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案

當前位置 /首頁/教案大全/幼兒園教案/列表

【熱門】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集合五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熱門】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集合五篇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學習團圓、壓扁的技能,能運用這些技能來塑造簡單水餃的形象,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

2.繼續培養幼兒對泥塑的興趣及泥塑活動的常規。

3.使幼兒喜歡參加泥工活動

活動過程

一、匯入

1.教師:小朋友我們中國有一個節氣叫“冬至” ,你們知道“冬至”嗎?

2.讓幼兒簡單瞭解冬至的來歷。

冬至,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我國漢族一個傳統節日。

冬至為何吃餃子! 每年農曆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

諺雲:“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

3.小朋友想不想自己親自做餃子給爸爸媽媽吃呢?

好,老師現在就交小朋友們怎麼做餃子,但在做餃子前我 們要先檢檢視看小朋友的小手乾不乾淨呀?

(哦,你們的小手都太髒了,讓我們去洗洗吧)

還有老師還要說一下我們做的餃子不是真水餃而是用橡皮泥做的餃子,所以我們能不能吃啊?

二、製作過程

1.請小朋友拿一塊自己喜歡的橡皮泥,然後跟老師做團團….拍拍….擀擀

咦!餃子皮做好了。

2.小朋友做好了餃子皮然後做什麼呢?

(幼兒,餃子餡……..)

小朋友都吃過什麼餡的餃子?

好,那你們就挑你們最喜歡的橡皮泥做餃子餡.

3.教師以一邊講解示範一邊來回幫助孩子完成製作.

4.製作完成後,小朋友們做的餃子可真好呀!

三、結束

展示交流幼兒自己的作品。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2

設計意圖:新《綱要》中指出:科學教育的目標強調幼兒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

幼兒在玩玩具時,經常在觀察、思考:汽車為什麼會開?車燈為什麼會亮?對電池的作用產生濃厚的興趣。本次活動結合《綱要》精神,體現“生活化、經驗化、操作化”的特點,從幼兒的興趣入手,充分挖掘電池潛在的教育價值。

在活動中,通過給幼兒提供足夠的操作、探索的時間、機會,引導幼兒運用觀察、比較電池,瞭解電池的外形特徵;調動幼兒的已有經驗,動手操作、安裝電池,瞭解電池的安裝方法及作用,並體驗安裝成功的喜悅。

在整個活動中,充分體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以及與材料的互動原則。教師的開放式提問,發展了幼兒的發散性思維;幼兒間的討論、交流,發展了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經驗也得到了積累;支援、引發幼兒與材料的互動關係,通過操作、擺弄電池、探索電池的奧祕。

 活動目標:

1、對電池產生興趣,初步瞭解常用電池的'外形特徵和用途。

2、樂意參加安裝電池的探索活動,感受成功的樂趣。

3、願意與同伴一起操作、交流。

活動準備:

常用電池若干個(1、5、7號),電動玩具若干個,電池圖片一張

 活動過程:

一、匯入:幼兒選擇各種電動玩具玩,引出活動主題:“電池”

二、通過觀察、比較,瞭解常用電池的外形特徵,嘗試從多角度發現電池的差異。

1、幼兒觀察、比較電池。

2、幼兒操作,教師引導幼兒從不同角度去比較,鼓勵幼兒與同伴一起操作、交流。“你們發現這些電池那些地方不一樣?”“這些電池有沒有一樣的地方?”

3、出示電池圖片,師生共同小結電池的外形特徵。

三、幼兒嘗試為各種不同型別的電動玩具安裝電池。

1、教師提供不同型號的電動玩具,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自由選擇、自由操作安裝電池,讓玩具動起來。

2、請幼兒講述自己的操作過程,並一起討論操作中遇到的問題。

“你是怎樣裝電池的,電動玩具才會動起來?”

教師針對幼兒的操作情況,舉典型事例。

四、幼兒再次探索為各種不同的電動玩具安裝電池

1、鼓勵幼兒找到電池盒內的標記進行安裝電池,嘗試為各種不同型別的電動玩具進行安裝。

2、師生共同交流操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總結經驗。

3、幼兒初步瞭解電池的用途及培養初步的環保意識。

延伸活動:

1、讓活動中沒有正確安裝電池的幼兒繼續操作練習。

2、在日常生活中繼續尋找使用電池的物品,並嘗試自己安裝電池。

3、環保教育:不亂扔廢舊電池。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瞭解各種各樣的口袋功能,並能作好記錄。

2、能運用手、眼親身體驗,提高幼兒的探索慾望。

3、瞭解這些汙染造成的危害,從此關心周圍環境,增強環保意識。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5、通過實驗培養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動重難點:

通過實驗瞭解各種口袋的功能。

端正自己的環保意識,正確的對待可回收資源的利用。

活動準備:

1、積攢不同質地的口袋(布袋、紙袋、網兜、塑料袋);

2、人手一份操作材料:書、乒乓球、水果、豆子、毛巾、水;

3、每人一份記錄表格;

4、事先讓幼兒觀察生活中口袋的存在;

5、PPT《白色汙染對環境的危害》,有關“聚丙乙烯”的視訊。

活動過程:

一、以遊戲“看看我的口袋裡有什麼”引出課題。

1、個別幼兒兜裡有老師事先準備好的小塑料袋一個。

2、讓幼兒通過摸、看、說出口袋的作用。

3、教師依次出示各種口袋,引導幼兒瞭解它的用途。

二、鼓勵幼兒大膽實驗操作,並探索發現。

1、根據教師準備好的材料,先看,先想什麼物體能裝進各口袋中。

2、再請幼兒通過實驗證明,並採用多種材料操作。

3、讓幼兒對實驗結果做記錄。

4、師幼總結實驗結果,網兜不能裝水及細小的'物品,紙袋和布袋不能裝水,應為這兩者都具有吸水性。

三、觀看PPT《白色汙染對環境的危害》及視訊,讓幼兒直觀的瞭解塑料袋給環境帶來的危害。

1、請幼兒線觀看視訊,知道塑料袋中含有聚丙乙烯的物質,瞭解它對大自然的危害。

2、播放PPT,切身感受白色汙染的危害。

3、師幼共同討論,如何針對這一現象,又該如何應對呢?

活動結束:

教師小結,應該愛護環境,合理的處理塑料製品,爭做環保小使者。

教學反思:

此次活動主要分為以下幾個部分進行,開展這樣的活動是為了培養幼兒的探索慾望和理解能力,初步讓幼兒瞭解科學活動的過程。

A部分:以遊戲開始,通過在個別幼兒兜裡有老師準備的小塑料袋從而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讓幼兒通過摸、看、說出口袋的作用。通過教師出示各種口袋的引導多數幼兒億初步瞭解口袋的用處。

B部分:幼兒根據教師提供的材料,實驗探索發現口袋的用處,並對結果進行記錄。通過總結,得到結論,根據口袋的自身特性幼兒都已知道網兜不能裝水極細小的東西,布和紙都具有吸水性,所以這兩種質地的口袋都不能裝水。明確根據《幼兒教育指導綱要》中的要求,體現師生互動,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只是做好引導,幫助幼兒完成。

C部分:通過觀看PPT及視訊,讓幼兒討論白色汙染給環境帶來的危害,且知道“愛護環境,保護大自然,要從我做起,從點滴做起”。幼兒都能積極發言,這種方式不僅鍛鍊幼兒的觀察力,也激發了幼兒的表現欲。

這節活動課結束後,我也在反思,覺得還有需要改進的地方。在觀看視訊過程中,有一段沒有聲音,導致幼兒頓時失去觀看的積極性,應該在上課之前對所需的裝置及材料反覆檢查,以免出現漏洞。我覺得應該認真地對待每一節活動,不斷從教學過程中積累經驗,使每節活動能畫一個完美的句號。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由來及設計思路:

幼兒用各種各樣的立體物(積木、紙盒、酸奶盒)粘在動物卡片後面,使“小動物”能在建構區站起來。但這樣特別佔地,積木搭建的地方就小多了。怎麼辦呢?我想如果不用這些佔地的立體物做支撐,想辦法讓幼兒畫的動物卡片立起來,就解決了空間擁擠的問題了。而且讓“動物卡片立起來”,內涵關鍵經驗——支撐、平衡,很具有探究性。我們班幼兒做過立體相框,是有一定經驗,所以我想引導幼兒使用紙製品來做動物卡片的支架,既豐富了建築區的材料,又解決了空問問題,更重要的是讓幼兒通過探究使物體立起來的方法,發展幼兒大膽的想象力,提高他們的動手能力。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使用剪、折、粘、貼多種技能,探究平面紙製品立體化的方法。
  2、培養幼兒根據自己的創想,大膽創造的能力。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幼兒畫好的各種動物多個,各種材質的紙(皺紋紙、瓦楞紙、電光紙、彩色影印紙、軟泡沫紙、宣紙、紙盒紙、牛奶袋紙),大森林的立體背景,膠棒,剪刀,膠條等。
  2、經驗準備:在教室環境中擺放幾種立體物,相框等。
  重點、難點:
  重點:啟發幼兒探究“動物”立起來的幾種方法。
  難點:找到使紙卡片平衡的支撐點。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討論:怎樣讓小動物“站”起來。
  教師:看黃老師帶了什麼?(出示做好的大森林。)
  幼兒:我們做的建築區的大森林。
  教師:在這個大森林裡,小動物很想站起來看一看外面的景色,如果用托盤裡的這些紙材料,你能有什麼辦法讓動物站起來?
  幼兒1:用紙在動物的後面做一根棍,就像相片似的做一個架子。
  幼兒2:做一個圓的筒,動物粘在後面。
  幼兒3:用奶袋紙卷一個棍。
  幼兒4:做許多的支架,粘在動物身上。
  幼兒5:把紙捲成一個桶,上面剪一個洞再把動物插上面。
  教師:小朋友方法真多,一會兒你們可以用不同的紙來試一試,想辦法讓小動物們站起來,然後把站起來的動物擺在大森林中。看看誰做的和其他小朋友不一樣,用的方法最多。
  2、探究讓小“動物”站起來的多種方法。
  幼兒獨立操作,教師提供多種材質的紙張,觀察幼兒使用的方法,給予不同程度的幫助。
  場景一:
  幼兒1在一個已經做好的圓桶中間,剪了一個洞,然後把一朵小花插了進去,可是由於花的莖太細,總是立不直。
  教師:“想想能用什麼把它固定住呢?” 幼兒1先用膠棒粘了粘發現效果不好,於是用膠條把花固定住了。“能站起來了,能站起來了”,她邊說邊笑著把作品放在了森林中。
  場景二:
  幼兒2把軟的泡沫紙捲起來,反覆幾次,但都沒成功。
  教師:“老師能幫你嗎?”
  幼兒2:“我想讓小蛇橫著躺著。”可是軟的泡沫紙多次捲過後,開啟時兩邊往上翹。
  教師:“你試一試把蛇架在紙上會怎麼樣?”
  幼兒拿起了剪刀在兩邊上翹的地方一邊剪了一個小口子,這樣蛇正好能夠架在泡沫紙上。
  場景三:
  幼兒3選擇了牛奶袋紙做材料,把紙剪成一段一段的,然後捲成了一根一根的小棍。在小鴨子的兩邊分別用膠條粘上兩小棍,可是由於小鴨子身體長,站立的時候不穩,她皺著眉頭擺弄了半天。
  教師:“看看,小鴨子總是往哪邊倒呢?”
  幼兒3:“往後倒。”
  教師:“那你想一想怎麼辦?” 於是她很快又做了兩個小棍粘在了小鴨子的中間部分,這樣小鴨子就站穩了。
  3、分享:讓小動物“站”起來的不同方法。
  (1)向同伴介紹自己的方法。
  每個幼兒都用自己的方法使小動物立起來了。
  教師:“大森林裡站滿了各種各樣的小動物,幼兒快來介紹你是怎麼讓這些小動物立起來的呀?”
  幼兒1:我做了一個紙棍粘在小老虎的後面,小老虎就立起來了。
  幼兒2:我和豆豆的方法一樣,粘在後面兩個棍,就像相框後面那樣。
  幼兒3:我在紙筒上挖了一個洞,把小猴子插在裡面了。我還做了一個支架,橫著豎著(比畫著)粘。
  (2)引導幼兒討論“大家都用了什麼方法?哪些方法是一樣的?”
  教師:你們想的辦法真多,而且也成功了,你們在做的時候,遇到什麼困難了嗎?
  幼兒1:我開始用的紙太軟了立不起來,後來換了硬紙就成功了。
  幼兒2:我在後面粘了一個小紙棍但老是倒,後來又在旁邊粘了一個就不倒了。
  教師拿起作品:趙吳,你告訴小朋友開始時你把小棍粘在哪哪裡了?為什麼會倒?
  趙昊指著小老鼠的一側:我粘這邊了,就往這邊倒。我粘了另一邊,就不倒了。
  教師:為什麼在兩邊粘就不倒了呢?
  幼兒說:因為平衡了。
  4、延伸活動:將幼兒製作好的“大森林”擺放到建構區,鼓勵幼兒繼續製作可以立起來的動植物
  個人反思:
  1、本次活動其本達到預設目標,使幼兒想象得以實現。在活動中孩子們從始至終都很有興趣,尤其在操作中每一個孩子都興致勃勃,想了一個有一辦法當幼兒看到自己的作品成功的站在了森林裡時,更有了製作的興趣。在活動中老師是活動的引導者,幼兒是活動的主體,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幼兒共成功製作了三十多件作品,有七種方法,其中有三種方法是我沒有想到的,比如直接將紙猴子的“腿”向兩邊撇,紙蛇直接插在向兩邊上翹的長條紙上,在一個紙筒上挖洞等方法,孩子的創造性得到了發展。
  2、活動中的不足:最後小結時,缺少對幼兒獨特的製作方法給予展示與肯定。
  主要內容:
  1、教師巧妙的支援促進幼兒發展。表面上看,老師這個活動中指導的語言並不是很多,但老師為幼兒提供的這個活動本身就很有操作性和探究性,幼兒在嘗試讓小動物站起來的過程中,充分調動了原有經驗。老師在幼兒操作的過程中,沒有過多的指導和干涉幼兒,而是在幼兒遇到困難的時候,用提問的方式,來引起幼兒發現自己的問題是什麼。比如引導一名幼兒發現支架粘的不平衡,然後幼兒自己來調整。在整個過程中,幼兒的操作特別充分,老師沒有在技能方面幫助幼兒,而是在方法上提示幼兒,教師的支援作用體現很到位。
  2、活動源於幼兒的問題,激發幼兒的探究慾望。這個活動的來源,不是教師人為的我要上什麼課,就創設或編一個情境,黃老師進行的這個活動就在解決和幼兒一起豐富建築區中出現的問題,是班級活動的需要,是區域遊戲的需要。
  3、注重環境的教育功能。老師對幼兒經驗方面的準備是隱性的,好像並沒有過多的讓幼兒說出怎樣才能把小動物立起來,但在環境中展示的立體相框、之前用各種盒子支撐的紙動物,已經為幼兒積累了經驗。這一次幼兒將日常習得的經驗都運用了出來,所以才探究出這麼多方法來。
  4、活動體現了幼兒的學習品質。幼兒在製作過程中體現出來的'學習品質特別突出,嚴錦寬的堅持性、豆豆製作方法的獨特性、幼兒在自己進行一個方法後的互相學習……幼兒在短時間內完成了三十多件作品,有七種不同的方法,有的方法連教師都沒有想到。這都是在教師為幼兒提供了適宜的學習任務、創設了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提供了豐富的材料的基礎上才能得以實現。
  綜合評析:
  根據《綱要》精神幼兒教育活動的內容應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與視野。本次活動來源於幼兒在日常的建築區遊戲中的問題。活動目標明確,重點和難點突出,材料的提供有效支援幼兒完成任務,併為幼兒的動手操作提供了可行性。老師在活動中的觀察和分析適宜,以啟發提問支援、鼓勵幼兒獨立解決
  遇到的問題,指導語言非常到位,充分體現了“教師是孩子探究的支持者”的教育觀念。
  在黃老師的活動設計思路中,體現了問題意識,在小組教研的討論中,也體現著教師的問題意識。其中徐老師的一個問題“老師引導幼兒說一共有幾種方法時,幼兒並沒有太多的回饋,大家想一想這是為什麼呢?”,引導著教師從關注活動的成功一面轉而進一步分析思考存在的問題,調動集體的智慧梳理思路,延伸活動,也使得本次研討活動更有深度和實效。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5

幼兒園中班科學優質課教案――勺子裡的哈哈鏡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勺子裡的哈哈鏡

活動目標

1、萌發幼兒對鏡子的好奇心,體驗鏡子游戲的快樂。

2、激發幼兒對光反射的興趣,探索鏡子反光的現象。

3、感知並描述勺子上的反光現象,產生探究的慾望,體驗發現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此活動必須在晴朗的天氣裡進行。

2、小鏡子、不鏽鋼勺子、反面帶有雙面膠的小動物圖片數份,最少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活動的匯入部分。

師:小朋友最喜歡玩勺子了,幾天沒玩了,想不想玩?我們一起來玩一玩鏡子吧!

二、幼兒玩鏡子。(各種平面鏡,反面帶有雙面膠的`小動物圖片等材料,請幼兒自由選擇。教師在幼兒探究的過程中,有選擇的、由易到難的與幼兒交流,,最後集體分享探究結果,並進行驗證性探究。)

教師引導一:問在座位上玩鏡子的幼兒。

1、你是怎樣玩的鏡子?

2、發現了什麼?

小結:鏡子可以找照出影子來,利用鏡子,你不轉頭就可以看見身體後面的小朋友。

教師引導二:有的小朋友在陽光下玩鏡子,我們一起問問她有什麼發現吧!

1、陽光下,你發現了什麼?

2、牆上為什麼會有光斑?(鏡子將陽光反射到牆上就產生了光斑。)

3、牆上的光斑會動嗎?

4、你是怎樣讓它動的?(光斑隨鏡子的晃動而晃動。)

小結:在陽光下,鏡子可以在牆上產生光斑,還能讓光斑移動到想讓它到的地方。

教師引導三:有的小朋友在玩“動物追逐戰”的遊戲,我們一起看看他們是怎樣玩的!

1、你們玩的什麼遊戲?

2、怎樣讓你的大灰狼(小兔子)跑的快點兒?

3、請幼兒嘗試。

小結:“動物追逐戰”太好玩了,你的小動物跑的快嗎?心理有什麼感覺?

三、幼兒玩“勺子裡的哈哈鏡”。

(一)師: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像鏡子一樣,能照出影像來?(幼兒回答)。

(二)玩“勺子裡的哈哈鏡”的遊戲,啟發幼兒結合自己的記錄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現。 根據幼兒的表述,重點引導幼兒說說用勺子的凹面、凸面和勺柄照出的東西有什麼不同,提問,幫助幼兒有條理的探究:

1、你在勺子的什麼地方看到了自己?是什麼樣子?(原來勺子裡也有個哈哈鏡)。

2、勺子的凹面、凸面和勺柄照出的影像一樣嗎?有什麼不同?

3、從勺子裡的哈哈鏡看到的自己與鏡子裡的一樣嗎?為什麼?

簡單小結:勺子的凹面與凸面對光反射的不同,等幼兒進一步探究其中的奧妙。

(三)我是小小攝影師。

1、帶領幼兒到室外,藉助勺子“攝影”。

2、請幼兒說說在勺子裡的哈哈鏡看見了什麼?它跟原來的物體相比,有什麼變化?

3、引導幼兒思考:用不同的勺子“拍攝”的同種物體,結果是否一樣?為什麼?

4、引導幼兒初步感受勺子大小、新舊與成像之間的關係,給幼兒留下繼續探究的空間。

四、幼兒在玩“哈哈鏡”中結束活動。

活動延伸:

把不鏽鋼碗、勺子、鈴鐺皮、鏡子、杯子等“鏡子”投放科學區,供幼兒繼續探究其中的祕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