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案

當前位置 /首頁/教案大全/幼兒園教案/列表

【推薦】幼兒園教學教案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教學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推薦】幼兒園教學教案

幼兒園教學教案1

活動背景:

我們中班年級組有兩位老教師,其它都是6年以下教齡的年輕教師和一名新近教師,且三個班有三位實習生在實踐,我們的教育經驗不豐富,應對教育教學中突如其來的現象的能力較弱,所以針對這些情況我選擇了案例分析作為切入口,來提高教師的隨機處理能力,從理論入手指導實踐前行。每位老師在日常教學中肯定會遇到一些教育困惑,今天我們坐在一起,運用集體的智慧探討、交流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共同提高老師們的教育機智。

活動準備:

策劃者:準備一個案例、寫好策劃案、一張備課記錄表

學習者:準備一個教學案例進行交流

學具準備:筆,會議記錄本。

活動過程:

一、案例分享:《誰的主意好》

案例描述:王老師組織了一次小班文學活動“誰的主意好”,佈置了場景:小兔的家。活動中,通過聽、看、表演,幼兒很投入地體驗了“小羊使勁捶”、“小貓用力踢”、“小鴨大聲喊”、“小雞輕輕敲”等不同的叫門方式。最後,教師引導幼兒討論:誰的主意好?幼兒異口同聲回答:“小鴨的主意好。”顯然,大家沒能說出“正確”答案,王老師又換了一個問題讓幼兒選擇:“小鴨和小雞的主意,哪個更好?”終於,有幾名幼兒想起文中小兔說的“我想聽到有禮貌的敲門聲”,說出了“小雞輕輕敲門的主意好”。儘管很多幼兒提出異議,可王老師還是在幼兒“正確結論”後,結束了活動。

活動後,有老師指出,討論這一環節,王老師應該讓幼兒充分討論,未必小鴨的主意不比小雞的好!王老師提出:如果這樣的話,如何體現“有禮貌地敲門這一教育目標呢?您認為,王老師該如何處理這個環節呢?二、針對這個案例各位老師發表自己的見解:

1、評價王老師的教學策略

2、如果是我,我會怎樣處理

三、中心發言人小結:

《綱要》指出:“教師應是幼兒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主。”所以首先王老師應明確自己的角色定位,走出目標的束縛,真正引領孩子提出問題,激發思考、討論,活動的最終目的是讓孩子學會思考,學會處理事情的能力。在體現目標和幼兒“答案”時,我們可以這麼做:

(一)、尊重幼兒,不要將成人的思想強加於孩子

知其果,更要知其因。因為孩子們的思維方式絕大部分取決於自己的生活經驗。在他們看來聲音大小兔子就能聽見了,而且生活中確實有這種情況。教師不要將自己的想法強加於孩子,多問一個“為什麼?”如果孩子們能說處理由,而且這個理由能說服我們,那麼老師就不妨按照孩子的思路將活動繼續下去,這是對孩子的尊重,也是對老師能力的考驗。因為孩子在活動中學會了思考,這難道不是教育的初衷嗎!

(二)、創設幾種情境,讓孩子處理問題更全面

“請你用響亮的聲音回答!”這是在幼兒園經常聽到的聲音。因為在生活中,無論是打招呼還是回答問題,我們都鼓勵孩子“大膽”、“大聲”,所以在孩子的固定思維中“大聲喊出來”是一個好的表達方式。既然幼兒都認為小鴨的主意好,那老師可以深入一步地問:“為什麼你認為小鴨大聲喊是的叫門方式呢?”讓幼兒自由抒發理由,看看幼兒是站在哪個角度看到“大聲喊”的優勢的,我想無非是“大聲喊”了屋裡的小兔會很容易聽到,而且孩子們一定有過這樣成功的經驗。面對孩子的回答,我們老師應善於利用,進一步引導:“嗯!如果小兔子在聚會、跳舞,裡面很熱鬧,我們可以大聲的喊它的名字。那如果小兔在睡午覺,那小鴨這樣大聲喊著叫門你們認為好還是不好呢?”孩子們一定會理解這樣大聲喊著叫門會打擾到別人,從而真正理解這樣做是不禮貌的。多幾個假設,多幾種場景,讓孩子明白在不同的場合處理方法不同,這樣的節外生枝可以讓孩子看問題更全面,不必為了預定的教育目標而限制孩子的思維。

(三)、讓孩子在討論、表演中體驗

幼兒不能說出“正確答案”,這說明他們還沒有真正理解“什麼叫有禮貌的敲門方式”。教師在個別幼兒無意間說出正確答案而匆匆結束,其實沒有達成目標。若教師繼續提問“為什麼小鴨的注意好?”“如果你是小兔,你會喜歡哪種敲門方式?”引導孩子展開激烈討論,並在討論後進行體驗。老師可以帶著孩子去其他班做客。分別請幼兒用“踢、捶、喊、輕輕敲”的方法去敲其他班的門。讓幼兒在觀察、體驗中,瞭解那種敲門方式是合適的。

三、各位老師講述自己在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困惑,共同分析對策

幼兒園教學教案2

【活動目標】

1、理解歌詞內容初步學唱歌曲。

2、用歡快的情緒唱歌體驗歌曲所表達的情感。

3、懂得勞動是快樂的、光榮的只有勞動才會有幸福生活。

4、用簡單的肢體動作表現小動物們熱愛勞動的情感。

5、通過歌曲激勵幼兒從小愛勞動、養成愛勞動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錄音磁帶

【活動重點難點】

重點:學唱歌曲、理解歌詞內容。

難點:唱準附點音和切分音

【活動過程】

一、引入課題、激發興趣。

1、播放音樂《幸福拍手歌》全體幼兒在歡快的音樂聲中高高興興進入活動室。

2、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首非常好聽的歌你們想聽嗎想聽引出勞動的動畫場景。

3、欣賞農民伯伯、叔叔阿姨工作勞動的動畫場景。

小結:

老師根據動畫內容作簡單總結讓幼兒懂得我們的幸福生活是勞動創造出來的知道勞動是光榮的。

二、學習歌曲

(一)、欣賞歌曲播放提問

1、歌曲中有哪些小動物

2、它們有哪些本領

3、你最喜歡哪個小動物為什麼

(二)、學唱歌曲

1、發聲練習

2、播放幻燈片

3、教唱歌曲。強調幼兒唱準附點音和切分音

4、全體幼兒在鋼琴伴奏下齊聲唱歌。啟發幼兒用歡快的情緒唱歌

5、歌曲自由表演唱。老師引導幼兒根據歌曲內容用簡單的肢體動作邊唱邊表演

(三)、律動《種樹澆水》

【活動小結】

老師相信小朋友們都是愛勞動的孩子一定能像歌曲中的小蜜蜂、小喜鵲那樣愛勞動、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設計意圖大班幼兒即將進入國小生活培養他們的勞動意識非常重要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我選擇了《勞動最光榮》這首歌歌曲活潑、歡快歌詞易懂內容以動畫形式出現幼兒感興趣、容易理解和掌握。通過看圖、唱歌、律動表演動使幼兒懂得勞動是快樂的、光榮的只有勞動我們才會有幸福的生活從而激勵幼兒從小愛勞動、養成愛勞動的好習慣。

幼兒園教學教案3

教學目標:

理解《烏鴉喝水》中烏鴉能喝到水的原因。

通過實驗驗證,嘗試在新的問題情境中創編故事。

教學準備:

(認知準備)瞭解了水的三態變化

(材料準備)透明水杯,大小石子或玻璃彈珠,水

教學過程:

一、故事匯入,引出主題:

1、講述故事前半段,提問:你有什麼辦法幫助烏鴉喝到水?

2、講述故事後半段。

(在瓶中放入石子,使水面升高,小烏鴉就順利地喝到水了。)

二、小實驗,幫助幼兒理解烏鴉能喝到水的原因:(重點)

1、實驗一:水一樣多,石頭數量、大小一樣:

提問:今天,老師也給你們準備了一個瓶子(出示瓶子),瓶子裡也放了一些水,請你來做小烏鴉,也來用石子試一試,看看能不能喝到水?(操作實驗)

小結:瓶子裡的水都滿了上來,大家都“喝”到了瓶子裡的水,用小石子填充的方法很有用。

2、實驗二:水不一樣多,石頭數量、大小一樣:

提問:烏鴉用小石子填充的方法,每次都能喝到水嗎?(操作實驗)

小結:不一定,如果瓶子裡的水太少,石子放得再多也沒有用。

3、實驗三:水一樣多,石頭數量一樣多,分兩種大小:

提問:你們覺得烏鴉這次能喝到水嗎?(操作實驗)

小結:瓶子裡放大石子,小烏鴉喝到水了。因為大石頭把水的地方佔據了,水就滿了上來。而小石頭小,佔的地方少,水沒有辦法滿到上面來。

4、除了剛才的幾種實驗,還有其他方法嗎?

(鼓勵幼兒大膽推理想象,如:把瓶子側過來,鼓勵幼兒進行實驗,驗證

自己的推理是否正確。)

三、嘗試創編故事:(難點)

1、根據不一樣的實驗條件和結果將全體幼兒分成3或4組,幼兒自由選擇其中一組。

2、創編部分故事內容。

(引導幼兒按照所選擇的實驗條件和實驗結果,創編故事的區域性內容。)

四、結束活動。

幼兒園教學教案4

設計意圖:

幼兒科學探索活動的核心經驗包括觀察、比較、分類、交流、測量、推斷、預測等。其中觀察、比較、交流、分類被美國科學促進會認為對兒童智力發展有益。能否在一個活動中涵蓋上述過程性科學探索活動的要素呢?帶著這樣的思考,我設計了活動“盒子裡有什麼”這個活動包含了上述科學探索關鍵經驗的大部分內容,凸顯了本活動設計的價值所在。

目標:

1.在活動過程中主動地觀察、分類、比較、推斷、排除、預測等。

2.積極參與活動,樂於和大家分享自己的發現。

準備:

1.同樣大小的盒子若干(與幼兒人數相等),每個盒子內裝有一個網球,盒蓋用帶子固定。盒子外呈以下幾種情況:有的盒子外貼有小小的商標粘紙,如kitW貓、米老鼠;有的盒子上抹一點玫瑰精油;有的盒子一角用蠟筆塗抹了幾下。

2.另外準備四個盒子:一個空盒子,一個內裝氣球,一個內裝幾張餐巾紙,一個內有一顆糖果被膠布固定在盒子底部。

3.一條毛巾,一把尺,一個裝著醋的小圓瓶,一副鈴鐺,一小盤黃豆,一個網球,一個網球大小的水晶球。

過程:

一、幼兒初步接觸不能開啟的盒子,分辨盒子裡是否有東西,並說說理由

師:這些暫時不能開啟的盒子裡有東西嗎?請你們試一試,把盒子分成裝有東西的和沒有裝東西的兩類。(幼兒操作。)

師(指著幼兒認為裝有東西的盒子):大家都認為這些盒子裡面有東西,請說說你的理由。

幼:我聽到有聲音,感覺裡面有東西。

師:你從聲音方面確定裡面有東西。是什麼聲音?能演示一下嗎?

幼:我感覺重重的,說明裡面有東西。

師:你從重量方面感覺到盒子裡有東西,大家有這樣的感覺嗎?

師(小結):有些人是聽到盒子裡有聲音發出來,所以確定裡面有東西;有些人是感覺到盒子重重的,所以確定裡面有東西……

(析:用問題引導幼兒感知盒子裡是否有東西,並鼓勵幼兒表達、交流自己的感受,如:從輕重上感覺到盒子裡有東西,從聲音上感覺到盒子裡有東西等。)

二、幼兒再次接觸不能開啟的盒子,通過排除法推斷出盒子裡所裝的東西

師:這些暫時不能開啟的盒子裡到底裝著什麼呢?請你們再去感受和探索一下。

師:這裡有一條毛巾、一把尺、一個裝著醋的小圓瓶、一副鈴鐺、一小盤黃豆、一個網球,請你選出確定不在盒子裡的物品,並說說你的理由。

幼(選擇了尺):尺子比盒子長,肯定裝不進盒子裡。

師:是嗎?請當場測量驗證一下。怎麼測量才是正確的呢?你給大家展示一下。

幼(選擇了水晶球):水晶球很重,盒子裡面的東西很輕。

師:你是怎麼比較的呢?(鼓勵幼兒一手拿盒子、一手拿水晶球掂量比較。)還有誰也願意上來試一試、比一比,來證明自己的推斷?

師(小結):尺子長,水晶球重,黃豆多,小鈴響,毛巾輕,醋瓶子有酸味,這些都不是盒子裡裝的東西。大家通過排除和推斷認為盒子裡裝的是網球。我來開啟驗證一下。(教師開啟其中一個盒子驗證結果。)

(析:這是本次活動的重點,教師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比較、測量、排除等科學探索的手段,推斷盒子中到底裝著什麼東西。)

三、幼兒第三次接觸不能開啟的盒子,從盒子的外觀推斷盒子裡曾經裝過什麼

師:大家通過探索知道了每個盒子裡裝的是網球。那麼,這些盒子以前曾經裝過什麼呢?請你再上來仔細觀察、探索、判斷一下。

師:你認為盒子裡曾經裝過什麼呢?

幼:我看見盒子上有蠟筆畫過的樣子,以前裡面可能裝過蠟筆。

師:哦!通過細緻觀察來推斷,有道理!

幼:我聞出有點香味,可能以前裝過花朵或者香水什麼的。

師:你能通過味道來判斷,與眾不同。我同意!

幼:以前可能裝過玩具,你看這裡有迪士尼米老鼠的粘紙。

師:那麼細小的地方你也觀察到了!同意你的想法!

(析:這部分主要是鼓勵幼兒進一步細緻觀察,通過盒子外表的細微痕跡推斷盒子裡以前裝過什麼。)

四、開啟幼兒認為沒有裝東西的盒子,拓展經驗

1.師:這四個盒子是你們認為沒有裝東西的。盒子裡真的沒有東西嗎?如果有,可能會是什麼?

2.教師逐一開啟四個盒子,驗證幼兒的猜測。

3.師:只有一個盒子是空的,其他三個盒子裡都有東西。為什麼你們會認為這幾個盒子都是空的呢?

4.師(小結):這四個盒子雖然都很輕,也聽不到有東西發出聲音,但其中有三個盒子裡放著東西。看來我們還需要學習更多的判斷方法。

(析:在這個環節中,教師再次引導幼兒開啟前面認為沒有裝東西的四個盒子,拓展幼兒的經驗,使幼兒驚喜地發現原先以為沒有裝東西的盒子可能裝著很輕的氣球、餐巾紙或者用膠布固定的東西。)

活動後的思考:

這個科學探索活動在各個不同的場合展示過,展示之後被問得最多的問題是:這個活動是否適合中班幼兒?盒子是不是開啟更好?就上述兩個問題,我是這樣思考的:

第一,這個活動不適合中班幼兒。我的依據是中班幼兒的觀察特點。從觀察的持續性來看,讓中班幼兒三次上前觀察探索不能開啟的盒子,很可能使他們失去興趣,他們甚至可能違反規則去開啟盒子。從觀察的細緻性來看,第三個活動環節需要幼兒細緻觀察,而中班幼兒觀察的細緻性較欠缺,大多數人不會觀察到盒子上教師留下的細微痕跡,更不要說通過痕跡來推測了。從觀察的邏輯性來看,中班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正在發展的開始階段,他們還不會將觀察到的東西與經驗產生聯想,並判斷它們的關係,大多為猜測,而非推斷。

第二,盒子不要開啟。因為,不開啟盒子,幼兒就需要依靠自己的觀察、判斷,還要傾聽別人的想法,迫使自己思考。不開啟盒子,幼兒的思緒就會始終聚焦於如何探索、判斷物品上,從而在活動中會始終保持旺盛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所以我認為即使要開啟盒子,也必須在第二個環節中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幼兒通過思考認為裝在盒子裡的是網球時才能開啟。若大多數幼兒沒有確認,就不開啟盒子。以保護幼兒的好奇心。

幼兒園教學教案5

一、活動目標

1.學習運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感知5以內的數量。

2.通過動手操作,培養幼兒對數學探索的興趣。

二、活動準備

1.兔子頭飾。

2.動物圖卡,包括小雞、猴子、小貓、小狗、兔子。

3.食物圖卡,包括蟲子、香蕉、魚、骨頭、蘿蔔。

4.幼兒操作材料、橡皮泥。

三、活動過程

1.教師與帶兔子頭飾的教師對話:

兔子:哎!

教師:小兔子,你不高興嗎?

兔子:不是,只是有點煩惱。我的朋友來我家,我要準備食物來招待它們,可我不知道他們喜歡吃什麼?

教師:都有誰來呢?

兔子:一位小雞朋友,兩位猴子朋友,三位小貓朋友,四位小狗朋友,四位小兔朋友。

2.教師在白板上貼上一隻小雞、兩隻猴子、三隻小貓、四隻小狗、四隻小兔子圖片。向幼兒提問(以一一對應的'方式,教師帶領幼兒在動物圖卡下貼上相應的食物圖卡。並引導幼兒點數小雞和蟲子、猴子和香蕉、小貓和魚、小狗和骨頭、兔子和蘿蔔的數量,說出動物和食物的數量是一樣的)。

教師:小雞愛吃什麼?有幾隻小雞?我們一起來數:1。一隻小雞要準備幾條蟲子?一隻小雞,準備一條蟲子。

教師:猴子愛吃什麼?有幾隻猴子?我們一起來數:1、2。兩隻猴子要準備幾個香蕉?1、2兩個香蕉。兩隻猴子,準備兩個香蕉。(小貓、小狗、兔子以此類推。)

3.教師繼續和兔子進行對話:

兔子:哎!

教師:小兔子,問題不是解決了嗎?

兔子:小朋友好像忘了給我準備食物!

4.請幼兒再數數兔子的數量,然後說出現在需要多少個胡蘿蔔,才足夠給5只兔子吃?

5.小動物們都吃飽了,小兔子請它們玩橡皮泥,教師出示幼兒操作材料,說明操作方法。

教師:給每個小動物發一塊橡皮泥。一隻小雞,在它下面的格子裡放幾塊橡皮泥?兩隻猴子,在它下面的格子裡放幾塊橡皮泥?(小貓、小狗、兔子以此類推。)

6.幼兒操作,教師進行個別指導。

7.小動物們在小兔子家玩的很高興,現在把橡皮泥送回去,小動物們要回家了。

小二班楊玉

幼兒園教學教案6

設計意圖:

近段時間我班總會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出勤少、遲到多,上午活動過程中,總會有部分幼兒嚷著問:老師什麼時間睡覺?經過觀察和與家長的溝通,瞭解到由於幼兒在晚間貪玩,不能正常入睡,從而影響到白天的日常活動,才造成了以上現象的發生。所以,針對幼兒黑白顛倒、生活次序混亂的問題,我設計了這節教學活動,來幫助幼兒初步建立時間概念,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

教學目標:

1、能認識白天和黑夜,建立時間概念。

2、培養幼兒對大自然晝夜變化的興趣。

3、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

活動準備:

1、互動式白板、ppt課件。

2、貼有白天“太陽”、 黑天“月亮”標誌的幼兒操作記錄表,各種白天和黑天活動的圖片。

3、檯燈、手電筒、蠟燭、太陽鏡、遮陽帽、太陽傘等實物若干。

活動過程:

一、情景引入,欣賞故事。

教師:壯壯是一個活潑可愛的小男孩,小朋友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快樂的一天是怎樣度過的?教師播放課件。

二、瞭解白天和黑天。

1、教師結合故事設計提問,鼓勵幼兒回答。

教師:壯壯在白天和爸爸媽媽都做了些什麼?誰在天空中對著壯壯笑?太陽公公為什麼不見了?

2、誰應該白天出來,我們白天時候應該做什麼。

3、誰應該黑夜出來,我們黑夜時候應該做什麼。

教師小結:白天的時候天很亮,天空有太陽和白雲,爸爸媽媽去上班,小朋友上幼兒園,白天可以做很多有趣事情,小朋友要珍惜時間去努力的學習本領。晚上天很黑,月亮和星星出來了,爸爸媽媽下班回家,房子裡點亮了燈才會看見東西,黑夜很安靜人們會睡覺休息。

三、操作遊戲

為每組幼兒提供遊戲操作材料,根據白天和黑夜特徵進行圖片的分類。教師出示圖片:藍天、白雲、太陽、放風箏、做遊戲、星星、月亮、寶寶入睡等圖片。(見後面幼兒操作記錄表)教師引導幼兒講述自己的操作。

四、結束部分

教師為幼兒提供各種實物,請幼兒選擇在白天使用的物品,如:太陽傘、太陽鏡、遮陽帽等。之後帶著選擇的物品和教師到戶外做活動

附註故事:有一天,壯壯和爸爸媽媽去放風箏,太陽公公笑眯眯的看著他們,月亮姐姐也想加入他們,於是叫了星星妹妹來,天漸漸的暗了,什麼都看不見了,壯壯和爸爸媽媽生氣了,對著月亮姐姐說:你快回去吧,我們什麼都看不見了,讓太陽公公回來,月亮姐姐不好意思了,害羞的躲了起來,天漸漸的亮了,壯壯和爸爸媽媽又開心的放起了風箏。

幼兒園教學教案7

設計意圖:

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家裡比較嬌慣,表現出的心理特徵是自我為中心,缺乏互相謙讓、互相關心的良好品德,與人相處、協商、合作的能力較差。而《小羊過橋》這個故事形象生動,富有很強的教育性,故事情節、角色對話通俗易懂,幼兒比較容易接受。通過學習幼兒能從中得到教育,明白相互謙讓也是一種美德。

活動中我首先讓幼兒走獨木橋,其用意在於通過這一環節讓幼兒感知獨木橋的特點,獲得過橋的體驗,同時也為以下的環節做鋪墊,使活動有動有靜,動靜結合,讓不同領域得到整合,幼兒得到綜合的學習,使活動形式更豐富,接著再結合課件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該課件聲形並茂,使得幼兒的多種感官得到刺激,更容易理解故事的主要情節。

一、活動目的:

1、理解兒歌主要內容。

2、懂得同伴間要互相謙讓、不爭吵、不打鬧。

二、活動準備:

視訊動畫、情景創設(一條河、河面上有一座獨木橋)、(小白羊、小黑羊)頭飾、兒歌磁帶。

三、活動過程:

(一)遊戲“走獨木橋”進入教室。

1、幼兒走獨木橋入室,提問:獨木橋什麼樣的?剛才走獨木橋的時候有什麼感覺?

2、幼兒自由發言,師總結並交代兒歌的名稱。

(二)聽錄音,把握兒歌主要內容。

提問:1、兒歌叫什麼?有誰?2、發生了什麼事?

(三)欣賞動畫,理解兒歌內容。

1、引導幼兒觀看動畫,並提問:兩隻羊走到獨木橋中間,小白養和小黑羊說了什麼?

2、兩隻羊越吵越凶,互不相讓,後來怎樣啦?為什麼會這樣?

3、你想對兩隻羊說些什麼?

4、小結:小白羊和小黑羊沒有互相謙讓結果掉河裡了,平時小朋友要怎樣做到互相謙讓呢?

(四)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帶頭飾表演故事。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結合了新的輔助教具——課件,課件的聲形並茂深深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幼兒的興趣被激發了,能積極地參與活動,孩子們願意說、大膽說、連貫說,說出了整個故事的主要情節內容及角色的對話。活動組織的各個環節較緊湊、動靜搭配合理,整合了健康領域、社會領域,幼兒得到綜合性的學習。但是在活動過程中發現有個別幼兒語言的連貫性不夠,還需進一步加強。

幼兒園教學教案8

教學理論依據

《綱要》指出“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並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皮亞傑兒童發展理論“兒童語言發展與外界環境應互動作用。教師應為幼兒創設語言運用的環境,充分調動幼兒參與的積極主動性。”

《彩色的夢》是一首非常清新、優美的兒童詩。詩歌以夢為出發點,描述了花、草、雲與顏色的關係,描繪出美麗的畫面。通過小朋友豐富多彩的夢境,激發幼兒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實施策略

創設情景 激發興趣——視聽結合 理解詩歌——朗誦詩歌 感受韻律——創造想象 仿編詩歌

教學目標

1、理解兒歌內容並學習朗誦,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2、感受兒歌中描述的事物與顏色的關係。

教學準備

PPT課件 背景音樂

教學重點

理解兒歌內容並學習朗誦,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難點

感受兒歌中描述的事物與顏色的關係和仿編。

教學過程

1、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1)觀看PPT: “今天陳老師帶你們來到了一個美麗的地方。”

小朋友都看到了什麼?(讓幼兒說說小草、小花、白雲的顏色)

他們都閉著眼睛在幹什麼呢?(請個別或集體回答)

(2)引導啟發:引導幼兒說說自己做過的快樂的夢,教師對幼兒的夢進行總結。

(3)小結:你們的夢真有趣,看,小草、小花、白雲也睡醒了,他們都做了什麼樣的夢呢?

2、理解詩歌,感知事物與色彩的關係

(1)出示PPT:小草

小草睡覺的時候做了一個美麗的夢,猜一猜小草夢到什麼了?

播放錄音(我夢見我在綠綠的草地上跑來跑去,到處都是綠綠的,好美啊。)

小朋友說說小草的夢是什麼顏色的?(綠綠的)

為什麼說小草的夢是綠色的?

引導說詩歌裡的句式:小草愛做夢,夢是綠綠的。

(2)出示PPT:小花

小花睡覺的時候做了一個快樂的夢,我們一起來問問小花兒吧?(小花小花,你做得什麼夢呀?)

播放錄音(我夢見和蜜蜂、蝴蝶姐姐在紅色的花園裡跳舞,到處都是紅紅的花,好快樂啊。)

小花的夢是什麼顏色?(紅紅的)

引導說詩歌裡的句式:小花愛做夢,夢是紅紅的。

(3)出示PPT:白雲

白雲也愛做夢,小朋友猜白雲做什麼樣的夢?(幼兒猜測)

播放錄音(我夢見自己在藍藍的天空中和太陽公公捉迷藏,到處都是藍藍的,好有趣啊。)

白雲的夢是什麼顏色的?(藍藍的)

引導說詩歌裡的句式:白雲愛做夢,夢是藍藍的。

(4)出示PPT:小朋友

小朋友也愛做夢,每個小朋友每次做得夢都不同,夢是豐富多彩的,所以你們的夢是彩色的。

小結:小朋友愛做夢,夢是彩色的。

3、朗誦詩歌,感受詩歌韻律美

(1)老師有感情的朗誦詩歌。(播放輕音樂)

(2)老師領誦,幼兒跟誦。

(3)提出朗誦的要求,模仿動作,有感情的再次朗誦。

4、創造想象,仿編詩歌

(1)擴充套件幼兒發散性想象:想一想還有誰愛做夢呢?

(2)完整地朗誦詩歌:把小白兔、葡萄和 (小朋友創編的內容)請到大家彩色的夢裡。(把仿編後的詩歌完整的朗誦一遍)

5、活動結束。

平時都是爸爸媽媽給你們講睡前故事,今天就由小朋友來給爸爸媽媽朗誦這首優美的詩歌,祝爸爸媽媽做個快樂的夢,我們一起祝各位老師今晚也做個甜甜的夢。

幼兒園教學教案9

活動目標

1.正確認識正方形和長方形.知道它們的外形特徵。

2.學習嵌板與相應卡片的配對。

3.發展幼兒的視覺與觸覺。

活動準備

正方形與長方形的嵌板、實心圖形卡片、粗線條與細線條卡片(附後)。

活動過程

一、匯入部分,引起幼兒興趣。

師:今天我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對兄弟,請你們仔細看一看(出示正方形和長方形的嵌板)。

二、幼兒觀察、操作學具,認識正方形和長方形。

1.操作、感知,認識正方形與長方形。提問:

(1)這對兄弟長得一樣嗎?

(2)它們哪裡不一樣?

(3)那它們有一樣的地方嗎?

(4)師總結:這個四條邊一樣長的方形叫做正方形.這個兩組對邊一樣長的方形叫做長方形。

2.三段式教學法教授正方形與長方形:

(1)師:這是正方形(長方形)。

(2)師:這是正方形還是長方形啊?

(3)師:這是什麼?

三、嵌板與卡片的配對。

1.教師出示卡片,展示教具。

師:今天正方形和長方形兩兄弟還帶來了它們的照片,你們想看看嗎?

(1)(出示實心圖卡片)

師:你們看這張照片是誰的啊?(根據幼兒的回答擺放卡片,檢驗是否正確.然後請幼兒擺放另一張卡片)

(2)(出示粗線條卡片)

師:我這裡還有兩張卡片,和剛才的有點不一樣,你們來幫幫忙,看看它到底是誰的。(請幼兒嘗試擺放)

(3)(出示細線條卡片,請幼兒嘗試擺放)師:你怎麼知道照片是長方形(正方形)的呢?

2.幼兒操作嵌板與卡片的配對.教師個別指導。

師:小朋友們,桌子上有很多方形兄弟倆的照片,你們想不想去把那些照片發給它們啊?

活動評析

蒙臺梭利教育的科學之處,在於它能針對幼兒發展的敏感期幫助幼兒發展潛能。敏感期有感覺器官精練的敏感期和肌肉運動協調發展的敏感期。在感覺的敏感期內,孩子會以他的視覺、觸覺去學習分辨物體的尺寸、大小、顏色、形狀等。本次“方形兄弟”的活動.正是根據蒙臺梭利教育理念設計的。但它既不是一個純粹的蒙氏活動。又有別於我們當前幼兒園的一般教學活動,它是蒙氏教育思想和《綱要》理念的一個結合。它利用蒙氏教具(正方形與長方形的嵌板)這一載體幫助幼兒認識長方形與正方形以及它們之間的區別。此次活動有以下幾個特點:

1. 活動的命名和匯入部分

設計者將毫無生命的正方形和長方形稱為“兄弟”,將枯燥的形狀擬人化、遊戲化,這樣能幫助幼兒將抽象的概念轉化為具體的形象.使學習活動從一開始就讓幼兒感到親切、好玩,激發了幼兒探討的興趣和慾望。

2.活動充分給予了幼兒實際操作的機會。幼兒通過觸控兩個方形來感知正方形與長方形的典型特徵.並且通過觸控比較找出他們的不同點,體現了讓幼兒自己動手感知、自己得出結論這一科學的教育理念。

3.嵌板與卡片的配對練習進一步幫助幼兒感知和理解了方形、長方形的特徵。同時,配對的練習又是分層次的。從實心到粗線圖再到細線圖,逐步增加難度,幼兒必須通過進一步的操作才能解決問題,這種由易到難的卡片讓幼兒在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中,掌握了學習的方法,形成了思維判斷能力。

幼兒園教學教案10

活動目標

1、嘗試歸納出一組圖形1-2個共同特徵,或按特徵拿取相應的圖形。

2、能仔細觀察圖形,並積極參與討論。

3、聽懂操作要求,並按要求操作。

活動準備

1、各種顏色、形狀、大小的圖形若干。

2、圖形特徵標記、空白記錄表一張。

3、課件-各種各樣的圖形

活動過程

一、彩色圖形來了

1、以遊戲情境引起幼兒的興趣。

教師:今天有許多彩色圖形要去遊樂場玩遊戲,瞧,它們來了!

2、出示各種形狀、大小不一的彩色圖形。

引導幼兒說說它們的形狀、顏色、大小特徵。

3、出示顏色、形狀、大小標記讓幼兒認一認。

二、彩色圖形找朋友。

1、教師出示參考圖,引導幼兒觀察,說說它們的共同特性。

教師:彩色圖形要找朋友一起去遊樂場,它們找到朋友了。

它們什麼地方一樣,成為朋友呢?

2、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從形狀、顏色、大小三個方面找它們的共同特徵。

3、請個別幼兒上前找出標記並放在參考圖上。

4、師幼進行檢驗討論。

5、教師可將彩色圖形換下,然後請個別幼兒上前找共同特徵。

6、小結:彩色圖形喜歡找有兩個特徵相同的圖形做朋友,它們有的形狀相同,有的顏色相同,還有的大小相同。

三、彩色圖形進遊樂場。

1、出示空白表格

教師:彩色圖形來到遊樂場門口,可是卻不能進去,因為進遊樂場要符合條件才能進。

2、教師邊說邊將紅色和正方形標記貼上。

教師:原來要符合紅色和正方形兩種條件才能進。那麼,誰能來做檢票員把關呀?

3、個別幼兒上前示範。

4、師幼檢查。

5、教師:這個遊樂場很神奇,這次進去的條件變了,這次要進遊樂場必須要滿足兩個條件,

一個是黃色的,還要是大的。誰願意來做檢票員?

6、請全體幼兒一起找一找並貼在表格中。

7、師幼討論檢驗。

8、小結:原來要進遊樂場還必須符合兩個特徵條件呢,只要有一個不符合就不能進去。

彩色圖形們讓我感謝你們的幫忙,現在它們已經在開心地玩了。

四、幼兒操作活動

1、講解題目要求。

2、教師巡迴指導並提醒糾正幼兒的書寫姿勢。

幼兒園找圖形教案,幼兒對於各種各樣的圖形都是很有興趣的,很多幼兒都喜歡玩七巧板的遊戲,通過各種圖形遊戲讓幼兒能夠認識各種圖形,鍛鍊幼兒的觀察能力。

幼兒園教學教案11

一、教學名稱:認識《四季》

二、教學目標:

1、讓幼兒知道一年有四季,瞭解四季的基本特徵。

2、讓幼兒掌握詞彙:“暖和”、“炎熱”、“涼爽”、“寒冷”。

3、培養幼兒手指的靈活性。

4、培養幼兒判斷能力。

三、教學準備:

筆、四季圖片每人一份

四、教學重難點:

指導幼兒完成“四季”排序

五、教學過程:

1、用“捉迷藏”的歌曲引出課題:①老師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吸引幼兒的注意力;②提問:小朋友你們在歌裡聽到了什麼?你們想不想和它們做朋友?

2、出示春季圖片:①提問:小朋友這幅畫漂不漂亮?那小朋友看看上面有什麼?②老師講解春季特徵(春天到了,天氣暖和了,草地上有綠綠的小草,五顏六色的鮮花都開了,草地旁邊有一條小河,河裡有許多小蝌蚪,你們知道小蝌蚪的媽媽是誰嗎?小朋友看見它的媽媽沒有,它的媽媽在幹什麼,小朋友知道青蛙是怎麼叫的

嗎?你們看河邊還有一棵柳樹,柳樹長出了許多嫩芽,啊,春天多美呀。

3、告訴幼兒春天過去了,炎熱的夏天又來到了(出示圖片)。①提問:夏天為什麼這麼熱?②提問:小朋友你們看見太陽沒有?在哪裡?③老師講解夏季特徵(夏天的太陽像一團火一樣,小朋友都穿上了裙子,短衣短褲,夏天的樹葉很茂盛,它可以給我們遮擋陽光,人們可以在樹下乘涼,樹上有兩隻知了,夏天到了知了就會躲在樹上知了知了的叫,告訴小朋友夏天來到了!)。④提問:小朋友夏天我們還可以做什麼?⑤告訴幼兒夏天我們可以去游泳,不過要爸爸媽媽帶著,自己可不能下河游泳;我們小朋友都喜歡吃冰淇淋,夏天池塘裡的荷花開了,下雨,我們要穿雨衣,打傘,還會聽見轟隆隆的打雷聲。

4、提問:小朋友炎熱的夏天過去了,我們迎來了我們的第三個好朋友,

它叫什麼呢?小朋友猜一猜,好不好?我們一起把它叫出來好不好?(出示圖片)①讓幼兒觀察圖片上有什麼?②老師講解秋季特徵(秋天到了,天氣變涼爽了,樹葉變黃了,秋風吹來的時候,樹葉一片一片落到了地上,大地變成了金黃色,秋天還是個收穫的季節,糧食成熟了,許多水果也熟了,菊花開了,大雁往南飛了)

5、提問:小朋友我們什麼季節穿棉襖,戴帽子,圍圍巾?①讓幼兒觀察冬天的景色;②老師講解冬季特徵,寒冷冬天到了,天空下起了雪,雪花從天空一片一片飄下來,落在我們的房頂上,房頂

變成了銀白色,落在樹枝上,就像給樹穿了一件銀白色的衣服,落在地上白茫茫的一片,小朋友我們下雪的時候喜歡做什麼?冬天的時候,小朋友都在雪地玩,小動物跑到哪裡去了?原來有很多小動物都冬眠了,要等到明年春天的時候才會醒來,有時冬天會吹很大的風,吹在我們的臉上,脖子上會很冷,我們就會穿得厚厚的,今天老師還帶來了一首兒歌《冬風》小朋友想不想學?

6、老師示範一遍

7、帶領幼兒一起做手指操《冬風》2遍

8、總結一年四季特徵:春天暖和、夏天炎熱、秋天涼爽、冬天寒冷

9、作業:指導幼兒完成四季排序(春天為1,夏天為2,秋天為3,冬天為4)

幼兒園教學教案12

活動目標:

1、探索學習用多種方法比較感知物體的多、少。

2、激發幼兒動腦、動手,樂於參與操作活動。

3、培養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教具:神祕袋、三角形、圓形圖形版。

2、學具:小星星。

活動過程:

(一)聽音樂走線,線上遊戲:比一比。

(二)教師出示“神祕袋”,學習用點數、一一對應兩種方法比較多少。

1、請一位幼兒摸摸並說一說:裡面裝的是什麼圖形。

2、教師分別抓“三角形”和“圓形”散放與地板,提問:我們用什麼方法可以知道是三角形多還是圓形多?

3、師幼共同點數。小結:我們用點數的方法知道三角形多圓形少。

4、引到幼兒自由討論:還有什麼方法?

5、教師示範一一對應法比較多少。小結:誰的上面或下面沒有和他對應的就表示誰多。

6、請一位幼兒抓圖行板,鞏固練習點數和一一對應兩種方法。

(三)學習用目測的方法比較多少。

1、教師提問:老師和小朋友哪個多哪個少?你是怎麼知道的?(看一看就知道了)。

2、請小朋友再比一比、看一看教室裡的窗戶和門哪個多哪個少?(提醒幼兒用完整的話說出窗戶多門少)

(四)遊戲“找朋友”。

1、老師請每一個男孩去找一個女孩兒做好朋友,請小朋友觀察是男孩多還 是女孩多。你是怎麼知道的?

2、引到幼兒理解,若有男孩沒有找到朋友,就說明男孩多;反之,就是女孩多;如果都找到了朋友,就是一樣多。

3、小結:手牽手一個人找一個朋友也是一種比較多少的方法。

(五)遊戲“切西瓜”。鞏固練習用以上四種方法來比較多少。

兒歌:切、切、切、切西瓜,西瓜哪裡來,農民伯伯種出來,要吃西瓜切兩半。

(六)幼兒操作教具,教師指導。操作完了之後,請幼兒和同伴或老師交流:

我用什麼方法比較出紅(黃)星星多、黃(紅)星星少?

(七)聽音樂收學具,活動結束。

幼兒園教學教案13

目標:

1、引導幼兒從色彩上感知春天的美景。

2、萌發幼兒對春天的熱愛。 活動過程:

一、觀察春天的美景

1、帶領幼兒到自然環境中邊看邊問:“春天來了,春姑娘給樹木花草塗上了什麼顏色?

2、請幼兒感知樹葉、花的顏色及小草發芽後的景色,比較陽光下葉子呈現的明暗。

3、提示幼兒變換觀察角度來感受景物的美。

4、觀看有關春天的風景畫。

二、用多種形式表現自己對春天的感受。

1、說一說最喜歡春天的什麼景色?美在哪裡?

2、哼唱《春天在哪裡》

3、畫一畫《我在春天的圖畫裡》

分析與反思:

本活動目標定位我根據本年齡段幼兒的認知特點,重在培養幼兒對常見科學現象的興趣和初步的探索慾望。我在把握活動的重難點、關鍵點的同時,還充分考慮了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本班幼兒的實際發展水平,引導幼兒運用語言、體態動作等表達自己的發現,符合幼兒最近發展區的需要。在活動中我注重讓孩子在玩中探究,豐富體驗,特別是能大膽地嘗試讓幼兒將自己的感受與體驗用繪畫的形式記錄下來,給幼兒較充分的發展機會。但由於幼兒積累的體驗還不夠多、不夠深入,他們在活動中不太善於主動與同伴交換、合作地玩,因此表現出部分幼兒接觸的材料不夠多,在活動中可提供更多的材料,注重引導幼兒與同伴交換材料、合作探索。

幼兒園教學教案14

活動目標:

1、知道在集體中要守秩序,有先後意識,知道守秩序的重要性。

2、通過聽故事和已有的生活經驗,探索在幼兒園及其他場合要守公共秩序。

3、樂意閱讀故事,並願意在集體面前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

活動準備:幼兒用書人手一冊。

活動過程:

一.教師引導幼兒翻開幼兒用書,傾聽故事《我排在你後面》。

建議教師提下列問題:

(1)在汽車站,你看到了誰?它們在幹什麼?(引導幼兒觀察小動物在有秩序地排隊等汽車。)

(2)汽車來了,小動物們排隊上車,可是誰沒有排隊?他想幹什麼?

(3)大灰狼為什麼不能站在松鼠的前面?什麼叫插隊?

(4)大灰狼插隊,小松鼠怎麼說的?小熊怎麼說的?大象排隊了嗎?

(5)後來,大灰狼排隊了嗎?是誰說服了大灰狼的?大象是怎麼說的?

(6)最後,大灰狼是怎麼說的?

二.遷移故事經驗,組織幼兒討論:

1.你喜歡故事裡的誰?不喜歡誰?為什麼?

2.插隊好不好?為什麼不好?

3.在幼兒園裡,我們小朋友也要學會守秩序。如果不守秩序會怎樣呢?想一想:如果做操時,不排隊會怎樣?如果大家同時都想上廁所,大家不排隊都湧進廁所會怎樣?如果小朋友出去遊玩走在馬路上,不排隊,大家隨便在馬路上行走又會怎樣?

4.想一想,如果大家都能守秩序又會怎樣呢?

5.平時,你還看見哪些地方,人們都是有秩序地工作的?啟發幼兒回憶生活中和父母外出時排隊的經驗,例如到銀行、超市結算,去麥當老用餐的時候等。

三.閱讀故事《我排在後面》。

教師帶領幼兒開啟幼兒用書,是生共同閱讀畫面。

幼兒園教學教案15

活動名稱:數字寶寶活動 我園是一所以蒙特梭利主題活動為園本課程的幼兒園,今天的教學活動是在“神奇變變變”的主題活動中生成的,中班幼兒正處於對數學的敏感期,為了讓幼兒對抽象枯燥的數字感興趣,我們在子課題《數字變變變》中,抓住了這一教育契機,將空間、顏色、規律、大小、形狀等較為枯燥的數學活動具體化、生活化。讓孩子們能夠取之於生活用之生活,並服務於生活。

活動目標:

1.對數字產生濃厚的興趣,並嘗試用完整的語言介紹自己的發現。

2.初步感受數字與生活的簡單關係,表達自己對數字的理解。提高幼兒的觀察能力,並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

3.幼兒能夠將0—9的數字按照自己的規律進行排列,從而培養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及對事物的探索意識和合作精神,並增強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活動準備:課件、0—9的數字卡四套。

活動過程

一、匯入

1.引導幼兒自然地使用禮貌用語和客人打招呼。

2.熱身運動:手指操。

二、猜數字遊戲

1.出示幻燈片空格子,引導幼兒點數。

2.猜一猜隱藏在格子裡的數字,並能夠從顏色和方位來表達。

三、數字排排隊

1.一種特徵排隊遊戲:從大到小、從小到大、單雙數

2.兩種特徵排隊遊戲:形狀和規律上的排序。

3.合作遊戲:給數字寶寶排隊

四、會說話的數字寶寶

1.鼓勵幼兒說一說自己在生活中都在哪裡見過數字寶寶,這些數字寶寶有什麼作用。

2.教師出示幻燈片,鼓勵幼兒說明圖片上的數字都告訴我們什麼?

3.教師小結: 我們的生活中離不開數字。

五、猜猜數字畫

1.觀看大螢幕出示的幻燈片,讓幼兒觀察上面的卡通圖案裡面都藏著哪些數字寶寶。

2.觀看變形數字組合圖,讓幼兒找一找裡面的數字寶寶,並說一說缺少哪幾個數字寶寶。

延伸活動:

小朋友們和爸爸媽媽一起用0—9的數字進行數字拼畫練習,將作品帶到幼兒園和同伴共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