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案

當前位置 /首頁/教案大全/幼兒園教案/列表

【精品】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合集10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精品】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合集10篇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1

《粉刷匠》歌詞簡單易懂,旋律歡快,節奏鮮明,唱起來琅琅上口,幽默風趣。雖然是首老歌,但卻深受孩子喜愛。從音樂本身來說,八分和四分組合的節奏型也正是中班幼兒需要掌握的,因此非常適合中班幼兒欣賞和學習。在設計本活動時,我針對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注意調動幼兒的積極性,為幼兒提供充分的表現機會,鼓勵幼兒勇於創新,大膽表現。具體的說,首先,我準備了油漆工粉刷牆壁的畫面,引出音歌曲內容《粉刷匠》,為本課的音樂欣賞、創編和表演做好鋪墊。接著我邊講述自編的故事,邊出示自制圖片,根據幼兒回答總結和朗誦了歌詞。為學習歌曲打下基礎。我示範演唱時,沒想到該歌曲家喻戶曉,很多孩子就跟著我演唱起來。於是,我直接進入下一環節——學習演唱歌曲。根據孩子們演唱的情況,我分別提出了慢速唱,按歌詞內容唱出不同的情緒(如:最後一句誇張、頑皮的表情),根據歌詞邊唱邊做簡單表演動作等要求。最後,我還提供了該歌曲的演唱視訊,讓幼兒跟著演唱。因為本次活動是家長開放日,所以我還組織幼兒分組進行了表演唱,伴隨著音樂,孩子們開心地唱著、跳著,現場的氣氛非常熱烈。

通過學習《粉刷匠》這首活潑歡快的歌曲,我們引導孩子們將已有的陌生而又熟悉的零碎生活經驗整合起來。他們在學會歌曲的基礎上扮演粉刷工人,通過動作表述,加深對歌詞的理解。特別是引導幼兒邊唱邊用肢體語言來展示活動的過程,孩子們在一次次的學唱表演中感受到活動的快樂和音樂的優美。如此的在教中學,在學中教,孩子們身臨其境,情緒充分得到調動,留下的印象也異常深刻。

在第四階段“以評促教、評價教學”學習過程中,學員結合本階段主題,撰寫實踐作業作業的正文內容:

評價就是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學習狀況表現出來的評價藝術。這裡,學習狀況包括學生在學習中表現出來的學習態度、學習信心,學習效果等。但靜下心來仔細想想現在的課堂,我聽到很多諸如:“好的。”“不錯。”“恩。”這樣的評價語。這樣的評價單調,乏味,能真正達到評價的目的,實現評價的自身價值嗎?“教學評價是一門藝術,如果你想成為一名優秀教師,首先你要學會評價學生。”

通過聽課、思考、實踐,我覺得有效的課堂教學評價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第一、用適度有效的表揚進行評價,讓課堂充滿熱烈。

第二、用委婉含蓄的批評進行評價,讓課堂洋溢溫情

第三、多元化進行評價,讓課堂變成“伯樂”。

在課堂教學中,評價的目的是促使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進行反思,使學生更明智、更理性地進行學習,而不是盲目地被表揚所驅使,一味地為表揚而學習。因此,教師不但要把握好評價的不同方式方法,而且為了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應該在課堂評價中,實施多元評價,積極建構多元互動的立體評價機制,多方面發現和發展學生的潛能。

1、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學會自評、運用自評、建立自信。學生自評有利於調動學生內因,啟發學生認識自我,發現自我;運用自評有利於減少對學生的傷害,使學生不斷地認識和改進自我。

2、教師要引導學生互評,促進合作,共同發展。教師在引導學生互評時,首先要幫助學生學會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夥伴,從夥伴的優點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從而激勵學生共同發展。避免學生之間相互評價時,總是挑對方的“刺”,老師的評價語言應該引導他們慢慢學會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夥伴,能正視自己、正視夥伴。

課堂評價必須糾正“為了課堂熱鬧好看”的浮華,必須注重人性化,讓學生成為評價的主人,讓學生關注自己的發展和進步,真正體現評價所應有的教育意義。

還應注意,我們在對評價形式進行創新的時候,不要忘了一些很好的傳統評價方式。如:點頭、微笑、眼神、口頭與書面結合、當眾與個別結合等等。

總之,課堂教學評價應該是一種民主、平等的“對話”,這種“對話”過程貫穿著尊重人、愛護人、發展人的人本主義情懷。讓我們實施科學有效的評價策略,用積極的態度看待學生,從每個學生髮展的內在需要和實際狀況出發,評價他們各自的發展程序,讓每個學生都得到賞識,體驗到成功,促使他們向著更高、更美而努力!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2

一.活動目標:

1. 能理解圖譜,並聽著音樂有節奏地表演木匠鋸、刨、錘的動作。

2.樂於用肢體動作表現木匠勞動時的情景,感受勞動和表演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1.相關經驗準備(觀看動畫片《小熊貓學木匠》,對木匠做工有初步的瞭解)

2.視訊

3、ppt

三、活動過程

(一)學做小木工

1、觀看一段木工叔叔勞動,配上“小木工”音樂的ppt。

2、觀察眾多勞動工具,找出木工叔叔的勞動工具,木匠叔叔用了哪些工具呢?在工作時會發出什麼聲音呢

3、今天我們也來當一回小木匠好嗎?你會用什麼工具來做工呢?請你聽著音樂用動作告訴我。幼兒聽音樂學小木匠

4、師:小木匠你在幹嗎?認可同伴創編的各種動作,學一學其中的一些精彩的動作。

(二)理解圖譜,嘗試表演律動:

1、師: 有的用鋸子鋸木頭,有的用錘子錘木頭,有的用刨子刨木頭。小木匠們你們累不累啊?(我看出來了,小木匠們工作時可快樂的,真是一個個快樂的小木匠。木匠叔叔看見了,很想跟你們說幾句話,我們來聽聽他說了什麼:

2、再次看視訊

(1)木匠叔叔:“ 小朋友,做小木匠可不是很容易的哦,你們聽,我在鋸木頭、刨木花、敲釘子時可有祕密的哦。你們可要仔細地聽,認真地看哦”

(2)什麼祕密?

(3)幼兒說出來就出示節奏譜,配上相應的工具圖

(4)這些工具做工的速度一樣嗎?哪個慢,哪個快?

(5)它們做工的順序是怎樣的呢?我也來做回木匠,看完了你就知道了。

(三)完整欣賞音樂,感知音樂、音樂節奏與圖譜的匹配。

1、教師完整演繹

2、幼兒來調整工具順序。

3、幼兒嘗試跟著音樂看著圖譜完整表演律動

(四)遊戲“團團轉”

遊戲玩法:場地中間分別放置鋸子、刨子、榔頭的圖片,幼兒分成三組,分別站在三張圖片的後面;音樂開始,按木匠工作的順序輪流表演相應動作,間奏時,幼兒按箭頭方向換工具,遊戲繼續進行。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熟悉樂曲旋律,感受樂曲歡快活潑的情緒,通過身體模仿動作、圖形總譜,學習演奏打擊樂。

2、讓幼兒能夠探索、發現節奏的變化,發展觀察力、注意力和節奏感。培養幼兒用動作表現音樂的創造性,合作意識,張揚個性。

3、要求幼兒在教師指揮的基礎上,創造性地改變指揮方按,豐富演奏內容。提醒幼兒要有意識地體會打擊樂器的演奏效果,注意樂器的音色、音量與樂曲情緒的一致和諧。

 活動準備

節奏圖譜,音樂,樂器(響板、碰鈴、沙錘、手鈴)若干、音符(紅、黃、藍)若干

 活動過程:

1、音樂律動《一起去爬山》,幼兒跟隨音樂和老師一起做律

2、節奏訓練遊戲,匯入課題

教師拍節奏,讓幼兒聽音,模仿拍出相應節奏

上面上面啪啪,下面下面啪啪,上面啪,下面啪,上面下面啪啪

3、熟悉樂曲《拔根蘆柴花》並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1)、初步欣賞音樂,感受樂曲活潑歡快的情緒。

教師提問:聽了這首曲子你們有什麼樣的感覺呢?

在聽這首曲子的時候你們想幹什麼?

2)、再次欣賞音樂,要求幼兒通過有趣的律動、表演來掌握樂曲的節奏,瞭解樂曲的基本節拍。

引導幼兒還可以拍身體的其他部位打出節奏。如:拍腿、拍肩等等。

3)、教師哼唱樂曲,與幼兒一起打節奏,注意節奏的強弱

4、認識圖譜

出示圖譜卡: X X X | X X X | X X X | X X X |

X X X X | X X X X | X X X X |

X ///-- | X ///-- | X ///-- | X ///-- |

1)今天老師還給你們帶來些新朋友哦(出示小音符),他也想和我們一塊來玩節奏遊戲,你們願意嗎?

2)小音符要考考你們咯,看看哪隊小朋友反應最快,教師錯開出示三種節奏卡分別請幼兒打節奏。

 出示總譜掛圖:

3)教師將幼兒分成紅、黃、藍三組跟同顏色的音符寶寶進行節奏練習。

5、樂器演奏

你們真棒!學的真快!那現在你們想不想和小樂器一起做遊戲呢?那你們趕緊把他們從你的凳子下面請出來吧~~

1)、教師指揮,幼兒看圖譜演奏

2)、交換樂器再次演奏一遍

要求幼兒將樂器放回自己的凳子地下,再互換位置演奏說課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在音樂遊戲中體驗生活活動的樂趣,有良好的衛生習慣;

2.隨節奏完成轉手腕、蹦跳步、猜拳等動作,能對輸贏結果做出敏銳的反應;

3.能與同伴合作,遵守遊戲規則和遊戲玩法。

活動準備:

閱讀繪本《沙子的下面是什麼》、學唱歌曲《洗手啦》。

活動過程:

一、繪本引出活動內容,激發幼兒玩音樂遊戲的興趣

1.根據繪本談話:西西他們在沙子下面挖出了那麼多東西,一雙雙能幹的小手給弄髒了,現在我們需要做點什麼呢?

2.複習歌曲《洗手啦》,能用自然的聲音歌唱。

3.複習歌曲,用拍打身體各部位的方式感受歌曲歡快的節奏和情緒。

4.複習歌曲,用肢體動作表達自己的對歌詞的理解。

二、根據歌曲內容,模仿轉手腕、蹦跳步、猜拳等動作

1.隨節奏模仿轉手腕、蹦跳步動作,師:你是怎麼抖掉手上、身上的沙子的?

2.幼兒學習玩2人一組的手部、腿部猜拳遊戲,會辨別輸贏結果。

三、學習音樂遊戲的玩法

1.老師示範講解遊戲玩法及規則。

2.幼兒2人一組自主玩遊戲。

四、樂意與老師或同伴合作玩遊戲,體驗音樂遊戲的快樂

1.單人遊戲。(全班幼兒與教師玩一對多的單人猜拳遊戲,熟悉最簡單的玩法,讓不同層次的幼兒對遊戲玩法有完整感知)

2.雙人遊戲。(兩人協商輸贏的獎懲方式能發揮幼兒主動參與遊戲的興趣)

3.多人遊戲。(推選一名領隊,與領隊相同為贏,幼兒學會主動關注他人)

4.分組對抗遊戲。(組內協商出拳內容,兩組協商輸贏的獎懲方式,能培養幼兒的集體意識,知道自己是小組的一員,每個人都要遵守小組約定)

五、放鬆活動:遊戲吹泡泡

附:玩法一(雙人遊戲):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5

《捉小魚》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手眼協調能力

2、 訓練幼兒協作能力和 身體的平衡能力

3、體驗師生共同活動的快樂,激發幼兒共同學習的願望,提高活動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能準確快速的抓到魚,在遊戲中 不能碰到扮演魚兒的小朋友,只能碰到夾子。

活動準備

1、教師提前佈置活動的場所,小貓的頭飾,小魚卡片。

2、幾十個夾子。

活動過程

一、匯入

1、教師出示準備好的小貓頭飾,問:小朋友們,這是什麼啊?(小貓)

2、“有誰知道小貓最喜歡吃什麼?”(魚)

3、“那麼我們就來玩一個小貓捉魚的遊戲吧,好不好?”

二、基本環節

(一)小貓捉魚

1、教師請小朋友們帶上小貓的頭飾,並扮演貓媽媽的角色。

2、貓媽媽找寶寶了:喵喵喵,孩子們,你們在哪裡啊?小貓聽到了就回答:喵喵喵,媽媽我們在這裡。“今天媽媽發現一個地方有很多的魚,我們趕緊去捉吧,好嗎?”教師帶領幼兒到放有小魚卡片的活動區域,讓小貓去把魚兒捉回來,放到老師提前準備好的盆子裡,看是 捕魚能手,捉的魚最多。

3、幼兒開始自由的捉魚。

4、“寶貝們,真棒這麼快就把小魚捉完了,可剛剛我們捉的魚都不會遊,下面我們就去會遊的魚好嗎?”

(二)捉“活”魚

1、教師首先介紹遊戲的方法和規則:在地上圈定一個區域,選幾個孩子當魚,在衣服上夾上十幾個夾子代表魚鱗;其他幼兒當漁夫。遊戲開始,魚兒可以跑出圈外,這時大家可以去追魚並設法取下衣服上的夾子,當魚兒回到圓圈裡就不能去夾子了,直到“魚兒“身上的夾子取完遊戲結束,取下夾子最多的就是勝利者。

2、教師選定區域讓幼兒扮演小魚,其他幼兒開始捉魚活動。

3、幼兒活動是教師提醒幼兒只能取夾子,不能碰到扮演小魚的幼兒。

4、評出勝利者給予表揚。

5、活動課變換角色反覆進行。

三、活動總結

1、 教師要捉魚最多的小朋友說說自己的經驗,並和其他幼兒交流。

2、 教師小結活動內容、表揚、鼓勵幼兒。

四、延伸活動

在日常生活中多給幼兒提一些身體動作的要求,以培養他們身體運動的各種能力。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主要是培養幼兒手眼協調能力,訓練了他們的協作能力和 身體的平衡能力。但在捉活魚的環節當中,好多小朋友都不能準確的捉住夾子,更別說不碰到扮演小魚的幼兒,有的小朋友更是一條魚都沒抓上。我想可能是平時對孩子們身體的協調性訓練的太少了,一直與他們在玩捉魚遊戲的時候沒那麼順利。在以後的教學活動中,我一定要對孩子們多做這方面的練習,以提高他們身體運動的各種能力。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6

設計意圖

小班新生剛入園,很多幼兒會表現出與親人的分離焦慮。為了讓孩子們儘快適應幼兒園的生活,我創設了對幼兒園環境也同樣陌生的小兔子形象,通過兔子塗塗和妮妮的視角讓孩子們感受他們是怎麼融入這個環境的。

《指南》中指出3-4歲幼兒“能模仿學唱短小歌曲”、“能跟隨熟悉的音樂做身體動作”,音樂《我愛我的幼兒園》樂句短小、簡單,內容淺顯易懂,它主要描寫了孩子們在幼兒園裡有很多好朋友朋友,在幼兒園裡唱歌、跳舞非常快樂的一個場景,通過小故事引入,再加入節奏、動作,幫助了孩子學習歌曲,最後孩子們也能感受到“哇!原來幼兒園是有很多有趣的、開心的事情的”,從而也減輕了他們的分離焦慮,讓他們更快融入幼兒園的生活。

活動目標

1. 能借助老師的動作和圖譜理解歌詞,並學唱歌曲。

2. 會隨音樂做身體動作,萌發愛幼兒園的情感。

活動重點

能借助老師的動作和圖譜理解歌詞,並學唱歌曲。

活動難點

初步學習聽前奏演唱歌曲。會隨音樂做身體動作。

活動準備

1. 經驗準備:孩子們已經參觀並熟悉幼兒園

2. 物質準備:幼兒園的環境照片、孩子們唱歌跳舞的視訊、圖譜

活動過程

教學反思

一、觀看課件,引起興趣

師:今天,小兔子塗塗和妮妮來到了他們不認識的地方,請你們仔細看看這是哪裡呀?

師:原來,這是你們的幼兒園呀!塗塗妮妮剛來到這個地方,它們覺得有點陌生、有點害怕,這個時候出現了小朋友們,他們在幹什麼呀?

師:原來小朋友們在唱歌跳舞呢!塗塗妮妮問:“哥哥姐姐,什麼事情讓你們這麼開心呀?”小朋友們回答:“(教師清唱)我愛我的幼兒園,幼兒園裡朋友多,又唱歌來又跳舞,大家一起真快樂。”

二、欣賞歌曲,學習演唱

1. 熟悉圖譜

師:小朋友剛剛你們聽到了什麼?他們為什麼這麼開心呢?

師:(出示圖譜)老師把小朋友們說的話畫在這裡了。(支架一般可以提前準備畫好,不需要現場畫;如果孩子第一遍聽出的歌詞不多,可以在聆聽一遍,儘量將整個音樂的框架按照歌詞搭建好,整個歌曲中如果有比較難理解的歌詞,教師可以拋問題,引導幼兒理解)

師:這麼好聽的歌曲,那請你們也跟著老師一起來唱一唱吧。

2. 教師彈唱,孩子跟隨節奏拍手(建議教師帶著孩子看著圖譜清唱,2-3遍後,教師可以彈唱,孩子試著拍手做簡單的節奏輔助

3. 教師伴奏,孩子學習演唱歌曲 一般小班孩子5-6遍後基本可以

4. 在孩子基本會唱後,教師後期也可以根據孩子的需要撤離部分支架,比如某個句子中的一個圖片。慢慢增多,甚至到全部撤離,達到本次活動重點理解歌曲、學唱歌曲。

師:現在請你們跟著老師一起來唱一唱,要注意哦,唱的時候,我們要聽鋼琴先唱一句,然後再開始唱哦。

三、鞏固歌曲

1. 請幼兒進行表演(可以請動作比較有創意的孩子進行同伴展示,每個孩子也可以自由發揮)

2. 請幾對好朋友一起表演

現在塗塗妮妮特別想看小朋友們表演,你們誰願意帶著你的好朋友一起來表演給塗塗妮妮看呢,老師給你們伴奏哦。

四、活動延伸,總結師:你們覺得來幼兒園是什麼心情呢?你們喜歡來幼兒園嗎?那你們明天可以唱著這首歌曲來幼兒園哦!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瞭解音階,學唱音階,並用跳音、附點、快與慢等節奏表現角色的不同情緒變化。

2、猜猜想想不同節奏所表現的不同的藝術形象,能積極參與動作表現和節奏表現。

3、在藝術活動中學會共同合作和分享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森林背景圖:有房子有樓梯、小老鼠手偶、烏龜、小猴、熊圖片各一張。

活動過程

一、故事引起幼兒興趣。

1、師(出示小老鼠)並講述故事:有一天,小老鼠到森林去玩,發現有一間小房子,小房子裡有一個樓梯,小老鼠跳上去,樓梯就發出了聲音。(師演示小老鼠跳上樓梯,並用鋼琴彈出上行音階)

2、師繼續講故事:小老鼠轉身往回走,想聽聽是什麼聲音。(師演示小老鼠跳上樓梯,並用鋼琴彈出下行音階)

3、師:我們一起來學學小老鼠往上走,再一起學學小老鼠往下走。(師帶幼兒一起邊唱邊玩遊戲兩遍)

二、在遊戲中瞭解音樂的不同性質。

1、師:小老鼠覺得這個樓梯太好玩了,他非常快地跳上去,跳下來,聽聽發出什麼樣的聲音了。(師彈跳音)

2、師:突然發生了一件事情,小老鼠摔下來了。(很快的下行音階)

3、師:小老鼠還想玩,可它的腳扭傷了。這時候小老鼠上樓梯,發出的聲音是什麼樣的呢?(附點)

我們一起來學學小老鼠走路一拐一拐,並唱一唱。

4、師:過了幾天,小老鼠又帶了幾個朋友一起來玩這個音樂樓梯,看看是誰?(出示烏龜、小猴、熊圖片),它們是怎麼走樓梯的?樓梯會發出什麼樣的聲音呢?(快和慢,輕和重)

三、學歌曲:小老鼠上樓梯。

1、教師示範。

2、幼兒一起跟唱。

3、邊唱邊學學小老鼠上樓梯的樣子。

創編歌曲,把歌曲中的小老鼠換成別的小動物,想一想它們是怎麼走樓梯的,用不同的聲音速度來唱。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8

課題生成:

在進行有關“馬”的主題活動時,為了進一步促進幼兒加深對馬的認識,我結合了二胡獨奏曲《賽馬》進行音樂欣賞活動,它是我國著名的民樂樂曲,不失為幼兒音樂欣賞的好教材。

我將一首結構比較複雜的器樂曲詮釋成特定的情景表演,讓幼兒去了解它、接納它、表現它,運用多通道參與理論的方式,讓幼兒通過欣賞、律動、打擊樂演奏活動讓幼兒自發的.投入到聽、說、想、做、演的活動中來,進行探索性、創造性的學習,從而生成本課題。

課題名稱:

駿馬賓士保邊疆(大班音樂活動)

教育目標:

1、通過觀看木偶表演,欣賞樂曲《賽馬》,根據音樂形象和情緒,用筷子隨節拍較投入地進行表演。

2、幼兒根據已有經驗和提供的材料,積極探索嘗試用筷子不同的敲擊方式,並探討其他樂器如何進行合理的匹配。創造性的表現自身對音樂的感知。

3、培養幼兒對欣賞樂曲的興趣及對民族音樂的喜愛。

4、熟悉歌曲旋律,為歌曲創編動作。

5、感受樂曲歡快富有律動感的情緒。

活動準備:

四種顏色(紅、黃、白、黑)的木偶馬飾,二胡曲《賽馬》,共四組幼兒人手兩把筷子,串鈴,圓舞板,小鈴,實物二胡。

活動過程:

一、情景匯入

老師:在一片美麗的大草原上奔跑著四匹駿馬,一匹紅馬、一匹黃馬、一匹白馬、還有一匹黑馬(相繼出現馬飾),看----它們來啦!(兩位老師手持馬飾,隨樂進行木偶操作)幼兒邊聽樂曲,邊欣賞木偶表演。

二、分析音樂,將音樂情境化。

<1>師幼討論:剛才的音樂聽了有什麼感覺?你們看到它們在幹什麼?幼兒回憶剛才的情景表演,討論音樂情節。在此基礎上教師小結:對,剛才小朋友看得很仔細,聽得很認真。這首音樂聽上去很歡快、奔放,表現了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上群馬飛奔,你追我該的動人場面。

教師小結:樂曲開始,四匹馬一同快速奔跑→慢跑→紅馬首次領先→黃馬又次領先→白馬又跑到黃馬的前面→黑馬又超過了白馬→紅馬、白馬兩兩領先→黃馬、黑馬又共同領先→一起奔跑衝刺→反覆一次→到達終點,拉住韁繩“籲——”

(全曲結束)

三、幼兒根據音樂情節大膽表現音樂。

<1>教師示範隨樂用筷子敲奏。

①教師:你應該表演什麼顏色的馬?為什麼?幼兒:我坐的是紅色的椅子,就扮演紅色的馬。

②教師:

你怎樣表演馬在奔跑?

幼兒1:我可以象騎馬的叔叔那樣揮鞭;

幼兒2:我可以喊“駕

活動反思:

在欣賞課《賽馬》的教學過程中,我採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體驗,培養聆聽音樂的興趣和習慣,感受頗深,有值得保留的教學經驗,同時也有一些需要推敲的地方。

一、成功之處:

學生處於活潑好動的年齡階段,一般情況下很難要求他們非常靜心的投入地來完整欣賞一首音樂,那麼,就需要教師來引導他們一步一步地被音樂吸引。因此在教學中,我採用多種教學手段來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體驗,從而發展他們的感受力、表現力和創造力。但如何保證學生的學習物件始終是音樂,就需要教師把握一個度,因為任何教學手段都是為音樂服務的。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緊緊抓住以音樂審美為核心,讓學生充分地感受音樂情境。教學伊始,一段那達慕大會的視訊將學生帶進遼闊的大草原,帶進緊張激烈的比賽現場,為學生感受音樂情緒、聯想情境做鋪墊,生動形象地引導學生開啟視野。在完整初聽音樂中模仿賽馬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結合樂曲三樂段不同的音樂特點在分段細聽時,我根據A樂段的旋律緊湊密集音樂情緒緊張的特點設計了蒙古舞揚馬鞭的動作,將學生帶進緊張激烈的賽馬場。學生們有的小拳頭握得緊緊的,有的興奮地揮動著馬鞭,進入到音樂的意境中。在細聽B樂段時我以主題的三次變奏用了二胡連弓、頓弓、撥絃三種演奏方法為切入點,讓學生視唱音樂主題,聆聽主題出現幾次,每次音樂情緒的變化。最後我揭示答案:演奏方法的不同。學生在音樂中興高采烈的模仿二胡三種不同的演奏方法,對音樂知識,音樂情緒理解更為深刻。在細聽A1樂段設計了學生模仿賽馬衝刺,體驗音樂。

當學生臉上洋溢位緊張的神情時,我知道學生已與音樂融為了一體。在模仿馬嘶鳴的動作時,學生更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和熱情,現在想到那一匹匹小駿馬可愛的模樣,我的心就會隨著興奮起來,這說明我的教學是成功的。他們已在律動與模仿中感受到了《賽馬》所表現的意境和情趣。

二、有待提高之處:

針對學生音樂視野窄,對民族音樂的體驗感受不足的弱點。如果教師能現場用二胡演奏一曲賽馬,會讓學生更為深刻的感受到二胡這種民族樂器的極大藝術魅力。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9

設計意圖:

在主題《秋天多麼美》的《秋天水果多》活動中,小朋友認識了仙遊的特產——文旦柚,由於文旦柚是幼兒在秋天常吃的水果,所以小朋友對文旦柚存在著極大的興趣,許多幼兒都在活動後問我:“柚子這麼大是怎麼長在樹上呢?農民伯伯是怎麼把柚子摘下來的?……”為了滿足孩子們的好奇心,所以設計了本次活動《柚子圓舞曲》。

活動目標:

1、學習創編舞蹈動作,表現柚子收成的勞動場景.

2、培養幼兒活潑向上的歡樂情緒,體驗勞動的快樂。

3、讓幼兒進一步瞭解文旦柚的妙用,知道多吃水果有益健康。

4、感受音樂的歡快熱烈的情緒。

5、能唱準曲調,吐字清晰,並能大膽的在集體面前演唱。

活動準備

1、環境創設:柚子園場景

2、幼兒人手一個小籃子;

3、摘柚子勞動場景錄象及FLASH課件。

重難點:

創造性的運用動作來表現勞動過程。

活動過程:

(一)觀看錄象,感受摘柚子的勞動場景

師:“我們今天來到了柚子的故鄉——美麗的度尾。(播放錄象)看看摘柚子的農民伯伯是怎樣摘柚子的?”

請小朋友拿起籃子到柚子園裡,模仿錄象採柚子,感受柚子園的美景,體會勞動的樂趣。

師:“你們剛才採柚子的時候,心裡覺得怎麼樣?”

教學設想:藉助錄象,把熱火朝天的勞動場景再現到幼兒面前,並創設多元化的情景空間,讓幼兒“身臨其境”,在真切的體驗中去了解採摘柚子的方法,做到了《綱要》中教育教學的情景化的新理念。

(二)幼兒自由創編動作

1、提問幼兒:“你剛才是怎樣去採柚子的?”鼓勵幼兒大膽表現。

2、分段欣賞錄象,自由創編採柚子動作及採柚子兒歌。

3、提取最美的動作,創編採柚子律動。

小百科:舞曲是電子音樂的一種載體,指的是電子舞曲和DANCE-POP。跟HIPHOP、R&B都是沒關係的。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熟悉旋律。

2、在教師的引導下,嘗試創編各種花兒開放的動作。

3、從小培養幼兒對自然、對藝術、對生活的熱愛。

4、感受樂曲歡快富有律動感的情緒。

5、能唱準曲調,吐字清晰,並能大膽的在集體面前演唱。

活動準備:

1、場地佈置—花園。

2、錄音機,音樂磁帶。

3、幻燈片,《花朵開放》課件。

活動過程:

一、引題:

小朋友們,今天何老師帶你們到花園裡玩,你們排好隊,咱們出發啦!(繞場兩圈:音樂1)到我身邊來,隨便找個空位子坐好!(提示:分開點)

二、引導幼兒嘗試創編各種表現花朵的動作

1、在花園裡,你們都看到了什麼?

小結:看到了許多美麗的鮮花。

2、咦!花朵是怎麼開放的?誰知道?(1-6名幼兒)

3、何老師要請小朋友們用動作表現花朵開放的樣子?哪個小朋友願意來?

①(音樂1)②(音樂1)③(音樂1)④(音樂1)⑤(音樂1)

4、哇!好美呀!我們都來學學花朵開放的樣子,美一美!

集體表演(音樂1),教師巡迴指導!(適當表揚有創新的幼兒)

5、好漂亮,好漂亮,我們來玩個遊戲吧!我來當園丁,你們來學當花骨朵,我給你們澆水,你們就開放,看哪朵“花”開的最漂亮,和其它“花朵”不一樣。開放後保持不動哦!我要把最漂亮的幾朵花畫下來的。

6、定型表演(第1個、第2個、第3個開始合音樂2前面部分,一直到澆完水。)

7、教師畫完後,小結:你看你們多棒,編了這麼多花朵開放的動作。

8、現在我們一起來互相學習一下吧!先來開這朵花,喝水會怎樣?(音樂2中間部分)風吹來會怎樣?(音樂2最後部分)

9、先“開”第一種(音樂2)。

10、開第三種(音樂2)。

三、進一步引導幼兒創編集體合作的動作。

1、小朋友,有些花有好幾層花瓣的,那又是怎樣開的呢?先開哪一層?(3名幼兒)

2、到底怎樣開的呢?(放課件)

3、(放課件第二次)大家齊說,原來先開外面層,再開裡面層。這朵花更美、有花蕊、裡面有花瓣,外面也有花瓣,如果我們能用動作把它表現出來一定很美?可它有這麼多的花瓣,我們一個人根本表現不出來,那該怎麼辦呢?

4、幼兒討論

5、多叫幾人,請幾名幼兒表演,指導幼兒想出辦法!

6、一組幼兒,請他們自己選一組動作(師:你們選哪個動作?)

7、一組幼兒表演。(音樂2)

8、幾組共同表演。(音樂2)

9、剛才我們這麼多人表演了兩朵花,那可不可以讓我們這麼多人來表演一朵花呢?(可以)那我們來試試?何老師也很想當花蕊!這次就讓我來當花蕊好嗎?那誰來當我裡面的那層花瓣呢?誰來當外面層花瓣?

先開第一種花。

小結:花瓣是整體不能亂丟落。你們千萬不能分開噢!師生表演:(音樂3)。

10、換花蕊,第2種花(音樂3)。

11、自由選擇表演,第3種花(音樂)。

四、結束部分,品德教育:花兒好看我不摘!

師:春天到了!花朵盛開了,好美好美!我們要跟花朵做朋友——花兒好看我不摘!現在我們去請所有的花朵和我們跳起舞來吧!

聽音樂離開活動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