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案

當前位置 /首頁/教案大全/幼兒園教案/列表

【精品】幼兒園大班教案範文10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精品】幼兒園大班教案範文10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彩繩遊戲發展鑽爬、跳躍等能力。

2、能聽口令和訊號做出相應的動作,並積極參加活動。

3、體驗與同伴輪流、合作遊戲的愉悅。

活動準備:

綵帶若干條(幼兒人數的一半)、音樂一段

活動過程:

1、出示彩繩,激發興趣。

T:大家看我帶來了什麼東西?你們想要嗎?請你們每人拿住彩繩的一頭回到原來的位置!

T:這麼多彩繩舉起來象什麼呢?

2、幼兒手拉彩繩一頭聽口令進行各種動作。

T:你們願意跟彩繩一起玩嗎?現在請你們站起來變成一個大太陽,怎麼變?(幼兒拉直彩繩圍成圓圈,教師抓住彩繩的中間並上舉。)

圍著圓圈聽口令走一走,跑一跑,跳一跳,學矮人走一走,學高人走一走,再走到中間來,跑回原地去。

3、遊戲“轉陀螺”

T:剛才好玩嗎?現在我們來玩一個更好玩的遊戲——轉陀螺,請你先看好我是怎麼玩的!(一邊說“陀螺陀螺轉起來”一邊讓彩繩往自己身上裹,再讓“陀螺陀螺轉回去”)

T:你們想玩嗎?請大家聽好我的口令,開始啦——(節奏由慢變快)

4、彩繩網下游戲

T:現在我要放手,我在下面玩羅!(在彩繩網下自由爬)你們想玩嗎?那誰來拉彩繩呢?

T:我有個建議:男孩子讓女孩子先玩,等會交換,男孩子兩個手各拉一根彩繩,好嗎?

T:女孩子去玩吧——

T:男孩子們立正——拿好彩繩,看好誰玩的花樣多。

遊戲結束請個別幼兒展示自己的玩法,再換男孩子玩。

5、彩繩網上游戲

T:男孩子們——,到我這來,請女孩子拿好彩繩跪下來。

T:你們看在彩繩上面可以怎麼玩呢?去試試吧——

後換女孩子玩

6、跳躍觸碰彩繩

請一半孩子把彩繩舉到最高,引導其他孩子想辦法用手去觸碰彩繩。

7、放鬆活動

T:你們今天玩得開心嗎?我們的彩繩也很高興,想翩翩起舞了,就讓我們一起舞動手中的彩繩(音樂起)——

T:真好!你們累嗎?我們的彩繩也累了,把他們放地上讓他們休息吧,你們可以和旁邊的小朋友互相敲敲背,揉揉腿。

反思:

體育活動深受孩子們的喜愛,但由於各方面的原因導致活動不容易組織好。作為一名新教師,組織好一次體育活動更是難上加難,但是我們應該發揚知難而上的精神,不斷地去思考、去實踐,力求幼兒能在健康領域有更好的發展。本次活動實施下來,孩子們很開心,但是我總感覺他們從中獲得的技能技巧方面的發展不多。難道我們的活動就純粹為了孩子們獲得一些快樂的精神體驗?答案是否定的。每個活動都應該能促進每一個孩子的某方面有所發展,特別是大班孩子,隨著他們的身心快速發展,他們的求知慾望很高,同時他們的潛力也很大,所以我疑惑活動中一些動作要求是否嫌低,為了提高動作難度,以促進幼兒更大的發展,我將活動內容調整如下: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知道成語故事,能夠理解成語故事的內容及寓意,對成語故事感興趣。

2、能用完整的語言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思、願意與他人交流自己的意見。

3、引導幼兒細緻觀察畫面,積發幼兒的想象力。

4、欣賞並理解故事,能在集體前複述故事。

活動準備:

1、"蛇"(長腳蛇)的圖片一張。

2、幼兒用書22~23頁。

3、掛圖《畫蛇添足》。

4、語言磁帶。

活動重難點:

理解成語故事的內容及寓意。

能用完整的語言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思。

活動過程:

1、出示"蛇"的圖片,引起幼兒的興趣。

(1)小朋友,這是什麼動物?你認識嗎?它和我們平時看到過的蛇有什麼不一樣嗎?引導幼兒觀察圖片,說說自己的看法。

(2)蛇為什麼會長腳呢?這裡邊有一個有趣的故事,題目叫《畫蛇添足》。

2、結合掛圖講述成語故事《畫蛇添足》,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1)你們知道什麼叫門客嗎?引導幼兒說說門客的意思。

(2)門客們得到一壺酒,他們商量要怎樣分配這壺酒?

(3)第一個畫完蛇的人喝到酒了嗎?為什麼?大家再聽一遍故事。

3、播放故事錄音,幼兒再次欣賞故事。

(1)為什麼先畫完蛇的人卻沒有喝到酒呢?引導幼兒說說其中的原因。

(2)你覺得他應該喝到酒嗎?為什麼?

(3)這個成語故事告訴了我們一個什麼道理呢?引導幼兒用完整的語言、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思。

(4)教師總結:這個故事不但有趣,還包含了深刻的道理,告訴了我們無論做如何事情都要實事求是,不賣弄聰明;否則,非但不能把事情做好,反而會把事情辦糟。

活動反思:

《畫蛇添足》是一篇諷刺寓言,有生動的喜劇情節,活潑風趣,讓孩子在輕鬆的閱讀中忍俊不禁,並從中體會其蘊含的道理。在進行到總結寓意的時候,我以幼兒的口吻設計寓意,做到通俗易懂,並鼓勵幼兒用完整地語言表達自己的意思。

小百科:這個故事諷刺了那些做事多此一舉,反而得不償失的人。後以“畫蛇添足”比喻做多餘的事有害無益。也比喻虛構事實,無中生有。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遊戲目標

1、幼兒對線條圖能展開豐富的想象,促進幼兒發散性、求異性思維的發展。

2、幼兒能清楚地將想象出的詞語運用到語言活動中。

3、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4、願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錶達自己的想法。

遊戲準備

組合圖兩人一幅,木珠兩人一筐。

遊戲方法

1、兩人一組,輪流看線條組合圖,說出像××,並利用××詞彙說一句完整的話。說對者可得一枚木珠,得木珠多者為勝。如:我看這幅圖有點像“駱駝”,駱駝喜歡在沙漠中生活。

2、猜拳決定看圖說的先後次序,輪流進行。一次只能說一個詞,一句話,說對者才可獲得木珠。每次所說的詞與句子都不能重複或雷同,每次所說的詞要有一定的根據和道理。

活動反思

這節課從一開始設計的個人操作到課程的遊戲化再到層層的為目標設計環節我一共上了五次中間修改了四次,當然確實受到了一些啟發。

首先我認識到了自己的一些不足之處:

1、目標設計過於簡單。一節好的課程設計需要老師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為基礎,瞭解幼兒的生活經驗,潛移默化的引入課程並昇華幼兒的經驗,我在設計中忽略了幼兒的以實際經驗為基礎而再提高的能力。

2、環節設計中幼兒操作目標單一。在教師評論中大家一致認為老師說的不清楚幼兒也能完成操作,可想而知環節設計過於簡單,那麼操作對於幼兒來說根本沒有挑戰性也就沒有發展。

3、教學中教師自身的表現:語言過於重複、羅嗦、對於孩子的回答沒有及時的給於評價鼓勵、教室的提問語言不精確、環節過度突然、教師指導語不明確、環節設計沒有遊戲貫穿、國小化傾向嚴重。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設計思路:

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喜歡動物是幼兒的天性,但幼兒缺少和動物接觸的機會。另外,午睡是幼兒園一日活動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從幼兒衛生學的角度出發,午睡是為了保證幼兒充足的睡眠時間,使大腦得到充分休息,增強抵抗力,促進幼兒的生長髮育,同時要求教師在組織幼兒午睡時,不能強迫幼兒入睡。我發現平時總有個別幼兒不喜歡午睡,且在睡眠前和睡眠時有一些不良的習慣動作,如挖鼻孔、咬被子、趴著睡、蒙著頭睡等。因此從幼兒的興趣出發,以幼兒的生活經驗為基礎,結合班級的實際情況,我設計本次活動。通過這個活動,讓幼兒瞭解幾種常見動物的睡眠方式及其重要性,能模仿幾種常見動物的睡眠姿勢,同時通過對動物睡姿的瞭解,知道人睡覺的一些衛生常識,懂得養成良好睡眠習慣的重要性。

活動目標:

1、樂意與同伴交流經驗,萌發探究動物奧祕的興趣。

2、能模仿幾種常見動物的睡眠姿勢。

3、初步知道和了解幾種常見動物的睡眠方式及其重要性。

活動重點:

初步知道和了解幾種常見動物的睡眠方式及其重要性。

活動難點:

能模仿幾種常見動物的睡眠姿勢。

活動準備:

動物午睡PPT、幼兒睡覺圖片、背景音樂。

活動過程:

一、音樂匯入,激發幼兒興趣。

播放音樂《搖籃曲》,帶領幼兒入場。

教師:“你們聽了剛才的音樂有什麼感覺?”。

幼兒:“很優美、想睡覺......”

教師:“森林裡的幼兒園開學了,長頸鹿老師也經常給小動物們播放這個音樂當作睡眠曲,可是小動物們聽了是怎麼做的呢?”

二、出示PPT,探索發現,想象體驗,引導幼兒探索動物的睡眠方式及其重要性,並模仿。

師:你看到了什麼動物?它在幹什麼?

幼:我看到了小狗......,它在睡覺......。

師:它在睡覺嗎?它是怎樣睡覺的?它為什麼要這樣睡覺?

幼:......

集體小結:

小狗:趴著睡覺,耳朵挨著地,只要一有動靜,馬上就能醒來。

金魚:睜著眼睡,因為它沒有眼瞼。

貓頭鷹:只有一隻眼睛是閉上的,另外一隻眼睛是睜開的,它的警惕性可高啦!

馬:站著睡覺。有敵人的話可以很快逃跑,若馬躺著睡覺表示生病了。

烏龜:縮到殼裡睡,保護自己。

小結:動物的睡眠方式是和它們的外形特徵、生活習慣以及生活環境有著密切聯絡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生存,更好地保護自己。

三、引入生活

師:小朋友們平時是怎麼睡覺的?

幼兒談論交流。

觀看幼兒睡覺圖片,引導幼兒學習正確的睡眠方式,使其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

教師:正確的睡覺姿勢應該向右側臥,頭枕枕頭,小手放好,腿微蜷……你們年齡小,每天需要睡眠的時間很多,只靠晚上的睡眠時間是不夠的,因此中午還要再睡一會,這樣,大腦才能休息好,小朋友就會少生病,身體更健康。如果你午睡時,實在睡不著,也應該保持安靜,不影響他人午睡。

四、遊戲鞏固

《天黑了》動物睡覺模仿秀

小朋友們想不想模仿動物是怎樣的睡覺的呀?

播放音樂《搖籃曲》,請幼兒自由模仿動物們睡覺,教師詢問。

五、活動延伸

播放音樂《火車開了》,帶領幼兒開著小火車把所學到的知識分享給其他的小朋友。

課後反思:

動物的世界千奇百怪,孩子們對著新奇的事物有著濃厚的探究慾望。另外,午睡是幼兒在園一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從幼兒衛生學的角度出發,午睡是為了保證幼兒充足的睡眠時間,使大腦得到充分休息,增強抵抗力,促進幼兒的生長髮育。同時也有要求教師在組織幼兒午睡時,不能強迫幼兒入睡。我發現平時總是有個別孩子不喜歡午睡。有的孩子入睡前有一些不良的習慣動作,如:挖鼻孔、摸眼、咬衣服、踢被子、纏繞頭髮等。因此,從孩子的興趣出發,以幼兒的生活經驗為基礎,我們組織了《動物是怎樣睡覺的》活動。在活動中我嘗試讓孩子們從自己的生活經驗和了解的知識中尋找答案,如因為小魚沒有眼瞼,要睜著眼睛睡覺;貓頭鷹睡覺睜著一隻眼睛,是為了捉老鼠,還有警惕有沒有敵人等等。找不到答案的,教師引導孩子去思考,去想像。如:馬、象、牛、鹿為什麼要站著睡覺?有的說,如果敵人來了,便於很快逃跑;有的說,它們的身體太大了,躺下去,再爬起來,不方便;還有的說,能夠馬上醒來,隨時準備出發。最後,引導孩子們瞭解動物睡覺方式的不一樣是為了保護自己。幼兒在邊觀察中學學動物的睡覺姿勢,特別是對"縮"、"倒掛"、"趴"這幾個詞進行了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學學做做這幾個睡覺的動作。在教學中幼兒的積極性始終保持著,每一分鐘都能跟隨著老師的引導和提示,對各種動物的睡眠姿勢都能很好的掌握,這在後面的遊戲中可以看得出來。遊戲《天黑了》,就是讓幼兒在模仿中鞏固瞭解不同動物的睡覺姿態。最後,讓幼兒自己動腦想想其它動物是怎麼睡覺的?請幼兒回家後,在父母的協助下了解其它動物的睡眠姿勢,然後將結果與其餘幼兒共享。讓幼兒把探究的熱情帶回家。從這個教學活動中幼兒的掌握情況來看,活動是成功的,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到了許多平時很難接觸到的知識,但是,從整個活動的開展來看還是存在著一些問題,比如:在提問時,孩子們回答最多的是"我不知道",儘管我在課前發動家長一起收集有關動物睡眠方面的圖片,設想讓家長在收集的時候能帶領著孩子進行一些簡單的瞭解,便於幼兒在課堂上發言講述,但是沒有想到家長在收集的時候只是完成老師佈置的一項任務,自管自的在網路上下載一些圖片,忽視了跟幼兒一起學習的機會。這也給我在以後的家長工作進行了一次提醒:在利用家長配合的同時,要跟家長進行交流和溝通,讓家長了解我讓家長配合的意圖,讓家長助教不流連於形式。本節課的活動過程,我設計了情境匯入、欣賞探索、想象體驗、引入生活四個環節。

一、情境匯入通過小朋友午睡的圖片匯入,迅速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發幼兒主動探究的興趣。讓他們思考,人要睡覺,動物需要睡覺嗎?

二、欣賞探索

1、出示小馬睡覺的圖片,引導幼兒發現"小馬是站著睡覺的"。並要求幼兒用肢體動作隨著老師的朗誦進行表演。

2、出示實物小金魚,讓幼兒觀察小金魚是怎樣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的,特別提醒幼兒觀察金魚的眼睛,原來"金魚是睜著眼睛睡覺"的,幼兒都情不自禁地表演起來。

三、想象體驗出示小刺蝟圖片,發現小刺蝟縮成刺球睡覺,引導幼兒進行模仿,並鼓勵幼兒進行大膽想象"它為什麼要縮成刺球睡覺呢?""原來,是為了保護自己不受其它動物的傷害。""那你還知道哪些動物的睡姿?"鼓勵幼兒大膽想象,結合身邊的小動物,模仿小動物睡覺的姿勢,加深對動物特徵的瞭解。活動中我關注每個幼兒,使每個幼兒都有表現的機會,充分發揮幼兒的探索精神和培養幼兒樂於表達的心理。

四、引入生活在模仿了小動物睡眠的方式後,我引導幼兒進行討論:"這些睡眠方法適合我們嗎?"我及時地把握教育的契機,引導幼兒互相交流"什麼樣的睡眠方式才適合我們?"得出了,我們是要躺著睡覺的。整個活動上下來,我以"平視"的眼光走進了孩子的心靈世界,蹲下來和孩子一起觀察動物,從孩子的視角去看待他們眼中的世界,達到了"視覺融合",形成了"興趣共鳴",幼兒產生了活動興趣。同時作為幼兒的合作伙伴,我們之間產生了資訊的互動,我沒有以一種指揮官的身份命令幼兒回答"動物的睡眠方式,也沒有以灌輸的方式把"真理"傳給孩子,而是以一種"故事"的方式,引導幼兒發現問題,獲得知識。但在整個活動中還存在著一些不足,時間過長了,這個活動,由於我自己上上太投入了,幼兒呢,也相當的有興趣來進行探討,所以時間上我沒有把握好。在遊戲環節呢,部分幼兒不能很好的遵守遊戲的規則,音樂停了有的幼兒還在動,在今後的活動中要加強這方面的訓練。生活中還有什麼遇冷、遇熱膨脹的現象。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認識半圓形,能正確區分半圓形和其他圖形。

2、感知半圓形的基本特徵,初步體驗半圓形和圓形之間的關係。

3、對圖形感興趣,培養幼兒對圖形的觀察能力和分辨能力。

活動準備:

1、一個較大的圓,中間有切割線,能分成兩個半圓;小丑圖片。

2、大小不同的半圓若干,三角形、正方形、圓形等圖形若干。

活動過程:

一、認識半圓形

1、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好朋友,你們看看是什麼啊?

2、你們看看老師手上拿的是什麼啊?引導幼兒說出圓形名稱。

3、看清楚哦,老師現在要變魔術了。

4、將圓形拆開成兩個半圓形,提問:現在看老師把圓變成了什麼形狀,你認識嗎?引導幼兒發現圓形變成了兩個一樣大小的半圓形。

5、引導幼兒大膽地說說,生活中有哪些東西像半圓形。

二、找出半圓形

1、為了歡迎小朋友,老師還帶來了一幅畫,一起看看吧。

2、在老師的的道具中,哪些是半圓形的?數一數,一共找到了幾個半圓形。

3、認識了半圓形,老師想請你們幫我玩具,老師有許多形狀不一的玩 具,請你幫他把半圓形的都找出來。

4、幼兒操作,教師觀察指導。

三、摸摸半圓形

1、我們一起來摸摸半圓形,和他做好朋友吧。

2、引導幼兒觸控半圓形的邊角,感知半圓形的特徵。

3、猜一猜,如果把兩個半圓形並在一起會變成什麼呢?

4、遊戲:製作缺少半圓形的道具,然後邀請小朋友來用半圓形給他們補上。

四、圓圓和半圓

1、觀察討論,為什麼有的好朋友手中的半圓形拼起來會變成圓形,有的不 能?

2、共同:兩個大小一樣的半圓形才能拼成圓形。

3、找一找:帶著已有的半圓,從眾多半圓中找到一樣大小的半圓,並拼一 拼看看能否成為圓形。

4、師幼共同驗證,跟半圓寶寶再見,結束課程。(來源:)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喜愛文學作品,體驗貓變大後發生的趣事。

2.能隨故事情節展開想像,嘗試續編故事。

3.大膽地參與討論,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與想法,發展求異思維。

4.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

1.圖片

2.已簡單瞭解酵母的作用。

活動過程

1.看看越變越大的貓。 ——幼兒分散自由結伴欣賞圖片,教師啟發幼兒重點觀察圖中貓的變化。 ——引導幼兒說說:你看到了什麼?小貓有什麼變化? ——這是一隻麵包房裡的貓,它為什麼會變得越來越大?讓我們聽聽故事吧!

2.聽聽麵包房裡的貓的故事。 ——傾聽故事第l節至第7節。 ——小貓莫格的家在哪兒?它是怎麼變大的? ——小貓是怎樣越變越大的? 它變得像什麼?(幫助幼兒理解莫格在逐步變大) ——引導幼兒討論:你覺得小貓變大好不好?會發生什麼事?為什麼? ——莫格越變越大,麵包房裡都裝不下它了,它只好住到外面去了,你們猜它會碰到哪些事呢? ——傾聽故事後半部分。 ——洪水來了,是誰救了大家?它是怎樣做的? ——雖然莫格的變大,給大家添了不少麻煩,可是,也正因為它的變大才擋住了洪水,救了大家。

3.編編有可能發生的故事。 ——變大的莫格還會遇到哪些事呢? ——引導幼兒大膽想像莫格變大以後發生的`事情。 ——幫助幼兒整理續編的故事情節。(如:提示幼兒小貓變大後還會變小嗎?會發生哪些事情呢?)

活動建議

1.活動後,提供角色指偶投放到區角,讓幼兒跟著錄音講講故事,也可根據自己續編的內容,自制指偶在區角中操作講述。

2.活動中,也可讓幼兒用肢體(藉助身體的伸展)來表現小貓吃完酵母后,越變越大的形體,體驗變化的樂趣。

附:麵包房裡的貓

胖麵包師每天早晨很早很早就起床去做麵包。他先在麵糰裡放上酵母讓麵糰慢慢脹起來,越變越大,再放到爐子裡去烤成麵包。

莫格是胖麵包師養的小貓,每天早上都到麵包房去捉老鼠。捉完老鼠,它就趴在爐子邊上打瞌睡。

這幾天,外面總是下大雨,小貓莫格追老鼠,淋得全身都溼透了。

胖麵包師心疼地用毛中把莫格擦乾,把酵母放到牛奶裡讓莫格喝下去。麵包師說:“莫格,你受涼了,吃一點酵母就不會感冒了。”莫格喝了有酵母的牛奶,又趴到爐子邊上打瞌睡。

睡著睡著,莫格的身體脹起來,越變越大,越變越大。

一開始莫格變得像綿羊一樣大。

後來它變得像馬一樣大。

再後來莫格變得像河馬一樣大。

莫格越變越大,麵包房裡都裝不下它了。莫格只好住到外面去。它擋在馬路上,汽車開不了,人也走不了。

麵包師只好帶著莫格往城外走去。他們走到一個山谷的河邊,莫格餓得走不動了。

麵包師回去把麵包和麵團都拿來給它吃,莫格吃了以後,身體又脹起來,變得像一頭大象了。

教學反思:

大班的孩子開始有自己的觀點和辯駁別人的傾向了,所以當故事中有矛盾衝突點時,我給予了他們辯論的機會,最終孩子的辯論分為兩派:認為莫格變大是好事的說:莫格可以用自己的身體擋住洪水,保護人們。

認為莫格變大是壞事的說:莫格會影響交通,會把房子撐破,會把別人都食物都吃完等等。通過辯論這種互動形式,孩子們瞭解了對方的理由,給了自己另一個思考的方向,讓孩子們潛移默化中學會如何傾聽分析別人的意見和想法,同時也讓孩子看待問題也變得更為全面了。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活動內容:

Wake up!冬眠的動物醒來啦!

  設計思路:

這幾天,我們正進行著有關“春天”的活動。今天的這個活動就是圍繞“春天的動物”中冬眠的小動物進行的。孩子一開始就非常喜歡小動物,加上我們為孩子設計了“春天來了,冬眠的動物醒來啦!”這個版面(可以自由拉動牆壁上的小動物)因此他們對冬眠的小動物有了更大的興趣。午睡時,葉晨小朋友問起了“小豬冬眠嗎?”戶外活動時王宇劼問起了“小蝸牛冬眠嗎?”孩子們從家裡收集了許多資料,有的帶來了從網上下載的資料,有的帶來了毛絨玩具,還有的帶來了有關冬眠動物的故事……因此,我設計了本次遊戲活動,目的讓幼兒瞭解更多的有關冬眠的動物。

  活動目標:

1、通過遊戲,瞭解哪些動物是冬眠的。

2、嘗試在遊戲中說說英語,體驗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幻燈片、冬眠動物版面、動物頭飾、春天歌曲

  活動過程:

  一、說說最近我們忙著做件什麼事情?(尋找哪些是冬眠的小動物)說說你找到的冬眠的小動物有哪些?

  二、觀看幻燈,師生討論

討論幻燈片中的小動物是否冬眠(其中有爭議的地方可讓幼兒問問客人老師或在“小問號”內記錄)

  三、遊戲《Wake up!冬眠的動物醒來啦!》

1、個別遊戲

玩法:幼兒對紙袋裡的小動物說些有關春天的話,然後把冬眠的小動物拉出來。

2、集體遊戲

玩法:幼兒做冬眠的小動物,教師做叫醒小動物的人。聽到“冬天來了,許多小動物開始冬眠啦!”幼兒做睡覺狀。聽到“春天來了,冬眠的動物醒來了。小青蛙,Wake up!Wake up!”小青蛙就做醒過來的樣子。然後再去把其它冬眠的動物叫醒。直至所有的小動物都醒過來。

規則:冬眠的動物聽到“wake up!wake up!”才可醒來。叫醒小動物的人要說一些有關春天的話。 《語文教案-有趣的尾巴》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感受心臟的跳動。

2、用言語、動作表現心跳和心臟的部位。

3、瞭解保護心臟。

4、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並尊重同伴的講話。

5、嘗試用線條記錄實驗結果,並能用恰當的詞彙進行描述。

活動準備:

心跳“咚咚咚”課件、鼓一個、心型卡片若干張。

活動過程:

1、心跳舞蹈

(1)聽迪高樂曲,跳“兔子舞”。

(2)把手放在心臟處,感受心臟快速、劇烈的跳動。

2、心跳“咚咚咚”

(1)怎樣表現心臟的跳動?

(2)用象聲詞(咚咚咚、撲通撲通)用身體語言、拍手、跺腳表現心臟的跳動。

3、心臟什麼樣

(1)心臟什麼樣?心臟對身體的作用?

(2)觀察心臟圖片,瞭解心臟構造。

4、誰的心臟跳的快,誰的心臟跳的慢。

我們的心臟有時跳的快,有時跳的慢,看看圖片中的人,誰的心臟跳的快,誰的心臟跳的慢。

(1)觀看課件(拍球、打羽毛球、睡覺、看書、游泳)

(2)通過圖片瞭解運動能使心臟跳動頻度加快。

(3)心臟如果跳的太快,它會難受,怎樣讓心臟更健康?

5、學習兒歌《小小心臟功勞大》

小小心臟功勞大,輸送血液全靠它。

要想讓它更健康,常吃水果和蔬菜。

適當鍛鍊和休息,它會變得更強壯。

6、和心臟寶寶玩遊戲

玩法:

幼兒手持心型卡片,當教師快速敲鼓並大聲喊:“心臟寶寶跳起來了”,幼兒則快速跳動,當鼓聲放慢速度教師喊:“心臟寶寶休息了”,幼兒則快速坐回原位。

7、結束活動

做小鳥飛動作,離開活動室。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的重點應該是認識心臟及其作用,活動中我出示了心臟的圖片,並引導孩子仔細觀察心臟,進而引出它的作用,總結心臟的作用是把血液送到我們身體的每一個地方。在第一部分匯入的時候我引導他們瞭解心臟的位置,第二部分為“大家一起來跳舞”,隨歡快的音樂自由地舞蹈。

最後總結:心臟非常重要,如果跳的太快,或者很慢很慢它都會難受,所以我們要好好保護心臟。這樣動靜結合的教學孩子們還是很樂意接受的。

不足之處:

幼兒在用語言和肢體動作表現心臟的跳動的時候還沒有完全領會。只是重複其他幼兒的語言和動作。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瞭解端午的來歷和習俗,如:吃粽子、插艾草、划龍舟。

2、瞭解粽子的各種口味。

3、樂於參與端午節的活動。

4、知道端午節是幾月幾號。

活動準備:

插艾草、划龍舟的圖片,各種粽子圖片。

活動過程

一、出示划龍舟的圖片,引出活動主題。

1、出示圖片:小朋友,你們知道圖片上的人在幹什麼嗎?什麼節日人們會舉行划龍舟比賽呢?(讓幼兒知道是端午節。)

二、瞭解端午節的來歷與習俗。

1、你們知道端午節是怎麼來的嗎?

2、請幼兒說一說。

3、講述〈屈原的故事〉,讓幼兒瞭解端午的由來:端午為什麼要划龍舟呢?老師講述划龍舟的來歷。

4、展示艾草圖片,讓幼兒初步瞭解插艾草的原因:你們知道端午節除了吃粽子、划龍舟之外,還有什麼風俗習慣嗎?

5、帶領幼兒學習簡單的端午兒歌:五月五,端午到,吃粽子,插艾草,划龍舟呀真熱鬧。

三、結束活動。

1、表揚上課認真的幼兒。

教學反思:

活動前幾天,老師們就已經給孩子們講解了許多關於端午節習俗。孩子們被老師講述的故事感動著,其中最為孩子們津津樂道和印象深刻的就是“屈原的故事”,通過老師的講解,孩子們瞭解了端午節的來歷及意義,瞭解了我國傳統的風俗習慣及文化。

我們開展這樣的活動,目的是讓孩子們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通過活動的開展,小朋友們都知道了農曆五月初五是一家人團聚的日子,有吃五黃、掛五端、染紅蛋、佩香包、賽龍舟、品粽子的習俗。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鼓勵幼兒積極地參與活動,在遊戲中獲得愉快地情感體驗。

2、讓孩子們在活動中能與同伴相互合作,用自己感興趣的方式大膽地表演。

3、養成大膽用色、均勻塗色的良好習慣。

4、培養幼兒耐心完成任務的習慣,享受摺紙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錄音機、錄音磁帶。

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

提出與幼兒一起去郊遊,討論用什麼方式去公園,以孩子們的決定做隨意的動作進“公園”。

二、請幼兒與同樣商量合作表演公園裡的景物。

三、提出問題,並進行表演。

1、你們放過風箏嗎?都見過怎樣的風箏?(幼兒自由回答)

2、風箏是怎樣放的?(請個別幼兒上來表演)

3、教師與幼兒一起合作放風箏。

4、教師與全體幼兒配合放風箏。

四、根據自己的經驗,通過想象表演發生各種情況的風箏。

提問:風箏在天空中飛,有時候會發生一些情況,都會發生什麼情況呢?(幼兒自由回答)

同時請幼兒與老師一起進行表演。鼓勵幼兒能大膽地上來,並能邀請自己的同伴共同合作。啟發幼兒想出不同的表演方式。(例如:掛在大樹上、纏繞等等,選擇一兩種為表演重點)

五、請聽課教師與幼兒互動,表演放風箏的遊戲。

延伸活動:

1、探討並表演另一些可能發生的情況,想出解決的方法。

2、小組合作來裝飾大風箏。

課後反思:

聽了張老師的活動,我深深感到她是一位創造型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師生關係融洽得就像一首音樂詩,一個眼神,一個動作,絲絲笑意,都給孩子們信心和勇氣,使音樂融入了幼兒的學習之中,開啟心智,抒發情感,激起想象,引導創新,使每一個孩子在活動中都能愉快而和諧地成長。現在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談談我的感受。

激勵幼兒主動自信地參與活動。

在音樂活動中首先要滿足幼兒自我表現的需要,可是以往的教育活動中,總有部分是“老演員”,有一部分是“觀眾”,那些有天賦的幼兒經常有機會參與活動,而那些發性格內向的幼兒膽小、自卑不願意參與活動。張老師為他們設計小步遞進的階梯,提出合適的要求,使教學個別化,使每個幼兒能按各自的步調向前發展,在“最近發展區內”獲得提高。如:一開始,她提出帶幼兒去郊遊,這一幼兒感興趣的話題,孩子們便能很快地投入到活動中,老師再提出一個簡單的問題讓幼兒回答,我們乘什麼交通工具去公園玩?孩子們便能根據自身的生活經驗說,有的孩子說乘三輪車,有的孩子說乘公共汽車,有的孩子說騎自行車,孩子們說的各不一樣,老師請孩子們商量一下這麼多人一起去的話,用什麼交通工具,孩子們馬上說出了應該是乘公共汽車去。張教師說,那麼我來當司機,你們乘我的公共汽車一起去吧,孩子們便在輕鬆愉快的音樂聲中投入到活動中。在去公園的路上我們要過橋,要鑽山洞……孩子們便在張老師的引導下輕鬆自然地運用動作來表達遇到的各種情況。到了公園了,我們會看到什麼?孩子們擺出各種造型,來說一說在公園裡我們會看到什麼,孩子們便很自然地三三兩兩組合起來,擺出各種不同的造型——“小橋”“小活動,需要合作才能完成。張老師在活動中請幼兒兩人一組來表演放風箏的情景,把個體的創造和群體的合作交往緊密地連成一個整體,既尊重幼兒個體發展,又注意群體合作交往。通過合作表演,培養了幼兒分工合作的社會精神,幫助幼兒與人交往,學習“擺脫自我”,而從“他我”關係中獲得最初的人生經驗,使合作交往過程充滿和諧的樂趣,幼兒建立了自信,在群體中相互適應、配合和協調,並學會被人接受自我,獲得成就感。

正如曹冰潔老師所說的:“音樂教育不是要把孩子培養成小歌唱家、小演奏家,而是要對孩子進行一定的教育,是為了培養人。用音樂教育來陶冶孩子的品格和品德,發展全心全意的音樂才能,培養其對音樂的興趣與愛好,有欣賞音樂的能力及藝術趣味,所以應著重在培養孩子感受和理解音樂,在全心全意力所能及的程度上用音樂創造性地表達自己的情感與體驗,而不應過分強調技巧訓練,追求龐大的演出場面和完滿折演出效果,享受音樂的美,通過自己的不斷地探索、嘗試、表現音樂,最終獲得全面發展。”而張老師的活動就是培養幼兒感受和理解音樂的活動,使每一個孩子都能很投入地參與活動,滿足幼兒自我表現需要,激發幼兒的創造能力和合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