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案

當前位置 /首頁/教案大全/幼兒園教案/列表

【推薦】幼兒園教案範文錦集9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教案9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推薦】幼兒園教案範文錦集9篇

幼兒園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瞭解常見動物的特徵和習性。

2、增進喜愛動物的情感。

3、通過多媒體教學,初步理解《借動物》內容,記住故事的主要情節。

4、通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容。

活動準備:

1、課件《借動物》。

2、動物圖片若干。

3、圖片1)風箏飛到樹上2)球掉河裡 3)走鋼絲

活動過程:

一 、匯入主題。

這裡的動物不光讓人看,還往外借呢

二、欣賞課件

(一)第一部分,動物園為什麼要給老爺爺送猴子?

(二)第二部分,他要借什麼動物?為什麼?猜一猜。

(三)第三部分,動物園會給她送什麼動物呢?為什麼?

老師小結:不同的動物可以幫助人們解決不同的事情,。

(四)完整欣賞故事

三、觀察圖片

(一)出示3張圖片

動物園又接到4個電話,看看誰遇到了困難?如何解決?

(二)幼兒想象操作。

(三) 彙總幼兒操作結果,個別交流。

你請了哪個小動物?它幫助人們做了什麼事?

活動延伸:

你想借什麼動物?為什麼?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屬於學前兒童語言教育中的講述活動。該講述活動是說明性講述及創造性的看圖講述。通過環環相扣的活動環節,孩子們能夠運用已有對動物特徵的理解,幫助有困難的人選擇不同的動物。從中可見,在借動物的情境中,孩子們進一步瞭解和熟悉了動物的基本特徵和生活習性。

不足之處:

第二環節中,孩子想到了很多動物來幫忙,花費的時間比較長,建議去掉完整欣賞故事環節。

幼兒園教案 篇2

【活動設計思路】:

《綱要》中提出,關於開展幼兒科學活動的目的就是讓幼兒對周圍的事物、現象產生好奇心和求知慾,通過接觸體驗、表達感受和交流過程中知道探索的樂趣。水是我們身邊最熟悉的事物了,它無處不在甚至不可或缺,小朋友對水更是喜愛,又恰好遇上這炎炎夏日,於是用孩子最熟悉又喜歡的"水"設計了這個活動。利用感官教學、直觀教學、實踐體驗、交流的教學方式讓孩子系統地認識了水。

【活動目標】:

1、讓幼兒認識水、瞭解水,知道水的重要性。

2、讓幼兒節約用水,珍惜水資源。

3、通過活動激發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探索和求知慾。

【活動準備】:

多媒體、海綿若干、水桶、透明器皿、冰塊、桌子、金屬(小鑰匙)、小花灑、木塊【活動難點】:

孩子們對雨水的形成過程的理解,對此教師除了有簡明的敘述講解以外,還會利用道具進行簡單的演示,形象地解釋雨水形成的迴圈過程。

【活動過程】:

(一)匯入部分

1、教師組織幼兒輕鬆愉快地入場坐好。(音樂

)2、(播放雷電聲→雨聲)利用多媒體等道具營造夏天雷電雨時的氛圍,通過聲音刺激幼兒的聽覺感受。

3、教師提問:剛剛你們聽到了什麼聲音?會想到什麼?(引導幼兒說出打雷閃電的聲音、下雨的聲音)

(二)基礎部分

1、教師提問:

你聽過的雨聲是怎樣的呢?(霹靂啪啦、滴答滴答……)你們知道,雨水是怎麼來的嗎?想知道嗎?

2、水的形成--觀察圖片(雨水形成迴圈圖)教師用語:請小朋友們一起安靜地、認真地觀察這幅圖,答案就在裡面。

教師提問:告訴老師,你看到了什麼?

(教師給小朋友自主觀察與思考的時間,鼓勵小朋友動腦筋、積極發言)。

教師解說:雨水是這樣形成的-太陽熱烈的照射,地上的水受熱變成了水蒸氣,飄到了高空中遇到冷的空氣變成了很多小水滴,水滴聚集在一起變成我們看見的雲朵,當雲朵裡的小水滴越積越多,承受不了重量,就從天空中掉落下來,這就是我們看見的雨啦!你們看,就像這樣……(1)解說:把海綿當做雲朵,當雲朵裡的水分不多時,還很輕(讓幼兒感受海綿的重量)太陽照射下的空氣中充滿水分;(2)給海綿注入水分,解說:當雲朵中的水分聚集得越來越多的時候,就會太重,於是從天上落下來,這就是雨了。小朋友,明白了嗎?

(3)請個別小朋友體驗。

3、水的形態--冰

(1)教師用語:小朋友,水除了有液體、氣體的形態,還有其它形態,是什麼呢?(搖動裝有冰塊的盒子,引起小朋友的好奇心與思考,引導幼兒說出"冰")

(2)請小朋友摸一摸冰塊,說出感覺。(冷冷的)

(3)教師用語:水一經冷凍,就變成"冰"的狀態了。

(4)提出問題:冰又怎麼變成水的呢?(準備水的三態,讓孩子觀察與思考)4、水的作用教師引導:水這麼奇妙,它有什麼用呢?(喝、清潔、遊戲等等)與幼兒談話,適當利用語言和圖片引導幼兒說出:水可以……;可以用水……。讓幼兒自主思考,作出經驗談,知道水的用處很多,我們都需要水。

教師提問:小朋友,如果沒有了水會怎樣呢?

引導幼兒說出沒有水,生物都不能生存了,水非常重要。我們要珍惜水資源,不浪費水,可以怎麼做呢?(水龍頭關緊、洗菜的水可以用來澆花或者洗完衣服的水可以拖地等等)(三)結束部分1、水的遊戲操作遊戲準備:準備三個透明水罐、水、海綿、乒乓球三個遊戲玩法:把小朋友平均分成三組,在規定的時間內(音樂控制)讓每組幼兒輪流以接力的方式,用海綿吸水灌進透明水罐裡,看哪組收集的水最多,乒乓球浮起最高為勝。(教師示範一次)2、小結與提問水的`用處可真多,水除了可以喝,可以用來清潔,還可以玩遊戲呢!接下來老師要考考小朋友,請看清楚--演示:把金屬鑰匙和木頭放進裝有水的透明罐中,三種物體形成對比(浮、沉)。

提出問題,引起思考和探索:為什麼乒乓球和木塊會浮在水面上,而鑰匙卻沉下去了呢?還有什麼是能浮在水上的呢?請小朋友回家後,自己去尋找一個完整的答案,回來告訴老師。

幼兒園教案 篇3

設計思路:《大雨和小雨》是一節比較有趣的音樂課,很容易讓幼兒產生興趣。我在設計這節課的時候,先組織幼兒傾聽雨的聲音,讓他們回憶下雨的情景,感受大雨和小雨的不同。然後通過我的小結讓幼兒熟悉歌詞,為學唱歌曲做基礎。最後在遊戲版塊,通過五彩絲帶的輔助,讓幼兒更加理解歌詞,熟悉歌曲的旋律,激發幼兒的表現慾望。

活動實錄:

 一、帶入聲音,使幼兒產生興趣

1、教師播放“大雨和小雨”錄音,引導幼兒自由傾聽。

2、剛才你聽到了什麼聲音?(打雷和小雨的聲音)打雷後要幹什麼呢?(下雨)

3、下的是什麼雨呢?(大雨)

評析:在傾聽中分辨出大雨和小雨的不同,引起幼兒學習的興趣。

 二、初步嘗試用聲音、動作來表現大雨和小雨

1、下大雨的聲音怎麼樣的呀?(嘩啦嘩啦……)我們用能幹的小手來表示一下,誰來做一做?(儘量用誇張的動作來表示)我們再來用能幹的小手邊念邊做吧!(出示大雨圖片)

2、大雨下的可真大,慢慢地雨變小了!我們來聽一聽……播放小雨錄音。

3、小雨下的聲音是怎麼樣的呀?(淅瀝淅瀝……)小手也來表示一下吧!我們也來一起來念一念。(出示小雨圖片)

評析:直觀的教具容易引起小班幼兒的注意,用圖片來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內容,更好地為下一環節作好鋪墊。

 三、熟悉歌曲、大膽地表現大雨和小雨不同的強弱力度

1、大雨、小雨高高興興地從天上落下來,聽,它們還在唱著好聽的歌呢!(教師清唱歌曲一遍,唱出大雨、小雨的不同強弱力度)

2、它們唱的好聽嗎?大雨落下來時是怎麼唱的啊?小雨又是怎麼唱的啊?來,我們來唱一唱吧!讓幼兒嘗試唱歌。

3、讓我們再來聽一聽,聽聽看下大雨和下小雨的聲音一樣嗎?欣賞歌曲第二遍,感受大雨聲和小雨聲的不同。

4大雨唱的時候是響響的,小雨唱的時候是輕輕的。現在我們一起來唱一唱吧!(教師帶領幼兒完整唱兩遍,引導幼兒唱出強弱力度)

5、現在讓我們來學一學大雨和小雨,一邊唱一邊從天上落下來吧!(引導幼兒大膽表現大雨和小雨)

評析:在學唱中感受大小、強弱的力度,鼓勵幼兒在想唱,敢唱的基礎上,用肢體語言來表現歌曲。

 四、大雨和小雨

1現在老師來做大雨,請小朋友來做小雨,我們一起來做遊戲吧!但是有一個規則:唱大雨的時候用小絲巾用力揮,唱小雨的時候輕輕地揮。明白嗎?

2、教師先示範完整唱一遍。

3、全體幼兒一起邊舞邊唱。(兩遍)

4、大雨小雨們我們一起到外面去玩吧!(出活動室)

評析:在遊戲活動中,進一步感受歌曲和遊戲所帶來的快樂!

幼兒園教案 篇4

一、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瞭解及動手操作,使幼兒掌握理解海綿的效能,知道海綿的用途。

2、學習詞語:軟軟的、輕輕的、吸水、彈性等。

3、激發幼兒探索科學奧祕的興趣。

二、活動準備。

1、大型海綿積木一套。

2、各種形狀、大小不一的海綿塊若干。

3、廣口瓶子若干與幼兒人數同。

4、彩色顏料水每組一盤,毛線每組一團。

三、活動過程。

(一)匯入。

1、幼兒隨意的拼搭海綿積木。

2、教師提示幼兒摸一摸這種積木有什麼感覺,它和別的積木有什麼不同。

(二)展開。

1、教師:剛才大家玩了積木,誰能告訴老師這種積木和別的積木有什麼不同?

2、幼兒相互交談議論。

3、教師:你知道這裡面裝的是什麼嗎?(拉開拉鍊讓幼兒觀察)告訴幼兒這叫“海綿”。

4、教師:你在哪些地方見過海綿,請4—6位幼兒說一說見聞。

5、通過玩一玩,做一做,看一看,讓幼兒說一說,發現了什麼?

幼兒分組,每組桌面上放有大小不一、形狀不同的海綿塊、彩色顏料盒,廣口瓶子、毛線等。

教師巡迴觀察幼兒操作活動,提示幼兒思考,海綿寶寶能幹什麼?

6、幼兒活動10分鐘後,請幼兒說一說你是怎麼玩這些物品的,發現了什麼?

7、教師肯定幼兒的做法和語言表述,表揚做的好的幼兒。

(三)結束。

教師小結:

海綿能把顏料水變少,說明海綿能吸水,具有吸水的功能;我們能把海綿捏成一團或紮成蝴蝶,但鬆開後它又能恢復原樣,說明海綿有彈性。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海綿的用途也很廣,如我們做操用的體操墊、睡覺時鋪的海綿墊等。

四、延伸活動。

讓幼兒仔細觀察社會上、家庭裡還有什麼東西是用海綿做的。

幼兒園教案 篇5

設計思路:

大班的孩子已認識了中國國旗,但僅僅瞭解中國的國旗是不能滿足他們的好奇心的,在老師的鼓勵下和家長的幫助下,孩子們開始收集各國國旗的圖案,有的小朋友家裡買了世界地圖,有的買了插國旗的玩具,有的在書店找到了《世界國旗地圖冊》,還有的孩子和爸爸媽媽一起上網下載了許多彩色的國旗,通過收集國旗,孩子漸漸對國家、對七大洲、對地球的概況也有了一定的瞭解,於是這樣一節關於地球的活動產生了,通過這個活動,旨在讓幼兒瞭解:國旗→國家→七大洲→陸地(海洋)→地球這樣一種從屬關係。

活動的目的:

1、瞭解地球的大致概況,知道地球是由陸地和海洋組成,認識七大洲。

2、知道國旗代表一個國家,知道七大洲各代表國家。

3、培養幼兒探索問題、獨立思考和動手操作的能力。

教學準備:

(一)知識經驗準備:幼兒對世界上一些常見的國旗、國家已經有了一定的瞭解,如中國、美國、加拿大、英國、俄羅斯、巴西、澳大利亞。

(二)物質材料準備:

1、環境準備:主題牆面:《世界各國國旗》;幼兒繪畫塗色作品《各國國旗》;教室裡懸掛各國國旗卡片。

2、材料準備:立體世界地圖;PPT課件《地球板塊變化圖》;自制橡皮泥(麵粉、油、水)若干;盤子;水;中國、美國、加拿大、英國、俄羅斯、巴西、澳大利亞這些國家的小國旗外掛。

教學過程

(一)、運用中國國旗引出話題:

1、這是什麼?你們還見過哪些國旗?在哪裡見到的?

2、為什麼這些地方要掛國旗?是什麼意思?(國旗代表國家)

3、你們還知道哪些國家?

4、在我們的地球上有許許多多的國家,這些國家在什麼地方呢?

(二)、瞭解地球的概況。

1、出示立體世界地圖,幼兒觀察並說出,地球由陸地和海洋組成。

2、嘗試說出這些陸地的名稱。(七大洲)

3、

(三)、認識七大洲,知道七大洲與代表國家的關係(從屬關係)。

1、演示PPT課件《地球板塊變化圖》,用講故事的形式幫幼兒理解七大洲與地球的關係。(七大洲從屬於陸地,陸地從屬於地球)。

故事梗概:地球有七個孩子,其中歐洲和亞洲是一對雙胞胎兄妹,大家親密地住在一起,有一天,七個孩子決定分家,歐洲和亞洲首先分開,然是非洲、北美洲、南美洲、澳洲和南極洲。然後這些洲都有了自己的孩子——國家,但是因為南極洲太冷,所以沒有國家。

2、看後提問:地球有幾個孩子?他們的名字各是什麼?這些洲有沒有自己的孩子?嘗試說說這些洲有那些孩子?

(四)、啟發幼兒運用自制橡皮泥和水製作地球的七個孩子和海洋,並將小國旗外掛放入正確的洲。

延伸活動:瞭解陸地的概況(高山、湖泊等)和海洋的概況(海島、火山等),嘗試用橡皮泥表示。

四、課後反思:

此次活動教師敢於嘗試和創新,活動設計層次強、內容新。但由於時間倉促、幼兒年齡特點等方面的原因造成如下缺陷:

一:關於國家和七大洲的關係太難,幼兒無法理解和掌握,以至於將這兩個概念混淆。

二:用水、油、鹽和麵粉製作的橡皮泥太溼、粘手不易操作。

三:PPT製作的太死板,不夠生動,應進行修改,加上聲音效果。

幼兒園教案 篇6

設計思路:

《樹和喜鵲》是一篇比較簡單的散文詩,活動的關鍵是讓孩子們理解散文內容,所以活動設計時從情感出發,通過初步幫助幼兒瞭解了“孤單”是一種消極情緒。同時,通過關注幼兒生活實際,聯絡實際經驗,並加以恰當的引導“孤單”是一種情緒體驗,在自己的實際生活中找出了許多“孤單”的體驗。環節中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在幼兒需要幫助時教師提供一些語言表達上的支援性幫助,真正體現幼兒的主體性。活動的第三環節在提升經驗的基礎上用繪畫和表演的方式,讓樹和喜鵲也擁有很多朋友,幫助樹和喜鵲排解孤單。同時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也讓幼兒體驗到了幫助他人的快樂。

活動目標:

1、藉助散文詩內容,聯絡實際生活情景理解體驗孤單,並能用語言表達出來。

2、在生活中會自己排解孤單,體驗和朋友在一起的快樂。

重點:

理解體驗孤單,並能用語言表達。

難點:

生活中自己排解孤單的方法。

活動準備:

1、掛圖一幅(可轉換表情的樹[孤單、快樂],兩隻喜鵲[孤單、快樂])。

2、畫紙若干,記號筆、剪刀、雙面膠、油畫棒。

3、音樂:《夢幻曲》(體現孤單)、《小步舞曲》(體現快樂)。

教學重難點:

用語言表達生活中的孤單。

活動過程:

一、看圖片、聯絡實際生活經驗,初步體驗“孤單”。

1、(出示圖片)小朋友看,這裡有什麼?

2、呀!它們表情怎麼樣呀?它們為什麼傷心難過的?

3、理解詞語“孤單”。

4、教師配樂朗誦散文詩第一段。

二、孤單的樹和喜鵲——欣賞散文、進一步理解孤單,並表達排解孤單的方法。

1、你是不是也感覺到樹和喜鵲很孤單?

2、我們肯定也有孤單的時候,告訴大家你什麼時候也覺得孤單的?

3、孤單時你有什麼好辦法可以讓自己變得不孤單呢?

4、當我們有好多朋友在一起時就不覺得孤單了,可是樹和喜鵲還是那麼孤單,我們來想辦法幫幫它們吧。

三、幫助樹和喜鵲趕走孤單——動腦筋想辦法,體驗朋友在一起時的快樂。

1、有什麼辦法能使大樹和喜鵲不再孤單呢?

2、讓我們來幫樹種上許多樹朋友,再添上更多的小鳥和鳥窩,讓喜鵲有更多的朋友,這樣它們就不會再孤單了。

2、幼兒繪畫大樹和小鳥,並黏貼在大圖上。

3、有了這麼多的樹,每棵樹上都有鳥窩,你們猜猜會發生什麼事情呢?

4、完整欣賞配樂散文詩《樹和喜鵲》。

附:散文詩《樹和喜鵲》

(夢幻曲)從前,這裡只有一棵樹,樹上只有一個鳥窩,鳥窩裡只有一隻喜鵲。樹很孤單,喜鵲也很孤單。

(小步舞曲)後來,這裡種了好多好多樹,每棵樹上都有鳥窩,每個鳥窩裡都有喜鵲,樹有了鄰居喜鵲也有了鄰居,每天喜鵲們都嘰嘰喳喳地在樹林裡飛來飛去,快樂地唱歌、跳舞、做遊戲。樹很快樂,喜鵲也很快樂。

幼兒園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豐富對蛋的認識經驗,感受蛋與我們生活的關係。

2、體驗蛋的不同表現情趣,樂意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發現。

活動過程:

匯入部分: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紅袋鼠袋子,看看裡面有什麼寶貝?

請小朋友摸一摸會有什麼寶貝?(把摸出來的蛋放在塑料杯裡)(幼兒說的都是雞蛋)

基礎部分:

1、做遊戲,把這些但從大到小排一下

2、這些蛋都一樣嗎? 有什麼不一樣?顏色 名字 形狀

3、知道了形狀,知道了名字,一起看看它們的媽媽出示PPT(有蛋和與之對應的媽媽)

4、(1)有沒有比鵝蛋更大的蛋,鴕鳥蛋哪見過 出示鴕鳥蛋(讓幼兒摸摸,敲敲,看看)

(2)有沒有比鵪鶉蛋更小的蛋,蜂鳥蛋,英國博物館像黃豆那麼小

5、蛋開啟有什麼東西(蛋清和蛋黃)

6、哪些吃的裡面有蛋?

出示PPT

結束部分:回去找找看有哪些東西有蛋

還可以做藝術品(出示PPT)

評課:這節課目標都達到了,幼兒的興致也很高。老師以實物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讓幼兒從視覺、觸覺等多方面瞭解蛋的種類。介紹了一些少見的蛋來拓廣幼兒的知識面。老師的語言生動,富有親和力,教態很好。

幼兒園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嘗試用不同的容器裝不同的沙子製作沙錘,在做做玩玩中瞭解沙有乾溼、粗細的區別。

2.通過自主操作活動,激發探索慾望,培養判斷、分析能力。

3.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4.活動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和幫助別人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塑料瓶、玻璃瓶、廣口瓶、緊口瓶、小紙杯(均帶蓋子)、乾溼兩個沙池。

2.膠帶紙、漏斗若干、鏟子若干、音樂《王老先生有塊地》、沙錘兩個。

活動過程

一、提出問題

(一)出示兩個沙錘:這是什麼?它為什麼會發出聲音?

(二)激發幼兒製作沙錘的興趣,問:你打算怎麼做?

二、自主探索

(一)請幼兒自選容器裝沙。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你用什麼東西裝沙?可以用什麼東西幫助你更方便地裝沙?

(二)裝好後提醒幼兒把蓋子擰緊,尤其是紙杯蓋子容易鬆動,必要時由老師幫助固定。

三、共同探究

(一)請幼兒比較自己和同伴所做沙錘的聲音。為什麼會有不同的聲音呢?

(二)老師分別取樣品帶領幼兒進行比較

1.對裝沙多少不同的兩個沙錘,猜一猜聲音會不會一樣?(沙的多少不同,聲音就不同)

2.容器相同、聲音不同。為什麼會不同?裡面的沙會有什麼不一樣呢?(引導幼兒觀察、比較乾溼沙和粗細沙的不同)

3.容器不同,它們的聲音會一樣嗎?哪一個更好聽?(裝沙的容器不同,聲音就不同)

四、再次總結

沙的多少不同,聲音就不同;幹沙和溼沙的不同、粗沙和細沙的不同;裝沙的容器不同,聲音就不同。

五、自由表現

幼兒拿著自制的沙錘隨著音樂邊唱歌邊打沙錘,體驗成功帶來的快樂。

自我反思:

1.從幼兒感興趣的活動入手,以遊戲的形式開展此次活動,符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

2.在活動過程中,我能以參與者、引導者、支持者的角色出現,幫助幼兒在不斷髮現,不斷探索,不斷對比中瞭解沙的特性。

3.活動中我能根據幼兒的需要適時地給予指導,使每個孩子都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發展,個個都能享受到成功帶來的快樂。

4.活動過程中,我作為幼兒遊戲合作者的角色體現不夠,幼兒自主探究和自由表現的時間和空間也不夠,在今後的教學中有待進一步調整和改進。

5.我應該在活動前增加一些玩沙的經驗。瞭解一些有關沙的知識,從而在活動中更好地通過自己的行動來感染幼兒,指導幼兒,師幼互動的效果會更好。

6.操作材料還應注意分類投放,活動後指導幼兒收拾整理好遊戲材料,養成幼兒做事有始有終的良好習慣。

幼兒園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在正確感知7以內數量的基礎上學習比較7以內數量的多少;

2.學習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樣多變成一樣多;

3.在遊戲中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4.培養幼兒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習慣。

5.引導幼兒對數字產生興趣。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在日常生活中幼兒已會辨認1-7的數字;會正確區分紅色和藍色。

2.物質準備:教具:1——7的數字卡;多媒體課件;遊戲音樂。學具:紅、黃、藍、紫色小魚若干包裝錯誤的小魚若干份(卡紙中間寫有1——7中的任意一個數字,卡紙邊上貼上與中間數字不一樣多的小魚);籃子8個。

活動流程:

一、出示釣魚圖片,激發幼兒活動興趣

T:你們知道他們在幹什麼嗎?你有沒有釣過魚?

T:今天,我們就一起來釣魚吧!

二、遊戲一:釣小魚(紅色),會準確說出小魚總數(數量儘量控制在7以內)

1.老師講解“釣魚”遊戲的規則和要求。

T:我們的籃子裡有紅色和藍色的小魚,我們一邊跟著音樂一邊釣紅色的小魚,紅色小魚的頭和尾巴連在一起,音樂停止後,我們的小朋友就停止釣魚。

2.幼兒數數自己釣了幾條紅色小魚?

T:音樂停止了,請你們數數自己一共釣了幾條紅色小魚?

3.請個別幼兒說說自己釣的小魚數量。

T:請你來說說你釣了幾條魚。

4.老師舉1——7的數卡,每舉一個數卡,請釣了相應數量小魚的幼兒站起來展示一下。

T:老師這裡有1-7張數字卡片,我每舉一個數卡,請釣了相應數量小魚的幼兒站起來展示一下。

5.教師總結:小朋友都很厲害,都知道自己釣了多少條紅色小魚。

三、遊戲二:變小魚,學習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樣多的變成一樣多

1.幼兒嘗試把自己的紅色小魚變得跟老師的一樣多

(1)老師出示自己釣的一串紅色小魚(數量為5),請幼兒一起數一數,老師釣了幾條紅魚?

T:老師和你們一起釣了幾條魚,我們一起來數一數,老師釣了幾條紅魚?

(2)比一比

T:請你們比一比自己釣的小魚數量和老師釣的小魚數量,誰多?誰少?

(3)幼兒操作,老師個別指導。

T:開動你們的小腦筋,怎樣把你的紅色小魚數量和老師的一樣。

(4)展示幼兒作品,請幼兒說說自己用什麼辦法把小魚變得跟老師的一樣多?

T:你來說一說,你是用什麼辦法把小魚變得跟老師的一樣多?

(5)老師小結(豐富詞“添上”) ,幼兒回答鞏固知識。

T:你釣了3條小魚,添上2條就有5條小魚了。請你來說一說你是怎樣把小魚變的和我一樣多的?

2.師生釣藍色小魚

(1)師生在音樂聲中比賽“釣魚”,(遊戲規則同上面釣紅魚的規則)。

T:剛剛我們釣了紅色小魚,現在請你們把小魚放在桌面上。但是我們的籃子裡還有藍色的小魚,我們再一起釣藍色的小魚吧!

(2)音樂停的時候,停止“釣魚”,請幼兒輕聲、快速地數數自己釣了幾條藍色小魚?

T:音樂停止了,我們快速的數數自己釣了幾條藍色小魚?

3.幼兒嘗試把自己的藍色小魚變成和老師的一樣多

(1)老師出示自己釣的藍色小魚,數量為3。

T:我們再一起來數數老師釣了幾條藍色小魚?

(2)引導幼兒想一想,用什麼辦法把自己釣的藍色小魚變得跟老師的一樣多?

T: 怎樣把你的藍色小魚數量和老師的一樣?

(3)幼兒操作,老師指導。

(4)請幼兒說說自己用什麼方法把藍魚變得跟老師一樣多?

T:你來說一說,你是用什麼辦法把小魚變得跟老師的一樣多?

(5)老師小結。(豐富詞“去掉”)

T:你釣了5條小魚,去掉2條就變成3條小魚了。請你來說一說你是怎樣把小魚變的和我一樣多的?

4.幼兒練習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自己的紅色小魚和藍色小魚變得一樣多

(1)請幼兒比一比老師的紅魚和藍魚,誰多?誰少?

T:我們一起來看看,老師釣的紅魚和藍魚數量一樣嗎?誰多?誰少?

(2)引導幼兒想一想能用幾種方法把紅魚和藍魚變得一樣多。

T:你能想出什麼好辦法能把小魚數量變得一樣多?

(3)幼兒上臺操作,請幼兒說說自己的方法,老師個別指導。

T:請你來給我們看看你用的什麼辦法。請你說一說。

5.出示圖片,教師總結“添上”或“去掉”的方法。

T:我們釣完了小魚,請把你釣的小魚送回籃子裡。

四、遊戲三:包裝小魚,練習用“添上”、“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樣多的變成一樣多

1.老師講解遊戲規則。

T:食品加工廠有一批小魚不符合包裝要求,每一份小魚數量與包裝紙上的數字不一樣多,要求把每一份小魚數量變得和包裝紙上的數一樣多。包裝對了就放到盒子裡。

2 . 教師示範並講解遊戲注意事項。

T:包裝上的數字要和小魚的數量一樣多。我們怎麼樣才能幫助食品加工廠呢,試試我們剛學到的辦法把!

3.幼兒按“包裝紙”上的數字進行糾錯操作。

4 . 組織幼兒集體糾錯。

T:我們一起來看看,有沒有哪個小魚和包裝數量錯誤的,請你指出來。

活動延伸:

我們把“小魚”放回籃子裡,老師帶它們回教室,我們和其他小朋友一起來釣魚。

教學反思:

活動開始,我出示圖片,引出釣魚主題,由“釣魚”來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由此情境,進入了活動。首先,我讓孩子們釣籃子裡的紅色小魚,感知小魚數量。孩子們能夠聽著音樂的口令,開始一邊數一邊釣魚,當音樂結束,孩子們馬上停止釣魚。但是由於我在遊戲前沒有把規則講清楚,讓小朋友釣紅色小魚,以至於有些小朋友釣了籃子裡藍色的小魚。在各個遊戲中,我還讓幼兒比一比,把自己釣的與和老師釣的魚變一變,變成一樣多。孩子們的思維比較活躍,能夠想到用“去掉”幾個或者“添上”幾個把自己釣的魚變得和我釣的魚一樣多。通過變小魚遊戲,為下面的包裝小魚環節做鋪墊。但是在環節後,我應該再新增一個環節,帶領小朋友鞏固“新增”和“去掉”的方法。在包裝小魚前,我應該指導幼兒整理一下桌面,如:請把你們釣的小魚放回籃子裡。這樣才能連線下一個環節。在包裝小魚時,大部分孩子都能夠獨自完成包裝,把裡面的小魚變得和包裝袋上的數字一樣多。最後通過讓小朋友自己糾正錯誤的包裝袋進一步鞏固“新增”和“去掉”的方法。在創設情境的過程中幼兒通過操作循序遞進,從而學會了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數物變成一樣多。

反思本節教學,課前我準備不充分,語言組織不嚴謹,在環節上銜接不好,以至於活動層次有點不分明。這個活動的教具太多,擺放的問題我考慮的不周到。針對這個活動中出現的一些問題,課後我深入地反思,希望在下一次活動中,能夠更好地開展數學教學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