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案

當前位置 /首頁/教案大全/幼兒園教案/列表

關於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集合8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8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關於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集合8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這本圖畫書故事溫馨,情節曲折,視角非常生活化,讀來讓人會心一笑。似曾相識的事情,讓人不由自主想起自己小時候的經歷。孩子經常會有不喜歡吃的東西,比起生硬的說教,這個故事裡的熊爸爸、熊媽媽、熊爺爺、熊奶奶的做法很值得我們學習。小熊的心理轉變非常孩子氣,也非常自然,這將會讓許多孩子喜歡上這個可愛的、和自己很像的熊寶寶。

這本圖畫書始終貫穿著溫暖的愛和關懷,看得人心裡軟軟的、香香的,這也許就是作者送給我們的最好禮物吧。

活動目標

感受小熊家溫馨快樂的氣氛以及故事緊張曲折的情節。

理解故事,知道究竟是誰吃了小熊的粥。

學習動詞"搖""放""採""吃"。

活動準備

生活經驗準備:幼兒已有吃粥的生活經驗並瞭解"魔鬼"的意思。

教材教具準備:《誰吃了我的粥》圖畫書一本、視訊展示儀一臺、微波爐一臺,小碗與小勺每人一套,甜粥每人一份。

活動過程

1. 引起興趣,匯入話題。

(1)教師出示盛甜粥的小盆,詢問幼兒:你們吃過粥嗎?喜歡吃嗎?

(2)教師往粥中加蜂蜜和葡萄乾,引起幼兒興趣,並告訴他們:這是小熊的粥喔!想知道小熊吃掉它了嗎?

(3)配班老師扮演的小熊把粥端走了。

2. 講述故事,引導幼兒理解故事情節,感受故事緊張曲折的節奏。

(1)教師和幼兒一同翻看圖畫書,共同認知故事中的人物:小熊、熊媽媽、熊爸爸、熊爺爺、熊奶奶。

(2)講述《誰吃了我的粥》。

在每一次小熊去老樹樁那兒的時候,請小朋友猜測:他的粥還在不在?被誰吃了?

引導幼兒體驗小熊的粥兩次被"魔鬼熊"吃掉以後的那種既緊張又有點捨不得的複雜心理。

(3) 再次講述故事,引導幼兒用動作理解故事。

模仿故事中小熊的表情,感受小熊從不喜歡粥到喜歡粥的心理變化。

模仿故事中的動作:"搖頭""採果子""爬上樹張望""放在外面""噝溜噝溜地吃粥",熟悉故事有趣而曲折的情節。

教師提問:究竟是誰吃了小熊的粥?

3. 分享"小熊的甜粥",體驗吃粥的快樂。

配班老師扮小熊端著粥出來,在微波爐中熱一下,請大家分享。

延伸活動出去一起玩"魔鬼熊和小熊"的遊戲。

場地:沒有障礙的道路兩條。

材料:大塑料碗人手一個,漿果樹若干(用塑料飲料瓶裝飾而成)、小橋、石頭路、山洞。

規則:幼兒按意願分別扮魔鬼熊和小熊,誰先跑到對面的樹樁處(用凳子代替),捧起大碗"噝溜噝溜"地吃粥,誰就勝利了,就可以拿到老師事先放在那兒的獎品。

活動反思

1. 活動目標

一開始,我們把本次活動的目標設定為:幼兒自主閱讀,初步理解故事內容,充分體驗小熊一家的幸福和諧,理解家長對孩子深沉的愛。後來,通過討論,我們認為,《誰吃了我的粥?》這本書的內容和教育價值對於3歲左右的幼兒來說有些複雜和深奧,情感目標定得較大,在幼兒沒有深入理解故事內容的時候,這些情感得共鳴是無法傳遞到的。於是我們及時進行了調整。調整後閱讀活動的教育目標是:幼兒自主探索故事過程,初步理解故事內容,認識到“厭食”是不好的生活習慣,初步理解全家人對小熊的愛。

根據目標,我把此次閱讀活動調整為三個階段完成,也就是三個課時。把“充分體驗小熊幸福和諧的家庭氛圍的同時,理解家長對幼兒深沉的愛”放在最後一個課時,將小熊幸福和諧的家庭氛圍的情感體驗遷移到幼兒自身的情感當中,幫助他們理解家長對自己深沉的愛,並鼓勵他們用自己的話向父母表達感恩之情。

2. 活動開場白

在以往的繪本閱讀活動中,老師習慣於這樣開場:“今天我給小朋友們帶來一個好聽的故事。”這樣的開場往往導致教師和幼兒不能把閱讀活動和故事講述、看圖說話區分開來。閱讀活動的目標是培養幼兒的閱讀興趣和閱讀習慣,並不是單純地讓幼兒掌握一個故事,學會看圖講述。

我園關於繪本閱讀的理念是“讓閱讀成為一種習慣”,習慣的養成並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每天堅持,讓活動持續地開展下去。這一點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沒那麼容易。首先,每天要有固定的閱讀時間,還要保證在固定的閱讀時間裡讓幼兒有新鮮的閱讀體驗,所以每次活動的開場顯得尤為重要,既要抓住孩子的心,還要把這種閱讀理念滲入幼兒的心裡。基於以上的閱讀要求,我結合幼兒的心理特點,為閱讀活動起了一個固定的名稱——“閱讀故事屋”,並且根據幼兒對咒語的特別偏好,設定了一個閱讀咒語“故事屋,故事屋,開門吧”。經過幾次實踐,我們改良成一個固定的“圖畫書閱讀屋”開始儀式,就是活動開始時師幼共同的開場白。

我們發現,幼兒非常期待每次繪本閱讀之前的這個開場,也因此而對閱讀活動表現出很高的興趣。同時,開場的這一環節不僅能幫助幼兒做好閱讀前的心理準備,還建立了良好的秩序感,讓幼兒帶著一顆愉悅心開始閱讀。

3. 重點環節設計

本次閱讀活動的第四個環節,即“片斷賞析”環節是調整過的,一開始的安排是,播放重點頁面PPT,讓幼兒通過自己對圖畫的理解,找出線索,並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在實施過程中,我們發現,小班幼兒雖然已具備一定的觀察和理解能力,能夠大致讀懂故事,但他們的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不能支援他們對自身理解的順利表述,因此這個環節師幼之間產生不了有效的互動,進而導致幼兒注意力不集中,參與積極性低。於是,我們重新做了調整,一邊播放畫面,一邊教師朗讀。圖文結合的閱讀方式,使幼兒對圖畫和內容的理解更加清晰,增進了幼兒的閱讀自信心的同時,也大大增強了幼兒的語言組織能力。這樣一來,幼兒參與的積極性有了很大的提高,並且能夠在歸納故事大意的時候說出“因為小熊不愛吃粥,所以家人才把粥放到了樹樁上讓魔鬼熊吃”這樣的話。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能夠按照長短、粗細、大小的差異進行正逆排序,初步感知序列中物體的相對性和可變形。

2.引導幼兒能夠發現生活中有規律的事物,並能進行記錄。

  活動準備:

粗細不同的金箍棒、長短不同的九齒釘耙、大小不同的芭蕉扇等卡片每人一組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三樣寶物,請你們猜猜有什麼?匯入。

二、基本部分:

1.出示第一件寶物:金箍棒

(1)請幼兒說出金箍棒的名稱、作用、特徵

(2)出示一組金箍棒的圖片,請幼兒說出相同以及不同點。

(3)讓幼兒按照由粗到細、由細到粗的順序分別進行排列,驗證,並說出排列的規律。

2.出示第二件寶物:九齒釘耙

(1)請幼兒說出九齒釘耙的名稱、作用、特徵

(2)出示一組九齒釘耙的圖片,請幼兒說出相同以及不同點

(3)讓幼兒按照由長到短、由短到長的順序分別進行排列,驗證,並說出排列的規律。、

3.出示第三件寶物:芭蕉扇

(1)請幼兒說出芭蕉扇的名稱、作用、特徵

(2)出示一組芭蕉扇的圖片,請幼兒說出相同以及不同點

(3)讓幼兒按照由大到小、由小到大的順序分別進行排列,驗證,並說出排列的規律

4.遊戲:排排隊

教師請幾名幼兒玩遊戲,另外找出一名幼兒為這些小朋友排隊並說出是按照什麼規律進行排隊的,遊戲進行兩次。

5.遊戲:誰的尾巴長

(1)出示掛圖:誰的尾巴長,請幼兒說出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2)教師引導幼兒說出:幾號的猴子尾巴第幾長?

三、結束部分:

讓幼兒觀察生活中有規律的事物,教育幼兒要細心觀察,並養成做記錄的好習慣。

  活動反思:

本節活動是一節大班科學活動,主要是鍛鍊幼兒能夠根據物體的不同差異進行正逆排序,我在整節活動的進行中把主動權交給了孩子們,讓孩子們自己探索、發現規律。其次,遊戲活動也加深了幼兒的掌握,提高了課堂的活躍氣氛。整節活動是層層遞進的關係,讓幼兒一步步進行掌握能理解的更紮實。

活動後有幾點不足現總結一下:

1.在讓幼兒排列後驗證時沒有讓幼兒多說排列的規律,以至於出現幼兒會排列但說不清楚排列的規律,這是在以後課堂中應加強的。

2.課堂的時間掌握不夠好,在操作環節時間不宜太長

3.老師的語言還要加強簡潔,能夠有力的去引導幼兒的語言需要加強。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認識傳統節日中秋節,知道它的來歷及有關習俗。

2、體驗分享、合作的快樂。

3、能自信地在同伴面前大膽講述、表現。

活動準備:

1、有關月亮的電子圖片、動畫、故事傳說。

2、活動前與一起佈置活動室,懸掛月亮變化圖。

3、與老師一起準備:月餅、水果、賀卡等。

活動過程:

1、猜謎:“有時落在山腰,有時掛在樹梢,有時像只圓盤,有時像把鐮刀。”請你猜猜是什麼?

出示圖:月球,講講月亮的變化(陰晴圓缺)。

2、介紹中秋節的來歷:古時人們將一年分四個季節,八月正好是秋季的一個月叫“仲月”,八月十五是這個月間的一天,所以叫秋節。這天晚上,月亮最圓最亮,人們吃果實賞月,也希望生活像月亮一樣圓圓滿滿。

師:中秋節還有很多美麗的傳說和故事,請小朋友講一講。

3、欣賞人們怎樣過中秋。

1)請小朋友說說你們在家裡是怎樣和爸爸媽媽一起過中秋節的?

2)那你們還知道其他地方的人是怎樣過中秋節的嗎?播放相應資料:人們是怎樣過中秋的。

4、吃月餅,共同分享快樂。

1)師:你們知道人們用什麼方式慶祝中秋節?老師還知道,小朋友最愛吃月餅,今天大家帶來了各種各樣的月餅,那就請你來向大家介紹一下你的月餅吧。

2)教師簡單小結,月餅的分類3)欣賞歌曲《爺爺為我打月餅》、樂曲《春江花月夜》(或看VC),邊聽音樂邊分享月餅,體驗與同伴、老師一起過節的快樂。

5、互送賀卡,學說祝願的話。

6、延伸活動:鼓勵幼兒回家制賀卡,並與同伴互送電子賀卡(在家長的幫助下)。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一、活動目的:

1. 初步瞭解簡單的統計的方法,並能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2. 敢於嘗試和探索,學習分類和統計,並能通過圖表感知數量的多少。

3. 引導幼兒用繪畫和簡單的圖表記錄探索的過程和發現。

二、活動準備:

1. 4個小貨架、商品若干(如文具類:水彩筆、鉛筆、寫字板、膠泥;餐具:杯子、盤子、碗、勺子;食品類:糖果、麵包、樂百氏奶、牛奶;水果類:蘋果、梨、香蕉、柚子;數量在10以內,分裝於籃子裡)。

2. 幼兒人手一份:遊戲棒、三角片、圓片一籃(數量分別在10以內)、水彩筆、白紙1張、統計表1、統計表2人手一張張、夾板一張、統計員標誌牌一塊。

3. 磁性黑板1張,大統計表1張;新年小舞臺場景佈置(中國結1個、燈籠8個、娃娃2個、腰鼓4個);新年老人1名,禮物若干;

三、活動過程:

(一)、嘗試,探索統計的方法

設定懸念,以神祕客人讓老師考考小朋友引題。請幼兒用自己的方法在白紙上記下自己籃子裡的遊戲棒、三角片和圓片的數量,嘗試統計的方法。

師:(用神祕的口吻)小朋友,告訴你們一個好訊息,有一位你們非常非常喜歡的客人要來和你們玩,想不想知道是誰呀?我先不告訴你們,不過,他想考考我們班的小朋友,看看你們能不能將籃子裡的各種物品的數量點數清楚並用又整齊有清楚的好辦法記錄在白紙上。然後他就會來和我們玩的,想不想見到他呀?那我們就趕快行動吧。

(二)、初步瞭解統計的方法。

(1)、交流與討論:你是用什麼方法記錄下來的?並一一展示有代表性的幼兒作品(有圖畫記錄、圖畫加數字記錄等),教師適當評價幼兒記錄方式的優缺點。最後展示表格記錄,說明表格記錄的優點(整齊、明確、容易比較多少)

(三)、遊戲:小小統計員

(1)、請幼兒分組為新年老人的小小超市整理貨物並在畫有物品簡圖的統計表上(見統計表1)記錄貨架上各種貨物的數量。

師:好了,我們已經完成了這位神祕的客人的任務,我們一起數1,2,3,他就會來的。他是誰呀?

新年老人:小朋友們很能幹,真會想辦法。我正準備開一個小小超市呢,小朋友,我剛進購了這麼多的貨,你們能幫幫我嗎?幫我整理並統計一下這些貨物吧。

師:小朋友們願不願呀?那我們分組行動吧。我們一定要幫新年老人的貨物擺得整整齊齊的,記錄的清清除楚的。

(2)、幼兒分組檢查記錄的結果。

(3)、每組派一名幼兒向新年老人彙報記錄的結果。

(4)、教師小結。新年老人給幼兒頒發“小小統計員”的標誌。

(四)、情景遊戲:統計新年小舞臺的物品

(1)、請幼兒數一數,記一記舞臺上各種物品的數量,鼓勵幼兒自己大膽設計物品標記並用表格統計出來。向新年老人彙報記錄結果。

師:新年老人邀請請小朋友參觀新年小舞臺,走,我們看看去,有什麼?是什麼形狀的?如果我們要記錄可以怎麼畫?我們乾脆把它統計下來。

(2)、幼兒在空白統計表(見統計表2)內自由統計舞臺佈景的種類與數量。

(五)、新年老人分發禮物。活動結束。

活動自評:在引導幼兒的學習過程中,我力圖打破以往的幼兒數學學習以看和聽為主,而操作大多是為了驗證老師傳授的知識;打破孩子們意識中“教師是知識的來源”、“教師是真理的化身”,讓孩子們通過動手動腦,面對真實,與真實接觸,探索解決問題,真正接觸到數學知識。在幼兒探索和嘗試的過程中,力圖讓幼兒更多地通過真實的問題情景產生運用數學來解決問題的需要,並且親自實踐,發現數學和學習數學。活動中幼兒的積極性高,在十分生活化的情境中反覆體驗了統計的樂趣和意義。

設計思路:

根據幼兒好動,喜歡操作的特點,我為幼兒提供活動材料,讓幼兒在操作中嘗試自己列出得數是4的加法算式,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

活動目標:

1、複習得數是3以內的加法,4以內數的組成。

2、通過創設情景,讓幼兒在操作過程中嘗試自己列出得數是4的加法算式,嘗試自編得數是4的加法應用題。

3、使幼兒進一步理解兩個部分數的交換關係。

4、培養幼兒分析推理能力,思維的敏捷性及幼兒動手嘗試的精神,訓練幼兒運算速度和準確性,激發興趣。

活動準備:

3以內加法算式卡、數卡4,蘋果、梨圖片4張,每個幼兒4個蘿蔔,4朵花,蘑菇圖片4張,兔媽媽、小兔頭飾,佈置好活動場景。

活動過程:

隨《十個數字跳舞》音樂,做手指遊戲。

一、 複習得數是3以內的加法,複習4的組成

1、遊戲“開火車”複習得數是3以內的加法。

我們班的小朋友都很喜歡看動畫片,《動畫城》節目你們看過嗎?動畫城裡的聰明屋有位金龜子姐姐,她呀今天邀請我們到聰明屋去做客,她呀要看一下誰是最聰明的小朋友,現在我們就到聰明屋去吧!怎麼去呢?我們坐火去吧!我們的火車幾點開?(出示加法題卡)嘿嘿!我們的火車幾點開?我們的火車2點開……。

2、遊戲“又有蘋果、又有梨”複習4的組成

嗚…….火車開到了聰明屋,看看,金龜子姐姐他們拿什麼來招待我們呢?匯出“又有蘋果又有梨”的遊戲,一個蘋果幾個梨?(3個)……。

3、遊戲“對數”

剛才小朋友們對得真好,老師也來考考你們,我們來對數,舉起你們的小小手,我出1,你出幾?(3),1和3合起來就是4……。

二、創設情景,在操作中嘗試寫出得數是4的加法算式

金龜子姐姐說:“你們都很聰明”,現在我要請你們到智力迷宮玩,去智力迷宮前,我們必須學會一種新本領才能去,學什麼本領呢?

兔寶寶,我是兔媽媽,我告訴你們一件高興事兒,我們種的蘿蔔豐收了,請兔寶寶跟著媽媽到地裡去拔蘿蔔,每個寶寶拔4個蘿蔔,自己分一分,看有幾種分法?(個別回答,老師演示)拔了這麼多蘿蔔,我們把蘿蔔搬回家,搬的時候要聽媽媽的指揮,看看兩隻手上的蘿蔔一共有多少根?(4根),你們用什麼方法算出來的?(加法),怎樣列出這個加法算式,請兔寶寶將它寫在答題卡上,寫的時候,字要寫大一點,不然兔媽媽看不清楚,(兔媽媽幫助能力差的小兔講解列式)。

我們的蘿蔔豐收了,你們高興吧!我們來開個慶祝會吧!我們去採花來裝飾一下,我們每個寶寶都採到了花,一共採了幾朵(4朵),我們把手裡的花舉起來,看看兩隻手上的`花交換位置合起來還是幾朵花?(4朵),兩隻手上的花雖然交換了位置,但是它們的和沒有變,請兔寶寶將加法算式寫在答題卡上,寫完之後把答題卡舉起來,小兔互相檢查一下你寫對了嗎?

今天,我們學會了新本領又可去智力迷宮玩,來,我們鼓鼓掌、嘿嘿,我真棒!

三、活動延伸

金龜子姐姐還想看看哪個小朋友最愛動腦筋,用老師提供的蘑菇圖片,自己試著編加法應用題,注意編加法應用題要講一件事,出現兩個數,提一個問題,問一共有多少?合起來是多少?

編應用題又是一樣新本領,會編的小朋友很能幹,不會編的也不用著急,下次老師要教你們編加法應用題的新本領。

活動自評:

從活動中發現,幼兒對操作很感興趣,幼兒有創新意識,但少數幼兒還是不會寫出算式,我認為對於這些幼兒,老師日常活動中多加以個別指導,他們一定會成功。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背景

自從兒童劇《天線寶寶》播出以來,一直深受小朋友們的喜愛,從人人會哼唱主題曲到天線寶寶的娃娃、書包,印有天線寶寶圖案的衣服,就連作業本上、身上、手上也都貼滿了天線寶寶的貼紙。每看過一集《天線寶寶》以後,第二天小朋友們就會來問我:“你知道昨天拉拉和的西發生了什麼事嗎?”一會兒一群小夥伴就聚集在一起,談論起昨天的兒童劇來,好不熱鬧。說起孩子們那種對《天線寶寶》的忠愛程度,簡直難用一個“迷”字來概括。看到孩子們如此感興趣,我萌生出以“天線寶寶”為主題,設計一堂動手做的活動。在此活動之前,我班已進行了收看《天線寶寶》VCD,閱讀了相關的書籍,還開展了“天線寶寶”的繪畫活動,孩子們的積極性、創造性也不斷的得到了提高和發展。在前幾次活動的基礎上,我打算再次設計相關的延伸活動,利用生活中各種常見的廢舊材料,鼓勵幼兒充分展開自己想象,一同設計自己心目中天線寶寶的形象,在動手操作、相互合作的過程中,培養創造意識,使他們的興趣得到進一步的滿足。

  一、 幼兒發展情況

我班的幼兒樂於接受新事物、新資訊,能利用身邊各種可再次利用的資源製作一些物品或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因此創新意識比較強烈,動手製作能力也較強。師生經常一起收集各種廢舊材料,選取幼兒感興趣的主題,創造創新的機會,讓孩子們大膽製作。一件件富有創意、與眾不同的作品由此誕生,使幼兒的動手能力、創新能力不斷提高,並形成我班幼兒的一大特色——善於動手製作。但由於我班幼兒的好勝心過於強烈,團結意識相應顯得有些薄弱,重於突出自我的成就,很少關注他人,因此合作的作品和相應顯得少些。在設計這堂課程時,我把團結合作也作為一項教育目標,貫穿與整堂課程內容,在發展幼兒的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的同時,也不忘培養孩子們的團結合作精神。並能在一次次的活動中形成一種習慣,成為我班的優良傳統。

  二、 活動目標:

1、嘗試利用各種廢舊材料創造性地進行製作裝扮天線寶寶,發展動手能力及創新能力。

2、在寬鬆的情境中,讓幼兒體驗動手做,遊戲樂的情緒。

3、初步培養幼兒在遊戲中的集體觀念、合作意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 活動準備:

1、 磁帶《天線寶寶》、錄音機

2、 製作材料:快餐盒、掛曆紙、布料、瓶蓋、塑料籮、舊鈴鼓、廢舊的紙盒、塑料插管、釉子皮、包塑電線等。

工具:剪刀、海綿膠、蠟筆

3、 佈置《天線寶寶》的活動場景。

4、 玩具:大板鞋、棋類、拼圖、諾米骨牌。

  四、 活動過程:

1、 創設情境,激發情感。

(1)師:上星期,小朋友的爸爸、媽媽到我們幼兒園來與小朋友一起做了什麼遊戲?今天老師把四位天線寶寶也請來了。

(2)欣賞情景表演《天線寶寶》。 師:他們有幾位好朋友組成?他們長得怎麼樣?

(3)師:今天我們大家自己動手來做天線寶寶好嗎?

2、 嘗試利用廢舊材料製作天線寶寶。

(1)介紹各種幼兒平時收集的廢舊材料,它們可以用來做什麼?

(2)製作“天線寶寶“教師巡迴指導。 鼓勵每一組天線寶寶之間相互合作,能力強的小朋友幫助動手能力弱的小 朋友,一起製作。 一組天線寶寶都完成以後,選擇遊戲材料共同遊戲,等待還沒做完的小朋友。

3、 創造性遊戲

(1)鼓勵幼兒嘗試使用體育器械:大板鞋,尋找四位小朋友共同行走的要決。

(2)比賽:《我的板鞋走得快》。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圖片,完整連貫的講述圖片內容,懂得遇事要多動腦。

2、理解詞:傘、推、勾、撐。

3、讓幼兒體驗到看圖講述的樂趣。

4、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能簡單複述故事。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引導幼兒學會觀察圖片,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難點:引導幼兒逐步用完整、連貫的語言講述圖片內容。

活動準備

實物:小紅傘一把。教學掛圖三幅。

活動過程

一、(匯入)出示小紅傘,激發講述的興趣。

1、看看我帶來些什麼?出示字卡(小紅傘):它是什麼顏色的?它有什麼用呢?它除了遮雨還可以幹什麼?

2、我們來看看小兔用小紅傘做了哪些事情?

二、出示掛圖,教師引導觀察畫面,並提問講述

圖一: 1、在這幅畫裡,你看到了什麼?

2、蘑菇房裡會住著誰呢?我們一起敲敲門。

3、今天的天氣怎樣?小兔子想出門應該帶些什麼呢?

4、小結

圖二:1、小兔子來到了什麼地方?碰到了誰?小兔子怎麼幫小刺蝟摘到果子呢?

2、小結

圖三:1、小兔子告別了小刺蝟,它又來到了什麼地方?發現了誰?小兔子想逃走,但已經來不及了,怎麼辦?小兔子怎樣才能躲過大灰狼呢?

2、小結

三、教師完整的講述故事一遍,幼兒仔細聽。

四、連貫講述

1、幼兒結伴連貫講述

重點引導幼兒描述小兔是怎樣用雨傘做事的。

2、個別幼兒講述

重點指導連貫講述三幅圖片。

五、情感體驗

你喜歡圖片中的誰,為什麼?

教學反思

根據《綱要》中指出: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嘗試描述簡單過程,發展幼兒表達的能力和思維能力。

一、創設了盡情表達的氛圍,注重為幼兒創設寬鬆的語言環境,始終以鼓勵的言行讓幼兒大膽想、大膽說,始終以讚許的口吻激勵幼兒,幼兒在我的鼓勵下思維開闊了,也不拘束了。

二、幼兒有了盡情的表達內容,我注重了讓幼兒主動觀察圖意,注重幼兒經驗的構建和指導,引導幼兒聯絡生活經驗、分析問題、討論交流。我還應用了遮眼法、談活法、討論法,提高幼兒的思維積極性和口語表達能力,引導幼兒遇事要多動腦筋的習慣。

三、用肢體語言幫助幼兒盡情表達,好動、好奇、好模仿是幼兒的特點,要幼兒較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去看圖、思考是難以做到的,在活動中我讓幼兒在講述時,加以自己的創造的情景表演,也使活動具有趣味性。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能在教師的引導下,感受門牌號與樓層、房間位置之間的對應關係。

2、能大膽參與操作,運用生活中的序數經驗為動物樓房設計門牌號碼。

3、在活動中體驗幫助小動物搬家的快樂。

4、體驗合作創編遊戲的樂趣。

5、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活動準備:

1、課件《小動物搬新家》,背景音樂。

2、三種顏色的火車票、大頭筆、背景音樂、站隊示範圖、地版顏色標籤動物樓房和門牌號。

活動過程:

一、匯入:播放課件,小動物邀請我們坐火車去它們家玩,請小朋友帶上火車票上火車。請幼兒根據火車票找到自己相應的位置,並報數說一說自己是第幾個,老師提問個別幼兒:請幼兒準確說出自己家樓層與房號?並與其他幼兒分享。

二、創設情境感受樓房的層與間之間的關係。

出示課件觀察樓房,說一說一共有幾層?每層是什麼顏色?每層有幾間?

三、嘗試給小動物設計門牌號碼,請幼兒分組將自己設計的門牌號碼展示在板上,教師鼓勵幼兒主動與同伴進行交流,老師巡迴指導,並小結。

四、開展遊戲《誰不見了》,請幼兒閉上眼睛玩捉迷藏遊戲,觀察哪一層哪一間的小動物不見了?鞏固幼兒認識空間位置關係。

五、二次設疑以及提高操作難度,引發新經驗。

老師引導幼兒幫助小動物們搬新家,將新的動物和門牌號放入對應的房間位置。小動物們感謝小朋友幫他們住進了新家,並希望小朋友經常來森林公寓做客。

六、遷移生活,拓展經驗出示冬季運動會方陣圖,請幼兒參考進行排隊。

教學反思:

利用多種感觀讓幼兒去認知事物是我們常用的教學方法。在活動中,我發現幼兒們的態度積極,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創造力也得到發揮。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8

大班泥塑活動:小小手鍊設計師

活動目標

1.練習鞏固球、柱、水滴等基本造型的塑型手法。

2.能創造性地運用、搭配色彩,設計造型多樣的手鍊。

3.嘗試通過多樣化排列球、柱、水滴等基本造型,設計出造型多樣的手鍊。

活動準備:白色塑型泥20克、其他色塑型泥各10克,手鍊實物或圖片。

活動過程

教師先出示多種造型的手鍊實物或圖片,鼓勵幼兒嘗試從串珠的顏色、形狀以及排列規律上簡單描述每串手鍊的特點。然後,請幼兒選出自己認為最漂亮的手鍊,並說明原因。最後,教師指出有些手鍊的串珠顏色搭配得非常美,有些手鍊的串珠排列得十分有規律……現在就請小朋友們當小小手鍊設計師,嘗試用塑型泥來設計色彩美麗、造型獨特的手鍊。

1.製作手鍊的串珠。教師請幼兒用各種顏色的塑型泥製作串珠的基本造型:球形、柱形、水滴形。在製作過程中,教師可鼓勵幼兒多用幾種不同顏色的塑型泥來製作每種造型,而且每種造型都應有大、小兩種不同的型號。比如對球形造型,教師可以指導幼兒用紅色、綠色、藍色塑型泥來製作,並且每種顏色的球形造型都包括大、小兩種不同的型號。

2.嘗試多形式排列串珠。教師請幼兒用做好的串珠嘗試設計漂亮的手鍊,在幼兒設計前教師可以提醒幼兒,請他們想想自己準備怎樣排列各種不同顏色、形狀、大小的串珠?這些串珠怎樣排列才漂亮?在幼兒排列結束後,請幼兒互相欣賞、評價對方的設計。(在這個環節,教師可以鼓勵幼兒採用不同的方式多次排列串珠,設計多種造型的手鍊。)在串珠風乾後,教師可和幼兒一起用線把串珠串起來,做成手鍊。教師可鼓勵幼兒用多種方式裝飾手鍊,如用泥塑工具刻畫花紋、用畫筆添畫等。

3.手鍊示例。

活動分析

1.豐富幼兒知識經驗,促使幼兒頭腦中“內在圖式”的積累。內在圖式指的是以資訊形式儲存在頭腦中的種種表象、概念,它是幼兒從事泥塑活動的原材料。比如,要設計新的手鍊,幼兒頭腦中就必須有手鍊的相關資訊存在,以及與設計有關的色彩和樣式組合方面的感知,否則就很難表現。因此,教師應通過多種途徑,豐富幼兒的知識經驗,擴大幼兒的知識面。

2.給幼兒創設審美環境,加強幼兒審美情感的體驗。要激發幼兒進行泥塑創作的動機,教師就必須先調動幼兒進行泥塑活動的情感因素。所以在泥塑活動中,教師應為幼兒創設一個輕鬆愉快的心理環境,讓幼兒有足夠的自由和信心,去獨立選擇與自己的活動目標相適應的材料,並按照自己的思路進行操作。同時,教師還應為幼兒創設充滿情感色彩的環境,使幼兒能夠積極主動地從事泥塑活動。

3.適時引導幼兒,培養幼兒的思維能力。在泥塑活動中,幼兒探索活動的意義遠大於做出一件作品的意義。在泥塑活動中教師要注意讓幼兒自主探索,培養幼兒的泥塑思維能力,引導幼兒對事物的形態、色彩、空間等要素組成的完整形象進行整體性把握。這有助於在幼兒頭腦中形成美的意象,為培養幼兒豐富的審美想象力、透徹的審美理解力和活躍的審美創造力打下基礎。為此,教師要多用提問、暗示、創設情境等方法對幼兒進行啟發和引導,以開闊幼兒的思路,引起幼兒進一步的思考,最終創作出富有創造性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