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案

當前位置 /首頁/教案大全/幼兒園教案/列表

幼兒園小班《孔融讓梨》教案

作為一名老師,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教案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小班《孔融讓梨》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小班《孔融讓梨》教案

幼兒園小班《孔融讓梨》教案1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知道孔融怎樣分梨。

2、懂得尊重大人,愛護弟弟妹妹。

3、領會故事蘊含的寓意和哲理。

4、讓幼兒嘗試敘述故事,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

重點難點

為什麼要“讓”。

活動準備

大小不一的梨模型,教學圖片。

活動過程

一、引出故事主題

你們認識這個小男孩嗎?他的名字叫孔融。今天老師給你們講一個《孔融讓梨》的故事。

二、傾聽故事

老師給小朋友講故事……

1、孔融家都有誰?孔融最大嗎?

2、 孔融為什麼要一個最小的梨?

3、 孔融怎麼對爸爸說?

4、 你們喜歡孔融嗎?

我們要像孔融一樣關心大人,愛護弟妹。

三、經驗聯想

你們關心過別人嗎?

四、做遊戲

小朋友扮演《孔融讓梨》裡的角色。

教學反思

故事《孔融讓梨》讓幼兒通過簡單的故事理解,深刻地體驗到謙讓這種美德,在討論中幼兒很清楚地明白了什麼叫謙讓,什麼時候該謙讓。

小百科:中國千百年來流傳的一個道德教育故事,這個故事告訴人們,凡事應該遵守公序良俗。這些都是年幼時就應該知道的道德常識。是中國古代東漢末文學家孔融的真實故事,教育人們凡事應該遵守公序良俗。《三字經》中“融四歲,能讓梨”即出於此。

幼兒園小班《孔融讓梨》教案2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故事、理解故事內容,懂得謙讓的道理。

2、教育幼兒懂得禮讓,知道尊老愛幼。

3、體驗謙讓所帶來的快樂。

【教學重點】

幼兒初步懂得與人相處應謙讓的道理。

【教學難點】

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為他人著想的品德。

【教學準備】

知識準備:鼓勵語:小手小手轉一轉,你棒,我棒,大家棒!

物質準備:圖片2張、故事《孔融讓梨》、兒歌《讓座》、一盤梨。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音樂律動《爸爸瞧媽媽看》

  二、基本部分。

(一)出示孔融畫面,引出內容。

導語:今天老師給大家聽一個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孔融讓梨》,讓我們一起來聽聽吧!

(二)聽故事孔融讓梨。

提問:你們猜孔融拿了一個什麼樣的梨?(故事聽到一半)

師:讓我們繼續來聽聽孔融到底拿了一個什麼樣的梨!

提問:

1、孔融為什麼挑最小的梨?他是怎麼想的.?

2、你認為孔融這樣做對嗎?好在哪裡?

師:我們在來聽一遍故事,聽聽孔融對爸爸是怎麼說的?(請幼兒學講孔融的話)爸爸是怎麼誇獎他的?

提問:你喜歡孔融嗎?為什麼?

小結:孔融才四歲,就知道讓梨,是不是很懂事啊?古代的小朋友懂得謙讓,我們現在的小朋友是不是也懂得謙讓呢?

(三)聽兒歌《讓座》

導語:老師帶來一首好聽的兒歌《讓座》,一起來聽聽吧。(播放兒歌《讓座》)會唱的小朋友跟著一起唱。

提問:兒歌好聽嗎?兒歌中的小朋友做了些什麼?這位小朋友也這麼有禮貌,我們是不是應該向她學習啊?

  三、結束部分

小結:孔融四歲就知道把好的留給別人,兒歌中的小朋友也懂得給老奶奶讓座,大家都誇他們是好孩子,我們也要向他們學習,兄弟姐妹之間要友好相處,有好的東西應該和大家一起分享,不要只顧自己。我們要學會尊敬關心長輩,愛護兄弟姐妹。

今天老師請大家吃梨,你挑哪個?為什麼?小朋友排隊上來拿。

附故事:《孔融讓梨》

古時候有一個人叫孔融,他有五個哥哥,一個小弟弟。有一天,家裡吃梨。一盤梨子放在大家面前,哥哥讓弟弟先拿。你猜,孔融拿了一個什麼樣的梨?他不挑好的,不揀大的,只拿了一個最小的。爸爸看見了,心裡很高興:別看這孩子才四歲,還真懂事哩。就故意問孔融:“這麼多的梨,又讓你先拿,你為什麼不拿大的,只拿一個最小的呢?”

孔融回答說:“我年紀小,應該拿個最小的;大的留給哥哥吃。”

父親又問他:“你還有個弟弟哩,弟弟不是比你還要小嗎?”

孔融說:“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應該把大的留給弟弟吃。”

你看,孔融講得多好啊。他父親聽了,哈哈大笑:“好孩子,好孩子,真是一個好孩子。”

孔融只有四歲,就知道讓梨。上面讓哥哥,下面讓弟弟。大家都很稱讚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