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案

當前位置 /首頁/教案大全/幼兒園教案/列表

幼兒園小班語言教案《聲音》

作為一名老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小班語言教案《聲音》,歡迎閱讀與收藏。

幼兒園小班語言教案《聲音》

幼兒園小班語言教案《聲音》1

活動名稱:

世界上最好聽的聲音

活動目標:

1、能根據圖片大膽猜測並講述圖中的小動物認為自己最動聽的聲音是什麼。

2、初步理解故事內容,瞭解每個人都有自己認為最好聽的聲音。

3、能用一種積極的心態去關注、感受周圍好聽的聲音。

4、能在集體面前大膽發言,積極想象,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5、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

6、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掛圖第7號、幼兒活動材料第二冊第11—13頁、錄音磁帶、錄音機、一段好聽的音樂。

活動過程:

一、播放錄音引入課題

1、師:小朋友們,剛才的音樂好聽嗎?

2、師:除了這個聲音以外,小朋友們還聽過什麼好聽的聲音?(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簡單的做出小結)

3、師:小朋友們剛才說了那麼多,那到底什麼聲音才是世界上最好聽的聲音呢?讓我們一起來聽聽故事裡的朋友們是怎麼說的吧!

二、欣賞故事

1、教師結合掛圖,完整的講述一遍故事。師:小朋友們,這個故事的名字叫什麼?師:故事裡面都有誰?師:鳥媽媽覺得世界上最好聽的聲音是什麼?師:長毛狗覺得世界上最好聽的聲音是什麼?師:小老鼠覺得世界上最好聽的聲音是什麼?

2、教師將故事再完整的講一遍,加深幼兒的理解三、說說自己的看法1、師:小朋友們你們覺得世界上最好聽的聲音是什麼?

2、為什麼鳥媽媽、長毛狗、小老鼠的想法跟我們的不同?

3、為什麼我們每個小朋友喜歡的聲音也不同?

4、發給幼兒活動材料,閱讀活動材料。

活動反思:

本節活動從構思到定案,修改了若干次,每想到一點能豐富過程的點子或者每跟有經驗的老教師探討、學習一次,我總要做一次修改,希望能夠查漏補缺,儘可能完善它。但活動過程中還是有很多問題。

活動準備不足:水果店的貨架我用的桌子代替的,但桌子對於小班的孩子來說太高了,不能一目瞭然,不方便他們拿取,他們需要伸長脖子去找自己要買的水果,桌子不夠長,孩子們買水果的時候顯得比較擁擠。改進方法:水果店的貨架可以用小朋友的課桌或者小貨架,這樣的高度適合小班幼兒,方便他們選取,可以多放兩個貨架,將水果擺的分散一些,這樣不會擁擠。

活動過程不足:目標沒有達到,因為我缺乏經驗,語言組織不夠豐富,孩子們一活躍自己就亂了方寸。活動過程中,也沒有能夠很好的引導幼兒,導致目標沒有達到。改進方法:不時的提醒幼兒要用禮貌用語,並且積極示範,將禮貌用語貫穿於整個語言活動,讓幼兒時時刻刻都處於學習禮貌用語的語言環境中。要多給幼兒表達的機會,給予說的好的幼兒肯定及鼓勵。要說總結髮言,為幼兒做學習總結。

幼兒園小班語言教案《聲音》2

設計思路:

這是一個激發幼兒探索興趣,培養幼兒探索習慣的活動。幼兒通過感受生活中的聲音,發展感知覺,增強對周圍事物的敏感。

由於幼兒對生活中的事物常常視而不見,充耳不聞,因此活動的第一環節就是讓幼兒再現生活經驗(聽聽這是什麼聲音,還有什麼聲音),漸漸養成關注生活的習慣。對於小班幼兒而言,在引導其關注生活的同時,還要激發其探索的興趣和好奇心。於是,我設計了探索聲音產生的環節。

科學地說,物體振動才能發出聲音,但三歲的幼兒根本不理解。活動中,我用“瓶子中碰到東西就發出聲音”的實驗使幼兒直觀感受聲音產生的最外顯的特徵。而對音量大小的探索,我則藉助了“大鼓和小鼓”的遊戲來吸引他們。加之歌曲音樂永遠是幼兒最快樂的表達方式之一,因此我試圖在探索活動中引導他們“呀呀”歌唱。而探索後一環節中糖果的介入,則完全是考慮到幼兒的年齡特點,用以激發他們新的興奮點。

我一直在想:開展探索活動的價值,並非僅僅在於尋找一個準確答案,更重要的是在過程中培養幼兒良好的科學態度和習慣。我想向幼兒傳遞這樣一個資訊,就是事物運動的相對性。活動中由於豆子的多少和糖果的軟硬所發出的相對“大鼓、小鼓”的聲音,讓幼兒感受到事物存在於“變”的動態中。

活動目標:

1.辨別生活中不同的聲音,積累聽覺經驗。

2.在為樂曲伴奏的過程中感受聲音的輕響,發展感知覺。

3.讓幼兒嘗試敘述故事,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

4.鼓勵幼兒敢於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5.培養幼兒大膽發言,說完整話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教學課件,歌曲《大鼓和小鼓》的音訊,塑料瓶子人手一隻,豆子、軟糖,硬糖,棉花糖。

活動過程:

一、聊聊生活中的聲音

1.教師播放教學課件(以小班幼兒早晨生活為背景),依次播放笑聲、雞鳴聲、盥洗聲、汽車喇叭聲、“老師好”的問候聲。(在生活中,教師的策略是儘可能讓每一個聲音以不同的方式出現)

播放笑聲,先出聲音後出影象。

——這是什麼聲音?誰在笑?看看你猜對了嗎?原來寶寶在睡夢中笑出聲了,寶寶要起床了。

2.播放雞鳴聲,先出聲音後出影象。

媽媽請誰(或哪個小動物)來叫醒寶寶?還有哪些小動物也會叫?

(為幼兒豐富一種不易觀察的動物的聲音,如蛙鳴聲。)

3.播放水聲,先出聲音後出影象。

——寶寶起床了,他在幹什麼?

(可以引導幼兒說說寶寶在做哪些事,如:洗臉、刷牙、小便、大便,都會發出這樣的水聲。)

4.播放汽車聲,先出影象再出聲音。

——寶寶吃完早飯要上幼兒園啦。這個寶寶是坐爸爸的小汽車上幼兒園的,小汽車在馬路上會發出什麼聲音呢?

(可以延伸開來,引導幼兒說說“自行車的聲音”)

5.播放問候聲。

——到幼兒園了,老師要和小朋友相互問候。聽聽這是女孩在問候還是男孩在問候?

小結:瞧,寶寶的身邊有許多好聽的`聲音。

二、探索用瓶子發出聲音

——寶寶來到幼兒園,和老師、小朋友一起玩。老師這裡有個瓶子,你能讓它發出聲音嗎?

小結:瓶子只要碰到東西就會發出聲音。

——這裡有許多豆子,豆子和瓶子在一起會發出聲音嗎?是怎麼樣的聲音呢?

三、為“大鼓和小鼓”伴奏

教師播放歌曲《大鼓和小鼓》,有節奏地說說“我的瓶子有聲音”,引導幼兒感受音樂,並跟著音樂節奏搖瓶子。

——你們看, 這裡有兩隻鼓,一隻是大鼓,一隻是小鼓,我們用瓶子來學學鼓的聲音(邊唱邊用瓶子打節奏)

——大鼓和小鼓發出的聲音一樣嗎?怎麼用瓶子發出大鼓和小鼓的聲音?

2.幼兒分組搖瓶子,探索大鼓和小鼓的聲音。

——你是怎麼發出大鼓(小鼓)的聲音的?

3.教師引導幼兒在瓶中放入不同量的豆子,搖動瓶子來為大鼓和小鼓伴奏。

——我在瓶中放了一粒豆子,用力搖,發出的聲音像大鼓還是小鼓?

——豆子放得多,聲音會變響還是變輕?像大鼓嗎?

——你們放的豆子多,響亮的聲音像大鼓,我也要做大鼓(將瓶子裝滿豆子,搖動卻沒有聲音)。怎麼回事?,我把瓶子裝滿了豆子,為什麼沒有聲音?(幫助幼兒積累聲音產生的經驗)

小結:原來,要發出大鼓的聲音,豆子既不能太少,也不能太多。

四、分辨糖果發出的聲音

——(出示軟糖和硬糖) 猜猜哪種糖會發出大鼓的聲音?哪種糖會發出小鼓的聲音?(幼兒嘗糖果)

小結:硬的糖會發出大鼓的聲音,軟的糖會發出小鼓的聲音。

請幼兒分別選擇自己喜歡的糖果,演唱歌曲《大鼓和小鼓》

——喜歡吃硬糖的孩子,請你們唱大鼓的聲音,喜歡吃軟糖的孩子請你們唱小鼓的聲音。

——(出示棉花糖。)這種糖會發出大鼓還是小鼓的聲音呢?

教學反思:

幼兒天生就具有主動探索的精神,他們有無數的“是什麼”和“為什麼”的問題,這就是等待他們發現的“小祕密”。而教師要做的就是跟孩子一起去發現、去探索、去嘗試、去判斷,讓孩子們成為活動的主人。

幼兒園小班語言教案《聲音》3

活動目標:

1.引出幼兒對聲音的好奇,提高對聲音的辨別能力。

2.幼兒能完整的語句表達對聲音的感受與聯想。

3.鼓勵幼兒敢於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4.培養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活動準備:

ppt,聲音,圖片

活動過程:

1.教師問與小朋友們打招呼

師說“小朋友上午好,小朋友們喜歡大森林麼?”

幼兒說:“喜歡!”

2.匯入活動

師說:“好!老師今天帶你們去大森林裡看動物,大森林裡面有許許多多的小動物,小動物今天在開大會,但是小朋友們都知道小動物的聲音麼?下面,我們一起來找一找哪個是小動物的聲音好不好?”

3.活動難點,引導幼兒主動發出動物的聲音

PPT點小喇叭,分別有小狗,小貓,小鴨子,小青蛙的聲音。

每個聲音之後,幼兒回答正確會有相應的小動物出現。

師說:“小朋友們真聰明!”

播放PPT,師說:“那上面的小動物的聲音你們知道麼?”

(讓幼兒活躍的發言,並表揚他們)

師說:你們真棒!你們還知道有哪些動物的聲音麼?

播放ppt點選聲音

反思:

當然在活動中還存在著很多的不足,比如幼兒對讀本的分析還不夠;語言不夠精練、準確,同時,教師在活動中還應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觀察,有意識的提出一些能讓幼兒有不同想法的問題,鼓勵並引導孩子積極思維,這是培養孩子質疑能力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