕,說不出如斯寂寞!”但他沒有就此被擊倒,他在黑暗中活著,在無聲中抗爭著,在與命運搏鬥著。最後隨著《第九交響曲》、《英雄交響曲》等作品的相繼問世,象徵著他的勝利,他戰勝了厄運,他戰勝了疾病,戰勝了困難與障礙,更戰勝了命運!他的精神攀上了生命的巔峰,他的心靈空前強大。

我從貝多芬身上感悟到堅忍不屈,欲與天公試比高的精神。同時他的不屈於命運的精神也讓我陷入沉思。如果肉體的創傷會很痛,那麼精神上的痛苦更甚,與貝多芬受到的重創相比,我們碰到的困難只能算毛毛細雨,但是我卻不能展現如貝多芬一般的頑強、堅忍,因為一點點小挫折放棄了勇敢,放棄了拼搏,更放棄了機會。如今長大了,面對的越來越多,如因為挫折和困難而退縮、逃避,我們就會失去很多。人生就是要奮鬥,要勇於與命運鬥爭,不屈服於命運,總有一天你一定會成功,只要頑強拼搏,努力抗爭,最壞的結果不過大器晚成。

《貝多芬傳》讓我感悟到堅強的重要,讓我求學的步伐更為堅定了,真的受益匪淺。

貝多芬傳讀後感5

翻開貝多芬的生命之樂,這是他用自己的一生普及成的一首曲子,你能從中感受到他的不甘,他的憤怒,他的悲傷,和他用痛苦換取來的歡樂。全場歡樂的音樂,正如他的人生一樣在不停的跳動。

在他知道自己有一天將會失去這世界上唯一能永遠陪伴自己的音樂時,他絕望了,可是他很快便再次振作了起來。在維也納舉行的《第九交響曲》的第一次演奏會,獲得空前的成功。情況之熱烈,幾乎含有暴烈的性質。他的心在這一刻獲得了前所未有的膨脹,音樂將他的血管燃燒至沸騰。

但是世界永遠不會根據人的意志來運轉。1827年3月26日,貝多芬終於嚥下最後一口氣,原因是肝病。在他臨終前突然風雪交加,雷聲隆隆,似乎連上天也在為這位偉大音樂家的去世而哀悼。

貝多芬的一生,是苦難的,但卻也是最幸福的。因為他在自己的一生中不懈的奮鬥了,雖然最後天不遂人願,但是他那激昂的鬥志卻永遠的留在了我們的心絃之上。

輕輕的將書合上,靜靜的思考著。貝多芬在生命將要終結時那不甘的眼神,在我的腦海中揮之不去。我想他這樣一個失去了自己最寶貴的東西的人尚能如此,我們這些幸福的人們卻每天都在抱怨著,總是覺得上天對我們不公,要不就是在祈禱著,希望能從天上掉下來一個機會。可是誰又為那些殘疾人想過,他們每一天都在努力著,都在奮鬥著,從不肯放棄自己。

在看完這一本書的那一刻,我決定了,我一定要像貝多芬一樣,努力的去奮鬥,為的不是別的,只為我們心中同樣的不甘,同樣的不願這樣放棄,我一定要勇敢努力的創造出一片屬於我自己的天地,不管在成功路上我將遇到多麼大的困難,我都不會放棄,因為我相信“凡是不懈努力的人,不怕困難的人,便一定能才成功”

貝多芬傳讀後感6

學校讀書節正在如火如荼開展中,其中一項推薦我們高段學生去讀一讀名人傳記。我讀了羅曼·羅蘭寫的《名人傳——貝多芬傳》後,感慨萬千。貝多芬曾經說過:“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將使我無法完全屈服。”他用自己的一生完美地詮釋了這句話,使人深受啟迪和鼓舞。

貝多芬的一生充滿了悲慘與困苦。兒時失去了最愛的母親,酗酒成性的父親每天用打、罵來逼迫他“釘”在琴凳上練習彈琴。成年後,風華正茂的他一步步向上攀登,成功近在眼前時,命運又跟他開了個天大的玩笑——雙耳失聰。這對音樂家來說無疑是最殘酷的懲罰。接著,各種疾病又相繼而來,愛情卻離他而去。他受盡了了身體和心靈的雙重摺磨。

貝多芬又是幸福與快樂的。他以常人難以想象的`毅力,與自己的頑疾做鬥爭,努力“扼住命運的咽喉,”譜下了一首首傳世華章,如《歡樂頌》、《命運交響樂》、《英雄交響樂》等,受到後人的敬仰與愛戴。他“用痛苦換來歡樂。”

與貝多芬比,我們現在的生活是何等的幸福,可我們有些人還老是抱怨上天的不公。與貝多芬的人生比,這簡直不值一提。對照下自己,我有時也會異想天開,渴望一蹴而就的成功,缺乏拼搏精神。讀了貝多芬的故事,我深深地被震撼了。它告訴我:面對困境,我們不能怨天尤人、唉聲嘆氣,而應努力“扼住命運的咽喉”,堅定信念,為實現理想而奮鬥。只有這樣,才能在風雨之後看見陽光,獲得快樂。

合上書,重溫一下偉人的箴言“扼住命運的咽喉”、“痛換來歡樂”。我想我們也要發揚他的這種精神,即使碰到艱難險阻,也不放棄勇敢前行的步伐。

貝多芬傳讀後感7

漫漫人生路上總有無盡坎坷,世事總不可稱自己心意。跌倒了就因此害怕行走,看著身邊的人一個個停下腳步,甘於著平凡,感嘆著命運。

聆聽著《命運》交響曲。漸入佳境的音樂家卻在醒來時來到一個安靜的世界。後人無法窺探那份痛楚,無法撩開最痛的記憶。縱使將內心的不滿大聲喊出,亦無人會為此流淚。面對著古典鋼琴,黑與白的平淡組合卻愈加刺痛。仇恨無從生起,卻置身一片大霧,在這個時代,僅能作為一個微不足道的音樂家而活著。

坐著。幼稚的眼淚流完後,站了起來。

一步一步,一瘸一拐地向前走,但確實在前進,終於聽不見了旁人的取笑,可以專心地行走了。愈走愈痛恨逃避,愈走愈嚮往頂峰。想想頂峰閃耀的光輝,想想微不足道的一切,行走的步伐愈加快樂了。一次次跌倒,但立刻地就咬咬牙站了起來,離停下的人愈發地遠了。終於來到了大門前,一下一下,一下一下地重重扣擊著,用力擊打,用力踢著。門開了,衝上前,把命運的喉緊緊扼住,然後向著頂峰,向著有光亮的地方前進著,再也聽不見了旁人的阻攔。

到了視野遼闊的地方,再看看停下來嘆息的人才明白了一切是多麼的值得。在不同的國度,在不同的時代,用同樣震撼的音符結束了演奏。

不知不覺之間,我的眼睛也溼潤了。貝多芬為了生計寫了一首首平均律,無以感嘆命運的不公。靜下來,適應這安靜,適應這挫折。縱使命運不可以被改變,但眼下,命運正在發生。

永遠都要相信你自己,縱使你腳下有一千名挑戰者,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即使自己迷失在濃霧瀰漫的森林,但只要心中有此念,太陽的曙光就會突破濃霧尋找到你。

曾經的迷茫和惆悵已停止,命運正在當下發生,我們又有什麼理由不去把握呢?

貝多芬傳讀後感8

相信提起貝多芬這一位偉大的音樂家,大家都不會陌生。或許在你的眼裡,他僅僅只是樂師罷了。可恰恰是這一位樂師,用他的生命為我們譜寫了一首首光輝樂曲。貝多芬全名路德維希·凡·貝多芬。他出生在德國波恩的一個貧窮的家庭。父親是男高音歌手,碌碌無為,嗜酒如命,母親是女僕,性情溫和。艱苦的童年,使他飽受折磨。人生於他不過是一場悲慘而殘暴的鬥爭。父親把他當做神童般炫耀。貝多芬的父親常把他拽到鍵盤前,讓他在那裡艱苦地練上許多小時,每當彈錯的時候就打他的耳光。鄰居們常常聽見這個小孩子由於疲倦和疼痛而抽泣著睡去。貝多芬26歲時聽力開始減弱,中年失聰。耳聾對於一個熱愛音樂的人是多麼殘酷。他有過失落,有過彷徨,有過絕望……但是,他對藝術的愛和對生活的愛戰勝了他個人的苦痛和絕望--苦難變成了他的創作力量的源泉。在這樣一個精神危機發展到頂峰的時候,他開始創作他的樂觀主義的《英雄交響曲》。就這樣,他被人們尊稱為“樂聖”,不僅是他所創作的作品裡的人生力量,更是他的堅強。

貝多芬說:“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休想使我屈服。”儘管是悲慘的,儘管是痛苦的,儘管命運從未站到他身邊,但他用堅強,鑄就了偉大輝煌的一生。人生是困難重重的。你,永遠無法預料到下一刻是怎樣的場景。痛苦、幸福、難過?或是其他。如何面對是自己的決定,你可以選擇放棄,也可以選擇勇敢面對。貝多芬用自己的人生歷程向我們證明:人只有具備堅強意志,才能經受厄運的打擊,才能把握自己的命運。

貝多芬傳讀後感9

貝多芬,一個對音樂情有獨鍾的人, 卻要接受命運的挑戰; 貝多芬,一個不幸的人,卻從平平凡凡逐漸變成名人;貝多芬,一個被病魔纏繞的人,面對著這麼多的坎坷,卻毅然選擇了活下去,繼續投身於音樂中。

貝多芬的童年是非常艱苦的,由於父親急於開發他的音樂天分,四歲的他被他的父親迫使學各種樂器。當他一點一點長大的時候,厄運有一次降臨到了他的身上——他的母親在一七八七年去世了。貝多芬悲痛欲絕,他只有寫信給他的好友。

在苦難中長大的貝多芬一生經受了許多許多:愛情的拒絕,母親的早逝,家庭過早給他的沉重負擔······在他的心上劃下了一道又一道傷痕。但是他也是幸運的,在貝多芬拜海頓為師後,他開始嶄露頭角,正當他在享受成功的喜悅的時候,一次災難正在悄悄的降臨。

終於災難“爆發”了,貝多芬遭到了身體的“背叛”,他先後得了肺病、關節炎、黃熱病、結膜炎······眾多的疾病折磨著貝多芬,他的身體在一天不如一天。生命的沸騰掀起了音樂的終點,貝多芬與命運鬥爭,最終成為了世界的名人。

我被貝多芬那不屈不撓的精神所震撼,所折服。人生對他來說就好像是經歷了一場激烈而殘酷的鬥爭。悲慘的命運不僅降臨在普通人身上,也降臨在偉人身上。

貝多芬傳讀後感10

天才出自苦難,這種苦難可能來自於物質世界,也可能來自於精神世界。

貝多芬的成功,離不開人生無盡的苦難,有物質的,也有精神的。

小時候的刻苦練習,打下了音樂的基礎。

少年喪母,父親不著調,小小年紀不得不擔起家庭的重擔。

傳記中的記述,只是貝多芬痛苦人生的一部分。

事業上的痛苦,莫過於耳聾,耳聾而又從事音樂的工作!

上帝關閉了他的耳朵,又為他開啟了心中的耳朵,給了他一個更加純淨的音樂世界。

但是,精神和肉體痛苦卻也是無窮無盡的。

愛情之苦,心愛的人一個個離開他。

理想與現實巨大落差,無情地一次次折磨著他的心靈。

生活就是一塊磨刀石,不曾停止對他的磨礪,磨出了一首首經典,層出不窮,未曾中止,直至於人生的終點,依舊有寫不完的樂章。

人生只有苦,也無法成就偉大的貝多芬,還要有愛,有希望,有光明,才能讓他始終不忘初心。

“他總是快樂的,一切災難都帶有幾分善,聲音還是自由的,他的內心從來都是孩嬰一樣的純淨。

從未見過一個人像他一樣這樣的愛花木,雲彩,自然...

他象力士般的堅強和兒童般的任性。

愛情沒有了,野心沒有了,所剩下的只有力,力的歡樂,需要應用它,甚至濫用它,力,這才是和尋常人不同的人的精神。

我竟是上帝最可憐的造物......隱忍!多傷心的避難所,然而這是我唯一的出路。

它是這樣的需要快樂,當它實際沒有快樂時,就自己來創造。”

只有不改變求美之初心,越是苦的環境,難的境遇,就越能創造出最美好的天籟之音。

“一個不幸的人,貧窮,殘疾,孤獨,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給他快樂,他卻創造了歡樂來給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難鑄造歡樂。”

貝多芬傳讀後感11

貝多芬是個音樂家,而在這個音樂家的背後,有著非常不可思議的事情。

貝多芬1770年12月16日出生於科隆附近蓬恩的一所破舊小屋的閣樓上,從小貝多芬就受父親逼迫學習琴,但是後來進了樂隊後,當上了大風琴手,從那時開始,他總算不討厭音樂了。1787年,剛滿十七歲的貝多芬遇上了母親因肺炎去世,這對貝多芬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後來,他還患上了憂鬱症,擔心著自己有一天也會因肺炎而死亡。就這樣,憂鬱開始折磨他的精神和他的肉體。後來因為自己耳聾女友朱麗埃塔轉嫁給了伯爵。精神和肉體的折磨使他創作出《幻想奏鳴曲》、《克勒策奏鳴曲》、《英雄交響曲》、《熱情奏鳴曲》等著名曲。1827年3月26日,貝多芬在風雪交加的日子嚥下了最後的一口氣。

大家都知道,貝多芬不但身材矮小,而且相貌也不漂亮,痛苦也在他的肉體和精神上雙重摺磨。在這些缺點和痛苦面前,他仍然不低頭,繼續向前走。他的生活離不開音樂,也許只有音樂才能使他遠離痛苦,就這樣,他把痛苦用音樂的形式向世人述說了。他的精神值得我們感慨,也值得我們發揚和學習。

人總會遇上不幸,而我們在不幸的面前不能倒下,要堅強的活著,堅信能衝破肉身的束縛,奔向人生的崇高境界。

貝多芬傳讀後感12

第一次想到“靈魂”這詞,便是從貝多芬身上認識到的,特別是他堅毅的靈魂。

讀了,會為貝多芬的命運嘖嘖感嘆,但這些感嘆更多是在無言中字字珠珠得到昇華,內心也獲得洗煉。不過,還是要寫下,因為這是“英雄的氣息”! 

貝多芬出身貧寒,十三歲輟學,十七歲挑起整個家庭生活的重擔,二十五歲剛剛嶄露頭角,耳朵卻開始失聰。誰能想到他那些不朽的傳世之作,竟是在他失聰後寫成的!這位音樂巨人在愛情上充滿疼痛與遺憾,在親情上被填塞了悲苦和背叛。這樣令人絕望的情況下,這位巨人變得更加堅強,始終保持他那堅毅不屈的人格。他終獲成功!第九交響樂令觀眾如痴如醉。然而當觀眾全場起立鼓掌時,他卻聽不到一絲聲音一位嘔心瀝血創作不朽之作的人,想聽到別人讚歎又“力不足”時,該是多麼無奈悲哀呀! 

但那顆自由的心感受得到。 

從他的樂曲中感受到他與命運抗爭的堅強與樂觀,隨時能感受到激情澎湃的力量,這才是音樂的無價之處。在那個時候,是為喚醒沉睡的人類;如今,他的人格和他的音樂是一種英雄的氣魄的凝聚,激勵人民奮發向上,永不言棄。 

運動賽場上的健兒,不畏艱難,努力地為自己的目標奮鬥;守衛邊疆的戰士,嚴寒酷暑化為了自己的動力,守衛著每一寸的領土;莘莘學子們,寒窗苦讀十年書,是為祖國的未來…… 

但是,渴望成功,倘想一夜成名,卻不付諸努力,便成天方夜譚! 

中國有句古話:“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要有克服一切苦難的決心,無休止的奮鬥,才可成功。這正是貝多芬身上“力”的體現。 

這位巨人的靈魂,永遠會在長河中熠熠生輝。

貝多芬傳讀後感13

他,是舉世公認的最偉大的作曲家之一;他雖被耳聾症折磨著,但仍憑著頑強的意志創作出《命運交響曲》、《英雄交響曲》、《田園交響曲》等家喻戶曉的音樂作品;他身材矮小,但有“樂聖”、“音樂巨人”之譽。他,就是德國作曲家貝多芬!

貝多芬1770年2月16日出生於德國波恩。他的童年飽含辛酸。1798年夏,因為耳聾症,他的聽覺漸衰,1820年後兩耳失聰。一個音樂家最大的悲劇是喪失了聽覺,可他沒有向命運屈服,仍以超乎想像的意志堅持創作。他把一根木棒的一頭插進鋼琴的音箱,另一端則用牙齒咬著,用這種方式來聽、來進行新的創作。《第九交響曲》是他一生中最偉大的作品,恰是他在全聾後的所作。

羅曼·羅蘭在《貝多芬傳》中,稱貝多芬為“英雄”,是因為他能超越人生的大苦悶,用不屈不撓的態度,同耳疾戰鬥。他是精神的英雄,心的英雄。當我讀到“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永遠不可能讓我屈服”這話時,內心受到了深深的震撼。也許沒有這堅強的意志,世上也就少了一個偉大的音樂家了。

和貝多芬相比,我自感多麼的渺小。我在生活中一遇到困難就害怕,學習上一遇到挫折就喪失信心,也曾因為一、二次考試成績不好而自以為不如別人,從此精神不振,學習熱情大大降低,導致成績一落千丈。現在想想,真是慚愧至極!

“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是啊,不能經受命運的考驗,不能向生活中的困難挑戰,怎麼能取得像貝多芬那樣偉大的成就呢?命運對於人類,只能操縱怯弱懦夫,而無可奈何精神的英雄。我應該拿出自己的勇氣,拿出自己堅強的毅力,去戰勝困難,戰勝命運,做生活的強者,做命運的主人,讓自己的人生更加精彩!

貝多芬傳讀後感14

貝多芬,一個偉大而孤獨的天才,憑藉他音樂上的成就而享譽世界。但相比而言,我更欣賞和敬佩他的精神境界,他那超越常人的堅韌意志和毅力。他的一生飽經憂患,倍嘗人生的苦難味道,艱辛的童年,痛苦的愛情經歷相繼折磨著他,使他曾一度甚至想結束自己的生命。

疾病纏身亦深深折磨著他,一個音樂天才卻要忍受耳聾的折磨,真難以想像,後來他又飽嘗貧困、拋棄、孤獨等痛苦,換作是我,真不敢保證我能生活下去。即使這樣,貝多芬仍靠自己的意志堅持了下去,"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決不能使我完全屈服!".我被貝多芬的這種堅強意志所深深折服。

據說他不能原諒莫扎特,因為他不惜屈辱自己的天才去寫《唐璜》。我最佩服他的一點就是他從不向命運低頭,即使身處極其惡劣的處境。更難能可貴的是,即使身處悲苦的深淵,貝多芬仍然謳歌"歡樂".而且他經常談到他有責任用他的藝術去為"可憐的人類","未來的人類"做奉獻,為他們造福,鼓勵他們,把他們從迷夢中喚醒,斥責他們的怯懦。書中最後評價他說:一個窮困潦倒、殘廢而孤獨、生而痛苦、世界從未給予他歡樂的人,卻創造了歡樂奉獻給全世界!他用自己的苦難鍛造歡樂。他的一句充滿豪情的話概括了他的一生,這句話也成了今天一切勇敢的人的座右銘

"惟其痛苦,才有歡樂。"

貝多芬傳讀後感15

彈奏著《交響樂》《歡樂頌》,讓我不禁對貝多芬產生了好奇,能譜寫這麼優秀的篇章,他究竟是怎樣一個人呢?帶著濃濃的好奇我翻開了《貝多芬傳》這本書。

《貝多芬傳》是一本富含哲理的傳記類書籍。主要講述的是他從聲名鵲起、榮耀滿身到剎那間墜入人生低谷,甚至有時連基本生活都得靠救濟,感情生活也是屢受挫折。而對一個音樂家來說,他還遭受到了最為毀滅性的打擊,那就是失聰,他為此曾不止一次地陷入絕望,甚至產生過強烈的自殺念頭。然而,對音樂的熱情,對換樂的執著,對完美的渴望,使得“他抓住了大自然的精華所在”,使他“成為大自然的一股力量,一股原始的力量,在與大自然其他的力量在碰撞衝擊後,便產生荷馬史詩般的壯觀氣象。”

他的人生,正如他自己所說,是“用苦難贏取歡樂”。

他的經歷,讓我不止一次感動。不由萌發出要向貝多芬學習的念頭,學習他頑強戰勝前進道路上困難的毅力,學習他為實現自己的理想想方設法地去努力的精神。書中講到這樣一個事例,讓我記憶深刻:他耳朵失聰後,為了繼續他的編曲夢想,用木棍把牙齒和琴鍵“釘”在一起,靠牙齒通過琴鍵的振動找到感覺,就這樣,一首首名曲在如此艱難的環境中產生。跟他相比,我們前行道路上的困難又算得了什麼呢,我們又有什麼理由退縮呢?

同學們,聽了我的介紹,想了解貝多芬嗎,我借給你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