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案

當前位置 /首頁/教案大全/幼兒園教案/列表

幼兒園大班教案:植物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植物,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園大班教案:植物

幼兒園大班教案:植物1

【活動目標】

1、知道植物中含有各種色素,初步瞭解植物色素的用途。

2、培養對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的興趣。

3、發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一、幼兒操作材料:

1、每人座位底下放一塊白布和葉子;

2、四各種植物的葉子、果實、花瓣等(如:草葉小番茄、各種顏色的花瓣等);

3、小積木,白色棉布每人兩份;

4、各種食物:糖果、有顏色的饅頭、麵粉等;

5、黑板一塊、PPT、做彩色面的視訊。

二、教師示範材料:白布,綠葉。

【活動過程】

一、觀看魔術,引發幼兒活動興趣。

1、觀看魔術表演。

(1)你們有沒有看過魔術?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一個很棒的魔術表演,請大家一起來看一看。(教師表演魔術:現在我的魔術開始了,這是什麼?(出示白布)那這是什麼?(出示葉子)看一看,我把這兩樣東西放在一起會發生什麼神奇的事?引起幼兒的興趣與探索慾望)

(2)魔術結束,發生了什麼現象?(白布變成綠色的了)

2、幼兒嘗試操作。

(1)你們覺得這個魔術有趣麼?那現在我們自己來嘗試變一次。看看老師給你們準備了什麼材料?(幼兒觀察操作材料)

(2)幼兒嘗試自己動手操作變“魔術”。

(3)觀察自己“魔術”後白布的變化。

老師提問:為什麼佈會變成綠色的呢?(因為葉子上的綠色跑到布上面去了)

小結:原來植物的葉子裡有綠顏色,它有一個名字叫植物色素。

二、探索植物染色的祕密。

1、幼兒預測猜想。

我們已經在植物的身體裡找到了綠色,那你們猜一猜植物的身體裡還會不會藏著其他的顏色?(幼兒猜想)

2、幼兒探索驗證。

(1)熟悉材料。

師:我們現在自己來找一找,到底植物的身體裡有沒有其他的顏色。老師給大家準備了各種材料,有植物的花、果實也有植物的葉子。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教師逐一介紹材料:胡蘿蔔、小番茄、檸檬皮青瓜皮楊梅各種花瓣等)

(2)第二次操作。

師:剛才我們已經學會魔術這個本領了,這一次請你們自己來變魔術。道具呢還是有一塊白布,然後請你們在籮筐裡選一樣你喜歡的東西放在白布上來變魔術,看看最後會發生什麼神奇的事情。變好以後請你在白布上寫上你的學號,把它送到這裡來。(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3)交流分享。

請幼兒把變好顏色的布按顏色分類擺放好。

黃色的色卡

紫色的色卡

紅色的色卡

綠色的色卡

其它

提問:你變出了什麼顏色?你是怎麼變的呢?(引導幼兒用“我用什麼變出了什麼顏色的句式回答)

(4)教師小結:

原來植物的身體裡藏著各種各樣的顏色,有紅色、黃色、紫色還有綠色。這些藏在植物身體裡的顏色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做植物色素。

三、聯絡生活,提升經驗。

1、生活應用。

(1)出示PPT

這些植物色素還有很多作用噢,可以新增在我們吃的食物裡,不信讓我們一起來瞧一瞧。

播放ppt1(彩色麵條):這是什麼?它和我們平時吃的麵條有什麼不一樣的?

你知道它是怎麼變出來的麼?讓我們一起來看一段視訊。

(2)觀看視訊。

廚師在幹什麼?你在畫面上找到了植物色素在哪裡了麼?

小結:對了,這些植物色素就蘊含在這些蔬菜的汁液裡,把它們加在麵粉裡,就做出了彩色的麵條。

(3)觀看PPT。

我們的生活中還有什麼食物也新增過植物色素呢?我們一起看一看。

(4)教師小結:

這種加在食物裡的植物色素是安全自然的,我們可以吃的。它可以使我們的食物變得更加美觀,更加的營養。

【活動延伸】

剛才我們已經在白布上找到了一種顏色,想不想把這塊布變得五顏六色,更加美麗?請你們一起回到教師繼續來完成好不好?

幼兒園大班教案:植物2

活動目標:

1.知道土中有水、空氣、腐爛物等成分,瞭解土的主要種類(如:黑土、黃土、白土、紅土等)。

2.瞭解土對人類的作用,萌發珍惜土地的情感。

3.知道植物生長離不開水、空氣、肥料和陽光。

4.初步瞭解植物的小常識。

5.能認真傾聽同伴發言,且能獨立地進行操作活動。

物質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每組幼兒一盤土壤。(四人一組)

3.實驗用的酒精燈、鐵架、杯子、連根的乾枯青菜。

4.植物頭飾。

5.四袋不同種類的土壤標本。(黑土、黃土、白土、紅土)

6.一袋泥土。

活動過程:

一、植物為什麼會乾枯

1. 幼兒扮成各種植物,老師扮成植物“花姐姐”。

引導幼兒討論:植物生長離不開什麼?(用故事“乾枯的青菜”告訴幼兒植物一般離開土壤會乾枯)。

2.小結:引導幼兒自己小結,(小鳥愛樹林,魚兒愛海洋,我們植物愛的是土壤。)植物的家是土壤,離開土壤會乾枯。

二、土中有什麼

1.用多媒體課件讓幼兒知道土壤中有水、空氣、肥料(是樹葉、草等的腐爛物),和植物生長過程。

2.請幼兒捏捏地裡的土壤是乾的,還是溼的,說明土壤中有什麼?(水分)

3.請幼兒肥土壤放入水杯中,又發現有什麼?(空氣)

4.把土壤撒在石棉網上加熱知道土壤中有腐爛的樹葉、草等,這就是肥料,它們能燃燒。

5.小結:原來土壤裡有這麼多寶貝,它真像一個聚寶盆、空氣水分裡面藏,土壤是個大寶庫,植物生長有營養。

6.引導幼兒仿編兒歌:“鳥兒愛樹林、魚兒愛海洋,植物愛的是土壤,土壤是個聚寶盆、空氣、水分裡面藏,土壤是個大寶庫,植物生長有營養。有了營養,幼兒模仿植物生長的過程。”

三、土是什麼顏色的

1.幼兒知道土中有什麼後,去花園裡看看地上的土壤是什麼顏色的?(黑色)後出示黃土、白土、紅土,原來土有幾種顏色。

四、土的其它用途

1.出示“磚、瓦、陶器皿,讓幼兒看,讓幼兒摸摸後,告訴幼兒這些都是用土加工以後做出來的。

2..小結:土壤對植物有用,對人類的用處也很大。

五、延伸活動與“土”交朋友

讓幼兒自由玩土。

活動反思:

活動中孩子們很活躍,顏林海和黃林浩不斷地用摸、捏、團土。在種植園中,林毅君偷偷地拔了拔小青菜,發現了菜裡的根後就招呼了很多的小朋友圍過來觀看。很快林俊熙發現了泥土很潮溼,粘在手裡也粘在褲子上。

本次活動我利用幼兒身邊的熟悉的資源——土,引導幼兒進行觀察、實驗、探索、討論。活動中幼兒們帶著問題去進行實驗、操作,引發幼兒學習、探索的興趣。實驗的設計是讓幼兒能探索出土的性質,也便於幼兒操作,幼兒興趣很大。實驗中我能培養幼兒良好的合作能力,記錄能力,以及操作習慣,並鼓勵幼兒把自己在實驗中的發現,用圖畫的方式記錄下來。而且針對幼兒觀察到現象,我能引發幼兒思考,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以得出問題的答案,土壤裡什麼?使幼兒瞭解了土壤對於植物的作用,知道植物離不開土壤。然後和幼兒開展討論,哪裡還需要土壤?知道土壤在生活中的更多作用。

小百科:植物是生命的主要形態之一,包含了如樹木、灌木、藤類、青草、蕨類、及綠藻、地衣等熟悉的生物。種子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和裸子植物等植物中,據估計現存大約有 350 000個物種。

幼兒園大班教案:植物3

活動目標:

1.知道土中有水、空氣、腐爛物等成分,瞭解土的主要種類(如:黑土、黃土、白土、紅土等).

2.瞭解土對人類的作用,萌發珍惜土地的情感.

3.知道植物生長離不開水、空氣、肥料和陽光.

4.發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物質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每組幼兒一盤土壤.(四人一組)

3.實驗用的酒精燈、鐵架、杯子、連根的乾枯青菜.

4.植物頭飾.

5.四袋不同種類的土壤標本.(黑土、黃土、白土、紅土)

6.一袋泥土.

活動過程:

一、植物為什麼會乾枯

1.幼兒扮成各種植物,老師扮成植物“花姐姐”.

引導幼兒討論:植物生長離不開什麼?(用故事“乾枯的青菜”告訴幼兒植物一般離開土壤會乾枯).

2.小結:引導幼兒自己小結,(小鳥愛樹林,魚兒愛海洋,我們植物愛的是土壤.)植物的家是土壤,離開土壤會乾枯.

二、土中有什麼

1.用多媒體課件讓幼兒知道土壤中有水、空氣、肥料(是樹葉、草等的腐爛物),和植物生長過程.

2.請幼兒捏捏地裡的土壤是乾的,還是溼的,說明土壤中有什麼?(水分)

3.請幼兒肥土壤放入水杯中,又發現有什麼?(空氣)

4.把土壤撒在石棉網上加熱知道土壤中有腐爛的樹葉、草等,這就是肥料,它們能燃燒.

5.小結:原來土壤裡有這麼多寶貝,它真像一個聚寶盆、空氣水分裡面藏,土壤是個大寶庫,植物生長有營養.

6.引導幼兒仿編兒歌:“鳥兒愛樹林、魚兒愛海洋,植物愛的是土壤,土壤是個聚寶盆、空氣、水分裡面藏,土壤是個大寶庫,植物生長有營養.有了營養,幼兒模仿植物生長的過程.”

三、土是什麼顏色的

1.幼兒知道土中有什麼後,去花園裡看看地上的土壤是什麼顏色的?(黑色)後出示黃土、白土、紅土,原來土有幾種顏色.

四、土的其它用途

1.出示“磚、瓦、陶器皿,讓幼兒看,讓幼兒摸摸後,告訴幼兒這些都是用土加工以後做出來的.

2..小結:土壤對植物有用,對人類的用處也很大.

五、延伸活動與“土”交朋友

讓幼兒自由玩土.

活動反思:

活動中孩子們很活躍,顏林海和黃林浩不斷地用摸、捏、團土.在種植園中,林毅君偷偷地拔了拔小青菜,發現了菜裡的根後就招呼了很多的小朋友圍過來觀看.很快林俊熙發現了泥土很潮溼,粘在手裡也粘在褲子上.

本次活動我利用幼兒身邊的熟悉的資源——土,引導幼兒進行觀察、實驗、探索、討論.活動中幼兒們帶著問題去進行實驗、操作,引發幼兒學習、探索的興趣.實驗的設計是讓幼兒能探索出土的性質,也便於幼兒操作,幼兒興趣很大.實驗中我能培養幼兒良好的合作能力,記錄能力,以及操作習慣,並鼓勵幼兒把自己在實驗中的發現,用圖畫的方式記錄下來.而且針對幼兒觀察到現象,我能引發幼兒思考,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以得出問題的答案,土壤裡什麼?使幼兒瞭解了土壤對於植物的作用,知道植物離不開土壤.然後和幼兒開展討論,哪裡還需要土壤?知道土壤在生活中的更多作用.

小百科:植物(plants)是生命的主要形態之一,包含了如樹木、灌木、藤類、青草、蕨類,及綠藻、地衣等熟悉的生物.植物可以分為種子植物、藻類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等,據估計現存大約有450 000個物種.綠色植物大部分的能源是經由光合作用從太陽光中得到的,溫度、溼度、光線、淡水是植物生存的基本需求.被子植物共有六大器官:根、莖、葉、花、果實、種子.綠色植物具有光合作用的能力——藉助光能及葉綠素,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利用水、無機鹽和二氧化碳進行光合作用,釋放氧氣,產生葡萄糖等有機物,供植物體利用.

幼兒園大班教案:植物4

活動目標:

1、學習實驗、觀察的技巧。

2、培養關心植物的行為。

3、培養幼兒有禮貌、愛勞動的品質。

4、培養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快速應答能力。

活動準備:

剪刀、紅藍墨水、杯子、橡皮筋、水。

芹菜、白色花朵(玫瑰或康乃馨。)

活動過程:

做小實驗,請幼兒仔細觀察植物是怎麼喝水的。

1、芹菜實驗:

將芹菜的莖剪短一些,葉子摘掉一些。

把橡皮筋套在杯子上,再裝進一些水,並滴進一些紅墨水。

將芹菜插進杯子裡,並調整橡皮筋到水面位置做記號。

過一段時間,讓幼兒看看水面和橡皮筋的位置是否一樣(水面低於橡皮筋),芹菜的莖有什麼變化(變紅)。

2、兩色花實驗:

請大人將花朵的莖剪開。

兩個杯子各裝進一些水,分別滴進紅色、藍色墨水。

將花朵剪開的莖分別插進不同的杯子裡。

經過一天以後,看看或多有什麼變化(植物的莖將兩種顏色的墨水往上吸)。白花是不是變成紅花或藍花了。

問幼兒:如果植物沒水會怎樣呢?請幼兒自由發表意見。

講解為植物澆水的方法:

土壤乾燥時需要水,而且要將水澆在土上。看到有水從花盤底下漏出來時,應停止澆水。

早上或傍晚是最好的澆水時間。

每隔10天左右幫植物洗洗澡,這樣可以沖掉葉子上的灰塵和蟲子。

提醒幼兒回家幫植物澆水。

活動評價:

能參與實驗的過程。

能注意植物需要水。

活動反思:

《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的發展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於身心發展的經驗”而科學活動最能有效地讓孩子們實現探索、發現的願望。科學活動並不是把現成的科學結論告訴幼兒,而是使幼兒成為渴求瞭解世界的探索者和發現者。我們的科學教育,就是要提供豐富的材料,營造寬舒的心理環境,在做中學,在做中思考讓幼兒在探究中驚異科學,在持久、深入地探究過程中建構科學經驗。

幼兒園大班教案:植物5

活動目標

知道植物一般由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個部分組成。

知道常見的蔬菜水果可食用的部分是植物身體的哪個結構。

活動準備

課件準備:“植物的身體結構”組圖;“苔蘚、蕨類”圖片;“哪個部分可以吃”組圖。

活動過程

組織談話,鼓勵幼兒討論人類和動物的身體結構,匯入主題。

——請認真看看你們的身體,你的身體由哪些部分組成呢?

——你家有養小動物嗎?小動物的身體由哪些部分組成呢?

——小朋友們對人和身邊小動物都很熟悉,其實我們身邊還有一樣很熟悉的東西,但是我們卻不一定能夠說出它們的身體結構,一起來看看吧。

出示組圖“植物的身體結構”,引導幼兒瞭解植物身體的各個部分。

1.鼓勵幼兒自主探索,說說植物的身體結構。

——植物是我們身邊很熟悉的東西。這是一株西紅柿,請你認真觀察,說說它的身體由哪些部分組成呢?

——這是什麼植物呢?(花生)

——它的身體由哪些部分組成呢?

2.教師操作課件,逐一呈現植物的身體結構。

小結:植物的身體一般由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個部分組成。

出示圖片“苔蘚、蕨類”,幫助幼兒瞭解並不是所有植物的身體結構都由六部分組成。

——所有植物的身體都是由六個部分組成的嗎?

——植物多種多樣,有些植物的身體結構只包含了六部分中的幾個部分,一起來認識一下吧。

——這是什麼植物?猜猜它由幾個部分組成?

小結:苔蘚、蕨類等植物一般由根、莖、葉三個部分組成。

出示組圖“哪個部分可以吃”,引導幼兒識別日常所吃的食物屬於植物身體的哪個部分,進一步加深對植物的瞭解。

(教師也可以用實物替代)

——這些都是我們平常吃的食物,猜猜它是植物身體的哪個部分呢?

小結:植物可食用的部分不一樣。比如紅薯、土豆吃的是它們的根;蓮藕、甘蔗吃的是它們的莖;白菜、空心菜吃的是它們的葉子;花菜、西藍花吃的是它們的花;橘子、西紅柿吃的是它們的果實;花生、瓜子吃的是它們的種子。

活動延伸

家園共育

家長可以帶領幼兒去果園、菜園,引導幼兒觀察水果、蔬菜,進一步擴充套件關於植物的認知。

幼兒園大班教案:植物6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根的奇妙之處在於它可以吸收水分和營養,可以食用,可以治病,可以雕刻成藝術品供人們欣賞。

2、教育幼兒要愛護花草樹木的根。

3、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4、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現現象,並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象。

教學重點、難點

讓幼兒知道植物的根是多種多樣的。

活動準備

多媒體裝置、製作好的課件、各種各樣的根、做好的變態根的食物(紅薯、胡蘿蔔、山藥、白蘿蔔)。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觀察植物的根。

1、幼兒自己觀察植物的根。

幼兒自由進入活動室。

小朋友,你們看桌上都有什麼?(蔥、青菜……)請你們仔細看看、摸摸、再說說它們是什麼樣子的?(為幼兒創設了輕鬆自如的探索事物的情境)

請你們在桌上找出有根的植物,告訴你的同伴根是什麼樣的?(在這裡體現了幼兒相互交流的過程)

2、引導幼兒認識植物的變態根。

讓幼兒看課件“胡蘿蔔娃娃的自我介紹”。

小朋友說了半天,有一個人可著急了,是誰呢?(變態根如果由教師直接介紹有點蒼白無力,且缺乏新鮮感,無法吸引幼兒注意力,在這裡教師運用課件,採用幼兒喜聞樂見的動畫形式,從視覺和聽覺上一下子吸引了幼兒注意力。)

3、教師總結:植物的根是多種多樣的。

(通過桌面上實物的對比,讓幼兒從感官上直接感受了植物根的多樣性。)

二·根的吸收。

1、讓幼兒看課件“小鹿和大樹的對話”。

(通過課件中形象的比喻讓幼兒明白了:根吸收營養,就象小朋友吃飯一樣重要。)

2、 看課件“根的吸收”。

(通過課件的演示讓幼兒直觀並形象地瞭解了根的吸收過程)

除了大樹用根來吸收養料和水分,你們還知道哪些植物也用根來吸收養料和水分?(在這裡主要是鞏固幼兒對植物根的認識)

三·根可以食用

A、小朋友知道得真多,桌上這些植物的根對我們還有什麼用途呢?(可以食用)哪些可以?(紅薯、山藥、胡蘿蔔、白蘿蔔……)我們一起來嚐嚐(進一步在實踐中鞏固對變態根的認識)

B、好吃嗎?(好吃)這些根我們有時也要吃,(出示各種中藥的根)但它們好吃嗎?(不好吃)那它們是幹什麼用的?對,是中藥,給我們人類治病的。

四·藝術品:根雕

還有一些根非常有意思,你們看(看課件)(這些是幼兒平時不易看到的。教師採用形象直觀的形式,讓幼兒認識了根雕,同時還豐富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想象力)

五·遊戲:找植物的根

(為了進一步鞏固幼兒對根的認識,培養幼兒遊戲的興趣,特設計了這一環節,讓幼兒親自操作滑鼠來選擇植物的根)

教學反思

今天我們小朋友知道了植物的根是多種多樣的,而且還非常奇妙有意思,為什麼?(因為它們可以吸收水分和營養、可以食用、可以治病、可以雕刻成藝術品供人們欣賞)。我們幼兒園裡種了許多的樹木和花草,小朋友平時能不能去搖小樹和花草?(不能)要是根斷了,它們就不能活了。現在我們去給它們澆澆水,讓它們快快長大好嗎?(好)自然帶幼兒出場。

小百科:植物是生命的主要形態之一,包含了如樹木、灌木、藤類、青草、蕨類、及綠藻、地衣等熟悉的生物。種子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和裸子植物等植物中,據估計現存大約有 350 000個物種。

幼兒園大班教案:植物7

教學目標:

1:在細緻觀察的基礎上寫生,把握畫面的結構和色彩。

2:讓孩子們充分感受植物的特徵與名稱,並愛護植物,保護環境。

3:增進參與環境佈置的興趣和能力,體驗成功的快樂。

4:引導孩子們在活動結束後把自己的繪畫材料分類擺放,養成良好習慣。

教學過程

——激趣匯入。師:孩子們,我們都知道,植物是人類的好朋友,它為我們帶來新鮮的氧氣,美化我們的環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必不可少的好處與用途。

師: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植物王國,去走一走,看一看吧~!

——觀看圖片、初步感知

師:小朋友們,看了這些植物以後,小朋友們又什麼樣的感受啊?

——充分給幼兒表述的機會。

師:小朋友們,今天我還給小朋友們,請來了一些小客人,想不想認識它們?——幼兒:“想”。

注意:在授課的過程中,要進行簡要的,對植物的畫面結構和色彩等進行表述,也讓孩子們進行,對所見的,進行表述。

——那小朋友,看到植物王國的植物與我們請來的小客人,你們最想用畫筆,幫哪種植物畫一個畫像呢?

——幼兒踴躍表述自己想畫的植物。

——孩子們,上創意美術以來,通過觀察,我們要把握畫的畫面,畫在老師給你們準備的紙上,那小朋友,給植物畫影象的時候,也就是寫生,還怎麼做:(1)儘量畫大,注意畫出植物的細節。比如:葉片的紋理和花莖或刺。——教師巡迴指導,孩子們開始寫生作畫。——總結:孩子們,這一節課我們在植物王國裡,找到了一位特別的好朋友,併為它畫了一幅美麗的畫像。

我們知道它們圓圓的身子上,長滿了尖尖的刺,而且仙人掌有的還能長出美麗的花朵,在仙人掌背後,還藏了一些小葉子。

(這一環節,那可以拿幼兒作品,進行總結與評述。)

孩子們,讓我們帶著我們的好朋友,去外面晒晒太陽吧~~讓我們大家都來愛護植物、保護植物,讓它們成為我們永遠的朋友,好嗎~~

反思

首先本節課,我用一個開場白的形式進行了這節課的開始,並進行了~圖片與實物的觀察與敘述。

在設計這節課的時候,我就在想一個問題:創意是讓孩子們自由的發揮自己的想象去添畫,但是我還記得薛老師說過這麼一句話:創意有時候講究是結果而不是過程。

單憑這節課的結果,也就是畫面展現,我感覺是滿意的,但是,從教案與實際的寫生目的,我感覺這一節課很失敗。首先我沒有勇氣讓孩子們,通過我的引導去把實物放在桌子上,讓孩子發揮想象去畫自己所見所想。沒有了寫生意義的存在。只是我硬性的把一個植物與畫面把孩子們的思維固住了。

在以後的寫生課中,我會認真引導,我更會相信我的孩子們,能做到寫生的真正作品的呈現。有時候對自己的懷疑也許侷限了孩子們的寫生範圍,這是老師,最大的誤點也是最不可取的。

小百科:植物是生命的主要形態之一,包含了如樹木、灌木、藤類、青草、蕨類、及綠藻、地衣等熟悉的生物。種子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和裸子植物等植物中,據估計現存大約有350 000個物種。

幼兒園大班教案:植物8

活動目標

1、能識別植物身體的各個部分。

2、通過揀菜的實踐活動,培養幼兒的勞動意識及動手操作能力。

3、體驗植物與人類的密切關係,感受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

活動準備

1、課件:一株黃豆的生長過程

2、ppt課件;蔬菜分類

3、白紙、膠水等

活動過程

一、激趣匯入,引發思考。

1、教師:這幾天,你們去找植物了嗎?一定看到了許多植物吧!誰來講給大家聽聽。

(幼兒描述自己看到的植物。)

2、出示課件:《一株黃豆苗》

教師:植物的身體也像人的身體一樣,是由幾部分組成的。

你們知道這株黃豆苗的身體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嗎?

(點選黃豆苗的各部分,根、莖、葉、花、果實、種子。)

二、主動探究,自主建構。

1.發現種子

(幼兒自由觀察、交談,老師參與討論。)

2.瞭解植物身體的各部分

三、操作實踐,加深認識。

1、幼兒自由講述,教師參與講評。

教師:我們知道了植物的身體是由各個部分組成的。

你們知道哪些植物是可以吃的?吃的是它身體上的哪個部分?

2、幼兒分小組揀菜,並互相交流。

教師:今天我們來幫廚房裡的阿姨揀菜。

每一組的籃子裡裝有不同的蔬菜。

大家先認一認,自己組裡揀的是什麼菜?

再想一想,我們吃的是它的哪部分?

把吃的部分放在一個籃子裡,不能吃的放到另一個籃子裡。

(給各小組分別提供:豆角、芹菜、菠菜、花菜。)

3、各小組派一個代表上來介紹。

四、總結

幼兒園大班教案:植物9

活動背景:

孩子們在草地上玩的時候,經常會發現衣服上有了綠色的斑點;在田野裡採摘桑葚的時候,也會留下滿手的紫斑,他們既苦惱又好奇,為什麼小草的綠色會跑到衣服上來呢?為什麼桑葚的紫色會跑到手上來呢?其實在我們童年的時候也曾有過類似的經歷。所有這些都說明孩子對植物中的色素不僅不陌生而且還是非常感興趣的。因此我抓住了孩子的興趣點,創設了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豐富多彩的學習環境,以此來促進幼兒積極主動的觀察、實踐、體驗,使孩子們在操作中發現植物中是含有色素的,並初步瞭解植物色素在生活中的應用,讓孩子們的探究從身邊的事物開始,培養孩子主動關注生活的意識,讓他們感覺到“科學並不遙遠,科學就在身邊”。

活動目標:

1.知道植物中含有各種色素,初步瞭解植物色素的用途。

2.培養對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的興趣。

3.體驗合作印染的快樂,享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1.各種植物的葉子、果實、花瓣等(如:草葉、紫甘藍、草莓、枸杞、花瓣等);

2.錘子、木棍、石塊、白色棉布若干;

3.小桶一隻,黑板一塊,老師自己用植物印製的圍巾一塊;

4.介紹植物色素用途的錄影短片。

活動過程:

1、觀看魔術表演,引發幼兒活動興趣。

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變一個魔術。(老師從小桶裡拿些綠色的葉子包在白色的手絹裡,通過搓、擰等方法,使手絹上染上綠色的花紋。)

師:你們看到了什麼?

幼1:你從小桶裡拿了一些葉子放在手帕裡。

幼2:你的手帕變綠了。

幼3:你不停地這樣這樣,手帕就綠了。(他一邊說,小手一邊不停地來回搓著。)

幼4:你把葉子包在手帕裡就變綠了。

……

(老師的魔術表演一下子將幼兒帶入神祕的意境裡,他們一個個都睜大眼睛,屏住呼吸,活動興趣被充分調動起來,從而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索慾望。)

2、探索植物染色的祕密。

師:葉子裡真的躲著神奇的顏色嗎?你們想不想也來變一變?請你們從椅子下拿出籃子,看看你的籃子裡有什麼?

幼1:菜葉和手帕。

幼2:我是草葉。

幼3:我籃子裡是樹葉。

師:每個小朋友的籃子裡都有一塊白手帕和許多綠葉子,你們也來變一變,看看手帕和葉子有什麼變化。

幼兒操作。

師:你的白手帕發生了什麼變化?

幼1:我的手帕變髒了。

幼2:我的上面也綠了。

師:你的葉子怎麼樣了呢?

幼:破了、變成一個條條了、我的都爛了、壞了……

師:原來植物葉子上綠綠的顏色藏在它們身體的裡邊,當葉子壞了,碎了,他身體裡邊的綠色就跑出來了,所以老師的手帕上和小朋友的手帕上都染上了綠色。

師:請小朋友把手帕放到籃子裡,再把籃子藏到小椅子底下。

(這一環節幼兒自己變魔術的過程正好滿足了他們先前的那種慾望。當孩子們發現自己也能像老師一樣把手帕變綠時,滿臉洋溢著成功的喜悅。同時通過觀察手帕和葉子的變化,知道這些綠色原來是藏在葉子身體的裡邊,當葉子破了、碎了的時候,,這些綠色才會從葉子的身體裡跑出來。)

3、藉助工具探索各種植物中的色素。

師:我們已經在植物的身體裡找到了綠色,咦?那植物的身體裡會不會藏著其它顏色呢?

幼1:不知道,沒有吧?

幼2:有,紅色。

幼3:黃色。

……

師:老師給你們準備了各種各樣的植物,有植物的花兒、果子、也有植物的葉子,拿一種放在布上,你們可以用錘子敲一敲、也可以用石頭碾一碾,木棍搗一搗,看看你能找到什麼顏色。用過的工具要及時送回去,用過的植物送到白色的空盤子裡。好,我們一起到後面找找看。

(幼兒操作、教師指導:你找到什麼顏色?再用別的試試看,注意別敲到手上。)

師:找好的小朋友把你的顏色貼到黑板上來。

師:小朋友輕輕上位。啊,小朋友找到這麼多漂亮的顏色。誰到前面來告訴大家你找到什麼顏色?

幼:粉紅色、黑色、藍色、枚紅色、橘黃色……

師:原來植物的身體裡藏著各種各樣的顏色:紅、黃、紫、藍……,還有我們剛才找到的綠色,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植物色素。

(這一環節我先讓孩子們猜一猜植物的身體裡會不會藏著其它顏色,再讓他們通過實踐去驗證自己的猜想,從而使他們發現植物中含有豐富的顏色,使每個孩子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在這種自由、寬鬆的環境中,他們紛紛將自己的新發現與同伴交流分享。)

4、初步瞭解植物色素的用途。

師:這些漂亮的植物色素有什麼用呢?我們一起來看一段錄影。

(觀看錄影)

師:植物色素有什麼用呢?

幼:可以做藥、可以讓食物的顏色變漂亮、可以做化妝品和水彩筆、還可以染布……

(通過觀看人們利用植物色素生產的各種產品的錄影短片,使幼兒對植物色素的用途有一個初步的瞭解,並感受到植物色素在我們生活中的作用,從而培養幼兒從小關注生活的意識,更重要的是激發幼兒熱愛科學、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5、用各種植物印染圍巾,體驗合作的樂趣。

師:看,老師今天圍的圍巾就是用植物色素染成的。漂亮嗎?你覺得哪裡最漂亮?

幼1:我覺得那個邊上最漂亮。

幼2:我喜歡中間像樹葉一樣紅色的花紋。

幼3:我喜歡綠色的花紋,有點像小草。

師:這條圍巾可是老師精心設計的,你們想不想也來印一條圍巾呢?瞧,後面也有4條圍巾,等會兒我們4個小朋友一組,用植物色素共同染一條漂亮的圍巾。

(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提醒幼兒注意花型的擺放,顏色的搭配。)

師:來,我們把印好的圍巾晾起來讓客人老師看一看。問問客人老師我們的圍巾漂亮嗎?

師:大自然真是太奇妙了,幫我們印出了這麼美麗的圍巾。現在把我們今天發現的植物色素的祕密告訴班上的小朋友。

(最後孩子們用自己發現的植物色素印染出美麗的圍巾,體驗探索與創造獲得的喜悅與快樂。)

活動反思:

在設計、組織這次活動時,我注意了以下幾點:

一、發展幼兒的自然智慧。“植物色素”這個詞看似遙遠、陌生,其實它隨處可見。在設計和開展活動時,首先我們要想到的是通過活動幼兒對大自然熱愛了多少,興趣提高了多少。因此,在活動一開始通過老師變魔術來調動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索慾望,也為後來幼兒的自主探索打下了基礎。孩子們通過敲、壓、碾、搓等方式,從而發現植物色素的祕密。這些常識不是通過灌輸得來的,而是通過孩子們通過自己的操作探索獲得的,同時孩子們還獲得成功的喜悅。

二、發展幼兒人際關係智慧,培養幼兒的合作交往能力。在活動中老師給孩子創造了這樣一個“合作遊戲”的機會:讓四名幼兒分成一組共同印染一條圍巾,這就必須與他人合作。在活動中有的幼兒已經有了合作的意識,知道自己在佈局的時候和同伴商量,要互相看看,可有的孩子仍然是各印各的。但最後四個孩子要共同將圍巾展示給觀眾,讓幼兒體會這是他們共同的成果,知道要做成一件事情需要大家一起合作。

幼兒園大班教案:植物10

主題實施背景:

在我們的周圍,到處都是植物,但是,這也從未引起過孩子們的注意,雖然孩子們天天接觸這些東西,卻很少思考些什麼問題,於是,想通過這樣的一個主題活動,讓孩子們共同來關心身邊的一些東西,共同探索奇妙的植物世界,同時讓孩子們養成一種喜歡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培養孩子良好的觀察習慣,學會發現一些自然現象,並想通過多種形式、多種途徑的學習方法,讓幼兒瞭解更多的植物知識,去結識更多的植物朋友,讓孩子真正喜歡植物,喜歡大自然,知道我們的生活和植物有著密切的關係,離開了植物,人類將無法生存。

環境創設:

1、利用季節的特徵,將教室的一面黑板用各種田野裡的東西裝飾成一幅美麗的圖畫,讓幼兒似乎置身於美麗的大自然中,從而感受我們的周圍到處都是植物,植物給我們帶來很多的好處,萌發去探索植物的願望;

2、在教室內懸掛幼兒自己製作的樹,將教室佈置成一片小樹林;

3、開闢小小種植園,讓幼兒每天去觀察一下植物的生長情況,並作些記錄;

4、佈置一個“植物的問題”角落,把幼兒發現的植物問題在牆壁上展示出來,與其他幼兒共同分享、討論;

主題一:幼兒園的小花園

活動(一):我的植物朋友

目標:

1、喜歡和老師、小夥伴一起參觀、發現幼兒園的各種植物;

2、嘗試運用各種形式表達自己看到的植物;

準備:一些花草樹木的圖片

過程:

1、和幼兒一起參觀幼兒園的小花園,並佈置一項任務:要求每一位幼兒找一棵樹做你的好朋友;

2、回到活動室,和幼兒一起討論自己找到了什麼樹做你的好朋友,並說說你的好朋友是什麼樣子的;

3、教師根據幼兒述說,出示相應的圖片,一起認識各種各樣的樹,包括其外形特徵等,如樹的粗細、高矮等;

生成與反思:在帶領一大群的孩子到室外觀察時,總有一部分的孩子游離於集體之外,但是我也分身乏術,只能顧及到我身邊的一些孩子,有一半的孩子圍在我身邊,我們一起找樹,觀察各種植物,還有將近一半的孩子自己在尋找他們的朋友,所以在回到活動室,組織大家討論時,大部分的孩子能講出他所找到的植物朋友,在討論時,有一個小朋友說:“我發現有一棵樹上的葉子都掉光了,而有些樹上的葉子還是綠綠的,這是為什麼呢?”由此引出了下一個活動:“常綠樹和落葉樹”。

活動(二):常綠樹和落葉樹

目標:

1、能通過進一步的觀察,瞭解常綠樹和落葉樹的不同之處;

2、樂於表達自己的發現;

準備:一些常綠樹和落葉樹的葉子

過程:

1、再次觀察幼兒園的樹,引導幼兒發現兩種樹的不同之處,如:葉子;

2、教師小結:人們基本可以從樹的葉子上來區分常綠和落葉樹;

3、請幼兒說說自己還曾經看到過什麼樹,它是常綠樹還是落葉樹,為什麼?

4、延伸活動:請幼兒回家找找周圍的常綠樹和落葉樹,並把它畫下來,最好能說出它的名字。

生成與反思:或許是我太低估孩子們的發現能力,孩子們在尋找兩種樹的特徵時,輕而易舉的就發現:常綠樹的葉子小小的,而且比較硬,徐順成小朋友說:“因為它的葉子長的牢,所以不容易掉下來;”由於告訴孩子們:常綠樹的葉子一年四季都是綠的,就有一個小朋友說:“不對,這棵常綠樹上也有黃的葉子,為什麼不叫它落葉樹呢?”於是我請孩子們圍到我身邊,請大家一起來說說這棵樹究竟是常綠還是落葉,結果有一個小朋友說出了答案:“這棵是常綠樹,它黃的葉子掉了,新的葉子又長出來了,這樣它一年四季都是綠的,”我及時給予了肯定。其實,有好多的問題,完全可以有孩子自己來回答,讓他們共同來分享各自的經驗,而且,通過這種途徑獲得的經驗,孩子們的記憶特別深刻,作為教師,何樂而不為呢!

活動(三):有用的樹朋友

目標:

1、瞭解樹的作用,知道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樹;

2、欣賞散文詩,並能對其進行創編;

準備:樹的用途的圖片若干張;

過程:

1、提出問題:如果我們的生活中沒有了樹,會變成什麼樣子?(幼兒討論)

2、出示圖片,瞭解樹的用途;

3、欣賞散文詩《樹真好》;

4、嘗試將自己瞭解的樹對人類的用途,編進散文詩裡;

生成與反思:在幼兒對樹有了比較多的認識以後,幼兒對散文詩的瞭解也相對比較容易些,在創編詩歌時,幼兒充分發揮了自己的特長,幾乎每一個幼兒都能說出一點樹的用途來,有幾個小朋友編的非常好,馬佳敏說:“樹真好,我可以用樹葉做朵漂亮的花,”徐安說:“樹真好,小朋友可以圍著大樹做遊戲,”等等,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小朋友表達的都非常生動,想象也比較豐富,通過這麼一個活動,小朋友對樹的感情更深了。

活動(四):我的小花園

目標:

1、能利用多種形式製作樹,花,草;

2、熱愛大自然,喜歡植物,並能在日常生活中去保護它;

準備:各種各類紙、筆;剪刀;蠟筆等

過程:

1、討論自己想做一個怎麼樣的小花園,準備怎麼做;

2、幼兒製作,教師幫助、指導幼兒,並可和幼兒一起製作,鼓勵幼兒大膽製作;

3、一起佈置活動室,將自己的小花園展示出來;

生成與反思:在鼓勵幼兒大膽想象製作後,幼兒的思維活躍起來,紛紛把自己心中的想法表達出來,姚佳琪小朋友把自己的小花園裡都畫滿了蘋果樹,大大小小的有四、五棵,我有點好奇,就走過去問她:“為什麼你的小花園裡都是蘋果樹呢?”她告訴我:“因為我喜歡蘋果,我想我的花園裡都是蘋果樹,我什麼時候想吃就可以去摘,”多麼天真可愛的想法,她把自己現實生活中不可能實現的夢想,通過繪畫表達出來,這是孩子內心真實的夢,作為教師,我們應該保護孩子的這種幻想,讓孩子乘著幻想的翅膀自由地飛翔吧!

主題實施情況:由於幼兒園的花草樹木是幼兒最熟悉的,也是最貼近幼兒實際生活的,孩子們非常的感興趣,再帶領幼兒一起去參觀,一起去尋找,幼兒的學習興趣被充分地調動了起來,於是在開展討論時,幼兒就會有好多的東西想說,在說的過程中,幼兒思維的火花得到了碰撞,幼兒從中積累了許多的知識經驗,所以,主題的開展,離不開幼兒實際的生活經驗;主題的內容,必須是幼兒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脫離幼兒實際生活經驗,或者太過深奧的東西,都是幼兒不喜歡的,主題也是比較難開展的。

主題二:綠色菜籃子

活動(一):菜地裡的歌

目標:

1、區別蔬菜的不同品種,瞭解更多的蔬菜品種;

2、通過觀察菜地裡的蔬菜,認識蔬菜的莖、根、葉、果實;

過程:

1、帶領幼兒到農民伯伯的菜地裡參觀,說說你認識的蔬菜寶寶的特徵;

2、引導幼兒注意觀察蘿蔔、茄子、青菜,並通過提問方式讓幼兒瞭解不同的蔬菜吃的部位也不同;

3、區分幾種容易混淆的蔬菜寶寶,如:菠菜和薺菜、青菜和大白菜;

生成與反思:由於孩子比較多,平時出去的機會比較少,這次帶孩子們到野外觀察孩子們異常的興奮,我們在菜地邊上看到了籬笆,雖然是農村的孩子,現在也很少看到籬笆了,對於書上一直說的籬笆他們終於有了一個實際的觀察經驗;到了菜地,孩子們對正在開花的茄子特別感興趣,於是我和孩子們一起認識了茄子從開花到結果的過程,也讓孩子們知道了我們平時吃的茄子是它的果子;孩子們在看到紅薯時很興奮,紛紛跑來跟我說:“老師,這個地底下有山芋”,於是,我又和孩子們一起認識了紅薯的莖、葉、根,我還和孩子們一起從泥土裡挖出了一個紅薯,我們回到教室,討論紅薯的吃法,結果孩子們一致同意生吃,於是我們把紅薯洗乾淨,切成一片片的分著吃,孩子們可開心了。其實,農村的孩子,對這些東西也並不熟悉,即使平常看到,也沒人告訴他相關的知識,通過老師的梳理,提升,孩子們對這些司空見慣的東西才有了更深的認識。

活動(二):去菜場

目標:

1、通過參觀菜場,認識更多的蔬菜寶寶;

2、鼓勵幼兒通過詢問賣菜的阿姨、奶奶,知道一些他們不認識的蔬菜的名稱、食用方法、食用部位;

3、引導幼兒如何正確詢問別人:有禮貌、表達清楚、大聲的等;

4、能想辦法完成老師佈置的任務:向賣菜的阿姨、奶奶要一樣蔬菜寶寶帶回去;

準備:照相機

過程:

1、佈置任務:告訴幼兒我們今天去菜場幹什麼,要注意點什麼?(包括路上)

2、去菜場;

3、參觀菜場,教師注意幼兒的表現,並及時指導幼兒正確的處理方法;

生成與反思:孩子們平時或許也經常跟著爸爸或媽媽到菜場買菜,但是和老師一起卻是第一次,所以當菜場的阿姨看到我們一群小朋友,表現出一種很喜歡、很開心的樣子時,我們的孩子感覺很驕傲;一開始他們還有點害羞,但後來他們都很大方地和賣菜的阿姨交談起來,陳皖小朋友第一個拿著一個芋艿問阿姨:“阿姨,這是什麼,”阿姨很開心的告訴了他,接著在我的提醒下,他又問了其他好多的問題,別的小朋友在他的帶頭下也開始大膽地詢問阿姨,由此,他們認識了許多平時不知道的蔬菜;在完成任務時,有幾個小朋友沒有要到蔬菜,回到教室,我問他們怎麼沒有完成任務?他們告訴我:“不知道該怎麼說;”有幾個小朋友說:“賣菜的阿姨不理我”,我就問他:“你有沒有主動和阿姨商量呢”,他說:“沒有”,於是我就告訴他,遇到這種情況該怎麼辦,孩子也比較虛心的接受了。

活動(三):好吃的蔬菜

目標:

1、瞭解蔬菜的食用部位及食用方法,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

2、在製作過程中體驗合作的快樂及成功後的愉悅;

準備:各種蔬菜:蘿蔔、馬鈴薯、芹菜、青菜、萵苣、黃瓜、番茄、茄子等;製作材料;幼兒通過區角遊戲,已有切蔬菜的經驗;

過程:

1、送蔬菜寶寶回家:幼兒根據已有經驗,把蔬菜寶寶分別送到自己的家:根莖類、葉莖類、果實類;

2、說說講講,請幼兒說說這些蔬菜的食用方法,食用部位,同時整理歸納幼兒的經驗;

3、製作糖醋黃瓜;

生成與反思:活動開展至此,幼兒對蔬菜的認識已經積累了比較多的經驗,所以,在此次活動中,幼兒的表現欲都比較強,而且,口頭表達能力也比平時發揮的好,聲音響亮、表達完整,在製作過程中,幼兒在不經意中積累了好多的經驗,如:一個組的小朋友該怎麼分工合作;糖和醋應該放多少;黃瓜片的厚薄對味道的影響;等等;通過開展這麼一次活動,我深深的感受到:貼近幼兒生活的,才是最真的。

主題實施情況:在“綠色菜籃子”的活動開展以後,小朋友的家長紛紛反映孩子回家後都比以前喜歡吃蔬菜了,還嚷著要自己做冷菜,這是我感到欣慰的,也是活動想要達到的目的,家長說:孩子最近的話題總離不開蔬菜,而且問題很多,我覺得,這就是我們教育所追求的,在這個活動中,幼兒一直保持著比較高的積極性,因為他們都喜歡,都有話可說。

主題三:有用的植物

活動:有用的橘子皮

目標:

1、在看看,聞聞,嚐嚐中,引發幼兒的思考興趣;

2、通過活動,瞭解有些植物具有保健、治病的作用;

準備:陳皮食品、菊花茶;

過程:

1、看看,聞聞陳皮食品,讓幼兒猜猜這是什麼東西;

2、說說人為什麼要吃陳皮,它對人有什麼作用?(通氣、止咳)

3、品嚐陳皮食品;

4、想想還有什麼植物吃了可以治病的,(菊花、人蔘、板蘭根等)

活動反思:在討論橘子皮的作用時,有一個孩子說:“把釉子的皮放在冰箱裡可以使冰箱裡的臭味跑掉,我媽媽經常放的”,這下孩子們象找到知音了,紛紛附和說:“我們媽媽也放的”,徐安小朋友就問了:“為什麼釉子皮可以讓冰箱裡的臭味跑掉呢?”我就告訴他:“因為釉子皮會散發出一股清香,會把冰箱裡的味道吸到皮裡去,冰箱就不臭了”,他聽後有點半信半疑,我就對他說:“可以回去問一下你的爸爸媽媽,看看他們是怎麼說的,是不是跟老師說的一樣,好嗎?”他答應了。第二天早上,我第一件事情就是問他:“你有沒有問爸爸媽媽,你爸爸媽媽怎麼說?”他告訴我:“他們說的跟你一樣”,這下,他完全相信了。看來,孩子的求證意識比老師還強烈,所以,作為老師,不管什麼時候,都絕對不可以給孩子錯誤的資訊。

主題四:快樂的種植園

活動(一):我們的種植園

目標:

1、瞭解一些植物的基本生長情況,(種子——發芽——開花——結果)

2、培養幼兒觀察記錄的興趣,學習記錄的簡單方法;

準備:各種種子:豆類、穀物類、塑料槽、標籤、水灑、土、記錄本;

過程:

1、出示種子,通過提問方式,瞭解幼兒的經驗基礎;

2、出示植物生長圖片,大致瞭解植物的生長情況;

3、我們的種植園:幼兒根據老師提供的材料來種植,可以以小組形式進行;

活動延伸入一日活動中,每天觀察記錄植物的`生長情況,包括不同生長環境中的不同情況,討論無土培植和泥土培植的不同。

生成與反思:在這個活動中,幼兒的積極性也比我想象中高,孩子們每天來園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看看他們的植物朋友長什麼樣了,大家一起說說,記記,可開心了,我則在旁邊安靜地傾聽他們的談話;有一次,周耀祖發現種蘿蔔的可樂瓶裡的水越來越少了,他就問旁邊的小朋友:“你看,那個瓶子裡的水怎麼沒了”,旁邊的小朋友就不假思索的回答說:“被蘿蔔吃掉了”,這時,又旁邊一個小朋友聽見了說:“水被太陽晒的沒了”,徐安接著說:“水沒了,它會幹死的”,我很想聽聽他們怎麼往下說,可是他們卻不說了,我立刻意識到這是一個很好的教育契機,於是等孩子們都記錄好了,我請孩子們集中起來,我們一起討論了這個關於“可樂瓶裡的水哪裡去了”的問題,孩子們通過這次活動,知道植物的生長離不開水,接著,我又順著這個話題問孩子們:植物沒有水不能生長,那麼沒有泥土,它們能生長嗎?於是又引起幼兒對無土培植和泥土培植的關注;結果幼兒發現,沒有泥土,植物照樣能生長,而且有很多的好處。

活動(二):溫室裡的蔬菜

目標:

1、知道蔬菜的生長有季節性;

2、瞭解一些種植蔬菜的新方法,感受科學技術給我們生活帶來的方便;

準備:各種蔬菜圖片;故事磁帶;

過程:

1、聽故事:《張奶奶買菜》並提問;

2、出示圖片,瞭解什麼季節吃什麼蔬菜,知道蔬菜有季節性;

3、瞭解科學種田的概念,感受科學種田給我們帶來的好處;

生成與反思:在進行“溫室裡的蔬菜”這一活動時,有許多孩子問:什麼是溫室?它是什麼樣的?由於我們的周圍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溫室,我只能告訴孩子們:爺爺奶奶在田裡搭的那種半圓形的,(幼兒一下子就猜到了:是尼龍棚),我就告訴孩子們,爺爺奶奶搭的尼龍棚就是科學種田的一種,尼龍棚裡很暖和,冬天可以種植夏天的蔬菜,如:番茄、蠶豆等,我們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新鮮的蔬菜。對於我的這個講解,孩子都能理解,雖然“溫室”離我們很遠,但尼龍棚卻是我們經常看到的,我還給孩子們佈置了一個任務:讓他們回家到尼龍棚裡去一下,感受一下尼龍棚裡和尼龍棚外的不同,回幼兒園後講給小夥伴聽,有尼龍棚的孩子高興的答應了。

生成與反思:通過這個活動,幼兒對蔬菜有季節性有所瞭解,也體會到科學種田的好處,對無土培植也有了初步的瞭解,對農民伯伯也產生了一種敬仰之情;對溫室種菜感到非常的好奇;我就想:如果能帶孩子們真正參觀一下正規的溫室,看一下里面各種各樣的蔬菜,包括無土栽培的,那該有多好!

主題總結:對於“有用的植物”這個主題,由於比較貼近幼兒的實際生活經驗,而且隨處能捕捉到,開展起來就相對比較順手,孩子的投入也比較積極,通過帶孩子到野外去親自感受、通過孩子親自動手操作,孩子在一種愉快的氛圍中積累各方面的經驗,同時也推動了幼兒探索的主動性,包括語言的表達、思維的碰撞、以及各種問題的產生,所以,離開了幼兒生活經驗的主題是枯燥乏味的。

幼兒園大班教案:植物11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激發幼兒的民族自豪感。

2、知道生活中植物的不同作用,有的可以做佐料,有的可以治病,有的可以飲用。

3、能說出植物的用途。

重點難點

通過充分感知能夠自己說出植物的用途,從而激發幼兒民族自豪感。

活動準備知識經驗準備:知道自己是身在湖北武漢,見過茶葉。

物質材料準備:金銀花、菊花、花紅葉、玫瑰、甘草、胖大海、滷料、鵪鶉蛋等。滷料滷的鵪鶉蛋若干。白水煮鵪鶉蛋若干。李時珍介紹PPT或者視訊資料。

活動過程

一、設定情景匯入活動

師:小朋友們早上好,今天孫老師請你們到我家去做客,老師還給你們準備了好吃的哦!我們先聞一聞,再嘗一嘗。先吃白水煮的,再吃滷的。(從鍋裡面一個一個撈出來給孩子,教室座位分兩部分,桌子放在另一邊,品嚐時讓孩子回到桌子上,桌子上要準備抹布擦手用)

師:吃完的小朋友們請到客廳來,你們第一次吃的和第二次吃的蛋有什麼不一樣嗎?

幼:先吃的沒有味道,後吃的很好吃等等。師追問,你們吃出了什麼味道?

師:為什麼兩種鵪鶉蛋吃起來味道不一樣呢?是什麼讓我們吃的蛋變得這麼美味?

幼:鍋裡面有東西。

師:是嗎?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到底是什麼讓雞蛋這麼美味。(從鍋裡撈出滷料包讓孩子摸一摸、聞一聞)再猜猜裡面是什麼?

幼:自由討論

師:幼兒自由討論過後開啟滷料包揭曉謎底。

師:你們剛才吃出來的味道都是這個料包裡面的。介紹材料,準備一份乾的讓幼兒觀察。

師:我們這個料包裡面的香葉、草果、桔子皮、八角等等都是什麼呢?

幼:都是樹上的等等

師總結:這都是我們智慧的祖先發現的植物調料,古時候沒有味精雞精這些調料,古人就是靠這些植物調料讓我們的食物變得美味的。

師:我們中國古代的祖先好智慧,這些寶貴的經驗讓我們品嚐到了美食,我們一定還要用更多植物調料研製出來更多美食我們真是有口福了。

二、尋醫問藥。

師:植物這麼神奇,可以把食物變得很美味,現在請小朋友們閉上眼睛,孫老師帶你們去另外一個地方去了解更多植物的作用。(換上醫生的衣服)

病人:咳嗽上場,扮演病人。孫醫生,我的嗓子特別的不舒服麻煩你給我看一看。(提前把胖大海泡好)

師:望、聞、問、切,開藥

病人:你這都是什麼呀?這些花花草草能治病嗎?

師:把胖大海放入玻璃杯中,用水沖服。請病人喝下。

病人:恩,我感覺舒服多了,植物果然能治病。

師:小朋友們剛才孫醫生給病人開的藥名字叫做胖大海,你們看把他用開水泡開以後就會變得胖胖的,所以叫胖大海。用它泡水喝可以治療咽喉腫痛。藥是不可以亂吃的,只有生病了才可以吃藥,孫醫生這裡還準備有一些植物中草藥,我準備的這些植物中草藥是小朋友都可以吃的,沒有生病也可以吃,你們可以聞一聞,嘗一嘗。把甘草給幼兒品嚐。

幼:可以吃嗎?有沒有毒啊?

幼:是甜的。介紹甘草的作用。(清熱解毒、祛痰止咳)

師:老師帶過來的這些都是你們可品嚐的植物草藥,要是在外面要是不可以亂吃的哦!有些植物草藥確實是有毒,而且有人就是這樣中毒而死的,這個人就叫做李時珍,是我們湖北人,今天我們能用這些植物植物草藥治病就是他的功勞。現在你們吃的這個植物草藥叫做甘草,它的作用。(清熱解毒、祛痰止咳)

師:播放PPT介紹李時珍和《本草綱目》告訴幼兒李時珍是我們湖北蘄春的。

小結:李時珍是我國明代的醫藥學家,生於我們今天的湖北,古時候,人們生病了沒有我們今天吃的圓圓的藥片,也沒有針打,那古時候的人生病了怎麼辦呢?他們就靠這些可以治病的植物幫助他們治病。但是要知道那種植物可以治病,那種植物不能治病,就必須親子嘗試,李時珍走遍中國各個角落,以身試藥。最後為我們留下了《本草綱目》,這本書就是記載了那些植物可以治病。而且用植物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中藥是我們中國才有的。我們的祖先真是太偉大了!

三、品嚐花茶結束活動(播放音樂,品嚐花茶)

師:孫醫生還未小朋友們準備了一些茶水,你們想不想嘗一嘗。(用玫瑰、菊花、花紅、泡茶裡面放一點糖)別忘了還要給客人老師分享哦!

幼:依次拿杯子坐在家裡品嚐。

師:你們看一看老師給你們準備的茶水是用什麼做成的呀?

幼:菊花、玫瑰花、葉子

師:這些都屬於什麼呢?

幼:花?

師:葉子不屬於花啊?仔細想一想。

幼:植物

師:你們真是太聰明瞭。這些都是植物。

活動總結

本次活動匯入的部分能夠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如果在情景設定時能夠給孩子一個特定的情境,比如:到我家來做客,請他們吃東西會更好。在總結第一個環節時應該把準備好的植物滷料給孩子們觀察,但是沒有出示,導致總結效果不太理想,在過程當中我的引導語還需要再進一步提煉,需要精簡準確。還有很多細節上的問題需要進一步改進。如:在孩子們剝雞蛋是應該想到蛋殼怎麼辦?孩子的手髒了怎麼辦?這些問題應該提前預先想好。做出相應的方案。整個活動流程我沒有把目標牢記於心,沒有突出重點,重點就是要突出第二個尋醫問藥的環節,但是在第二個尋醫問藥環節匯入時老師的情景表演過於隨意,導致幼兒沒有進入情境。在這個活動之前我就應該瞭解中醫師是如何給病人看病的。這樣呈現給孩子的也是很專業的,孩子也會得到不一樣的體驗。在給孩子們品嚐甘草的環節時,有的孩子嚐出來的味道是苦的,有的孩子嚐出來的味道是甜的,這個時候我應該及時總結,這個乾草的味道就是先苦後甜的。

因為品嚐的是中草藥,在這個環節當中應該適時對孩子有一些安全教育。藥不能隨便吃,生病才需要吃藥。老師帶過來是小朋友都是小朋友能吃的,是安全的,外面的可不能亂吃哦!增強孩子的安全意識。最後一個環節請孩子喝茶時,應該讓孩子坐在桌子上慢慢的品嚐,讓孩子自己說出是用什麼泡的,而不是老師直接告訴孩子。如果有幾種不同的茶供幼兒品嚐後再由幼兒總結得出結論。整節課程的目標就達到了。

在整個過程當中,我對孩子的回答給與肯定和表揚太少,導致課堂氣氛非常平淡、不活躍,應該多給他們讚美和鼓勵。最後我想說的是,上課是為了孩子們能從我們的課堂中學到自己不知道不了解的人或者事,發展孩子的各種能力,我們應該認真對待,幼兒為本這句話始終要牢記在心。

幼兒園大班教案:植物12

活動目標:

1、瞭解植物怎樣過冬,感知冬季植物與氣候變化的關係。

2、通過觀察、繪畫、交流等方式,進一步感知感知各種植物在冬季的不同狀態。

3、有探索植物奧祕的興趣及愛護植物的情感。

4、發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5、培養探索自然的興趣。

活動準備:

硬板紙上有一張白紙,彩色筆若干。

活動過程:

一、通過提問,引出話題。

1、師:小朋友,你知道現在是什麼季節嗎?氣候有什麼變化?

2、師:這麼冷的天氣,花草樹木輝冬死嗎?植物們準備好過冬天了嗎?下面,我們帶上紙板一起到戶外,找一找、看一看、畫一畫"冬天的植物"。

二、引導幼兒到戶外觀察植物,並記錄植物現象。

1、師:冬天到了,小樹上的葉子有什麼變化?大樹上有什麼變化?小草是什麼樣子的?

2、師:請小朋友在指定範圍內自主觀察,並講述自己的發現和自己的疑問。

3、教師引導幼兒有重點地觀察個別植物,幫助幼兒進一步感知植物的變化,①觀察大樹:請小朋友仔細觀察冬天的樹是什麼樣子?想一想,它們凍死了嗎?找一找樹上還留下了什麼?(引導幼兒發現芽苞、果實、種子等。)②師:請小朋友剝開芽苞看一看,它裡面有什麼?猜一猜,明年春天會變成什麼?

③觀察小草:請小朋友在草地上觀察,看看冬天的小草怎麼樣了?想一想,小草凍死了嗎?挖出小草的根看看是什麼顏色的?根上長著什麼?

4、師:請小朋友仔細觀察植物,並用自己的彩筆記錄植物過冬的種種表現。

三、回活動室後組織交流。

師:請小朋友跟同伴講講你的記錄和發現,看看植物過冬有幾種方式?

四、幫助幼兒瞭解植物過冬的各種方式。

1、師:冬天到了,落葉樹的葉子紛紛掉下來,常青樹的葉子仍然還是綠色的;落葉對樹木過冬有幫助嗎?(減少水分蒸發、落葉能化為肥料、營養樹根)

2、師:小草是什麼顏色?它冬死了嗎?(有的小草根已經死了,但是它留下了種子,有的小草根還活著,明年春天還會發芽。)

3、師:人們怎樣幫助植物過冬呢?(在樹上塗石灰、扎乾草,為油菜、麥苗撒上草灰、幹糞,把怕冷的觀賞植物搬到室內或溫室。)

活動反思:

這樣在整個活動的過程中,孩子們非常開心。在老師與幼孩子們的互動、孩子與孩子的互動過程中,體現了讓幼兒自主學習的新課程理念。本次活動的重難點是樹木的過冬方式,由於這方面的內容知識性較強,相對來說比較枯燥,如果用說教的方式幼兒肯定難以理解。因此在講解落葉過冬的方法時,我先通過孩子們的感知覺,讓孩子們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想一想。具體感知落葉樹和常綠樹的不同之處,讓幼兒自己去發現,去討論,從而得出結論;在講解蠟質過冬時,讓孩子們通過自己動手操作,仔細觀察,找出結果。在這樣自由探索的過程中,孩子才真正成為活動的主人。

在活動的延伸部分,孩子們從討論人們怎樣保護植物過冬到自己畫一畫,並動手為小樹包裹稻草,形成了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在自己動手實踐的過程中,幼兒獲得了極大的成功感和滿足感,感到非常喜悅。

幼兒園大班教案:植物13

【教材分析】

本活動來自主題《彎彎繞繞》,彎繞既是許多物體的自然形態,又凝聚著人們的刻意創造。這種形態不僅體現了物體的美感,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物體的實用性。而對於植物的彎曲運動對於孩子來說說近不近,說遠不遠,活動中需要老師引導孩子觀察各種植物的彎曲現象,並對一些彎曲瞭解他們的作用,體驗發現的樂趣。

【活動目標】

1、對植物的盤曲彎繞現象產生興趣,認識幾種攀緣植物。

2、更主動地關注各種特定的形狀,體驗發現的樂趣。

3、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4、通過實際操作,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1、掛圖第25號。

2、事先在幼兒園附近尋找有彎繞植物的場所。

3、記錄紙和筆。

【活動過程】

(一)植物為什麼會彎繞

1.出示掛圖。你看到了什麼?你知道它們的名稱嗎?這些植物長得怎樣?

2.爬山虎長得怎樣?為什麼會爬得這麼高呢?(引導幼兒說出爬山虎是依靠彎彎繞繞的藤蔓及葉片上的“腳”,向上攀緣的)

3.牽牛花是怎樣生長的呢?(引導幼兒觀察牽牛花莖的攀附纏繞現象,即卷鬚及莖附著在別的東西上蔓延生長)

4.西瓜長在地裡時有一根長長的藤,這根藤又是怎樣的呢?(幫助幼兒理解瓜藤都是彎彎繞繞的)

5.這些植物的生長、開花、結果,都離不開彎彎繞繞的藤蔓。

(二)找找彎彎繞繞的植物

1.彎彎繞繞的植物還有許多,讓我們去找找看吧。

2.幼兒結伴去戶外尋找攀緣植物並記錄。繪畫記錄不必強調畫面的逼真,只要能表現植物的盤曲彎繞現象即可。

3.你找到的是什麼植物?它的藤蔓(莖、須)是怎樣長的?

【活動反思】

4-5歲的孩子喜歡動手動腦探究事物,他們喜歡這樣的活動。在幼兒的探究活動中教師要支援、接納孩子的探究行為,並給予一些觀察和探究方法的指導:如比較性觀察法、連續觀察法、分類法、記錄法等。在活動中我運用提問的方法,讓幼兒對幾種爬藤植物的外形特徵和攀爬方法進行比較性觀察,使幼兒更好地發現它們各自的不同。除了橫向的比較,還有縱向的比較,我們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時機,對比觀察爬山虎葉子顏色的變化,發現了爬藤植物爬高的原因;對比薔薇開花前開花後的效果,發現了它對我們人類的用處。當苒苒發現了一棵類似攀緣植物的小苗時,我支援、讚賞她的發現,並利用拍照的方法幫她記錄,將照片貼在主題牆上,有助於她後續的觀察。在觀察和探索過後,我和孩子一起對幾種植物按照攀爬的方法不同進行分類、概括,使他們對藤蔓植物的種類及其特徵有了較清晰地認識。幼兒在不斷地觀察、探究的過程中,他們會慢慢地積累經驗,遷移經驗,形成受益於終生的學習方法和能力。

幼兒園大班教案:植物14

 一、 設計理念:

通過為幼兒創設寬鬆的環境,提供豐富的操作材料,引導幼兒思考問題,激發幼兒探索的熱情。以此活動讓幼兒感受到“水對於生命來說是很寶貴的,任何有生命的人和物都離不開水,”“水能藏在許多地方(水的存在形式是多種多樣的)”等科學常識;活動中鼓勵幼兒大膽提出問題,發表不同意見,學習尊重別人的觀點與經驗;活動中儘量創造條件,讓每一個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體驗發現的樂趣與成功的喜悅。

 二、教材分析:

此活動是在我班已開展了一系列有關水、水果、蔬菜等活動的前提下進行的。幼兒對水、水果、蔬菜的常識已有一定的瞭解,並且對這些活動有著很高的探究積極性。活動由故事設疑、激發探索興趣,引出課題――幼、師共同進行探究活動――師、幼共同總結三個環節組成。在教學方法上採用講故事引起幼兒思考,討論“有時吃水果為什麼也能解渴?”匯入課題――怎樣找到藏在植物體內的水?引導幼兒對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想到的方法進行聯想或設想,讓幼兒動腦、動手,師、幼共同嘗試從植物中取出水,親歷整個探究過程,並共同討論、交流、總結。在一系列活動中獲得更多探究問題的方法和資訊,來培養幼兒探索的積極性與創造性。

 三、教學目標:

1、 知道人和動植物都離不開水。

2、 樂意參與科學探究活動,能用自己設想的方法去尋找藏在植物體內的水。

3、 能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觀點、經驗,並能認真聽取別人的想法,學習尊重他人。

4、 樂意與同伴交流、交換自己的方法和工具,培養團結互助、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四、教學重難點:

1、重點:利用多種方法或工具尋找植物體內的水(引導幼兒交流、交換取水的方法和工具)。

2、難點:有序地取放物體;清楚、連貫地描述探索的過程。

 五、教學準備:

1、工具:榨汁機(1臺)。

小木板(2個),小木棍(2根),盤子與杯子、勺子各6個(以上物品均消毒),鹽和糖各半杯,小塑料袋兩個,以上物品全部裝在一個小籃中,用紗布蓋好,每桌一份。

2、材料:蘿蔔、萵筍、西紅柿、梨、橘子、菜葉若干,洗淨,裝於小籃中,用紗布蓋好,每桌一份。籃底墊塑料布,預防汁水滴漏。蘿蔔、萵筍、西紅柿、梨切小塊,便於幼兒操作。

 六、教學過程:

1、故事設疑,激發探索興趣,引出探究的課題。

(1)師:小猴和小兔到樹林裡玩,玩得可高興了。不一會兒,小兔說:“不玩了,我的口渴了。”小熊說:“那我們去喝水吧!”小兔說:“行。”可是找遍了整個樹林,都沒有找到一滴水,小兔非常著急。小猴看了看四周,發現了一棵果樹,樹上結滿了果子,小猴眼睛一亮說:“我有一個好辦法了,你猜猜是什麼辦法?”小兔明白了,指著樹林旁邊的菜地,笑著說:“我也有辦法了。大二班的小朋友,請你們猜一猜,我們想的什麼辦法呢?”

幼:“吃果子。”“吃菜。”

師:為什麼吃了果子(蔬菜)口不渴呢?

幼:“因為果子裡有水 。”“蔬菜裡也有水。”

師:你怎麼知道果子(蔬菜)裡有水?

幼:“梨子裡有水,我吃過。”“番茄裡有水,把番茄切碎,放了糖,水就出來了。”

(2)師:小猴說:“小朋友說得真好,果子、蔬菜、小草等植物裡都藏有水,吃了都可以解渴。你們都知道,水呀對於你們人類、我們動物、還有植物的生長都太重要了,我們大家都離不開水。對了,小朋友們都知道植物體內藏有水,你們想把植物體內的水找出來嗎?”

幼:“想。”

2、引導幼兒討論並嘗試從植物體內取水的方法。

(1)師:誰來說一說你想到的辦法呢?

幼:“用手使勁捏。”“用木板壓。”“用榨汁機擠水。”

(2) 師:小朋友想出來的辦法真多。小猴知道大一班的小朋友都很聰明,特地給大家準備了一些禮物,讓大家來做一個實驗,――從植物身上找到水。請組長把紗布輕輕揭開,大家仔細看看,說說籃子裡有些什麼?

幼:“有梨、番茄、橘子、蘿蔔、菜葉。”

師:另一個籃子裡有些什麼呢?

幼:“小木板、小木棍、盤子、杯子和勺子。”

(3) 師:這些都是你們可以選擇的工具。小朋友先拿一種你想找水的水果或蔬菜,取一個盤子放好,然後再拿你想用的工具,在盤子裡開始取水。取出的水可以裝在杯子裡。最後,將取水用過了的盤子、渣子和工具都收拾在裝有塑料紙的籃子裡。注意:取放東西要輕,不要爭搶。

(4) 幼兒操作,教師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對有困難的幼兒給以引導,如:“用點力試試看。”“換個工具試試吧。”給能力強的幼兒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你還能想出不一樣的方法嗎?”“你能幫一下朋友嗎?”同時引導幼兒用清楚連貫的語言,給同伴或客人老師講述自己取水的方法;鼓勵幼兒嘗試與同組幼兒不同的方法取水,或與同伴交換操作工具與材料,嘗試更多的操作方法。

(5) 師:小猴也送了一件禮物給老師(出示電動榨汁機)。這是一臺榨汁機,小猴請老師用它從水果裡榨水給大二班聰明的小朋友們喝(幼兒觀察老師操作,老師邊操作邊告訴用電器要注意安全。)。

3、總結、結束探究活動。

老師同幼兒一起總結。師:剛才老師同小朋友們一起用了許多方法從植物體內擠出了水。我們每天吃水果和蔬菜,既能補充我們身體生長和活動所需的水分,也能得到我們需要的營養。所以,小朋友每天應多吃水果和蔬菜。在活動中,有許多小朋友積極開動腦筋,想出了許多好辦法;還有的小朋友還幫助別的小朋友,和他一起擠水。我們要向他們學習。另外,小猴知道我們大二班小朋友這麼聰明、能幹,要送一件獎品送給全班的小朋友,你們想不想知道是什麼呢?

幼:“想。”

師:“想知道是什麼,就跟我來。”

 活動延伸:

師:這兒是小猴送的禮物――兩支鮮花。我們將這兩支花插在兩個瓶子裡,其中一個瓶子有水,一個沒有水,讓我們看一下幾天後,會有什麼變化呢?(讓幼兒體會到水對植物的重要性)。

 活動自評:

1、 此活動能根據大班幼兒的認知特點,重在培養幼兒對常見事物、現象的興趣和初步的探索慾望。

2、 我在活動中,能夠較好地把握活動的重難點、關鍵點,充分考慮了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實際發展水平,引導幼兒 運用語言、動作等表達自己的發現,符合幼兒最近發展區的需要。

3、 在活動中,、努力創設了寬鬆自由的探究氛圍,促使幼兒能自主地在與材料的互動中建構經驗,激發幼兒探索的慾望,體驗探究的樂趣。

幼兒園大班教案:植物15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感知綠色植物可以美化和清新環境技能目標激發幼兒創造美,表現美的慾望情感目標幼兒以自身的肢體語言體現綠色植物的美,體驗快樂的情緒。

2、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3、初步培養幼兒用已有的生活經驗解決問題的能力。

4、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5、願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重點:

通過看綠色、親綠色、種綠色讓幼兒感知綠色植物可以美化和清新環境活動難點激發幼兒創造美,表現美的慾望,培養幼兒親近自然參與環保的意識

物質準備:

各類綠色植物、綠色背景、綠色地毯彩色種植泥、柳枝、透明杯子若干

活動過程:

匯入:

1、看綠色老師:今天,老師帶你們去一個美麗的地方玩一玩!

老師:啊,這兒的空氣真新鮮呀,原來這兒有那麼多的綠色植物!有綠色的,有綠色的-,讓我們在這兒玩一玩吧!幼兒自由玩耍。

2、親綠色老師:玩得真開心呀,我和小草、小樹成了好朋友,我也想變成一棵小草,你想變成小草、小樹嗎?

小草、小樹們一起來跳舞。

3、種綠色老師:小草、小樹們有點累了,休息一下吧,咦,這兒有一座動物新村,讓我們來看一看吧!

老師:這隻小鴨告訴老師這兒什麼都好就是沒有綠色,那怎麼辦呢?我們來為它們栽些小樹、小草吧。

教師與幼兒一起栽樹。

4、結束活動和小動物們再見,結束活動。

活動反思: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將自己掌握的各種知識、實踐經驗,帶到科學課堂中,促進自主學習,使學生能夠自己去實驗、觀察、探究、研討,使學生身心全部投入到學習活動之中,在愉快中學習,掌握新知識。如在《動物》單元的教學中,第一課時通過創設一個遊戲性的測試:一聽到“動物”這個詞,我們腦海裡立即浮現出來的是什麼動物?如果說“大動物”,我們能想起哪些?“小動物”呢?通過一個個問題情境的創設,與生活實際相結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調動學生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通過在教學中創設種種問題情境,把問題隱藏在情境之中,能引起學生迫不及待地探究研究的興趣,激發他們自主學習的動機。發現是探究的結果,是探究的深化與發展。我們應該讓學生在合作探究中解決困難,自行完成發現,積極獲取知識。

在觀察各種各樣的葉之前,問:你可以用什麼方法進行觀察。學生:摸一摸、看一看、聞一聞、量一量等等。而在觀察過程中讓學生經歷猜測的方法是否試用,並且想一想,還可以用什麼方法進行跟為仔細的觀察。學生在合作探究過程中有的發現了用比一比葉子的大小,描一描葉子的形狀等方法進行觀察。而在記錄過程中,教師也鼓勵學生髮現用各種方法進行對資料的整理、加工、描述,如可以將葉子拓一拓、記一記葉子的長寬;比較葉子的形狀從而對葉子進行分類:針型、卵形、心形、扇形、掌形等等。

在“合作探究”中“發現”,學生們發揮了潛力,激發了內在動機,培養了學習能力,增強了記憶。

總之,在小班科學課中運用“合作探究”模式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學生們的參與意識、表達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合作自主精神都有了明顯地進步,建立起了上進心和自信心,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能動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了學生研究事物的能力,使學生們的個性得到了發展,也真正在科學教學中體現國小科學課程是以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新理念。