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

當前位置 /首頁/教育範文/讀後感/列表

自我讀後感

自我讀後感

自我讀後感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自我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自我讀後感1

近日,幸得王老師著作《關照自我-動力溝通理論與實踐》,才草草翻看了幾頁,就被追問讀後感寫的如何,惶恐之極,感覺像是被催交作業的“學困生”。來而不往非禮也,君子風度還是要有的,於是連夜讀完大作《關照自我》,“憋”出一篇讀後感,不求盡善盡美,只求問心無愧,把自己的點滴收穫記錄下。

一、高高山頂立,深深海底行

當我們提到心理學,似乎只有西方才是心理學的源頭、鼻祖,我們容易犯一個輕賤自己的低階錯誤,似乎只有外國的月亮才是圓的。那麼,我們的儒、道、佛、心學都不算嗎?它們才是心理學的搖籃、萌芽所在!

動力溝通金剛石理論吸取了西方科學心理學和哲學觀、東方傳統文化、馬列毛主義,是中國本土化、特色的心理學產物。在我看來,花開兩朵,各表一枝。傳統心理學是基於實驗、資料而產生的理論,而動力溝通被我稱作“非典型性心理學”,它更趨近哲學思辯思維,獨闢蹊徑,反其道而行之,從實踐中提升理論,再到實踐中反覆驗證,讓實踐檢驗真理。

有學者曾對動力溝通理論嗤之以鼻,認為是“偽科學”。然而,一種新理論的誕生,在我看來,無非八個字“大膽假設,小心求證”,這幾個字看似簡單,實則艱辛,許多理論在未實證前、普及前往往因曲高和寡或晦澀難懂而鮮有人懂。

二、拳拳赤子心,錚錚金剛石

無論哪個流派的心理學,其目標大抵一致——救贖心靈,提升人格,美好生活。至於方法問題,那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了。

在我看來,動力溝通其實質是一種“暴力溝通”,先讓自己覺察不舒服,不舒服才有改變,跟“窮則思變”、倒逼革命是一個道理。先讓自我一分為二,一個是反觀的自我,一個是行動的自我,即靈魂支配肉體(做出穩定的反應),既不過分理性又不過分感性,不偏不倚不執拗,類似於中醫講求的平衡,道家儒家追求的無為中庸。

溝通的關鍵是自我有效對話,自我的覺醒與反審。到底是溝通產生暴力,還是暴力才能產生溝通(互為因果),這是個雙向辯證問題,就如同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怎麼說都有理。從方法上講以退為進,做局外人反觀自我,同時又做自己的諮詢師,自我療愈。

人生最難懂的便是我,我們終其一生都在回答我是誰的問題,套用《關照自我》中提到的“金剛經”的文風,在此我應該這麼寫——我是我,我不是我,我還是我(我早已跳出自我看我),此生我需參透自我——做最穩定的金剛石,修己達人。

眾所周知,三角形△具有穩定性,金剛石最為堅固無比,金剛石模型其基本核心就在於從自我出發,關照自我,迴歸自我,維持金剛結構點線面體三維空間的穩定性。如果有一言以蔽之——則是“安心”二字。安,是一種穩定的狀態。心安,身安,神安,則家國安、天下安。這句話看似很面熟,回望傳統,我們的老祖先早就告訴我們:格物、致知、正心、誠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正好心,修好身,千秋家國夢,和諧你我他,盡在其中。

自我讀後感2

在《超越自我》一書中,作者著重介紹了個人進行自我超越的八項策略。細細品讀,這無不與我們教育息息相通。個人認為,在八項策略中,敬業是最重要的。

在《超越自我》一書中,作者將敬業放在開篇第一章,足見敬業的重要性。。敬業是一種態度,一種對工作負責的表現,也是一種習慣,一種做人的原則。其實,敬業並非現代名詞。“敬業”就是“專心致志以事其業”,即用一種恭敬嚴肅的態度對待自己的工作,認真負責,一心一意,任勞任怨,精益求精。敬業精神是個體以明確的目標選擇、樸素的價值觀、忘我投入的志趣、認真負責的態度,從事自己的主導活動時表現出的個人品質。敬業精神是做好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前提和可靠保障。

敬業就是在工作中要盡職盡責、一絲不苟、善始善終;;要超越自己需要我們堅守和履行負責任的信念盡職盡責的對待自己的工作無論你的職位高低都應該出色的完成自己的工作;要超越自己,需要我們對教育工作充滿激情對教育投入足夠的熱情甚至把工作當作自己的一種樂趣;要超越自己,需要我們勤奮工作不為懶惰找任何藉口;要超越自己,我們要不斷的學習各項業務知識豐富自己的工作經驗增強自己的工作能力;要超越自己,需要我們沒有任何藉口的去服從並執行需要我們“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出不平凡”“把簡單的事情做得不簡單”;要超越自己,需要我們時刻擁有積極的心態樂觀面對人生,培養自己堅忍不拔的意志積極爭取,創造機遇要敢於面對失敗和挫折。

我們對待每一個學生,都應該心中常存責任感,敬重自己的學生,在工作中忠於職守、盡心盡責,這才是真正的敬業。此時,我所能想到的就只有兩個字,那就是熱愛,熱愛教育,熱愛孩子。蘇霍姆林斯基,把一腔最為熾熱的情感,獻給了教育這項最偉大也最神聖的事業,或許正是因為他對教育這樣的熱愛,才使他成為一個令人驚歎不已也仰慕不已的教育大師。很難想象,一個不熱愛教育的人,一個對教育對孩子沒有感情的人能在教育的原野上耐心地去培花育草,沒有這樣的熱愛,沒有這樣對教育工作的赤誠,我們的世間又怎能如此的美麗呢?專注於教學工作的研究,專注於對孩子的研究,研究教育的本質,研究能夠實現我們教育理想的最為切實可行的教育方法,才能真正地把握教育的內涵。我們都知道,教育工作本身是繁重的複雜的腦力勞動,但因為有了熱愛,有了這樣一份執著,教師的勞動就不再是負擔,而成為教師內心深處一種實實在在地精神需求,在心靈的世界裡永遠的絢麗奪目,從而為實現這種需求做出永不停歇地去追求,孜孜不倦。

總之,我們應該隨時準備把握時機,展現超出一般工作要求的表現,以及擁有“為了完成任務,必要時不惜打破常規”的智慧和判斷力,要勇於對自己的工作負責,要勇於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發現不足,尋求突破。

自我讀後感3

人生成長的每一個階段,最強的對手,不是別人而是自己。只有不斷地提升,不斷地超越,才能取得進一步突破。《超越自己》是整合作家劉墉寫給自己兒子親筆信的一本書,針對孩子日常生活中遭遇的時間加以發揮引導,寄理於情,字字句句間,充滿了父親對孩子的關愛、教會與期許。同時也影響了我對待人生的態度。

人到中年,有時候我們會給自己設定很多理由,不想超越任何人和事,安於現狀。我女兒五歲時學習書法,剛開始老師讓她在紙上練習畫出很多又細又均勻的圓圈,初學軟筆的孩子力度掌握不好,畫出來圈的常常粗細不一、深淺不同。孩子有些沮喪發起了小脾氣不願意再練習。見此狀況,我對女兒說:“很多事不是天生就會的,只要勇敢嘗試去做,用對方法,慢慢就會做了,而且會做得很好。”我拿起毛筆耐心地一步步教她怎麼握筆,按照老師交代的技巧一次次練習,兩個星期過去,書法老師誇她有了明顯進步,在這樣不斷的鼓勵下,女兒自己都常把“勇敢嘗試”四個字掛在嘴邊。

面對孩子,作為家長,我們常常會講許多道理,然而到自己這裡,卻又以各種理由拒絕嘗試,給自己設限,還沒行動就放棄,所以我們最強的對手不是別人,而是我們自己。當信心不足時,要提醒和反思自己,克服自己一小步,也許就會前進一大步。在為人父親的這些時光裡,我從孩子身上學會反思,看到重塑自己的可能。

日復一日的工作很容易令人的熱情逐漸冷卻,感到索然無味,甚至會對工作表現出浮躁的心態,對工作失去激情,敷衍應付,這種工作狀態是很可怕的。在看了《超越自己》這本書後,讓我深深意識到在任何時候,面對任何壓力下,都不能對工作失去熱情、激情,要兢兢業業做好本職工作,如何能保持工作的熱情呢?

首先是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我們不能總是以本位主義去思考問題,“我在工作中付出多少,就應有多少的回報”,若回報不如所願時,便灰心失望便灰心失望,失去工作熱情,得過且過。要知道,工作主要是自己去做的,工作做不做,不是能力問題,而是態度問題。所以,對工作我們要擺正心態,端正工作態度。

其次,扮好角色,理清個人與總站未來發展目標的認識。只有對公路事業總體的發展目標深入瞭解,才能促使自己不斷充實自我,適時調整自己的角色,以適應工作的發展需要;只有找到個人和總體藍圖的最佳結合點,才能獲得真正的心理歸屬感。

最後,不斷地給自己制定新的目標,長短結合,朝著這個目標努力,這樣工作起來就有動力和衝勁。有了方向,有了動力,自然就能保持高漲的工作熱情。

我選擇了一份工作,其實就是選擇了一種責任,必須以一種鍥而不捨的精神、一種堅持到底的信念、一種自動自發的責任心嚴謹地對待,在這種嚴謹的態度的支援下保持對工作的熱情,這樣才能真正把工作做好。(常李洪)

自我讀後感4

一半科普一半雞湯,後續中有提到並不是阿德勒心理學,而是岸見-阿德勒心理學:換言之,摘取和套用了阿德勒提出的一些主張和概念,但整本書的idea其實是岸見先生的。

我一直覺得在什麼階段看什麼書,怎麼讀,讀書的先後順序都很重要;少年要的是鼓勵和適當的磨練,青年需要批判和反思,中年則是沉澱過後好好做事業有所貢獻的階段。

全書的雞湯味還是比較重的,對話側重讓來訪的青年引出哲人的觀點,意在降低閱讀難度增加趣味性,而非思辨性;結合全書的資訊量我更傾向於用非對話體來寫,能大大縮短閱讀時間;更像是一本臨床心理學治療中的指導手冊,而非哲學性質的心理學著作,也需要和阿德勒心理學區分開來,書中某些片斷性的方法論論點具有啟發性,但失之嚴謹和思辨。

以下幾點是我感觸比較深的:

用目的論的方法來解讀過去的“創傷性時間”,而非原因導致的決定論,我個人贊同這種觀點,但否認書中所說的床上並不客觀存在。

處理人際關係的出發點是“課題分離”,認識每個人自身的課題從而明確責任,終點是“共同體感覺”,即找到在多個層面社會共同體中的位置和歸屬,但我也否認一切煩惱都來自人際關係的看法。

人際關係岸見提到了橫向和縱向關係,認為獲得幸福的關鍵是建立橫向關係,但我也反對縱向關係的非客觀存在一說。

書中提到阿德勒心理學認為的人生三大課題:工作,交友和親密關係;阿德勒主張的個體心理學認為個體是“不可分割”的完整存在,反對理智與情感,身體與心理的二元對立,強調個體全方位趨於一致性的融合發展。

岸見認為阿德勒心理學是“勇氣心理學”,一切的改變都為時不晚,而在於讀者是否能下定決心開始改變自己;追求自由的人生需要勇氣;還有不被人喜歡的勇氣。

最後一張提到舞臺的聚光燈效應,提倡活在當下;如果舞臺燈光足夠強,臺上的人看不見臺下的觀眾和臺後的人員,從而得出只要對當下足夠聚焦便不會糾結於過去抑或懼怕未來,得出“活在當下”的主張。

後記中有一段話心有慼慼焉:“…我遇到過很多‘青年’。青年們都想認真的生活,但很多人往往被自以為無所不知,通曉世故的.年長者提醒‘必須要更加現實’,今兒不得不放棄當初的夢想;同時因為純真,所以被複雜的人際關係所累,感覺疲憊不堪。

希望認真生活非常重要,但僅僅如此還不夠。阿德勒說:‘人的煩惱皆源於人際關係。’如果不懂得如何構築良好的人際關係,有時候就會因為想要滿足他人期待或者不想傷害他人而導致雖有自己主張但無法傳達,最終不得不放棄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縱觀全書,核心觀點乃是岸見先生的選擇自由人生的勇氣學說,同時對阿德勒心理學的一些觀點有所提及。

自我讀後感5

假期裡,我有幸拜讀了世界偉大的成功導師戴爾·卡耐基的著作《超越自我》,初看此書,心裡覺得這和別的教育類書籍沒有什麼不同之處,竟講些大道理,可是後來越看越想看,書中的每一個策略對我都啟發極深,每一個事例都深深的影響著我,可謂是我的“救命稻草”。下面,我就談一談我的感受。

這本書用八個章節為我們提供了答案

第一、視敬業為使命,幹一行,愛一行;

第二、要具有強烈的責任感,盡職盡責做好本職工作;

第三、要永保工作熱情,把工作當成一種樂趣;

第四、要不斷地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提升自身的競爭力;

第五、要提升自身的執行能力,專注自己的工作,勇於負責,不找藉口;

第六、全面造就自己,追求卓越,超越自我。這其中最讓我深受啟發的就是“視敬業為使命”章節。

如何才能做到敬業

一、要有責任感,敢於承擔責任。

一個人無論從事何種職業,都應該心中常存責任感,敬重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中表現出忠於職守、盡心盡責的精神,這才是真正的敬業。單位是每個人的,責任不分你我,在責任面前,每個人都應該多一些擔當,少一些推諉。

二、要少找藉口,多找辦法。

敬業的核心素質是:當遇到問題和困難時,能夠主動去找方法解決,而不是找藉口逃避責任、找理由為失敗辯解。也就是說,敬業的人要富有開拓和創新精神。不管什麼困難,只要我們努力去找,總會找到辦法的。因此今後在困難面前,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多一些辦法,少一些藉口,逃避和退卻都是沒用的。

三、對待工作要認真盡職,要有工作中無小事的心態。

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在工作中,沒有任何一件事情,小到可以被拋棄;沒有任何一個細節,細到應該被忽略。,把各項工作作為鍛鍊自己、加強業務知識、熟悉從小事開始,逐漸鍛鍊意志,增長智慧。

四、要腳踏實地、務實進取。務實是成就一切事業的前提,成功必須靠務實努力來實現。成功的道路是靠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從沒有一蹴而就的成功。必須樹立務實進取的意識,仔細查詢工作作風、思想作風和學風方面存在的不足與問題,深入剖析作風浮燥的根源,務實做事,務實做人。

總之,《超越自我》激人奮發,在今後的日常生活、工作中,將保持飽滿的工作熱情,積極的工作態度,從點滴做起,認真做好每一件事,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對工作保持忠誠,將熱情和勤奮融入每天工作中,不斷提升自己在各方面的能力,全面造就自己,真正實現超越自我。

自我讀後感6

克里斯多福·孟老師在《重新發現自我:一位心靈導師的課堂筆記》中批判了“個人全責論”,主要觀點是,每個人會產生什麼想法,都不是自我能決定的,而是大我預先放好在腦子裡的。

《零極限》《終極自由之路》等書中卻反覆強調:“要對你的世界負起全責”。

書籍同書籍之間看似的相互矛盾,產生令人困惑的說辭,這是非常必要的。如果每本書不加思考就去吸收、偏信,那麼不如無書。首先是《重新發現自我》批判“個人全責論”,是站在二元性的立場上的,是否認自我承認大我的;其次《零極限》等書同樣否認自我,講求放手、讓大我接手,而你就是你的大我,因此,也的確是你(而非人格面具的部分)在接手並負起全責。

他們在說同一件事,同一個語境,同一個意思。就像鍾南山先生希冀“年輕人學會不知足”,我的第一反應是“充滿慾望的年輕人從來沒有真正滿足過”,但是隨即一想,我們在很多方面是止步不前的,譬如求知。那麼,不滿足是這個階段必需的。

《你值得過更好的生活》提到的【收回力量】,也需要牽涉到個人全責論的思考。這並非是自我的把戲。拿我個人經歷過的暴食症、拖延症來說,由於一些非常愚蠢的原因,我放任自己去體驗失控的感覺,讓自己站在受害者的角度被鎖在自己的小牢房裡。

如果你說,壓根就沒有什麼暴食症,我們只是貪吃了一點,屁大點事放大,只要不再想吃就可以了。你是對的。如果你說,拖延症壓根就沒有什麼可怕的,只不過是想做的意願不強烈,去做就是了。你也是對的。

大學的時候我唯一一次向我媽傾訴自己想吃到想瘋了,我媽媽卻對我說,想吃的時候就喝水,這讓我感到悲傷至極——自己的難題被別人傲慢地否認。後來我再也沒有跟她提過。但現在我卻知道,她是對的。

為什麼我要放自己在暴食症呢?這是有好處的:

①把自己的主動權(力量)隱藏起來,扮演受害者。

②逃避“好吃懶做”的自責——“病症是我們無法主動選擇的。”

③獲得對難題的主動認識。完整體驗並從中解脫,我便能教會他人解脫。

基於以上的幾點或更多原因,我把自己的力量隱藏起來,專心地扮演受害者,這確然是有表演成分的,但是卻不是為了對任何人賣慘,而是用於自欺欺人、體驗無助。

因此,無論我用或不用《你值得》裡教導的流程法門,當我決定不再繼續體驗,暴食症、拖延症、遊戲癮、病痛……在一瞬間蕩然無存。而這恰恰是我自己主動選擇、創造、體驗的證明。個人全責論是否是真的,不能光看書。丟掉書自己試一次,你自己自然就有答案了。

自我讀後感7

說:“世上究竟有沒有一個我。”其實,世上有很多個我,但也可以說根本就沒有我的存在。日常生活的我,在不同人眼中的我,出門在外的我,身居家中的我,獨處的我……我有很多個我,可是每一個我都是真實的,他們其實是潛在我內心深處的真實的靈魂,只不過通過社會不同環境、不同氣氛的影響而轉化為不同的面目,並且以最合適的一面展露出來。所以每個人的性格其實都是矛盾的。可是我最討厭的就是那些虛偽做作的人,他們也是想要把最好的一面展示給別人看,只可惜弄虛作假、四面逢迎!其實只要是真實的,有時醜陋一些也顯得可愛。

有的時候我們會突然覺得恍恍惚惚,生活、工作和讀書突然失去了意義,整個人就像沒了魂魄似的,就像周說的:“日常生活的外殼彷彿突然破裂了,熟悉的環境變得陌生,我的存在失去了參照系,恍兮惚兮,不知身在何處。”突然間找不著自己了,這個時候才意識到,你每天在做的事,你在努力成為的人都如幻像般破滅了,你在追求的事,你想努力的目標都顯得沒有了意義。賺更多的錢,上更高的位又能怎樣,沒有信仰最終也只是在太虛幻境裡浮游一圈,你也許一生都只是在夢裡走一遭,賺足了錢,買到了房,登高了勢,都只是“縱有千年鐵門檻,終須一個土饅頭”。當然這並不是說我們只要“入土為安”就好,別奮鬥了,如果是這樣,那生活就真的沒有意義了。還是要追求,還是要努力,因為只有強大了才能活出真正的自己,那個時候你不用為了柴米油鹽醬醋茶傷神,都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只是在追求的過程中要停下來重新認識自己,太過忙碌也許會迷失了自己,當然,笛卡兒就能認識真的的自己,因為他說“我思故我在”,他的存在來於思考,在思考中找到自己,那我的存在呢?我是因為什麼而存在的呢?怎麼證明呢?這也許得花費我一生去尋求答案吧,希望到我結束的時候能找到。其實、海子和顧城都找到了自己,他們以生命祭精神,這份祭禮足夠大了,在他們眼中生命很輕,精神很重。我很佩服他們,有勇氣自殺的都是勇敢者,包括那些因為一點小事就自殺的輕生者,他們也很勇敢;可是我又看不起他們,有勇氣自己結束生命為什麼沒有勇氣活下去?所以一方面他們又是懦弱者。這說明了他們很卑微,而且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沒能力與社會相處,他們又是失敗者。

生命其實就是一場遊戲,不管我是否存在都()要參與的遊戲,既然要打,就要打得漂亮,“漂亮”並不取決於你有多麼,有多麼高的地位,很多少金錢,而是取決於你用什麼心態和他打,如果你把贏了多少,升了多少級作為成功的籌碼,那恭喜你,你已經輸了,請退局吧。不管別人怎樣,至少我不願意和你這樣的人交往,如果你看不慣我的觀點,鄙視我的想法,那就請主動和我絕交,因為我也不願意和你有任何瓜葛。

自我讀後感8

在看到這個書名的時候,我以為這本書的內容會是講一個人在面臨重重困難的時候是如何地做到意志堅強,去排除萬難達到自己的目標,去自我實現。真正接觸這本書之後才知道,我的想法未免有點“望文生義了”。實際上,《自我實現的人》這本書是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科學地分角度地詳細地論述了有關“自我實現”的心理知識。我在讀了這本書之後主要增長以下幾方面的知識:

  一、對“自我實現”含義的進一步理解。

這本書主要圍繞“人的自我實現問題”這個中心來論述,馬斯洛——本書的著者,對“自我實現”有特定的含義。從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來看自我實現,它是繼人的生理需要、歸屬需要、自尊需要等基本需要的優勢出現後,其優勢才一般會出現的最高層次的基本需要。自我實現大致可以描述為充分利用和開發天資、能力、潛力等。也就是說,“自我實現”作為一種最高階的基本需要,要在其它相對低階的基本需要得以實現後,才有實現的可能。自我實現的本質特徵是人的潛力和創造力的發揮。從自我實現的概念我們可以知道,勞動者創造性的發揮,也可以說是勞動者自我需要被激勵時所表現的特徵。自我實現狀態,是勞動者能力發揮的最佳狀態。那麼,要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必須適應勞動者的基本需要,促進勞動者向自我實現的方向發展。由此可見,我們的工作單位可以借鑑這一點,要想讓員工更好地工作崗位上服務就必需先滿足他們的基本生活需要,儘可能地提高一個檔次,效果更佳。社會發展的最終目的還是為了人的幸福,而人的幸福莫過於人的最高層次的需要的滿足。因此,重視人的需要,促進人的自我實現,對於中國的現代化是有意義的。

  二、自我實現的方式。

在實際的行為中,自我實現是怎樣體現的呢?也就是引導自我實現的種種行為:

1、充分、忘我、集中全力、全神貫注地體驗生活。這種時刻就是自我實現的時刻。

2、讓我們把生命看作一個連續不斷的選擇過程,在每一個選擇前進與倒退的衝突關頭實現自我。

3、在拿不準的時候,要誠實。

4、自我實現不僅是一種終極狀態,而且是隨時隨刻、點點滴滴地實現個人潛能的過程。

5、瞭解自己,清楚自己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知道自己的使命是什麼。綜上所述,自我實現需要我們持之以恆,它是一個程度的問題,是一點一滴微小進展的積累。閱讀之於我們不僅是一種娛樂方式,還給予我們知識的力量。我們應該感激上蒼賦予我們這種能力,讓我們體驗到閱讀的樂趣。

以上就是我讀了《自我實現的人》這本書所學到的知識,領會甚淺,自知要加強練習。

自我讀後感9

1、韭菜應該感謝莊家。

同情弱者是人的本能,因為這樣你可以站在道德的高度,施捨你的善意,獲得個人精神上的快慰,反之,同情弱者就會仇視強者,不管公理何在,只要我心中願意。

當然,這裡的弱者即韭菜,順理強者即莊家。韭菜歧視莊家,是因為韭菜賠了,莊家賺了,可是這賺與賠又有什麼關係了?只不過一個交易對了,一個交易錯了,本質上來看,一切的交易,都是思考不一致的結果。思考的不一致才促成了交易的完成,至少在交易的那一剎那,雙方擦肩而過時,各自心中暗罵對方一句傻X,雙方的精神世界是很爽的,因為我這麼聰明,傻X只能是你。

如若使然,是不是應該相互停下來,握個手,說一聲“謝謝”呢,因為在某種程度上,莊家至少成全的韭菜的愚蠢。

2、韭菜都很幸福。

衝進交易市場的新手,一上來就會被K線上各種相關跳動的數字和指標所吸引,這很正常。中國人蔘與A股市場交易相對還是很幸福的---每天上午那麼晚才開市,兩個小時之後午休,下午也是很早就閉市了……所以,即便想盯著看,也就那麼一會,每天還有大十幾個小時事實上乾脆沒得看。所以,你從來沒聽說過A股市場上的交易者沒有性生活的。

《孫子兵法》開篇有云: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夫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所以政府設立的交易規則,也是希望你在家裡有足夠的時間權衡利弊得失,而不是一上場就就買買買,這樣不僅浪費你自己的時間與錢財,還影響我們國家的“二胎計劃”。同時,還是設定了價格波動幅度限制,以避免韭菜們一夜暴富而受不了精神刺激。

感謝這樣的遊戲規則吧,雖一夜暴富那是神話,但至少不會一夜回到解放前,還給你留了些許資本,讓你可以繼續在這個遊戲裡玩下去,謝謝。

3、韭菜都很聰明。

韭菜之所以為韭菜,不是因為他們笨,而是因為他們聰明。

“研究透價值所在之後決定買買買”,和“不管三七二十一先下手之後發現不對再去研究價值”當然有著天壤之別,隨後的結論和結局都迥異至極。

聰明人都認為,只要進去了我總能找到機會,是的,這一點沒有錯,因為沒有一家企業天生就是為了虧錢,都是為了掙錢,可是掙錢需要時間,所以如果匆忙進場之後就只能做一件事:等待一個正確的時機!

但是聰明的韭菜總認為這道題還有其它解,他們熬不住,也等起,索性我就當根韭菜吧。

我不是高手,只是差一點就成為韭菜而已,我以上觀點均是轉述李笑來老師的話和自己的理解,如果可以,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最後還是借用本書的結束語:好人一生平安!

自我讀後感10

夏初,半陰。迴盪於朦朧小路,懵心異常,腦海忽現兒時,勝讀平作之庸—《自我》。

原意為:"曾有一家,從一地遷入此處,家庭貧窮,四壁突無、無一可用物,曾受左鄰右舍助之,方可有此生。這時,大兒。因家窮錯過上學齡,然雙親不棄,向校乞求留之,校不動,母親不顧乞拜。而,兒渾然不知此景,完全可謂一新傻,首次進入學校,感到不適,溜走。母知,狠訓,心痛。父,苦心指教,懂其道理,最終安已,學常設六年制,與同齡人相擁一室,年幼無知,以天真為主,而別人玩與學結合,向前衝,則傻兒玩多於學,不知當初父母的苦心,校建立黃土地,日日背黃土歸家,當時,無精緻玩具,則以土塊或者自發物為玩伴,不知考試將至,滿腦空空。最終為不及,父母得知心痛傷心,言不由衷。如此已過三年,而當別人由不知成優秀時,而他卻由無知漫步向前,到三年中,己方才明瞭父母苦心,學以致用,行知天下的道理用處。可惜,遠落他人百里,此時,如醍醐灌頂夢醒,學以勝於過去。事實不及他人,此時,他有一本領,勝於學習,受校關注。而常為學校為學習優,而己學習一般,然政治管理超群,甚為懂其道理多於別人。有多半心忙於校外,而平淡學習,扔落於後,雖勝於之前,但仍然不足,致使未能上升,初次下落,是自己過去的報應。然,由於己管理政治優,校重之,用之,一年勝似一年,就這樣萌萌落落七八年越完六年制,進入高階,雖年齡增長,明白事多,致使學習也隨之跟進,最中能獨立自願授課給他人,加上自己獨特長處更加凸顯,人如青,而行如中年,思慮長遠成熟,師難抵。"

讀其言,羞愧也。不知和以自信。而又一二述:

一、那時,己休假,同伴相聚家,以遊戲玩,攀牆,不甚,綴下,背向地,胳膊廢,同伴慌,父母得知,送醫,醫生答曰,據之,無為。父母不勻,另謀,最後得知有一郎中,遍可還原,父母興,送己郎中,孰不知,相距百里,

父母堅信,到達,治癒。己命在一災,受父母恩賜,無以回報。

二、偶感冒,視為一般,無一重視,然,久吃藥不見好,怎往小醫查,怎奈黑心,不告實況,一日如一日不見好,父母急,問醫,可好否,醫幾日後方曰,送至大院治,到時,查一曰,無救,只能試試,命危,醫院拒之。父母嚇,不知可為,仍不放棄四處奔波,後遇郎中查,收留治,郎用盡全力,終枯草萌芽,父母興。此為二災,皆有父母救之,然己立誓言,誓死孝為先,善為其行,誠信當之,立寫《王氏家訓》,

警告後世子孫不忘前人或者父母之恩。天下父母皆如此,其行不一罷了,然其心如此,都為可敬也。

讀《自我》,深感後悔不當,則起初不能二心,世間萬物變化,必以先苦後甜為宗旨,無論己處於何地,其有天註定,更有自己改變,萬物皆有靈性,放下過多欲望,滿足自己現狀為易。故事中的人物給我們的警鐘,讓我們明白別等後悔才明白事。

自我讀後感11

二十年前,身患重症的中國圍棋國手陳祖德在病榻上出版了個人自傳《超越自我》,這本書問世後產生了強大的震撼,影響了一兩代人。他說的既是圍棋,也是人生;是棋道,更是人道。“超越自我”成了許多人的座右銘。他不僅戰勝了病魔,也成為中國棋院的院長,為中國的圍棋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

幾年前買了陳祖德的《超越自我》——我的黑白世界,看了以後,很受感動,推薦兒子讀了。閒來再翻,又有了新的感悟。

陳祖德曾在給一位友人的信中寫道:“我認為無論一個圍棋手,或任何一個運動員,要奪取桂冠就需要超越自我。比賽什麼雜念都不能有:作為棋手,要不斷提高,不斷突破,也必須超越自我;一個棋手在後起之秀要戰勝自己時,同樣需要超越自我,才能大度地歡迎別人戰勝自己;人的一生也正是在不斷地發現自己的缺點、弱點,不斷戰勝自己、超越自己的過程中得以進步的;就是生死問題,也得有超越自我的精神,才能抱樂觀主義的態度。”這段話正是陳祖德同志幾十年圍棋生涯的生動寫照。

托爾斯泰說:“成功來自於強烈的企盼,孕育於痛苦的掙扎,是追尋自我,敢於冒險,最終超越自我的一種必然。”超越自我是一種只有不倦追求才能觸及的很高的精神境界,又是一個幾乎沒有止境的困難歷程。明知山有虎,便向虎中行。

超越自我是對自身能力或素質的突破,這不僅僅是心理潛能的激發,更多的是人性的完善、境界的提高、智慧的凝結。

超越自我的途徑:

超越自我一般都要通過自我調節才能順利實現,特別是心態的調節。

有時候,自我超越和自我調節並不能很嚴格地區分。自我調節可以看是短期的行為,以暫時應對心靈的失衡與變化。自我超越的效應則更傾向於長期,那不僅僅依靠心理調適,還融合了充分的知識、條件,是心態的更好,是水平、境界、資源和能力的更高。可以說,自我超越少不了自我調節,因為個體需要磨合,不斷調整、不斷感覺,與自然和社會相應;但是自我調節未必能夠促成自我超越,因為自我超越要複雜得多,那往往以自我突破為表現,再上一個臺階。

超越自我需要人積極不懈的努力。Gopla研究發現,堅持和積累比素質和技巧都重要得多。水滴石穿的道理是通用的。我不否認天才,但是效率也可以通過學習改善;對於同一件事,效率高能進展快,但如果堅持和積累不夠,離成功也許就只是一步之遙。對於我們大多數人,智力和能力的差距並不大,知識和技巧也差不多,這時自我超越的重點,更應該傾向於堅持和積累。

在任何時候,我們都可以回味這幾句話:決心就是力量,信心就是成功,灰心就是衰弱,死心就是失敗。

自我讀後感12

讀完了這本由劉墉編寫的《超越自我》,從書裡面體會到了許多在生活上會碰到的問題,作者藉由寫給自己就讀紐約曼哈頓史岱文森高中的兒子的信中慢慢的去蕪存菁,經挑細選之後所創作出來一本值得我們細細品嚐,慢慢體會書中所有的問題以反解決之道。書中的第一篇當中提到了作者兒子上學途中所會經過地方都是紐約最亂,也是最常發生搶劫,殺人的地下鐵,作者告訴他的兒子上學的這段路就好比是人生所要走的路一樣,陸上潛藏著許多的危險,未知,但這條路就像是一個佈滿毒蛇猛獸,危機四伏的森林一樣,不過要是不走過這條閉精的道路,就不可能成為一個真正成熟的人。書中也提到了幽默感在於生活上的重要性,它可以使你的人際關係保持在一個良好的狀態,它也代表一個人的智慧,機智以及是否有足夠的胸襟,寬巨集的肚量能夠接受別人的冷嘲熱諷,如果我們能有效的運用幽默感,那我想在生活中一定也有不斷的歡笑。作者說上天給每個人的時間都是一樣公平的,但有的人的時間永遠不夠用,但有的人不但時間夠用,而且甚至還有很多剩餘的時光做自己喜歡的事,對於已經上高二的我來說,如何好好的運用一天之內所有的二十四小時的時間,變成了一個非常重要而且必須優先解決的一個問題,作者提出了四個非常好的方法提供我們供做參考:

第一、決定事情前的急重輕緩並排好優先順序,免得該做的是沒有做完。

第二、用較多的時間做需要花長時間做的事,用較短的時間來處理一些鎖事。

第三、以速度爭取時間,將爭取到的時間集中為較大的。

第四、如果可以的話,在同一時間內做更多的事,史時間多元化。我也得從以上四點中多多的學習了。

作者提到了他在創作這本說的時候,他的朋友來到了家中拜訪,並看了他的稿子不夠有說服力,應該站在更多立場去想,作者起先很不以為然,但是後他又重新把稿子全都看了一遍,自己也發現這些個稿子的確有必要重新改過,於是作者放棄了前面二十幾篇的稿子全部都再重新改過,終於完成了這本「超越自我」,後來這本書月賣越好,從這件事中又可以瞭解一件事若要達到更好的境地就必須不斷的修改,最好是能夠重新來過。書上還說絕對不能安於現狀也不可乙太自滿,因為成功的榮譽是短暫的,若不從現在開始準備為了下一個成功,當你失敗的時候只會遭人白眼,因為古人說過勝者為王,敗者為寇。別人只會看見你的成功,鮮少人會因為你的失敗而同情你。

這本書中還有很多很有用方法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用到,感謝老天,讓我能看到這本難得的好書!

自我讀後感13

《依靠自我》是一本絕佳的勵志書籍,大篇幅強調自我修養的重要性,旅遊或許在中國人的傳統意義裡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最好實踐,既能拓寬閱歷,又能愉悅心情,但實際上正是由於缺乏自我修養,所以人們便瘋狂地迷信旅遊,把義大利、英國、埃及奉若神明。直到現在為止,所有受過教育的美國人仍然對旅遊趨之若鶩。就是這些人,使英國、義大利或者希臘,在人們的想像中變得巍然高大,令人肅然起敬,但他們自己,卻像一根地軸,永遠固守在原地不動。在我們進行決斷的時候,我們感到職責就在我們的崗位上。靈魂決不是一個東遊西蕩的旅遊愛好者。智者總是足不出戶,如果有必要、有義務,叫他在什麼場合離開他的住所,或者到外國去,他也毫無怨言,但他好像仍然呆在自己的家裡,而且還用他的面部表情使人們意識到,他是在傳播智慧和美德,像一位君王一樣訪問一個個城市和人物,而不是像一個得過且過的商販或僕從。

愛默生並不是武斷地反對為了藝術、為了研究和慈善目的的環球旅行,只要人首先喜歡家居,並不指望通過旅遊獲得比他已掌握的知識更高超的知識而出國,那就很好了。可是,如果誰為了取樂,為了獲得他手裡沒有的東西而旅遊,那麼,誰就在做脫離自身的旅行,而使自己混跡於老古董之中,即便是青春年少的好韶光,也很快就會腐朽老去。在底比斯,在帕爾米拉,他的意志和心靈,已經變得像那些城市一樣,古老而坍塌。

在自我修養方面愛默生就像是一位心靈的導師,句句戳中要點,戳中心靈的軟肋,他覺得現在的人越來越膽小怕事,整天一副內疚的樣子,好像他犯下了什麼滔天大罪似的。剛強的氣質已經棄他而去了,他再也不敢說“我認為”、“我就是”這些擲地有聲的語言了,而只會引經據典,用自己的嘴巴去說別人的語言,而且,去說那些死人的語言。面對著一片草葉或一朵盛開的玫瑰花,他也氣餒萬分,無地自容。可是,我窗前的玫瑰花卻從來不理會從前的玫瑰花,或者那些比它們更美麗的玫瑰花,它們只關心自己的現狀。它們一定在心中默默地說:“今天,我們與上帝同在!”對它們來說,沒有什麼時間,也沒有什麼空間,有的只是玫瑰。只要存在著,每時每刻,它都是盡善盡美的。在葉蕾還沒有綻開的時候,它的整個生命就已經興奮不已了。在盛開的花朵裡不見其多;在無葉的根子中也未見其少。它的天性得到了滿足,它也滿足了大自然,時時刻刻都是一樣。

愛默生的尖銳正彌補了世俗生活種種觀念的空缺,給我的生活帶來了豐厚的養分,激勵我走上通向陽光道路,遠行……

自我讀後感14

把書本翻開來,這麼寫著:「我們最強的對手不一定是別人,而可能是我們自己!在超越別人之前,先得超越自己!」最大的敵人往往是自己,如果無法突破重圍,朝外踏出一步,那更別說是戰勝敵手了,連打倒心魔都有困難,戴爾.卡耐基《超越自我》讀後感800字。這個世界是不等人的,它殘酷得甚至不能給予失敗者一點同情心,作者也提到:「一組人出祕密戰鬥任務時,如果其中一個不幸受傷而無法繼續前進,為了怕他被俘之後洩露軍機,造成整個行動的失敗,領導者可能不得不將那人滅口。」誰希望受傷?誰希望失足?誰又能責怪他受傷與失足?只能怪命運!而命運常常是殘酷的!

古人告訴我們不汲汲於富貴,但現實社會真的能這樣嗎?失敗為成功之母,這句話似乎也已經耳熟能詳了,不過,還是有無數的人害怕失敗,或者,經歷挫敗後便一蹶不振,甚至選擇結束生命一了百了,此種作法是越來越「普遍」,可是我不明白,為何不冷靜一下下,有再大的難關,天都不曾塌下來過啊?我想,如果再給他們一次重生的機會,絕對不會是這樣的結果。即使後悔莫及,但是人的一生又能重來嗎?劉墉先生也在偶然的機會下對他的兒子說:「在我們的生命中,不總是風和日麗的,但是有些人在悽風苦雨裡,卻能咀嚼出另外一種美,也只有這種人最經得起打擊,也才稱得上懂得人生的情趣。」所以,千萬不要讓自己後悔,無法克服難題,就是因為無法超越自己,而面對挫折時,我都這樣提醒自己─「關關難過關關過」!

其中製硯師傅有說:「其實這世上的每一塊石頭都很美,即使不適合做硯臺,也各有特色,耐人賞玩。」這句話驗證了「天生我材必有用」!「做硯與做人」是我最喜歡的一篇,帶給我很大的啟示,它告訴了我:「萬丈高樓平地起,凡事起頭難,根基要紮實、要穩固。」硯石何嘗不像人,無論表面怎麼拙陋,經過琢磨,都會顯現美麗的紋理,像是雕硯先修底,多麼細緻的花紋與藻飾,都要由那基礎的地方開始。

在看這本書之前,我一直覺得父母親給我的壓力是沉重的負擔,壓得我快不堪負荷,但也因為這些壓力將我推進,才能使我的步伐比別人快些。當世界級大賽的熘冰選手滑倒在冰上,立刻挺身而起,追上音樂節拍,扮出笑容熘完全程,那可愛笑臉的背後,隱藏的是什麼?是壓力!來自國家、來自對手、來自現場、來自他們自己、也來自每一個愛他們,以及他們所愛人!生物就是在競爭中成長與進化的。有競爭,就有壓力,只有具備最強的實力,又能忍耐最大壓力的人,才能站到巔峰。我不敢說,我能容忍多大的壓力,但我敢說,我會用最大的極限去包容所有的壓力,並且將它們化為助力,把我推向成功的道路!

在人生的旅途中,要不斷地超越自己、改變自己,創造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