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

當前位置 /首頁/教育範文/讀後感/列表

《哈利波特》讀後感(優選15篇)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後感頭疼,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哈利波特》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哈利波特》讀後感(優選15篇)

《哈利波特》讀後感1

《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主要寫了當哈利波特在德思禮家飽受虐待時,鄧布利多來到那裡,把他接到了羅恩的家裡。食死徒納西莎不顧姐姐貝拉特里克斯的阻撓去蜘蛛尾巷求斯內普幫助她的兒子——德拉科?馬爾福完成伏地魔的任務。斯內普答應了納西莎,立了一個牢不可破的誓言。哈利波特回到學校後遇到了新來的魔藥課老師——霍拉斯。而斯內普則成為了黑魔法防禦術老師,這令格蘭芬多的同學們很不滿。在上第一節魔藥課的時候,哈利波特獲得了一本《高階魔藥製作》.扉頁上寫著:本書屬於混血王子。這本書上有許多註解,哈利波特用寫在書上的'筆記得到了福靈劑??鄧布利多帶著哈利波特去尋找魂器。鄧不利多喝下了能使人失去功力的魔藥,拿到了斯萊特林的掛墜盒。回到學校後,鄧布利多在塔樓上被馬爾福解除了武器,隨後斯內普趕到,用阿瓦達索命殺死了鄧布利多。哈利波特拼命追逐斯內普但沒有追上。當哈利波特開啟掛墜盒時,掉出來一張紙條:我已經把真正的魂器拿走。r.a.b

鄧布利多的離開讓全校悲痛萬分。這麼偉大的巫師,這麼優秀的領導者,這麼慈愛的老人,最後一句“阿瓦達索命”就悄無聲息。而造成這一切的卻是他十分信任的斯內普!更令我意外的是鄧布利多喝下魔藥自毀功力,拼命得來的竟然是假魂器!這樣一來鄧布利多不就死得不值了嗎?許多人都為了哈利而死去,先是哈利的父母,然後小天狼星,現在又是鄧布利多。但鄧布利多的死,跟他那隻鳳凰一樣,如日落般壯麗。這次哈利沒有像小天狼星死時為逃避現實而四處奔波,

這一次,哈利接受了現實,我也接受了它。正如《哈利波特與密室》中提到的一句話:當這裡所有人都背叛他時,他才會真正離開!不會,永遠不會!他們雖然離開,但他們的精神永遠與哈利一起,與所有為哈利鼓舞的人同在!

“混血王子”就是斯內普。這個魔藥奇才,如此有天分的人,最終還是加入邪惡。王子,多麼高貴的詞,他加入邪惡,真是一個黑色幽默般的悲劇。這又一次提醒我們,善待周圍的每一個人。

哈利最終要長大,我們也一樣,讓我們和他一同在風雨中,在笑與淚中成長!

《哈利波特》讀後感2

我們都有光明的一面和黑暗的一面。重要的是我們哪一面作為行動的根據。那才是真正的我們。

《哈利波特》系列作者為JK羅琳,羅琳小時候是個戴眼鏡的相貌平平的女孩,非常愛學習,有點害羞,流著鼻涕,還比較野。她從小寫作和講,創作的動力和慾望,從此沒有離開過她。24歲那年,羅琳在曼徹斯特前往倫敦的火車中,一個瘦弱、戴著眼鏡的黑髮小巫師,一直在車窗外對著她。他一下子闖進了她的,使她萌生了創作哈利波特的念頭。雖然當時她的手邊沒有紙和筆,但她開始天馬行空地想象,終於把這個哈利波特的男孩故事推向了世界。

很多網友對哈利的評價都很極端,覺得他的感情非常模糊非常隨意,但我覺得這個真實。

哈利波特的是非常有名的.巫師,在哈利1歲時他的父母被伏地魔所殺害,他的用自己的使哈利活了下來,哈利的額頭上留下了一道閃電樣的疤痕。後來被他的姨夫姨母所收養,哈利的生活沒有歡樂與寵愛。所以哈利非常獨立甚至有一些固執,並且不喜歡藉助別人的力量,小克勞奇說他是因為才不去求助納威,其實在哈利的世界裡,真正讓他覺得可以求助而不會覺得是在作弊的只有羅恩、赫敏、小天狼星和鄧布利多。

他在感情上非常的被動,因為從小自己就是一個,也沒有被別人關心過寵愛過,安全感非常低。在第二部中因為在假期沒有收到好羅恩赫敏的來信而去質疑這段,在第五部中就算知道羅恩赫敏是為了自己好但還是去刺激赫敏,後來又對鄧布利多無條件的愛而感到壓抑和。有很多人說哈利這個人設很極端,但如果你的童年和他一樣,你又會怎麼做呢?

回到開頭,光明和黑暗,哈利的不正是光明和黑暗,如果認識的第一個朋友是馬爾福,分院帽選擇的是斯萊特林,那又會怎麼樣呢。那會成為下一個伏地魔嗎還是會成為伏地魔的傀儡。路不會變,會變的是你內心的想法與實際的做法。

願我們都能像哈利波特這樣,每一步都是為了光明而走。

《哈利波特》讀後感3

哈利波特系列書共有7本,是英國作家J。K。羅琳寫的,這七本書分別是《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哈利波特與密室》、《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徒》、《哈利波特與火焰杯》、《哈利波特與鳳凰社》、《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哈利波特與死亡神器》,主要講了哈利與他的夥伴羅恩、赫敏對抗邪惡的伏地魔和與伏地魔手下切磋的種種故事,最後最後把一次次起死回生的伏地魔殺死了,演繹著光明與黑暗的次次較量;哈利大難不死的傳奇故事。

哈利波特很小時,他的父母就被伏地魔害死了,但強大的伏地魔對付剛生出來的哈利時卻永久性地失去了魔力。哈利十一歲進入霍格沃茲魔法學校,各種各樣奇怪的事情發生了,亂糟糟的頭髮怎樣剪也剪不完;莫名其妙得到了一件隱形衣;令人發愁的飛天掃帚一騎就會來個俯衝;前額上的閃電似的疤總是隱隱作痛。難道伏地魔復生了?書裡種種的`撲朔迷離、千奇百怪的事情把我深深吸引住了,我看著看著就深深融入到了書中,一看就是大半天,吃飯了還不肯鬆手。

看完了哈利波特這套書,我真佩服哈利的勇敢、機智。在魁地奇(在魔法界一種特有的球類專案,隊員都騎著掃帚比賽)賽場上,哈利為了能追到金色飛賊,想盡了辦法。看見飛賊在北邊,於是他在對手面前故意往南飛,讓對手以為飛賊就在南邊,於是跟著哈利飛去。之後哈利一轉身,去抓其實在北邊的飛賊,最後贏得了勝利。哈利還是個忠誠的人,他始終在校長鄧布利多一邊,鄧布利多的任何命令,他都聽從,我們都就應學習哈利波特的這種精神。

哈利波特和他的夥伴用他們的正義、光明消滅了邪惡的黑暗勢力,黑暗是永遠戰勝不了正義的。J。K。羅琳寫的這一本本哈利波特,無不宣揚著一種正義的精神,這種精神正是我們這個社會缺少的,如果我們人人都有這種正義的精神,還會發生各種的案件嗎?哈利波特系列是不得不看的好書。

《哈利波特》讀後感4

《哈利·波特》是英國著名作家J·K·羅琳所創作的。全冊共有7本,這是一套魔法系列的小說。

在哈利剛出生時,被人稱為“神祕人”的黑魔頭,他的名字叫伏地魔,想要殺害哈利全家。哈利的父母為了保護小利裡不受傷害而身亡,然而伏地魔在加害哈利的時候,哈利不但沒有死,反而吸取了伏地魔大量的能量,因此伏地魔變得非常虛弱。哈利因為失去了雙親,被寄居在德思禮夫婦一家。

相信並且會使用魔法的人叫做“巫師”;相信但不會使用魔法的人叫做“啞炮”;不相信也不會使用魔法的人叫做“麻瓜”。

這個故事就是講得哈利和好朋友羅恩、赫敏一起阻止那個連名字都不能提的“神祕人”與他們在霍格沃茨魔法學校所經歷的千辛萬苦,從此他們的名譽越來越大。

我最喜歡的當然還是主人公哈利·波特和他的'朋友羅恩、赫敏。他們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永不放棄,在與伏地魔交戰時,哈利都屢屢暴發出驚天動地的魔法。哈利能飽受委屈,依然不屈不饒,不管是別人說他有意加害同學,因為哈利是一個蛇佬腔(會和蛇交流,斯萊特林和伏地魔會這樣),還是被人陷害,羅恩說他只知道盡出風采,完全不顧自己的安危,他都能表現的如此正常,依然談笑風生。

有一個事例,是我記憶猶新。那是在《消失的密室》中。哈利與伏地魔和巨蛇正面交手時,而且還在霍格沃茨盥洗室的地底下。當伏地魔命令巨蛇把哈利逼到鐵門邊時,哈利已經毫無退路了,被巨蛇的毒牙給刺穿了手臂,幸虧哈利急中生智,用那枚毒牙刺穿了伏地魔的筆記本,伏地魔立刻消失了,但還沒有死。從這件事我們又可以看出哈利是一個勇敢、臨危不懼的人。

在這套書裡,哈利是不幸的,他不能像普通“麻瓜”孩子那樣玩耍、成長;也不能像正常“巫師”孩子那樣學習魔法。但哈利的品質值得我們欽佩。我們要像哈利那樣勇敢。

《哈利波特》讀後感5

這是第一本書中出現的厄里斯魔鏡。貪婪的奇洛教授死在鏡下,心境透徹的哈利拿到了魔法石。慾望是羅琳自始至終都在探討的主題之一,從伏地魔對權力、黑魔法和家族象徵的渴望到鄧布利多和格林沃德年少輕狂時對控制世界的實踐,甚至歷屆魔法部部長對職位的念念不忘,慾望與權利交織在整個魔法世界裡,正如同我們的現實生活。

有哪一個人不希望獲得名望與聲譽,有哪一個人不喜歡金錢與權利,又有哪一個人不渴望長生不老永葆青春。所以伏地魔在分裂靈魂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所以就連智慧的鄧布利多教授都在還魂石的誘惑下忘記詛咒險些喪失生命。慾望是個無底洞,永遠沒有填滿的時候。然而羅琳說:

明白你內心真正需要。

儘管每大家都知道金錢不能買到任何東西,我們還是拼命追尋更高的收入而忘記身邊的幸福。五十歲之前用身體換錢,五十歲之後用錢換身體。我無法對這種人生做出任何評判,因為生活本身給我們的壓力總是讓每個人難以面對內心最真誠的需求,未來的各種不定因素更讓我們在岔路口痛苦徘徊。高三的最後兩個月我不停的問自己,為什麼一定要坐在教室裡學習那些或許將來一輩子都用不著的東西,為什麼一定要考大學。沒有人可以回答,也沒有人的回答能讓我信服。這是我的路,註定自己走。幾乎沒有其他選擇的我當時告訴自己:這是你的責任。

然後我順利度過了黑色的七月,來到山大,算是一條光明的`道路。但直到現在我依然不清楚到底要做什麼,為成績拼命,還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精心感受這個世界。依然沒有人給我一個可靠的答案,這大概就是成長。在迷茫中不停追問,在疑惑中尋找答案。也許最終到我即將面對死亡的時候,靜靜微笑,感謝這個世界賜予我的一切,不後悔不遺憾,無所謂當初作了什麼樣的選擇,這一路我走的很好,我盡力了,就夠了。

《哈利波特》讀後感6

《哈利波特》,曾經是一個人最後的希望。

一談到《哈利波特》,幾乎人人都知道,而哈利波特迷們一聽到這四個字則更是眉飛色舞。不說其他人,就說我們班就肯定有一半以上的同學是哈迷。受他們的影響,我也閱讀了《哈利波特》。《哈利波特》共有七部,每一部都是“精彩絕倫”的別名。《哈利波特》主要講述了主人公哈利波特從充滿疑問的出生,到經過生與死的考驗,與黑魔頭伏地魔和他的追隨者食死徒們進行決鬥。伏地魔為了打敗唯一一個戰勝過他的靈魂——為了保護他的孩子而犧牲了自己的哈利波特的'母親莉莉,想盡辦法殺死哈利波特。屢屢幾乎得手時,哈利波特在朋友,老師,校長,靈魂和智慧下卻屢屢死裡逃生。

我也是個“哈迷”,我喜歡《哈利波特》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哈利波特》中沒有絕對的好人,也沒有絕對的壞人,每個人都在為自己的利益而拼搏奮鬥,除了他充滿魔法外,其它與現實世界一模一樣,人有善的一面,也有惡的一面;有歡笑,也有淚水,有公正也有不公平,而這些詞語構成了魔法世界那個令人嚮往的魔幻世界。

而創造了這個令人驚心動魄的魔法世界的,就是JK.羅琳。《哈利波特》曾經是JK.羅琳的救命稻草,JK.羅琳抓住了它,抓住了這個機會,抓住了她最後的希望。是堅韌鑄就了《哈利波特》。在沒有寫《哈利波特》之前,作為一位單身母親的JK.羅琳,生活十分艱難,她在創作第一部有關這個魔法世界的書籍《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的時候,因為家中光線昏暗,而無法進行寫作,只能到鄰近的小咖啡館裡取暖,寫作。JK.羅琳也就是在如此艱苦的生活中創作了《哈利波特》,創作了一部風靡全球的《哈利波特》。

我們不求能夠取得像JK.羅琳那樣的成就,但是我一定要學習JK.羅琳在生活中的堅韌。

如果能夠擁有百折不撓的品質,擁有永不放棄的精神,擁有那顆堅韌的心,還有什麼事情會讓我們望塵莫及?

《哈利波特》讀後感7

這是一部描寫魔法世界的小說,什麼“霍格沃茨魔法學校”.'鑽心咒'.'奪魂咒'.'麻瓜'等等都是以前從未出現過的字眼兒.有是真的很佩服羅琳阿姨的想象力,若是換作我......(像偶這種極度沒有想象力的人,就算你哪一塊石頭給偶,偶也不可能把它想象成金子,嘿嘿)

顧名思義,《哈利波特》主人人任公當然就是我們親愛的哈利了.哈利剛出生不久,其父母就被百年來最強大的黑巫師伏地魔(又稱黑魔頭)殺害,然後,黑魔頭的矛頭轉向了小哈利,然兒,奇蹟發生了,他非但沒能傷害到哈利,反而自己失去了所有的法力,切只在哈利額頭上留下了一道閃電型的傷疤,就這樣,哈利一夜成名.

哈利在姨夫姨媽家過著非人的生活,終於,在他12歲那年,收到了霍格沃茨魔法學校的通知書,在格蘭芬多學院度過了他7年神奇而又驚險的學習之旅,並結識了羅恩和赫敏這兩個他最要好的.朋友.

然兒,最令我折服的大概就是他們之間純真深厚的友誼了吧!書中,羅恩為了解救哈利和赫敏,差點丟掉了性命,儘管他們有時會頂頂嘴,有是會鬧點小矛盾,但他們的友誼卻一點不變,不!應給說是更深厚了!

其實,我挺羨慕他們的,現在,長大了,上了國中,大家都不再是以前那個懵懂無知的小孩子,因為,大家好象都有了心計,他們和你做朋友,為的不是擁有一分友誼,而大都是想要利用你或是報復你.承認我的想法有些悲觀,但也不是沒有道理的,原因,就是我曾經就被人欺騙過,那中感覺實在是不好受......所以我說:現在的友誼已不是純粹的友誼了,裡面摻雜了一些複雜的東西,而那些東西,我讀不懂.

其次,哈利的勇氣,他的膽量,他的善良也讓我佩服.

我想,從《哈利波特》中,我學到了很多。

《哈利波特》讀後感8

很多人都知道這個小巫師,他鼻樑上架著一副黑邊框眼鏡,總是愛騎在飛天掃帚上在天空中飛來飛去,在他那亂蓬蓬的黑色頭髮下面有一道神祕的閃電形傷疤,他就是哈利.波特。

哈利在一歲的時候,就失去了父母,一直在姨夫姨媽、達利的欺負下長大,一直到11歲時,他突然得知自己是一名巫師。於是他就開始了在霍格沃茨魔法學院的學習生涯,並且認識兩個好朋友,羅思和赫敏。

可是,殺死哈利父母的伏地魔,卻一直對霍格沃茨虎視眈眈,原本在哈利身上失去一切的他打破了哈利剛剛開始的平靜生活……看完這一整套書,我很難想象,竟然有這樣一個隨時都要面臨死亡的孩子!哈利,他承擔著許多成年巫師都擔當不了的責任,像這樣勇敢的孩子,現實的社會中有幾個呢?他吃過的苦,又有幾個人能承受的住呢?

雖然有那麼多的考驗等著哈利,但奇蹟一次又一次的出現,哈利總能逃脫危險,這些,全都是因為一個字——愛!校長鄧布利多說過一句話“不管在哪,愛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如果伏地魔有什麼事情弄不明白,那就是愛,壞人是感受不到她的”。確實,在整本書中,我無時無刻都能感受到愛。

哈利的母親為了救哈利而死,她對哈利強烈的愛,在哈利身上留下了印記,被一個人深深的'愛過,儘管愛他的那個人已經死了,也會給哈利留下永久的護身符,這就是伏地魔殺不死哈利的原因。

伏地魔,一個殺人不眨眼的壞人,他不懂得愛,他早年喪父母,在孤兒院裡生活,他沒有朋友,性格孤僻,總是獨來獨往,在他的心裡只有貪婪的慾望。

這也許就是本書告訴我們的道理:愛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這是連最高深的魔法也達不到的境界,既使在最絕望的時候也不要放棄愛和希望,她們可以超越死亡,照亮黑暗,因為愛與希望可以改變命運!

《哈利波特》讀後感9

小時候的我,特別愛幻想。總希望自己是一個會魔法的女孩,騎著飛天掃帚周遊世界。隨著時間的流逝,我漸漸長大了,知道夢終究是夢,是無法實現的。但《哈利·波特》這一系列的書卻彌補我心中的遺憾。我欣賞主人公哈利的勇敢、赫敏的冷靜、以及羅恩的仗義。這一切的`一切都吸引著人們,帶領人們一步一步的走向夢幻天堂,體驗另一種驚險刺激的生活。同時我不得不被作者羅琳所折服——每個人物都被她塑造得恰如其分、栩栩如生,使人無限嚮往,渴望成為書中的人物,去親身體驗一下。

淡談書中的人物,我認為最具有悲觀色彩的是斯內普,我為斯內普感到惋惜。他最終為了保護心愛女人的兒子—哈利而犧牲了。從第一部書到第六部,我一直認為他是一個壞人,是一個“無與倫比”的壞蛋,極度仇恨他。我甚至覺得他可以和老鼠相媲美,屬於過街人人都會喊打的那種“壞老鼠”。可是結果竟出乎了我的意料,到了最後一部才知:他是一個好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哈利。而當初,我們被他的行為以及言語所迷惑了。如果他不這麼做——欺負哈利,故意找他的麻煩,就無法取得伏地魔的信任,從而也就無法得到情報,及時幫助人們拯救哈利。不得不說,斯內普喜歡上了哈利,把他當作親身兒子一般對待,甚至臨死時,都用眼神注視著哈利。我想那應該是他希望用眼神來向哈利說明一切,求得理解,敘說自己究竟有多麼的愛他。其實,一開始斯內普會幫助哈利,是因為他深愛著哈利的母親—莉莉。後來,莉莉死了,而哈利又是她唯一的牽掛,所以他決心暗中保護他。隨著一天天的相處,斯內普被哈利的勇敢、善良所打動,決心誓死保護他。我想這是需要多麼大的勇氣和愛啊!畢竟伏地魔是一個心狠手辣之人,他不達目的誓不罷休,他甚至為了取得戒指而殺了自己的親人。潛藏在這樣一個人的身邊,隨時會有生命危險,也許死的時候都不知道自己是怎麼死的……這種如父愛般的深厚感情讓人們感動,使人們的心靈受到了極大的震撼與觸動!他是一個偉大的“父親”,他的愛真的是所向披靡,無人能及!!!

讓我們向斯內普致敬,並祝願他在天堂生活的快樂、幸福。如有來生,那麼我懇求“老天爺”下輩子就讓他當哈利的父親吧!讓哈利體會到家庭的溫暖吧!

《哈利波特》讀後感10

很多人都知道這個小巫師,他鼻樑上架著一副黑邊框眼鏡,總是愛騎在飛天掃帚上在天空中飛來飛去,在他那亂蓬蓬的黑色頭髮下面有一道神祕的閃電形傷疤,他就是哈利。波特。

哈利在一歲的時候,就失去了父母,一直在姨夫姨媽、達利的欺負下長大,一直到11歲時,他突然得知自己是一名巫師。於是他就開始了在霍格沃茨魔法學院的學習生涯,並且認識兩個好朋友,羅思和赫敏。

可是,殺死哈利父母的伏地魔,卻一直對霍格沃茨虎視眈眈,原本在哈利身上失去一切的'他打破了哈利剛剛開始的平靜生活……

看完這一整套書,我很難想象,竟然有這樣一個隨時都要面臨死亡的孩子!哈利,他承擔著許多成年巫師都擔當不了的責任,像這樣勇敢的孩子,現實的社會中有幾個呢?他吃過的苦,又有幾個人能承受的住呢?

雖然有那麼多的考驗等著哈利,但奇蹟一次又一次的出現,哈利總能逃脫危險,這些,全都是因為一個字——愛!

校長鄧布利多說過一句話“不管在哪,愛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如果伏地魔有什麼事情弄不明白,那就是愛,壞人是感受不到她的”。確實,在整本書中,我無時無刻都能感受到愛。

哈利的母親為了救哈利而死,她對哈利強烈的愛,在哈利身上留下了印記,被一個人深深的愛過,儘管愛他的那個人已經死了,也會給哈利留下永久的護身符,這就是伏地魔殺不死哈利的原因。

伏地魔,一個殺人不眨眼的壞人,他不懂得愛,他早年喪父母,在孤兒院裡生活,他沒有朋友,性格孤僻,總是獨來獨往,在他的心裡只有貪婪的慾望。

這也許就是本書告訴我們的道理:愛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這是連最高深的魔法也達不到的境界,既使在最絕望的時候也不要放棄愛和希望,她們可以超越死亡,照亮黑暗,因為愛與希望可以改變命運!

《哈利波特》讀後感11

霍格沃茨的校長鄧布利多說過:“被一個人這樣深深地愛著,儘管愛我們的那個人已經死了,也會給我們留下一個永遠的護身符。”

父親很英俊,母親楚楚動人。彷彿上一秒他們還在這裡。從哈利記事起,“父母”這個詞便從未顯出它應有的分量。母親悲憤的吶喊與啜泣聲結成閃電狀的疤痕烙在哈利額前。人總是有一種慣性,即把自己最初的想法當作指令來執行,這是我們的本能。當死亡扼住哈利時,他的母親只是單純地希望哈利能夠活下去,人類最美好的感情也許就是這種原始的本能。它沒有修飾的陳詞,只因為他的血液裡流淌著你,流淌著信仰,流淌著最真摯的情感。遺落之愛,不會被時間風化成為乾枯的標本,而是會在某一個時間節點上被找回,還原成它最初的樣子,然後以一種更長久的'方式存在,終其一生。

這讓我想起了《自然傳奇》的一個片段:在非洲大草原上,一對羚羊母子不小心進入了一隻獵豹的領地,母羚羊為了保護小羚羊,不惜自己引開獵豹,讓小羚羊逃生。最後,母羚羊成功地引開了獵豹,可自己卻喪生在獵豹的利爪下。母羚羊完全可以放棄與那隻小羚羊的一切自行離開,可是,她卻義無反顧地擋在了小羚羊的面前,失去了自己的生命,但也從此空缺了小羚羊的成長,值得嗎?值得。愛的印跡從不會被磨滅,感情,是超越物質的,它是文明的最高產物,是光明,是命運。

因為有了愛,赫敏才會消除她父母腦海中所有關於她的記憶,和哈利一起四處逃亡,尋找魂器,這,就是朋友之間的愛——友誼;因為有了愛,金妮才會進入霍格沃茨的校長室,幫助哈利竊取格蘭芬多的寶劍,這,就是戀人之間的愛——愛情……

青春期的我們很叛逆,把這些愛視為理所當然,讓那些溫存,在自己的日子裡默默過期。在某一時刻,我們總是將自己與這種愛隔離開來,倔強地樹立起自我的屏障,天真地以為長大了,自以為執拗得很文藝,但愛總是在原地守候,就像滿身鐵鏽的單車,赤裸地站在風中。我們可能會在回眸之瞬讀懂,也可能要用上一輩子。

《哈利波特》讀後感12

《哈利波特·魔法石》是《哈利波特》系列的第一本,是所有奇妙故事的開始。外國文學總能給我一種感覺,讓我從煩躁中平靜下來,全身心地投入到書中,跟著主人公去經歷世間百態。

哈利·波特是一個聰明,勇敢的男孩,小時候他的父母英勇犧牲了,將他留在姨媽家裡,從小就倍受欺負,但這並沒有改變哈利的性格,哈利還是那麼地勇敢,並在一個神祕的學校交到了好朋友,從此,哈利就和他的好朋友們開啟了在神祕學校的冒險和學習之旅。

在國小的時候,經常聽別人說起《哈利波特》,但一直都沒有機會認認真真地看過,直至中學時期,班裡忽然掀起一股《哈利波特》的潮流,大家都看起了《哈利波特》,我才有機會、有時間去看。《哈利波特》並沒有運用很多華麗的詞藻,而是用平淡、樸實、真實的詞語去講述一件件令人緊張、揪心、興奮的事情。恰恰是這種真實平淡,才給人的感受更加深刻和震撼。

其實在《哈利波特》裡,我最喜歡的角色並不是哈利·波特,而是校長鄧布利多。在書中,他的出場次數並不多,但他每一次的出現,都能給人帶來安心,毫不畏懼的感覺。彷彿只要他在,什麼事情都能迎刃而解。鄧布利多在書中的定位是霍格沃茨學校的校長,唯一一位可以打敗反派boss伏地魔的人。鄧布利多最鮮明的特點就是長長的.白鬍子,鼻子有點歪,一邊掛著的半月牙眼鏡,一副慈祥老人的樣子,給人的感覺很親切,我一下子就喜歡上他了。隨著劇情的發展,鄧布利多的人物形象也越來越充實,形象生動,他不僅是一位魔力高強,聰明勇敢,正直無私的校長,還是一位有些小調皮,充滿童心,心胸寬廣的校長。

令我喜歡的還有哈利波特身邊的一群小夥伴。從剛開始的互不相識,到後來的一起出生入死,裡面的友誼是多麼的純真和純粹。雖然中間不乏爭執、冷戰、隱瞞……但從來沒有背叛過對方,都在背後默默的支援著對方。

書中的每一位人物都性格鮮明,不存在主角的光芒蓋過配角的光芒,每一位人物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書裡是一個神奇的世界,不同的空間發生著不同的事情,卻又彼此相關聯,將整個世界裝飾地更真實有趣。

《哈利波特》讀後感13

一雙大大的眼睛熠熠生輝,如同天上最亮的星星;可惜他乖巧的鼻樑上卻架著一副與他實際年齡不符的眼鏡。他的嘴巴大大的,總是向上揚著,帶給大家無限的活力,讓許多人走出陰霾,走向樂觀。哦,別看他總是很乖巧,可他還會魔法呢!因為某些原因,他的額頭上有一道閃電形的傷疤,這同時也為他的故事增添了幾多神祕……

他是誰?他就是英國著名小說家J·K·羅琳的作品中的主人公——哈利·波特。

翻開以暖色系為主色調的封面,你可以看到一些寄語和這本書的人物介紹。我不免感到有些哀傷。畢竟哈利·波特一直伴隨著我們的'成長。從很小的時候我久盼望著會有一隻貓頭鷹來給我送信,可到了現在我已經十三歲了,卻始終沒有。我這才意識到:原來我是個普通人呀。許多人都會有些惋惜,因為,這是整個小說的終結篇,交代了所有重要人物的命運。

那麼,哈利在霍格沃茨的故事便要結束了。

在哈利生日過後,鳳凰社的成員精心策劃了祕密轉移哈利的計劃,以防哈利遭到伏地魔及食死徒的襲擊,然而可怕的意外還是發生了。於是哈利的朋友羅恩赫敏陪伴著他不得不逃亡在外隱形遁跡,完成鄧布利多的遺命。暗中尋找能致伏地魔於死地的三件聖器,而伏地魔也開始行動。更巧的是,兩人在林子裡相遇,最終哈利贏得勝利。

然後我知道了其實我們都是在被愛中成長的。羅恩認為世界不愛他,哈利也為之感到迷惘。實則不然。哈利很難相信死者是愛他的,因為他們不能再為自己的行為辯護,也再不能表達他們的愛。所以哈利在有一段時間裡也曾對故去的老院長產生質疑,在記者的流言蜚語和人們的口舌當中險些迷失方向。所以我們必須知道我們都是在被愛中成長的。主宰死亡,唯一的辦法就是永遠敬愛、信任那些死去的人。而哈利真確做到了。在愛的海洋中,我不禁合上書卷,為哈利喝彩!

《哈利波特》讀後感14

我最近迷上了《哈利·波特》,對它簡直是愛不釋手。一有空我就看,只要不做作業,也不出門,就會一整天都看。

我為什麼愛看?因為《哈利·波特》會帶給我快樂,有時候看著書我會笑出聲來:羅恩·韋思萊把自己的名字寫成了羅鳥·衛其利;克拉布和高爾喝複方湯劑變成了女的 ……

這本書不但帶給我快樂,而且讓我懂得了許多道理。

《哈利·波特》讓我明白自信會做成功許多事。魔法學校有一次舉行魁地奇球賽,羅恩很沒信心。但哈利假裝給他的南瓜汁裡放了“福靈劑”,也就是幸運水。羅恩又恢復了自信,竟然贏了比賽。

這本書還讓我知道了:親人、朋友的關愛很重要。殺死哈利父母的黑魔頭——伏地魔,自稱是最偉大的巫師。他說得沒錯,但也許,許多人有比他更強大的力量——愛。沒有愛的伏地魔註定是會失敗的。

有一次,我們學校舉行講故事比賽。在班級裡預賽的時候,我認為講得並不好,但還是得到了全班大多數同學的認可,這讓我增加了一些信心。接下去,常老師選出兩位她認為全班講得最好的——我和王知。我驚喜極了,但知道不能放鬆,如果放鬆了,就會輸給王知。每天晚上我都要練習,覺得壓力很大,巴不得跟常老師說一聲:“我不比了!”但是經過幾天的準備,我終於以一票的微弱優勢超過了王知,代表班級去比賽。常老師還偷偷告訴媽媽,她也認為我講得更好,我激動得心都飛了起來。

比賽前幾天,媽媽很認真地教我每一句該用什麼樣的語氣,我有幾次覺得自己做不到,都急哭了。但媽媽一直鼓勵我,爸爸還動腦筋幫我處理配樂。去比賽的那天,同學們都圍過來鼓勵我。王佾欣還寫了張紙條遞給我:“加油!比賽一定會贏!”望著她堅定的眼神,我心中充滿了感激,我越來越相信自己。

比賽那天,我輪到第一個,心裡格外緊張。一步一步走上舞臺的臺階時,我的雙腿不住地在顫抖。來到話筒前,我看到臺下是黑壓壓的`一片。當音樂響起,我開始講的時候,發現自己越講越投入,越講越響亮,因為我知道,在臺下的某個地方,有老師和同學在為我加油。 最終我獲得了比賽的金獎!

對呀,這就哈利·波特告訴我的:只要有信心,再加上家人、老師、朋友的鼓勵,什麼事做不成呢?

《哈利波特》讀後感15

哈利·波特是一位勇敢堅強偉大的魔法師,他的全名交哈利·詹姆·波特,出生於1980年7月31日。與這本書的作者同生日,她就是赫赫有名的女作家J·K·羅琳,她是個英國人。

哈利·波特是詹姆·波特和莉莉·波特的獨生子,教父為小天狼星·布萊克,他在一所魔法學院以霍格沃茨,他有倆位好摯友,羅恩·赫敏。他是波特家族的人,但童年時就成為孤兒並住在德思禮家,並得到他們刻薄對待,他的父母死於伏地魔並在十七歲時發現自己和伏地魔倆者無法並存於世,或許是因為頭上的那一道細長的閃電傷疤於是就跟從鄧布利多的指引,對抗伏地魔,在11歲進入了格蘭芬多學院,他在黑魔法防禦術上有極高的天賦,他可以聽懂蛇語,並可以與蛇對話,因為他腦中有伏地魔的靈魂碎片,這能力在伏地魔殺死之後就消失了,在還有時可以好像能探聽伏地魔的一切思想,情緒等反應,他額頭上的傷就是來自伏地魔所給的,哈利他的魁地奇也很棒,當第一次騎上掃帚時就能操縱自如還是百年來霍格沃最年輕的捕球手,第一次猶證到金色飛濺為格蘭芬多學院贏了比賽,這也是系列中的一本中的一部分,一共有7本系列分別是從《哈利位元同樣魔法石》《哈利波特與密室》《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徒》《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哈利波特與死亡神器》,這是光明與黑暗的次次較量;哈利波特大難不死的傳奇故事。

在最後一本書使我產生了很多感想,也給了我諸多啟示。哈利波特只是一個十幾歲的孩子,他憑什麼打敗如此強大的'伏地魔呢?憑他的勇氣,信念,毅力,堅持和努力。這不也是我們通向成功之路的必不可缺的五要素嗎?所以從今天開始,我們大家都要想哈利波特學習,走向成功。

哈利波特和他的夥伴用他們的正義,光明的消滅了邪惡的黑暗勢力,黑暗是永遠也戰勝不了的,J.K.羅琳寫的這一本哈利波特,無不宣揚這一種正義的精神,這這種精神正是我們這個社會缺少的,如果我們讓人都有著這種正義的精神,還會發生各種講案嗎?哈利波特系列是不的不看的好書。

TAG標籤:讀後感 哈利波 優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